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 M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考试
语文试卷(真题)
第一部分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日光下澈,_________”描写出小石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答案】 (1). (1)化作春泥更护花 (2). (2)从今若许闲乘月 (3). (3)芳草鲜美 (4). 落英缤纷 (5). 皆若空游无所依 (6). 影布石上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闲”“缤”“依”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2.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春风吹拂(______)着大地,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雨后天晴,月亮更显得澄莹(______)皎洁了。
(3)他遇事不慌不忙,非常________(zhèn jìng)。
(4)我们要______(qiān xū)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答案】 (1). ⑴chuī fú (2). ⑵chéng yíng (3). ⑶镇静 (4). ⑷谦虚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拂”读作“fú”,不要拼成“fó”,“谦”比喻修辞“歉”。
3. 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图片四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
【答案】 (1). ⑴誓改为视 (2). 检改为俭 (3). ⑵赏析传统文化 (4). ⑶去掉“望”(或去掉“敬请”)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第(1)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誓死如归”写作“视死如归”,“勤检节约”写作“勤俭节约”。第(2)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即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第(3)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这句话用词不当,删去“敬请”或“望”。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 下面图表是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情况的预报。请概括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城市
白天
夜间
天气现象
风向风力
最高气温
天气现象
风向风力
最低气温
石家庄
雷阵雨
北风3-4级
22℃
小雨
北风<3级
12℃
唐山
阴
东风3-4级
23℃
阵雨
北风3-4级
11℃
廊坊
阴
东北风3-4级
25℃
小雨
北风<3级
12℃
沧州
阴
东北风3-4级
22℃
小雨
北风3-4级
12℃
衡水
阴
北风3-4级
24℃
阵雨
北风3-4级
13℃
邢台
阴
北风<3级
23℃
阵雨
北风3-4级
13℃
【答案】①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夜间均有雨,风向均为北风。②河北省部分城市除石家庄白天有雷阵雨,剩余城市均为阴天。③河北省部分城市白天除邢台小于三级外均稳定在三到四级。④廊坊昼夜温差最大。
第二部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 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 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5. D 6. 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解析】
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D项表述错误,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6. 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三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句诗中“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组动词,使诗句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是为大雨之兆⑯。”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⑪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⑫燎:燃烧。⑬炬:火把。⑭祈:乞求。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⑯兆:预兆,征兆。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 谓:_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_____________
(3)从夕达旦 旦:_____________
(4)是为大雨之兆 是:_____________
8. 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 B.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10. 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11. 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案】7. (1). 称 (2). 为什么 (3). 早晨 (4). 这 8. C
9. 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⑵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10. 赛龙舟、包粽子
11. 刘峻好学
【解析】参考译文:
屈原在初五投江去世,楚国人用船只从水中打捞出,称作赛舟。另外,初五在江水中投放粽子来祭祀屈原,担心被蛟龙夺取,所以赛龙舟来追赶它。
后汉的黄琬,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黄琼把他听到的日食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刘峻家境贫寒,酷爱读书,常常点燃火把,从晚上读到早晨。有时睡着了,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奇异的书,一定去祈求别人借给他。
齐国有一种鸟,常屈一只脚,在大殿的前面飞舞。齐侯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种鸟角商羊。儿童有歌谣唱:‘天将大雨,商羊鼓舞’这是大雨的预兆。”后来果然这样。
7.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旦”是“早晨”的意思。
8.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
C项中“于”意思为“比”,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对”是“回答”的意思,“及”是“等到”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节日习俗的了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有自己不同的习俗,仔细阅读四个选项,辨析作答。仔细阅读文段一,从“竞渡”“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可以看出,这是端午节的两个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11.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写题目的能力。记叙文类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特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仔细阅读第三篇短文,可以看出,写的是刘峻勤奋好学的故事,可以拟题为“刘峻好学”。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漫话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做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石鼓文
②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略有改动)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 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 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 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13. 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
14.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答案】12. A 13. 第③段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
14. 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体现了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总结归纳说明内容,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根据原文可知,石鼓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可知,选项A
中“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去掉了修饰词“现存的”,是错误的。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找准说明对象,然后逐段阅读,归纳说明的内容,最归纳总结来作答。仔细阅读第③段,通过对石鼓这一文物从发掘到流传的过程介绍可知,这一段主要写了石鼓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从“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一段可以看出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过程,这体现历史学者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15. 在《红岩》中,他被敌人注射了麻醉剂,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机密。这里的“他”是谁?“他”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16. 请简述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
【答案】15. 成岗 印刷
16. 她们睡在一张床上,说了很多话,简爱承诺谁也不能让她离开海伦,然后她们相拥入眠,第二天醒来时,海伦已经去了天堂。
【解析】
15.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红岩》,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题干中的他是“成岗”,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刻板印刷工作。
学*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回忆齐白石先生
①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一九五○年与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后来,我成为齐白石老先生的干女儿。齐老常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教导我:“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②我因演出繁忙,不可能在画画上画出成绩来。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教导做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头唱戏,面向观众。我演的节目,创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争取自由、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的古今女性。如《刘巧儿》中的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等。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到的最珍贵的启示。
③有一天,裱画家刘金涛陪我去齐老家学画画,恰好齐老一人在家。金涛兄说:“今天齐老可要好好教干女儿画画了。”齐老让金涛铺好纸,高兴地把我叫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支笔:“来吧,画一张。”我心想:“做艺术家就不能退后,这也算是第一课。”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个小兔。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稍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我是看看凤霞有没有胆子。画画的敢甩笔杆子,当伙计的敢端盘子,唱曲的敢扣弦子,当裁缝的敢下剪子。凤霞有胆子,有艺术家的气魄!”
