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 MB
  • 2021-11-11 发布

2020年中考真题汇编9.文言文

  • 1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中考真题汇编 注:①WPS 打开,“视图—显示—导航窗格”可在左侧显示具体目录,选中左侧标题单击可 快速跳转至指定位置 ②微软 Word 最新版本打开,“开始—编辑—查找” 可在左侧显示具体目录,选中左侧标题 单击可快速跳转至指定位置 课内 《孙权劝学》 (2020·四川甘孜中考)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管理 B. 见.往事耳 见:了解 C. 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D. 即更刮目相待. 待:看待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刀劈狼首 B. 蒙乃.始就学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下车引之. D. 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 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 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 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7.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4. A 5. A 6. C 7. (1)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2)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 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 【解析】 【4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治:研究。故选 A。 【5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理解。 A.两人都解释为:用、拿; B.于是、就/表示判断,是;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元方; D.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 A。 【6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述有误,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对话)描写。故选 C。 【7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以为,认为。益,好处。 (2)重难点词语有: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 《陋室铭》 (20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读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鸿: (2)形: 9.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 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答案】8. (1)大 (2)形体、躯体 9. (1)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0.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湖心亭看雪》 (2020·山东德州中考)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 1L 面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4 分) 10.①消失 ②白汽弥漫的样子 11.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三峡》 (2020·重庆中考 B 卷)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略无阙.处 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_________ (3)沿溯.阻绝 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2.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 分)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 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 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9.(1)同“缺”(空隙,缺口) (2)冲上(漫上) (3)逆流而上 (4)飞奔的马 10.(1)(2 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2)(2 分)水清树荣,山高草 盛,有很多趣味。 11.(3 分)B(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山高”“回环曲折”的特点) 12.(4 分)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2 分);选文第①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2 分)。 《小石潭记》 (2020·山东泰安中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A.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 曾不若.孀妻弱子。 C.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 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 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13. 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 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 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 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14.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 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答案】11. C(例句,若:好像。A.你;B.如,比得上;C.好像;D.如果) 12. A(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 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故句子翻译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故选 A) 13. B(B 项表述错误。文中第一、二段是描写发现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描写,写了潭中的 水、石、树、鱼,这些都是作者近观所看到的,然后“潭西南而望”,这是 “远望”小潭 的水源,采用由近及远的顺序,不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故 B 错误) 14. C(C 项表述错误。作者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 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 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 落寞之感并没有随之而去,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的凄清环境触发了作者谪居荒原 之地的孤寂、落寞、凄苦忧伤的感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0·湖南常德中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百里奚举于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愿为市.鞍马 C.必先苦其.心志 D.征于色. 其.喜洋洋者矣 天山共色. 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 (2 分) 然 后 知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3 分) 18. A 19.(2 分)然后/知/生于忧思而死于安乐也(画对 1 处给 1 分,画对 2 处给满分) 20. (3 分)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通过这些来让他 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采分点:“使动句式”“曾益” 各 I 分,句子顺畅 1 分) 21. (3 分)“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1 分)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在逃亡也是 死、起义也是死的境遇中,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久矣”, 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2 分) 《岳阳楼记》 (2020·天津中考)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回答 9~11 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樯倾.楫摧 倾:倒下 D.宠辱偕.忘 偕:和谐 10.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至若春和景明 D.而或长烟一空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 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 水气势磅礴的特点。 C.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第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 境界。 9.D 10.A 11.C 《醉翁亭记》 (2020·吉林中考) (2020 湖南株洲中考)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 26 分)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 ) A.①峰回.路转 回:挺拔 ②太守自谓.也 谓:对……说 B.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②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C.①泉香而酒洌. 洌:清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 D.①而乐亦.无穷也 亦: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不久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6.A(3 分) 17.要点: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3 分) 18.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民之乐,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3 分) (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B.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C.伛偻..提携 伛偻:指老人 D.泉香而酒洌. 洌: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 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 民的安居乐业。 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 递进,点明主旨。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 若轻,令人叹服。 【答案】(1)D(2)①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 亭。 ②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3)B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 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BC.正确;D.有误,句意为: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清澈。故选:D。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整句翻译时可意译为高踞。句意为: 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②句中重点词有:芳,香花;发,开了;佳,好;秀,茂盛,繁茂。句意为:野花开了,有 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 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ACD.正确;B.有误,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 与民同乐,不是在表现人民的安居乐业。故选:B。 《唐雎不辱使命》 (2020·四川达州中考)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 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调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 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来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跷,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衰月;聂政之剥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予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提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广.于君 推而广.之 广.开言路 大庭广.众 B. 以大易.小 轻而易.举 平易.近人 易.如反掌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欲.擒故纵 畅所欲.言 欲.盖弥彰 D.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闻.风丧胆 闻.鸡起舞 闻.名遐迩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终守之./已面之.细柳军 B.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 C. 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 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 1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土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 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 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 选文与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 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 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 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 手法。 D. 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 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5. 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 言艺术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 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 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示例: 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 “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 “守士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 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C(A.广:扩大/扩大/扩大/多;B.易:交换/容易/容易/容易;C.欲:四 个都解释为“想要,打算”;D.闻:听说/听到/听到/闻名,出名) 12. D(A.之:代词,代安陵国/动词,到;B.其: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副词,表反 诘语气,难道;C.以:介词,用/介词,因为;D.而:两个都是“连词,表转折”) 13. B(B.“附属于秦”错误,正确应是“附属于魏国”) 14. (1)示例: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示例: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5. (1). 示例:句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 分 析:面对楚国君臣的有意羞辱时,晏子“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 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 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链接材料: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 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 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 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 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 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 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 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曹刿论战》 (2020·重庆中考 A 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又何间.焉 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 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 ___________ (4)望其旗靡. 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12.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 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4 分)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 有谋略。 9.(4 分)(1)参与 (2)诉讼事件(或:案件) (3) 赐福,保佑 (4)倒下(每小题 1 分) 10.(4 分)(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 分) (2)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 分) 11.(3 分)A(不是“人格卑鄙”,而是“见识浅陋”) 12.(4 分)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1 分)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1 分)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1 分), 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1 分) (2020·北京中考)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 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 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 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 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 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 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 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 ⑤[宾]以客礼对待。 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 [输]交纳。⑩[边]边防。 11.D(A.见:入见/见:见识/见:看到/见:意见;B.信:信用/信:信用/信:音信,消息 /信:随便;C.乘:骑,做战车/乘:就着/乘:就着/乘:趁着;D.师:军队/师:军队/师: 军队/师:军队) 12.【甲】(【乙】有误,曹刿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是军心已乱,不是诈败,认为可 以追击敌人了) 13.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 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 己的力量。 【材料一译文】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 在途中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礼待秦军,使秦军 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 【材料二译文】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 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 “您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 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周亚夫军细柳》 (2020·四川内江中考)(一)阅读《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完成第 6-9 题。(13 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共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 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 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6.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周亚夫军细柳 三军可夺帅也 B.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侧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D.军中不得驱驰 遂许先帝以驱驰 7.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以备胡(用来) B.已而之细柳军(往、到) C.天子且至(将要) D.天子为动(为了)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 将军"形象。 B 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 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汉文帝开明、识大体。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汉文帝,“群臣皆惊”文帝不 但不生气,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 “拜”是跪拜,“改容式车” 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9.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分析】【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 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 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 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 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 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 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 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 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 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解答】(6)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 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军:驻军/军:军队; B.劳:慰劳/劳:劳累; C.乃:于是,就/乃:于是,就; D.驱驰:纵马奔驰/驱驰:奔走效劳。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 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句意:皇上因此而感动。为:被。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 文章内容。 ACD.正确; B.有误,都是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曩,先前。若,像。固,必,一定。句意: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 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被敌人偷袭并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 答案: (6)C (7)D (8)B (9)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样,他们的将军是_定可以被敌人偷袭并俘虏 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 (2020·广东广州中考)三、(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8~10 题。(10 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 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B. 军士吏被.甲 将军身被.坚执锐 C.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使人称谢. 长跪而谢.之曰 8.答案:B 解析:A、犒劳/使……劳累 B、同“披”,披着 C、跟从/同“嘱”,嘱咐 D、告知/道歉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已而之细柳军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9.(1)已经到达了细柳军驻扎的地方。 解析:“已而”“之”为重点翻译字词。 (2)那里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 解析:“固”“袭”“虏”为重点翻译字词。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头交代了汉文帝劳军的北京。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汉王朝在霸上、棘门、 细柳三处驻扎军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 B. 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细柳营官兵均严格遵守 军令,周亚夫见到皇帝没有跪拜,而是以军礼参见。 C. 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 下将军,内心颇为不满,但他仍然对周亚夫大加称赞。 D.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 入营受到阻碍,在营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10.C 解析:C 项“内心颇为不满”在文中没有体现,文中“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写出皇帝的情 感是感动的,充满敬意的。 课内对比 《富贵不能淫》/《周亚夫军细柳》 (2020·贵州铜仁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 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 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 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 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C.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无何 B. 而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 之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已而之.细柳军 D. 谢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0.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孟子指出具有“仁”“义”“礼”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B. 乙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件,以生动的事迹突出了周亚 夫“真将军”的形象。 C. 甲乙两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都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了公 孙衍、周亚夫的才华和个性。 D. 乙文中的周亚夫威武不能屈,应该也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11. 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答案】8. D 9. B 10. C 11. (1)把顺从当作准则(标准)的人是妾妇的行为。 (2)于是(在此时)皇上就派遣使节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问军队。” 【解析】 【8 题详解】 A.淫,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B.