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8 KB
  • 2021-11-11 发布

2020部编版语文九上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5、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1、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2、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 ‎(二)作者简介 ‎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 ‎(三)初读感知 ‎ ‎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生难字词的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栈桥zhàn 牡蛎lì 撬开qiào ‎ 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 诧异:chà觉得十分奇怪。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 ‎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 煞白:shà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 时间:菲利普夫妇带着孩子们旅行时。地点:在“特快号”船上。人物:我全家、于勒、船长。事件:意外发现朝思暮想的富人叔叔于勒变成了穷困潦倒的老水手从而弃他而去。 ‎ ‎2、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三要素之一的情节在课文中是怎样的? (小说。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析。) ‎ 开端:因叔叔于勒的挥霍而生活拮据 ‎ 发展: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 高潮: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 结局: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 ‎(四)研读分析 ‎ ‎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感受文中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父亲、母亲、我、于勒、船长) ‎ ‎(指明朗读相关章节语句,要求:有感情朗读) ‎ 称呼变化:坏蛋、无赖→好的、有办法的人→贼、讨饭的、流氓 ‎ 态度变化:厌恶、打发他走→盼望、赞扬→又骂又躲 ‎ 情感变化: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 ‎2、提问:于勒的命运变化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 ‎ 穷 → 富 → 穷 ‎ 在家行为不正→出外发财→最后穷困潦倒 ‎ 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情感变化和于勒的命运变化,可见本文情节是由于勒与菲利普夫妇这两条线交织发展构成的,围绕着于勒身世的浮沉来展开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前后不同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情感变化为明线,于勒的命运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情节完整而紧凑。(双线交织) ‎ ‎3、提问:对比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和于勒际遇的转变,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对于勒的兄弟之间的感情持怎样的态度?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 毫无亲情可言,全是金钱关系。本文的主题思想即为此。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题目的作用就是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比) ‎ ‎4、小说离不开人物的塑造,本文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主要描写的是谁?是怎样描写的?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菲利普夫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来描写。划出文中的有关词句,并以船上偶遇于勒这一高潮部分为重点分析对象。由“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到“出大乱子了!”突出了菲利普夫妇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 ‎ ‎(父亲)猜测——否定——不放心——与船长搭话——真相大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探究三: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预设:骂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 ‎ ①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23段)‎ ‎ ②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 ‎ ③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 ‎ ④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46段)‎ 探究四: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说人物形象。)‎ ‎1、品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 教师小结:通过品读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 作业布置:‎ ‎ 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 ‎1、学生练习用“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____________说……”句式说话。‎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