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4.9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教材梳理篇
目录
考点梳理02
03 福建4年中考聚焦
01 知识网络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02
考点1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识记)
考点2 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理解)
考点3 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及影响。(理解)
考点4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
考点5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探究)高频考点
考点1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识记)
我国人口现状及特点?(我国的人口国情)
★(1)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偏低。
(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
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
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考点2 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理解)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
略性问题。(必要性)
(2)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
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以及人口与资源
环境的紧张关系都不会根本改变。(必要性)
★ 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 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相适应, 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
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重要性)
考点3 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及影响。(理解)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
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 1.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
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
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
重。
(3)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2.我国的资源现状(国情、危机)
(1)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
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 3.我国资源问题带来的影响
4.我国的环境现状(国情、危机)
(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
形势仍不容乐观。
(2)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
有发生。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
态平衡;
(2)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 5.我国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6.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考点4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
出的智慧选择。
(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有责任保
护自然。
(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 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
必然受到惩罚。
(4)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
念。
考点5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探究) 高频考点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
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
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
生产生活方式。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
红线。
★ 2.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请你就如何走绿色发展道
路向政府提建议)( 国家角度)★★
(1)自觉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2)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4)具体做法:
A. 保护环境方面:①低碳出行;②养成垃圾分
类的好习惯;③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等。
B. 节约资源方面:①草稿纸双面使用;②用淘
米水浇花;③随手关灯等。
★ 3.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美丽家园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4.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
是发展生产力,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
代价, 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
5.美丽中国的愿景是什么?
(1)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物质形态)
(2)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精神形态)
(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价值共识)
【典例1】【高频考点】(2020·漳州质检·2 分)《2019
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国土绿化工作取得
新成绩,全年共完成造林706.7 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
万公顷。该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坚持 ( )
① 绿色发展道路 ② 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③ 共享发展理念 ④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我国国土绿化工作取得的新成绩,主要得益
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①④
是正确的,②③不是国土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的原因,
故选B。
【典例2】【高频考点】(2020·莆田质检·2 分) 莆田市
人民政府发布《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明确
从2020 年起,将在全市城市建成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
类工作,不断改善全市人居环境。下列行为能体现这一要求
的有( )
①设置垃圾分类公告牌 ②把旧电池投到可回收垃圾箱
③为节省垃圾袋把垃圾混装 ④废弃口罩放在指定的垃圾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筛选符合文字材料的实例的能力,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生活垃圾分类,①④是正确的,②③
不符合生活垃圾分类要求,故选B。
03 福建4年中考聚焦
1 2 3 4 5
1.【2020·福建·2 分】【公共参与】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
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 )
① 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② 强化监督检查,处罚乱放垃圾的行为
③ 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④ 养成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和理解。题干
中的描述,说明了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公民,要
树立环保意识, 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养成良好习惯,
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 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①②不属于公民角度,不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2.【2019·福建·2 分】【公共参与】右图是小闽搜集的信息。
针对信息反映的问题,我们应 ( )
① 合理消费,适量点餐避免浪费
② 重视环保,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③ 关注卫生,用什么餐具无所谓
④ 节约资源,选择可重复使用餐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3.【2020·福州质检·2 分】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
着文明。实行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体现的发展理念
是( )
A. 协调发展
B. 绿色发展
C. 共享发展
D. 合作共赢
B
4.【2020·泉州质检·2 分】下图表明我国人口的新特点
是( )
A.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B.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C.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D.人口基数大、素质偏低
A
5.【2019·福建·6 分】福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现有4
处世界遗产地、2 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茶乡、神奇土
楼、绿色生态、梦幻海洋、海丝纽带、闽台渊源、温泉
养生等独特的旅游元素,构成一幅迷人的画卷。
2019 年“五一”假期福建接待游客数量与旅游收入统计
表 项目 接待国内外游客 旅游收入
数量 1 736.78万人次 135.23亿元
同比增长 18.2% 26.3%
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繁荣;发展特色文化,扩
大文化交流,提升文化影响力;建设美丽福建,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 增进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
注:“同比”指与上一年同期相比。
结合材料,分析福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能带来哪些积
极影响。
相关文档
-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2021-11-105页
- 中考数学试题课件 基础满分循环练12021-11-1010页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2021-11-1020页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课2021-11-1021页
- 《刘姥姥进大观园》pptx课件(35页)2021-11-1035页
- 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课件23-52021-11-1016页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课2021-11-1011页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课件2021-11-1026页
-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课件26.12021-11-1027页
- 通用2020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021-11-10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