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0 KB
- 2021-11-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9《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诗歌充满童真,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3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一次加重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都喜欢去旅游,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和期盼之情。利用这种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朗诵中感受小作者睡不着的心情。同时,学生没有方法意识,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为往后的阅读教学作铺垫。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同学”两个字。读准音、会组词,掌握正确笔顺。 2、积累偏正式短语。
3、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即将远足的快乐和期盼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学习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点:
1、会写“同学”两个字。读准音、会组词,掌握正确笔顺。 2、积累偏正式短语。
3、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即将远足的快乐和期盼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学习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难点:
1、会写“同学”两个字。读准音、会组词,掌握正确笔顺。
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即将远足的快乐和期盼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准备:
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巩固已学过的生字词,回顾诗歌内容。
1、复习学过的生字词。(分类:翘舌音、平舌音、鼻音、边音、 轻声词,带有“吗?呢?”的句子)
2、生字词分类读准音。(齐读、男女生读。)
二、学习课文,总结阅读方法
(一)学习阅读方法1:读一读。
自由读,各抒己见诗歌中知道了什么。
出示阅读小秘诀:
1、 读一读。
2自由朗读诗歌。
2、 说说从诗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出兴奋,板书)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对比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读诗歌,感受表达心情的语言、动作、心理。
1、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桌说一说。
2、齐读课文。
3、诗歌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这种心情的呢?(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来感受。)
同桌交流心情。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语言、动作、心理方面感受。(齐读课文)
对比读:结合诗歌3小节的特点读。读出诗歌的异同。
男女生读诗歌。
相同点:“唉——”和“翻”。演一演、读一读。
不同点:“来”和“去”,“海”和“云”,“老师”和“同学”,“多种颜色”和“洁白柔软”。读一读。
试背。
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有感情地读好“唉”和“翻”。(齐读、个别展示读、男女生读)
找出3小节的异同,帮助背诵。
(二) 学习阅读方法2:想一想。展开想象读。
1、 出示阅读小秘诀:想一想。
2、创设情境:想象4点,6点,8点,小朋友在做什么?
3、9点到10点,她都睡不着,想到了什么?(一二小节朗读,找信息)
3、 大海和云的图片,练习说话: ( )的大海,( )的云。指导朗读“那地方的(),真的像()说的,那么()吗?”
5、拓展:10点10分到30分之间,小朋友还想到了什么?(用诗歌的句式练习说话)
积累偏正式短语。
指导朗读“那地方的(),真的像()说的,那么()吗?”
拓展想象。
三、 写字 会写“同、学”两个字。
1、 认读生字“同学”,组词。
2、指导观察。
3、师范写,提示笔顺。
4、出示书写要求。
5、学生写字。
6、展示、评价。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背诵写字操和握笔操。
对照要求描红、书写。
四、回顾方法 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
板书设计: 9、明天要远足
阅读小秘诀
读一读 兴奋 想一想
反思:
本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阅读课文,它是由3小节构成的一首儿童诗。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充满童趣。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阅读方法的学习上。一年级没有方法意识,不懂得用方法学习课文。本课总结了“读一读”、“想一想”两个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学习“读一读”这一方法时,通过自由读、对比读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学习诗歌的内容。对比读中,首先结合学生自己生活经验来对比读。远足郊游孩子们都经历过,这种心情很容易唤起共鸣。其次,找出诗歌3小节的异同来对比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诗歌中的相同点“唉”、“翻”;不同点“来”和“去”,“海”和“云”,“老师”和“同学”,“多种颜色”和“洁白柔软”。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说一说、演一演,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又容易把课文背下来。
学习第二个阅读方法“想一想”
,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们想象诗歌中的小朋友4点、6点、8点都在怎么准备明天去远足?9点到10点,她睡不着,想到了什么呢?从这里回归到诗歌第一二小节去品读。在积累“( )的海”、“( )的云”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那地方的( ),真的像( )说的,
那么( )吗?”。10点10分到10点30分之间,采用拓展的形式,训练学生用“那地方的( ),真的像( )说的,那么( )吗?”句式说话。
通过两种阅读方法的学习,学生们慢慢就会形成方法意识,学会用方法来学习,为往后的阅读教学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