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1-11-10 发布

2020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中考历史冲刺试卷(二)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中考历史冲刺试卷(二)‎ 一、选择题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原始农业的产生是远古文明兴起的重要标志。下列属于研究原始农业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 A.考古发掘的实物 B.人类遗址的复原 ‎ C.文学作品的记载 D.世代口耳的传说 ‎2.(2分)如表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共同思想是(  )‎ ‎《墨子》‎ ‎“一同天下”‎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 ‎“一匡天下”‎ A.反对不义的战争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 C.都主张统一 D.加强中央集权 ‎3.(2分)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部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其叙述的是三国鼎立的(  )‎ A.背景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4.(2分)唐朝前期,李世民在治国过程中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2分)如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融合加强 ‎ 第27页(共27页)‎ C.国家统一趋势 D.民族矛盾缓和 ‎6.(2分)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的主题应是(  )‎ A.繁荣与开放 B.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 ‎ C.国家统一 D.封建君主专制强化 ‎7.(2分)如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8.(2分)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社会风俗废除有关的政治事件(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2分)孙中山发表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民贼”指(  )‎ A.李鸿章 B.袁世凯 C.曹汝霖 D.陆宗舆 ‎10.(2分)“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1.(2分)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 C.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2.(2分)卢沟桥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第27页(共27页)‎ ‎。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从这里开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3.(2分)“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的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这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4.(2分)如图所示情景发生在(  )‎ A.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15.(2分)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进行了土地改革 ‎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2分)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  )‎ A.《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7.(2分)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习近平称赞他“‎ 第27页(共27页)‎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材料中的他是(  )‎ A.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B.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 C.“铁人”王进喜 D.“两弹元勋”邓稼先 ‎18.(2分)香港回归2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香港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  )‎ A.社会主义道路适合香港发展 ‎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 C.“一国两制”有强大生命力 ‎ D.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19.(2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如果去埃及旅游,游客能够看到的世界著名历史遗迹是(  )‎ A.清真寺 B.帕特农神庙 C.兵马俑 D.金字塔 ‎20.(2分)近期美国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身亡事件引发世界对“种族主义”的热议。美国历史上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的总统是(  )‎ A.林肯 B.杰斐逊 C.华盛顿 D.罗斯福 ‎21.(2分)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 C.《联合国家宣言》 D.《巴黎和约》‎ 第27页(共27页)‎ ‎22.(2分)如图为1927﹣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单位:亿美元),其中影响A段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事件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经济大危机 ‎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罗斯福新政 ‎23.(2分)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美英苏三国战时联盟,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次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4.(2分)二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外交新政策。这一政策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5.(2分)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频发,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贸易保护实现“美国优先”,严重违背了“世界贸易自由化”,以下“致力通过多边贸易,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是(  )‎ A. ‎ B. ‎ C. ‎ 第27页(共27页)‎ D.‎ 二、非选择题50分本卷共4题,第26题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小历认为图示的历史事件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新中国诞生,宣布了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你是否赞同小历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为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摘自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空间。但这两条道路在当时都行不通。科学传统是整个氏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至于改造社会结构更不可能,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 第27页(共27页)‎ 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炸碎骑士阶层”的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发明”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在“清代突飞猛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方巨响”在当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这场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第27页(共27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双方的“差距”‎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趋势与图四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但也该看到,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到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因此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人在城市呆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 ‎﹣﹣摘选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第27页(共27页)‎ ‎2020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中考历史冲刺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原始农业的产生是远古文明兴起的重要标志。下列属于研究原始农业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 A.考古发掘的实物 B.人类遗址的复原 ‎ C.文学作品的记载 D.世代口耳的传说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我国原始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伴随着采集经济被种植经济取代,原始农业产生。‎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故“考古发掘的实物”属于第一手资料,A正确;人类遗址复原是后人加工修复,不是实物,B排除;文学作品的记载、世代口耳的传说都融入了个人感情色彩,有可能偏离实际,CD排除。‎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原始农业的发展,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2.(2分)如表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共同思想是(  )‎ ‎《墨子》‎ ‎“一同天下”‎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 ‎“一匡天下”‎ A.反对不义的战争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 C.都主张统一 D.加强中央集权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注意识记和区别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解答】根据表格信息“《墨子》的‘一同天下’;《孟子》的(天下)‘定于一’;《荀子》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的‘一匡天下’”‎ 第27页(共27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共同思想都是主张统一。选项C符合题意;反对不义的战争是墨家思想,A排除;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是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B排除;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2分)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部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其叙述的是三国鼎立的(  )‎ A.背景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局面,掌握三国鼎立的形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部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可知其叙述的是三国鼎立的影响,选项D符合题意;三国鼎立的背景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A排除;三国鼎立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即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并立,B排除;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C排除。‎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4.(2分)唐朝前期,李世民在治国过程中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知识。识记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叫“贞观之治”。‎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故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汉初的盛世局面,排除A;开皇之治是隋文帝时期的盛世,排除B;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盛世,排除D.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 ‎5.