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4.23 KB
  • 2021-11-11 发布

2014-201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 共 32页 ◎ 第 2页 共 32页 2014-2015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氖气 2. 铜丝常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 ) A.抗腐蚀性 B.较大密度 C.导热性 D.导电性 3.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支持燃烧 B.无色气体 C.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大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蒸馏水 C.食盐水 D.大理石 6. 某品牌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 100g 紫菜含钠 291mg,这里所说的钠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原子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 A.镁 B.铁 C.铜 D.钢 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钠 NaCO3 B.氯化铁 FeCl3 C.氧化镁 MgO D.氢氧化钙 Ca(OH)2 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过滤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10.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 A.回收易拉罐 B.寻找金属代用品 C.防止金属的腐蚀 D.过度开采金属矿物 11. 检验集气瓶内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 D.靠近瓶口扇闻气味 12. 化学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个数 D.原子质量 13. 如图是水受热蒸发的微观示意图,不能依据图示进行判断的是( ) A.水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 B.加热后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14.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其中氯元素(Cl)的化合价为( ) 第 3页 共 32页 ◎ 第 4页 共 32页 A.− 3 B.+ 1 C.+ 3 D.+ 5 15. 下列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C.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 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16. 如图所示,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b 中的气体是氢气 C.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7.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4P + 5O2 = ​ = ​ = ​ = ​ = ​ =点燃 2P2O5 B.2Fe + 6HCl = 2FeCl2 + 3H2 ↑ C.2 KClO3 = 2KCl + 3O2 ↑ D.Cu + H2SO4 = CuSO4 + H2 ↑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表示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B.CO3 2−表示带 2 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子 C. 表示氧原子得到 1 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D.H2O2表示由 2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 19. 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 的最佳方法是( ) A.点燃混合气体 B.通过灼热的 CuO C.通过灼热的炭粉 D.通过足量的水 20. 天然气水合物化学式为 CH4 ⋅ 8H2O,外形晶莹剔透酷似冰块却能燃烧,俗称可燃冰。我国科技人员已 勘探到海洋中储存有大量可燃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B.可燃冰的开采需要有计划的进行 C.可燃冰中含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可燃冰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21.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正确的是( ) A.炭粉和氧化铜:观察颜色 B.空气和氧气:分别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试剂瓶口 D.氢气和一氧化碳:分别点燃,将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2.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最终 U 型管中两侧液面的相对高度不正确的是(加入试管中的 试剂 X 所占体积忽略不计)( ) 试 剂 X 试 剂 Y 相 对 高 度 A 水 氧 化 钙 ( 少 量 ) 左 低 右 高 B 过 氧 化 氢 溶 液 二 氧 化 锰 ( 少 量 ) 左 低 右 高 第 5页 共 32页 ◎ 第 6页 共 32页 C 稀 盐 酸 镁 条 ( 少 量 ) 左 低 右 高 D 澄 清 石 灰 水 二 氧 化 碳 左 高 右 低 A.A B.B C.C D.D 2 2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方 案 目 的 证 明 二 氧 化 碳 溶 于 水 且 能 和 水 反 证 明 碳 与 氧 化 铜 能 发 生 反 应 证 明 金 属 锌 的 活 动 性 比 铁 的 活 动 证 明 燃 烧 的 条 件 是 温 度 需 达 到 可 应 性 强 燃 物 的 着 火 点 A.A B.B C.C D.D 24. Si 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工业中有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指的是利用砂子(主要成分 SiO2) 制取高纯度的 Si,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2C + SiO2= ​ = ​ = ​ = ​ = ​ =高温Si(不纯)+ 2CO ↑ ②2Cl2 + Si(不纯)= ​ = ​ = ​ = ​ = ​ =加热SiCl4 ③SiCl4 + 2H2= ​ = ​ = ​ = ​ = ​ =高温4HCl + Si(高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的目的是将二氧化硅转化成单质硅 B.②③的目的是除去单质硅中混有的杂质 C.上述反应中涉及到 2 个置换反应 D.上述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2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 器中燃烧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 的硝酸银溶液中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 稀盐酸中分别加入 锌粉、镁粉 向盛有一定量 MnO2的烧杯中加 入H2O2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 5 个小题,共 29 分) 第 7页 共 32页 ◎ 第 8页 共 32页 含碳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__. (2)干冰可作制冷剂,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的关注,活性炭纤维防护口罩走进人们的生活.由于活性炭具有________能力, 因此有良好的防毒、除臭等功效.