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94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会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语言是心灵的“门户”,是直接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同学们是懂得的。既然如此,在作写人记事的文章时,同学们就要重视、学会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进而达到突出中心思想的目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塑造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具体地讲:就是要通过直接描写人物说的话——独白或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及道德品质等;使读者通过“闻其言”,就能够“见其人”——即读了或听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就仿佛看到了那个人。
如《忆铁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语言描写:他(铁人)王进喜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咱们是共产党员嘛!这些不上串的事,总得有个人管嘛!家属大嫂没柴烧,十几公里外的钻工就觉着冷了。咱们不能把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光放在书架上文件夹子里嘛!”这席话,生动地刻画出了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的优秀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小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的:
爸爸——“老磨”
我的爸爸是一名出租汽车司机,无论干什么事,都慢条斯理的。为此家人给他起了个绰号:“老磨”。
别看爸爸是个司机,我可一点光都没沾上。每天上学,我都要步行二十分钟,即使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来不接送我。为此,同学们曾给我出过许多主意,想过许多办法,可爸爸却总是说:“接什么,二十分钟就走不动了,将来还能干什么?”说得我哑口无言,没办法,只好继续坐我的“11路”人力车了。
可对于别人的事,爸爸却是有求必应,有时,还会“自己送上家门”呢!
15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爸爸开车带我去天津接姥姥。车刚开上京津高速路不久,就见前边不远处有一辆汽车被浓烟包围了。“不好,车着火了。”话音未落,爸爸加快了车速,转眼间,停在了那辆汽车后面50米的地方。他推开车门,一个箭步冲到车尾,取出灭火器,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着火的汽车旁边,举起已打开的灭火器,投入了紧张的救援工作。此时,他平时那慢吞吞的劲儿一点都不见了。可能是火太大了,不一会儿,爸爸的灭火器就用完了,可火势仍在继续着,急得车主围着汽车直跺脚。见此情景,爸爸又转身跑到路中央,挥手截车。一辆车停下了,又一辆车停下了大约过了十五六分钟,火终于被扑灭了。车主拉住爸爸的手,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点着头。
事后,那位车主还给爸爸的单位写了一封表扬信。我和妈妈都说:“这回‘老磨’可风光了。”爸爸却说:“风光什么,我可不是图个什么表扬,谁没个难事。”
你们看,我的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人。
这篇短文,先后只两次描写了爸爸的语言。“接什么,二十分钟就走不动了,将来还能干什么?”语言精练又极富有执拗、一锤定音的个性特点,既表现出了爸爸公私分明、以公事为重的品格,也写出了爸爸对“我”的从严要求。“风光什么,我可不是图个什么表扬,谁没个难事。”语言淳朴无华、实实在在,却极为准确地刻画出了爸爸乐于助人又不图表扬、有恩于他人又不图报答的性格特点。将前后人物的语言描写两相对照,爸爸坚持原则、淳朴厚道、以助人为快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以上列举的两例,也告诉我们:
(1)描写人物的语言不能是“废话”。写废话,与中心无关,也无益。一些纯属交代情节的语言,一般没有必要让文章中的人物去说。让文中的主人公“说”什么呢?这就要求我们,对主人公在生活中说的每一句话,要动脑筋思考,加以精心筛选,选择出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
(2)描写人物的语言不能是“大话”,“套话”。大话不可信;套话没有个性,不能为中心服务。好的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在特殊情境中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语言描写才能更好地为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服务。决不能把不切合当时情境、人物性别、身份、性格的大道理,硬安排到文章中。
当然,要做到以上两点,日常的观察、思考和积累是前提。平时对周围人留心观察,不仅要听人物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还要动脑思考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写出的人物语言,才真实、准确、生动,才能使读者读其言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人物的形象才会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思考练习】
15
(1)语言描写为什么要为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如何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的习作,找出不能为中心服务的废话、大话、套话,围绕中心动笔改一改。