④齐老是很重情义的。记得他过九十大寿,我跟金涛兄去给他拜寿,他领着我来到后院,我看到北面墙上有个小洞,里边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宝珠灵位”。齐老默默鞠躬,我当然也照着做了。齐老严肃地指着灵位说:“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她,她跟我只是受罪了,没有享过福。”齐老说着眼睛湿润了。我感觉到齐老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平时几乎不流露。
⑤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齐老说:“对佣人要宽厚,有好处。”老尹为人善良,老是拿着笤帚不停地打扫。齐老不给他工钱,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奖励,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因此,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欢挽着祖光,去他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他手里真有好画。祖光从老尹手里买了不少画。老尹对金涛说:“吴先生大方,我说多少钱从不少给,有时多给了还不让我找钱。”齐老不只对老尹这样,无论对谁,都一律同等对待。
⑥齐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他当木工时的朴素习惯。有一次,金涛和我陪齐老吃饭,一位梳着圆头的女佣人为老人端上一些饭菜,一盘豆豉辣椒,一碗腊肉素白菜汤,都是些小盘小碗。金涛兄吃完,小声对我说:“我没有吃饱。”但我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碗汤,急着要看齐老画画。齐老对秘书武大姐和我说:“你们就是不考虑金涛是爱吃的人,我的小女儿凤霞吃什么都行,今天金涛肯定没吃好,下次请您去曲园吃。”
⑦齐老有很多学生,老人画画时大家都围在一边看,老人一声不响门头画。可是在大家不在的时候,他就边画边传授我如何用笔,如何调色,如何心里要有实物,手上才能疏能跑车、密不透风,画出实物的神采来,画得不像不要紧,可以定要神似。他还说:“你毕竟不是在照相,你是根据实物,经过你的画笔,再创造出你所想象的神采,这才叫艺术品的神韵,原封不动画出的桃子是匠气作品,要琢磨怎样画活了,看着已像离开了纸。”
⑧也真是这样,看看齐老画的一篮子桃子: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由此,能够看出齐白石的艺术家风度。我看齐老画画,再仔细研究齐老的画,再回想齐老的教导:“你画画跟唱戏一样,不可死学原搬,要记住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不能不进取啊!”真是受益匪浅。
(选文有改动)
17. 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
18. 从选文第④⑤⑥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19. 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
(2)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
20. 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7. 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18. ①齐白石先生重情义②齐白石先生待人宽厚,宽严相济③齐白石先生的朴素
19. ①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小兔画的逼真有神,突出表现出齐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同时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齐白石先生有艺术家的气魄。
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强调了齐白石画中桃子的生动逼真;运用侧面描写,从侧面写出齐白石先生画工一流,具有艺术家风度。
20. ①列举典型事件,突出齐白石先生的形象。②选材角度丰富。从生活、画画、教学三方面选材,写出齐白石先生作为家人、艺术家和老师的身份职业转换。③选材真实。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使故事真实可信。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一段“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的暗示可知,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唱戏要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18.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仔细阅读④⑤⑥三段,通过记叙的事件可以看出,第④段表现齐白石先生重情义;第⑤
表现齐白石先生待人宽厚,宽严相济;第⑥段表现齐白石先生的朴素。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句①运用反复修辞,强调小兔画得逼真有神,突出表现出齐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句②既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齐白石画中桃子的生动逼真,又通过侧面描写,表现齐白石先生画工一流,具有艺术家风度。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情节和内容,分析写作手法。首先,本文列举了一些典型事件,突出齐白石先生的形象;其次,选材角度丰富,包括生活、画画、教学三方面内容,体现出齐老先生作为家人、艺术家和老师的身份职业转换;再次,选材真实,用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使故事真实可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第三部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爽”的意思是:①明朗;清亮。如:神清目爽;秋高气爽。②(性格)率直;痛快。如:豪爽;直爽。③舒服;畅快。如:爽快。爽约;毫厘不爽。
请依据以上对“爽”字的解释,任选角度,以“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倍爽好心情
当天地间奏起了美妙绝伦的华尔兹时,而我却只能隔着窗户欣赏,因为那是大自然的独唱——雨。
这一场大雨,将我原先的计划洗刷得干干净净。无可奈何的我,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仰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大概是我家楼层太低的缘故,我几乎可以看到半边的天空——晴天时,天高云薄,触不可及;而现在,阴云吞没了天空,占领了天地,完全沉醉于自己的盛会当中。
“嘀嗒,嘀嗒……”,我被这充满节奏的声音吸引住了,我暗淡的心情似乎渐渐给点亮了。我开始颇有兴致地向窗外望去——从天空中落下的滴滴音符,坠落在地面上迸发出独有的音色,碎裂的音符又从地面跃起,在空中划出无数条美丽的弧线,又默默地逝去了。地面上渐渐积累起音符的乐章,如镜子般空明,时而被音符击碎,时而画出涟漪,奏响着大自然的动人乐章。树木听到这华丽的音乐,为之翠绿;小草听到这雄浑的演奏,为之生长;小溪听到这欢快的独唱,为之和声,而我听到这美妙的华尔兹,为之陶醉、舒爽……
树叶承载着的是中音的音符,小草吮吸着的是低音的音符,小溪容纳的是高音的音符,他们各自演奏自己的乐谱,交织,旋转,升腾,回响……
渐渐地,终于迎来了终章,乐谱开始消散,音符如流水一般不知延伸到何方,留下来的只有休止符从叶片滑落,坠入空明乐章的终结的余响!我倍爽的心情也随着那欢快的音符一起在天地歌唱……
【解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给出的话题只有一个字“爽”,提示部分对词语意思做出了解释,为学生理解话题,选择写作角度提供了思路。根据“爽”字的不同意思可以选择不同角度作文。如“明朗、清亮”,可以写“秋高气爽”,通过景物描写体现环境的美好;如“性格率直、痛快”,可以写记人的文章,通过事件体现人物豪爽的性格;如“舒服、畅快”,重在通过事件体现人物的心情……根据不同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角度写作即可。
点睛:话题作文审题很重要,要注意以下两点:(1)审话题。①理解话题的内涵: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我们可将话题的含义由本义引向引申义、比喻义,这样不仅容易写,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②准确理解话题,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2)审材料或提示语。现在的话题作文一般都设计了一段材料语或提示语,是为考生理解话题意旨而创设,对话题的意旨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它能帮助考生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审题时要对这些材料语、提示语认真研读,准确理解其意义、作用。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3)居天下之广居 行天下之大道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天涯”“居”“大道”“寓”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平时教学时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锥,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间,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猎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潜伏( ) ②麻痹( )
