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9.00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19•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菜刀生锈
2.(2分)(2019•临沂)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3.(2分)(2019•临沂)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取少量固体粉末
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测溶液pH
4.(2分)(2019•临沂)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
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C.磁铁矿、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
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5.(2分)(2019•临沂)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
A.烧碱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生石灰
6.(2分)(2019•临沂)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
液体
胃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0.9﹣
6.6﹣
7.1﹣
7.5﹣
1.5
7.1
7.3
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7.(2分)(2019•临沂)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由谷氨酸(化学式为C5H9NO4)转化而成的。下列关于谷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谷氨酸是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B.谷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C.谷氨酸是有机物
D.谷氨酸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9
8.(2分)(2019•临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9.(2分)(2019•临沂)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0.(2分)(2019•临沂)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B.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11.(2分)(2019•临沂)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
组合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12.(2分)(2019•临沂)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D.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13.(2分)(2019•临沂)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
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C.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D.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14.(2分)(2019•临沂)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
C.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M点表示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15.(2分)(2019•临沂)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6.(2分)(2019•临沂)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不明显的是( )
A.铝与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与纯碱溶液
D.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17.(2分)(2019•临沂)鉴别物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B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D
鉴别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18.(2分)(2019•临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
A.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CO(CO2):通过NaOH溶液
C.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铁粉(锌粉):加入稀硫酸,过滤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40分)
19.(5分)(2019•临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填化学式),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2)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髙的是 。
(3)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S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Na2SO3中S的化合价为 。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利用化石燃料也造成不良影响。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产物是 (填化学式),不污染空气。
(5)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的化学式为 。
20.(4分)(2019•临沂)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1)一个丙分子共有 个原子。
(2)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
21.(3分)(2019•临沂)化学源于生活、生产、科技,又用于生活、生产、科技。
(1)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传播“低碳”理念,提倡“低碳”生活。请你写出“低碳”出行的一种方式 。
(2)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是在放电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3)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它只有一层原子厚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它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金属材料C.石墨烯具有还原性
22.(4分)(2019•临沂)地铁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建设中各种材料被广泛应用。
(1)锰钢主要成分是铁、锰、碳,主要用于制造钢轨、挖掘机铲斗等,锰钢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钢轨生锈。该防锈方法的原理是 。
(3)地铁中常用氢氧化镁作为阻燃材料,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可用海水中提取的氯化镁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制取,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4分)(2019•临沂)如图是A、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A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4.(3分)(2019•临沂)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A.Cu、Ag、稀盐酸 B.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 B.Zn、Cu C.Cu、Ag 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填编号)。
25.(6分)(2019•临沂)某同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如图所示),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提示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 (填化学式)。
(4)请写出乙装置中由浑浊变澄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5分)(2019•临沂)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
27.(6分)(2019•临沂)以空气等为原料可合成氨、尿素[CO(NH2)2],以下是简易生产流程的一部分。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可从空气分离中获得。此空气分离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写出合成塔①中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3)写出合成塔②中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2分)
28.(4分)(2019•临沂)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29.(8分)(2019•临沂)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
(1)定性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
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
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
粉末为Fe2O3
粉末Cu
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定量实验:
取该粉末4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实验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装置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 。
A.NaOH溶液 B.稀盐酸 C.水
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 。
③若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 。
四、计算题(30题4分,31题8分,共12分)
30.(4分)(2019•临沂)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
(1)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 。
31.(8分)(2019•临沂)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CO2的质量 。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岀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19•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菜刀生锈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2019•临沂)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2分)(2019•临沂)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取少量固体粉末
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测溶液pH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2019•临沂)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
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C.磁铁矿、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
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分析】A、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属于三大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钠、纯碱是盐;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C、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特征、盐的特征、氧化物的特征、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2019•临沂)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
A.烧碱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生石灰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使质量增大,烧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质量增大,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
【解答】解:A、烧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质量增大,故不符合;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使质量增大,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质不变质,故不符合;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少,不变质,故符合;
D、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故不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贮存及变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
6.(2分)(2019•临沂)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
液体
胃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0.9﹣1.5
6.6﹣7.1
7.1﹣7.3
7.5﹣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胆汁、胰液的pH均大于7,均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胃液的pH比唾液的小,胃液比唾液酸性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C、胰液的pH比胆汁的大,胰液比胆汁碱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铝能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且无毒、无害,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2019•临沂)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由谷氨酸(化学式为C5H9NO4)转化而成的。下列关于谷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谷氨酸是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B.谷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C.谷氨酸是有机物