学会通过行动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行为意表”——行动是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和思想品质直接的外在表现;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些,同学们都懂得。可是,同学们在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方面,还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遗憾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或是通篇、整个段落只是平淡而空泛地叙述事情的始末过程,缺少具体的人物行动描写,使文章不能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文中主人公的形象苍白无力,难以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或是良莠不分,也不管与表现中心是否有关,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一股脑儿地写进文章中,致使文章拉拉杂杂,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被淹没其中。
如何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呢?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发生在节日里的一件事
妈妈是个医生,平时工作可忙了。今天是国庆节,妈妈答应带我去天安门看灯。刚刚下午四点,我就拉着妈妈迫不急待地走出家门。
忽然,一位穿着白大褂的阿姨匆匆忙忙地跑到我家,气喘吁吁地对妈妈说:“来了一位重病人,正在心电图室抢救。”妈妈一听,急忙拉着我跑向医院。
15
一进心电图室,我就看见一位病人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妈妈推来一台机器迅速连上了病人,按了开关。荧光屏上显示出几道绿点,还一跳一跳的。我知道那是病人的心脏在跳动。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几位护士阿姨忙着给病人输液、输氧和吸痰。忽然,荧光屏上的绿点不跳了。“不好,心脏停止跳动。”妈妈一步迈到病人身边,双手按在病人胸前,一下一下为病人做胸外按摩。心电图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可阿姨们忙而不乱。有的为病人量血压,有的给病人做人工呼吸,还有的给病人打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慢慢地病人的心脏开始跳动了,病人睁开了眼睛。这时,妈妈才擦了擦头上的汗,眼睛又盯住荧光屏。妈妈和阿姨们一直忙到病人情况平稳,被送进了病房,才松了口气。
离开医院,妈妈拉着我在街上默默地走着,树上的彩灯照着妈妈疲倦的身影。妈妈带着歉意对我说:“真对不起,没带你去天安门。”我急忙说:“没关系,以后可以再去。”大街上灯火辉煌,从一家家敞开的窗口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我在心里说:“你们知道在这节日之夜有多少人在忙碌吗?”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明白了,正是妈妈和千千万万的叔叔阿姨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这是一篇十分生动、感人的文章,通过记叙节日里抢救危重病人一事,赞扬了妈妈等一群人救死扶伤、讲求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质。在写作手法上:面对众人,作者着重写的是妈妈;在刻画妈妈的形象时,作者又着重采用了行动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妈妈一听,急忙拉着我跑向医院。”“妈妈推来一台机器迅速连上了病人,按了开关。”“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妈妈一步迈到病人身边,双手按在病人胸前,一下一下为病人做胸外按摩。”通过这些行动描写,急患者之所急、遇事沉着镇静、技术精湛纯熟的人物形象,便脱颖而出,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篇短文,提醒我们:
(1)在记叙事件、表现人物时,要依据材料的特点(即最适于运用行动描写),变作者自己空泛地叙述介绍为直接描写人物的行动,让人物的行动去“说话”。这比作者自己唠唠叨叨的叙述更有说服力。
(2)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特点,最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行动,纳入文章,进行具体描写。不能不分轻重,把人物所有的动作都具体描写下来。
(3)在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的行动时,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而重点是写清楚“怎样做”的。只有这样,人物的行动才具有感人的力量。
15
当然,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要对生活中人物的各种行动仔细观察,同时认真思考、理解不同的行动所反映出的人物的不同心理。这样,在作文中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才会运用自如。
【思考练习】
(1) 行动描写为什么要为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同学们在此方面经常会出现哪些令人遗憾的现象?如何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呢?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的习作,看看文中在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方面,有没有令自己“遗憾”之处。如果有,动笔改一改。
【随堂练习】
找出小刚的动作词语,你觉得小刚是一个怎样的同学?
片断一:7:50,小刚搓着朦胧的睡眼拖着步子进了教室,课代表正在收作业,叫道:“小刚,你的作业!”小刚一听马上直起了腰,呆呆地立着,突然,他一拍自己的脑门,弓着腰从书包里翻找起来,课代表敲敲桌子:“还没找到吗?就差你的。”小刚一面找一面嚷着:“我做了,别着急。”好不容易小刚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拽了出来,交给了课代表。课代表看看这本“蓬松”的本子,摇摇头出了教室。
同学甲是一个怎样的人?