(2分)如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第27页(共27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融合加强 ‎ C.国家统一趋势 D.民族矛盾缓和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解答】表格信息说明了南方的户数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无法说明是南方还是北方,与题意不符。‎ 故选:A。‎ ‎【点评】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6.(2分)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的主题应是(  )‎ A.繁荣与开放 B.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 ‎ C.国家统一 D.封建君主专制强化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强化君主专制措施。识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 ‎【解答】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在思想文化上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这些措施都体现出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D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排除A;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排除B;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明清强化君主专制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2分)如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第27页(共27页)‎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由图片“平壤、威海卫、1895年”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签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2分)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社会风俗废除有关的政治事件(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近代社会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表现的相关史实。‎ ‎【解答】辛亥革命后,人们剪辫子,穿新式服装,女子废止缠足,采用新式礼仪和称呼,选项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选项A排除;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选项B排除;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选项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的相关史实。‎ ‎9.(2分)孙中山发表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民贼”指(  )‎ A.李鸿章 B.袁世凯 C.曹汝霖 D.陆宗舆 ‎【分析】本题以孙中山发表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 第27页(共27页)‎ 二字存耶?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为切入点,考查护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可知,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文中的“民贼”是指袁世凯。从“冠冕”“民贼”等信息中可判断是孙中山发表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宣言。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的统治的相关史实。‎ ‎10.(2分)“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以“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11.(2分)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 C.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知道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符合题意;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立于1929﹣1930年,排除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于1930年,排除B;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成立于1930年,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2分)卢沟桥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从这里开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分析】本题以卢沟桥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为切入点,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3.(2分)“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的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这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的目标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为目标,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选项B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 第27页(共27页)‎ 的神话,选项A排除;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选项C排除;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选项D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团大战的目标的相关史实。‎ ‎14.(2分)如图所示情景发生在(  )‎ A.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战的爆发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决定发动内战,得到美国的支持。蒋介石积极备战,美国出动飞机、舰艇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首先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据题干图片及图片中的文字和时间可知,题干所示情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内战的爆发的相关史实。‎ ‎15.(2分)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进行了土地改革 ‎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27页(共27页)‎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答】据题干“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结合所学可知,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A。‎ ‎【点评】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6.(2分)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  )‎ A.《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项B符合题意;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排除A;《共同纲领》中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排除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7.(2分)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材料中的他是(  )‎ 第27页(共27页)‎ A.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B.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 C.“铁人”王进喜 D.“两弹元勋”邓稼先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重点识记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减产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焦裕禄带领全县的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县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们称颂他“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B正确;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排除A;王进喜,一名石油工人。他因其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排除C;.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 ‎18.(2分)香港回归2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香港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  )‎ A.社会主义道路适合香港发展 ‎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 C.“一国两制”有强大生命力 ‎ D.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第27页(共27页)‎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含义。‎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有强大生命力。选项C符合题意;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A排除;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与题干内容不符,B排除;香港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区,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相关史实。‎ ‎19.(2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如果去埃及旅游,游客能够看到的世界著名历史遗迹是(  )‎ A.清真寺 B.帕特农神庙 C.兵马俑 D.金字塔 ‎【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水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因此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古代埃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金字塔是其杰出的代表作,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也是权力的象征,凝聚了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阿拉伯国家的文明成果,排除;B项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排除;C项与中国有关,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掌握。需熟知相关知识。‎ ‎20.(2分)近期美国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身亡事件引发世界对“种族主义”的热议。美国历史上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的总统是(  )‎ A.林肯 B.杰斐逊 C.华盛顿 D.罗斯福 ‎【分析】本题考查林肯。掌握林肯总统的历史功绩。‎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依据所学可知,林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总统,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积极性,扭转了战争的局势,使北方战胜了南方。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们爱戴的总统之一,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无关,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林肯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2分)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 C.《联合国家宣言》 D.《巴黎和约》‎ ‎【分析】本题考查了《九国公约》.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解答】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举行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故题目给出的示意图空白处应是《九国公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的相关史实。‎ ‎22.