【答案】(1)①锥 椎 ②妆 装 ①qián fú ②má bì
【解析】▲脊椎: jǐ zhuī,1.脊柱:~动物。2.椎骨。▲伪装:读作 wěi zhuāng。意思是假装;采取措施隐蔽真相。▲潜伏:qián fú。详细解释:1、《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2、《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3、《北史·拓跋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然后诣阙请罪。”4、杨朔《万古青春》:“天一黑,部队便在预定的潜伏地带移动。”
5、明 施耐庵《水浒》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两个来到了山下东路林子里潜伏等候。看着日头中了,又没一人来。▲麻痹:má bì。身体某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患麻痹之症。生活颇为艰难,也指马虎不经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思想麻痹。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 中的“太元"、 “元丰六年”中的“元丰”, 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 “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答案】D
【解析】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回答问题。(共6分)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内容。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
【答案】(1)示例:
整幅《松鹤延年》的画面是由图案和文字构成的,画面的主体是中间的图案部分,从近及远分别是是仙鹤,青松和高山。画面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东海白鹤千秋寿”,下联是“南岭青松万古春”。画面的最左侧有作画时间和作者。
(2)示例:对联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东海”对“南岭”,“白鹤”对“青松”,“千秋寿”对“万古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盼和祝愿。
【解析】(1)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仔细观察图画上的内容,各个部分都是什么内容,然后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注意在介绍图画内容时要求观察仔细,不能漏掉图画的一些小细节,表述要准确明了。
(2)考查对修辞的赏析能力。首先根据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接着“千秋”和“万古”也都表示长久的意思,这些一般用于对老人的祝福之中,因此这幅对联表达的是对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第二部分
(5~20题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6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5.C
6.示例: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解析】5.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想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6.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连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词人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少年知识未开②
,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 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时文固不可不读 固:
(2)若朝华夕落 若: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
(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9.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3分)
10.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7.(1)固然(本来)本来 (2)像(如)(3)完全(全部)(4)通晓(懂得)
8.(1)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
(2)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当赶快反省。
9.幼年时读书经久不忘;壮年时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10.①读书务求成诵;②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③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解析】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概括。根据文中相关句子可知少年时,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就没有少年时的好了,经月就会忘记,不能持久,因此读书要在少年时。
10.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基本含义,能够简单的翻译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最后总结概括。该句可翻译为: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思考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如果这样,那么才气自然散播。
[参考译文]
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这辈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思考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如果这样,那么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的字词的,这就叫“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的,这就叫“食物不化”,这两者距离胸无点墨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当赶快反省。
三、 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11~13题。(8分)
何 尊
①这是一件青铜尊。它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最高展台。
②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他们的父辈曾经浴血并肩奋战,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③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另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虽然王朝新的领袖姬诵才十几岁,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些事迹使得同是年轻人的何热血沸腾,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血的事情。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④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了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
⑤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
⑥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⑦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⑧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中国。
11.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 (3分)
12,何事铭文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分)
13.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 (3分)
【答案】11.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12.“中国”一词在何尊铭文中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
13.①何尊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是艺术瑰宝;②记载了周朝祖先的丰功伟绩,历史悠久,是历史瑰宝;③尊底的铭文中有关“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传承更迭,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瑰宝。
【解析】11.