D.谷氨酸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9
【分析】A、根据谷氨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谷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谷氨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谷氨酸是由谷氨酸分子构成的,1个谷氨酸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谷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谷氨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谷氨酸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9,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2分)(2019•临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分析】A、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2分)(2019•临沂)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分析】A根据各种糖类的主要成分回答;B根据化肥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C根据灭火原理分析;D根据酸雨的形成分析。
【解答】解:A、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A选项说法正确;
B、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选项说法错误;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故C选项说法正确;
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原因是两种溶解在雨水里能生成酸性物质,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涉及糖类的成分、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影响、灭火原理和酸雨的成因,难度不大。
10.(2分)(2019•临沂)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B.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分析】A、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溶液呈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2分)(2019•临沂)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分析】根据题意,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与试管中的固体接触没有产生气体、没有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试管中温度降低,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2019•临沂)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D.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不宜用钢刷、沙等等来擦洗铝制炊具,用钢刷、沙等擦洗,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硬水和软水的鉴别、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2019•临沂)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
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C.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D.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解答】解:A、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铈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4.(2分)(2019•临沂)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
C.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M点表示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错误;B、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错误;C、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D、M点表示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解答】解: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C>A=B错误;故选项错误;
C、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D、M点表示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正确,因为M是交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2分)(2019•临沂)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进行分析。
【解答】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数及核电荷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并不密切。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
16.(2分)(2019•临沂)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不明显的是( )
A.铝与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与纯碱溶液
D.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若没有沉淀、气体生成或反应前后没有颜色的改变等,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
【解答】解:A、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会观察到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能发生反应,但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不明显,故选项正确。
C、澄清石灰水与纯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解题时还要注意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这一限制条件。
17.(2分)(2019•临沂)鉴别物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B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D
鉴别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BaCl2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分别显酸性、碱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变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8.(2分)(2019•临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
A.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CO(CO2):通过NaOH溶液
C.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铁粉(锌粉):加入稀硫酸,过滤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锌粉和铁粉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40分)
19.(5分)(2019•临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CO2 (填化学式),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2)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髙的是 蒸馏 。
(3)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S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Na2SO3中S的化合价为 +4 。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利用化石燃料也造成不良影响。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产物是 H2O (填化学式),不污染空气。
(5)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的化学式为 C2H5OH。 。
【分析】(1)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分析;
(2)根据水净化途径的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某种元素化合价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
(5)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2)我们把蒸馏所得的水认为是纯净物,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髙的是蒸馏;中
(3)在Na2SO3中,已知Na显+1价,O显﹣2价,设S的化合价为x。
(+1)×2+x+(﹣2)×3=0 x=+4;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法治;
(5)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
(1)CO2;
(2)蒸馏;
(3)+4;
(4)H2O;
(5)C2H5OH。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污染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4分)(2019•临沂)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1)一个丙分子共有 9 个原子。
(2)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一定条件¯C2H5OH+3H2O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
【分析】(1)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丙分子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
(2)由题意可知,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乙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一定条件¯C2H5OH+3H2O,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
故答为:(1)9;(2)2CO2+6H2一定条件¯C2H5OH+3H2O,1:3。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21.(3分)(2019•临沂)化学源于生活、生产、科技,又用于生活、生产、科技。
(1)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传播“低碳”理念,提倡“低碳”生活。请你写出“低碳”出行的一种方式 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 。
(2)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是在放电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氮肥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3)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它只有一层原子厚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它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金属材料C.石墨烯具有还原性
【分析】(1)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属于低碳出行;(2)在放电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其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3)根据石墨是一种碳的单质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属于低碳出行;
(2)在放电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其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3)
A、石墨烯是从石墨上一层层剥离出来,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则石墨烯是碳的单质,说法正确;
B、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不是新型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C、石墨烯是从石墨上一层层剥离出来,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则石墨烯具有还原性,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1)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2)氮肥;(3)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低碳生活,化学肥料的分类方法。
22.(4分)(2019•临沂)地铁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建设中各种材料被广泛应用。
(1)锰钢主要成分是铁、锰、碳,主要用于制造钢轨、挖掘机铲斗等,锰钢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钢轨生锈。该防锈方法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
(3)地铁中常用氢氧化镁作为阻燃材料,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可用海水中提取的氯化镁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制取,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Cl2+Ca(OH)2═Mg(OH)2↓+CaCl2 。
【分析】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分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和水、氧气同时接触;