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体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理 念.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日常起居中,长时间不用电器时,要关闭电源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究卫生,在餐厅用餐时,尽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 CO 和 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有显著差异. (1)CO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 CO2的性质. ①甲中的现象是________. 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冬天取暖用的暖气片有铸铁材料、铜铝材料等多种.这主要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性. (2)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因此,铸铁暖气片通常在表面刷漆以防铁被腐蚀. (3)生产、生活中对钢铁的需求量特别大,在炼铁炉中,CO 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纳米级铁粉遇氧气无需加热就能燃烧,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高温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发生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_______。 (3)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②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 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 ③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纸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__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1)上述实验方案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原因是________. (2)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 下表所示. 第 9页 共 32页 ◎ 第 10页 共 32页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微观 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 /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 /g 0 x y z ①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________(填物质序号). ③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④一位同学在计算 x、y 和 z 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x + y + z = 169 B.y + z = 168 C.(100 − x):z = 32:64 D.(100 − x):(y − 1) = 8:3. 三、实验题(共 3 个小题,共 20 分)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用 A 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序号),仪器 a 的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其原因是________. 小红同学为探究 R、X、Y 和 Z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以下实验. (1)将红色金属 R 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到________,证明 R 是铜. (2)如图所示,将 X、Y 和 Z 分别加入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金属 X、Y 的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金属 Z 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①金属 X 的试管中,最终还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证明 X 为( ). ②金属 Y 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Mg B.Ag C.Hg D.Zn ③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后的是 Z、R ,为进一步确定位于氢后金属的活动性 相对强弱,还应补充的实验方案为 将金属 Z 加入盛有少量 CuSO​ 4溶液的试管中;若 Z 表面有红色固 体析出,则证明 Z 的活动性强于 Cu(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 Cu 的金属性强于 Z) (试剂可自选). 研究小组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铁的探究活动.将木炭、氧化铁及试管充分烘干,并将木炭和氧化铁混合均匀、 研磨.取适量上述混合物于试管中,用图 1 所示的装置加热(试管竖直向上,可使加热时的热量尽少散 失). 【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 X 含有哪些成分,质量分别是多少? 【查阅资料】 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时,是从高价铁的氧化物逐级还原成低价铁的氧化物,最后还原成金属铁.铁的氧化物及 其部分性质如下: Fe2O3为红色固体; Fe3O4和 FeO 均为黑色固体.其中,Fe3O4具有很好的磁性,能被磁铁吸引.三种氧化物 均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₂O Fe3O4 + 8HCl = 2FeCl3 + FeCl2 + 4H2O FeO + 2HCl = FeCl2 + H2O 黄色的 FeCl3溶液中滴入无色的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实验常用于检验 FeCl3;FeCl3溶液遇单质铁发生 反应:2FeCl3 + Fe = 3FeCl2,溶液变为浅绿色. 【猜想】固体 X 可能含有:①Fe ②FeO ③Fe3O4 ④________ ⑤C 【实施实验】 目的:确定固体 X 的组成. 步 骤 操 作 主 要 现 象 结 论 I 取 部 可 第 11页 共 32页 ◎ 第 12页 共 32页 部 分 冷 却 后 的 固 体 X 倒 在 滤 纸 上 , 用 磁 铁 充 分 吸 引 . 分 固 体 被 吸 引 到 磁 铁 上 能 有 Fe 或 Fe3O4 II 取 滤 纸 上 的 剩 余 固 体 少 量 , 放 入 图 2 所 示 的 试 管 a 中 固 体 剧 烈 燃 烧 , b 中 溶 液 变 浑 浊 一 定 有 C , 通 入 氧 气 , 用 酒 精 灯 加 热 . III 另 取 滤 纸 上 的 剩 余 固 体 少 量 , 放 入 试 管 中 , 加 入 足 量 的 稀 盐 酸 . 无 明 显 现 象 一 定 没 有 _ _ _ _ _ _ _ _ IV 取 步 骤 I 磁 产 生 _ _ _ 一 定 有 Fe 第 13页 共 32页 ◎ 第 14页 共 32页 铁 上 的 固 体 少 量 , 放 入 试 管 中 , 逐 滴 加 入 稀 盐 酸 . _ _ _ _ _ . V 在 步 骤 IV 所 得 溶 液 中 逐 滴 加 入 _ _ _ _ _ _ _ _ . 溶 液 不 变 红 色 一 定 没 有 Fe3O4 【反思改进】 同学们讨论发现,用上述实验方法不能确定固体 X 中一定没有 Fe3O4,理由是________. 