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08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日照市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 D.半坡氏族村落遗址
2.《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3.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来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到达波斯湾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4.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5.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6.“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既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8.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下列属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 )
①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②推行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0.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1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2.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3.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
A.中共“七大”和中共“八大”
B.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
D.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五大”
14.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公祭日设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济南惨案 B.马鞍山惨案
C.南京大屠杀 D.海兰泡大屠杀
15.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华侨的支持 B.全民族的抗战
C.国际友人的帮助 D.美苏两国的援助
16.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下列哪些事件与这一过程有直接关系( )
①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人民的意志 B.党的意志 C.工人的意志 D.农民的意志
1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0.如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1.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的是( )
A.欧洲大学兴起
B.英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C.德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
D.法国开设政府自助中等学校
22.一位社会学家曾说:“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
③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24.1921年,列宁将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的做法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实行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25.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D.社会保障制度最终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二、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6分)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
(1)此对联是为了纪念谁?写出其历史功绩。
材料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一月五日,震惊世界的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压迫的民族武装起义爆发了。他们歼灭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军队和其他人员,焚烧了自己的宫殿、村落和无法带走的粮食、物品。渥巴锡汗率领着17万部众,摆脱了沙俄几万军队的追袭。在哈萨克草原上,他们突然遭到哥萨克骑兵的袭击,900多名战士在激烈的血战中牺牲。到六月,土尔扈特部历时半年,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祖国。
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后,乾隆帝立即命令妥善安置他们在准噶尔盆地和科布多一带游牧……乾隆帝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刻成两块巨大的碑石,竖立在承德避署山庄北普陀宗乘之庙两侧。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意义。
材料三:
(3)黄继光和邱少云是在哪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材料四:
一位医护人员在志愿申请书上写道: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2020年01月21日央视新闻报道
(提示:图二逆行者画面词: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这场战役你我同在等 )
(4)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理由是什么?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写出他们中一位英雄的名字。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上面几位英雄人物的共同品质。
27.(12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到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
﹣﹣据《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二: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1868年“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材料三: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最想带回自己家乡的“特产”。这些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事物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生的惊人变化,也让中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
(3)结合材料三,谈谈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28.(12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1)材料一中开启“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这一事件开启了“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三: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部长级会议。部长级会议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界贸易组织的日常会议和工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截至2016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达到164个。
(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什么?
材料四: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一定程度反映出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缺陷。金砖国家应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摘自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1月)
(4)正如材料四中所说,“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有哪些挫折?请举例说明。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倡导什么样的全球治理观?
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请你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包含“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个历史事件,体现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自强救国道路的历程。
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 D.半坡氏族村落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掌握情况.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联系所学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原始农耕的主要史实.
2.《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武王既胜殷,邦诸侯”,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分封制.
3.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来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到达波斯湾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分析】本题以考古发现为依托,考查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证明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在马来西来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史实。
4.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分析】本题考查了诸葛亮的相关史实。
【解答】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BC都是后人撰写的,不是第一手资料。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赤壁之战与诸葛亮的相关史实。
5.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分析】本题考查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的局面,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589年,隋灭陈,结束分裂局面,1276年,元灭南宋,结束了分裂局面。
故选:B。
【点评】掌握秦汉、隋唐和元朝相关知识。
6.“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开放的交往。
【解答】题目给出的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发生在元朝,与唐朝无关,据此所有含④的BCD三个选项。
故选:A。
【点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7.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既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解答】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既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题干材料中有“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表明科举制度具有公平公正的原则。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下列属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 )
①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②推行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解答】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次严重失误,带来了巨大损失,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不属于题干材料强调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据此可排除含③的ACD三个选项。
故选:B。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9.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河南江北行省”,联系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主要史实.
10.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社会的特点。
【解答】宋代经济发达,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宋代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发达。宋代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特点。
故选:B。
【点评】把握宋代社会的特点。
1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解答】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片信息体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故选:C。
【点评】掌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2.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内容。
【解答】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经过一年的艰苦行军,行程2万多里,长征取得胜利,是历史上的壮举。长征途中红军对沿途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A、B、C是正确的。长征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
故选:D。
【点评】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史实,是考查的重点。
13.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
A.中共“七大”和中共“八大”
B.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
D.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五大”
【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七大新党章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4.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公祭日设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济南惨案 B.马鞍山惨案
C.南京大屠杀 D.海兰泡大屠杀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
【解答】
题干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设问考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的事件。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京大屠杀的时间。
15.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华侨的支持 B.全民族的抗战
C.国际友人的帮助 D.美苏两国的援助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解答】据所学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许多,题目中ABCD四项都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这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最根本的原因。
故选:B。
【点评】识记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特别是根本原因。
16.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下列哪些事件与这一过程有直接关系( )
①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
【解答】
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从此台湾被日本占据达半个世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回了台湾,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又处于分裂状态。
故选:B。
【点评】台湾问题是考查的重点,要识记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人民的意志 B.党的意志 C.工人的意志 D.农民的意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解答】根据材料“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说明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1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解答】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达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相关知识。
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共同点。
【解答】据所学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寻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寻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所以两者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A项,坚持中心城市暴动是俄国走的革命道路。B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不是两者的共性,C项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只是中国革命道路的特点,也不是两者的共性。
故选:D。
【点评】识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内容及其共同点。
20.如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题以一幅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解答】《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典型代表,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位于②两河流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世界古代亚非和欧洲文明成就。
