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0 KB
  • 2022-04-02 发布

《繁星》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繁星》教学设计范文模板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2.能力目标:学习并运用联想及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层次。2.圈点重点语段和词语并体会其妙处,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3.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对繁星的不同观察,不同联想,不同的感受。4.学生将自己对星天的观察感受与作者的观察感受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重点】学会深入细致的观察生活,积极正确的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学习难点】用课文作者观察生活的方法和表达生活的技巧,来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写作,不断提高我们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指导学生多读多悟,在多读的基础上感受文章语言、情感、意境之美,体会作者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浩渺的星空历来让人浮想联翩。古往今来,有很多著各作家留下了对星天描写的不朽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繁星》,看看他的感受与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二、自学成果展示(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分小组根据自主学习记录卡的“自 学情况”交流学习心得并记录好疑问。(学习方式:前后六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推选一人做组长,记录同学的发言与疑问,最后由推选的组长在班上交流,教师适时总结。)1.字音、字形。纳凉nà半明半昧mèi模糊mó摇摇欲坠zhuì霎眼shà舱面cāng萤火虫2.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巴金(1904---20xx)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使用巴金的笔名。创作了主要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以及《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还有短篇小说和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又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主编《文学丛刊》等书籍。篇二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欣赏文中描写繁星的精彩语句。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1、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2、教师准备:巴金简介,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介绍作者1、情境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2、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 简介作者: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005年10月17日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3、背景简介:深受“五卅”运动的影响,23岁的巴金于1927年1月15日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到法国去。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向西方找真理”。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巴金在去法国的途中写的《海上杂记》的一篇节选。4、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纳凉密密麻麻摇摇欲坠模糊(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几件事?2、交流:(1)读准词语:纳凉静寂星群密布摇摇欲坠梦幻(2)理解词语:纳凉:乘凉。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模糊:不分明;不清楚。(3)生串读课文,交流自学要求3: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具体是什么时间?小结: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 4、请同学们根据作者三次看星星的时间和地点,找出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完成表格。三、研读课文(一)学习第1小节1、多媒体出示第1小节2、指名读第1小节3、“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表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下文作了铺垫)4、“密密麻麻”是什么意思?它跟“繁星”矛盾吗?5、请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小时候仰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幸福)侧重表达了作者对星天的什么之情?(依恋之情)板书:甜蜜温馨依恋之情6、齐读句子:“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感受巴金先生对星天的依恋之情。7、谁能尝试概括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作者小时候在四川老家看星天的情景和感受。下面请同学们按照第1小节的学习方法学习2、3小节。(二)学习第2小节1、指名读第2小节。2、出示句子:“星光在我们肉眼里虽然既然星光是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既然星光是“微小”的,为什么“我”会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青年时代的巴金,正在南京求学,也认识一些星星,所以他把星星当做朋友,时时与星星谈话。当时的社会正处在黑暗时期,但巴金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所以才说“光明无处不在”。(对未来充满了希望)3、请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这个时候仰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表达了作者对星天的什么之情?(伙伴之情)板书:亲密投机伙伴之情4、齐读句子,感受巴金先生对星天的伙伴之情。5、谁能尝试概括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过渡:在南京的时候作者把星天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三年之后作者在海上看星天的情景和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接着学习。(三)学习第3小节1、指名读第3小节2、理解“半明半昧”和“摇摇欲坠”。3、想想说话:出示句子:“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身处他乡,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封建中去的巴金,觉得那些星星就是朋友,就是知己。那么,他们之间又会聊些什么呢?我仿佛听见星星对我说......4、请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海上仰望星天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表达了作者对星天的什么之情?