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C.斗,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D.被,通假字,同“披”,穿着; 故选 D。 【9 题详解】 A.居住/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B.表顺承/表顺承; C.代词,他/动词,到,往; D.向人致意,表示问候/道歉; 故选 B。 【10 题详解】 C.甲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论述何为“大丈夫”;乙文 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周亚夫的治军才华和“真将军”个性。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顺,顺从;正,标准,准则;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妾妇之道也,是妾妇之道。 (2)上,皇上;乃,就;第一个“使”,动词,派遣;第二个“使”,名词,使节;节, 符节;诏,诏告;劳,慰问;军,军队。 【点睛】甲文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 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 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 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 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文参考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 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 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 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 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 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 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 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 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 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虽有嘉肴》/《论语》 (2020·海南中考) 《虽有嘉肴》/《诫子书》 (2020·四川凉山州中考)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 分) (一)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6. 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有佳肴(即使)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B.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 C.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D.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其.真无马也(表反问) 7.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 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 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 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 上口。 D. 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6. A 7. D 8. 示例: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解析】 【6 题详解】 A.错误,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故选 A。 【7 题详解】 D.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 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 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 目的),修(修养),养(培养)”,注意根据句境确定词义。 【点睛】译文 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 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 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 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 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 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 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北冥有鱼》/《马说》 (2020·四川成都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 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 志.怪者也 志:志向 C.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 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 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 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 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 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 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8.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 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 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 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 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 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 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 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答案】5. B 6. A 7. C 8. B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志怪者也: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故 B 错误,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到/到; B.凭借/因为;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D.副词,难道/代词;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苍苍:深蓝色;正色:真正的颜色; 邪:通“耶”,疑问词;极,尽头;两个其表示一种选择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选择疑问句式, 意思是“是……还是……”。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要摆脱精神束缚, 结合“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这里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力大无穷、硕大无比、志存 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的形象,是作者所赞扬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激发了人的豪情壮志, 故“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 B 错误,选 B。 课内外对比 《记承天诗夜游》/《龙井题名记》秦观 (2020·内蒙鄂尔多斯中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020·广西贺州中考)文言文阅读,完成 10-14 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 宾客,振①贫吊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 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B.人恒过 过:错误 C.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 D.厚遇宾客 遇:对待,招待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行拂乱其所为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置胆于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而越大破吴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 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 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1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14)[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 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 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 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 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 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 灭。这样,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 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 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 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 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 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范蠡和 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 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 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解答】(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过:犯错误。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 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之:的/之:代词; B.其:他的/其:加强语气; C.于:在/于:在; D.而:表承接关系/而:表修饰关系。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BCD.正确。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所以,用来。动,使……坚韧。忍,使……坚韧。曾,同“增”,增加。句意: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原来不具有的才能。 ②重点词:伐,攻打。师,军队。遂,于是,就。句意:勾践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 (勾践)于是杀了吴国太子。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人才的道理。【乙】文写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 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所以,【甲】文中六位历史 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 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在谈看法时,可以联系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去阐述。 答案: (10)B (11)C (12)A (13)①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原来不具有的 才能。 ②勾践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勾践)于是杀了吴国太子。 (1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我们如 果遇到困难挫折,也应当把它当成磨炼自己才能的机会,积极面对。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出师表》/《史记·管晏列传》 (2020·辽宁锦州中考) 《大道之行也》/《兼爱中》 (2020·湖南湘西州中考)(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 13-16 题。(14 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 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 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14.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 15.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3 分) 16.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4 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 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 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 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 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乙】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 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劫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 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解答】(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亲:以…… 为亲。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句意: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 共的。 ②重点词:使,让。壮,青壮年。句意: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 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文中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表明对 人才的选拔标准,用自己的话来说,即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 (16)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甲】文 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为:人人能得到 社会关爱。根据“男有分,女有归”概括为:人人能安居乐业。根据“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以概括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根据“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可以概括为:社会稳定。根据“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可以概括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根据【乙】文中的“今若国之与 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 则天下之害也”概括出“天下之利”的内容为:没有战争,人们能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和 谐相处等。 答案: 13.B【亲:以……为亲】 14.①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 分) ②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2 分) 15.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可)(3 分) 16.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 和谐相处等。(每点 1 分,答对 4 点给满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周亚夫军细柳》/《文帝遣冯唐》 (2020·湖北荆州中考)二、古诗文联读。(16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 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文帝遣冯唐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① 我,独无间处②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③士卒,五日一椎牛④, 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臣愚以为陛下法太 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⑤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 帝说⑥,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 ①众辱: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椎牛:杀牛。 ⑤坐:定罪。⑥说:同“悦”,愉快。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上自劳.军 劳:慰问 B.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C.居.无何 居:经过 D.使人称谢.. 称谢:道谢 6.D(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7.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己而之.细柳军/行道之.人弗受 B.天子且.至/年且.九十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 D.天子为.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7.B(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动词,到、往/助词,的; B.同为副词,将, 将要; C.连词,于是/副词,竞然; D.介词,被/动词,是。 8. 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词作先叙后议,上片叙写出猎盛况,下片则讨论军情、议论国事。 B.上片首句中“狂”字为全词之眼,既是人物性格,也是全词风格。 C.下片引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企盼得到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 D.词作选材、语言、情感及人物形象都展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魅力。 8.A(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本诗上片记叙、描写,下片抒情,没有讨论军情、议论国事。 9. 下面对《周亚夫军细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面“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 B.“不拜”与“将以下骑送迎”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性格。 C.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现出西汉初年君臣和谐的景象。 D.全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 9.C(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 现文帝有容人之量和识人之明。 10. 下面对《文帝遣冯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本文和前文一样,都表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有容人之量的品格。 B.故事开头的“怒”体现文帝真性情,结尾的“说”显示文帝大胸襟。 C.文帝责怪冯唐,并不是怪他对自己大不敬,只是怪他说话不分场合。 D.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委婉劝谏文帝要知错能改。 10.D(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委婉劝谏”“知错能改”有误,应该是直言劝 谏文帝要知人善任。 11. 请用三个“/”给《文帝遣冯唐》一文画线处断句。(3 分) 臣 愚 以 为 陛 下 法 太 明 赏 太 轻 罚 太 重。 11.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和结构, 不要把完整的句子结构割裂开。“愚”作“臣”的谓语,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应断开;“法太 明”“赏太轻”“罚太重”结构一致,应断开。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12.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行军礼的方式 拜见您。”(3 分) 【参考译文】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说:“唉!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到廉颇、李 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陛下即 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宫中。过了 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 告诉我)吗?”冯唐说:“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 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 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 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 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 懂得任用的。”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 郡守。 《虽有嘉肴》/《礼记·学记》 (2020·广东深圳中考)(一)阅读下面《礼记·学记》二则,完成 7-9 题。(9 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 ①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典:常。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 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味美 (2)教然后知困 困感,阻碍 (3)人不学,不知道 道理 (4)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称王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注意“弗”的翻译) (2)玉不琢,不成器。 【答案】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器物。(注意“琢”的翻译) 9.根据内容,完善表格。(2 分) 核心观点(原文) 讨论角度 甲文 教学相长 ② 教与学的关系 乙文 ① 念终始典于学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虽有嘉肴》/《孔子家语》 (2020·内蒙呼和浩特中考) 《愚公移山》/《吕氏春秋·别类》 (2020·湖南郴州中考)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 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 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 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苦.而不平 ( ) ②室之始成也善.( ) 11.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13.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 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 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 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 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 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 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 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 【解答】(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还怕挖不平吗。苦:愁。 ②句意为: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善:好的。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用没干的木料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 定会毁坏的。断句为: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故选:D。 (1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汝,你。彻,改变。句意为: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 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好,喜欢。通,懂得。句意为: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 的道理啊。 (1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ABC.正确; D.有误,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做事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应全面考虑,否则就会事 与愿违。 故选:D。 答案: 10.①愁 ②好的 11.D 12.①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 ②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 13.D 【点评】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 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 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小石潭记》/《石钟山记》 (2020·四川泸州中考)(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8—11 题。(17 分) 【甲】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石钟山记 宋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 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 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 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 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 闲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 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 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螳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 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 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B.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 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C.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 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舟回 /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 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投映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蛇:像蛇一样 C.而此独以钟名. 名:名字 D.自以为得其实. 实:真相 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甲文是作者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湖南永州,为排 解内心苦闷,探山访水而写的一篇精短游记。 B. 乙文以游踪为顺序,先交代作者夜游石钟山的原因,再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再现 了作者月夜独游石钟山时的见闻和独特感受。 C. 