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5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3分)《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但丁、莎士比亚 B.达尔文、马克思
C.鲍狄埃、贝多芬 D.克伦威尔、林肯
2.(3分)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下列与“非暴力不合作”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是( )
A.章西女王 B.甘地 C.尼赫鲁 D.卡德纳斯
3.(3分)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C.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4.(3分)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和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一战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C.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美国1917年参战
5.(3分)比较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这些会议的共同点是( )
A.都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
B.都是战后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C.都损害了弱国的利益
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
6.(3分)“
第20页(共20页)
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以上引文出自(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辛丑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7.(3分)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 )
A.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法西斯势力崛起和猖獗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8.(3分)1990年10月3日0时,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德国重新统一。下列哪次国际会议决定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而造成德国分裂的?( )
A.1919年巴黎和会 B.1921年华盛顿会议
C.1938年慕尼黑会议 D.1945年雅尔塔会议
9.(3分)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商业
10.(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德国希特勒上台、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
B.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日本侵古中国东北地区
D.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11.(3分)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
A.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 B.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第20页(共20页)
C.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D.1999年欧元问世
12.(3分)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成员国。2012年联合国已经有192个成员国,其中新增的成员国绝大多数在联合国成立时还是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和平共处一项原则的践行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非洲的纳米比来获得独立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3.(3分)20世纪9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B.古巴推翻独裁统治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14.(3分)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D.社会保障制度最终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5.(3分)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6.(3分)英国学者保罗•肯迪尼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 )
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D.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非选择题(17小题20分,18小题17分,19小题15分,共5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成为头号经济大国。
第20页(共20页)
材料二: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农民挺起腰杆了,样子变了。言谈举止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三:日本的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四: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以下两位领导人的改革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1)依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美国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国家的主要原因。
(2)依据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官员与列宁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3)材料三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实施了什么政策?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5)综上所述,大国崛起的历程,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1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法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必须切掉”。
材料二: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第20页(共20页)
材料三: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而发生严重对立。
材料四:二战后美国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缓解了法、德两国之间的恐惧和怨恨情绪,也为欧洲国家联合铺平了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国“在革命中崩溃”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3)二战期间、美苏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一变化,美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败》
材料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也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这一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第20页(共20页)
(3)材料三中使“人类也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为此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什么?
第20页(共20页)
2019-2020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3分)《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但丁、莎士比亚 B.达尔文、马克思
C.鲍狄埃、贝多芬 D.克伦威尔、林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马克思的相关史实。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答】据“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可知,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达尔文、马克思。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达尔文、马克思的相关史实。
2.(3分)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下列与“非暴力不合作”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是( )
A.章西女王 B.甘地 C.尼赫鲁 D.卡德纳斯
【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需要掌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过程、结果以及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
【解答】
第20页(共20页)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考查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3.(3分)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C.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因此是“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4.(3分)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和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一战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C.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美国1917年参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实与史论的相关史实。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的不同。
【解答】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而史论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表述中,选项ABD属于史实,选项C属于史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实与史论的相关史实。
第20页(共20页)
5.(3分)比较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这些会议的共同点是( )
A.都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
B.都是战后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C.都损害了弱国的利益
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
【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都是大国牺牲小国利益的会议。
【解答】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存在的通病是以强凌弱。1919年1月,战国国为制裁德国和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这次会议实际上被美国和英国操纵,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华盛顿会议是1921﹣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际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在慕尼黑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由此可知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共同点是以强凌弱,损害了弱国的利益。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将历史上同类知识和相似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概括归纳,分析比较。
6.(3分)“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以上引文出自(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辛丑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九国公约》的有关内容。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解答】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段材料是有关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国公约》主要是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这个条约签订后使中国由日本独霸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之下。
第20页(共20页)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九国公约》的有关内容。
7.(3分)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 )
A.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法西斯势力崛起和猖獗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建立法西斯政权。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进一步强化。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中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指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法西斯势力崛起和猖獗。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建立法西斯政权。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进一步强化。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8.(3分)1990年10月3日0时,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德国重新统一。下列哪次国际会议决定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而造成德国分裂的?( )
A.1919年巴黎和会 B.1921年华盛顿会议
C.1938年慕尼黑会议 D.1945年雅尔塔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
第20页(共20页)
