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4 KB
  • 2021-11-12 发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参加工作7年以上教师评优活动教学设计 ‎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 《米的认识》‎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授课日期 ‎2019.11.20‎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提出,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探索创造的欲望。本着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测量大赛”的情景,在比赛中使他们感受到小尺子测较长物体时既慢又不准,要测量较长的物体就需要较长的尺子,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一下子激发了要一把大尺子的欲望。‎ 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认识直尺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彩绳、从身体中找的1米等活动,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等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米的认识》是北京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和已掌握的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并通过找身体上的1米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生情况:‎ ‎ 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学期 6‎ 参加工作7年以上教师评优活动教学设计 ‎ 学生认识了1厘米,并建立了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比较准确地估计物体的长度,有一定的估算意识。‎ 教学方式:‎ ‎ 观察、交流、讨论、操作、想象 教学手段:‎ ‎ 米尺 彩绳 学具 ‎ ‎ ‎ ‎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理解1米=100厘米。‎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估算,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团队的力量。‎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在比赛中激发学习兴趣 ‎ 1.量一量 比一比 ‎ 1)测量橡皮的长度。‎ ‎ 2)测量数学课本短边的长度。‎ ‎ 3)测量课桌的长度。‎ 6‎ 参加工作7年以上教师评优活动教学设计 ‎ 小结:看来在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时我们要选用不同长度的尺子,这样能测量又准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时要选用不同长度的尺子,产生学习大尺子的强烈愿望。】‎ 二、在探究中认识1米 ‎(一)观察米尺认识1米 ‎1、通过观察米尺,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1小格是1厘米。‎ ‎3、这把尺子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通过大家细心的观察,我们知道这把尺子长100厘米,100厘米是以厘米做单位的,当满100厘米的时候就产生了1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认识米)。‎ ‎(二)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和100厘米是什么关系?‎ ‎(三)用字母表示米 我们知道厘米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用CM表示,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用字母M表示。(板书:米M)我们在测量像黑板的长、宽这样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1、估一估教室的长是几米,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结:在测量的时候选择适合的工具,会让我们测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认识1米,从而理解1米和100厘米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 三、在操作中感悟1米 ‎(一)用米尺感受1米 ‎(二)用一庹记1米 ‎ 1.介绍一庹。‎ ‎ 2.在一庹中找1米。‎ 6‎ 参加工作7年以上教师评优活动教学设计 ‎ ‎3.用一庹记住1米。‎ ‎(三)用身高记1米。‎ ‎(四)闭眼想1米。‎ ‎(五)对比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六)认识几米。‎ 小结:有几个1米就是几米。‎ ‎(七)在估算和测量中深化1米 ‎1.估一估教室的长是几米,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结:在测量的时候选择适合的工具,会让我们测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想一想、比一比、量一量、估一估等多种活动,让孩子切身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深化对1米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米,知道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 6‎ 参加工作7年以上教师评优活动教学设计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 通过找一找、想一想、比一比、量一量、估一估等多种活动,让孩子切身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深化对1米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 评价量规 ‎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正确认识1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评价等级A;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知道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比较准确地估出1米的长度,评价等级B。‎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米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手中的厘米尺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的需要,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一、在比赛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课始,通过创设“测量大赛”这一情景,让三名学生分别用10厘米的三角尺、20厘米的学生尺和60厘米的长尺子测量橡皮的长度、数学书短边的长度和课桌的长度,在学生的操作中,因测量的物体较长,用较短的学生尺子进行测量,又不准又麻烦,学生产生了换个比较长的尺子做测量工具或用比厘米大的单位米来进行测量的想法,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在多种活动中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 ‎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1米,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我让孩子们用米尺感受米;在一庹中找1米,用一庹记住1米;在身高中找1米,用贴标签的方法记住从脚跟到身体的哪个部位是1米;用手比划出1米长和1米高;闭眼想1米长度和1米高度;在1厘米和1米的长度对比中加深对1米概念的理解;在摆一摆、量一量、估一估中,使学生知道几个1米就是几米,从而深入理解1米。‎ ‎ ‎ 6‎ 参加工作7年以上教师评优活动教学设计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