甲文在景物描写中巧妙传达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听见水声的高兴——发现小潭的欣 喜—— 欣赏美景的愉悦——难耐凄清的悲伤。 D. 虽然都是游记,但两文在写法上却各有千秋。甲文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融情于景; 乙文重在明理,以记叙、描写和议论为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8 分)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 分)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4 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 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 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 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 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 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 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 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 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 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 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 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 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 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 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 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 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 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 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 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 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 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 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 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 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 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 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 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解答】(8)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 进行分析。句意为: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 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 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故断为: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 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 作焉。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 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名:命名。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 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ABD.正确; B.有误,“以游踪为顺序”说法不准确;“独游”与原文不符合。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因为。居,停留。乃,于是,就。而,表承接关系。句意:因为(认为)小 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②重点词:以,把。置,放。虽,即使。句意: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 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 【答案】 8.(3 分) A 9. (3 分) C 【解析】名:命名 10. (3 分) B【解析】“以游踪为顺序”说法不准确;“独游”与原文不符合。 11. (8 分) (1) (4 分)因为(认为)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清”“居”“去”各 1 分,句意 1 分。) (2) (4 分)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置” “虽”“鸣”各 1 分,句意 1 分。) 《陋室铭》/《白居易集·草堂记》 (2020·辽宁沈阳中考) 《曹刿论战》/《汉书·张骞传》 (2020·湖北鄂州中考)(二)(共 16 分) 10.(16 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 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①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 能使者。骞以郎应墓与甘父 ② 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 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 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 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 ① 郎:郎官,一种官职。 ② 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又何间.焉 ② 小大之狱. ③ 匈奴得.之 ④ 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 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蛮夷爱之. B.必以信. 宽大信.人 C.何以.战 以.其头为饮器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募能使.者 (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 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0.【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 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甘父一起离开陇西,出使月氏。 故断为: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 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 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② 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案件:指诉讼事件。 ③ 句意:被匈奴人截获。得:俘获。 ④ 句意:张骞便带着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跑回到汉朝。亡:逃跑。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 重点词:弗,不。专,独自专有。以,把。句意: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 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 重点词:遁,逃跑。无,没有。之,代词,他们,指匈奴。句意: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 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4)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 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之:音节助词,不译/之:代词,他,指张骞; B.信:守信/信:诚实; C.以:凭借/以:用; D.使:出使/使:出使。 故选:D。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从【甲】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可以知道,曹刿在国家危难之时, 挺身而出,积极“请见”,足见其爱国情怀。从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及“战则请从” (请战),可以知道,他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前政治准备,足见其爱国情怀。从【乙】文 中的“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可以 看出,张骞的爱国情怀。 答案: (1)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 ① 参与; ② 指诉讼事件; ③ 俘获; ④ 逃跑。 (3) ①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 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4)D (5)曹刿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积极“请见”;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 前政治准备,“战则请从”(请战)。 张骞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 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富贵不能淫》/《史记·屈原列传》 (2020·内蒙古通辽中考) 《论语》八章 (2020·内蒙古包头中考)(一)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 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11. 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答案】8. (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 9. (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10. 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11. 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 今异义。笃,坚定;即,接近,靠近。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 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两个“而”均表转折,译为但、却;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讷,忍而少言;而,表转折,译为但、却;敏于行,做事要敏捷。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与之意思相 近的一章是第③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⑦章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 人看重利益。第⑧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 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这便是小人和君子的不同之处。 【点睛】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为 政》) 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 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 ③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 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 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 ⑤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里仁》) 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学而》) 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 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 《桃花源记》/《刘子骥寻桃源》 (2020·四川广安中考) 《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节选) (2020·云南中考) 《出师表》(节选)/《韩非子·猛狗与社鼠》 (2020·山东东营中考)(二)(8 分) (甲)先帝创业来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乙)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②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 “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③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 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④矣。”公曰:“何患社鼠哉?” 对曰: “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 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 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 壅⑥,国焉得无亡乎?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 注:①升概,这里是指用器具量酒。②县,通“悬”。③迓(yà),迎接。④社鼠,在 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涂阤(zhì),(木板周围的)泥崩塌。⑥壅,堵塞、蒙蔽。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②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所以: ③而狗迓而龁.之 龁: ④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得: 11. 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其提出的缘由。 12. 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答案】10. ①时候 ②……的原因 ③咬 ④被杀除(被俘获或被逮住) 11. (1)明辨忠奸,任用贤能。甲文:不辨贤佞,亲佞远贤,则不能修明政治,使国家兴 隆;只有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才能为 北伐中原提供可靠保障。乙文:有“猛狗”“社鼠” 擅权作乱,须去蒙蔽,辨贤佞,除奸邪,拨乱反正,使贤良得以任用。(2)广开言路,接纳 忠谏。甲文:国势已至“危急存亡之秋”,文臣武将上下同心,修明政治十分紧迫,且可能、 可行,故须开张圣听,避免“引喻失义”,“阻塞忠谏之路”。乙文:可使“有道之士怀其 术”“以明万乘之主”,使“人主”看清“猛狗”真面目,以挽救危局。 (3)严明法度,赏罚分明。甲文:开启忠谏之路,法度公正便有了前提。诸葛亮担心刘禅 宠信宦官,忽视创业勋臣,会赏罚不明,内外异法。乙文:佞臣妒贤嫉能,堵塞进谏任贤之 路;近臣握有重权扰乱法度,国君投鼠忌器,有法难依。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 可。 12. 示例一:(体式功用方面)甲文为诸葛亮出征前对刘禅进行劝诫和表达忠诚决心的表文, 思想意愿的表达切合人物身份、地位,循循善诱而不卑不亢,不失分寸,有利于取得理想效 果。乙文为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的政论文,虽有警醒国君目的,但读者对象十分广泛,态度旗 帜鲜明,言辞尖锐犀利,对统治阶层习见的丑恶现象给予无情揭露与鞭挞,以达振聋发聩之 功效。 示例二:(选用材料方面)甲文作为呈上表文内容表达讲究“真实”阐述主张以朝政现 实为依据,有的放矢,言简意尽,说服力强。乙文作为揭露时弊警醒世人的政论文,追求观 点和表达的“创新”从虚拟或假托的故事中找到社会现象的喻体,通过相似比较使抽象深刻 的事物道理变得形象浅显,又十分具有典型性。 示例三:(行文技巧方面)甲文层层铺垫,因果相承。由天下大势到国至“危急存亡之 秋”,再到忠志之士奋发有为转危为安大有希望,再到顺势提出诚恳建议。前后勾连,水到 渠成。(或议论说理由主而次,肌理缜密。首提“开张圣听”,再谈执法公平,后说亲贤远 佞,使前提、关键、核心三者主次阐述得清楚分明)乙文先喻体后本体,喻体、本体密切相 关。作者从性质和逻辑上在寓言和现实丑恶行径之间建立起高度相似的关系。(或借悬念令 文章跌宕曲折,又不断使人顿悟。如首则寓言先设矛盾,酒好却卖不出去;请教老人,竟然 问他家的狗是否凶猛;疑团冰释又突然转谈国之猛狗。悬念迭生,行文曲折起伏) 示例四:(表达方式方面)甲文寓情于理,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炉。以大量谦辞敬称 显情于外,以深挚感人的议论使情寓文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乙文叙议结合。先叙寓言, 再揭寓意。前一寓言后紧跟议论,后一故事寓意则由文中人物对话揭示,叙议融为一体。而 作者嘲讽、贬斥、憎恶之情溢于言外。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秋”,古今异义,时候;“所以”,一词多义,……的原因; “龁”,本义即为“咬”。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1)甲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希望后主刘禅能够明辨忠奸, 任用贤能,修明政治,使国家兴隆,已达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的;乙文,管仲把 权臣比作“猛狗”“社鼠”,他们蒙蔽君主,致使“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从反面 说明了君主应辨贤佞,除奸邪,拨乱反正,使贤良得以任用。因此两文都阐发了要明辨忠奸, 任用贤能的主张。(2)甲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提出了广开 言路的建议;乙文,“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却被权臣阻挠,导致国家灭亡的 结局,也是给桓公提出了应广开言路,接纳忠谏的建议。(3)甲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是诸葛亮提出的又一条建议,即严明赏罚;乙文,“吏不诛则乱法, 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管仲说出了如果不严明赏罚的严重后果,从 反面也向桓公提出了要严明法度,赏罚分明的建议。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写法。可从体式功用方面、选用材料方面、行文技巧方面、表达方式方面 辨析两篇文章写法的不同。如,体式功用方面,《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 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 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猛狗与社鼠》 是韩非子表达自己治国观点的一篇政论文,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提出君主应明辨忠奸,接 纳忠谏,严明法度的观点。1-4 段采用了讲寓言的方式,最后一段议论,表明观点,把奸佞 之权臣比作“猛狗”“社鼠”,写他们对国家的危害,文章态度旗帜鲜明,言辞尖锐犀利。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 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 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 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 言进谏的道路。 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 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 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 以衰败的原因。 乙: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每次卖酒都量得很公平,对客人殷勤周到,酿的酒又香又醇, 店外酒旗迎风招展高高飘扬。然而却没有人来买酒。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 惑不解,于是请教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长者杨倩。杨倩问:“你养的狗很凶吧?”卖酒者说: “狗凶,为甚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回答:“人们怕狗啊。大人让孩子揣著钱提着壶来 买酒,而你的狗却扑上去咬人,这就是酒变酸了、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国家也有恶狗。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而奸 邪的大臣却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咬他们,这就是君王被蒙蔽挟持,而有治国之术的贤人不被任 用的原因啊! 所以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社鼠啦!”齐桓公 说:“为什么担心社鼠呢?”管仲回答说:“您可见过那建筑社坛的情形吗?立起木头做成塑 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里面,挖个洞托身其中。用烟火熏它却 恐怕烧坏了木板,用水灌它却恐怕泥土崩塌,这就是社鼠不能抓获的缘故。现在国君左右的 人,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人民中搜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 恶,对内窥探国君的情况而告诉在外的权臣。内外都有控制,造成厚重的权势,靠诸臣百吏 的贿赂而变得富有。官吏不诛罚,他们就会破坏法令制度,诛罚他们就会使国君不安。国君 左右的人依靠国君握有重要的权势,这也是国家的社鼠啊!” 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还 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蒙蔽,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 《出师表》(节选)/《狗猛酒酸》 (2020·辽宁营口中考)二、古诗文阅读(满分 20 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出师表(节选) 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遣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朴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来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狗猛酒酸 ①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③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 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 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④,而狗迓⑤而齕⑥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②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 所以蔽胁⑦,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①酤:卖。②概:这里是“量”的意思。③县:同“悬”。④酤:买酒。⑤迓(yà): 迎。⑥齕(hé):咬。⑦胁:受挟制。 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此皆良实..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4)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0.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 不 售 酒 酸 怪 其 故 11. 概括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 12.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写法,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了君王要“______________” 的道理。(用甲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8. (1)忠良诚实的人(2)痛心、遗憾(3)有的人(4)想要 9. (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2)这就是(你的)酒变酸而卖不掉的原因。 10. 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11.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举荐人才。(或答:诸葛亮在出征前作内政上和军事上的安排,意思 对即可) 12. (1). 类比(或设喻说理); (2). 亲贤臣,远小人。 【解析】 【8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 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都是忠良诚实的人。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2)大意:没有哪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感到痛心遗憾。痛恨:痛心、遗憾。 (3)大意:有的人让孩子揣着钱提着壶来买酒。或:有的人。 (4)大意: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欲:想 要。 【9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 (2)重难点词语有:所以,……原因。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 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然而没有人来买酒,时 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惑不解。故停顿是: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11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通读甲文①②段,根据“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可知,第①段主要给陛下推荐内政人才;根据“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可知,第②段主要给陛下推荐军事人才。 故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在出征前作内政上和军事上的安排。 【12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根据“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 狗迓而齕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可知,乙文第(1)段主要叙述“狗猛酒酸”的故事; 根据“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可知,乙文第(2)段主要分析“有道 之士所以不用”的原因:“大臣为猛狗,迎而齕之”。从“夫国亦有狗”可以看出,乙文运 用了类比(或设喻说理)的写法,以酤酒者因狗猛而酒变酸的故事类比国家因有奸臣导致君 王被蒙蔽挟持的现象,揭示了君王要“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 【点睛】甲文译文: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 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 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 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 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 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没有哪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感到 痛心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 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乙文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每次卖酒都量得很公平,对客人殷勤周到,酿的酒又香又醇,店外 酒旗迎风招展高高飘扬。然而却没有人来买酒。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 惑不解,于是请教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长者杨倩。杨倩问:“你养的狗很凶吧?”卖酒者说: “狗凶,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回答:“人们怕狗啊。大人让孩子揣着钱提着壶来 买酒,而你的狗却扑上去咬人,这就是酒变酸了、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国家也有恶狗。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 而奸邪的大臣却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咬他们,这就是君王被蒙蔽挟持,而有治国之术的贤人不 被任用的原因啊! 《诫子书》/《宋史·欧阳修传》 (2020·湖北孝感中考) 《桃花源记》(节选)/《南阳刘驎之》 (2020·贵州遵义中考) 《虽有嘉肴》/《古之学者为己》(《颜氏家训) (2020·辽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 《记承天寺夜游》/《老学庵笔记》 (2020·山东聊城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8 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连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行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 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 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i):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5.