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2.79 K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考点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强国富民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
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
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
来的伟大飞跃。
3.基本路线是:
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
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
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
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
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
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7.40 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8.中国腾飞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
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体现
2
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10.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已经成为
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11.改革开放的地位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2.中国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01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3.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14.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6.我国为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应对举措及意义是怎样的?
(1)问题:还面临区域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9.怎样继续深化改革?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
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20.党和政府为什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 合法权
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1.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
成果。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
3
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从个人生活层面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3)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带来的情感体验?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从人类社会实践方面认识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
推动社会进步。
4.创新的根本目的:让生活更美好。
5.创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发挥的重要作用?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
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
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
果。
7.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
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8.现阶段,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4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
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
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
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9.教育的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
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0.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
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1.怎样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
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12.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3.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
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4.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
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3)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
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4)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5)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15.创新的目的
(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5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民主的价值及其实现?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
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真正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真正确立。
3.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4.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
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
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特点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
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7.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8.人民民主的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发展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在民主实践中,我们既强调选举民主的作用,人民通
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注重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通过广泛协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9.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0.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充分协商,求
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1.公民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
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
12.民主选举的形式、原则、对公民的要求有哪些?
(1)形式: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3)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13.民主决策的要求、形式有哪些?
(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14.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
(1)必要性: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
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意义: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5.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具备的能力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
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6.现代公民如何培养民主意识?
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
一种生活方式。
(1)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意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
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的基本含义(良法、善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
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
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7
3.法治的意义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
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6.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分别是什么?
(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
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8.法治国家的道路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
9.我国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0.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1.法治政府的含义
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12.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
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3.如何实现依法行政?
(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
主化。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
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5.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6.厉行法治的要求
8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全利,履行义
务。
(1)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
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7.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
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及组成
(1)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
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中华文化。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
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2.文化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的联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
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
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
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文化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7.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 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文化自信的来源
9
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
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
水之源木之本。
9.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措施: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
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
发展。
10.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
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
神力量。
1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
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
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
12.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3.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区分
(1)中华文化: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由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
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中国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
(2)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
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4)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力,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
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
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4.民族精神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意义?
10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
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5.民族精神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6.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的集中体现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7.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8.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
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9.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0.对价值观的理解
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
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
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向,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
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11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从国际视角看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 资
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
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新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
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3.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 是一个发展问题。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4.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1)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
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 环境的
压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正确看待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016 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
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6.从世界眼光来看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危机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7.我国的资源现况和原因
(1)现况: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
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8.我国面临的资源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
的新路。
12
9.我国面临严峻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
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表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10.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类关爱和保护环
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11.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12.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文明发展角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
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内在联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
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13.对人与自然关系基本态度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准则和目标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5.建设生态文明的态度和方案
13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6.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
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可靠保障。
17.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的基本原则。(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
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4
3.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平等?
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
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4.国家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采取的措施
(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
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
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
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5.公民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和做法
(1)原因: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2)做法: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6.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怎样反对分裂?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8.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2)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
(3)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
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9.怎样理解“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
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
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10.我国为什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5
(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做法
(1)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3)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4)做法: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
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1.中国梦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两个百年?(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实现中国梦的内涵: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实现中国梦的要求: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
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
世界的东方。
6.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意义?
