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 M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
节 物质的变化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科学
1
.
(
中考
·
长沙
)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
.烟花爆炸
B
.冰雪融化
C
.粮食酿酒
D
.光合作用
B
2
.
(
中考
·
滨州
)
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
A
.全部
B
.①②④
C
.只有②
D
.只有②④
D
3
.
(
中考
·
滨州
)
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
.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
.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
.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
C
4
.
(
中考
·
大连
)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
A
.元素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分子种类
D
.原子数目
C
5
.
(
中考
·
贵港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
A
.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B
.铜用作导线
C
.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6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酒精能挥发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铜的密度是
8.9 g/cm
3
D
.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
7
.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
A
.用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粉末状物质
B
.变化时发光发热
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D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8
.在探究化学变化的活动中,可作为发生化学变化最可靠证据的是
(
)
A
.有气体产生
B
.有沉淀生成
C
.有新物质生成
D
.颜色改变
C
9
.
(
中考
·
达州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
.活性炭吸附冰箱里的异味
B
.食醋清洗热水壶内的水垢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铜丝制作导线
【
点拨
】
食醋用于清洗水壶内的水垢,食醋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
答案
】
B
10
.
(
实验设计题
)
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该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
CuSO
4
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11
.将“
A.
物理性质;
B.
化学性质;
C.
物理变化;
D.
化学变化”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________
,酒精易挥发
________
。酒精易燃烧
________
,可以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________
,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________
。
【
点拨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变化”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正在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会”“容易”“难”等描述。
【
答案
】
A
;
A
;
B
;
C
;
D
12
.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
―――→
燃烧产物
―――――――――→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
(
)
A
.
(1)
为物理变化,
(2)
为化学变化
B
.均为物理变化
C
.
(1)
为化学变化,
(2)
为物理变化
D
.均为化学变化
(1)
燃烧
(2)
太阳能或生物质能
【
方法规律
】
本题可用
概念法
解答,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由题可知,过程
(1)
是由燃料变成了燃烧产物,过程
(2)
是燃烧产物变成了燃料,所以两个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
答案
】
D
13
.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
(O
3
)
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同类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
A
.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
.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
.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体
D
.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D
14
.
(
中考
·
乌鲁木齐
)
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变化是
(
)
A
.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B
.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C
.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D
.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
C
15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物质需要区别,如果不加以区别而滥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工业用盐有毒,它被误当作食盐,用于加工食品,食用这种食品,就会严重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区别下表中的物质,写出你所用的方法及依据的性质类型
(
指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
。
待区别的物质
所用的方法
性质类型
铝线和铜线
白酒和白醋
氧气和二氧化碳
厨房中的食盐和白糖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根据颜色来区别
物理性质
根据气味来区别
物理性质
用带火星的木条
(
或燃着的小木条
)
区别
化学性质
根据味道来区别
物理性质
根据颜色来区别
物理性质
16
.
(
经典题
)1806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金属。他对该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该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将之投入水中,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的声音,之后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加入酚酞指示剂
(
遇到碱性物质变成红色
)
,溶液呈红色。请归纳该金属的物理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归纳法
解答,根据物质变化归纳出性质。能用小刀切下一块说明该金属较软;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该金属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说明该金属是银白色的;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说明该金属的熔点低;该金属能和水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
答案
】
物理性质:
(1)
质软
(2)
密度小于水
(3)
银白色
(4)
熔点低
化学性质:能和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第
2
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1
.
(
中考
·
泸州
)
化学上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和研究,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
A
.
HNO
3
B
.
MgO
C
.
O
2
D
.
NaCl
A
2
.
(
中考
·
嘉兴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
)
A
.有酸味的物质
B
.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
.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D
.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
B
3
.下列物质不属于碱性物质的是
(
)
A
.食盐水
B
.石灰水
C
.肥皂水
D
.牙膏
A
4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有甲、乙、丙、丁
4
种物质,其中属于碱的是
(
)
A
.甲
===2H
+
+
SO
4
2
-
B
.乙
===2K
+
+
CO
3
2
-
C
.丙
===Ba
2
+
+
2OH
-
D
.丁
===Mg
2
+
+
OH
-
+
Cl
-
C
5
.
(
中考
·
郴州
)
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是
(
)
A
.澄清石灰水
B
.
NaCl
溶液
C
.稀硫酸
D
.
