- 45.38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记叙文阅读七大必考考点汇编
【考点阐释】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语文课程标准》中与记叙文阅读相关的要求有: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命题分析】
1.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现代文阅读的课程目标。
2.考查内容: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3.考查分值:约占全卷总分的13%,20分左右。
4.设题方式:选择题、简答题。
一、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内容要点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内容要点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它要求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宏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疏通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全文主旨,体会作者的表达匠心。
阅读基本策略如下:
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首先要明确“四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阅读时必须注意感知的完整性,即必须把局部放在内容整体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而不要把文章分割成互不关联的一个个局部,更不能肢解成一个个的孤立的知识点。
2.明确题干。命题者一般在表述语言中会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范围作一些暗示,如果是“联系上下文……”或者“阅读××——××,完成……”一类明确阅读范围的试题,通常属于局部的整体感知。如果是“联系全文……”、“从文中看……”、“本文的……”、“根据文意……”“依据人物性格特点……”或者是就标题、结尾等设问,涉及的通常是文本全部内容的整体感知。
3.把握主旨。记叙文里记人、叙事、状物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的看法,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来表现,要有意识地把作品细节、作品结构、作品语言等与作品主旨相结合,捆绑在一起来思考它们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整体把握文本主题的意识。
(1)结合议论、抒情的语句把握文章主旨。一篇记叙性文字,作者总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发一些议论,点明所写故事的价值和意义。有时也会在叙事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感情,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这些议论和抒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阅读中不仅要注意结尾部分的大段的议论或抒情,也要留意穿插在叙事中间的零星议论和抒情语句。
(2)结合反复出现或褒贬鲜明的词语把握文章主旨。阅读记叙文,对中心句、过渡句,褒贬色彩强烈或反复出现的标志性语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这些语句作为阅读理解的基本元素掌握并储存起来,以便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3)抓线索理思路。线索是记叙文贯穿全文的脉络,文章往往通过它把表现中心的材料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阅读时关注贯穿全文的人、事、物、情感,便于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课内阅读例举
【示例1】部编版七上《春》
思考探究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的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此题引导学生概括内容要点,并体会写景抒情的美妙。
【示例1】部编版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思考探究一: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本题要求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并可以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关键信息。
【示例2】部编版七上《纪念白求恩》
思考探究一: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思考探究二:背诵课文第4段,将这一段分为两个层次,并说说两个层次间如何过渡的。
此题引导致学生通过关注过渡语句,厘清课文的思路。
【示例3】部编版七上《植树的牧羊人》
思考探究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示例4】部编版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思考探究一:闻一多作为了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此题引导学生提炼文章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示例5】部编版七下《最后一课》
思考探究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生
老师
思考探究二: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此题引导学生通过梳理内容,领会对比手法、烘托气氛,制造悬念的写作手法。
【示例6】部编版七下《驿路梨花》
思考探究一:下面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思考探究二: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与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此题学习文章巧妙构思,理解文中悬念和误会的表达效果。
【示例7】部编版八上《藤野先生》
思考探究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此题引导学生以小标题概括文中典型事件。
【示例8】部编版八下《壶口瀑布》
思考探究一: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思考探究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此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示例9】部编版八下《在长江源头的各位丹冬》
思考探究一: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思考探究二:作者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思考探究三:作者多次写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此题梳理文章线索,把据文章内容,体会景物与情感融合的艺术效果。
【示例10】部编版八下《社戏》
思考探究一: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 → →夏夜行船 → → →
此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示例11】部编版九上《故乡》
思考探究一: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的变化。通读课文,梳理这些变化,并用一张示意图表示出来。
思考探究二:曾经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让“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本题通过深入探究情节,理解小说主题。
【示例12】部编版九上《我的叔叔于勒》
思考探究一:小说围绕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情节) 原因 →结果(逻辑)
期待→ 破灭(心理) 悬念→ 结局(技巧)
此题让学生了解小说情了发展的因素,学会多角度梳理情节。
【示例13】部编版九上《智取生辰纲》
思考探究一: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
思考探究三:小说围绕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此题旨在理清情节,学习双线结构,把握小说内容
二、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语文学习中,不仅在写作时要拟定一个好标题,而且在阅读训练中,也应注重培养准确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这是目前中考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这类试题,考查的题型常见的有:一是理解标题含义,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常见设题有:题目的含义是什么?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哪个标题更好?好在哪里?给文章拟(换)标题。
