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49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曹刿论战》 导学案(教师用)
精彩开篇词
在中国战争史上, 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 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 官渡
之战、 赤壁之战, 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 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决定战争胜
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 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
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 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
期, 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 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里。 走近《曹刿论
战》, 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 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 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把握曹刿的战略、 战术思想, 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
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 为中心组织材料、 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 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理结构
一、 新课导入
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
方针, 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 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
曹刿挺身而出, 凭着其深远的见识, 从容的风度, 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进课文, 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 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18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 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 鄙, 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 加, 虚夸, 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 信, 诚实,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 孚, 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 福, 赐福、 保佑。
公将鼓之: 鼓, 动词, 击鼓。
既克: 克, 战胜。
望其旗靡: 靡, 倒下。
(2) 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 同“遍”, 遍及。
(3) 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牺牲, 古义: 古代祭祀用的猪、 牛、 羊等。 今义: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 狱,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必以情 情, 古义: 以实情判断。 今义: 感情。
忠之属也 忠, 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又何间焉 间, 古义: 参与。 今义: 中间, 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 可以,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可能、 能够。
肉食者鄙 鄙, 古义: 鄙陋, 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 轻视, 看不起。
再而衰 再, 古义: 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4) 一词多义
间: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暗地。
故: 公问其故: 缘故。
彼竭我盈, 故克之: 所以。
18
属: 忠之属也: 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 类。
以: 可以一战: 凭借。
必以情: 按照。
必以分人: 把。
伐: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砍伐。
(5)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福, 名词用作动词, 赐福。
公将鼓之: 鼓, 名词用作动词, 击鼓进军。
(6) 省略成分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肉食者谋之, (君)又何间焉?
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问: “何以战? ” ——(曹刿)问(庄公): “(君)何以战? ”
必以分人。 ——必以(之)分(于)人。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曹刿)对曰: “(此)忠之属也。 可以(之)一战。 ”
(7) 成语
一鼓作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 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辙乱旗靡: 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彼竭我盈: 他们的勇气已丧失, 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3.作者链接
《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 或《左氏春秋》,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 和《汉书· 艺文志》 都认为它是孔
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
各诸侯国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 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 454 年)。 书中保
18
存了大量古代史料, 文字简练生动, 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 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
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背景链接
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 在位时发生内乱。 襄公兄弟多人,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
国人, 他就逃到鲁国, 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 庄公 8 年(前 686 年)秋, 齐国人杀死襄公, 立公
子无知, 庄公 9 年(前 685 年)无知又被人杀死。 于是, 纠和小白争着回国。 小白设计先到, 做
了国君, 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国要杀公子纠, 打败鲁军, 并再次威胁鲁
国, 要求鲁国杀公子纠。 纠被杀后, 齐军就出动, 在长勺与鲁军会战。 当时齐强鲁弱, 但最终
鲁军胜利, 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5.文体链接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 它有国别、 编年、 纪传三体。
国别体: 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 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 和《战国策》。《国语》 是以记言为主, 兼及记事; 《战国策》 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 即以时间为经, 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 背景明确、 系统
性较好; 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 和《资治通鉴》 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 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 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 用的
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 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
(一) 读通文意
1.自学课文, 疏通字词, 理解文意。
2.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 把握课文大意;
18
3.小组合作, 翻译课文。
①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②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③注意把握通假字、 词类活用和一字多义现象。
(二) 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 整理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层次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 本文虽短, 但能紧扣题旨“论战”, 运用对话的形式, 有条不紊, 逐层展开,
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 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段, 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 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 说明曹刿“请见” 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 ’” 到段末) 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 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
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 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 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 以“夫战, 勇气也” 为根据, 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 的
时机, 以逸待劳发动反攻, 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 而后“鼓” 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 到段末) 以“大国难测, 惧有伏焉” 为根据, 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
注意判断敌方意图, 知己知彼, 说明了他“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
因。
2.速读课文理线索, 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
【交流点拨】 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
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 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交流点拨】 这是一篇记叙文, 全文以“论”为中心。 第 1
18
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
第 2 段记叙战斗经过; 第 3 段通过“叙” 来“论” 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 板书设计
将战——备战——胜战——评战
论战
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五、 拓展延伸
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印证的成语。
示例: “齐师伐我” ———师出无名, 师出有名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第二课时 探究写法悟剪裁
一、 新课导入
本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 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
大的齐国, 其原因是什么, 其奥妙何在, 史书上是如何记载这一历史事实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
起去回味这一段传奇佳话。
二、 自学指导(一) ——预习与交流
1.“齐师伐我” 的“伐” 是什么意思? 由“齐师伐我” 的“我” 字你悟出了什么?
【交流点拨】“伐” 是兴兵攻打的意思。 由“齐师伐我” 的“我” 字可以看出, 记载这一
史实的一定是鲁国的史官, 而且, 齐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鲁国是正义的卫国战争。
2.曹刿的身份怎样? 你会用一句什么样的诗句来评价他?
