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50 KB
  • 2021-11-11 发布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导学案(人教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我的叔叔于勒》‎ 学习目标: ‎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加点字注音。‎ ‎ 拮据( ) 栈桥( ) 阔绰( ) ‎ ‎  褴褛( ) 牡蛎( )‎ ‎2.解释词语 拮据 褴褛 阔绰 恭维 张皇 端详 十拿九稳 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3.故事涉及到哪些主要人物?他们各做了哪些事?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 ‎ ‎4.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将课文分为几部分? ‎ ‎ ‎ ‎5.“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 课堂探究 ‎1. 结合有关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 ‎ ‎ ‎2.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他们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上,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 ‎ ‎3. 归纳文章主旨 。‎ ‎ ‎ ‎4.本文有哪些环境描写的语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 ‎ ‎5.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__①__(A.怀疑B.犹豫C.诧异D.激动)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 ‎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__②__(A.升B.跳C.现D.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 ‎ ‎(1.结合语境,给文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怎么解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________描写。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画曲线的句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作者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1.“我母亲对我们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 这段文字写出了“我”家经济的________(从原文中找一个词),小说之所以一开始就从“我”家庭经济的拮据写起,是为________。‎ ‎2.只要一看见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话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心理。‎ ‎________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②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③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④“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1.第一段是一段概述,交代了三方面的情况,在文中找出15个字加以概括。‎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标出“家里样样都要节省”中的“样样”指代哪些内容。‎ ‎3.“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中的“永不变更”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境?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答( )‎ A.表明了这是父亲的一个长久的话题,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了。说明于勒的回来对于他、对于他的全家是多么重要。‎ B.说明父亲知识贫乏,不会用更多的语言表达出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C.说明父亲年岁大了,人也变得啰嗦了,一句话总要重复说。‎ D.父亲十分珍重亲情,对多年未归的弟弟十分盼望。‎ ‎4.“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惊喜”的原因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答( )‎ A.没有想到他要回来,他却回来了。‎ B.他回来了,就能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C.他回来了,就会还清“占用”的钱。‎ D.出走十余年现在回来了,以手足之情能不“惊喜”吗?‎ ‎5.文章第④段本是父亲说的话,应接在第③段后面,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三、课外阅读 盲人看 ‎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着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着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着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儿也不亮,小得像个荧火虫尾巴。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火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目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儿,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您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先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从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目的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人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以走……‎ 终于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1.文中的盲人用什么去看世界?(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第一次写了接孩子的情景。联系上下文,看看对本段的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①盲人带着孩子回家,是盲人在引路。(    )‎ ‎②此时的孩子已经长大,可以做盲人的带路人了。(    )‎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又一次错了”?( )‎ A.因为作者又一次错怪了盲人在做“黑”生意。‎ B.因为作者明白了盲人需要的并不是别人的施舍而是尊重。‎ C.因为盲人责怪作者多给了钱。‎ D.因为盲人看透了作者炫耀自己有钱的阴暗心理。‎ ‎4.盲人说“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这说明盲人________。‎ ‎5.倒数第二、第三自然段都写了盲人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情景,采用的是________手法。‎ ‎6.当明眼人不再接送孩子的时候,盲人依旧如故。下面分析正确的是(多重选择)。( )‎ A.表现出盲人对孩子的深深父爱。‎ B.表现孩子已成为盲人的眼睛,盲人一天也离不开孩子。‎ C.表现盲人的思维还滞留在孩子小的那一阶段,对孩子不放心。‎ D.表现盲人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即使孩子长大了,在他的心里依然是孩子。‎ ‎ ‎ 作者简介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1. 拮据(jié) 栈桥(zhàn)阔绰(chuò) 褴褛(lán lǚ) 牡蛎(mǔ lì)‎ ‎2.略 ‎1. 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于勒是菲利普夫妇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 ‎2. 第一部分(1—4节),盼。‎ 第二部分(5—19节),赞。‎ 第三部分(20—47节),见。‎ 第四部分(48—49节),躲。‎ ‎3.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1. “突然……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心理骤然紧张,想躲开穷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认出来;‎ 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怕他们发现这个秘密;‎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多年的美梦破灭了,心中充满了恐惧,怕穷弟弟又成为他的负担,而这一切给他的打击确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声”对妻子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虽“像”但仅仅是猜疑,还没有确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妇已经被吓得失魂落魄了。 ‎ 小结:动作、语言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我们看到菲利普是个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但又不免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 ‎2. “坏蛋”、“无赖”、“流氓”→“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小子”、‎ ‎“贼”、“讨饭的”、“流氓”‎ 变化原因: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 ‎ ‎3. 作者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4. 环境描写只有两处:‎ 第一处:20节:“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 景色静谧,色泽美丽。烘托出菲利普夫妇欢乐的心情。‎ 第二处:48节:景色黯淡,烘托出菲利普夫妇失望、沮丧的心情。‎ 环境描写虽然简略,却极妙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 ‎ ‎ 1.①C ②D   2.不一样。第一个“狼狈”指“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指穷困到了极点。‎ ‎  3.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作者写“我”(即若瑟夫)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  4.侧面描写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对照前面的一段景物描写一并讲解。“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 ‎  5.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②“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  6.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一样。但是从排列顺序分析,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并在“叔叔”前加一“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 ‎1.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2.①×  ②√3.B4.盲人用心看世界5.对比6.AD 一、基础知识 ‎ 1.拮据  人物设置具体的生活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2.表现菲利普盼望于勒,实际上也是盼望金钱的望眼欲穿的心理。‎ 二、阅读 ‎1.A.家在哈佛尔 B.挣的钱不多 C.有两个姐姐 ‎2.有人请吃饭是……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 3.A 4.B    5.意在强调,说明于勒在父亲眼里是何等重要。究竟为什么呢?又构成了悬念,引出后面的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