解答以上试题,通常应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考法一 理解标题含义
1.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如:双关、比喻、反语、反问、拟人、引用等。
2.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3.分析标题的深层义。深层义的挖掘需要联系作品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考法二 分析标题作用
1.标题与情节的关系:看标题是不是作品的线索,是否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是不是对情节的概括。
2.标题与形象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形象服务,是否概括形象特点。
3.标题与环境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背景,渲染气氛。
4.标题与主旨的关系:看标题是否表达情感、深化主旨;是否具有象征含义。
5.标题与读者的关系:看标题是否引起读者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6.标题与效果的关系:是否运用双关、比喻、拟人、反语、象征等。
课内阅读例举
【示例1】部编版七上《散步》
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此题引导学生品味标题的妙处,调动学生更加开放地理解课文,学习从细节、主旨、感情等多角度拟题。
【示例2】部编版七上《秋天的怀念》
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此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感情脉络,同时通过题目,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感情。
【示例3】部编版七下《驿路梨花》
思考探究三:“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此题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在文中结构的作用,理解品味本文标题的精妙。
【示例4】部编版八上《背影》
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么详细?
此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核心内容进行赏析。
【示例5】部编版八上《白杨礼赞》
思考探究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了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此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三、品味、赏析语言特色
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语言品味、赏析题, 这类题目大致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文中画线词句的深刻含义和作用;三是对文中画线加点的关键词句(或要求自选句子)进行赏析。
1.品味语言,首先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理解品味语言时必须要结合上下文,词回句,句回段,段回篇,理解、体味、推敲,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体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2.要感悟语句的深层意义。词句的表层意义反映在字面上,而深层意义则是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或暗示的特殊意义,它们往往与文章主旨相关联。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除了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能挖掘出语句背后的含义,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或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一想,这个词语或句子在体现文章主旨上起到什么作用。
3.要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我们理解一些词句的含义时,也不要忘记考虑语句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要分析修辞特点,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形象生动的修辞,能使文章显得富有诗意,极具情味。精彩的语段往往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领悟文章的情感。
5.要抓关键词,揣摩字词之意蕴。字词是文章的基石,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阅读中要重视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艺术,要对文章关键句子加细揣摩和辨析,揣摩辨析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一是“移”(交换词序),以品味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二是“易”(改),以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三是“增”(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字词),以品味语言的简洁性;四是“删”,以品味语言的严密性。从而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
答题思路:
品味词句含义:本义+语境义+情感主旨作用;
赏析词句:手法(关键词、修辞、描写(景物、人物)、正侧面描写、句式)+效果+内容+情感(主旨)
课内阅读例举
【示例1】部编版七上《春》
积累拓展四: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此题落实字词训练语感,学习拟人、比喻手法的灵活运用,增强文学欣赏能力。
【示例2】部编版七上《秋天的怀念》
积累拓展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此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感情。
【示例3】部编版七上《纪念白求恩》
积累与拓展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此题引导学生体会鲜明有力,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语言,并学习特殊句式的作用。
【示例4】部编版七上《猫》
积累拓展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和,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此题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示例5】部编版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思考探究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思考。试揣摩并体会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此题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引用、比喻、对偶,以及诗化的语言表达效果。
【示例6】部编版七上《济南的冬天》
积累拓展三: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学习拟人手法,增强语言赏析能力。
【示例7】部编版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拓展四: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
1.这一段描写景物,有近景、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此题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精妙所在,并模仿学习描写景物。
【示例8】部编版七下《紫藤萝瀑布》
思考探究二: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精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
此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示例9】部编版七下《老王》
思考探究四: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思?)
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
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我”为什么这么说?)