【交流点拨】 从“其乡人曰” 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 没有官位, 属爱
国君子吧, 曹刿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啊!
18
3.“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 句中的“肉食者” 指什么人?
【交流点拨】“肉食者”, 吃肉的人。“肉食” 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 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
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 按规定“大夫以上, 食乃有肉”。 因此, “肉食者”, 是
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 一般称为“肉食者”, 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4.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交流点拨】 长勺, 在鲁国境内, 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5.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 的“故” 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鲁庄公怎
样? 照应了上文的哪个句子?
【交流点拨】“故” 是原因的意思, 战争取胜还不知获胜的原因, 由此可见, 鲁庄公是一
个平庸的国君, 照应了上文的“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这个句子。
6.曹刿对战争能获胜的原因分析, 可以用哪两个成语来概括?
【交流点拨】 冲锋要待“彼竭我盈” 之时, 曹刿是要鲁军“以逸待劳”; 追击要选择“辙
乱旗靡” 之时, 曹刿是要鲁庄公能够“知己知彼”。
三、 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
(一) 文本探究
1.阅读第一段, 探究下面的问题:
(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中的“远谋” 二字是全文的关键词, 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
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交流点拨】 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2)“何以战” 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 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
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交流点拨】 三方面: ①“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3) 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 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
18
虽不能察,
必以情” 是“可以一战” 的主要条件?
【交流点拨】前两个方面的准备, 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 神弗福也, 第三个准备,
得到了曹刿的认同,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
力量的政治远见。
(4) 段末句“战则请从” 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 文
章也以此作为过渡, 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2.阅读第二段, 探究下面的问题:
(1)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呢?
【交流点拨】 战斗刚开始, 不待齐军疲倦, 庄公就急于出战; 当鲁军刚获胜, 庄公又急于
去追击,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 要根据双方
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 曹刿的两个“可矣”, 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 和“遂
逐齐师” 的大好形势。
(2) 辽阔的万里战场, 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简略?
【交流点拨】 第 2 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 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 突出写了
曹刿“谋” 的作用, 为下文“论战” 打下伏笔。
3.阅读第三段, 探究下面的问题:
曹刿是如何回答鲁庄公的询问的?
【交流点拨】 曹刿的回答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 的时机进行攻
击。 “彼竭我盈” 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二是解释他为什么在“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后才下令追击, 看到敌人“辙乱”“旗靡” 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
18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 行动谨慎, 观察仔细, 善于抓住时机, 故而夺取了战争
胜利。
(二) 人物赏析
再读课文, 探究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写曹刿的句子, 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
话)
【交流点拨】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 表现了他的爱国
热情; 曹刿问战, 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 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 表
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2.课文除了写曹刿还写了鲁庄公,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从……中表现了……”的句式说
话)
【交流点拨】 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
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 说明他政治上无能; 他急于求成, 急于进攻, 说明他军事上
的无知。 但他不是一个昏君, 鲁庄公备战见曹刿, 三问三答, 实事求是, 虚心听取意见; 鲁庄
公作战用曹刿, 亲自参与打仗, 表现了他礼贤下士, 任人唯贤; 鲁庄公战后问曹刿, 不因胜而
自喜, 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三) 主旨探究
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是什么?
【 交流点拨】 政治清明, 民心所向 ( 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上下团结 君民一心 ( 团
结曹刿、 知人善用 ); 掌握策略、 以逸待劳 ( 不盲目 于强齐硬战); 把握战机、 后发制
18
人 ( 彼竭我盈、 一招致胜)。
(四) 写法探究
1.课文的核心人物是曹刿, 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鲁庄公?
