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83 KB
  • 2021-11-11 发布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本;含答案;可再编辑】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关于能源信息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弹爆炸是加以控制的链式反应 B.打电话时,出现“占线”现象,一定是对方的话机在使用 C.光缆通信是通过光在光导纤维内壁上多次反射传递信息的 D.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天线,它们只是用来发射电磁波的 ‎2. 瓦屋山风景区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风景,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叙述错误的是( )‎ A.“春赏花”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B.“夏避暑”雅女湖中大量的水,其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 C.“秋看叶”红叶是因为叶子只吸收红光,看起来就是红色 D.“冬赏雪”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落下来就成了雪 ‎3. 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4. 小明在高速公路上乘坐大巴车时,他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因惯性带来的危害 B.安全带做得扁平,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对人体的压力 C.小明看见窗外的树木往车后跑,他是以大巴车为参照物的 D.大巴车走道上刻有花纹,不仅美观,还能增大摩擦,防止走路滑倒 ‎5. 如图所示,物体悬浮在水中,水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F‎2‎与F‎1‎的差等于物体的重力 C.由于物体静止不动,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因为物体上表面距液面的距离大于物体下表面距容器底的距离,所以F‎1‎‎>‎F‎2‎。‎ ‎6. 关于下列各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闭合开关,位于螺线管右侧小磁针的N极将向右偏转 B.图②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在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光路都画的正确 C.图③杠杆ABO在B处吊着物体如图位置平衡时,竖直向上的拉力F是过A点使杆平衡的最小作用力 D.图④圆球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受三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三个力的示意图都画的正确 ‎7. 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1A”,乙标有“‎15Ω 0.6A”,现把它们连入由一个开关和电源组成的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并联时允许干路最大电流为‎1.6A B.甲、乙并联时允许乙的最大功率为‎9W C.甲、乙串联时允许电源最大电压为‎19V D.甲、乙串联时允许甲的最大功率为‎3.6W ‎8.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满不同液体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对桌面压强较大的( )‎ ‎ 8 / 8‎ A.如果是甲,则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一定较大 B.如果是甲,则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一定较大 C.如果是乙,则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一定较大 D.如果是乙,则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一定较小 ‎9.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要使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减小,给R并联一个较大阻值的电阻 ‎②要使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稍稍增大一点,给R并联一个较大阻值的电阻 ‎③如果给R并联一个等值电阻,此电路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④如果给R串联一个标有“‎6V 2W”的灯泡,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若换上一个“‎6V 3W”的灯泡与R串联,则此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一定小于‎3W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 某同学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后,进行了操作总结和新的探索。没有量筒,只用天平、烧杯、水,也能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先测出空杯的质量和装满水时的质量分别为‎32.2g和‎132.2g。再用这只烧杯装满待测液体后,天平示数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以下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在右盘中加减砝码 B.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移动平衡螺母 C.待测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D.待测液体的密度是‎0.9×‎10‎‎3‎kg/‎m‎3‎ ‎11. 如图所示,不计动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和重力,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以‎0.2m/s的速度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为‎20N,以下正确的是( )‎ ‎①M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20N ‎②M受到地面摩擦力水平向左 ‎③拉力F的功率为‎8W ‎④M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2.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将小灯泡L和电阻R接入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1‎时,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1W.图乙是小灯泡L和电阻R的I-U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闭合开关S‎1‎时,L的电阻为‎10Ω B.再闭合开关S‎2‎后,电路总功率为‎1.2W C.再闭合开关S‎2‎后,电流表示数增加‎0.5A D.再闭合开关S‎2‎后,在‎1min内电阻R产生的热量是‎24J 五、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3. 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按如图位置得到了 ‎ 8 / 8‎ 清晰的像。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一些,光屏上的像会模糊,此时应该将光屏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才又会清晰。如果不移动光屏,要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个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14. 某同学用两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连接串联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发现灯不亮。为了查找原因,老师帮助他用导线分别连接a、b和b、c.连接a、b时,两灯不亮,连接b、c时,L‎1‎很亮,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两灯都不亮时,a、b两点之间的电压是________V。‎ ‎15. 完全燃烧‎20g热值为‎2.1×‎10‎‎7‎J/kg的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可以使质量‎10kg,温度‎25‎​‎‎∘‎C的水,温度升高________‎​‎‎∘‎C.四冲程汽油机,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是________冲程。‎‎[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C)]‎ ‎16. 如图甲所示,某人用‎200N的力F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了‎2m,这个人克服物体A的重力做功________J.