此题引导学生结合人物性格,揣摩句中重要词句深层含意。
【示例10】部编版八下《在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
积累拓展四: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删去加点部份,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作者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此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点,把握作者的写景手法。
【示例11】部编版八下《社戏》
积累拓展四: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什么,只觉得戏子们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了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5.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此题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品味课文语句,理解作品的儿童视角。
【示例12】部编版八上《背影》
积累拓展四:本文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事便往往触他之怒。
此题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简净素朴典雅的语言风格。
四、探究形象,体会主旨
阅读记叙文,往往要分析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文章主旨。中考时,一般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以及对文中的某一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在探究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答。
1.综观全文,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即人物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做出评价。
2.结合人物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描写又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的作用就是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该与作者一致。抓住作者对于人物的抒情、议论的语句进行分析。作者对于所写人物的抒发的感情和所作的议论,往往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社会意义,表明作者对于人物的态度是赞扬还是批判。
4.概括人物性格时要注意本着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要结合文本的材料来进行分析归纳。
课内阅读例举
【示例1】部编版七上《秋天的怀念》
思考探究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了,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积累拓展五:课文第1段与第三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情感,进而理解主题。
【示例2】部编版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思考探究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么评价这位先生?
本题引导学生把握人物言行,品析人物内在气质。
【示例3】部编版七上《植树的牧羊人》
思考探究二: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此题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内容,概括人物特点的方法。
【示例4】部编版七上《纪念白求恩》
思考探究二: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此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示例5】部编版九上《我的叔叔于勒》
思考探究二: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试依据小说内容和你自己的理解,与同学讨论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进而理解主题。
【示例6】部编版九上《范进中举》
积累拓展四:小说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试分析下列几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1.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2.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
他扯了几十回。
3.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
的,怎好又拿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回去,往腰里揣……
此题引导学生体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示例7】部编版九下《变色龙》
课后练习一: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篇小说塑造的典型形象的产生根源和折射的社会生活。
五、了解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赏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通常可从表现手法的特点以及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来进行分析。首先,要仔细审题明晰答题方向,关注题干中是否提到具体的表现手法,是否有具体的提示性句子;其次,要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再次,要根据题干要求,特别是限制性的要求,注意文本前后勾连,体会构思的巧妙。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等。
1.对比手法: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的手法。对比能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象征手法: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象征手法能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欲扬先抑手法显示了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可以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情感表达更加充沛;能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如果在文末出现“扬”,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4.讽刺手法: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者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
5.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6.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7.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衬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常见的结构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
1.伏笔、铺垫: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在高潮出现之前,以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蓄势,可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2.开门见山、卒章显志:①开门见山:文章起笔就介绍与内容有关的人、事、物、原因、目的等,这样的入题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②卒章显志:作者在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明确的点示,用精练的语言把文中所写人、事、物的精髓揭示出来。
3.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是内容、结构上的过渡。①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时需要过渡;②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③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④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4.前后呼应:前后呼应是文章照应方法的一种。所谓照应,是指对伏笔以及文章前边的内容以至标题作必要的回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5.倒叙手法: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高潮或结局或其他精彩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逆事件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可以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便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6.插叙手法:在原定叙述线索的适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以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结构,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发展的了解。这种中断或停止,也适应读者心理,使其感到有张有弛,活泼轻松,便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课内阅读例举
【示例1】部编版七上《散步》
积累拓展四: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了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本题考学生理解对称句式作用的表达效果。
【示例2】部编版七下《紫藤萝瀑布》
积累拓展四: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否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此题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示例3】部编版八上《白杨礼赞》
思考探究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此题引导学生了解烘托、抑扬、对比等写作技巧。
【示例4】部编版九上《故乡》
思考探究三: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以此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此题旨在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示例5】部编版九上《范进中举》
思考探究二: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此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对比手法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体会社会的世态炎凉。
思考探究三:《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蕴含着深刻的意味。阅读时,把你认为可笑的地方画出来,想一想可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讽刺手法的使用。
六、句子、段落作用