16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8.新时代催生新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
9.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怎样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
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
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
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
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
11.为什么要做一个奋斗者?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
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1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3.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
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
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17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14.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2)
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18
九上道德与法治必备 100 题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
2.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4.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6.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7.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
略的重心。
8、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9.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0.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11、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某幸福,为中华民族某兴
1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兴国之要 ②根本要求、首要、第一、关键
四项基本原则: ①立国之本 ②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 ①强国之路 ②活力源泉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7、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8、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同步、同等富裕。
19、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20、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1、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追求的目标:强国富民
22、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
19
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7、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2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特征。
29、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0、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一根三基”
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
的根本途径。
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35、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36、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7、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38、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39、法治的要求:良法之治、善治。
40、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1、厉行法治原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
20
44、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5、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制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
图。
4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47、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8、政府权力的来源:人民
49、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50、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5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
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5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
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5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56、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精神纽带,是
激励中华儿女不竭精神动力。
57、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8、中华民族精神特点: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5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60、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
战之一。
6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1
6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6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
6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
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6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66、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7、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68、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6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7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1、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7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74、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75、国家安全和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76、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77、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7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
则问题。
7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
最佳方式。
80、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
独”。
8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82、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3、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22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8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86、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
87、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奋斗目标,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8、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89、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90、做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91、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92、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93、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
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4、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
党。
95、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96、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97、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98、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99、建设法治国家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00、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3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珠海等地调研时强调“中国始终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是
( )
①强国之路 ②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时
代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到 2020 年,我国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国家重视并做好扶贫工作( )
A.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成果 B.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收入差距
C.能够彻底消除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D.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
2017 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1.3 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从 2012 年的
52.2%升至 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 2012 年的第二十位升至第十七位。回答 3~4 题。
3.材料说明了( )
①我国的科技事业迅速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我国已跨入科技强国的行列 ④创新是国
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材料中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 )
①经济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 ②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力推进 ③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 ④创新驱动这一
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
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 年 9 月 21 日,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公布。
这一举措说明(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②各国之间经济、科技的竞争,归
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 ③必须把教育摆在首要地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④“双一流”建设有利于
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
6.右面漫画《网络反腐》表明( )
A.网络反腐可以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 B.利用网络夸大不法分子的违法事实,有助于将其绳之以法
C.我国民主监督的渠道不断拓宽 D.不利于地方政府依法行政
7.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有关规定,某市、县、乡三级人民代表大会将进行换届选举,并在此基础上产
生各级人民政府。这体现了( )
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各级政府依法行政③体现了我国发展选举民主的
形式 ④我国选择走法治道路的必然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把网络造谣、考试作弊、“枪手”替考、虚假诉讼、伪造证件
等令人深恶痛绝的不良行为都纳入到刑法调整范围。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厉行法治 B.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有利于营造维护诚信的社会环境 D.有利于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消除违法犯罪行为
9.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这份骄傲和自信,深深镌刻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流淌
在我们文化的血脉中。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
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中国人民在长期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
财富,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战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B.中华民族在长期
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以抗战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C.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抗战精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D.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国力
量,是实现中华梦的根本和关键
11.下列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计划生育政策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而制定的基本国策 B.计划生育是目前条件下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正确选择
25
C.国家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意味着不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D.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相适应
12.有人说:“我们生活的大地上,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是圣洁
的。”若要使大地永远保持“圣洁”,我们就应该( )
①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把教育放在优先发
展的战略位置 ④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安定团结,民族关系和睦,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
说明( )
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完全实现现代化 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少数民族地区已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正在得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6 年,文化自信成为我国文艺发展的崭新理念。《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电视纪录片和《中国诗
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富有人文关怀,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及当下中国的文化自
信。这种文化自信( )
①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 ②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③要求
我们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④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上可追溯至被枪炮打开国门的耻辱时刻,下可畅想至一个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
①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②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③就是
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④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6.2017 年中国经济交出亮丽“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迈入 80 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经济不仅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34%,
超过美、欧、日贡献之和。这说明(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稳定器
③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④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突出的
矛盾和挑战
26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立国之道,唯在富民。”追求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此,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共同富裕有助于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C.共同富裕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D.共同富裕意味着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平均分配
18.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
显著标志。下列直接体现坚持人民立场的有( )
①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②追求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④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9.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某公司职员小张决定通过检察院网站举报某单位领导的贪污腐败问题。
对此,你的看法有( )
①这是自觉履行公民法定义务的体现,值得提倡 ②这是在网上表达对领导的不满,不利于社会的和
谐稳定 ③这是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有助于促进依法行政 ④民主监督也要自觉遵守法律,增
强法治意识
20.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8 年 2 月 6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
并共迎新春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
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
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下列对新时代“多党合作”理解错误的是( )
A.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 B.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利的根本途径
C.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画出最大同心圆
2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关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下列
观点错误的是( )
A.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具体体现 B.公民的民主意识关系着一个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
C.现代公民需要的不是民主意识而是法治意识 D.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2.传感器、仿生机械、水下机器人……这些高端的科技名词离我们不再遥远。2018 年 3 月 17 日,第
33 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科学会堂开幕,各种来自于中小学生们的发明创造一一亮相。这说明
( )
①创新只能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②生活处处有创新 ③创新就是指科技发明创造 ④创新让生
27
活更美好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2018 年 3 月 16 日,教育部部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答记者问时说:“主旨就是一
件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①有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②体现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能
够迅速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24.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 月 25 日,中国多家艺术团体分赴美国、泰国等 9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部
2018 年“欢乐春节”活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
①说明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显示中华
文化优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④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25.2018 年 3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重庆
这座英雄之城孕育的红岩精神,为今天的共产党人坚守政治品德提供了成功典范。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B.弘扬红岩精神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C.红岩精神已远远落后于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精神 D.红岩精神始终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不
懈奋斗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如今,人工智能不仅会下象棋、围棋,还在分发邮件、工业制造中大显身手,甚至参加了 2017 年
的全国高考……人类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未来,人工智能会抢走人类的工作吗?很多
事情由人工智能来做以后,人类还能做什么呢?