(知心之情)5、小组讨论:课文一开始就把星天比作母亲,这一段的结尾又把星天比作母亲,这两个比喻一样吗?6、谁能尝试概括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四、复习小结  1、小结写法:全文三个小节,作者都是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观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星空的依赖、对光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指导方法: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谁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2)学生概括师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繁星》这篇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紧紧地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作者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美的感受是要靠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2、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作用。比喻——“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拟人——“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它们在小声说话。”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3、出示句子:“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它们在小声说话。”师小结:全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既写出了眼前的景物,又写出了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爱,以及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五、拓展作业1、拓展:同学们望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以“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为题,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2、作业(1)积累关于描写星星的词语。 (2)小练笔:选择一个晴朗的夜晚,观察一下天上的星星,写出你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篇三一、教学目标1.在语境中理解、积累“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等词语。2.理清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写三次星空。3.体会作者用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既写看到的景象又展开合理的联想来写星空的表达作用,并在课后仿写。4.分清详略,体会作者由略到详描写星空的表达意图。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围绕“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写海上繁星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以及既写看到的景象又展开合理联想来写星空的表达作用。2.分清详略,体会作者由略到详描写星空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1)读通课文,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生字词。(2)找一找文中描写星空的词语并试着理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几次看繁星,分别有什么感觉。2.制作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文章《繁星》。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作者写了自己几次看繁星?分别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边读边思考。2.交流写作顺序。板书:从前庭院里三年前后门口如今大海上。庭院里看到的有限星空要比后门口看到的一片星空?后门口看到的一片星空又比大海上看到的整片星空?由此可见,作者写的三次星空,范围越来越?3.作者每次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的,他当时有什么感受?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反馈。出示词语、感受。结合板书,试着以这样的句式:(何时),作者在(哪里),看到(怎样)的(什么),他感到(什么)。按时间顺序,用三句话说清课文内容。(三)精读片段。1.作者用了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来形容他前两次看到的星空。出示句子,点红“密密麻麻”、“星群密布”。这两个词语都用来形容星星怎样?根据回答引导:既然都表示星星多,那我将两个词组在文中的位置互换行吗?出示句子,读一读,通不通?(通, 质疑。)请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内容想一想:到底能否互换。交流。批注:两个词都表示看到的星星多,但“星群密布”写出了作者的见识在逐渐地增长。2.作者小时候看星空,只觉得星星多;三年前,他学了天文知识看星空,能够看出星群的分布,更有乐趣;如今,作者把海上星空写得最?(具体、详细)师生合作读第三节。评价朗读。最能表现海上星空特点的一句话是?“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出示自学要求:作者是怎样逐步表现出这一片“柔和、静寂、梦幻”的星夜的?(1)自主学习第三节,圈画让你身临其境的字、词或句子,再试着去发现它与其它字、词或句子的联系。(2)与同桌、前后同学分享,交流学习内容。学生自学,合作学。师巡视并指导。3.交流学习成果。(1)交流体会上下文字、词、句的联系。预设:“悬”换成“挂”,与下文“摇摇欲坠”联系体会;“半明半昧”与“船在动,星也在动”及“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联系体会……小结:作者用这几句话描绘出了一片“柔和的、静寂的、梦幻的”海上星空。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两句话还可以这样表达:“海上的夜不仅令我感到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更使我的想象丰富起来——我仿佛看见星星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比较比较,你们觉得谁写得好?交流。预设: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精准地写出了自己此刻的所见、所听、所感,让读者感同身受,朗读起来也更优美。作者把看到的景象和联想的内容结合起来写,写得有依据,这样的想象才算合理。这样的表达形式,能够把画面描写得生动,使读者的想象也丰富起来。(3)交流到最后一句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时,质疑:这句话跟第一节中的一句话很像,它们有什么区别?出示两句话,比较异同。对作者这样的表达,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四)熟读课文。1.出示文章写作背景,默读。原来巴金要出国学习更好更多的知识,目的是为了将来带着这些知识回来报效祖国。这时他笔下的“母亲”,不仅指自己的妈妈。 这句话还表达了他在即将离开祖国时,珍惜、享受在祖国母亲怀抱中的时刻。2.巴金三次写繁星,用的笔墨一次比一次更?(多)小结:他由略到详地写繁星(板书:略详),不仅因为他看到的星空范围越来越广,对繁星越来越熟悉,还因为他的见识越来越多,他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同时随着作者远离家乡出国求学,他对祖国的情感也越来越深!3.课堂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巴金的《繁星》,体会了作者的表达,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巴金这位大作家?布置作业。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阅读新体验”第三题。2.推荐阅读:巴金的儿童文学选集。3.课后,在星空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