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通读文章,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答案。题干中提出的“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这件事情出现在文章的第③段,该段中“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一句可知何铸造青铜尊的目的。
12.考查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中国”一词首先出现在文章的第④段,由相关语句可知,其含义是指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
13.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可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青铜尊的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富有艺术底蕴;第二部分介绍了青铜尊的来历,体现了它悠久的历史;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二字的由来,体现了其丰厚的文化底蕴。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4~15题。(7分)
14.下面文段表现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3分)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暖飞出祉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了铁窗里的刘思杨。“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节选自(《红岩》)
【答案】通过对小萝卜头放虫子这一事件的刻画,表现了小萝卜头虽然身陷困境,但他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心理。
【解析】考查对名著中主要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迹,明确文段中所描写的事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以此推测出其心理。结合名著内容我们可知,小萝卜头此时身陷囹圄,但看到小虫子飞起来时依然高兴的拍手叫好,足以体现他愉快的心情,对生活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体现了他对民族解放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渴望自己能像虫子一样自由的飞翔。
15. 请观察下面这枚纪念币图案,回答问题。(共4分)
(1)这校纪念币图案表现的内容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1分)
(2)请简述“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3分)
【答案】(1)水浒传
(2)在梁山已经安身下来的李逵想起在家中受苦的母亲,决定回家接母亲到梁山享福。途中路过沂岭,老母口渴,李逵便放下老母去寻水,此时突生变故,猛虎现身,吞食了老母。李逵悲愤异常,杀死四虎,哭祭母亲一番,回山而去。
【解析】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简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筛选“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即可。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20题。(14分)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
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术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
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想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全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金被割完,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物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16.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3分)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18.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 (2分)
19.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0.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案】16.麦客夫妻勤劳朴实、踏实肯干、配合默契、任劳任怨、善良厚道。
17.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出天气的炎热,衬托出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18.表现了庄稼人最纯朴的感情,写出了“女人”对麦田收成的称赞和羡慕之情。
19.交代了麦客夫妻来自深山的情况,解释了他们外出当麦客的原因。
20.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赞扬了麦客们的勤劳朴实以及踏实肯干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和对远去童年生活的怀念。
【解析】16.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文章的情节入手,文章中对麦客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们配合默契,踏实肯干;顶着炎热的天气割麦子,
可以看出他们的勤劳艰苦和善良厚道;在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虽然居住深山,但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17.考查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景物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抒发情感的作用。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突出表现了麦客夫妇的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
18.考查语言描写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体现。第⑧段女人的话表现出她的内心的羡慕和由衷的赞叹。
19.考查重点文段在文中作用。第⑨段插入描写他们的生活境况,可以很自然的让读者明白他们出来当麦客的原因。
20.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即可。本文前段主要讲述的是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通过对麦客夫妇的动作、语言描写,赞扬了麦客们的勤劳朴实、踏实肯干、不畏艰苦的美好品质。结尾段用一个问句写出了对传统农业流逝的遗憾,也借此表现出对远去童年生活的怀念。
第三部分
(21题50分)
21.作文。(50分)
请根据你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理解和越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白拟题目;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④不得套写、
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范文】
认识你自己
希腊有一座神庙,门上写着:认识你自己。先哲的智慧真是让人景仰。
都说青蛙是富于探索精神的动物。一只青蛙曾对自己的走路方式不满,祈求像人一样走路。而愿望实现之后,却因为自己的眼睛长得不太是地方,最终饥渴而死。青蛙失败的探索给我们一个教训,那就是要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
在今天这个讲究个性,提倡创新的时代,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看大街上的俊男靓女,电视海报上夺目的明星,一个比一个扎眼,刺目的服装,张扬的外表,举手投足都在向人显示自己的个性。但是,我们是不是常常发觉,在些人的“个性”与其本质显得太不搭调。偶尔给人一掠而过的惊异,他自己正暗自得意,旁人却如同吞了苍蝇,觉得颇有东施遗风。殊不知真正的个性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一种美,个性应该是只属于一个人的从根到叶都美丽不败的花朵。不充分地认识自己,盲目追求惊艳,不结合自身实际而造出的个性终只会沦为恶俗。
追求个性的男男女女,擦亮双眼去认识自己,相信自会从心底绽放美丽。那些在竞争中追求不败的人也应该如此,认识自己,发挥出自己所有的能力。
仰慕凤凰卫视的曹景行。作为一位头发花白的人,在凤凰卫视这样娱乐泛滥的电视台做评论员。他没有登台乱叫扭腰的资本,也没有学某些主持人一味讲烂俗的笑话。他只用一个中年人的成熟与儒雅,开辟一方洁净的天空,感动了那些都市忙碌浮躁的心灵。他独特的魅力也足以胜任目前清华客座教授的职位。看到他,我相信在暗淡的文化界还有希望,无论娱乐如何铺天盖地,有些东西是不倒的,他充分认识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诠释出人应该有的成熟思想,对于某些盲目跟风和网络中频频出现的丑角,实在是极好的榜样。
认识自己,不美丽的东施如果学会善良和坚强,也会散发另一种气质。认识自己,攀援的凌霄花即使不如荷花亭亭玉立,也可以独享一份妩媚动人。认识自己,记住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的话题是什么,然后明确话题的中心,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思考,要选取什么样的素材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选取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强烈的事情来写,只有写出具有个性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并从中产生富有哲理的感悟,才能表现出文章整体的特殊性。“认识你自己”重点理解如何“认识”,对象是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审视,根据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去搜集符合能让你真正了解自己的素材去写,最能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话题作文写作时,要注意话题作文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如果写作前不注意审题,写作时会偏题,写起来就有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准确审题,分析话题的范围,把握材料的重点,吃透材料,准确悟出题意就显得非常重要。再者把写作角度选得小些,这样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能把意思表达得透彻,内容更具体集中,中心更突出。
202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7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4题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祖的苍松直通天宫。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chéng xiàn)出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清静安闲,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wēi’é)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词语注音。
①别墅( ) ②徘徊( )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chéng xiàn)________ ②(wēi é)________
【答案】 (1). bié shù (2). pái huái (3). 呈现 (4). 巍峨
【解析】
【详解】(1)别(bié)墅(shù):改善型住宅,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徘(pái)徊(huái):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2)呈现:显出;露出。巍峨:意思是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3)____________________,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6)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答案】 (1). 所谓伊人 (2). 秋容如拭 (3). 床头屋漏无干处 (4). 伤心秦汉经行处 (5). 不以物喜 (6). 不知其旨也 (7). 不知其善也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伊人、如拭、经行处、其旨也。
3.下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标语,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
①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抗争。
