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3.99 KB
  • 2021-11-10 发布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下列温度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D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C.海南的冬天最低气温约为-20℃‎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2.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如图,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D )‎ ‎   ‎ ‎3.下列做法可以减慢蒸发的是( C )‎ A.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B.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 C.把装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拧紧 D.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晾干 ‎4.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5℃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5.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8‎ 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A )‎ A.景区喷雾   B.人造雪景   C.撒盐融雪   D.人工降雨 ‎6.下表为几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B )‎ 物质 熔点/℃‎ 沸点/℃‎ 铁 ‎1 525‎ ‎2 750‎ 水银 ‎-38.8‎ ‎357‎ 酒精 ‎-117‎ ‎78‎ 钨 ‎3 410‎ ‎5 927‎ A.铁在1 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在炎热的海南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7.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A )‎ ‎    ‎ ‎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B )‎ 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一瓶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8‎ 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熔化现象 ‎9.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C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如图所示是医院常用的体温计,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37.5 ℃,它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 ‎12.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升华 、后 凝华 (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形成的;钨是晶体,熔点为3 410℃,则它的凝固点为 3 410 ℃。‎ ‎1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用上了电冰箱。冰箱冷藏室内壁常常会结冰,这是 凝华 现象,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的管子里面 汽化 吸热,从而使冷冻室温度降低。(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人们在高温的天气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 蒸发吸热 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因为水蒸气在冻肉上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所致。‎ ‎15.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汽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8‎ ‎16.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糖化为糖浆,再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出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 ‎ ‎ ‎17.生活中烹饪食物时,需要选择不同的烹饪温度,由于油的 沸点 比水的高,所以油炸比水煮能提供更高的烹饪温度;我们在喝热汤时,会对热汤表面吹气后再喝,这样是为了加快汤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降低汤的温度。‎ ‎18.每年到了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此过程需要 吸 (选填“吸”或“放”)热;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你认为小孩发热时 不要 (选填“要”或“不要”)给小孩加盖被子。道理是 加盖被子后,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慢,蒸发慢,吸热少 。‎ ‎ ‎ ‎19.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开了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外侧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20.(泸州中考)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有三个小实验:甲为敞口烧瓶内装有保持95℃的热水来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乙为用装满水的杯子和盖着的薄塑料片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丙是充有一定量空气的气球。当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请你推测:甲实验中的热水会 沸腾 ;乙实验中薄塑料片会 下落 ;丙实验中气球的体积会 变大 。‎ ‎ ‎ 8‎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D D C C A B A B C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得分:______‎ ‎11. 37.5   热胀冷缩   12. 升华   凝华   3 410  ‎ ‎13. 凝华   汽化     14. 蒸发吸热 凝华 ‎15. 汽化   放出     16. 放出   凝固 ‎17. 沸点   汽化     18. 升华   吸  不要 ‎   加盖被子后,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慢,蒸发慢,吸热少 19. ‎ 液化   外侧   内侧  20. 沸腾   下落   变大 ‎ 三、实验探究题(共45分)‎ ‎21.(6分)在“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实验中:‎ ‎(1)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甲(0~100℃);乙(-30~55℃);丙(35~42℃),应选用 甲 温度计;‎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三处错误。‎ ‎①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 ‎②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 ;‎ ‎③ 读数时俯视了 。‎ ‎22.(12分)(昆明中考)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 8‎ 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液体表面积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对其中一滴水吹风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错误 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 ;‎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 ;‎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 ‎23.(9分)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      ‎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慢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不断搅拌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状态 变化,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 ℃。‎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8‎ ‎(图略)‎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8‎ ‎-6‎ ‎-2‎ ‎0‎ ‎0‎ ‎0‎ ‎0‎ ‎0‎ ‎0‎ ‎0‎ ‎…‎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不变 (选填“变化”或“不变”)。‎ ‎24.(9分)(营口中考)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的杯壁 。‎ ‎(2)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该实验,他们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得到a、b两个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不同 。‎ ‎(3)如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第 12 min时水的温度,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时间/min ‎…‎ ‎8‎ ‎9‎ ‎10‎ ‎11‎ ‎12‎ ‎13‎ ‎14‎ ‎…‎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 ‎(4)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出实验室内水的沸点,那么在当时的实验室环境下,99℃的水将处于 气 态。‎ ‎(5)温度计刚放入热水时,表面变得模糊,看不清示数,是由于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面 液化 成小水珠造成的。‎ ‎25.(9分)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20℃~102℃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 8‎ 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先降低后升高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熔化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