解释加点的词语。<4 分)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共买食.之 ④饮酒但.饮湿 6.翻译句子. <4 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黄门置箸面叹.东坡已尽之矣。 7.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 [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 [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 [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 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 [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8.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2 分) 5.①高兴的样子 ②考虑,想到 ③吃 ④只.仅 说明:本题 4 分. 6.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 ②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说明:本题 4 分. 7. B 说明:本题 2 分。 8.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再所难免。与其哀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 说明:本题 2 分。只要体现出劝慰弟弟乐观面对挫折,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爱莲说》/《咏菊》(诗) (2020·安徽中考)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 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2)濯清涟而不妖. 妖: (3)宜.乎众矣 宜: (4)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 的象征;《咏菊》中,菊有 的特点。(用原文词语 填空)(2 分) 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 分) 13.(4 分) (1)只 (2)(过分)艳丽 (3)应当 (4)开始,刚刚(每小题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的能力。(1)~(3)题为课内重 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或联系句意进行推敲即可作答。第(4)题虽然是在课外古诗中的 词语,但联系学过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初”可知,是“开 始,刚刚”的意思。 14.(4 分)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 于特殊句式,本题第(2)句是省略句。其次,抓住关键词。第(1)题中的“之”是结构助 词,翻译为“的”;“甚蕃”翻译为“很多”。第(2)题中的“中通”译为“内部贯通”,注 意“蔓”“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15.(2 分) 隐逸(者)耐寒(每空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的能力。第一空,题干已明确其写法是“象征”, 依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该空应填写“隐逸(者)”。第二空,抓住“耐寒唯有 东篱菊”可知,菊花有“耐寒”的特点。 16.(6 分) 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 无畏的品格。 (“情感”2 分;“原因”4 分。意思对即可。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 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文章的写法和主旨来分 析。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是“花之君子者也”,表 达了对莲花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的赞美;《咏菊》中,作者赞美了菊花的耐寒,写“荷 倾”正是为了反衬菊花耐寒,据此即可得出因为“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参考译文】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着在瓦上,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 旁的菊花,金粟一般的花蕊刚刚绽开,早晨更多了一份清香。 《马说》/陈仲举…… (2020.贵州黔西南州中考)8.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 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 官署。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 ③登车揽辔._____ ④吾之礼贤.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案: (1)①同“现”,表现;②正确方法(规律);③嚼子和缰绳;④贤士。 (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 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4)【示例 1】能接受。各行各业,需要大量踏实、埋头苦干的普通劳动者。从古至今,真 正能够超越普通人,成为精英,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我情愿默默无闻,做好自己。 【示例 2】不能接受。人生一世,只此一回,不能重来,机会不能错过。碌碌无为,平庸度 日,不是我的选择。一定要拼搏努力,轰轰烈烈,千里驰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表现; ②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道:正确方法(规律); ③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辔:嚼子和缰绳; ④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贤:贤士。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鸣,马嘶。句意为:而,连词,表转折。句意为: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 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分析能力。答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 写千里马怀才不遇,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处境,彰显了愤愤不平之意;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 乐”(太守),从“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武王式商容 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等语句中可知,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 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4)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接受 与不接受均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能接受,可围绕“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甘于平凡,做好自己”来回答。不能接受, 可围绕“不甘平庸,一定要有所成”来回答。 《桃花源记》/《龚遂为渤海太守》 (2020·黑龙江龙东中考)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 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郡中翕然①,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 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 (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 [注释]①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要.还家__________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__________ 12. 翻译下列句子。 (1)遂与外人间隔。 (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13. 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答案】11. (1). 同“邀”,邀请 (2). 借给,资助 12. (1)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绝了。 (2)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 耕作和养蚕种桑。 13. 示例: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 [乙] 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销捕捉盗贼的 官吏,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 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 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不重视耕种田 地,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几年之后,渤海郡内, 家家有积蓄,老百姓也不再打官司了。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 (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 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 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 13. 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悄怆幽邃. 邃 (2)而犹不忍去. 去 14. 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15. 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人坐欹岩下望 16. 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_,乙文突出了水的 _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 17. 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13. (1)邃:深 (2)去:离开 14. (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15. 游人/坐欹岩/下望 16. (1). 清 (2). 伟(或“奇”) (3).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17. 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赞美之情。 乙文参考译文: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 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 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 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 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富贵不能淫》/豫让论 (2020·山东滨州中考)(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17 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 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 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何也?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 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 跃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 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 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 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 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 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 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 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 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 自已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 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富贵不能淫.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 不开 C.让之死固.忠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及.观斩衣三跃 及.鲁肃过寻阳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一怒而.诸侯惧 溪深而.鱼肥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辍耕 之.垄上,怅恨久之 C.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D.观其.漆身吞炭 其.真无马 邪?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13.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2 分) 谆谆然而告之曰 14.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 “ ”(用原文语句回答) ,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 为,“国士”即(2)“ ”(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 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 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 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 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位,并简述其事迹。(5 分) 10.D 评分:共 3 分。 11.B 评分:共 3 分。 12. (1)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一般人的行为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 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报答他。 评分:共 4 分。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13.谆谆然/而告之曰 评分:共 2 分。 14. (1)妾妇之道 (2)济国之士. (3)人物:钟南山(李兰娟)事迹 :略 评分:共 5 分。第(1)(2)小题各 1 分;第(3)小题 3 分,人名 1 分,事迹 2 分,具体事迹或概括事迹 均可。 《富贵不能淫》/《何易于传》 (2020·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7 题。(共 10 分)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 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 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 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 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 由:________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6.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 析。(4 分) 17.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 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 分) 14.(1)行冠礼 (2)遵从(意思对即可。一小题 1 分,共 2 分) 15.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意思对即可。2 分) 16.①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 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一点 2 分,共 4 分) 17.能。①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②焚诏(抗诏),不惧权势。(意思对即可。 一点 1 分,共 2 分) 《醉翁亭记》/《妙赏亭》 (2020·浙江宁波中考)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 13-17 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 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 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 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 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 ④都:汇聚。 【亭之址·有讲究】 13.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 分) 寓 山 之 胜 不 能 以 寓 山 收 盖 缘 身 在 山 中 也。 14.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3 分) (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_________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亭之景·有情味】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 分)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亭之名·有因由】 16.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3 分) 【探究成果】 17. 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3 分)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 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1) ▲ 的心态;祁彪佳名亭 为“妙赏”, 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2) ▲ 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13.寓 山 之 胜/不 能 以 寓 山 收/盖 缘 身 在 山 中 也。 (2 分。断对 1 处 1 分。多断 1 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14. (1)居高面下 (2)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 [3 分。(1)1 分。(2)2 分,写“置亭于屿”也对] 15. (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 来的,是酿泉啊。 (2)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 [5 分。(1)3 分。(2)2 分。意对即可] 16.祁彪佳认为在此亭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有神清气爽的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 赏亭”。 (3 分。意对即可。只写“能欣赏妙景”得 1 分) 17. (1)悠闲自在 (2)得意 [3 分。(1)1 分。(2)2 分,仅从“快乐”层面作答给 1 分。意对 即可] 《随园记》/《醉翁亭记》 (2020·江苏淮安中考)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 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园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皆随 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 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 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 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②堂皇:广大的堂厦。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 ④阖:草帘子。⑤夭阏(è):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余 购 以 月 俸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________________ ②为南唐避暑所.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一官易.此园________________ ④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 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10. 【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答案】6. 余/购以月俸 7. (1). 向西 (2). 处所,地方 (3). 交换 (4). 以……为乐 8. (1)让我居住在这里,那我每天都到这里来。(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 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9. ①最初建造它的主人姓“隋”,人们称之为隋园;②三十年后作者修葺颓圯荒芜的隋园, 因势取景,取了和“隋园”同音的“随园”的名称;③表现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辞官后 憧憬在此处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 10. 甲文作者愿意花三百两银子买下颓圯荒芜的园子并修葺取名“随园”,并以辞官来换取 与园子的日日相伴,体现了作者不慕官场名利,享受自在随性,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 趣;乙文作者寄情于山水,享受山水之乐,且能与游人同乐,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陶醉 于山水的喜悦,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甲: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 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 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 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 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 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用官俸把它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 房檐改变用途。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顺着自然形势选取景色,而不改变山 原来的形势,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园子落成之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那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那每 天都来。”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 “君子不一定做官,也不一定不做官。”那么我的做官不做官,跟我住进园子的时间长久不 长久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用一个官职换 取了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是可以想见的了。 乾隆十四年三月记。 《出师表》/《隆中对》 (2020·贵州黔东南州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 8-11 题。(17 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敗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①,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时人莫之许 也。惟博陵④崔州平,颍川⑤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⑥屯新野。徐庶见先主, 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⑦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 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⑧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 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陈寿《隆中对》节选) [注释]①陇亩:田地。2《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③管仲、乐毅:管仲,名夷 吾,春耿时齐桓公的国相。乐额,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博陵:东汉郡名,现河北蠡县一带。 ③颖川:东汉郡名,包括现河南中部一些地区.⑥先主:指刘备。⑦卧龙:这里比喻潜居而未显 达的有才能的人。⑧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⑨猖蹶:这里是失败之意。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躬耕于.南阳(介词,在) B.先主遂.诣亮(连词,就)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形容词,熟悉) D.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 9.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 B.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 C.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驱驰。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甲文中“后汉所以倾颓”与乙文中“汉室倾颓”所指内容一致,都是指东汉的崩溃、衰败。 B.甲文的语言最显著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肺 腑。 C.乙文中“卧龙”一词选用精当,简练而传神地比喻诸葛亮出众才能,对人物描写起渲染烘 托作用。 D.从甲文所选内容来看,主要写了诸葛亮结合当时形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两条建议。 11.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 分)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4 分) 《岳阳楼记》/《黄州快哉亭记》 (2020·四川南充中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8-11 题。(共 15 分,8-10 题每小 题 3 分,11 小题 6 分) 甲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 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 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 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 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乌③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 牖,用破瓮做窗。③乌:哪里。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B.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 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 适:到、往 D.窃.会计之余功 窃:偷得,这里指“利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 B.览物之.情 无丝竹之.乱耳 C.不以.谪为患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 陵郡期间的政绩。 B.乙文以“江”字先行,运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使得小巧玲珑的亭 台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 C.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旷 达的人生态度。 D.乙文把张梦得与骚人思士面对同样景色的态度作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快乐与甲文中 的“乐”内涵是一致的。 11.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8.C(适:使……安闲/闲适) 9.C(C 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把” A.于是/竟然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 实义 D 递进/转折) 10.D(“两文中快乐的内涵是一致的”表述错误) 11.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宫也忧虑,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进、退”“然则”、大意各 1 分) (2)在他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为”“胜”、大意各 1 分, “胜”若只翻译为“景色”不得分) 《送东阳马生序》/亭林先生 (2020·四川遂宁中考)(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21~24 题。