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4.16 KB
  • 2021-11-11 发布

江苏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第一篇基础过关课时训练12海洋化学资源试题 2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训练(十二 ) 海洋化学资源 ‎|夯实基础|‎ ‎1.[2019·无锡]侯德榜研创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碱”是 (  )‎ A.NaCl ‎ B.NaHCO3 ‎ C.Na2CO3 ‎ D.NaOH ‎2.[2019·常州]碳酸氢钠的俗名是 (  ) ‎ A.烧碱 B.纯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3.[2017·苏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铁桶长时间存放硫酸铜溶液 D.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4.[2019·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K+、H+、CO32-、Cl- ‎ B.Na+、NH4+、Cl-、NO3-‎ C.Cu2+、Na+、OH-、SO42- ‎ D.K+、H+、OH-、SO42-‎ ‎5.[2017·扬州]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 B.用水鉴别NaOH固体和CaCO3固体 C.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用Na2CO3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6.[2019·苏州]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 选取5种溶液,进行如下所示实验。‎ 实验 8‎ 现象及结论 ‎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1)试管C中产生   (填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解释 ‎(2)试管C中减少的微粒是 ‎    (填微粒符号)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 ‎ ‎ ‎[第二组]‎ 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进行如下所示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 试管E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解释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质是       ‎ ‎[第三组]‎ 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进行如下所示实验。‎ 实验 现象 试管G中溶液变红 ‎(6)向试管H中滴加    (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解释 ‎(5)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   (填微粒符号) ‎ ‎ 溶液中有SO‎4‎‎2-‎存在 结论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8‎ ‎|拓展提升|‎ ‎1.[2019·大庆]海水中镁元素的总储量约为2.1×1015 t,可用于生产金属镁,目前世界生产的镁60%来自海水。利用海水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Z12-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Z12-1‎ A.沉淀槽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OMg(OH)2↓+CaCl2‎ B.在上述流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中和反应 D.由贝壳制取生石灰的反应条件是高温 ‎2.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2NaHCO3Na2CO3+CO2+H2O。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B.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C.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小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饱和溶液 ‎3.[2019·遵义]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 A.在氯化钠溶液中:Zn2+、SO‎4‎‎2-‎ B.在稀盐酸中:Ag+、NO‎3‎‎-‎ C.在硫酸钾溶液中:Ba2+、Cl-‎ D.在硝酸铵溶液中:K+、OH-‎ ‎4.[2017·南京]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    。 ‎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5.[2017·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 8‎ 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Z12-2中甲曲线所示。‎ 图Z12-2‎ ‎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    色。 ‎ ‎③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 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 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 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 ‎(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Z12-2乙曲线所示。‎ ‎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 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 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增大 ‎②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 ‎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    (填“增大”或“减小”)。 ‎ ‎(3)拓展:①请根据示例仿写离子方程式。‎ 示例:AgNO3+NaClAgCl↓+NaNO3。‎ 离子方程式:Ag++Cl-AgCl↓。‎ 仿写:BaCl2+Na2SO4BaSO4↓+2NaCl。‎ 离子方程式:   。 ‎ ‎②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请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的浓度变化情况  ‎ ‎  。 ‎ 8‎ ‎6.[2017·南京节选]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查阅资料]‎ pH ‎7.5~9‎ ‎10~11.9‎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 ‎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此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Z12-3所示。‎ 图Z12-3‎ a点表示的含义是            。 ‎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 ‎7.[2019·达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该样品混合物20.4 g,将其放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放出气体质量与滴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Z12-4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填“>”“<”或“=”)7。 ‎ ‎(2)该样品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g。 ‎ ‎(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计算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图Z12-4 ‎ 8‎ 8‎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C 2.C ‎3.A [解析]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改良酸性土壤;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影响药效;食盐水不与水垢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水垢。‎ ‎4.B ‎5.B [解析]CO2和N2都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NaOH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热,CaCO3难溶于水,可以鉴别;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鉴别;Na2CO3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产生气泡,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6.(1)气泡 (2)CO‎3‎‎2-‎ ‎(3)BaCl2+H2SO4BaSO4↓+2HCl ‎(4)H+与OH-结合成H2O分子(或H++OH-H2O)‎ ‎(5)H+ (6)BaCl2(合理即可)‎ ‎[解析](1)试管C中原有碳酸钠溶液,加入稀硫酸后,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看到有气泡产生。(2)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溶于水,则溶液中Na+的量不变,减少的是CO‎3‎‎2-‎。(3)试管D中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4)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其实质为H+与OH-结合成H2O分子。(5)酸使石蕊变红,试管G中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H+。(6)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以向试管H中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 拓展提升 ‎1.B [解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OMg(OH)2↓+CaCl2;在上述流程中氯化镁通过一系列的变化生成了镁,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反应器中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中和反应;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条件是高温。‎ ‎2.A 3.A ‎4.(1)混合物 (2)化学变化 ‎ ‎(3)CH4+2O2CO2+2H2O (4)BCD ‎[解析](1)可燃冰中含有甲烷水合物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2)甲烷是有机化合物,金刚石是碳单质,二者属于不同的物质,以甲烷为原料制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3)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6‎×100%=75%<80%,则另外两种气体中至少有一种气体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80%;H2不含碳元素;C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2.9%,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92.3%,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5.7%,B、C、D符合要求。‎ ‎5.(1)①Ba(OH)2+H2SO4BaSO4↓+2H2O ②无 ③C ‎ 8‎ ‎(2)①A ②Na+、SO‎4‎‎2-‎、OH- ③减小 ‎ ‎(3)①Ba2++SO‎4‎‎2-‎BaSO4↓‎ ‎②先逐渐减小到几乎为0,后逐渐增加至原浓度 ‎ ‎[解析](1)①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②甲曲线M点电导率为0,说明此时中和反应恰好完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呈中性,溶液为无色。③M点前曲线下滑,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在逐渐减小,离子浓度减小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M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0;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是由于继续加入了硫酸,硫酸解离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2)①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碱,溶液中的酚酞试液仍然呈红色;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溶液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中钠离子来自硫酸钠,且钠离子不能与其他离子结合成沉淀,所以随着硫酸钠的加入,溶液中钠离子数目一直增大。②N点时溶液中钡离子已被完全结合成沉淀,硫酸钠过量,所以此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Na+、SO‎4‎‎2-‎、OH-。③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减小。(3)①根据示例,可写出氯化钡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②开始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逐渐减小,至完全反应时,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几乎为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有二氧化碳的水能将碳酸钙转化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原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 ‎6.[得出结论1]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探究2] 无 红 ‎ NaOH+HClNaCl+H2O ‎ pH=7,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得出结论2]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7.(1)<‎ ‎(2)10.6‎ ‎(3)解: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的HCl质量为100 g×7.3%=7.3 g。‎ 设该样品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 g z y ‎106‎‎73‎‎=x‎7.3 g x=10.6 g ‎44‎‎73‎‎=y‎7.3 g y=4.4 g ‎117‎‎73‎‎=z‎7.3 g z=11.7 g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4 g-10.6 g+11.7 g‎20.4 g+100 g-4.4 g×100%≈18.5%。‎ 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5%。‎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