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31 KB
  • 2021-11-11 发布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2020 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农垦·森工)语文 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 120 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 1~5 题,共 24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诀胜千里的军事家,有 博学锐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他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 唤起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叱咤. 憧.憬 (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 改为 【答案】(1)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zhà;.chōnɡ (3)诀改为决;锐改为睿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要求: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用正楷字书写,要工整美观;汉字 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不写繁体字。本题中注意“沧”的正确书写。 (2)“叱咤风云”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世局者的威风气势。“咤”读 zhà,不要误读 为 chà;“憧憬”读音为 chōng jǐng,意思是对某种事物的期待与向往。 (3)“诀胜千里”改为“决胜千里”,意思是决定千里之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博学锐智”改为“博学睿智”,意思是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莫怀戚《散步》) B.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沸沸扬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杨振宁《邓稼先》) D.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使用正确; B.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语境使用错误; C.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使用正确; D.狼狈不堪: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使用正确; 故选 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B.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 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成长的力量。 D. 哈尔滨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快”与“质量”搭配不当,应该删去“和质量”; B.两面对一面,应该删去“能不能”; D.语序不当,应该把“分类处理”移到“分类运输”的后面; 故选 C。 4.古诗文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1)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很多人的名字来源于古诗文名句,请从下面人名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古诗文。 程千帆 马致远 王若飞 冰心 例如:“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屠呦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塞上燕脂凝夜紫 (2). 无为在歧路 (3). 烟笼寒水月笼沙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5). 山回路转不见君 (6). 雪上空留马行处 (7). 出淤泥而不染 (8). 濯清涟而不妖 (9). 示 例:(冰心)洛阳亲友如相问 (10). 一片冰心在玉壶 (11). (程千帆)沉舟侧畔千帆过 (12). 病 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笔画要准确。注意:燕脂、歧路、笼、淤泥、 濯清涟。小题(6)示例:(马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王若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飞。注意书写正确。 5.走近名著。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散发着那个带传奇色彩的时代急风暴雨的气息。作者是苏联的作家 __________,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 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的精神、______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答案】 (1). 奥斯特洛夫斯基 (2). 朱赫来 (3). 为理想而献身 (4). 钢铁般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 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贫苦少年,在朱赫来的影响下 逐渐成长为一个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毕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历程。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 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 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 6~9 题,共 10 分) 某校初三(3)班开展向“援鄂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 2020 年 3 月 10 日下午,位于武汉市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正式宣布休舱,至此,武汉 16 家方舱 医院全部休舱。30 余天的时间里,方舱医院共收治轻症新冠肺炎患者 1.2 万多人,“生命之舱”创造了零 感染、零死亡、零回头的奇迹。 材料二: 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同心战疫,青年的表现可圈可点。援鄂“90 后”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 征,坚守一线的“90 后”干警不惧风雨、日夜操劳,“90 后”志愿者在城乡社区防控中不辞辛苦、发光发 热…… 6. 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 7. 根据材料二写一段文字,表达对援鄂青年的赞美之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30 字) 8. 请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三个环节。 示例:(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 9. 假如你是班长邀请一位援鄂归来的医务人员,于周五下午两点来参加此次主题班会并作报告,你将如何 说? 【答案】6. 武汉 16 家方舱医院正式宣布休舱 7. 示例:你们是白衣天使,为病患祛除了病魔;你们是钢铁的战士,为战疫守护了平安;你们是新时代的 活雷锋,为社区防控默默坚守…… 8. (1). 致敬医护唱赞歌 (2). 宣传医护办专栏 (3). 慰问医护寄礼物 9. 示例:×××叔叔、阿姨,您好!我们班准备开展一次向“援鄂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我代表全班同 学,想请您周五下午两点来参加此次主题班会并给我们作报告。请您百忙中抽点时间,我们热切期盼您的 到来。 【解析】 【6 题详解】 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信息内容,明确重点内容,然后采用“人+行动+结果” 形式进行概括。如有导语时,重点对导语进行提炼。本则新闻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即是导语(概括了重点 内容),第二句是对方舱医院的贡献的概述。