(13 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 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 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 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 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卒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垆:酒家的代称。 21.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2 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赠送) (2)手不释.书 (放下) (3)岂.他人之过哉 (难道) (4)以.一骡二马 (用)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 一罢了。 (2)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2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3 分) 我们青少年学习时,要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要专心致致,一丝不苟,不能心有杂念和 别人在生活方面和别人攀比。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孟谏马》 (2020·四川自贡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 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①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 谏者,罪致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盂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 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③,发甲 卒为穿圹④,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奉以万户之邑。诸 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⑤,令“葬之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kuàng): 摭墓穴,挖坟坑。 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之蔽.甚矣 蔽.:所受的蒙蔽 B.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刺.:当面讽刺 C. 发甲卒..为穿圹 甲卒..:士兵 D. 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属.:通“嘱”,交付 11.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B.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C.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D.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12.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忌讽谏齐王时,采用类比方式说理,层层推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B. 齐王真诚采纳邹忌的谏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实现齐国大治。 C. 楚王宠爱马,让他的爱马在吃、穿、住等方面过着优裕的生活,最终导致马肥胖而死。 D. 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楚王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 13.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答案】10. B(“面刺”的意思是“当面指责”,“刺”是“斥责、指责”的意思) 11. A(这句话的意思是: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 埋葬它,太薄待了。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应选 A) 12. D(D.“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和“冒死直言”有误,楚庄王想“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群臣直言进谏遭到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言辞诙谐幽默,说是以大夫之礼葬马不够隆 重,应以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使庄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收回成命。故选 D) 13. (1)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2)诸侯们 听到这个消息,都知道大王是很看重马而很轻看人的。 (乙译文)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 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楚庄王派群 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槨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 不可以这样做。 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 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 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 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 庄王说:“为什么?”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内棺,有花纹的梓木 做外椁,楩、枫、豫、樟各色上等木材做护棺的题凑,调集大批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年迈 体弱的人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头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守卫,建一座 庙宇,享用太牢的祭祀,再划出万户的地方给他作奉邑。诸侯们听到这个消息,全都知道大 王是很看重马而很轻看人的。” 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 官,下令“请把它安葬在人们的胃肠里”。 课外 《冷泉亭记》白居易 (2020·四川宜宾中考)(一)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8 题。(16 分)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 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 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①,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 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物,粹冷柔滑,若俗土,若道人, 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 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 作侯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 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①蠲(juān)烦析酲(chéng):解除烦恼,消除困倦。 16.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尤:最 B.广不累.丈 累:重叠 C.可谓佳境殚.矣 殚:竭尽 D.述而不作. 作:炒作 17.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寺观言 由:从 B.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眼耳之.尘 之:的 D.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 虽:即使 18.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0 分) (1)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2)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2020·四川眉山中考) 《王生好学》 (2020·四川内江中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8-20 题。(10 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日:“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日:“凡师 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周’,盖学贵善 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 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日:“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 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 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焖戒。 1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4 份) (1)吾悉能志之( ) (2)不应而还走( ) (3)李生故寻王生( ) 4)王生惊觉,谢曰( ) 1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20.阅读此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3 分) 【分析】【参考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 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 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 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 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 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 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 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 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解答】(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我都能记住它。志:记。 ②句意:转身就走了。还:转身。 ③句意:李生特地找到王生。故:特意、故意。 ④句意: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谢:道歉。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善,擅长。而,表转折关系。何,什么。以,凭借。句意:学习贵在善于思考,您 只是记住了却不思考它,最终必定没有收获,凭什么称之为善于学习呢? (20)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在谈自己的收获 时,可以从学习态度、方法,做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李生在规劝王生时所用引用的孔子的 “学而不思则罔”可以知道,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一定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从“其友 李生之这曰”“李生说之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可以知道,李生几次三番 规劝朋友,我们要学习李生的勇气、责任与担当,要有耐心,尽心尽责地帮助朋友进步。从 “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可以知道,王 生知错能改。我们应该像王生一样,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改正。 答案: 18.(4 分)(1)记(2)转身(3)特意、故意(4)道歉(一个 1 分) 19.(3 分)学习贵在善于思考(1 分),您只是记住了却不思考它,最终必定没有收获(1 分), 凭什么称之为善于学习呢(1 分)。 20. (3 分)①“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 于思考,一定要将学习 和思考结合起来。 ②规劝朋友的过错,要有李生的勇气、责任与担当,要有耐心,尽心尽责地帮助朋友进步。 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像王生一样,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改正。④学习中不明白的 地方,除了向老师家长请教外,还勇于向同辈甚至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并不以此为耻。 ( 答出三点即可) 《橘逾淮为枳》(节选)/《公输》(节选) 《刘弇遇东坡》 (2020·上海中考)(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橘逾淮为枳(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 盗,入楚则盗,得无楚 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 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 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 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 》, 《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 家的经典著作。(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3分) 齐人固善盗乎?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 和 的特点。 (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 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 遽对曰:“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 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 “不意乃见所畏③。”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 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⑵自谓名.不下人( ) 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12.文中两人 互问爵里姓氏 ,刘弇“遽对曰: ‘庐陵刘 弇’”的目的是 “ ”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 是 , ,最终东坡以“ ” 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5分) 6.(2分)晏子春秋 墨 7.(3分)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8.(3分)D 9.(4分)机智 善言 (三)12分 10.(4分) (1)是 (2)名声、名望 11.(3分) A(3分) B (1分) C (1分) 12.(5分) 欲以折服之 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 嘉其才气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020·江苏徐州中考)(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 5-8 题。 (14 分)(答案不全)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 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 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 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 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纵。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 定合纵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 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 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5.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2 分) 夫 贤 士 之 处 世 也 譬 若 锥 之 处 囊 中 其 末 立 见。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①得.十九人偕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①左右未有所称.诵 ②不以千里称.也 C.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②陈康肃公善.射 D.①遂以毛遂为.上客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6 分)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纵之约。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 奋勇、自我推荐。 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 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 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 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5. (2 分)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每处 1 分) (对 1 处 1 分,两处 2 分;画三处对两处的得 1 分;画四处得 0 分。 7.(6 分,各 3 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句意合理,即可得分) (1)希望您就把我作为后备人员带着前往。三个词各一分。 (“愿”,希望,请让我;“以”,让(我)、把(我)、用(我)、拿(我);前往、去。) (2)毛遂进入,用手握着剑柄逼迫楚王,用利害关系劝说他,致使楚王立刻签订了合纵的盟 约。(注意“说以利害”的倒装现象) (说,劝说、劝、说服;致,导致、致使,让;说以厉害,倒装句式现象,一点 1 分。) 《大铁椎传》魏禧 (2020·吉林中考) 《赵轨传》,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 (2020·山东潍坊中考)(二)(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①。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 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②,转齐州剧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 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 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 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 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 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托缉萌夷, 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②,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 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 程。 15.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悉: (2)暴.人禾 暴: (3)人赖.其利 赖: 16.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东邻有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B. 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C. 轨受而饮之. 公将鼓之.(《左传·曹列论战》) D. 卒于.家 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1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 (2)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18. 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15. (1)悉:全部,全都。(2)暴:践踏,损坏。(3)赖:依靠,依赖。 16. D 17. (1)我并不是要凭借这事求取好名声,是不愿意侵占别人的东西。(2)原州的百姓和 官吏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人不改变(原来的)操守。 18. ①将桑葚送还主人。②赔偿百姓的禾苗。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赵轨派遣下人全部拾起还给它的主人。悉,全,都。 (2)暴人禾:践踏了百姓的庄稼。暴,践踏,损坏。 (3)人赖其利:百姓依靠它获得了利益。赖,依靠。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A.其:代词,他的/副词,难道; B.以:介词,用 /介词,凭; C.之:代指清水 /音节助词,无实义; D.于:在,介词/在,介词; 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1)注意重点词语不能翻译错误。非:不是。以:用,借。侵:侵占。 (2)注意重点词语不能翻译错误。闻:听说。之:这件事。莫:没有人。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文中表现赵轨“有行检”的具体事例有:“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 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可以概 括为:送还拾到的邻家桑葚;“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 主酬直而去。” 可以概括为:赔偿主人损坏的禾苗钱; 此外,“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 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父老用清水送别他的事例,也可以从侧面表现他 的“有行检”。 【点睛】参考译文: 赵轨是河南洛阳人。他父亲赵肃是魏国廷尉卿。赵轨年轻时爱好学习,有操守。周蔡王 请他做记室,(他)凭借清苦闻名。升迁为卫州治中。高祖接受帝位后,(他)转任齐州别驾, 获得了有才能的名声。他的东邻家里栽种着桑树,桑葚落到他家,赵轨派遣下人全部拾起还 给它的主人,劝诫他的各个儿子说:“我并不是要借这个事求取好名声,是不愿意侵占别人 的东西。你们应当用这件事来诫勉自己。”在齐州任职一共四年,考核成绩连年最优。朝廷 特使郃阳公梁子恭上奏皇帝后,高祖嘉奖了赵轨,赐给他三百件物品,三百石米,征召赵轨 入朝。送别他的父老乡亲都热泪盈眶地说:“您在任何时候,未曾向我们索取一丝一毫,因 此我们不敢用酒送别。您清洁如净水,请允许我们斟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接受,一口 饮下。到了京都以后,被授予了原州总管司马的官职。在夜行的路途上,他手下的马脱缰冲 入田中,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赵轨停下马,一直等到天明,寻访到庄稼的主人,赔偿了禾苗 钱后才离开。原州的百姓和官吏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人不改变(原来的)操守。数年以后, 升迁为硖州刺史,抚慰百姓,安抚少数民族,对他们恩惠有加。不久转任寿州总管长史。芍 陂这个地方原有五门堰坝,已经荒废,没有修整。赵轨于是劝勉百姓和官吏,增开了三十六 门,灌溉田地五千多顷,百姓依靠它获得了利益。任期届满后回到故乡,最后在家乡去世, 当时年龄为六十二岁。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节选) (2020·广东广州中考)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①,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 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廉,得 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②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 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注]①镞:箭头。 ②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广亦竟.射杀之 ②广之将.兵 (2)根据文段,简要概括李广是怎样的一个人。(3 分) 11.(1)终于/率领 (2)①武艺高强,能将箭头射入石头之中。②勇敢,敢于射杀老虎。③廉洁,家中没有剩 余的财物,也不讨论关于家产的事情。④慷慨,将得到的赏赐分发给手下。⑤体恤部下,在 部下士兵没有喝足吃饱的情况下,李广不喝不吃。 解析: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头箭 头没入其中,近看才发现是石头。于是李广又重复射石头,但是最终也没再有箭能够射进石 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曾经亲自去射。李广在右北平时也射过老虎,老 虎跳起来伤了他,李广最终也射杀了老虎。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 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 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 《聊斋志异·鸽异》 (2020 湖南株洲中考)(二) 鸽类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 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尝求得二白鸽 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成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畜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 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且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 之,自以千金之赠不止也。他日见某公,而其殊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 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 “味亦殊无异处。” (节选自《聊斋志异·鸽异》)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B.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C.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D.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写张幼量送鸽给某公,实现了“宝剑赠壮士”的愿望。 B.鸽子品类繁多,数不胜数,不是精通此道的人,不能辨识。 C.张幼量按照鸽经的要求,用养育婴儿的方法养育他的鸽子。 D.某公理解支持张幼量的养殖事业,很关心鸽肉的质量产量。 (二)19.A(3 分) 20.【答案】张公子十分惊讶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的确 没什么特别的。”(4 分) (说明:“非常”翻译成“非同寻常”得 1 分,“回思”1 分,“殊无异处”1 分。句意连贯 1 分。) 21.B 《柳公权传》可链接《爱莲说》或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0·湖北襄阳中考) 《辨白檀树》对待传闻的态度,链接《穿井得一人》 (2020·浙江金华中考)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 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 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 移时②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 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 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 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 界限、边界。④毳(cu)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大可数.围 果得于数.里外 B.又西.岩之半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路人过.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溪谷洗然. 吴广以为然. 16.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夹 路 溪 谷 之 间 此 类 甚 多 安 有 檀 香 蛇 绕 之 事 17.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2 分) 志公影 真相 志公戴着斗笠的头 ① 志公身体的形状 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 ② 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18.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2 分) 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B.遂勒辔移时望之 C.又西瞻志公影 D.志公不留影于此 19.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附: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5.(2 分)A 16.(2 分)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17. (2 分)①岩石间的一株圆柏 ②志公袈裟的花纹 18. (2 分)D 19.