为确定固体 X 中是否含 Fe3O4并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数据 I 重新取部分冷却至室温的 固体 X,称量其质量为 m1. m1 = 17.9g II 将称量好的固体 X 全部放 入图 3 所示的锥形瓶中, 称量整套装置及药品的质 量为m2;打开分液漏斗旋 塞,放入足量稀盐酸后关 闭旋塞,待没有气泡产生 并恢复至室温,再次称量 整套装置及药品的质量为 m3. m2 = 317.9g m3 = 317.3.g III 将锥形瓶中剩余的固体过 滤、洗涤并干燥,称量其 质量为m4. m4 = 1.1g 【获得结论】 (1)为确定固体 X 中是否含 Fe3O4,m1 ∼ m4中应该用到的数据有________. (2)固体 X 的成分及质量分别是________. 四、计算题(共 2 个小题,共 6 分) 家用漂白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若要制备 149kg 的次氯酸钠,则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贝壳中含有大量碳酸钙,对废弃贝壳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高温煅烧贝壳,生产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的建筑材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 = ​ = ​ = ​ = ​ =高温CaO + CO2 ↑. 某工厂回收了 200t 废弃贝壳,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91%,则理论上可生产含氧化钙质量分数为 98%的建 筑材料多少吨? 第 15页 共 32页 ◎ 第 16页 共 3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4-2015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1. 【答案】 C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 78%、氧气大约占 21%、稀有气体大约占 0.94%、二氧化碳大 约占 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 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 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 解: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含量较多,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03%,含量不多,故选项错误; 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含量最多,故选项正确; D、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含量较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 【答案】 D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从铜具有导电性,所以铜丝常用于制作电线与铜的抗腐蚀性、密度、导热性无关去分析. 【解答】 解:因为铜具有导电性,所以铜丝常用于制作电线;故答案为:D. 3. 【答案】 C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 【答案】 A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 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和本质区别进行分析判断,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 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解答】 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难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5. 【答案】 B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 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错; 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B 正确; C、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水属于混合物,故 C 错;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 B. 6.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概念 【解析】 紫菜中的营养元素等商品中的“钠”通常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 解:物质中的钠是对所有钠原子的总称,意即钠元素,而不是钠原子,也不是钠离子,不存在钠分子.依据 紫菜的营养成分中含有的“钠”.这里的“钠”是指钠元素. 故选:A. 7. 【答案】 D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 从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所以合金是混合物去分析. 【解答】 解: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所以合金是混合物. 第 17页 共 32页 ◎ 第 18页 共 32页 A、镁是金属单质不是混合物;故错误; B、铁是金属单质不是混合物;故错误; C、铜是金属单质不是混合物;故错误; D、钢是铁和碳的合金;故正确; 故答案为:D. 8. 【答案】 A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根据物质的名称,利用其组成或构成及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化学式的书写是否正确. 【解答】 解:A.碳酸钠中钠元素显+ 1 价,碳酸根显− 2 价,其化学式为 Na2CO3,故选项书写错误. B.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3,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1,氯化铁的化学式是 FeCl3.故正确; C.MgO 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2) + ( − 2) = 0,因此正确. D.因氢氧化钙中钙为+ 2 价,氢氧根为− 1 价,则化学式为 Ca(OH)2,故书写正确. 故选 A. 9. 【答案】 C 【考点】 实验操作规范 【解析】 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解答】 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 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 A 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缺少玻璃棒引流,没有注意“三靠”,故 B 错 误; 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 3 ,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 角,故 C 正确;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用嘴吹,会引发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 D 错误. 故选 C. 10. 【答案】 D 【考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回收易拉罐,属于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利用保护金属资源,故 A 不符合题意; B.寻找金属代用品,利用保护金属资源,故 B 不符合题意; C.防止金属的腐蚀,利用保护金属资源,故 C 不符合题意; D.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资源等都可以保护金属资,而不能过度开采金属矿物,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1.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以及气体验满的要求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明显变化,不能检验.