②众志成城,防控疫情。
③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
④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
⑤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我选第________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所有标语任选一个均可。理由言之成理即可。①②⑤:语言简练。句式工整。结构整齐。音韵和谐。 (2). ③: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④:语言独具特色。通俗易懂,符合相应语境。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赏析标语的能力。可以从修辞、语言、句式、结构、音韵等角度入手。①“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抗争”:典型的对偶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便于记忆;②“众志成城,防控疫情”:语言简练、结构整齐、音韵和谐;③“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运用反复的修辞,加上感叹号的标点,语气强烈,强化了提醒人们“不要出门”的效果;④“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口语化的特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符合抗疫的语境;⑤“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运用排比的修辞,语言简练,句式工整,突出了抗疫的紧迫性和生命的重要性。
4.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
【答案】(1)该图主要整体上看起来是书屋一隅。摆着两束花的窗户前有一个书桌,上面摆满了各种笔墨和书籍。书桌两边各有一个柜子,上面也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书桌前搭着毛巾的椅子斜斜地放着。整个屋子看起来很凌乱,但乱中有序,也溢满文人的气息。(2)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志趣高洁。生性爱书。
【解析】
【详解】(1)这道题考查介绍画面的能力。先仔细观察画面整体构图,注重细节(外形、色彩);注意一定的说明顺序;最后用准确、简明、平实、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注意题干要求: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画面整体是书房的一部分。正对面的窗台上摆着两盆鲜花,靠着窗台摆有一张书桌,书桌上摆满了各种笔墨和书籍;两侧各有一个书柜,上面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书桌前有一张靠椅,上面斜搭着一张毛巾。整个书房看起来比较凌乱,但充满了读书人的气息。
(2)这道题考查解说画面寓意的能力。从画面可以看出,整个书房堆满了各种笔墨和书籍,既表明了主人读书人的身份,又显示了主人高洁的志趣,热爱读书。从窗台上的两盆鲜花还可以看出主人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部分(5~20题 50分)
一、(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5. 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6. 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答案】5. 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拿起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6. 诗人自己登楼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榨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解析】
【5题详解】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解释其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描述时要忠实于原句。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根据这些词的理解描述,如,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6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结合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作品情境。陈子昂
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前两句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二、(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⑩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________________
(2)皆莫及也________________
(3)绝好岑嘉州诗________________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_______________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9. 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0. 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
【答案】7. (1). 也 (2). 比得上 (3). 极,极端的 (4). 停止
8. (1)我对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深明的诗。(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
9.
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10. 陆游非常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睡热后才停止。表达了作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注意:亦,副词,也;皆莫及也;都比不上;及,比得上;绝,一词多义,极;已,一词多义,停止。
【8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吾,我;无所甚好,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独,只;好,喜欢。
(2)尝,曾经;以为,认为;而已,罢了。
【9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结合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谈启示。“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要长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由此我们得到启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洗涤心灵,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气质得到提升,增进语言表达能力。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中故事的概括及作者情感的把握。阅读文言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句理解分析。在丙文中,找到运用叙述表达方式的句子概括故事。由“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分析概括,陆游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回来时,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诗作,直到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止。在文中找到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句子分析理解作者对岑参诗作的感情。由“令儿曹诵之”可以看出陆游对岑参诗作的喜欢,由“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分析,这是陆游对岑参诗作的高度赞美。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人们的心里,要长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我对于诗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来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
(苏轼《东坡续集》)
丙:我从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岑参的诗作,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了回来,靠着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上闭目安息,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作,直到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止。我曾经认为在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岑参才能这样罢了。……宋孝宗乾道九年八月三日,山阴县陆游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三、(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情实感
①作为狭义散文的“美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它的全部篇章中间,应该是洋溢和充满着丰盈的情感。
②古今中外多少优秀的篇章,都充分流露和倾泻着自己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呼啸的大海,有的像壮怀激烈的咏叹,有的像伤痛欲绝的悲歌,有的却又很欢天喜地的赞颂;当然也有与此很不相同的情形,那就是异常含蓄与蕴藉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表面看来似乎并不强劲和猛烈,但是在欲说还休的抑扬顿挫之中,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这股感情潜流的曲折回旋,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回味,值得更充分地咀嚼。
③根本的问题自然还不在于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在于感情本身是否真实与诚恳,如果是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的话,无论是表演得多么热烈,或是装饰得多么含蓄,往往都无法打动读者的心灵,至多是只能暂时感动一些天真和幼稚的读者。他们一旦成熟起来,就会讥笑和懊悔自己,怎么会被这种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所打动呢?一个真正对人类社会和广大读者负责的散文家,绝对不应该去抒发自己都未曾真正感动过的情绪,只有将真正使自己感动得无法抑止的情绪,很自然和诚实地表达出来,才有可能充分地去感动读者。
④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深邃源泉,是在于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如果有了这样坚实的立足点,就是翱翔于九天,神游于幻境,或进行巧妙的艺术虚构,也都会抒发出真情实感来的。“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散文家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自己这股真情实感的激流,不住地汩汩倾泻,肯定就会出现富有艺术光泽的绝唱,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对于艺术技巧的追求,较之小说、话剧与诗歌来说就要少得多了,所以任何一个为中华民族未来命运而搏斗,真心实意地挚爱着自己祖国的人,只要他能够驾驭着流畅和美丽的文字,就都有可能写出上乘的散文佳作来。
⑤罗丹在《遗嘱》中这样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他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对于“美文”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这样说来,能不能认为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了?从表层的意义看来好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然而从深层的含义上来说,由于它可以凭借的技巧相对说来要少得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如果不敢坦率和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显得空空如也,一无所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散文易学而难工”,确实是深切理解散文这种文学样式的真知灼见。
(选文有删改)
11. 选文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论述的?
12. 作者认为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源泉是什么?
