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11-17 发布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米尺、小棒 ‎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5‎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5‎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度 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活动一:‎ ‎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3.小结: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说完并进行实地测量。‎ 活动四:‎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5‎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1.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2.认识米和厘米。‎ 课件出示 师:我们在用米和厘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 指名做出评价和改正。‎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 5‎ 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 六、板书设计 ‎ 1米有多长(认识“米”)‎ ‎ 米尺上有:‎ ‎ 短线——刻度线 ‎ 数字——刻度(0-100或1-99)‎ ‎ 1小格=1厘米 ‎ 100厘米=1米或100cm=1m ‎ 七、作业设计 ‎ 1、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 2、找一找家里那些物体大约是1米,量一量,绘制成 ‎ ‎ 表格 ‎ 3、预习课本第56-57页 ‎ 八、反思 ‎ 1、说说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孩子的兴趣一下 子被调动起来,有说桌子的,有说窗台的……,有些孩子说的比 较准确,有的说的比较模糊,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慢慢培养 说话的条理性,让学生进行观察,孩子们在相像、观察、比较中逐渐修正自己的认识,建立起1米的认识;‎ ‎ ‎ 5‎ ‎ 2、这一节课以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数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课堂上的有效参与,这节课始终关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活动中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在和谐的交流氛围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使他们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克服厌倦沉闷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注意,促进学生课堂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 ‎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