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00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标:
1.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2.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 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渺茫( ) 诓骗( ) 搽脂粉( )省悟( ) 抹杀( ) xuán虚( )
jǐ梁 ( ) zǎi相( )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玄虚: ②渺茫:
③诓骗: ④怀古伤今:
课堂探究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3.“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4. 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5.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6.“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两句中的”中国人”所包括的范围是否相同?为什么?
7.阅读课文选,回答文后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①议论有两种方式,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是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
②驳论文章围绕批判对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论点,常采用三种方法,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所批驳的敌论点是________。作者所采取的批驳方法是 ________。
①立论;驳论,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用事实和道理加以论证,说明它是正确的;驳斥对方错误的论点,在驳斥中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②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先驳论据,后驳论点(驳论证)。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
玄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一位诗人曾说:“虚荣的人只是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却注视着祖国的事业。”②其实,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与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倒也不妨注视一下。③但说到底,应该注视的是事业。④古往今来的真正名人,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影响立足于世的。⑤像瓦特和蒸汽机、马克思和《资本论》。⑥这些伟大的名人自己并不曾谋求“大名垂宇宙”,不曾用一毫的心思去乞求官方或人们的赏识。⑦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是为时人所不理解、不能容忍的奇思异想,为人类开辟了新的天地,他们的名字也就自然不朽了。⑧所以要想当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写”自己的名字,“大写’自己该做的事业。
⒈上文作者的论点是(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10个字)
⒉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D.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⒊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⒋解释第③句中“小写”和“大写的含义。
(1)小写:
(2)大写: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强盗的自供
现在有些不了解历史的人,错误地说中国的贫穷落后,都是人民起来闹革命闹的。照他们看来,似乎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应该不抵抗,当顺民,把中国归入帝国主义国家的版图,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也就会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这种错误的观点,简直是白日做梦,说胡话。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侵略中国?难道是来帮助中国富强的?当然不是。他们来,是为了吃我们的肉,吸我们的血,抢夺我们的财富。
当时八国联军的统帅,德国人瓦德西,于1900年10月23日给德国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可以说是这个强盗头子的自供状。看一看这个自供状,对于认识这些帝国主义者的面目,是大有好处的。
瓦德西先说了一个总的印象:“所有市区,多被毁坏。”他说:“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3日。”瓦德西在这里写了一个旁注:“正式特许抢劫3日,系自8月16日至18日为止。”抢劫而至于“公开,”而且又是“正式”“特许”的抢劫,听起来好像是奇闻,但又确是事实。这样的军队,不叫它们强盗,还能叫什么呢?
1.文中“强盗”指的是( )
A.瓦德西 B.德国人
C.德国皇帝 D.八国联军
2.把“这样的军队,不叫它们强盗,还能叫什么呢?”这个句子换成陈述句。
3.瓦德西对抢劫总的印象是 。
4.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 _。
5.文中“这种错误的观点”究竟错在哪里?(多项选择)( )
A.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没有认识到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B.这是白日做梦,说胡话。
C.在抵抗外来侵略这个问题上,奉行不抵抗政策,甘当“亡国奴。”
D.没有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的真正目的和强盗本性。
6.文段采用揭露和批判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出正确的一项( )
A.表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历史事实,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深刻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错误本质,增强了批判的力量。
C.把帝国主义的丑态描写得更加逼真,生动形象。
D.把瓦德西的所见所闻叙写得更加具体、细致。
参考答案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十五部。
写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东北,进华北,妄图侵吞中华。国民党乞求“国联”主持公道,而“国联”则袒护日本,认为日本侵略中国是“合法”之自卫手段。一时悲观亡国的论调四起。蒋介石就有“著名”的“三日亡国论”——日本“军事的准备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要充足”,“不仅十天之内,三天之内他就可以灭亡我们中国。” 由此一些政客军阀,社会名流在北京、杭州等地举办大型法会,祈求神佛“解救国难”,“消此浩劫”。1934年8月27日上海有影响的《大公报》公然提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民族的自尊民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舆论是行动的先导,亡国先亡心。正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针对舆论界的悲观亡国论调,为鼓舞民族的自信心,1934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
1. mǎo kuāng chá xǐng mǒ玄 脊 宰
2. ①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②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③说谎话骗人。④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1.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
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2.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3.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对于这一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1. 明确:用了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观点,然后正面立论:“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3. 不相同。前一个“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后一个“中国人”指广大劳动人民。
1.所要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2.“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3.“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第一个“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第二个“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4.因为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5.作者的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要论有无自信力,就不要被统治者的官方文章所蒙骗,要着眼于人民大众,要看到人民大众不屈的斗志和伟大的力量。6.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7.如开头作者揭示对方的论据。作者简练地勾勒出三种形象:始而盲目自夸,妄自尊大;继而依赖国联,仰人鼻息;终至求神拜佛,自欺欺人,于变化之中揭示出悲观论者在精神上的节节败退,极富有讽刺意味,写得尖锐泼辣。
1.D 2.这样的军队,只能叫它们强盗,不能叫别的 3.所有的市区,多被破坏 4.吃我们的肉,吸我们的血,抢夺我们的财富 5.A C D 6.D
一、基础知识
①立论;驳论,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用事实和道理加以论证,说明它是正确的;驳斥对方错误的论点,在驳斥中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②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先驳论据,后驳论点(驳论证)。
2. (1)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2)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3)不值得当作凭据。
二、阅读
⒈ 应该注视的是事业⒉ D ⒊ A ⒋ (1)小写:看轻、看小(2)大写:看重、看大
相关文档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综合2021-11-115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星星变2021-11-113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香菱2021-11-115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 综合2021-11-115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短文2021-11-116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出师2021-11-116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我的2021-11-114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范进2021-11-113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2021-11-118页
- 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 综合2021-11-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