KNO
3
溶液
A
6
.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白醋、澄清石灰水
(
碱性
)
,只用一种指示剂就能简单区分它们,这种指示剂是
(
)
A
.蓝色石蕊试纸
B
.红色石蕊试纸
C
.无色酚酞试液
D
.紫色石蕊试液
D
7
.
(
中考
·
重庆
)
某同学用
pH
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
pH
,实验过程中
pH
试纸变成蓝色的是
(
)
A
.雨水
pH
=
6
B
.食醋
pH
=
3
C
.肥皂水
pH
=
10
D
.食盐水
pH
=
7
C
8
.一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表。对照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
.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
.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A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
~
4.5
2.9
~
3.3
6.3
~
6.6
7.6
~
8.0
9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较准确地测定校园外河水样品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无色酚酞试液
C
.
pH
试纸
D
.蓝色石蕊试纸
C
10
.用
pH
试纸测定
NaOH
溶液的
pH
,若事先用水润湿
pH
试纸后再测定,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相比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
点拨
】
用水润湿
pH
试纸后测定待测溶液的
pH
,相当于稀释待测溶液,
NaOH
溶液显碱性,故测得的
pH
变小。
【
答案
】
B
11
.依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B
.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为:
NaCl===Na
+
+
Cl
-
C
.氯化钠的电离过程需要通电才能完成
D
.氯化钠在水中形成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
点拨
】
电离是物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或热的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无需通电。
【
答案
】
C
12
.下列物质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
.
H
2
SO
4
===2H
+
+
SO
4
2
-
B
.
KClO
3
===K
+
+
ClO
3
-
C
.
NaOH===Na
+
+
OH
-
D
.
NaHSO
4
===Na
+
+
HSO
4
-
【
点拨
】
硫酸氢钠溶于水电离方程式为
NaHSO
4
===Na
+
+
H
+
+
SO
4
2
-
D
13
.在化学中,如果某元素有两种化合价,我们一般将低价的称为“亚某”。砷
(As)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它有+
3
和+
5
两种化合价,因此可以形成两种含氧酸
——
砷酸和亚砷酸。则砷酸的化学式为
(
)
A
.
As
2
O
3
B
.
As
2
O
5
C
.
H
3
AsO
3
D
.
H
3
AsO
4
【
点拨
】
酸是指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只有
C
、
D
选项符合酸的概念。而
H
3
AsO
3
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
【
答案
】
D
14
.取四种植物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量花汁,用稀酸或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研磨花瓣的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
.
25 ℃
时,遇到
pH
=
10
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
.万寿菊花汁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D
.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
HCl
和
NaOH
溶液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
点拨
】
pH
=
10
的溶液显碱性,能使玫瑰花汁变成绿色。万寿菊花汁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因为万寿菊花汁在酸性、碱性溶液中都显黄色。盐酸显酸性,
NaOH
溶液显碱性,可以用雏菊花汁进行区别。
【
答案
】
B
15
.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观察并记录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该花汁
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
)
作酸碱指示剂。
(2)
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
(
具有酸的性质
)
,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__________
。
可以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肥皂水
16
.
(
中考
·
成都
)
身边的一些物质
pH
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pH
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其酸碱度
B
.厕所清洁剂不会腐蚀大理石地面
C
.蚊虫叮咬后涂牙膏可减轻痛痒
D
.橘子的酸性强于柠檬
【
点拨
】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A
错误;厕所清洁剂呈强酸性,会和大理石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
错误;蚊虫叮咬人时,会分泌出蚁酸,牙膏呈碱性,可以中和蚁酸,
C
正确;柠檬的
pH
在
2
和
3
之间,橘子的
pH
在
3
和
4
之间,故柠檬的酸性强于橘子,
D
错误。
【
答案
】
C
17
.
(
情景信息题
)
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
(H
2
SO
3
)
。硫化氢
(H
2
S)
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已知相同的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在室温下向饱和的亚硫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
S
+
H
2
SO
3
===3S↓
+
3H
2
O
。则下图中溶液的
pH
随通入硫化氢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图示分析法
解答,认清横坐标表示
H
2
S
的体积,纵坐标表示
pH
。只要抓住几个图像变化的转折点即可判断。酸性溶液
pH
小于
7
,酸性越强
pH
越小,因为反应
2H
2
S
+
H
2
SO
3
===3S↓
+
3H
2
O
的发生会导致亚硫酸不断减少,溶液的
pH
会不断变大,图像是一条上升的曲线,至恰好反应时
pH
等于
7
,再滴加氢硫酸,溶液会再次显酸性,但由于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故溶液最后的
pH
会比开始时大。
【
答案
】
D
18
.