(3 分)“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 有边界啊”,“乃加强感叹语气,强调传闻的荒诞,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 甚至顶礼膜拜,这与(穿并得一人中“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何其相似,“乃” 和“哉”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三、写作(55 分) 《范式》(守信、友谊) (2020·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 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 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 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其母抚之日:“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 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 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 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圹 kuàng:墓穴。⑤窆 biăn:落葬下棺。⑥ 柩 jiù:棺材。 16.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 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18.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1)(2)题。(4 分)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1)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 (2)太守为什么会“许之”? 19.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4 分) 17. D 18.(1)我们是生死之交,元伯托梦给我,希望我去参加他的葬礼。(2)为他们的深厚友情所感动。 19.元伯托梦给范式,告知自己的死期,希望好友能来相送;范式赶到,灵柩才顺利下葬。故事富 有传奇色彩,突显了二人友情深厚、心炅相通,表达了人们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 工之侨献琴 (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1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工之侨①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 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选自《古文百篇译释续编》) [注]①工之侨,古代的音乐家。②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B.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C.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D.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2)琴的美感在于声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侨借献琴批判了现实中______的现象。(答案 8 个字以内) 答案:(1)D(2)重外表轻内在品质。 译文: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 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 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 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 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 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 无不如此啊。”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 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 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句意为:把它装了匣子埋在 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故断句为: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所 以。ABC.有误;D.正确。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寓言故事所含寓意的概括能力。答 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 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 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跋李庄简公家书》陆游 (2020·浙江湖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18 题。(14 分) 跋李庄简公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①参政罢政归里时,某②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③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成阳⑤ 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⑥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 命下,青鞋布林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矩,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 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⑦,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尽翻范世,犹想见 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坚持 抗全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遭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 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称。李丈,指李光。③某:自称的谦辞。下面的“仆”也是自称 的谦辞。④剧:激烈,热烈。⑤成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 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⑦海表:指海南岛。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 (2)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3)虽.徙海表,气不少衰 16.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 分) 每言秦氏必日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17.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 分) 18 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 受到的影响。(4 分) 15.(1)眼泪 (2)怎么 (3)虽然 评分标准:共 3 分,各诊分 16.每言秦氏/必曰成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处 1 分。 17.第一,选取最能表现李光性格的生活细节。一是李光罢政归乡,言及秦桧,“必曰咸阳愤 切慨慷,形于色辞”。二是否定赵鼎被贬时“悲忧出涕”的情状,认为“青鞋布袜”而行就 是了。三是写李光远徙海南后“气不少衰”,对家人仍“丁宁训戒”。第二突出情态,传达精 神,如当李光言及赵鼎被贬谪之事时,目如矩,声如钟”,既有对赵鼎的不屑,又含对秦桧 等人的义愤。第三,对比烘托,增其光辉。作者把李光与赵鼎对待贬谪的态度出作对比,突 出他的刚毅。 评分标准:共 4 分。写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18. 示例(1):内容:要有气节(正气),影响:李光不畏权佞,英伟刚毅,表现出浩然正 气。陆游年轻时就对“愤切慨慷”的李光非常崇敬,四十年后还想见他“青鞋布袜”的样子, 可见影响很深。这种影响也在《卜算子·咏梅》中体现出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就表现出陆游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做骨 示例(2):内容:爱国,抗金,影响:李光是抗金领袖之一,力主抗金,到老了,还对他的 子孙“丁宁训”,陆游一生也是抗金之志不灭收复失地、统一粗国的信念始终如就如“僵卧 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现的,到了晚年仍想杀敌报国。陆游对祖国 cen 的热爱, 对抗金事业的深切关注,是从小就在李光等长辈的熏陶下培养起来的评分标准:共 4 分;推 断内容 1 分,结合诗词并简逃影响 3 分,意思相近即可 《雪涛小说》(关于“忍”的智慧) (2020·浙江绍兴中考)文言文阅读(15 分)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素.悭,亦能从事于忍。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 詈①之,富儿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 ②偿。此知从事于忍,至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其人骂至五里 许.,倦而返。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舟.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 人?横逆至此。”命抶③之二十,不数日死。 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④者,主政竟坐偿。人 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公曰“余位卿贰⑤,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 何以及此余故不问。”此烛⑥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⑦ ,必能寡过.。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詈(lì):骂。②坐:犯罪。③抶(chì):笞,鞭打。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⑤备位卿贰:备位, 指任职,古居官的自谦之词。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⑥烛:洞察。⑦法:规范,准则,模 范。此处指学习的榜样。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1)昔里中一富儿素.慳 ( ) (2)其人骂至五里许. ( ) (3)一主政以公差舟.行 ( ) (4)必能寡过. ( )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16.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 括号里写出省路的内容。(3 分) (① )遇仇家欲嫁祸,( ② )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 为( ③ )动。 17.“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划公与富儿(或主 政)的表现,分析刘公的智慧。(5 分) 14.(1)向来,一向(2)表约数(3)乘船,坐船 1 (4)过错 ,犯错 15.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16.①富儿②仇家③之 17.文中的富儿,不能洞悉仇家“欲嫁祸”之心,亦不能洞察可能招致的祸患,当乞丐辱骂 其妻子儿女时“不胜忿”,最终落得“坐偿”的结局(主政亦是如此)。而刘公面对大骂“若 不闻”,体现的正是刘公的智慧——他善于洞察人心,他认为对方“知我而故詈”一定是有 所倚仗,有所谋求;他还能预判事情的后果,知道不忍或将引来祸患。 《跋傅给事帖》陆游 (2020·浙江舟山、嘉兴中考)班委推荐你与小舟组队参加学校“学经典古文,悟文人情怀” 阅读素养展示活动。以下是阅读材料之一,请你认真阅读,与小舟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跋傅给事帖①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爵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 期.以杀身翊戴②王室,虽丑裔③方张,视之蔑如④也,卒.能使虏消沮⑤退缩,自遣行人请盟。会. 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⑥,非复.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 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陆某谨识。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作者 南宋 陆游) (注释)①傅给(jǐ)事:指傅崧卿,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②翊(yì)戴:辅佐拥护。③ 丑裔:对金人的蔑称。④蔑如:浅薄不足道。⑤消沮(jǔ):失败。⑥和戎:这里是对敌屈 服的意思。 任务一: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期________ (2)卒________ (3)会________ (4)复________ 任务二:小舟找到了对本文的评论文字“描叙简洁传神,议论旗帜鲜明,抒情爱憎分明”, 但他还是一知半解,请你结合原文,帮助他赏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处。(4 分) (1)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2)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任务三:小舟有个疑问: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 与归”这个句子类似,两者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为他解惑。(4 分) 【答案】 任务一:期许 终 正赶上 再 任务二:(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一辈爱国士大夫因金兵入侵,生灵 涂炭的忧心如焚和痛不欲生(刚毅与沉痛),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2)运用感叹句来 抒情议论,写出因国土沦陷抱恨而死的仁人志士之多,表达出陆游的极度愤懑。 任务三:《跋傅给事帖》文中句子的意思是:那些志士仁人已经过世了,那么还有谁再可以 作为自己精神的榜样与理想的寄托呢?陆游在文中暗寓“朝中无人”之悲,只能在傅崧卿这 位爱国前辈的遗文中,寻觅爱国情感的共鸣,寄托了报国无门的愤慨。(充分表达了陆游抗 敌御侮的政治抱负。)《岳阳楼记》文中此句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这些古仁人,我和谁志 同道合呢。范仲淹表达了要像古仁人那样,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先忧后乐”居安思 危的忧患意识,“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解析】 任务一: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 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期, 一词多义,期许。卒,一词多义,终。会,本义,正赶上。复,本义,再。做题时要结合语 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任务二: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或裂眦嚼齿”“流涕痛哭”是对士大夫们的外貌、神态描写。联 系“相与言及国事”的语境可知,士大夫们的这种外貌和神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们因为金 人入侵中原,山河沦丧,人民受难而内心忧愤,痛不欲生的感情。“裂眦嚼齿”与“流涕痛 哭”刻画细致深入,极富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同亲见。(2)“哉”是一个 句末语气词,表反诘,相当于“吗”。意为:志士仁人怀抱怨愤而死的可以计数吗!这是一 个感叹句,表现了因为山河沦丧,国民受难而忧愤至死的仁人志士之多。反诘的语气,也表 现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之情。 任务三: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本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意为:如果死者可以复活,我和谁一道 呢?这里说的死者是前文提到的“仁人志士”,死者当然不可以复活,那么作者就没有一道 为了恢复中原故国而奔走呼号的人了。暗示了当前的朝廷里都是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之人, 无心恢复中原。作者只能在傅崧卿这位爱国前辈的遗文寄托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寻找爱国 情感的共鸣了。这句话既表现了作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与表现了作者欲报国而不 得的愤懑之情。《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为: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这里说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这些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心系在家国天下,“吾谁 与归”表现了作者与古仁人有着同样的政治抱负,同样具有“先忧后乐”“苦已为人”的高 尚情怀。 【点睛】 译文: 绍兴初年,我刚刚长成儿童。亲眼看见当时士大夫们一起谈论国事,有人愤怒到了极点,有 人痛哭流涕。人人都期许能为了辅佐拥护王室而杀身成仁。即使金人气焰嚣张,也把他们看 作是浅薄不足道,最终一定能让他们失败退缩,自己派遣使者来请求和好。正赶上丞相秦桧 当权,掠夺他人的功劳作为自己的功劳,改变恢复中原的策略为对敌屈服,不再是诸位士大 夫当初的意愿了。志士仁人怀抱怨愤而死的可以计数吗!现在看傅给事写给吕尚书的遗书, 如果死者可以复活,我和谁一道呢?嘉定二年七月癸丑日陆某恭谨的记下来(这份心情)。 《听蕉记》沈周(文言文、古诗、文言材料综合) (2020·浙江温州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 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蕉静也,雨 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㴙㴙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 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 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 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 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2.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承.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__________ (2)声假.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__________ (3)则蕉亦默默静植.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__________ (4)以伺.雨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 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___ 填序 13. 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4. 《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15.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16.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17. 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答案】12. (1). 接受,承受 (2). 借,凭借 (3). 竖立 (4). ② 13. 蕉叶大而空,承接雨的时候发出声音。或:蕉叶为静态,雨为动态,动静相碰撞而有声。 或:雨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不同的雨落在蕉叶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14. 画线句用一组叠音拟声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雨落蕉叶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点; 通过僧人诵经、骏马奔驰等比喻来描摹雨打蕉叶的声音,极富新意,有通感之趣。运用排比 句式,读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的律动感,让人联想到雨中芭蕉摇曳生姿的美感。 15. 通过“天涯”“叹”等词读出了诗人的飘零孤寂,从“雨打芭蕉”声比空阶滴沥的雨声 让人听着更断肠,进一步感受到了他的愁思深重。 16. 雨打芭蕉有独特的声音美,启人遐想;雨打芭蕉动静相能,让人有所得于动静之机;雨 打芭蕉之声让人闻而生思,借此舒怀,寄托幽微之情思;芭蕉尤宜于雨中观赏,“听蕉”是 一种有韵味、雅致免俗的生活方式,所以深受喜欢。 17. 雨打芭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象,能触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人们对清新雅致 生活的追求,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是一个极富美感和韵味的古典意象。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归纳整理多种方式进行理解识记。 承:字源推测法。会意字。甲骨文, 上部像一个跪坐的人,下部像两只手,表示双手向 上,托住一个人。本义是捧着、举起、承受。 假: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意思是狐狸凭借仰仗老虎的威风。假,凭借、仰仗的意思。参 考可知,“声假雨也”的“假”,也是“凭借、仰仗”的意思。 植: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的“植”,竖立。迁移到课外,“则蕉亦默默静植”的“植” 也是“竖立”的意思。 伺:查阅词典法。《古代汉语词典》中“伺”字的释义有三项,结合上下文,②“等待,守 候”比较恰当,“以伺雨”意思是来等待雨。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概括为“蕉叶大而空,雨点落上 的时候发出声音”。2.“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概括为“雨有大有小,有疏有密, 不同的雨落在蕉叶上,发出不同的声音”。3.“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概括 为“蕉叶为静态,雨为动态,动静相碰撞而有声”。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句子所表现的声音美。 词语:“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 ”,运用一组叠音拟声词,摹拟雨打 芭蕉的声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雨落蕉叶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点。 修辞方法:“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僧人 诵经、珍珠倾泻等比喻来描摹雨打蕉叶的声音,形象而富有新意;四个比喻句构成排比,使 语言富有气势。短句,读起来节奏明快,极富音乐的律动感,更能表现雨打芭蕉声音的疾徐、 疏密之美。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季雨夜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感叹自己的飘零孤寂,抒 发自己的深重愁思。“天涯此夕叹飘零”,“天涯”“叹”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肠 堪断”,“空阶滴沥“的雨声让诗人的心情悲伤到了极点,一个“更”字表明“雨打芭蕉” 的声音让人更加悲伤,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深重愁思。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听蕉记》中“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 不忒”概括为“雨打芭蕉有独特的声音美,启人遐想”;“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 动静戛摩而成声”概括为“雨打芭蕉动静相能,让人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蕉林书屋图小 序》中“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概括为“芭蕉尤宜 于雨中观赏,‘听蕉’是一种有韵味、雅致免俗的生活方式”;“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 舒抱矣”概括为“雨打芭蕉之声让人闻而生思,借此舒怀”。因此深受古人喜欢。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雨打芭蕉”是一种自然景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意象,出现在各 种文学、书画及音乐作品中。文人墨客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雨打芭蕉”的景象中,变 幻出千般妙韵、万种心曲,或空灵、或悲戚、或欢快,创作出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体现了人 们对清新雅致生活的追求。 【点睛】《听蕉记》参考译文:芭蕉,叶子大而空,承接雨点时会有声响,因雨点的快慢疏 密而发出不同的声响,不会有差误。但蕉叶何尝有声,它是借助雨点才发出声音的。雨点不 落在蕉叶上,那么芭蕉也只是默默地静静地栽种在那里;蕉叶不空,雨点也不能使它发出声 响;蕉叶与雨点本来就是相互起作用的。蕉叶是静的,雨点是动的,动的雨点与静的蕉叶相 碰撞而发出声响。声响又是能够进入耳朵的。及至耳朵接受了雨打芭蕉之声,人们用“匝匝 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来摹拟这种声响,觉得它像僧人在佛堂诵经, 像打鱼人驱鱼的木棒在敲响,如珍珠倾泻,如骏马奔腾,至于将听到的声音想象成什么,那 又属于听者的佳妙了。 长洲人胡日之将芭蕉种在庭院来等着下雨,以“听蕉”为别号,这样看来他对动与静的机理 有所领悟了吧? 《闲情偶寄》节选参考译文:房子周围只要有些空地,就应该种芭蕉。芭蕉能让人有情趣而 且不落俗套,跟竹子的功效一样。 《蕉林书屋图小序》参考译文:芭蕉这种植物,在风和日丽、天气微阴、月色皎洁时观看皆 适宜,更让人喜欢的是芭蕉叶上听雨声。尤其有韵味的是在下雨时,雨滴敲击台阶,声音互 相回应,孤独的旅人听到这声音,产生了思念之情,伤感的人听到这声音,借此舒怀。 《彭天锡串戏》张岱(链接《湖心亭看雪》) (2020·浙江衢州中考)彭天锡串戏①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 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 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 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磊砢③不平之 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 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④见山水佳 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②机械:机巧。③磊可(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即桓 伊,字子野。 16. 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 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7. 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18. 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答案】16. 示例 1:我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因为他的戏每一出都有传承,不是自 己杜撰的,曾到张岱家串戏五六十场技艺都没有穷尽。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形神兼具。 示例 2:我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到家唱戏。原因是他唱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扮演惟 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言之有理即可) 17. 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他善演丑净角色,表演惟妙惟肖, 有形有神,让人如临其境;他厚积薄发,一生的积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戏中。侧面描写: 通过作者的感受“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把他的戏比作“一夜好月”“一杯好茶”, 并借桓子野的典故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18. ①有生活情趣,兴趣爱好广泛。痴迷山水,酷爱戏曲。②才华出众,文采好。如《湖心 亭看雪》中,营造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彭天锡串戏》中,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串戏之妙。③ 特立独行。在大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对伶人彭天锡以平视的态度大加赞赏。④有家国 情怀。他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崇祯”“金陵”追忆故国山河,在《彭天锡串戏》中, 借彭天锡演戏,发不平之气,暗藏着亡国之痛。(结合内容分析,答到两点即可)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根据第一段中的 “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可知他表演技 艺多端,惟妙惟肖,形神兼具。由此可推知他必定是请了很多人教他唱戏,才有了如此水平。 也可以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根据第二段中的“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 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 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可知其唱 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人们欣赏他的技艺,于是就会 多次请他来唱戏,花尽了家财。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 妙。第二段中的“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 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 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是对他唱戏的正面描写,从正面表现了他唱戏的精妙。