片断二:同学甲:“这位同学,你怎么随便扔垃圾?快捡起来。你是哪个班的扣你们班的分了。”
同学乙:“别别,我就这一次,下次不敢了,这次别扣了。”
同学甲:“不行,不遵守学校纪律就要扣分。”
15
同学乙:“你只要这次不扣我的分,我买包零食给你,怎么样?”
同学甲:“不行就是不行,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咱们的学校步变成垃圾场了吗?”
同学乙:“好好说说嘛,我下次真的不敢了,我和你班的明明是好朋友。”
同学甲:“你还这样,我就给你加倍扣分了。”
读下面的语言描写或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
1、超市里,一位阿姨站在辣椒筐前,转着头向四下看了看,然后迅速的掰下一个辣椒的柄,把辣椒装进塑料袋里,然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又向四下看了看,又把一个辣椒的柄掰下……( )
2、“你这个人怎么回事?走路不长眼睛吗?没看见我从后面骑着车过来了,还不躲着点,告诉你,撞出毛病可不找我。” ( )
3、“老爷爷,让我扶着您过马路吧,你看来往的车这么多,这里又没有红绿灯,您自己走多危险呀,慢点走。” ( )
4、他看着弯弯的跑道,拖着沉甸甸的步子,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的往下滴,还有最后一圈,他用牙齿使劲咬了一下嘴唇,眉头轻轻地皱了皱,使劲迈着步子冲向终点。 ( )
学会通过心理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不但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而读同学们的习作,感到大家在运用心理描写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主要的表现是:
第一,在写人(写他人)叙事(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忽视心理描写,就事论事,没有写出自己在此事之前、之中、之后是怎么想的。
15
第二,在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时,口号化,表面化,有时又不惜弄虚作假:明明自己心里没有那么想,却偏要写自己是那么想的;有时故意抬高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写得挺高尚;为了衬托他人,有时却又成心贬低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写得很肮脏。
第三,在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时,真的“钻”到了人家的脑子里,把自己的心理强加在他人身上。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小作者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的:
发生在家里的一件小事
一天晚上,我正在屋里写作业,忽然听到一件什么东西摔在地上,声音特别大。原来是奶奶在收拾屋子时,不小心把暖壶打碎了,热水洒了一地。在厨房做饭的妈妈闻声赶到,一看,连忙问:“妈,您没事吧?”“没事。嗐,老了,不中用了。”妈妈让我把奶奶扶到沙发前坐下,然后赶紧洗了洗面手,拿笤帚扫去了地上的碎片,又不声不响地用墩布把地拖净。
不大一会儿,爸爸下班回来了。他见气氛有点不对头,就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悄声把经过告诉了爸爸。我想爸爸可能要埋怨奶奶一顿。我想错了,爸爸走到奶奶跟前,关切地说:“妈,不要紧的。您伤着了没有?”“我没事,忙你的去吧。”“妈,我看看您的手,烫着了吗?”妈妈也走过来,关切地问。奶奶忙把手背了过去。我把奶奶的手伸给爸爸、妈妈看。只见奶奶的小手指上划了一小道血口,流了血,血口的边缘很红。“妈,您怎么不早说呢!我给您包上。”妈妈说完就找来纱布,小心翼翼地把奶奶的手包上了。奶奶擦了擦眼睛,笑了。
屋里又恢复了平静。我真为妈妈、爸爸这样孝顺、关心老人感到高兴。
这是一篇清新秀美的小文,读来令人激动、钦羡。文章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情和意。而这一切,又都是小作者善于描写人物心理、善于运用心理描写的结果。
文章中,通过描写妈妈、爸爸一系列的行动和语言,真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父母发自内心地对奶奶关切和体谅的心理;
15
通过描写奶奶的语言(“没事。瞎,老了,不中用了”“我没事,忙你的去吧。”)、动作(奶奶忙把手背了过去)和神态(奶奶擦了擦眼睛,笑了),真切而生动地写出奶奶由自责到激动、欣慰的心理。
文章中,还先后两次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先是猜想爸爸可能要埋怨奶奶一顿,结果事实很快证明自己想错了;最后写“我真为妈妈、爸爸这样孝顺、关心老人感到高兴”,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抒发了自己对爸爸妈妈、对温馨家庭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从这篇短文的写作特点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1)写人叙事时,要特别重视通过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来突出中心思想。在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不但要写清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还要写出自己在做此事之前、之中、之后的心理,即写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记叙看到的、听到的人或事件时,也要把自己“摆进”文章中去,通过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我”的心理映衬、烘托主要人物的品质,突出或点明中心思想。
(2)在叙事过程中,要如实地描写自己内心深处的活动。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虚伪,不造作,不夸张,不掩饰。要写出自己的童心、童真。故意抬高自己(口号化、表面化)或成心贬低自己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时,要慎重、客观,不能以己之心,强为人意。小学生作文,采用的大多是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口气来记叙)的写法。由于“我”不能钻到他人的脑子中去看,所以采取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以“他想”的形式直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要在描写人物言行神态方面下功夫,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体态,去揣摩、推测,这样才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思考练习】
(1) 在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方面,同学们的习作常会出现哪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如何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呢?
15
(1) 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的习作,看看文中在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方面,有没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果有,动笔改一改。
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