(
现象预测题
)“
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分别滴入白醋和食盐水,看到
_____________
,取上层清液滴入澄清石灰水发现
________
;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吹气时,可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
点拨
】
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色,但吹入
CO
2
后,氢氧化钙不断转化成碳酸钙,使红色逐渐变浅
(
或消失
)
,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
答案
】
无明显现象;变红色;溶液变浑浊,红色变浅
(
或消失
)
19
.根据盐酸的电离方程式
HCl===H
+
+
Cl
-
,我们知道稀盐酸中有水分子、
H
+
、
Cl
-
三种粒子。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1)
探究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管、滴管、
NaCl
溶液、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
(2)
请填写下表:
(3)
结论:稀盐酸中的
______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H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氯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取少许紫色石蕊试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入蒸馏水
试液仍为紫色
试液仍为紫色
取少许紫色石蕊试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入
NaCl
溶液
第
3
节
常见的酸
第
1
课时 盐酸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1
.下列对盐酸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
)
A
.纯净的盐酸是黄色的液体
B
.浓盐酸有挥发性
C
.浓盐酸有酸味
D
.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A
2
.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
)
A
.浓盐酸电离出氯离子
B
.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水蒸气形成了白雾
C
.浓盐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小液滴
D
.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D
3
.如图所示,小烧杯①盛的是紫色石蕊试液,②盛的是浓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①中液体的颜色是
(
)
A
.紫色
B
.红色
C
.无色
D
.蓝色
B
4
.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
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
(
见图
)
正确的是
________(
填“甲”或“乙”
)
。
(2)
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HCl
逸出使盐酸质量减少
5
.用化学方法鉴别两种黑色粉末
(
氧化铜和木炭粉
)
,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闻气味
B
.看颜色
C
.分别放入水中
D
.分别放入盐酸中
【
点拨
】
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而木炭粉不能与酸反应。
【
答案
】
D
6
.生活中产生的污垢,常可用稀盐酸来清洗。但下列有一种污垢是不宜用稀盐酸来清洗的,它是
(
)
A
.铝制茶杯内的茶垢
B
.陶瓷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
C
.保温瓶内的水垢
(
主要成分是
CaCO
3
)
D
.长期盛放石灰水试剂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
【
点拨
】
水垢的主要成分及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都是碳酸钙,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而铝制茶杯中的铝会与盐酸反应,茶垢不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盐酸来除铝制茶杯内的茶垢。
【
答案
】
A
7
.
(
中考
·
自贡
)
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
.
m
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
.
m
点和
n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
.
m
点和
n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
点拨
】
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增加,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
A
正确;
m
点时曲线出现拐点,表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
B
正确;
m
点表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n
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
C
错误;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
正确。
【
答案
】
C
8
.人的汗液里含有氯化钠,手摸过物体后,指纹上的汗液就留在了物体上。因此,法医做指纹鉴定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
.酸碱指示剂
B
.
AgNO
3
溶液
C
.碘酒
D
.酒精
B
9
.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的氯气进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来鉴别的是
(
)
A
.酚酞
B
.
BaCl
2
C
.
NaOH
D
.