故错误. B、把木条放在瓶内,则只能证明木条所放位置有 CO2,不能说明瓶中充满 CO2.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能确定气体是否到 了瓶口,故正确; D、二氧化碳没有气味,不能验满,故错误; 故选:C. 12. 【答案】 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新物质的形成,这个过程要发生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质量 守恒定律,仔细分析过程中的变化,分子的种类因为重新组合而发生了改变. 【解答】 解: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因此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的 质量及元素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而在化学反应中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分子的种类必然改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故选:B. 13. 【答案】 D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解析】 根据水受热蒸发的微观示意图进行判断. 【解答】 解:A、由图标可以看出,水分子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故 A 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加热后水分子间隔变大,故 B 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故 C 正确; D、由图不能看出,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故 D 错误; 第 19页 共 32页 ◎ 第 20页 共 32页 故选 D 14. 【答案】 C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设亚氯酸钠 (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 1) + x + ( − 2) × 2 = 0,解答 x =+ 3. 故选 C. 15. 【答案】 A 【考点】 常用加热仪器、夹持仪器、辅助仪器 酒精灯的使用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 A、根据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的特点分析; C、根据药液具有腐蚀性分析; D、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解答】 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否则容易造成人触电,所以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所以正确; C、腐蚀性药液对人体具有腐蚀性,所以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所以正确; 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所以正确。 16. 【答案】 B 【考点】 电解水实验 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 积是氧气体积的 2 倍;据此结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和化学反应的实质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b 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故正确; C.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 2:1,故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故选 B. 17. 【答案】 A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②是否已配平,③条件和符号是否漏 缺,④化学式书写是否错误. 【解答】 解:A.该方程式应用的原理正确,化学式书写正确,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B.该反应没有配平,正确的为:Fe + 2HCl = FeCl2 + H2 ↑,故错误; C.没有标注反应条件,正确的为:2KClO3= ​ = ​ = ​ = ​ = ​ =MnO22KCl + 3O2 ↑,故错误; 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排在 H 后面,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选 A. 18. 【答案】 C,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A、根据 Na+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进行分析判断。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 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Na+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3 2−表示带 2 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表示氧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 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H2O2表示由 2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1 个过氧化氢分子,而不是过氧化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19. 【答案】 B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解析】 化学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一般要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选择一种能和杂质组分发生 反应而不能与主要组分物质发生反应的试剂.最理想方案是把杂技组分转化为主要组分,除去杂质的同时还 使主要组分物质的量有所增加. 第 21页 共 32页 ◎ 第 22页 共 32页 【解答】 解:A、CO 具有可燃性,而 CO2不能燃烧,从理论上讲点燃混合气体,CO 气体转变为 CO2可以达到除去杂质 的最佳效果.但由于少量 CO 混在 CO2中,难以与O2接触,也就难以点燃,方法从操作上来说不可行,故 A 错; B、CO 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气体二氧化碳,因此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较彻底地除去 混在二氧化碳中的少量的一氧化碳气体.故 B 正确. C、通过灼热的木炭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消耗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而杂质气体 CO“毫发未损”, 故 C 错; D、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通过足量的水后,除去了主要气体二氧化碳,故 D 错误. 故选 B. 20. 【答案】 D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 A.根据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能源开发的步骤来分析; C.根据可燃冰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来分析。 【解答】 A.可燃冰属于一次性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正确; B.可燃冰开发不可盲目,需要有计划进行,故正确; C.