第 二段中的“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 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和引用桓子野的典故,是对他的侧面描写, 通过写作者的感受和借用典故,从侧面表现了他唱戏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无法用语言 来表达。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于雪停后的深夜去湖中看雪,本文中他痴迷于彭 天锡的唱戏,可知他有生活情趣,兴趣广泛。《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写景,描绘 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高妙境界。本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彭天锡技艺的精湛, 可以看出他才华出众,文采斐然。雪后深夜,众人皆于家中沉睡,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 本文作者对彭天锡这个戏子以平等之心看待,与常人态度不同,可知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湖心亭看雪》提到两个来自金陵的客人,金陵为明时旧都,并以明朝有年号记事。本文“真 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既有对彭天锡的赞叹之意,又暗含了作者的亡国之思无法说出的 抑郁之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点睛】彭天锡演戏,其演技的绝妙天下无人能比。他的每出部出自正宗师传,一腔一字不 随意改动。他曾经为学一出戏,请师傅到他家教戏,付给师传报酬数十金,他有很大的家业, 为了学戏花费殆尽。春天,他多半在西湖,曾经五次到绍兴。他到我家演戏五、六十场,他 的技巧都没有表演完。 天锡多半扮演丑净行的角色,千古的奸雄佞臣,经过天锡用心去表现而更加狠毒,借天锡的 表情去刻画而更加刁钻,经天锡的道白一描绘巧更加阴险。设身处地地设想,恐怕纣的凶恶, 也不如他表演的那么刻毒,那么淋漓尽致!他一皱眉,一瞪眼,就表现出腹中有剑,笑里藏 刀,心怀鬼胎,暗藏杀机,阴森可怕。天锡见多识广,有一肚子诗书,一肚子山川,一肚子 智谋,一肚子不平之气,无处表现,无地发泄,特别从他的戏曲表演中发泄出来。我曾经看 了一出好戏,恨不得使法术用绸缎把它包里起来,让它流传后世;我曾经把一出戏比作天上 的一夜好月,比作火候正好的一杯好茶,只能供一时欣赏,其实是欣赏不够的。桓子野看到 美丽的山水风光,便说:“奈何!奈何!”真是有无可奈何的感觉,难以言传。 晋平公问学 (2020·湖南常德中考)(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2-23 题。(3 分)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 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 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孰与昧行④乎?”平公 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 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是火把,不是后来的蜡烛。④昧 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22,填空。(2 分) (1)晋平公思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 的意思,他觉得“吾年七 十”,怕来不及学,学了也没用了。 (2)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了 ,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观 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秉烛之喻。 23.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者,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知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22. (2 分)(1)晚(晚了),迟(迟了) (1 分) (2) 天黑(天色晚) (1 分) 23. D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杨廷和 (2020·四川成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 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 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 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其外则 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 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唐文 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 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 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 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 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 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 ) A. 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托 B. 临.于官道者为门 临:靠近 C. 夫世称.子美者 称:称赞 D. 轩然与之并. 并:合并 17.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 (2)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 18. 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并就其中作 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 【答案】16. D 17. (1)(重修者)(在)墙外将桤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 旧貌。(2)唐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 18. (1)诗歌的卓越成就,孝友忠信的品节。(2)示例:杜甫孝友忠信的品节。杜甫关心 人民疾苦,心怀天下。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字里行间蕴含这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为后世传 诵。 【解析】 【16 题详解】 D.并,并列,并称。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其,代词,指墙;树,名词动用,种植;象,仿照;旧,旧貌。 (2)文章,名词动用,做文章;祠,名词动用,祭祀;指,手指。 【18 题详解】 第一问:考查内容理解。三段“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概括为 “诗歌的卓越成就”;“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 见。”概括为“孝友忠信的品节”。 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可从学过的诗歌中摘取相关主题句子进行回答。示例:杜甫诗歌的 成就卓越。他的诗在艺术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 平易质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例如《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形象地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点睛】参考译文:成都草堂,是唐代杜甫旧时居住的地方。草堂多次废弃,重新修建草堂, 是看重杜甫为人。今日重修草堂,是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议的。已经修建完毕,成都府的同 知吴君廷举寄来书信和图,嘱托我写文章记录这件事。 那挺直而起的,靠近官道的是门。门后是祠堂,祠堂后是书院。引水成为溪流,水上 有桥,凭借它往来于前门,题名为“浣花深处”。从这里进去,就是草堂。草堂的左右两边, 各是屋室,四周是围墙。东边是池塘,将桥下的水引入池塘中,水菱、莲花互相交错而生, 鱼儿飞鸟互相嬉戏玩乐。著名的花卉,当季的果树,在围墙内间隔种着。(重修者)在墙外 将桤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貌。从弘治庚申的春天开始,秋天修建完毕,钱 财没有用多少,但是功劳很大,民众不受劳苦但事情做成功了。 世人称赞杜甫,多把他作为诗人。我认为诗道从杜甫开始达到顶峰,杜甫被人们敬重, 不仅仅因为诗。唐代写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杜甫的 草堂,人人皆知,难道仅仅因为他的诗吗?蜀地从先秦到现在,几千年间,被大家祭祀的才 几人。像秦朝的李冰,汉朝的文翁、孔明,都因为功德而美名流传。但是,杜甫凭借羁旅困 穷之人,和他们美名并称,实在不仅仅是凭借他的诗啊。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诚信, 具备高尚的节操,读他的诗,根据他朴实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事态度,一一可知。为其记录 生平事迹的人,不过称他为文先生罢了。哎,这怎么能足够了解杜甫呢?杜甫不被当世人所 了解,却被后世人所了解。一世很短,百世很长,杜甫的美名像草堂,即使和天地一起存在 也是可以的。现在众公卿的行为,是在尊重贤人,激励世俗,这对风俗教化(即文学艺术作 品对改变世情民风所起的教育感化作用)来说,怎么能称之为小小的益处呢! 陶侃 (2020·四川德阳中考)(一)文言文阅读(共 17 分)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②,投侃宿。于时冰 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③,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④,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⑤,以为马草。日夕, 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 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 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①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入仕后勤于职事,颇有政绩,声 望颇高。②孝廉:选举官吏的科目,要求是孝顺清廉,候选中的人也称为孝廉。③室如悬磬: 比喻室无所有,甚为贫乏。④髲(bì):假发。⑤锉(cuò):碾碎,荐:草垫子。 17.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B.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C.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D.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陶公少.有大志 少.时,一狼径去 B. 汝但.出外留客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与母湛氏同居. 居.十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 吾自.为计 自.三峡七百里中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侃母亲让儿子只管留客,其它事情自己会安排好。她卖发购米,砍柱为柴。为范逵一 行准备了精美的食物。 B. 陶侃虽然家底贫穷,但从政后能做出成绩。为人称颂,这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还和他母 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C. 范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于母子的厚意与热情。离别时与陶侃相谈甚欢。 竟然忘记了路的远近。 D. 离别时,陶侃送了又送,直到范逵说要为他传颂美名时,陶侃才返回,可见陶侃对范逵 是有所求的。 20.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2)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答案】17. C 18. B 19. D 20. (1)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2)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佩。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 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 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 构。此题根据文意: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即 可推断出正确答案: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18 题详解】 A.年少/一会儿; B.都是“只,只是”; C.居住/停,过; D.自己/在,从; 故选 B。 【19 题详解】 D.“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文意“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 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 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没有体现 出陶侃对范逵有所求。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叟:老头;惠: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 明了。 ②及:到;遂:于是,就;称:称赞。 【点睛】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 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霜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 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好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 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 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 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 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 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 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 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范仲淹 (2020·四川甘孜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 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 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 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 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养济.群族之人 济:救济 B. 葬者如再嫁之数. 数:计算 C. 尝有志.于是矣 志:志向 D.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 活:使…… 存活 17. 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公既歿,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18. 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B 17. (1)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 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 (2)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 样。 18. 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自奉俭约、心怀百姓的高风义行之人。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葬者如再嫁之数.:丧葬的和再嫁的数目相同。数,数目。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好,喜欢;施与,以财物周济人;择,选择;亲,亲近;贫,贫困;远,疏远;贤, 贤能;咸,都。 (2)既,已经;殁,去世;修,治理;承,继承;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存,在世。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大意地基础上进行分析。第一段“平生好 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第三段“公 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 人,而终其志”可知,范文正公始终心怀百姓;“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 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自奉俭约的人。 【点睛】译文: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 的人,都接济他们。 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 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账册,再按 时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万,再嫁 的给钱三万;娶妻的给钱三万,再娶的给钱一万五;丧葬的和再嫁的数目相同,葬小孩的给 钱一万。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 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文 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 高禄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没有用来入殓的东西,子孙没有用来办丧的东西。只是 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 《小港渡者》 (2020·贵州安顺中考)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②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 城 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 速进, 则阖③。”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 渡者 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 子捆扎。③阖髭:关闭。 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⑥爽然:…… 16.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3 分) 17. “渡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 (3 分) A.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 B.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 C.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D.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 18. 文章注释⑥“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 样子”。 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4 分) 1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 分) A.徐.行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B.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 C.因.问渡者 罔不因.势象形(魏学 y 伊《核舟记》) D.而前门已.牡下矣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诫主衣翠 (2020·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 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 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 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 輿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 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 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宫闱戚里 /必相效 B. 展转/贩易 C. 实汝/之由 D. 苟/以 自奉养为意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衣( ) (2)几何( ) (3)念( )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11. 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8. C(C.“汝之由”意思是因你而起,一个短语,划开属于破句。正确的划分为“实 /汝之由”。故选 C) 9. (1). 穿 (2). 多少 (3). 考虑,想到 10. (1)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2)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 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11. 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④正家风, 严家教。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参考译文:秋季七月,公主曾穿着衣领贴金铺翠的外套入宫,宋太祖对她说:“你应当将外 套给我,以后不要再用这样装饰。”公主笑着说:“这个才能用几根翠羽?”太祖说:“不 是这样的。你既然这样穿,宫中妃嫔、皇亲国戚看见,就一定会争相效仿。这样一来,用京 城里的翠羽的价格高,老百姓追逐利益,辗转贩卖交易,杀生害命,实在是因你而起啊!你 既然出生富贵,应该珍惜福分,怎么可以造这种恶业之端?”公主听完惭愧认错。公主陪着 坐,和皇后一起说:“官家做天子时间很长了,怎么不用黄金装饰小轿,乘坐出入。”太祖 笑着说:“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只是考虑到我是为天下人守财罢了!怎么能妄自享用。古人说做皇帝要自己治理天下,而不 是被天下人所奉养。如果拿天下的财富来供自己一人享乐,让天下百姓如何能拥戴啊?不要 再说这样的话了。” 《藻》祖台之 (2020·江苏苏州中考)藻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 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 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 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 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 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 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 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吴___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帝甚玩 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②暗:愚昧,不聪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拄杖偻.步 偻:弯腰 B.斩伐.其居 伐:攻打 C.绛衣素.带 素:白色 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顾:回头 9.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____贻之”的“____”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 字。(1 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 分) (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11.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 超过 20 字。(2 分) 12.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3 分) 8.B(2 分) 9.宝(珍)(1 分) 10.(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2 分) (2)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3 分) 11.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2 分) 12.汉武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藻:勇敢智慧,知恩图报。 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识广。(3 分) 《雹神》蒲松龄 (2020·江苏连云港中考)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苍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 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预 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 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 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 “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 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 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 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 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 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③ 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9.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怀中出.天师刺__________ (2)公以.接壤关切__________ (3)顾.而嘱曰__________ (4)文去.勿武__________ 10.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12. 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9. (1). (1)取出 (2). (2)因为 (3). (3)回头,回头看 (4). (4) 离开 10.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 (1)那些仆人侍从,衣帽须发大多不像普通人,之前遇到的使者也在天师旁边侍奉。 (2)这是玉皇大帝的诏命,降下多少冰雹是有定额的,哪敢对你徇私? 12. ①爱民心切,感动天神。②热爱家乡,关注民生。(答出一点即可)王公是一个爱民如子 的廉吏。听说雹神要在与自己家乡淄川接壤的章丘下冰雹,担心庄稼受害百姓遭殃,于是向 天师祈求免除这个灾祸。天师被他感动,吩咐雹神多降山谷,勿伤禾稼。 参考译文: 王筠苍到楚中上任做官,到任后,准备登龙虎山拜谒张天师。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 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王公会见后,发现此人容貌甚 是伟岸端正,来人从怀中取出天师名帖,道:“(天师)听闻贵客将临,特遣在下在此迎候。” 王公见对方能未卜先知,非常惊讶,更加神往,对此次拜见更加诚意。王公到后,天师摆酒 相迎,左右侍从甚众,衣帽须发,皆异于常人。迎接王公的那位官员,也站在一边侍卫。一 会儿,他走到天师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天师问王公:“这是你的同乡啊,还认得么?”王 公表示不认得,问是谁,天师说:“他就是世上传说的雹神李左车将军。”王公非常愕然, 马上另眼相看。天师说:“他刚才说奉旨要去降雹子,特来告辞。”王公问:“到哪里去?” 天师说:“章丘。”王公因为章丘是淄川的近邻,忙离席下拜请求不要去降冰雹。天师说: “这是上帝的玉旨,降多少雹子都是有数的,哪能徇私情?”王公哀求不止。天师低头想了 半天,回头对雹神嘱咐说:“你可多把雹子下到山谷里,不要伤害庄稼就是了。”又叮嘱说: “这里贵客在座,温文离开,不要勇武。”雹神听后退出殿堂。走到庭院里忽然见他脚下生 烟,烟雾环绕,一会儿就烟雾遍地。稍等了会,才使劲腾云起来,开始时,升的和庭院中的 大树一般高;继续飞升便和楼阁一般高;然后呼隆一声向北方飞腾而去,殿堂立刻受到剧烈 震动,席上碗盏都被震歪碰倒。王老先生吓得说:“去时真如雷霆!”张天师说因为刚才告 诫了他,所以才慢慢飞升而去。不然的话呼地一声轰鸣,他就会立即消失。”王老先生告辞 回到住所,记下拜访那天年月,派人去章丘打听。果然那天下了大雨冰雹,雹粒布满沟壑, 田地里却只有几粒而已。 晏殊传 (2020·山东德州中考)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 使令公就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释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①集。以至市楼酒肆。 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 ②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闲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 夕。唯殊柱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谋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 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③。眷注日深。 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淡》) [注]①燕:通“宴”, 四中:内廷中,③体;体苑.规矩, 12.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欲穷其林 B.其一犬坐于前 C.俟其欣悦 D.其如土石何? 13.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3 分) A.固以怪之矣 B,主人日再食 C,富贵不能淫 D,军霸上 14.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15.皇帝授予晏殊东宫官的理由是什么? (3 分) 12.C 解析:“上极爱其不隐”意思是“皇帝非常喜欢他的坦诚”,其,他的。 