若将此滑轮组用来提升物体A,如图乙所示(不计绳的重力和滑轮各处的摩擦),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为了提高机械效率,改用轻质材料的新动滑轮后,再提升同一物体A,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高到‎80%‎,那么新的动滑轮是原动滑轮重的________倍。‎ ‎17. 如图甲所示,R‎1‎=R‎2‎,断开开关S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1‎,若将开关S与电源的位置对换后,闭合S,电路消耗总功率为P‎2‎,则P‎1‎‎:‎P‎2‎=________,将甲图所示电路改变为乙图所示的电路,若R‎1‎=‎4Ω,电源电压为‎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4W,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则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________V。‎ 六、解答与探究题(共34分,将正确答案直接作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一)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请用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18. 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时,F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蜡烛火焰上的一点,试作出S的像S‎'‎。‎ ‎19. 如图所示,是AB两地间的输电示意图,双横线为输电线,每千米输电线的电阻约为‎0.2Ω.输电线在B地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的位置距A处的距离,检修员在A地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和电源接成电路进行测量计算,便可知道短路处到A地的距离。请在虚线框内帮检修员设计并画出电路图。‎ ‎(二)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0.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长方形容器里盛满水,将一个底部粗糙的金属瓢放在容器中的水面上,水溢出一部分。将金属瓢取出,水面下降了‎5cm,再将金属瓢 ‎ 8 / 8‎ 沉入水中,静止在容器底部,液面又上升了‎2cm。(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金属瓢的密度是多少kg/‎m‎3‎;‎ ‎(2)金属瓢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底,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3)金属瓢静止在容器底部时,容器对金属瓢的支持力是多少。‎ ‎21. 如图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电源电压。‎ ‎ 8 / 8‎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2. 为了探究水的沸腾,科学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加热时,杯底有“气泡”形成,上升到水面破裂,有“白雾”冒出,“白雾”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由图乙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把水在沸腾的高压锅从灶上拿下来以后,水不再沸腾,但打开锅盖,水又会重新沸腾,原因是________。‎ ‎23. 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此时的杠杆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实验时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且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应将杠杆调到________。‎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一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2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0.3m。甲同学测出了这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一定科学,理由是________。他把右边的钩码换成弹簧秤,使杠杆从水平位置慢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C所示,此过程中,弹簧秤拉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B实验中,小明把两边的钩码同时远离支点一格,杠杆不再平衡,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小明回家又做了图D的探索,将一根长为L,重为G的均匀木棒,有‎1‎‎5‎的木棒伸出桌子边缘,用竖直向下的力F‎0‎压木棒的一端,当F‎0‎=________时,木棒刚好会被翘起。‎ ‎24. 小亮做“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 ‎(1)在图甲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小亮连接电路时,刚接好最后一根线,就发现小灯泡发光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 8 / 8‎ ‎(3)在改正(2)的错误后,在实验开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先调到甲图所示的最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4)小亮滑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U-I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________Ω。‎ ‎(5)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亮进一步思考,只用一只仪表结合已知最大阻值为R滑的滑动变阻器,在不超过‎2.5V恒定的电源电压下,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能否测出小灯泡的阻值呢?于是他设计了两种情况的电路如图丙、丁所示。其步骤如下:‎ A.在丙图中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a端,记下电压表示数Ua,再滑到b端记下电压表示数Ub。‎ B.小亮通过这两个数据和R滑可计算出灯泡电阻R灯1‎,其表达式为R灯1‎= UbRUa‎-‎Ub 。‎ C.在丁图中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a端,记下电流表示数Ia,再滑到b端记下电流表示数Ib。‎ D.小亮通过这两个数据和R滑也可计算出灯泡的电阻R灯2‎,其表达式为R灯2‎= IbRIa‎-‎Ib 。‎ ‎ 8 / 8‎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 ‎2.C ‎3.A ‎4.B ‎5.B ‎6.D ‎7.D ‎8.C ‎9.B ‎10.C ‎11.A ‎12.D 五、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3.远离,远视眼镜 ‎14.L‎2‎断路,‎‎0‎ ‎15.‎10‎,压缩 ‎16.‎0‎,‎‎0.75‎ ‎17.‎1:4‎,‎‎4‎ 六、解答与探究题(共34分,将正确答案直接作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一)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请用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18.‎ ‎19.‎ ‎(二)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0.金属瓢的密度是‎2.5×‎10‎‎3‎kg/‎m‎3‎;‎ 金属瓢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底,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300Pa;‎ 金属瓢静止在容器底部时,容器对金属瓢的支持力是‎3N。‎ ‎21.电源电压U=‎3V。‎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2.自下而上,‎‎75‎​‎‎∘‎C 液化,保持不变 石棉网的温度较高,水继续从石棉网吸热,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3.是,水平位置平衡 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不变 左,‎‎1.5G ‎24.如上图所示;‎ 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左 ‎12.5‎ ‎ 8 / 8‎ ‎FRAC{{U}_{B}{R}_{}}{{U}_{A} - {U}_{B}}}$${FRAC{{I}_{B}{R}_{}}{{I}_{A} - {I}_{B}}‎ ‎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