AgNO
3
D
10
.用锡焊接钢板
(
主要成分为铁
)
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一些盐酸,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使焊接牢固,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学生经常会误认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铁,实质是生成氯化亚铁。它们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HCl
+
Fe===FeCl
2
+
H
2
↑
。
【
答案
】
除去钢板表面的氧化物;
6HCl
+
Fe
2
O
3
===2FeCl
3
+
3H
2
O
;防止酸液继续与钢板中的铁反应;
2HCl
+
Fe===FeCl
2
+
H
2
↑
11
.盐酸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和原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常备的化学试剂。某同学为鉴定某一无色溶液是否为稀盐酸,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表明溶液中一定有氢离子;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测得
pH
=
0
,表明溶液呈酸性;
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
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
若要确定该溶液为稀盐酸,能达到目的的实验组合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特征反应法
解答,利用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这一特征反应,同时要注意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实验①②都能说明
H
+
的存在,实验③不能说明
Cl
-
一定存在,因为
CO
3
2
-
和
Ag
+
结合生成的
Ag
2
CO
3
也是一种白色沉淀。
【
答案
】
C
12
.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
(
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
。
(1)
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
溶液滴加到盐酸中,溶液变
_____
色。
(2)
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
(
主要成分
Fe
2
O
3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
。
(3)
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
__________(
填一种即可
)
。
(4)
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
(
相同
)
的量是
________(
多选
)
。
A
.两种金属的形状
B
.盐酸的质量分数
C
.反应容器的大小
D
.温度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归纳法
和
控制变量法
解答。图示归纳了盐酸的化学性质,第
(4)
小题运用控制变量法,由于研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因此只有金属种类不同,其他变量都应相同,但与反应容器大小无关。
【
答案
】
(1)
红
(2)Fe
2
O
3
+
6HCl===2FeCl
3
+
3H
2
O
(3)CaCO
3
(
或
AgNO
3
等
)
(4)A
、
B
、
D
13
.
(
中考
·
嘉兴
)
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么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放有铁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
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同学们建立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实验,请你在虚线框中用图示的形式将图乙的对照实验补充完整。
(3)
还有同学想:气体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混合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______________
。
【
方法规律
】
本题可用
对照法
解答。为了证明溶液中的水能否对实验产生影响,可以向放有铁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因为稀盐酸中含有水,所以没有必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混合的实验。
【
答案
】
(1)
气泡是铁和盐酸反应产生的
(2)
(3)
没有必要
第
3
节
常见的酸
第
2
课时 硫酸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1
.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B
.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C
.铁钉的质量增加
D
.溶液的质量增加
C
2
.下列不属于稀盐酸和稀硫酸共同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
.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
.能与锌反应产生氢气
C
.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溶液
C
3
.硫酸、盐酸、硝酸都是常见的酸,它们具有相似的性质,是因为
(
)
A
.它们的
pH
都小于
7
B
.它们遇紫色石蕊试液都变红色
C
.它们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
H
+
D
.它们都有酸味
C
4
.
(
中考
·
遵义
)
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
H
+
,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C
5
.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硫酸中氢离子化学性质的是
(
)
A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硫酸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B
.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
.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
.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C
6
.有关浓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B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能使纸张、布料、皮肤等脱水炭化
C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D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拭,再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3%
~
5%
的碳酸氢钠溶液
C
7
.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
A
.实验室制氢气
B
.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斑
C
.与废水中的碱反应
D
.实验室中,跟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
8
.小明同学在使用“除垢净”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时,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联想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明猜想“除垢净”的成分中可能有酸。经实验,小明证明了“除垢净”的有效成分中确实有酸。
(1)
小明想配制一瓶“除垢净”,你认为盐酸、硫酸两种酸中的
________
更合适,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结合上面对“除垢净”的了解,在使用时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盐酸
硫酸与水垢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除水垢不彻底
除垢后要将“除垢净”冲洗干净
(
合理即可
)
9
.现有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若将它们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化的结果是
(
)
A
.两瓶酸的质量都减小
B
.两瓶酸的质量都增大
C
.两瓶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D
.两瓶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C
10
.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点拨
】
盐酸和硫酸都是酸,具有酸的通性,因此都能与碱溶液反应,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由于学生对酸的组成不理解,误认为酸都能与所有盐反应。事实上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盐酸与氯化钡溶液则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
答案
】
D
11
.盐酸、硫酸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
.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
.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
12
.