据甲烷水合物的化学式为 CH4 ⋅ 8H2O,可见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所以正确;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甲烷水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 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错误。 21. 【答案】 D 【考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解析】 A、考虑炭粉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的粉末; B、考虑空气和氧气的水溶性; C、考虑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较慢; D、考虑氢气和一氧化碳的燃烧产物。 【解答】 A、氧化铜和炭粉都是黑色的粉末,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错误; B、因为空气和氧气的水溶性,分别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故 B 错误; 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较慢,产生的氧气较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D、因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的产物分别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分别点燃,将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 在火焰上方,可以进行鉴别; 22. 【答案】 A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 若装置内液面变化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可能是由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气体导致这一结果,或者物质 溶于水放出热量,如果是温度变化引起,则温度会恢复到室温解答. 【解答】 解: A、氧化钙(少量)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左处液面降低,一会又恢复原状,故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使瓶内气压增大,左处液面降低,故正确; C、稀盐酸与镁条(少量)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气压增大,左处液面降低,故正确; D、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气体被消耗,使瓶内气压增大减小,左处液面上升,故正确; 故选 A. 23. 【答案】 B 【考点】 实验方案的评价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产物碳酸需利用其性质检验进行解答; B、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C、根据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应将两种金属放在同种浓度的同一种酸中进行解答; D、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只证明燃烧需要氧气,而不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会有产物碳酸需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所以此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 应,故 A 错误; B、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试管中黑色 固体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碳与氧化铜能发生反应,故 B 正确; C、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应将两种金属放在同种浓度的同一种酸中,所以该实验不能证明金 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故 C 错误; 第 23页 共 32页 ◎ 第 24页 共 32页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只证明燃烧需要氧气,而不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 D 错误. 故选:B. 24. 【答案】 D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反应原理可知经过一系列反应的目的是将硅进行提纯,结合置换反应的定义及元素的化合价规则进行逐 项分析. 【解答】 解:A、①的目的是将二氧化硅发生还原反应转化成单质硅,故说法正确; B、②③的目的是将不纯的硅经过转化提纯除去单质硅中混有杂质得到纯硅,故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对比可知①③是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D、反应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表现为− 2 价,反应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表现为− 1 价,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25. 【答案】 C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 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来完成解答; B、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铜可以置换出银,可以据此解答; C、锌粉、镁粉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进行解答. D、一定量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一直到反应进行完毕; 【解答】 解: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故图象错误; B、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铜可以置换出银,置换出银的质量比铜的质量大,故固体质量应不 断增大,故图象错误; C、锌粉、镁粉与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故反应快,酸的质量相同故产生氢气质量相 等,故正确. D、一定量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及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一直到 反应进行完毕不断减少,故图象错误; 答案:C 二、填空题(共 5 个小题,共 29 分) 【答案】 B,A 物理 吸附 AB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氧化碳的用途 氧化物的概念与特性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1)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考虑; (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考虑; (4)低碳生活是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 【解答】 解:(1)金刚石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 氧化物; (2)干冰可作制冷剂,主要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利用了 物理性质;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4)A.日常起居中,长时间不用电器时,要关闭电源,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 C.