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8.00 KB
  • 2021-11-11 发布

人教版初中语文9年级上册:第6单元 单元写作指导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六单元 单元写作指导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风流人物辈出,灿若繁星,浩如烟海: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李白“斗酒诗百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 请以“千古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全面审题要细心 “千古”是指长远的时间。“风流”在此处则是杰出不凡的意思,所以“千古风流人物”应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对社会、经济、文化、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个领域的大家,如诸子百家、秦皇汉武、文人骚客等。 2. 主观评论要公心 对千古风流人物的评价,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虚构,符合历史和艺术的真实即可。既可以从单一的角度去欣赏,让我们看到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引领大家去学习;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让我们对古人有一个客观、完整的认识,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3. 巧妙布局要精心 可以采用“总 — 分 — 总”的结构模式,主体部分采用小标题的写法,注意照应和过渡。 仰望名人 苏轼曾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 忍不拔之志。” ( 引用苏轼的名句作为题记,彰显文采,提纲挈 领。 ) —— 题记 我站在中国文坛史前,仰望一个又一个的仁人志士,在他 们的身后,我看到了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的灵魂。是他们组成 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 点明题目,总领下文,但“仁人志 士”一般非指文学家,而应指革命家,“文坛史”也不够通顺。 ) 飘逸的青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身影在飞 舞。他“斗酒诗百篇”,在那浑浊不堪的世俗中,他毅然放弃 “万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青莲。 ( 引用李白的诗歌名句,高度评 价了李白自信乐观、淡泊名利、不畏权贵的精神品质。 ) 有人这 样评价:“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 谪仙人。”我想,这是对你最好的诠释。 ( 巧妙变换人称,运用 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 不朽的野老 “安史之乱”造就了你热切的忧世情怀, (“ 忧世情怀”一词 高度赞美了杜甫的思想境界。 ) 你在盛唐的长河中一跃而出, (“ 一 跃而出”突出了杜甫勇于承担的形象。 ) 你以生命展现了封建时期 百姓的苦难生活。在“三吏”“三别”中,你以泪水抚平战争的伤 痕; ( 列举杜甫的诗歌名篇,突出杜甫对在战乱中遭遇苦难的人民 的无限同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引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中的名句,再次颂扬了杜甫博大的济世情 怀。 ) 你在历史的画廊中,写下了“少陵野老”的灵魂。我看到了, 不朽是你迎风的旗帜。 ( 总结本段,照应小标题。 ) 无瑕的易安 自从你嫁入赵家,便注定了你不寻常的生命历程。在经历 了亡国丧夫之痛后,你依然在词坛守望。 ( 精练的语言,高度概 括了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 ( 引用诗词,印证主人公所受的愁苦。 ) 你的生命充满了 愁苦,不是吗?那为什么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的千古名句。 ( 引用词人名句,突出了李清照的“愁苦” 形象,又彰显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 我明白了,你并不悲伤,因 为婉约是你无瑕的映衬。 仰望名人,我感受到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仰望名人, 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仰望名人,我发现中华的文化是如此魅力 非凡;仰望名人,我决定自己也要做一位名人,做一个大写的 人,让中国的“ 《 名人传 》” 记上我的名字。 ( 运用排比句,增 强了语言气势,点题有力,拓展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 我站在中国文坛史前,又一次仰望名人。不过,我的仰望不 再只是敬仰,而增加了一份动力,向名人学习的动力。仰望变为 了学习 ……( 结尾再次点题,画龙点睛,深化主旨,表达要以名 人为榜样,努力学习的心声。 ) 【 名师点评 】 本文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选材典型。选取了李白、杜甫、李清照这三位诗词大家,提起他们的名字,就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二、文采飞扬。主要体现在作者能够准确、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能够学以致用。三、布局精心。“总 — 分 — 总”的结构,附以题记和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最后两段之间的衔接可以再自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