(
改编
·
德州
)
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
)
A
.锌粒
B
.氯化钡溶液
C
.紫色石蕊试液
D
.氯化钠溶液
B
13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
(
如图所示
)
,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中有许多“吃人的野兽”
(
即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
)
,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
(
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
。
(1)
入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口。
(2)
如果将盐酸换成氯化钡溶液,它能沿着盐酸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⑥ ⑩ ⑦ ⑪ ⑫
不能,因为氯化钡与硫酸会发生反应,从而被“吃掉”
14
.已知硫酸溶液中存在
H
+
、
SO
4
2
-
和
H
2
O
,某同学欲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
H
+
,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组合能证明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
H
+
的是
(
)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
点拨
】
欲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
H
+
,则需要排除
SO
4
2
-
和
H
2
O
的干扰。
【
答案
】
B
15
.向某工厂排出的一种澄清废液中加入
Ba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
HNO
3
,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废液中一定有
Ag
+
B
.废液中一定有
CO
3
2
-
C
.废液中一定有
H
2
SO
4
D
.废液中一定无
SO
4
2
-
【
点拨
】
①由已知条件“加入
Ba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生成的沉淀为硫酸钡或氯化银或碳酸钡;②因为硫酸钡和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由已知条件“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知,沉淀有碳酸钡,因为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无银离子,因为碳酸银是沉淀,故这里没有溶解的是硫酸钡。③未加硝酸前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不能大量共存,所以说明溶液中无硫酸,综上所述,废液中一定有
CO
3
2
-
、
SO
4
2
-
,但一定没有
Ag
+
和
H
+
。
【
答案
】
B
16
.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
SO
4
2
-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Ⅰ
①
取样品,滴加
BaCl
2
溶液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Ⅱ
①
取样品,滴加过量
_______
②
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
BaCl
2
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Ⅲ
①
取样品,滴加
Ba(NO
3
)
2
溶液
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1)
方案
Ⅱ
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
__________
。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Ⅰ
①
取样品,滴加
BaCl
2
溶液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Ⅱ
①
取样品,滴加过量
_______
②
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
BaCl
2
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Ⅲ
①
取样品,滴加
Ba(NO
3
)
2
溶液
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2)
方案
Ⅰ
和
Ⅲ
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
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Ⅰ
①
取样品,滴加
BaCl
2
溶液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Ⅱ
①
取样品,滴加过量
_______
②
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
BaCl
2
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Ⅲ
①
取样品,滴加
Ba(NO
3
)
2
溶液
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3)
方案
Ⅲ
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
________
的干扰。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Ⅰ
①
取样品,滴加
BaCl
2
溶液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Ⅱ
①
取样品,滴加过量
_______
②
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
BaCl
2
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Ⅲ
①
取样品,滴加
Ba(NO
3
)
2
溶液
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
4
2
-
【
点拨
】
(1)
检验
SO
4
2
-
是利用其与
Ba
2
+
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方案
Ⅱ
的步骤①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供酸性环境,二是排除
Ag
+
的干扰。
(2)
方案
Ⅰ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还可能是
AgCl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SO
4
2
-
。
(3)
滴加硝酸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还可能是碳酸钡。但碳酸钡可溶于稀
HNO
3
,所以加入稀
HNO
3
可排除
CO
3
2
-
的干扰。
【
答案
】
(1)
稀盐酸
(2)Ⅰ
;方案
Ⅰ
不能排除
Ag
+
的干扰
(3)CO
3
2
-
17
.
(
中考
·
聊城
)
聊城市某学校
2019
年实验操作模拟训练的一个题目是:鉴别稀硫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三种无色溶液。小组的同学把标有序号
1
、
2
、
3
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入标有对应序号的三支试管中,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如甲图,鉴别出
1
号溶液,再向另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BaCl
2
溶液,如乙图。
请回答:
(1)1
号试管中是
________
溶液。
(2)
乙图中
2
号试管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__ (
填微粒名称
)
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把该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
提出问题
】
除含有酚酞外,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
猜想假设
】
猜想一:
HCl
;猜想二:
HCl
和
________
;猜想三:
HCl
和
BaCl
2
。
【
进行实验
】①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
Na
2
SO
4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
________
正确。
②为了验证该滤液的酸碱性,将一片
pH
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
______
蘸取该滤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pH
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读出
pH
=
5
。
【
交流拓展
】2
号试管中滤液显酸性,要将该滤液调至中性,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________(
填序号
)
。
A
.铁粉
B
.氯化钙溶液
C
.石灰石
【
点拨
】
(1)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1
号溶液被鉴别出来,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1
号试管中是氢氧化钠溶液。
(2)
乙图中
2
号试管中氯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
猜想假设
】
氯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猜想二溶质可以是
HCl
和
H
2
SO
4
。
【
点拨
】
【
进行实验
】①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
Na
2
SO
4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钡离子,则猜想三正确。②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
。
【
交流拓展
】2
号试管中滤液中溶质为
HCl
和
BaCl
2
,要将该滤液调至中性,故可以加入铁粉或石灰石。
【
答案
】
(1)
氢氧化钠
(2)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
猜想假设
】H
2
SO
4
【
进行实验
】①
三 ②玻璃棒
【
交流拓展
】A
、
C
18
.