13. 选文第⑤段引用罗丹的话,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案】11. 美文中的真情实感
12. 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欺骗。
13. 说明真正的艺术不在艺术技巧。充分有力地证明美文艺术的核心是真情实感。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的概括。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应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结合第4段“‘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和本文题目“真情实感”分析,选文论述的话题就是“美文中的真情实感”。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干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根据第4段“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深邃源泉,是在于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可知,作者认为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源泉就是“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这句话。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结合第4段“散文家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自己这股真情实感的激流,不住地汩汩倾泻,肯定就会出现富有艺术光泽的绝唱,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对于艺术技巧的追求,较之小说、话剧与诗歌来说就要少得多了”和第5
段“他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对于‘美文’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这样说来,能不能认为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了?从表层的意义看来好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然而从深层的含义上来说,由于它可以凭借的技巧相对说来要少得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如果不敢坦率和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显得空空如也,一无所有”分析,对于散文来说,抒发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才是它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它真正的艺术所在,说明真正的艺术不在艺术技巧。第⑤段引用罗丹的话“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是作为道理论据,为证明第4段的观点“‘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服务的,引用名人名言的道理论据可以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瓜·茄子·小鸡
一
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
天阴沉沉的,挑一担火粪,在小麦地靠近坟包处,挖几个坑,火粪捧进去填实。火粪肥力足,土质里含有草木灰、刨花灰……蓬松得很,无需小铲子,直接用手指掏个洞,将南瓜苗扶上,培土,浇水。
妈妈说:“水要慢慢浇,才洇得深……”
第二天,如果是个晴天,就不要偷懒,趁早饭前,摘几片树叶子去把新栽的南瓜苗盖上,免得被太阳晒蔫了。还是要浇水的,急不得,慢慢洇。黄昏,也要去浇一遍水。
过不了几日,南瓜苗养活了。从妈妈对待瓜苗的耐心、仔细和爱惜里,叫人自小懂得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后来,每次听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便会想起乡下岁月。钢琴一点点地往纵深处探,与我给南瓜苗浇水何等相似呵,一点点地,一点点地往下滴,生怕冲垮了火粪,怕它疼似的,爱惜着,恰如春风微拂……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妈妈一边侍弄,一边告诉我,肥力太足会把南瓜苗烧死,所以粪要兑水稀淡点。我努力地记住这些——想着将来,也要自立门户,一定要把庄稼活做好了。哪知道,一辈子忘不了。
接下来,南瓜长高了,分了好几个杈,开始牵藤。植物有野性,却没眼睛,抹黑儿一样,触须四处探,总不明白似的,妈妈就来引导,把这些触丝往坟包的方向引,它们也听话,一直往那里长去。太快了,不及半个月,藤蔓将整个坟包覆盖住了,巨大的叶片上白筋纵横,通常,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
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
同事的伯伯是位画家。有一天,她说想让伯伯画一幅画送我,问要怎样的。我脱口而出:“就画一个我们皖南的蒲团南瓜吧,最好上面停一只蚂蚱。”我随口一说,就忘记了。
多日后,同事带来一幅画,画框都装好了。她说,伯伯特地去皖南采风,专门拍了南瓜回来画……伯伯何等艰辛,为一个蒲团南瓜。
这幅画挂在餐厅许多年,映照着一个清寒之家一日三餐的朴素、寡淡,佳趣天成。
市场上售卖的瓜,一头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着实不耐看;吃起来,水垮垮的。
二
农忙时节,把结出的南瓜挑回去,放在阴凉的床下,可一直吃到冬天。
南瓜烧豆角,长夏的常见菜。没有肉,倒点菜籽油光锅,囫囵烀一锅,下饭得很。除了这道菜,就是蒸茄子。青茄子、红茄子,自菜园摘回,随便划几刀,在水里浸出黑汁,挤干。这边把米饭锅烧开,滤掉米汤,茄子倒饭上;另备一小碗,蒜瓣切碎,加盐、菜籽油,一起蒸。锅巴香了,茄子也熟了,捞出,拌上佐料。在童年,这简直是神仙般的伙食。
茄蒂不扔,攒下一盘,掰开,扯除白筋,清炒辣椒丝,就着粥,绝一味。茄蒂上有芒刺,下锅后渐软,但依然有韧劲,吃进嘴里,抵着了上颚,微微地痒,至今犹记。
在乡下,摘茄子,一摘便是半篮,留下的茄蒂可观。当今,去菜市,只能买三四个茄子,那么点儿茄蒂,怎值得吃呢?况且,现在的辣椒早不是那个味了。
当今的孩子自小吃惯大棚种植的瓜菜,他们的味蕾没有乡愁可言。
三
每次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自有小鸡出壳的茸茸感。我又要过童年了。
妈妈找一个破篮子,填充几件不穿的袄裤,放二十个鸡蛋。
家里那只芦花老母鸡早在几天前便开始不思粥饭了,她要尝试行一段母亲的伟大历程。
妈妈就成全她。
鸡毛全部松开,比平时庞大了一倍多。她爱惜地把二十个鸡蛋抱在怀里孵,认真,专注,水都不晓得跳下来喝。每天早晚,妈妈就把她抱下来,备好稻子、水,她才勉强啄饮几口,咯咯咯地,拉一堆白色的鸡粪,就又飞到窝里了。
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牺牲,忘我,慈悲。
妈妈每晚都要把鸡蛋拿出来,放在灯下照,有时会兴奋地指给我看:“小鸡眼睛长好了呢,你看你看。”仅一个小黑点而已。
《大提琴协奏曲》流淌至后来,险象环生,我的气息快要跟不上其间的节奏了,真担心晕过去。对的,就是这种窒息感,让我回到童年,我们家芦花鸡孵蛋同样令人窒息、焦急——冰冷的鸡蛋,怎么可以焐热了,然后长出小鸡雏来?每天看,每天都还是那么冷冰冰的一只只鸡蛋。孩子哪有耐性静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