A.句意为: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其:这。 B.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其:其中。 C.句意为:等到他高兴起来时。其:他。 D.句意为: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其:加强反问语气。 13.B 解析:A.句意为:本来就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 怪。 B.句意为: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日:名词做状语,每天。 C.句意为: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乱。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D.句意为:在霸上驻军。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14.晏殊当时非常贫寒,不能出门游玩宴饮,便独自呆在家里,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15.因为晏殊为人谨厚、诚实。 参考译文: 晏殊还是少年时,张知白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殿试,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 一见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赋,草稿还在,请求另外命题。”皇帝非常喜欢 他的坦诚。 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容许百官臣僚挑选游览胜地进行宴饮,当时在馆阁供职 的士大夫们纷纷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地方。晏殊当时非 常贫寒,不能出门游玩宴饮,便独自呆在家里,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朝廷挑选东宫官员, 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都不知其原因,第二天进见回禀时,皇上 告诉他们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的,只有晏殊与兄 弟闭门一起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适合做东宫官。”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回答质朴无华,他说:“臣 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 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对其依赖日渐加深。 仁宗继位后,终于得到了重用。 郑和传 (2020·陕西中考)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 “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齑②贵。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 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 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 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 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①侪(chái):同辈。②齑(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 分) (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显示) (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带领) (3)帝大悦,爵.赏有差(封爵) (4)所历凡.三十余国(总共,共) 评分标准: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8.下列句了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是(B)(2 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 2 分。共 2 分。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答案】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 评分标准:大意对,得 1 分;关键词“修”“广”翻译正确,各得 1 分;句式翻译正确, 得 1 分。共 4 分。 20.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2 分) [示例]①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 1 分。共 2 分。 萧惠传 (2020·山东泰安中考)萧惠,字伯仁,小字①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 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 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②,立斩以徇③。进至甘州,攻围三日, 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乌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 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 吕战殁④,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 用,弗听。乌八请以夜斫营⑤,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 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⑥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 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韩王。十二年,兼北府宰相, 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节) 注释:①小字:乳名。②期:到达。③徇:示众。④殁:死。⑤斫营:偷袭敌营;劫营。⑥ 索;索取。 2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 3 处。 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从.伯父排押征高丽( ) (2)以军律整肃闻.( ) (3)会.西阻卜叛( ) (4)至.奴古达北岭( ) 2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 (2)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23. 选文表现了萧惠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 【答案】20. 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1. (1). 跟从(跟随) (2). 闻名(出名) (3). 适逢,恰巧遇到 (4). 到(到 达)。 22. (1)高丽依靠险要地势来抵抗,萧惠全力攻打,攻克了它。(2)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 下,谋划夺取三关,召集群臣商议。 23. (1)英勇善战。(2)治军严格。(3)决断果敢,有谋略。(4)有洞察力,善于提建议。 参考译文:萧惠,字伯仁,乳名脱古思,随同伯父排押征讨高丽,到达奴古达北岭,高丽依 靠险阻拒守,萧惠全力攻打,攻克了它。待到进攻开京,以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 都部署。太平六年,萧惠征讨回鹘阿萨兰部,自各路征兵,只有阻卜酋长直剌后到,萧惠便 将他立即斩首示众。进军至甘州,围城攻之三日,不克而回。当时直剌之子纠集人马前来袭 击,阻卜酋长乌八暗地将情况告知萧惠,萧惠不肯相信。适逢西阻卜反叛,袭击三克统军官 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率兵三千来相救,遇敌于可敦城西。谐里、 阿不吕战死,士卒溃散。萧惠仓猝间列阵迎敌,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我军。众人请示乘机挥 兵迎击,萧惠认为我军疲敝,战斗力不强,不听众人建议。乌八请求于夜里去劫敌营,萧惠 仍不准。直到阻卜兵撤军回师时,萧惠才预设伏兵攻击之。前锋刚与敌交锋,敌人便败走了。 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会集群臣计议。萧惠说:“两国的强弱情势,皇上 心中自然尽知。宋国人向西征伐有年头了,军队、百姓疲惫,陛下您亲自率领部队对阵宋军, 一定会胜利。”皇上听从了萧惠的话,派使者向宋索取十城,集合诸军于燕地。萧惠与皇太 弟率军逼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岁币求和。萧惠因为首倡用兵之功,进封为 韩王。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任北枢密使。 管仲哭鲍叔牙 (2020·天津中考)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 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③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 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④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⑥, 知我之不遇明君也;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 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节选自《说苑》) 【注释】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②衽(rèn):衣襟。③负贩:背货 贩卖。④明:证明。⑤说(shuì):劝说,说服。⑥不肖:不贤。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 分) (1)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 尝:________ (2)鲍子不以我为怯. 怯:________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15.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3 分) 13.(1)曾经 (2)胆小,畏缩 14.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 15.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懦,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而认为他不贤,不 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由此可见,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 的理解与信任。所以,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闽有带鱼》谢肇淛 (2020·江苏南京中考)闽有带鱼 【明】谢肇淛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 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 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 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所作带鱼鲊,通间人辄索, 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年 4 月版,题另加)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2 分)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3 分)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 了自己的思考。 (3 分) 7.(2 分)A 8.(3 分)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 放不下。 9.(3 分)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 (2020·江苏盐城中考)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仪可步。如四 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 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 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慕,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 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 ④魔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一 峰 高 绝 有 蹊 介 然 仅 可 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稍西. ________ (2)机顾.而惊 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龚上 (《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资料卡: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宇典》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 请简要分析。(4 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8.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9.(1)向西(2)看(3)停止(4)睡觉 10.C 11.(1)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2)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12.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 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 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竹鸡之性 (2020·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 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 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㛃④竿取之。 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 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 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解】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惹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 工具。④㛃 jié:同“洁”。 10.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 之意。 B. 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 “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 “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 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 “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 应选“跟踪”之义。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 (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13. 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链接材料】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答案】10. C(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往往把长纸袋粘在肉上。以,把。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认为。两个“以”字意思不同。) 11. B(正确的句读应是:激 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12. (1)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2)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 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13. 文中每种动物都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但却被人类利用而被捕捉;链接材料是指把池 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 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因此我们人类要做到①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能利用自己的智 慧随心所欲地滥杀,要善待小动物,特别是濒危的野生动物;②要合理利用自然,也要保护 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反对不顾后果的乱砍滥伐等行为,③利用改造自然要立足现在,着眼 未来,反对只顾眼前利益肆意开发行为,做事不可只图眼前利益,应有长远打算;④完善有 关大自然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监察部门,发动群众一起保护大自然。 译文: 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 蔽在后边操纵罗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 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闭 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鹧鸪本性喜欢清洁,猎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多少 撒些谷米在上面。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猎人就用长杆粘取它。麋出没在荒草中,害怕 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条小路走。村民把绳结成环套,安防在麋经过的地方, 糜足一被绊住,就会倒挂在树枝上,被人们生擒活捉。江南多土蜂,人们找不到它的洞穴, 往往把长纸袋粘在肉上,蜂看到必定街入洞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取它的幼虫。 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材料译文: 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 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 骆宾王传/宋之问与骆宾王 (2020·浙江台州中考)(五)文言文阅读(14 分) 【甲】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 去。文明中,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①传天下,暴斥武后罪。 后见读之,矍然②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及 败亡命,不知所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③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 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④,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 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 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 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 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 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⑤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②矍然:吃惊的样子。③宋之问:初唐时期 诗人。④覃思:深思。⑤迟明:黎明。 15. 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1)联系课文。 序号 释义 课文 ① 或.以宾王对______ 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 ② 再三吟讽,因.曰______ 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2)查阅字典。(2 分)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 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嘱托,嘱咐;③zhǔ劝请,邀请;④shǔ种类;⑤shǔ官属,部属; ⑥shǔ隶属,属于。 A.署为府属 ________ B.而兴思不属 ________ 16.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少 年 夜 久 不 寐 而 吟 讽 其 苦 何 耶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18. 楼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 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9. 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 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1). (1)①有人 (2). ②于是,就 (3). (2)A.⑤ (4). B.① 16. 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17. 等到(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逃亡,(人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18. 骆宾王多次写奏章议论政事,得罪朝廷,被贬为临海县丞;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让武则 天惊叹。 19. 甲文写骆宾王“七岁能赋诗”,这是正面描写;写武则天对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备加赞赏, 这是侧面描写。乙文写骆宾王帮助宋之问续写诗歌,这是正面描写;写宋之问惊异于骆宾王 的诗才,这是侧面描写。 甲参考译文:骆宾王,是义乌人。七岁就能写诗。武则天统治时期,多次上奏,后来获罪被 贬作临海丞(官名),心情苦闷无法实现理想,于是放弃官位离开了。文明(年号)年间,徐敬 业准备起兵拨乱反正恢复李氏的统治,骆宾王前去投靠了他,成为徐敬业的幕僚。骆宾王为 徐敬业写了讨武檄文流传天下,文中痛斥武则天的罪名。武则天读了以后,很惊讶问:“这 是谁的手笔?”左右告诉她是骆宾王。武则天说:“如此有才能的人却不重用,这是宰相的 过错。”后来徐敬业战败,骆宾王四处逃亡,不知道去了哪里。 乙参考译文:唐代考功员外郎宋之问因事屡次被贬,后来放还,到了江南。途中游览灵隐寺, 这天夜晚明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挖空心思地作出 了第一联,但终究感觉不合心意。有个老僧点着长命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深 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宋之问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我想 赋诗以题此寺,无奈没有诗兴表达不了心意。”老僧道:“请你试吟上联。”宋之问就把第 一联吟诵给他听。老僧听了后反复吟诵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 潮’这两句呢?”宋之问十分惊讶,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他又接着把这首诗吟到终 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 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老僧所赠的诗句,却是全篇中最精妙的地方。第二天,宋之问再 去拜访他时,却找不到他了。寺中的僧人有知道他的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答宋殿直》/《东坡续集》/《跋岑嘉州诗集》 (2020·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 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 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⑩八月三日,山 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 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 年,即公元 1173 年。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________________ (2)皆莫及.也________________ (3)绝.好岑嘉州诗________________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_______________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9. 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0. 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 【答案】7. (1). 也 (2). 比得上 (3). 极,极端的 (4). 停止 8. (1)我对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深明的诗。(2)我曾经认为李白, 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 9. 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要多阅读古 今书籍,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10. 陆游非常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睡热后才停止。 表达了作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甲:人们的心里,要长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 照照镜子就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我对于诗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 他的诗看起来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 杜甫等人,都比不上。 (苏轼《东坡续集》) 丙:我从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岑参的诗作,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了回来,靠着一种可 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上闭目安息,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作,直到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 止。我曾经认为在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岑参才能这样罢了。……宋孝宗乾道九年八月三 日,山阴县陆游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2020·四川凉山州中考)(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 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苟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②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③败:毁弃。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值.胡贼攻郡 值________ (2)友人语.巨伯曰 语________ (3)不忍委.之 委________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11. 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9. (1). 适逢,正赶上 (2). 告诉 (3). 丢下,舍弃 10. (1)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 伯做的事吗? (2)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11. 重义守信,有胆识。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做人要重义守信,在关键时刻,不能贪生怕死, 要敢于舍生取义。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值,适逢,正赶上; 语,名词用作动词,告诉;委,丢下,舍弃。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 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远来,从远方来;视,探望;去,离开;败义以求生,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岂, 难道;所为,所做的事。 (2)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有义之国,有仁义的国家。 【11 题详解】 第一问:考查人物形象。在胡人攻打城池、友人劝他离开时,他说“败义以求生,岂荀 巨伯所行邪!”可见荀巨伯是个重义守信之人;面对胡贼,他说“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 以吾身代友人命”,可以看出他有胆识,临危不惧,舍生取义。 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示例:荀巨伯在关键时刻,没有舍弃朋友,而是选择与他共患 难,是个重义之人。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做人要重情重义,关键时刻有担当。 【点睛】 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 “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 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 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 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 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 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