高兴时——嘴角上泛起一阵涟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伤心时——鼻子两翼一掀一掀,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紧张时——不住地喘气,脸色灰白,双眉紧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愤怒时——竖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弹出来似的。 发愣时——两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
哭泣时——亮晶晶的泪珠在他是眼睛里滚动,然后,大大的、圆圆的、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
发楞时——两眼直呆呆地向前望去,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
【随堂小练】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塑造一个人物形象
15
15
【语言描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地纹丝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盯着她。
德拉忐忑不安地从桌上跳下来,走到他身边。
“杰姆,亲爱的,”她喊道,“别那样盯着我看。我把头发剪掉卖了,因为我不送你一件礼物,我过不了圣诞节。头发会再长起来的——你不会在意吧,是不是?我实在没办法才这么做的。我的头发长的快得要命。说句‘恭贺圣诞’吧!杰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你猜不到我给你买了一件多么好——多么美丽的礼物。”
“你的头发剪掉了?” 杰姆吃力地问道,仿佛他绞尽脑汁之后,还没有把那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弄明白似的。
“非但剪了,而且卖了,”德拉说,“不管怎样,你还是一样地喜欢我,是不是?没有了头发,我还是我,不是吗?”
杰姆好奇地向房里四下张望。
“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他带着近乎白痴的神情问道。
15
问:“你的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杰姆为什么要反复地问?
答:
【动作描写的作用】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心中充满了 的信念。
【心理描写的作用】
15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问:文段中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对展示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答: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有一天,儿子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
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
他很郑重的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道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金牌银牌历来都只有一块,多么激烈的争夺。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壳状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奢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15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从底下向阳光明媚的地面攀升,会有人的自豪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画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的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矿泉水涌出来。你想过没有?再说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可以长久的保持你所要求的透明度?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很长时间过去了,在我们几乎将这件事淡忘的时候,儿子收到了一个那家征文举办部门寄来的、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当我们把这件事完全忘记的时候,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那天隆重的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他看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问:文段中的划线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从中你能看到“儿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列出两点,并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5
永不贬值的财富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但令我终身难忘地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起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怎么,两元钱?瞎眼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地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地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
“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问:以上两句话都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分别说说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
15
相关文档
- 2019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数学试卷2021-11-1129页
- 2020_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物理试卷2021-11-1111页
- 2020中考物理 第2章 声现象复习学2021-11-113页
- 2019北京中考物理试题2021-11-1123页
- 2019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数学试卷 解2021-11-1128页
-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1节生物的特征精2021-11-113页
- 徐州专版2020中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2021-11-117页
- 2018届中考地理总复习考前冲刺课件2021-11-1118页
- 2013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2021-11-1120页
- 2020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鸡西地区2021-11-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