21.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的是( )
A.欧洲大学兴起
B.英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C.德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
D.法国开设政府自助中等学校
【分析】本题考查了大学的兴起。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人西欧。
【解答】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的是欧洲大学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2.一位社会学家曾说:“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
③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抓住关键句“思想是行动的基础“。
【解答】①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角贸易属于殖民侵略活动,不属于思想;②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④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因此,①不准确;②③④均能体现“思想是行动的基础”。
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抓住关键句“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进行判断。
23.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分析】本题考查三权分立原则。
【解答】题干材料中“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反映的是三权分立原则;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美国。1787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
24.1921年,列宁将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的做法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实行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解除了一些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这充分体现了,列宁将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故选:B。
【点评】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特点。
25.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D.社会保障制度最终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分析】本题考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答】社会保障制度最终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这个表述是错误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6分)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
(1)此对联是为了纪念谁?写出其历史功绩。
材料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一月五日,震惊世界的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压迫的民族武装起义爆发了。他们歼灭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军队和其他人员,焚烧了自己的宫殿、村落和无法带走的粮食、物品。渥巴锡汗率领着17万部众,摆脱了沙俄几万军队的追袭。在哈萨克草原上,他们突然遭到哥萨克骑兵的袭击,900多名战士在激烈的血战中牺牲。到六月,土尔扈特部历时半年,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祖国。
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后,乾隆帝立即命令妥善安置他们在准噶尔盆地和科布多一带游牧……乾隆帝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刻成两块巨大的碑石,竖立在承德避署山庄北普陀宗乘之庙两侧。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意义。
材料三:
(3)黄继光和邱少云是在哪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材料四:
一位医护人员在志愿申请书上写道: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2020年01月21日央视新闻报道
(提示:图二逆行者画面词: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这场战役你我同在等 )
(4)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理由是什么?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写出他们中一位英雄的名字。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上面几位英雄人物的共同品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抗美援朝战争、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理由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及所学知识可知,此对联是为了纪念郑成功。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黄继光和邱少云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最后壮烈牺牲。抗美援朝战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据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些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这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理由。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他们中的英雄有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张伯礼等。
(5)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上面几位英雄人物的共同品质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等。
故答案为:
(1)郑成功;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抗美援朝战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发现了能够有些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张伯礼等)。
(5)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抗美援朝战争、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理由的相关史实。
27.(12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到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
﹣﹣据《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二: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1868年“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材料三: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最想带回自己家乡的“特产”。这些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事物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生的惊人变化,也让中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
(3)结合材料三,谈谈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哥伦布大交换”的作用及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的贡献、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文明的特点、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解答】(1)据材料一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大交换”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使中国物种急剧增多;使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等。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提供了条件,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贡献。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明治维新导致1868年“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据“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可知,日本文明善于学习外部文明;具有可塑性;善于借鉴先进文明等。
(3)据材料三“这些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事物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生的惊人变化,也让中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可知,“新四大发明”不仅改变中国,更是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影响着地球村发展,吸引着五大洲的目光,推动着世界进步。新四大发明”是中国“智造”的结晶,犹如一张张名片,让中国重新找到了全球发展中的坐标,也让世界重新定位了经济版图中的崭新中国。
(4)依据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可知,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对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本问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文化特色;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之代代相传;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等。
故答案为:
(1)作用: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使中国物种急剧增多;使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等。贡献: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2)事件:明治维新。特点:善于学习外部文明;具有可塑性;善于借鉴先进文明等。
(3)“新四大发明”不仅改变中国,更是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影响着地球村发展,吸引着五大洲的目光,推动着世界进步。(新四大发明”是中国“智造”的结晶,犹如一张张名片,让中国重新找到了全球发展中的坐标,也让世界重新定位了经济版图中的崭新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4)特点:对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做法: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文化特色;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之代代相传;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等。(言之有理,两层意思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哥伦布大交换”的作用及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的贡献、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文明的特点、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的相关史实。
28.(12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1)材料一中开启“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这一事件开启了“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三: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部长级会议。部长级会议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界贸易组织的日常会议和工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截至2016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达到164个。
(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什么?
材料四: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一定程度反映出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缺陷。金砖国家应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摘自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1月)
(4)正如材料四中所说,“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有哪些挫折?请举例说明。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倡导什么样的全球治理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两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的掌握。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解答】(1)据材料一“自公元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可知,开启“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据材料二“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3)据材料三“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部长级会议。部长级会议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界贸易组织的日常会议和工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截至2016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达到164个。”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世贸组织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夺等。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据材料四“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一定程度反映出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缺陷。金砖国家应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可知,“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有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例如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中国倡导金砖国家应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故答案为:
(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3)世贸组织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夺等。
(4)挫折: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例如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等。金砖国家应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请你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包含“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个历史事件,体现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自强救国道路的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和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层都对如何挽救中国命运进行了探索,但都失败了,要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面对内忧外患,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自强,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深远。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思想上改造国民性,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新民主义革命提供了领导阶级,领导政党。
故答案为:
面对内忧外患,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自强,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深远。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思想上改造国民性,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新民主义革命提供了领导阶级,领导政党。
【点评】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 2020年甘肃省庆阳市中考历史二模试2021-11-1023页
-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历史2021-11-1027页
- 2020中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021-11-1042页
-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历史试2021-11-1034页
- 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历史试卷2021-11-1015页
-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历史一模试2021-11-1033页
-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九年2021-11-106页
- 【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以2021-11-104页
- 【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以2021-11-106页
- 湖北省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试题及答2021-11-1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