尽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了树木,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答案】 2CO + O2 ​ ​ ​ 2CO2 纸花颜色由紫变红,Ca(OH)2 + CO2 = CaCO3 ↓+ H2O,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CO 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根据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 O2 ​ ​ ​ 2CO2; ①二氧化碳进入石蕊试液中时,能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甲中 第 25页 共 32页 ◎ 第 26页 共 32页 的实验现象是纸花颜色由紫变红. ②二氧化碳进入澄清石灰水中时,能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CO2 = CaCO3 ↓+ H2O. ③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下面先灭上面的后灭体现出二氧化碳渐渐从上到 上充满烧杯,说明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 导热 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 Fe2O3 + 3CO ​ ​ ​ 2Fe + 3CO2 Fe3O4,FeCl2 + H2 ​ ​ ​ Fe + 2HCl,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 根据已有的金属的生锈的因素以及炼铁的原理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冬天取暖用的暖气片有铸铁材料、铜铝材料,主要是利用的金属的导热性,故填:导热; 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填: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 + Fe2O3 ​ ​ ​  3CO2 + 2Fe; ①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故填:Fe3O4; ②氯化亚铁和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氯化氢气体,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加热会产生爆炸, 故实验前要通入氮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故填:FeCl2 + H2 ​ ​ ​  Fe + 2HCl,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产生 爆炸. 【答案】 石油,CH4 + 202 ​ ​ ​ CO2 + 2H2O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 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燃烧发生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 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始不燃烧,一段时 间后燃烧;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 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纸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答】 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石油; CH4 + 202 ​ ​ ​  CO2 + 2H2O 燃烧发生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 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 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纸条燃烧情况 的不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答案为:①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 后燃烧 ②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答案】 A,装置未密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无法测得全部产物的质量 SO2,丙、丁,2H2S + 3O2= ​ = ​ = ​ = ​ = ​ =点燃2H2O + 2SO2,A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1)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所选用的装置应该考虑到:①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 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②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考虑 密闭. (2)根据题中的图例进行判断该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图示结合含氧化合物的组成来判断;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来书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用图象 A 不能达到目的,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 图象 B 中的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目的,原因在于装置是密封的. 图象 C 也能达到目的,因为生成物和反应物中都没有气体产生. (2)①由图示可知丁为二氧化硫; ②由图示可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为丙和丁; ③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硫;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质量总和;故 x + y + z + 0 = 68 + 100 + 1 + 0,即 x + y + z = 169, 在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故 2H2S + 3O2= ​ = ​ = ​ = ​ = ​ =点燃2H2O + 2SO2 6896 36 128 68 100 − x y − 1 z (100 − x):(y − 1) = 96:36 = 8:3. 第 27页 共 32页 ◎ 第 28页 共 32页 故 AD 正确; 答案:(1)A;装置未密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无法测得全部产物的质量; (2)①SO2;②丙、丁;③2H2S + 3O2= ​ = ​ = ​ = ​ = ​ =点燃 2H2O + 2SO2; ④AD; 三、实验题(共 3 个小题,共 20 分) 【答案】 长颈漏斗 B,2KMnO4 △ ​ ​ K2MnO4 + MnO2 + O2 ↑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D,防止生成的气体通过长颈漏斗逸出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选取方法 常见制取气体的选取方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 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 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 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其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 体通过长颈漏斗逸出. 【解答】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 为:B; 2KMnO4 △ ​ ​ K2MnO4 + MnO2 + O2 ↑ 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 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集.