(
情景信息题
)
判断含氧酸
(
含有氧元素的酸
)
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相同条件下,含氧酸分子的结构中含非羟基
(
羟基为
—OH)
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1)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上表中
x
=
________
。
含氧酸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非羟基氧原子个
0
x
y
3
(2)
按照下列要求,请从不同的角度比较磷酸和硫酸:
①相同分子数时,物质的质量:磷酸
________(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
硫酸;
②溶液的质量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同时溶液的
pH
:磷酸溶液
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硫酸溶液。
含氧酸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非羟基氧原子个
0
x
y
3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信息迁移法
解答,根据已知相同条件下,含氧酸分子的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可知,由于磷酸中非羟基氧原子个数为
1
个,硫酸为
2
个,所以浓度相同条件下,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分子数相同时,它们的质量相等。
【
答案
】
(1)1
(2)①
等于 ②大于
19
.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
16 g
,把
80 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
(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
)
。请计算: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第
1
次
20
11
第
2
次
20
6
第
3
次
20
2.8
第
4
次
20
n
(1)
上表中
n
的数值为
________
。
(2)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
(3)
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第
1
次
20
11
第
2
次
20
6
第
3
次
20
2.8
第
4
次
20
n
【
点拨
】
(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
1
、
2
次反应完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
5 g
,而第
3
次反应完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
3.2 g
,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
n
的数值为
2.8
。
(2)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
=
82.5%
。
【
答案
】
(1)2.8
(2)82.5%
(3)
由表中数据分析知
20 g
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
5 g
碳酸钙完全反应
【
答案
】
第
4
节 常见的碱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1
.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
(
)
A
.碱能使指示剂变色
B
.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
.碱溶液能导电
D
.碱溶液中都含有
OH
-
D
2
.已知氢氧化锂
(LiOH)
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
.能与稀硫酸反应
D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3
.下列物质间能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
A
.
NaOH
与
HCl
B
.
NaOH
与
CuCl
2
C
.
HCl
与
AgNO
3
D
.
FeCl
3
与
NaOH
A
4
.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
3
+
NaOH===NaAlO
2
+
2H
2
O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
B
.在
NaAlO
2
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
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复分解反应
D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失
A
5
.
(
中考
·
滨州
)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石灰石
C
6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D
7
.用石灰浆涂抹墙壁,一段时间以后,涂层表面物质的
pH
小于其内层物质的
pH
。下列化学方程式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
A
.
Ca(OH)
2
+
CO
2
===CaCO
3
+
H
2
O
B
.
CaO
+
H
2
O===Ca(OH)
2
C
.
CaCO
3
=====CaO
+
CO
2
↑
D
.
2HCl
+
Ca(OH)
2
===CaCl
2
+
2H
2
O
A
高温
8
.某无色溶液具有下列性质: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③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请你推断该溶液可能是
(
)
A
.氢氧化钠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氯化钙溶液
D
.盐酸
B
9
.
(
中考
·
北京
)
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
A
.熟石灰
B
.烧碱
C
.食盐
D
.大理石
A
10
.下列物质与水蒸气的混合物,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
A
.
SO
2
B
.
HCl
C
.
O
2
D
.
CO
2
C
11
.下列反应不能反映碱的通性的是
(
)
A
.
2NaOH
+
SiO
2
===Na
2
SiO
3
+
H
2
O
B
.
2NaOH
+
H
2
S===Na
2
S
+
2H
2
O
C
.
Cu(OH)
2
=====CuO
+
H
2
O
D
.
FeCl
3
+
3NaOH===Fe(OH)
3
↓
+
3NaCl
C
△
12
.小明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
点拨
】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碱的通性,都能与盐酸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都能与
CuCl
2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
【
答案
】
D
13
.
(
改编
·
滨州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总结
NaOH
的四条化学性质
(
即
NaOH
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
(1)
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
NaOH
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
________
。
红色
(2)
性质④的反应为
NaOH
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试写出
NaOH
与
CO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
________(
填序号
)
。
A
.
Na
2
CO
3
B
.
CO
2
C
.
CuCl
2
2NaOH
+
CO
2
===Na
2
CO
3
+
H
2
O
C
14
.