一切都等不及了。我们喜欢去河边看燕子串花衔水,去打谷场拿个大扫把蜻蜓……要么,呆呆地坐在稻草堆上,望远……
直至有一天,一只只小鸡啄破蛋壳,自顾自挣出,弱弱地叫唤着,唧唧唧,唧唧唧……
鸡妈妈好神气啊,脱胎换骨似的,走在前头,领着十几只(中途坏了几只蛋)小鸡雏在村里散步、啄食虫子。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茸茸可爱。
小鸡喜爱吃小鸡草的籽实。我们去田野里采,一捋一大把,回来揪在地上。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一窝蜂地过来,抢食不已。它们一边啄,一边发出微弱的“唧唧唧”之声,是“谢谢你,谢谢你”的意思。
日子一天天地往下过着,小鸡们日渐地高了,壮了,开始蜕绒毛。这时,妈妈还会去街上捉回几只小鸭、小鹅一起养起来。
多年以后方知,童年捋过无数的小鸡草,学名看麦娘。
(选文有改动)
14. 选文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15. 选文第一部分中加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6. 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
17. 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8. 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母亲小心移栽、侍弄南瓜苗直至结果。吃茄子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菜肴。看芦花老母鸡孵小鸡,给小鸡吃小鸡草的籽实。
15. 写出了市场上卖的南瓜卖相不好看,口感不佳,与上文家乡的南瓜形成对比。突出家乡南瓜外形的扁圆美丽,堪称艺术品以及口感糯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南瓜的喜爱、赞美。
16. 三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妈妈侍弄南瓜的情景,表现了妈妈对南瓜的小心、仔细和爱惜、重视,深深地体现出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
17. 拟人。将芦花老母鸡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母鸡孵小鸡时的认真、专注的情形。表现出老母鸡作为母亲的牺牲、忘我、慈悲。
18. 对童年时光、家乡风物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经历中所得启示的感慨、难以忘怀;对伟大母爱的赞美。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选文回忆的“我”童年生活的片段,结合大标题“南瓜·茄子·小鸡”和三个小标题“一、二、三”就能找到答案。第一部分围绕“南瓜”写,结合“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不及半个月,藤蔓将整个坟包覆盖住了”等可知,写母亲小心移栽、侍弄南瓜苗直至结果。第二部分围绕“茄子”写,结合“这边把米饭锅烧开,滤掉米汤,茄子倒饭上;另备一小碗,蒜瓣切碎,加盐、菜籽油,一起蒸”等可知,写我们吃茄子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菜肴。第三部分围绕“小鸡”写,结合“我们家芦花鸡孵蛋同样令人窒息、焦急”“小鸡喜爱吃小鸡草的籽实。我们去田野里采,一捋一大把,回来揪在地上”等可知,写我们看芦花老母鸡孵小鸡,给小鸡吃小鸡草的籽实。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画线句写市场上售卖的瓜,形状上,“一头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着实不耐看”;口感上,“吃起来,水垮垮的”。结合上文可知,我家的南瓜,形状上,“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口感上,“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家的南瓜形状上好看,口感上糯甜,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南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首先理解词语:“勾”,这是妈妈锄草的动作,妈妈怕锄草时弄坏了旁边细嫩的南瓜苗;“铺”“描”,这是妈妈铺草施肥的动作,妈妈希望通过增添肥料后南瓜苗能茁壮成长。其次分析内容:这三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妈妈侍弄南瓜时的情景,写出了妈妈锄草时动作的小心、仔细,施肥时对南瓜苗的爱惜重视。最后揭示情感:三个动词是妈妈与南瓜苗深厚情感的体现,也是人与万物深厚情感的体现。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赏析思路:方法+效果+情感。方法:划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爱惜”“抱”等词将芦花老母鸡人格化,赋予芦花老母鸡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母鸡孵小鸡时的认真、专注;情感:结合下文作者的评论“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可知,表现出老母鸡作为母亲的牺牲、忘我、慈悲。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理解人物思想感情,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来整体把握,再就是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从全文内容来看,文章回忆了儿时看妈妈移栽、侍弄南瓜苗,吃妈妈用茄子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菜肴,看芦花老母鸡孵小鸡,给小鸡吃小鸡草的籽实的事件。结合语句看,“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风物的怀念;“当今的孩子自小吃惯大棚种植的瓜菜,他们的味蕾没有乡愁可言”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每次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自有小鸡出壳的茸茸感。我又要过童年了”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从妈妈对待瓜苗的耐心、仔细和爱惜里,叫人自小懂得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经历中所得启示的难以忘怀;结合“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牺牲,忘我,慈悲”可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美。据此理解综合作答。
五、文学名著的阅读。(8分)
19.阅读《骆驼祥子》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祥子)已经坐起来,又急忙地躺下去,好像老程看着他呢!心中跳了起来。不,不能当贼,不能!刚才为自己脱干净,没去做到曹先生所嘱咐的,已经对不起人;怎能再去偷他呢?不能去!穷死,不偷!
怎知道别人不去偷呢?那个姓孙的拿走些东西又有谁知道呢?他又坐了起来,远处有个狗叫了几声。他又躺下去。还是不能去,别人去偷,偷吧,自己的良心无愧。自己穷到这样,不能再教心上多个黑点儿!
(1)祥子与“那个姓孙的”在曹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品质?
