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1-11-10 发布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夯实法治基石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播放视频《万人同唱法治歌》‎ ‎2018年2月17日海南省司法厅、省普治办利用春节期间儋州群众自发集会演唱调声的传统,在儋州木棠镇搭建普法大舞台,开展“新春普法大集汇·万人同唱法治歌”活动,唱响海南法治好声音。当天下午,阳光明媚,年味正浓,数十支调声队伍、自发从儋州各地赶来的群众及游客近万人汇聚在木棠镇活动现场,共同参加这一盛大的民间歌唱活动。人们在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中欢度新春佳节、传递法治精神,共同歌唱美好新海南的新年新气象。‎ 学生思考:开展“新春普法大集汇·万人同唱法治歌”活动表明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44——P50课本,并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3.中国的法治蓝图是怎样的?‎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7‎ 三.探究与实践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驶入“快车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从源头上夯实立法基础,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仅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5部法律,修改37部法律,通过8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有力推动了各项改革。“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决胜全面小康,运用好法治力量,才能为落实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实现新跨越提供保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推动善治,才能为长治久安厚植基础,才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我们就能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筑牢法治基石。‎ 材料二:2018年4月12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受贿一案。‎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指控:2002年至2017年,被告人孙政才利用担任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农业部部长、吉林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企业经营、职务调整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单独或者伙同特定关系人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亿余元。‎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政才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对出庭作证的两名证人进行了交叉询问,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政才进行了最后陈述,表示自己受到法律的庄严审判,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自己心服口服,真诚地认罪、悔罪,真诚地服从法院判决。‎ 思考问题:(1)根据材料,实现依法治国,道阻且长。请你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献计献策。‎ ‎(2)作为国家的小主人,青少年应怎样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材料二:根据以上精神,某市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促进了法律进班级、法律进课堂进程,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质。‎ 学生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重要性。‎ 7‎ ‎(2)为了更好地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达标测试 ‎1.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下列对法治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②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 ‎③法治就是法律制度 ‎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 A. 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B. 要求每个公民都成为执法者 C.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 要求对违法行为都追究其刑事责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良法应该 ( )‎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 ‎②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 ‎③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 ‎④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保障善治就要做到 ‎ ‎①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②以良法推动善治,法治要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③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④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驶入“快车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从源头上夯实立法基础,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仅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5部法律,修改37部法律,通过8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有力推动了各项改革。“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7‎ 决胜全面小康,运用好法治力量,才能为落实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实现新跨越提供保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推动善治,才能为长治久安厚植基础,才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我们就能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筑牢法治基石。‎ 材料二:2018年4月12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受贿一案。‎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指控:2002年至2017年,被告人孙政才利用担任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农业部部长、吉林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企业经营、职务调整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单独或者伙同特定关系人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亿余元。‎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政才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对出庭作证的两名证人进行了交叉询问,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政才进行了最后陈述,表示自己受到法律的庄严审判,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自己心服口服,真诚地认罪、悔罪,真诚地服从法院判决。‎ ‎(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出了哪些要求? ‎ ‎(2)作为国家的小主人,青少年应怎样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一中“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理解。‎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立法、执法、司法各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此法旨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此法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3)材料二反映了法治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7‎ 参考答案 一.情景导入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法治中国,正在路上。‎ 二. 自主学习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对个人的作用:‎ ‎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道路交通依靠法治井然有序,社会生活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应该通过合法正当的程序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中国的法治蓝图是怎样的?‎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7‎ 三.探究与实践 ‎1.(1)建设法治中国,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①青少年要努力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②认真学法,守法,宣传法律,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③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④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⑤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言之有理即可)‎ ‎2.(1)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或: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 ‎(2)①国家(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做到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到有法必依。‎ 四.达标测试 ‎1.D ‎2.C ‎3.B ‎4.D ‎5.(1)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子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①青少年要努力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②认真学法,守法,宣传法律,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③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④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⑤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言之有理即可)‎ ‎6. (1)①法治要求实行之治。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②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③良法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维护公民的利益,有利于善治的实现。‎ ‎(2)立法: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执法: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司法: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3)关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