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0 K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苏联新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突破重点方法:(1)通过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等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2)对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学习,采用引入《完成五年计划》(海报)等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从中分析获取有效信息,并用问题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归结总结,从而理解掌握。
2.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突破难点方法: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引用材料进行分析,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论述,采用解答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出斯大林模式的利和弊。
【学法指导】
8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苏联新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突破重点方法:(1)通过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等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2)对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学习,采用引入《完成五年计划》(海报)等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从中分析获取有效信息,并用问题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归结总结,从而理解掌握。
2.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突破难点方法: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引用材料进行分析,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论述,采用解答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出斯大林模式的利和弊。
【学法指导】
8
启发、探究式为主。要借助展示历史材料,加深学生对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初步培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本课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前课,预习新课,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文字、文学作品等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题
引
入
一、组织上课:
二、材料导入:
出示材料: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是怎样进行实验,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验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参与学习活动。
课堂组织准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课题
三、自主学习: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章节,了解经济上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背景、首要任务、特点、作用)。政治上建立苏联(时间)。
2.材料引思:
阅读课文第一章节,了解经济上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背景、首要任务、特点、作用)。政治上建立苏联(时间)。
知识复习与联系
8
课
题
展
开
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不能继续实行呢?(启发联系其内容,引导学生回答)
材料一:经过四年(1914~1918)帝国主义大战和三年(1918~1920)国内战争。到1920年,苏维埃俄国重工业产量比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食盐和食糖产量分别只及战前的30%和8%,粮食产量只有战前的一半。经济形势的严峻导致了工农大众生活的恶化。
材料二: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1)从上述两则材料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列宁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课件显示材料)
材料三: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2)“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联系所学回答
读、思考、分析、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阅读、回答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国内战争已经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思考、回答(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引入历史人物的思考,材料分析能力的提高,加深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理解。
阅读、分析能力培养与提高。
知识了解。
分析、理解、比较及归纳能力提高,认识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国情,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增强。
分析与认识能力提高
8
(3)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5)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四:1925年俄国粮食和工业生产产量统计表(出示课件)
(6)根据上图分析苏俄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
3.大家知识前苏联,那么苏联是怎样成立的?(引导强化记忆方法:“屋(乌)外有两只鹅(俄)”
引导看课件《苏联地图》,展示苏联国旗、国徽,播放《苏联的成立》
苏联的成立有何影响?(及时积极评价与引导;强调: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
4.请同学们注意区别几个历史名词:沙俄(1547年—1917年2月)、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底)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读书、分析、回答(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读图表、分析并回答
读书、分析、回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合小字回答(到1927年苏联经济已恢复到战前1913年水平)
读书、回答(1922年及名称、最初入盟的四个共和国。)
看课件,了解认识其疆域其概况。
自由竞答。
共同归纳、总结、区分(看课件)
进一步认识政策的正确性及意义。
掌握苏联成立概况。强化记忆,方法指导。
直观、形象生动认识。
认识苏联成立加强了国内团结,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
提醒学生,明确不同历史概念
8
1.学生阅读课文第二章节,了解经济上实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背景、目的、特点、作用)农业集体化(目的、方法)。政治上斯大林模式(时间、标志、特点、影响、弊端)。
2.材料引思: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引导看课件)
扶木犁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从上则两则材料可以获知当时的苏联是什么状况?
斯大林的愿望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
斯大林说:“
阅读课文第二章节,了解经济上实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背景、目的、特点、作用)农业集体化(目的、方法)。政治上斯大林模式(时间、标志、特点、影响、弊端)。
看课件
阅读、分析、回答
(当时的苏联:国内外形势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
(1928开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
展示斯大林图像。
阅读、分析及归纳与认识能力提高。
8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这些话表明斯大林什么观点?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重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完成)
(2)实施结果怎样?能不能用数据说明?
(引导学生完成,然后课件相应展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图片)
(3)苏联用了约二十年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说明了什么?
这极大提高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苏联的国际地位。(以昂扬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
3.但同时,农业在生产技术方式则比较落后。为了发展农业,进而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苏联确定了什么方针?(引导看课件)
解释“集体化”含义(引导联系中国的农业集体化,从私有到集体所有制)。
集体化成果怎样?(引导阅读)
“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
阅读P8正文及小字,归纳、回答(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分析、认识、竞答: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回答(实现农业集体化)
联系中国史知识、理解。
阅读P8—9相关小字。
阅读、分析及归纳能力提高。直观认识巨大成就。
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知识掌握,阅读分析能力提高。
知识联系与梳理,理解能力提高。
8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但是,这当中好像出现了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
(课件展示材料: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引导分析并作出积极评价,适时小结:结果是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知识小结: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4.指导看课件材料: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列宁的思路”和“后来苏联的模式”分别指什么?(参照课文内容,不补充)
(2)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指导学生读P9小字及结合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强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是个人的高度集权。)
(3)评价斯大林模式?
读材料,思考、分析、回答(在集体化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不当的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先阅读材料,然后读书并分析、讨论、回答(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国情;“后来苏联的模式”指“斯大林模式”。)
阅读、分析、回答: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建立。
阅读小字,并联系前面所学共同分析理解这种模式的特征。
结合P9—10读书、分析、讨论并回答
参考P10“斯大林模式”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竞答(言之有理即可)。
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唯物史观观察思考与分析历史问题,提高能力,认识总结历史的教训。
材料分析能力的提高,知识前后衔接,合作意识增强。
认识、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基本特征,从而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提高,解决难点。
8
(指导、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与评价,包括形成的背景、积极作用与弊端。)
四、合作探究:
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探讨模式对苏联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决难点。
联系中国史知识,学以致用;激发爱国热情,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课
题
解
决
五、师生共同小结: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苏联的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在曲折中前进。(投影)
特点: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1)列宁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时期:新经济政策 →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启示:社会主义探索、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六、巩固练习:
1.课后选择:指导
七、组织下课
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小结,归纳概括出成就及失误与教训。
独立完成,同矫正
学生下课
知识梳理,有利于复习巩固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知识练习、巩固
知识迁移与运用,分析、理解、比较及归纳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增强。
8
相关文档
- 2016届济南市天桥区初三历史一模卷2021-11-1210页
- 2020-2021学年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2021-11-124页
-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凡尔赛—2021-11-1128页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现代化建设的2021-11-114页
-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2021-11-1114页
- 2020-2021学年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2021-11-119页
- 2011年版初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7-2021-11-1113页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现代化建设2021-11-114页
- 2018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总复2021-11-1117页
-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2021-11-1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