对导语进行提炼即:武汉 16 家方舱医院(全部)正式宣布休 舱。 【7 题详解】 考查写赞美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笔: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综合 表达,事、理、情有机结合;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注意字数与表达上的要求。示例:你们化志向 为行动,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开出绚丽的花朵。 【8 题详解】 考查活动过程设计。班会的主题是:向“援鄂英雄”致敬,要达到致敬目的,要做好情感渲染及表达环节, 可以从搜集材料(渲染),深情赞美(抒情),行动表达(进一步抒情)等步骤分析。如:(1)我讲援鄂英 雄的故事;(2)我给援鄂英雄写赞歌;(3)我给援鄂英雄画群像。 【9 题详解】 考查邀请函的拟写。邀请函要写明班会活动的目的(我们班准备开展一次向“援鄂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 活动的时间(周五下午两点)、活动的地点(某校初三(3)班)、活动的主题(向“援鄂英雄”致敬),并 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结尾一般要写常用的邀请惯用语,如“敬请光临”“期盼您的到来” 等。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 10~25 题,共 36 分)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 10~13 题。(共 10 分) 10.古诗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写出这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 【答案】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 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内涵。 第一问: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看:《登飞来峰》为王安石 30 岁时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 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看:诗的前 两句写出自己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出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 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浮云遮望眼”,用典。“不畏”意思是不怕。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 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第二问:“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 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 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换句话说,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 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 乃为贼。”郡中翕然①,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 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 (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 [注释]①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要.还家__________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__________ 12. 翻译下列句子。 (1)遂与外人间隔。 (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13. 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答案】11. (1). 同“邀”,邀请 (2). 借给,资助 12. (1)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绝了。 (2)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 13. 示例: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 意思。 (1)便要还家: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同“邀”,邀请。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假,借给,资助。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 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遂,于是;外人,外界的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乃,于是,就;躬,亲自;率,带头;俭约,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劝,鼓励;民,百姓;务,从事; 农桑,耕作和养蚕种桑。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此题要求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解答时要在理解文 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梳理相关内容,概括重要信息。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可知,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优美;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的人们生活幸福和谐;由“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民风淳 朴谦和。 【点睛】译文: [甲]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渔 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 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 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 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有人)就邀 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 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 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自己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 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临别时)村里 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乙] 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销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手拿 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 也停止了活动。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龚遂发 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不重视耕种田地,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 和养蚕种桑。几年之后,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老百姓也不再打官司了。 (二)(共 8 分) 阅读《病毒克星干扰素》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病毒克星干扰素 ①干扰素是一种新药。刚开始还只是治治流感、肝炎、水痘之类的小毛病,现在对付许多肿瘤、癌症 还有白血病都用上了干扰素,不但如此,由于它的越来越现代的生产方式,基因工程干扰素也已上市了。 ②说起干扰素的发现,还要追溯到 60 多年前。