(2分)如图为1927﹣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单位:亿美元),其中影响A段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事件是(  )‎ 第27页(共27页)‎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经济大危机 ‎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以一幅历史图表为切入点,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 ‎【解答】观察“1927﹣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可知,A段指的是1929﹣﹣1933年,这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受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后来罗斯福上台后进行新政,使美国逐步走出了危机。‎ 故选:B。‎ ‎【点评】注意对图表的解读,识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23.(2分)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美英苏三国战时联盟,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次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美英苏三国战时联盟,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次会议是雅尔塔会议。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雅尔塔会议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同时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4.(2分)二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外交新政策。这一政策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分析】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解答】据所学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 第27页(共27页)‎ 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其具体表现。‎ ‎25.(2分)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频发,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贸易保护实现“美国优先”,严重违背了“世界贸易自由化”,以下“致力通过多边贸易,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是(  )‎ A. ‎ B. ‎ C. ‎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题干“世界贸易自由化”,“致力通过多边贸易,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致力通过多边贸易,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选项B符合题意;A项标志是欧盟,欧盟不是国际组织,选项A不符合题意;C项标志是联合国,是国际性的政治组织,选项C不符合题意;D项标志是APEC,不属于国际组织,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第27页(共27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50分本卷共4题,第26题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小历认为图示的历史事件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新中国诞生,宣布了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你是否赞同小历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片反映菁优网是开国大典的史实,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所以小历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新中国的成立。‎ ‎(2)不赞同。理由: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第27页(共27页)‎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为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摘自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空间。但这两条道路在当时都行不通。科学传统是整个氏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至于改造社会结构更不可能,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炸碎骑士阶层”的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发明”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在“清代突飞猛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方巨响”在当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 ‎【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火药的发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本题考查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在“清代突飞猛进”的原因。主要原因有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的首次使用的相关史实。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答】(1)火药的发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依据所学可知,印刷术推动了学术进步和文化知识传播,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27页(共27页)‎ ‎(2)依据材料二“科学传统是整个氏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可知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彻底改变实用性的特征;依据材料“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可得出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依据材料“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可知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 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依据材料三”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知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以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等回答。‎ 故答案为:‎ ‎(1)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和文化知识传播,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原因: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彻底改变实用性的特征;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影响: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素: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和两弹一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这场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双方的“差距”‎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趋势与图四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英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的爆发、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依据材料一“在这场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是鸦片战争。依据材料一“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第27页(共27页)‎ 的信息和所学从中国处在封建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装备陈旧以及英国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军事武器先进等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柱状图可知,快速增长后有所回落,总的来说呈现增长趋势。从表格可知,1843﹣1847 英国输华工业品达到最高值,1848﹣1852英国输华工业品有所回落。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和所学从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是英国对华输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 1848 年起,英国对华输出有所下降,则使英国渴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因素之一。‎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图四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通商口岸开始到达内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开放通商口岸主要是东南沿海,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是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延伸到内地。第二小问说明依据所学可知,这种变化说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中国处在封建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装备陈旧;而英国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军事武器先进。‎ ‎(2)趋势:快速增长后有所回落,总的来说呈现增长趋势。1843﹣1847 英国输华工业品达到最高值,1848﹣1852英国输华工业品有所回落。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是英国对华输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 1848 年起,英国对华输出有所下降,则使英国渴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因素之一。‎ ‎(3)变化: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延伸到内地。说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英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的爆发、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等知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但也该看到,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到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因此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人在城市呆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 ‎﹣﹣摘选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第27页(共27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根据“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但也该看到,正是煤炭的广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可知,工业革命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以及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科技是把双刃剑。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促进生产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给人们生活带来各种便利,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但是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极度恶化,造成了资源的过渡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1)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 ‎(2)观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论述: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促进生产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给人们生活带来各种便利,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但是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极度恶化,造成了资源的过渡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科技既能造福于人类的生活,如果运用不合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相关史实。‎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0/1 7:37:58;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7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