【解答】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会议时间为1945年2月4日至11日。会议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内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及影响。
9.(3分)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商业
【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成就。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解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该掌握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10.(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德国希特勒上台、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
B.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日本侵古中国东北地区
D.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20页(共20页)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11.(3分)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
A.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 B.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C.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D.1999年欧元问世
【分析】本题考查了欧洲国家的联合。欧洲共同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
【解答】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洲共同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2.(3分)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成员国。2012年联合国已经有192个成员国,其中新增的成员国绝大多数在联合国成立时还是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和平共处一项原则的践行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非洲的纳米比来获得独立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亚非拉的奋起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二战后,亚非拉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非洲的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印度、古巴等国也先后独立。非洲的纳米比来获得独立属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和平共处一项原则的践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和题文材料关系不大,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第20页(共20页)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题目中的历史知识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教材中表述的非常清楚,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13.(3分)20世纪9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B.古巴推翻独裁统治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解答】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纳米比亚独立。
14.(3分)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D.社会保障制度最终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分析】本题考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答】社会保障制度最终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这个表述是错误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5.(3分)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分析】本题以学者评论为依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20页(共20页)
【解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导致了苏联经济严重困难,为了摆脱经济困境,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1991年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最能体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
16.(3分)英国学者保罗•肯迪尼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 )
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D.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分析】本题以《大国的兴衰》为切入点,考查明治维新。
【解答】由材料“多得多”“多50%”“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日本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ABC均与材料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明治维新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二、非选择题(17小题20分,18小题17分,19小题15分,共5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成为头号经济大国。
材料二: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农民挺起腰杆了,样子变了。言谈举止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三:日本的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第20页(共20页)
材料四: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以下两位领导人的改革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1)依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美国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国家的主要原因。
(2)依据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官员与列宁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3)材料三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实施了什么政策?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5)综上所述,大国崛起的历程,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分析】(1)本题考查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两大事件推动了美国的崛起和发展。
(2)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解答本题需掌握和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
(3)本题考查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渡过了危机,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5)本题属自主性发挥题,可从多个角度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可以看出,美国崛起的原因是南北战争;由“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成为头号经济大国。”,可以看出,美国崛起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2)“农民挺起腰杆了,样子变了。言谈举止一切都变了。”依据是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解放,成为自由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的依据是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由“明治政府”可知,材料三中的“变革”
第20页(共20页)
指的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废藩置县。
(4)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是渡过了危机,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5)由美国、俄国、日本等大国崛起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改革是强国之道,要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
故答案为:
(1)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2)官员: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解放,成为自由人;列宁: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4)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作用:渡过了危机,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5)改革是强国之道,要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
【点评】本题以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法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必须切掉”。
材料二: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材料三: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而发生严重对立。
第20页(共20页)
材料四:二战后美国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缓解了法、德两国之间的恐惧和怨恨情绪,也为欧洲国家联合铺平了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国“在革命中崩溃”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3)二战期间、美苏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一变化,美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
(3)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结合欧共体的成立等史实分析。
【解答】(1)据材料一“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欣喜、激动、渴望大规模战争早日爆发,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2)俄国“在革命中崩溃”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
(3)据材料“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而发生严重对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第20页(共20页)
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二战后美苏由合作到对抗;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4)据材料“二战后美国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利用美国对西欧援助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依托国内原有的良好工业基础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再加上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使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故答案为:
(1)支持态度。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十月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由战时同盟变为战后的对手。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欧洲的联合(欧共体的成立);美国的援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败》
材料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也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第20页(共20页)
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这一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使“人类也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为此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什么?
【分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据材料一“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推动这一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据材料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一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
(3)据材料三“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也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使“人类也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的主要因素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环境污染、毒品泛滥等。
第20页(共20页)
(4)依据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所以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为此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
(1)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
(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环境污染、毒品泛滥等。
(4)原因: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智慧和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0/1 7:32:13;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0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