1935 年,美国科学家用黄热病毒在猴子身上做试验, 猴子竟然没有反应。1937 年,有人重复类似的实验,证实给经裂谷热病毒感染的猴子注射黄热病毒,猴子 也没事。反复的实验证据让科学家们想到,生物界的病毒也存在着奇妙的互相干扰现象。 ③病毒之间的干扰作用和干扰素的发现,让科学家们很兴奋,也给了 他们无穷的想象和启示。因为人 类的许多..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再好的抗生素也拿它们没辙,可是干扰素却是对付病毒的克星。要是 能把干扰素制成药品就好了,那么人类的许多疾病不就有了迎刃而解的治疗方法了吗? ④但是,要使干扰素成为药品,进入实际应用当中,必须有足够的量。那么,如何获得大量的干扰素 呢?人们首先想到,用病毒刺激老鼠,让它们产生干扰素,再提取出来供人使用,但是这种方法失败了。原 因是干扰素的活动场所很专一,老鼠体内产生的干扰素对人不管用。所以最理想的办法是用人自身产生的 干扰素。 ⑤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被微生物包围着的,时时刻刻都要接触到许多微生物,其中病毒的侵染刺 激也不少。科学家猜测,人的血液细胞里本身就存在干扰素。后来研究证明,这种猜测是有道理的,通过 精密的血液分析,在人和许多动物的细胞中都找到了干扰素。 ⑥人们最初想到的是,通过血液制取干扰素。可是,干扰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太少了,用大量的血液才 能制得微量的干扰素,产量低,自然价格也就十分昂贵。治疗一个病人的费用高达几万美元,一般百姓只 能望“药”兴叹,是名副其实的“贵族药”,干扰素无法得到普及、推广。 ⑦既然蛋白质是干扰素的本质,那么把制造这种蛋白质的遗传基因找出来,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让它 们代劳进行大量生产,也许能行。经过科学家的试验,1980 年,终于实现了干扰素的批量生产,这是美国 科学家的杰作,他们利用 DNA 重组技术构建了生产干扰素的基因工程。 ⑧如今,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国家有:美国、日本、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以及中国等。通过 DNA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等方法,大量获取各种干扰素。经过实验证明,这样制得的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狂犬 病、呼吸道发炎、脑炎等多种传染病的病毒都有一定疗效,还能减缓癌细胞的生长。 (摘自《科学百科大讲堂》有删改) 14. 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15. 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 文中第③段加点词语“许多”能否删除?为什么? 17. 你还知道我国在哪些领域跻身世界前列?请举例说明。 【答案】14. 运用比喻简洁形象的表达出了干扰素对病毒的巨大作用和疗效,给读者一目了然、深入骨髓的 印象。 15. 画线句子使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能起到事实胜于雄辩,让人更易理解接受的效果。 16. “许多”不能删除。因为“许多”在这里只是强调“病毒”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多,但并不是只有病毒,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科学;删除后,语言就绝对化了,不符合事实。 17. ①5G 技术及运用 ②高铁制造及运行③ 深海探测 ④航空航天 ⑤水稻杂交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病毒克星干扰素”,“克星”比喻能对某种对象起制伏作用的人或事物,标 题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干扰素”比喻成病毒“克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干扰素对病毒巨大的克制作用 和疗效,给读者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交代了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方法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的具体 内容。“1937 年,有人重复类似的实验,证实给经裂谷热病毒感染的猴子注射黄热病毒,猴子也没事”, 很显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给裂谷热病毒感染的猴子注射黄热病毒,猴子也没事的事例, 具体有力的说明生物界的病毒也存在着奇妙的互相干扰现象,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本类题答题模式:不能删去;“X X”词表……;句子内意思是……;如果 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不合文意),“X 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本题 中“许多”不能删去。“许多”表示范围,用在句子中只是强调“病毒”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多,但并不是 只有病毒对人类造成危害,还有其他病毒,如果去掉,就变成了人类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太绝对, 与事实不符合,“许多”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科技知识的拓展积累。我国在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是世界上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的桥梁建设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 经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基础测绘、气象预报等基础行业;无人机可以说是“智能 科技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宝石”;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战略,“三深”领域跻身世界先进 行列;农业水稻杂交居世界先列;5G 技术及运用跻身世界前列。 (三)(共 9 分) 阅读《要善于“折叠”自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 51 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 51 次,厚度竟然超过 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 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 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 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 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 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 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 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 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 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 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 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 。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 1%,反复尝试 100 次,成功的 概率竟然能达到 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 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 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 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 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 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 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 成就精彩人生。 (摘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 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20.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1. 你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答案】18. 人要善于“折叠”自己 19. “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20.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红军时期的具体事例——四渡赤水,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面对具体情况的 灵活应变,迂回前进,来论证本段的分论点,既生动具体,又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21. “折叠”是人生必然的过程。我会以豁达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折叠”;用睿智的大 脑适时用好“折叠”,让“折叠”成为自己成长的积累,成长的基石,成功的助推器。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论点是表达观点的陈述句。一般位于文章题目、开头、结尾部分,可以结合文章中 关键词句来概括。全文围绕“折叠”二字展开,“折叠”是文章的论题,而题目对“折叠”这个论题发表 了看法,故题目就是论点:人要善于“折叠”自己。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二、三、五段的首句句式相似,都是分论点,由此可知,第四段的首句是分论点,句 式是:“折叠”是……。结合“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 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 难的大事”等句可提炼关键词:耐心,坚持。故可补充段首句:“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1)论证方法判断。有人物毛泽东,有事件四渡赤水,故可判断是举例论证。(2)分 析。举出了毛泽东运用声东击西的方法,四渡赤水,穿插迂回,走“之”字路,从而突破了敌人包围圈的 事例,生动具体的证明了分论点“折叠”是智慧的迂回,亲切有趣,论证充分。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语言理解。(1)理解“折叠”的人生。指把自己的人生厚度增加。(2)结合文章四个 分论点来分析表达。“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折叠” 是“折磨”的叠加。(3)表达。“折叠”是人生的必然过程,面对这个过程,我会用智慧去思考,用耐心 和坚持去应对,用创新和创造去增加多样性,化被动的“折叠”为主动的“折叠”,让“折叠”促进自己 的成长。 (四)(共 9 分) 阅读《明月出天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出天山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 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 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 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 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 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道“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 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 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 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 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 世纪 80 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 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 20 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 20 世纪 90 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 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 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 和馕。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自梁衡作品,有删改) 22. 结合文章,分别概括李白和“我”对月亮的印象。 23. 写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含义。 24.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 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25. 结合全文写一段话,描写出你心中的月亮,并借月抒情。(不少于 30 字) 【答案】22. 李白:苍茫、雄浑、伤感的;“我”: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 23. 李白诗歌的雄浑与苍茫,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去面对坎坷,面对生活。 24. 这个句子运用象征的写法,借月写人,表达了作者对西北拓荒者的无私奉献、西北人所特有的坚强精神 的赞美。 25. 自古以来那些征战、流放西北的人们,那些开发大西北的拓荒者们,面对恶劣的自然与生活条件,他们 都表现出一种坚强与豪迈,他们守卫并开拓疆土,他们像天空的月亮一样辽远、孤寂,但毫不吝惜地为后 人播撒光明和希望。 【解析】 【22 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和内容理解。要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具体的段落,尽量引用原文词语或句子。李白看月 在第①②段,由“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 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可归纳出李白对月的印象:苍茫、雄浑、伤感的;“我”看月是 在其后四段,由“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自有几 分悲壮与苍凉”“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可归纳出“我”对月亮的印象:圆得 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 【23 题详解】 考查对重要词语含意的把握。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由第①段“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 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及第②段“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 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可见:月亮有两种美,一是花前月下产生的温柔朦胧美, 二是望月问天产生的苍凉悲壮美;普通的人生经历可能只领略了月亮的温柔美。大学一毕业“我”“就被 发配到西北”“工作不定”“不知人往何处去”,其他的西北人因多是来征战、被流放,“又加上自然条 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就领略了月亮的苍凉之美。可见:如果只知月的温柔美,那是只经花前月 下良宵美景,只有历经坎坷才会“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的诗歌形象地写出苍凉悲壮的关山月,把 这种感受归纳整理了,看到诗,我们明白了生活确实不只有温柔朦胧,还有苍凉悲壮,这是打开“心境的 另一扇窗户”,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去面对坎坷,面对生活。 【24 题详解】 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判定。写作手法通常包括:夸张,比喻,拟人,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结合、点面结 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 借古讽今、烘托渲染、虚实相生等。