(1)“人类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说明了什么?
(2)我国为促进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应该实施什么战略?
(3)请你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28
27.材料一 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67%、5.4%和 7.5%;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新兴
工业化国家……
(1)从上述材料看,我国为什么实施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应该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怎样的努力?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双重使命。一方面,要建成法治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开创不同于西方的法治文明,向世界提供法治的中国方案。
——摘自 2018 年 2 月 14 日《光明日报》
(3)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怎样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
28.(12 分)材料一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29
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调
研,体察少数民族群众冷暖,对民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少数民族地区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应对挑战,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
(1)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3)我们应该怎样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29.2018 年 3 月 2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共中央总书
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看点一: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看点二: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相
信,只要 13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国人民的这种信心主要来自哪里?
30
(3)请你谈谈我们应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0.【“两会”长镜头】
2018 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1)请你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两方面即可)
“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领域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深地探测、干细胞、基因编辑领域取得
重要原创性突破。”2018 年 3 月 10 日,我国科技部部长在“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总结说:“我国的科技创
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新阶段。”新时代,如何进一步
增强国家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出
谋划策。
(2)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请你出谋划策。(两方面即可)
31.材料一 “两会”的召开是中国凝聚民智共谋发展的重要途径,彰显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
和光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是真正有底气的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以蓬勃发展的成就和
一往无前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力量。
(1)为什么说“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是真正有底气的中国”?
材料二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要既讲法治又讲德
31
治。
(2)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启示?
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漫画《变迁》是我国 40 年来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我国( )
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②实行了改革开放
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
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对此,下列评论错误的是( )
A.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需要看经济发展
B.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C.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D.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3.下列体现创新的有( )
①农民冯某发明手扶式机动喷雾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②李某制作的隐砣自动机械腕表获首届中国
钟表设计大赛最高奖 ③学校普及科普知识 ④经过五年攻关实验,太钢集团炼出了笔尖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
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份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2
2012 52.2%
2015 55.1%
2016 56.2%
2017 57.5%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趋提升,这( )
①得益于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②完全是我国高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艰苦创
业的功劳 ③说明我国终于迈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④体现了我国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
5.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变“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为“Made By China(中国创造)”。这
是因为( )
A.我国科技水平在各个领域都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B.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我们只能靠本国力量,加快科技创新
D.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6.2018 年 1 月 10 日,由大河网联合河北人大网、河北省政府网发起的 2018 河北“两会”热点话
题调查得到热烈响应,参与网民达 85.7 万人次。其中,“解决交通拥堵”以 12.4% 的关注度居首位。为
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广大网民应该( )
①增强民主意识,认真履行民主监督的义务 ②关心国家大事,积极表达诉求
③提高参政意识,主动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④认真行使决策权,参与国家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我国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为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装上“法律盾牌”。该决定使得
公民保护个人信息的意愿又增加了一道“法律盾牌”。这说明( )
①我国实行法治 ②法治是公民权利和自由的重要保障
③有了法律的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就不会受到伤害 ④法治建设离不开良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政府有权不可任性”“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大量篇幅陈述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相关内容。这( )
A.说明了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33
B.维护了社会秩序,保证了经济平稳发展
C.保证了公民的监督权
D.说明了国家机关要依法行政,才能建设法治政府
9.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仍能
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
A.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B.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赞同
C.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10.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这一政策认识
错误的是( )
A.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B.说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也要适时调整和完善
C.有利于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D.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11.我国《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到 2020 年年底前,我国将全面完成生态
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这一举措( )
①表明我国环境形势严峻,一发不可收拾 ②表明我国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③表明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在庆祝香港回归 2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这样评价“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
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对此,
以下评论中不准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B.“一国两制”保持了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
C.香港地区拥有高度自治权,其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一国两制”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符合香港居民的利益
13.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五年后,他在十九大报
告中对中国梦给出了更详细的实现路径。这五年,中国梦赢得国际政要频频点赞。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
①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34
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④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一条格言:“此时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格言
启迪我们( )
A.实现中国梦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B.青少年只要努力学习就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C.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完成义务教育 D.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15. 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于 2018 年元旦开始在央视首播。该片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
在五分钟的视频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
使观众身临其境,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该纪录片播出有助于( )
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②展现人类文明演进轨迹,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彰显中华文化
厚重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④弘扬以勤劳勇敢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6.当前,我国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养老问
题异常严峻。截至 2017 年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2.41 亿人,占总人口的 17.3%。这( )
①说明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②启发我们应适时放弃计划生育,谋求人口结构的均衡发
展 ③表明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④体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社
会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7.“美丽”这两个字,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表达,被写进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
告,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写进了宪法。建设美丽中国( )
①体现了党和政府留住绿水青山的远见卓识 ②表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已逐
步成为人类共识 ③是因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④说明坚持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新
发展理念的根本核心
A. 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8.“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 13 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
①启发我们只有坚持各民族团结互助,祖国的新疆才会更美丽 ②说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
族的最高利益 ③体现了我国坚持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基本原则 ④表明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
新型民族关系
35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19.2018 年 3 月 8 日,我国外交部部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时指出,承认
“九二共识”是推进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解铃还须系铃人。台湾当局应该尽快回到“九二共识”
的正确轨道上来,这样两岸关系才能重新开辟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区域高度自治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2017 年 12 月 24 日,《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真实、全面、立体地展现中华民
族的文化瑰宝,赞咏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感叹这承载民族过往而又影响当下未来
的血脉精魂!一代代传承人保护文物,也传承了经典。传承人对文物的传承( )
①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④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
材料二 小强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我国经济实现稳中向好,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
增城镇就业人数创历年新高,城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的重大成就!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所展示的图片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说明我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可为什么还要着力深化改革?