(
中考
·
杭州
)
已知某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
(1)
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
pH
升高
(
溶质不变
)
,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
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
pH
降低,在下列试剂中可选择加入
________
。
A
.
CO
2
B
.
CaCO
3
C
.
Fe(OH)
3
D
.
CuSO
4
【
点拨
】
(1)
由于要求溶质不变,因此只能通过升高温度增大溶解度后加入该溶质来达到目的。
(2)
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掉氢氧根离子达到目的。
【
答案
】
(1)
升高温度并加入该溶质
(2)A
、
D
15
.
(
中考
·
湖州
)
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
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
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
【
方法规律
】
本题可运用
类比法
解答。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
【
答案
】
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1)
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2)CO
2
+
2NaOH===Na
2
CO
3
↓
+
H
2
O
16
.
(
中考
·
衢州
)
小丽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装配成一个制取
CO
2
气体的装置。
(1)
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小丽将
CO
2
通入盛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
CO
2
与
NaOH
是否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
CO
2
的软塑料瓶
(
如图乙
)
中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盖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
CO
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
小科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入
____________(
填一种盐
)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了
CO
2
与
NaOH
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
点拨
】
在集满
CO
2
的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盖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变瘪,说明气压减小,可能是因为
CO
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因为
CO
2
溶于水;
CO
2
与
NaOH
反应有碳酸钠生成,所以若加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证明
CO
2
与
NaOH
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
答案
】
(1)
试管底部有气泡冒出
(2)
二氧化碳溶于水
(3)
氯化钙
17
.
(
中考
·
衢州
)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
NaOH
溶液
(
原质量分数为
10%)
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1)
小江加入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稀盐酸
(
或稀硫酸或稀硝酸
)
变质生成的碳酸钠也是碱性的,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同学
小柯
小江
小龙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加入足量的?
加入足量的
BaCl
2
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3)
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
1.97 g
。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
10 g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18
.如图所示,止水夹开始时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
A
滴入试管②与气体
B
充分反应,打开止水夹,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
A
和气体
B
的组合不可能是
(
)
选项
液体
A
气体
B
A
NaOH
溶液
CO
2
B
NaOH
溶液
SO
2
C
浓硫酸
H
2
D
Ba(OH)
2
溶液
HCl
【
点拨
】
液体
A
与气体
B
反应或气体
B
溶解,使试管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而沸腾。浓
H
2
SO
4
滴入
H
2
中,试管内气体没有减少,气压不变。
【
答案
】
C
19.
如图
1
、
2
是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
CO
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装置。
【
查阅资料
】
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
实验探究
】
实验步骤如下:
甲组:
步骤①:如图
1
所示,锥形瓶
A
盛满
CO
2
气体,锥形
瓶
B
盛有
96 ℃
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
(
起保持锥形瓶
B
中水温恒定的作用
)
。
步骤②:取两支注射器,一支抽取
20 mL
水,另一支抽取
20 mL
浓
NaOH
溶液。
步骤③:将注射器中
20 mL
水注入锥形瓶
A
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
B
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步骤④: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
20 mL
浓
NaOH
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
A
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开始前,依图
1
连接好装置
(
锥形瓶
A
、
B
和烧杯中均未盛装物质
)
,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
A
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钟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锥形瓶
A
中
CO
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检查装置气密性
2NaOH
+
CO
2
===Na
2
CO
3
+
H
2
O
(3)
步骤④锥形瓶
B
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
___________
;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组:
收集一烧瓶
CO
2
气体,注入
2 mL
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
(
如图
2
所示
)
,振荡后观察到圆底烧瓶内气球胀大。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水沸腾
B
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4)
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
________
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胀大程度
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
,才能最终证明乙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H
2
O
减小
(5)
由此可知甲组同学所做的对照实验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收集一烧瓶二氧化碳气体
(
与乙组体积相同
)
,注入
2 mL
水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后观察烧瓶内气球膨胀的大小
相关文档
-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2021-11-1155页
- 202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2021-11-1118页
- 内蒙古包头市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一2021-11-1138页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课题32021-11-1147页
- 河北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2021-11-1129页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课件2021-11-1129页
- 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五科学探2021-11-1122页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题课件(122021-11-1112页
- 安徽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专2021-11-1111页
- 连云港专版2020中考生物复习方案第2021-11-1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