也可以这样分析:这个句子充分运用联想的写法,对无论哪里的月, 都联想到雄浑苍茫的西北的人和景物,写出西北生活西北月给我的印象之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西北拓荒者 的无私奉献、西北人所特有的坚强精神的赞美。 【2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但要符合题目要求:借月抒情(对“家国情怀多于儿 女情长”的“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的赞美之情)。如:皎洁的圆月啊,你照在多情的江南,也照在 荒凉的西北,江南人给你添了温柔缠绵,西北人给你添了刚强豪爽。我爱你的温柔,更爱你的刚强,爱你 在荒野中艰难生存的西北儿女,爱你在荒野中展望丰收的西北儿女,爱你在荒野中载歌载舞的西北儿女, 有了他们,才有西北今日的繁华! 四、写作(共 50 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题作文。 26.按要求作文 “超燃”“燃爆了”“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人们欣赏“燃”、点 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 请以“找到自己的燃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 600 字以上。 【答案】范文: 找到自己的燃点 “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 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 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 散,脚步才不会停。 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 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 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 36 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 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 32 年,无论刺骨 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 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 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 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 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 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 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 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找到自己的燃点”,先要理解“燃点”的意思。只要令人热血沸腾、 激情澎湃都可喻之为“燃点”,比如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硬核科幻的大片、振奋人心的演 讲等等。提示语“‘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给我们揭 示了“找到自己的燃点”的意义和价值。据此,我们可以写具体的某项活动,因为“找到自己的燃点”, 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也可以写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由最初的茫然懈怠到后来积极寻找“燃点”的曲折 过程。我们还可以针对当前一些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得过且过的“佛系人生”态度,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积极呼吁人们努力“找到自己的燃点”,活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写记叙文,内容一定要具体生动, 有真情实感;如果写议论文,材料一定要详实,理由要充分,做到有理有据。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有梦想、有期盼、有关爱,有欢笑、有痛苦:前行 需要目标和坚持,需要勇气与力量,需要激励和引导……一路前行中,你有过怎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引发 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前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 600 字以上。 【答案】例文 前行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正如国歌所说的那样,面对困难,只有 迎难而上。 前行,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比如唐玄奘前行西天取经,他知道路途遥远,前方充满着 未知,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前行。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畏的前行精神,他的事迹才被吴承恩改编为闻名世间 的《西游记》。中国也正是因为这无畏的前行精神,才始终屹立不倒,成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纵 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最大危机莫过于近代,中国先后遭遇列强的侵略,后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 国又是一致命打击。在如此危机的关头,中国并没有放弃挣扎,反而选择前行,给敌人迎头痛击。就这样, 中国在前行精神的支持下,屹立不倒。 前行,依旧激励着中国,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始终坚持前行精神,才能在人生的重重困难中突围而出, 成为人生的赢家。前行,使得中国人进步飞跃,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占据一席之地。少年强,则中国 强。作为最年轻的我们,必须保持前行的状态。面对沉重的学业,我们在熬夜中奋进……正是这些,才使 中国人更加优秀,不断前行。 前行,就像在长跑中,明明终点很遥远,却没人选择放弃,更没人选择后退。他们不仅要前行,还要 比别人更快达到终点。每个人都懂得这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都在前行,努力地前行,正是因为这种奋进 的氛围,中国人才能前行地如此快速,中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 其实自然界的万物都在前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的前行也是要分的,得看他走的是上坡 路,还是下坡路。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有的人,遭受打击后,对人生就失去希望不再前行,按下了 暂停键,有的甚至选择走下坡路。要减少这种现象,必须让人们明白应该怎样努力前行,当然其中最重要 的就是绝不轻言放弃。 所以,面对充满未知的人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前行,不断的前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话题是“前行”,写作范围很广泛,作文的提示语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打开思 路。“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有梦想、有期盼、有关爱,有欢笑、有痛苦”提示我们可以写前行路上遇到 的人、事,或看到的景,例如写自己成长路上经历的欢笑与痛苦,写自己对人生的梦想与期盼,写他人对 自己的关心关爱,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等。“前行需要目标和坚持,需要勇气与力量,需要激励 和引导”提示我们前行是有目标的,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等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要有顽强拼搏 的勇气,有时也需要他人对自己的鼓励与引导。据此可确立作文的立意。写作时可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 尽量将话题具体化,如拟题为:前行路上不忘初心,带着感恩之心前行,不惧风雨砥砺前行,我与时代共 前行等,这样重点更突出,中心明确,避免了作文的空泛。文体上可以写成记叙文,写自己前行路上的经 历和体验;也可选择议论文,写出自己对于前行之路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