氯化镁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解答】解:(1)锰钢中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金属、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等。在钢铁表面涂刷涂料、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3)氯化镁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所以方程式是:MgCl2+Ca(OH)2═Mg(OH)2↓+CaCl2;故填:MgCl2+Ca(OH)2═Mg(OH)2↓+CaCl2。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只有理解了物质的性质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23.(4分)(2019•临沂)如图是A、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Cl﹣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7 。
(2)A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
【分析】(1)根据微粒的结构特点、离子和原子的转化分析回答;
(2)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解答】解:(1)由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B中,质子数是17<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离子符号为:Cl﹣,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
(2)A元素是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故答为:(1)Cl﹣,17;(2)Al2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去解题的关键。
24.(3分)(2019•临沂)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转件变为无色 。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B 。
A.Cu、Ag、稀盐酸 B.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 B.Zn、Cu C.Cu、Ag 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B (填编号)。
【分析】(1)根据锌与硝酸铜的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金属与盐的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根据金属与盐的反应和金属的量分析判断。
【解答】解:(1)A试管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所以实验现象是: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转件变为无色。
(2)A.Cu、Ag都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A不符合题意;
B.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B符合题意。
(3)A.当Zn过量时,固体中含有Zn、Cu、Ag,故A合理;
B.由于银的活动性最弱,最先置换出来,固体中一定有银,故B不合理;
C.当锌不足或恰好反应时,固体中含有Cu、Ag;故C合理;
D.当锌不足,未将硝酸银完全反应,固体中只含有Ag,故D合理。
故答为:(1)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转件变为无色;(2)B;(3)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25.(6分)(2019•临沂)某同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如图所示),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提示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中有杂质氯化氢气体 。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 HCl (填化学式)。
(4)请写出乙装置中由浑浊变澄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分析】(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有杂质氯化氢气体;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氯化氢;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解答】解:(1)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有杂质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中有杂质氯化氢气体;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氯化氢,因为盐酸可能过量;故答案为:HCl;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6.(5分)(2019•临沂)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蓝 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4 。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BaSO4 (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Ba(OH)2 。
【分析】(1)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2)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BaSO4,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Ba(OH)2。
故答案为:(1)蓝,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SO4;
(3)Ba(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27.(6分)(2019•临沂)以空气等为原料可合成氨、尿素[CO(NH2)2],以下是简易生产流程的一部分。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可从空气分离中获得。此空气分离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写出合成塔①中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N2+3H2一定条件¯2NH3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3)写出合成塔②中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CO2+2NH3一定条件¯CO(NH2)2+H2O 。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可从空气分离中获得。由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此空气分离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合成塔①中是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一定条件¯2NH3,形式为多变一,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 化合反应。
(3)合成塔②中是二氧化碳和氨气生成尿素以及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H3一定条件¯CO(NH2)2+H2O。
故答案为:
(1)物理变化。
(2)N2+3H2一定条件¯2NH3;化合反应。
(3)CO2+2NH3一定条件¯CO(NH2)2+H2O。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三、实验探究(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2分)
28.(4分)(2019•临沂)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难溶于水 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写出一条即可)。
【分析】(1)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考虑;(2)根据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考虑;(3)根据氮气难溶于水,红磷燃烧实验误差分析考虑。
【解答】解:(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故答案为:(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
29.(8分)(2019•临沂)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
(1)定性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
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
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
粉末为Fe2O3
无明显现象
粉末Cu
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
(2)定量实验:
取该粉末4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实验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红色物质变成黑色 。B装置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 A 。
A.NaOH溶液 B.稀盐酸 C.水
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 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进行空气污染环境 。
③若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 2.8g≤m<4g 。
【分析】(1)定性实验
根据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2)定量实验
①根据一氧化碳和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现象、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有剧毒进行空气能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铜不和稀盐酸反应,如果红色粉末是铜,则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则无明显现象;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FeCl3+3H2O;
(2)①为了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先通一会一氧化碳再加热;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物质变成黑色;B装置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氢氧化钠溶液;
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防止污染环境;
③假设4g全部都是氧化铁,设4g氧化铁完全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高温¯2Fe+3CO2
160 112
4g x
160112=4gx x=2.8g
因为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则m的取值范围是2.8g≤m<4g。
故答案为:
(1)无明显现象;Fe2O3+6HCl=FeCl3+3H2O;
(2)①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红色物质变成黑色;A;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进行空气污染环境;
③2.8g≤m<4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30题4分,31题8分,共12分)
30.(4分)(2019•临沂)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
(1)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6 。
(2)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 50g 。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计算;
(2)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分析计算
【解答】解:(1)过氧化氢(H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1:16;
(2)设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则:
500g×3%=x×30% 解得:x=50g
故答为:(1)1:16;(2)50g。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化学式的意义和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即可分析计算。
31.(8分)(2019•临沂)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CO2的质量 8.8g 。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1.6g 。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岀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分析】(1)根据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计算出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3)根据上述计算数据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解:(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106x=117y=448.8g 解得:x=21.2g,y=23.4g,
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
(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3.4g+1.6g170.0g×100%≈14.7%
故答为:(1)8.8;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6g;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文档
-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黑龙2021-11-1113页
-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甘肃2021-11-117页
-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资源2021-11-111页
-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山东2021-11-1127页
-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黑龙2021-11-117页
- 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中考2021-11-119页
-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江西2021-11-119页
-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湖南2021-11-116页
-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山西2021-11-118页
-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3综合 4图2021-11-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