【交流点拨】 写鲁庄公是为了用对比映衬的手法, 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以曹刿与“乡
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 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 突出他的深谋远虑。
2.本文详写了什么? 略写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而不在记叙战
争的经过。 因此, 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 以及战后谈论鲁国
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 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当详则详, 当略则略, 详略结
合有致, 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 而又情节紧凑。
四、 板书设计
请见——爱国热情
曹刿 参战——卓越才能 远谋
论战——过人谋略
施行小惠、 祈求神灵——政治无能
急于求战、 急于攻击——军事无知
鲁庄公 急于备战, 三问三答——实事求是、 虚心听取 鄙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礼贤下士、 任人唯贤
战后问刿、 胜而不喜——为求真知, 不耻下问
五、 拓展延伸
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例, 并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官渡之战曹操 2 万——歼袁绍 70 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 5 万——大败曹操 20 余万
淝水之战张辽 7 千——大败吴军 10 万
战争的胜利主要的因素是天时, 地利, 人和等。
18
《曹刿论战》 导学案(学生用)
精彩开篇词
在中国战争史上, 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 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 官渡
之战、 赤壁之战, 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 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决定战争胜
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 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
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 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
期, 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 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里。 走近《曹刿论
战》, 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 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 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把握曹刿的战略、 战术思想, 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
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 为中心组织材料、 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 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理结构
一、 新课导入
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
方针, 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 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
曹刿挺身而出, 凭着其深远的见识, 从容的风度, 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进课文, 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8
1.朗读课文, 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 ) 小惠未徧( ) 小信未孚( )
又何间( )焉 公与之乘( ) 长勺( )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 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既克: 望其旗靡:
(2) 通假字
小惠未徧。
(3) 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牺牲, 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 狱, 古义: 今义:
必以情 情, 古义: 今义:
忠之属也 忠, 古义: 今义:
又何间焉 间, 古义: 今义:
可以一战 可以, 古义: 今义:
肉食者鄙 鄙, 古义: 今义:
再而衰 再, 古义: 今义:
(4) 一词多义
间: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故: 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属: 忠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之属:
18
以: 可以一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伐: 十年春, 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5)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6) 省略成分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
乃入见。 ——
问: “何以战? ” ——
必以分人。 ——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
(7) 成语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彼竭我盈:
3.作者链接
《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 或《左氏春秋》,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史记》 和《汉书· 艺文志》 都认为它
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 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
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 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
454 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 文字简练生动, 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 又善于
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背景链接
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 在位时发生内乱。 襄公兄弟多人,
18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
国人, 他就逃到鲁国, 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 庄公 8 年(前 686 年)秋, 齐国人杀死襄公, 立公
子无知, 庄公 9 年(前 685 年)无知又被人杀死。 于是, 纠和小白争着回国。 小白设计先到, 做
了国君, 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国要杀公子纠, 打败鲁军, 并再次威胁鲁
国, 要求鲁国杀公子纠。 纠被杀后, 齐军就出动, 在长勺与鲁军会战。 当时齐强鲁弱, 但最终
鲁军胜利, 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5.文体链接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 它有国别、 编年、 纪传三体。
国别体: 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 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 和《战国策》。《国语》 是以记言为主, 兼及记事; 《战国策》 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 即以时间为经, 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 背景明确、 系统
性较好; 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 和《资治通鉴》 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 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 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 用的
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 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
(一) 读通文意
1.自学课文, 疏通字词, 理解文意。
2.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 把握课文大意;
3.小组合作, 翻译课文。
①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②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③注意把握通假字、 词类活用和一字多义现象。
18
(二) 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 整理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层次是怎样的?
2.速读课文理线索, 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
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 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四、 板书设计
将战——备战——胜战——评战
论战
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五、 拓展延伸
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印证的成语。
示例: “齐师伐我” ———师出无名, 师出有名
齐人三鼓———( )
望其旗靡———( )
彼竭我盈———( )
小信未孚———( )
第二课时 探究写法悟剪裁
一、 新课导入
本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 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
大的齐国, 其原因是什么, 其奥妙何在, 史书上是如何记载这一历史事实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
起去回味这一段传奇佳话。
二、 自学指导(一) ——预习与交流
1.“齐师伐我” 的“伐” 是什么意思? 由“齐师伐我” 的“我” 字你悟出了什么?
2.曹刿的身份怎样? 你会用一句什么样的诗句来评价他?
3.“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 句中的“肉食者” 指什么人?
4.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5.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 的“故” 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鲁庄公怎
样? 照应了上文的哪个句子?
18
6.曹刿对战争能获胜的原因分析, 可以用哪两个成语来概括?
三、 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
(一) 文本探究
1.阅读第一段, 探究下面的问题:
(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中的“远谋” 二字是全文的关键词, 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
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何以战” 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 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
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3) 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 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是“可以一战” 的主要条件?
(4) 段末句“战则请从” 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二段, 探究下面的问题:
(1)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呢?
(2) 辽阔的万里战场, 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简略?
3.阅读第三段, 探究下面的问题:
曹刿是如何回答鲁庄公的询问的?
(二) 人物赏析
再读课文, 探究下面的问题:
1. 找出文中写曹刿的句子, 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用“从„„中可以看出„„” 的句式
说话)
2. 课文除了写曹刿还写了鲁庄公, 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从„„中表现了„„” 的句式
说话)
(三) 主旨探究
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是什么?
(四) 写法探究
18
1.课文的核心人物是曹刿, 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鲁庄公?
2.本文详写了什么? 略写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 板书设计
请见——爱国热情
曹刿 参战——卓越才能 远谋
论战——过人谋略
施行小惠、 祈求神灵——政治无能
急于求战、 急于攻击——军事无知
鲁庄公 急于备战, 三问三答——实事求是、 虚心听取 鄙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礼贤下士、 任人唯贤
战后问刿、 胜而不喜——为求真知, 不耻下问
五、 拓展延伸
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例, 并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
18
相关文档
- 2020届九年级语文复习强化训练题2021-11-1110页
-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练习2021-11-1124页
-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学案12021-11-113页
-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2021-11-119页
- 2018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模拟试2021-11-115页
- 打印2020部编九年级语文暑期讲义教2021-11-11238页
- 2020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2021-11-115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21-11-1110页
- 2020年济南章丘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2021-11-1111页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作业2021-11-1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