理解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重要句子,就是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如标志着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语句,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语句,突出内容转换的过渡性语句。该考点就是考查对这些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体会这些句子所蕴含的丰富内容。重要段落一般是文中的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到分析这些重点段的作用。解题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1.内容上: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性格,思想意义等。
2.结构上 :
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呼应标题
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作铺垫、埋下伏笔等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标题);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留下想象的空间等。
3.表达效果上: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课内阅读例举
【示例1】部编版七上《猫》
思考探究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此题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其思想情感内涵。
【示例2】部编版七上《秋天的怀念》
思考探究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珸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此题通过关键语句,领会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和期望 ,进而思索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示例3】部编版七上《散步》
思考探究四: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此题意在让学生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
【示例4】部编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思考探究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此题品析文中表意含蓄,内涵深刻的语句,深入理解文意。
【示例5】部编版七下《紫藤萝瀑布》
思考探究三: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此题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关键语句和自己体验,理解文章主旨。
【示例6】部编版七下《伟大的悲剧》
思考探究一: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
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领会本文主旨。
【示例7】部编版七下《邓稼先》
积累拓展四: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炼,铿锵有力。试找一些例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
此题引导学生理解短句的表现力。
【示例8】部编版七下《最后一课》
思考探究四: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的语言,就好像是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有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赶时髦想:“他们该不会强挞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4.在教室后排的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
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把据作品内涵。
【示例9】部编版七下《阿长与〈山海经〉》
思考探究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出现两次,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此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通过语句的表层含义,深入理解语句深层内涵。
【示例10】部编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谈谈你的看法。
此题引导学生体会记叙文中议论性语言的作用。
【示例11】部编版八上《白杨礼赞》
思考探究三: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此题通过品读关键语句,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
【示例12】部编版八下《社戏》
思考探究:豆是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此题引导学生揣摩作品中人物心理活动,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示例13】部编版九上《故乡》
积累拓展四: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1.他站住了,脸上出现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着:“老爷!……”
2.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了孤身,使我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有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此题针对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从而探讨小说的主旨。
【示例14】部编版九上《我的叔叔于勒》
积累拓展四:联系上下文,揣摩下边句子的含义。
1. 1.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这句话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 2.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一句中有三次同义反复,为什么?)
1. 3.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以免再遇到他”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此题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关键语句中蕴含的丰富含义。
七、形成独特的感悟、思考及评价
在记叙文阅读中,最后一道题往往是不同类型的联系实际谈感悟、说评价。主要包括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示、对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此类题考查的角度,在主观性和开放性上逐渐加大,同时突出对个性化阅读和作品赏析的考查。解题时应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1.此类型题目灵活多变,解答时需要把握的关键是一是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2.解答此类型题目的步骤大致如下:首先联系原文,其次联系实际生活,第三总结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
3.注意语言要流畅,表达要清楚。这是隐含在其中的分值。
课内阅读例举
【示例1】部编版七上《济南的冬天》
思考探究二: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作一点探究。
此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积累拓展: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的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本题启发学生由本文产生联想,并进行仿写练笔。
【示例2】部编版七上《植树牧羊人》
思考探究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积累拓展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此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感受人物人格,体会故事主旨的基础上,思考其现实意义。
【示例3】部编版七上《皇帝的新装》
思考探究二: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下题。
1.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2.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积累拓展四: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思考一下,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现场,会怎样做?然后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关于说真话的话题。
此题深入理解故事主旨,体会作者对现实的辛辣讽刺。
【示例4】部编版七下《驿路梨花》
积累拓展四: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此题引导学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并结合现实来理解主旨。
【示例5】部编版七下《老王》
思考探究一: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
积累拓展五: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以后的阅读中不妨多留意一下结尾的语句。
此题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与老王间的情感,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主题。
【示例6】部编版八上《背影》
积累拓展五: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份”?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此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并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体验。
【示例7】部编版八下《壶口瀑布》
思考探究: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此题引导学生体会游记中“所感”为灵魂的基本特征。
【示例8】部编版九上《范进中举》
思考探究一: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相关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引发学生思考。
【示例9】部编版九上《故乡》
积累拓展五:文中说:“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
相关文档
-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时政解读及2021-11-105页
- 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2021-11-108页
- 部编版中考历史大变革的时代+国际2021-11-1064页
- 江苏省盐城市各地2020年中考语文模2021-11-1012页
- 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2021-11-105页
- 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中考数学2021-11-1023页
- 广东省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轮2021-11-1054页
- 201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数学试题(含2021-11-1019页
-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无2021-11-107页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2021-11-10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