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其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通过长颈漏斗逸出;故 答案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D; 防止生成的气体通过长颈漏斗逸出 【答案】 金属表面变黑 ①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2 价的亚铁盐溶液②由题可知 Y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故可能 是镁或锌③由题可知,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后的是 Z、R 为进一步确定位于氢后金属 的活动性相对强弱,还应补充的实验为将金属 Z 加入盛有少量 CuSO​ 4溶液的试管中若 Z 表面有红色固体析 出,则证明 Z 的活动性强于 Cu(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 Cu 的金属性强于 Z)(1)金属表面变黑(2) ①Fe②A、D③Z、R(或“Z、Cu”)将金属 Z 加入盛有少量 CuSO​ 4溶液的试管中若 Z 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则证明 Z 的活动性强于 Cu(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 Cu 的金属性强于 Z 【考点】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 分析探究实验所出现的实验现象,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并对实验方案中的不足进行修改和完善. 【解答】 红色金属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①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 2 价的亚铁盐溶液; ②由题可知 Y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故可能是镁或锌; ③由题可知,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后的是 Z、R;为进一步确定位于氢后金属的活动 性相对强弱,还应补充的实验为将金属 Z 加入盛有少量 CuSO4溶液的试管中;若 Z 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 证明 Z 的活动性强于 Cu(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 Cu 的金属性强于 Z).(1)金属表面变黑;(2)①Fe;②A、 D;③Z、R(或“Z、Cu”); 将金属 Z 加入盛有少量 CuSO4溶液的试管中;若 Z 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证明 Z 的活动性强于 Cu(若无明 显现象,则说明 Cu 的金属性强于 Z. 【答案】 【猜想】④Fe2O3; 【实验实施】III.FeO 和 Fe2O3,IV.气泡,V.KSCN 溶液; 【反思改进】固体 X 中如果含有 Fe3O4,步骤 V 中加盐酸后,由于铁与 FeCl3反应生成 FeCl2,遇 KSCN 溶液也 不变血红色; 【获得结论】(1)m1、m2、m3和m4; (2)C 是 1.1g,Fe 是 16.8g.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金属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猜想】根据氧化铁有可能剩余进行分析; 【实施实验】根据氧化亚铁和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以及铁离子的检验,黄色的 FeCl3 溶液中滴入无色的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进行分析; 【反思改进】根据铁离子和铁反应会生成亚铁离子进行分析; 【获得结论】(1)根据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依据m2、m3的质量差可以求出氢气的质量, 进而求出铁的质量,m4的质量是碳的质量,通过铁和碳的质量和与m1比较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 (2)根据碳不会与盐酸反应,确定m4的质量碳的质量,通过氢气的质量可以求出铁的质量. 【解答】 解:【猜想】通过分析可知,氧化铁可能有剩余,所以猜想④是 Fe2O3; 【实验实施】氧化亚铁和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以及铁离子的检验,黄色的 FeCl3溶液 中滴入无色的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所以 步 骤 操 作 主 要 现 象 结 论 I 取 部 可 第 29页 共 32页 ◎ 第 30页 共 32页 部 分 冷 却 后 的 固 体 X 倒 在 滤 纸 上 , 用 磁 铁 充 分 吸 引 . 分 固 体 被 吸 引 到 磁 铁 上 能 有 Fe 或 Fe3O4 II 取 滤 纸 上 的 剩 余 固 体 少 量 , 放 入 图 2 所 示 的 试 管 a 中 固 体 剧 烈 燃 烧 , b 中 溶 液 变 浑 浊 一 定 有 C , 通 入 氧 气 , 用 酒 精 灯 加 热 . III 另 取 滤 纸 上 的 剩 余 固 体 少 量 , 放 入 试 管 中 , 加 入 足 量 的 稀 盐 酸 . 无 明 显 现 象 一 定 没 有 FeO 和 Fe2O3 IV 取 步 骤 I 磁 产 生 气 泡 . 一 定 有 Fe 第 31页 共 32页 ◎ 第 32页 共 32页 铁 上 的 固 体 少 量 , 放 入 试 管 中 , 逐 滴 加 入 稀 盐 酸 . V 在 步 骤 IV 所 得 溶 液 中 逐 滴 加 入 KSCN 溶 液 溶 液 不 变 红 色 一 定 没 有 Fe3O4 【反思改进】铁离子和铁反应会生成亚铁离子,所以用上述实验方法不能确定固体 X 中一定没有 Fe3O4,理 由是:固体 X 中如果含有 Fe3O4,步骤 V 中加盐酸后,由于铁与 FeCl3反应生成 FeCl2,遇 KSCN 溶液也不变血 红色; 【获得结论】(1)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依据m2、m3的质量差可以求出氢气的质量,进而 求出铁的质量,m4的质量是碳的质量,通过铁和碳的质量和与m1比较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所 以为确定固体 X 中是否含 Fe3O4,m1 ∼ m4中应该用到的数据有m1、m2、m3和m4; (2)碳不会与盐酸反应,确定m4的质量碳的质量,所以反应后固体 X 中含有碳的质量为 1.1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17.9g − 371.3g = 0.6g 设固体 X 中铁的质量为 x, Fe + 2HCl = FeCl2 + H2 ↑ 56 2 x 0.6g 56 x 2 0.6g x = 16.8g 碳和铁的质量之和是:16.8g + 1.1g = 17.9g,所以固体 X 中不含四氧化三铁,成分是碳和铁. 四、计算题(共 2 个小题,共 6 分) 【答案】 需要 NaOH 160 k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根据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 NaClO 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 NaOH 的 质量. 【解答】 设需要 NaOH 的质量为 x.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80 74.5 x 149 kg 74.5g 149kg = 80 x x=160 kg 【答案】 可生产建筑材料 104 t.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根据石灰石的质量、杂质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 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氧化钙的质量. 【解答】 解:设生产建筑材料的质量为 x CaCO3 = ​ = ​ = ​ = ​ = ​ =高温CaO + CO2 ↑ 100 56 91% × 200t 98%x 100 200t×91% = 56 98%x x = 104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