【答案】(1)孙侦探骗祥子说需要很多钱疏通才能免曹先生的罪,敲诈了祥子准备买车的钱。(2)淳朴善良。正直、有良心。
【解析】
【详解】(1)考查名著情节积累。选段出自《骆驼祥子》第十二章。之前,祥子与“那个姓孙的”发生的故事是这样的:曹先生遭到特务的跟踪,不敢回家,他让祥子去接他的老婆孩子。祥子刚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很多钱疏通才能免罪,这样就把祥子攒下来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全部骗走。孙侦探代表的是社会黑暗权势对祥子性命意志的捣毁,此后,祥子只好又回人和车厂,与虎妞结婚。
(2)考查人物形象的积累。解答此题一方面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此时祥子仍保留着善良朴实的本性,因为“没有做到曹先生所嘱咐的”,觉得对不起曹先生,可见到他的淳朴善良,在“穷到这样”(被孙侦探敲走全部买车钱,希望破灭)的情况下,仍坚持“穷死,不偷”,仍要“良心无愧”“不能再教心上多个黑点儿!”可见他的正直、有良心。
20.阅读《水浒传》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换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折了棒,扑地倒了。
(1)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________的长篇小说。
(2)从“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感悟?
【答案】(1)农民起义(2)从洪教头的角度来看,做人不能太利欲熏心、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嚣张跋扈,应该学会谦虚,心胸宽广。从林冲的角度来看,为人要谦逊有礼、忠厚淳朴,但是隐忍要有限度,必要的时候要亮出自己的实力。
【解析】
【详解】(1)《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2)故事梗概: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至沧州,路过柴进庄上,听到店小二的话,便去投奔。柴进见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洪教头随后前来,此人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引发了柴进的不快,再加上柴进想看下两人的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林冲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结果轻松击败了他。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
感悟一:从洪教头角度看。洪教头对林冲不满的原因是看到柴进对林冲的重视,他非常的嫉妒,怕林冲在这里常住,影响了他的利益,他在这里一直受到众人的奉承,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为了柴进的奖赏,一再的对林冲发出了挑战,最终被打败,羞愧而走。从这些情节中看出了洪教头的利欲熏心、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嚣张跋扈,故他的失败启示人们做人不能太利欲熏心、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嚣张跋扈,应该学会谦虚,心胸宽广。
感悟二:从林冲角度。面对洪教头的一系列的挑衅和傲慢的态度,林冲最开始是一再的退让,最后在柴进的要求下,答应和洪教头较量一番,较量开始,还是一再退让,自谦认输,后来思量柴进的想法,使出真本领,打败洪教头。看出林冲是一个谦逊有礼、忠厚淳朴、有真本领的人。他的行为启示人们:为人要谦逊有礼、忠厚淳朴,但是隐忍要有限度,必要的时候要亮出自己的实力。
第三部分(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范文:
学而习之,不亦智乎?
翻开万千历史书卷,领略多少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查阅无数学术书籍,体悟多少理论学家的汗水成果……学习是如此丰富多彩,又是如此地充满智慧,学而习之,不亦智乎?
学而习之,用心观察,用爱体验,成功才会在不远处守候。
被喻为中国“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面对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用汗水与心血一直学习研究杂交水稻的技术,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体验,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成就了富强的新中国。显然,学习是充满智慧的。唯有学会观察,用心体验,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孤单劳苦,不会畏惧单调反复,让自己在学习中升华自我,提高能力,向成功迈进。
学而习之,在反复中思考,在酝酿中领悟,成功才不会与你失之交臂。
苹果落地,这个看似平常的事物却让青年时的牛顿开始思考。正是因为牛顿会思考,并不断在实验中领悟,才能因万有引力定律而震惊全世界。诚然,思考是学习的基石。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倘若学习没有了思考,那就如没有前行的方向,摇摇摆摆,不知归宿。守护好自己人生的航船,用学习的智慧起航,成功的彼岸就在不远处。
学而习之,在质疑中坚守真理,勇于实践,成功才不会与你分道扬镳。
面对宗教的压迫,面对众人的不解与质疑,布鲁诺坚信自己的真理。熊熊烈火烧得尽他的躯体,但永远烧不死他捍卫真理勇于实践的心,布鲁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知识是智慧的。 “知识就是力量”,而为了获取这股力量,学习是唯一渠道。在学习的旅程中,他人的质疑,道路上的一路艰辛都会成为你的阻碍,但也会成为你向上的动力,不要犹豫,不要傍徨,不畏质疑与艰辛,勇于实践真理,智慧学习,取得成功。
学习,常常平淡,又往往纷繁。正因为观察与体验,平淡才得以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正因为思考与领悟,纷繁才得以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更因为质疑声与实践,才赋予学习以多彩,赋予学习以智慧。
学而习之,不亦智乎?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根据材料一的“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和材料二的“学而时习之”可知,两则材料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我们据此可以立意。我们可以写在学习上,因为自己一次次地复习巩固,熟练掌握,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可以写自己参加某项比赛,因为自己一遍遍地练习强化,熟练掌握,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可以写自己学习某项技能,因为自己不厌其烦的练习巩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最终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能……无论做任何事情,“学而时习之”,“学”仅仅是开始,“习”才是重点,是关键,只有反复练习巩固,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注意用细节描写生动写出自己“习”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文章才有感染力。
相关文档
-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单元复习20数据2021-11-126页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故乡2021-11-125页
- 百色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九下第2021-11-126页
- 安徽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训2021-11-129页
- 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数学试卷(2021-11-1217页
-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数学试卷2021-11-1232页
-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3)专2021-11-127页
- 中考年化学考点跟踪:第34讲 专题十2021-11-124页
- 呼和浩特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2021-11-129页
- 2019年贵州黔东南中考数学试题(解析2021-11-1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