36
2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各级领
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
(1)为什么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
(2)请你谈谈民主选举应遵循什么原则?公民应该怎样参与民主选举?
(3)你知道实行民主监督有什么意义吗?请写下来。
23.材料一 我国《“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
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地区为重点……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
早日实现。
(1)我国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原则是什么?
(2)对口援疆工作和《“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
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地区为重点有何意义?
材料二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
37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
(3)请写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什么?
24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
美丽中国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
过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1)请你为建设“美丽中国”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2)请你为学校设计几个开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形式。并说说开展这些活
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25.2017 年,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8 年,改革开放 40 周年再出发;
2019 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20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重要的时
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更标志着中国开启圆梦复兴的新征程。
(1)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什么?(两个即可)
38
(2)20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请你简要描述那时的中国是怎样的。
(3)新时代,我们应怎样踏上圆梦复兴的新征程?
(4)请你为“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出谋划策。
26.材料一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为什么要“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9
材料二 2018 年 3 月 17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针
对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问题,环保部部长表示,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不绿色,那
么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打好是很难的,甚至是做不到的。
(3)环保部部长的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两方面即可)
(4)为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水更清,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二)
1.C 2.A 3.C 4.B5.B 6.B 7.D 8.D 9.D 10.A11.D 12.A 13.B 14.D 15.C 16.D
17.C18.A19.D 20.B
21.(1)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彰显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2)①我国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②在党
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
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③我国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
协调等现实挑战。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
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
40
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22.(1)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
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②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
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③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
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3)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
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3.(1)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有利于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维
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等等。
(3)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
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
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4.(1)①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②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中国美丽人人共享;③和谐文明享太平,
安定团结绘蓝图;等等。
(2)活动: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
贺卡,改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增强节约意识;⑤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
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等等。
意义:①有利于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③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
(3)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③走绿色、循环、低碳
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
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必须严守资源
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可靠保障等。
25.(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产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
41
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
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
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③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
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
进步。
(3)①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
境保护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⑥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倡导节能、环保、低碳、
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等等。
(4)示例:人人共建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中国美丽;创建美丽中国,从你我做起;等等。
26.(1)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
明前景。②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
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等。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
从严治党。②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
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答案(一)
1.C2.A 3.B 4.A5.B 6.C 7.C 8.D 9.B 10.A 11.C 12.B13.C 14.B15.A
16.A17.D 18.D19.B 20.B 21.C 22.D 23.A24.B 25.C
26.(1)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必须加快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
42
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形成有利于创
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
境;等等。
27.(1)这是由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决定的。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施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能
源紧张问题,有利于提高人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等。(言之有理即可)
(2)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④坚持走绿
色发展道路等。
(3)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
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
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
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
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
识。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
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
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28.(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
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
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
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现高度自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
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3)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
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④维护国
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9.(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
43
本所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
加自信。
(3)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
从严治党。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
力量。
30.(1)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③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等。
(2)①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
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④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大并规范管理高科技
投入等。
31.(1)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
验证,是有生命力的。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
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2)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3)①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
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
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题型专题2021-11-1218页
-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梳2021-11-1212页
- 人教历史九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2021-11-124页
- 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骆驼祥子知2021-11-1220页
- 2019年初中语文知识点整理文言文词2021-11-125页
-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021-11-126页
- 2020-2021学年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2021-11-124页
- 2019年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2021-11-118页
- 2020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知2021-11-1180页
- 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知2021-11-1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