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1-11-10 发布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新人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研究典型的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的 性质。教材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为主线,发 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人 类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CO2+H2O== H2CO3——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Ca(OH)2 + CO2==CaCO3↓ + H2O——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为 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作用。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 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 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 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⑵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 结知识能力。 ⑶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 科学认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 识物质的意义。 3、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 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2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 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 生的各种能力。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 际情况及培养的目标,我采用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问题”——实验探 究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创疑)→实验探究(探疑)→谈论问题(释疑)→ 演绎推理解决问题(解疑)→创新思维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了 解,处于协作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原来的授课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 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并把化学思维引入课堂,让诸多教育因素生动自然地产生作用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我力求指导学 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①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 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4 人为一小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 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两瓶,一瓶敞口,一瓶密封)。‚教师 3 准备: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 石灰水、集气瓶。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①阅读课本 P113—P117;②思考有关提纲中的问题;③分组准备有 关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阅读能力,亲自动手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2、提问空气中物质的成分,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引入新课。让学生回顾 已学知识,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求知欲望。 3、指导观察:每个实验组桌上都正立着一瓶预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 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并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 无色、无味的气体。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补充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 绝大部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随处可 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4、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提问: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了什 么?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接着让学生回答 (提纲 1):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化解知识,使其形象化,把化学知识 引入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方 法的多样化,打开学生思路,用课件继续提问:在以下的事实或实验中,哪些能证明二氧化 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演示可乐瓶变瘪实验(让一位同学操作),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过讲解分析二氧化碳能 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外面大气压使瓶子变瘪,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 提出问题(提纲第 2 题),听说一些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展示一 瓶饮料(雪碧),打开瓶盖后冒出很多气泡,请两个同学合作演示实验检验冒出的气体是二 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饮料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 4 补充检验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合作演示,既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能力,又培养 学生互助合作精神,该实验对于书本内容有承前启后作用,因为上一课题已学习了用澄清石 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而后面我们又将讲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在 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结归纳出二氧化碳的三点物理性质,并用课件展示,进一步了解二氧 化碳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系统归纳、总结的能力。 6、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示范)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蜡烛,往其中倒 入二氧化碳(像倾倒液体一样),两支蜡烛先低后高都熄灭了。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 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中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可以像倒 水一样倒入,同时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哪一点物理性质?回顾前面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同一 个实验的不同现象,从实验现象差异得出正确的结论。课件展示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学生分析,解释得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通过动画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提出问题,作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切入 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展示两个集气瓶模拟两 个菜窖,请一个同学做实验判断哪个菜窖可以安全进去。再次用课件体现菜窖,这样更形象, 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7、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 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往醋酸、盐酸溶液中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指导学生取刚才可乐瓶中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问题):是什 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 CO2?②是 H2O?③是 CO2 和 H2O 反应生成的新 物质?(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讨论交流):请各小 组展示方案。(实验探究):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从而让学生得出结论——CO2 能与 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课件展示课本实验 6-6。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 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 8、学生继续分组实验探究:将实验 7 中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又 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 5 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9、学生展示:每个实验小组自己预先准备的两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 与学生一起讨论完成提纲第 4 题,提出问题: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这是什么 物质?进行猜想:是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设计实验:往澄清石灰水吹 气。观察:石灰水变浑浊。学生得出结论——CO2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通过观察、推理、加上学生的参与,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 10、讲到这里及时让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三点化学性质,并用课件展示,然后转换思维 角度,让学生利用所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用课件展示,增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时 间。这样既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际意义,又以新的形式巩固了新课内容,加 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 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课堂教学效果评估 这节课充分体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教师注重引导学 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 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 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这节课由于学生实验多,我认为教师除了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 注意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外,要合理安排 45 分钟,学生能自得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如二 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在实验探究处放慢节奏,并且还要布置好习题做好知识点的巩固,在 单元练习的教学中还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这样就能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