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24 KB
  • 2021-11-17 发布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册)

  • 17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字面意思是我们每天从井里取水饮用,享受劳动成果, 但是不能忘记挖井的人。我引出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2)乡亲们 挑水时会遇到哪些困难?(3)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4)你能想象毛主席带领 大家挖井的情景吗?(5)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于是让学生去读课文,多读几 遍;再读课文,分出自然段标出序号,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回答上面的问题作 好铺垫。在教师“适时点拨”这个环节中,在回答上面设置的四个问题时,回答 的很流利,我随着学生的回答及时的板书。并简单的说了说当时的背景。 不足之处:在“高效课堂”中是一个较好的起步,虽然效果不是很好,可也 是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因为学生比较难以想象那个年代的生活,而我却设置了 一个针对一年级而言难度很大的问题,这也是我考虑不周,但我不会感到遗憾, 因为这给学生在今后的“高效课堂”中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它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些距 离,学生比较难以想象。在教学中,我设法让孩子了解伟人,体会沙洲坝村民对 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怀。 一、教学效果:1.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化身为跟随主席挖井的小战 士,把教室变成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小战士,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咦? 小战士,你的手怎样这么脏?”“小战士,瞧你,满头大汗,休息一下吧!”“哎 呀,小战士,你的肩膀上都起水泡了,快停下来吧!”学生边和老师对话,边动 作表演。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谣: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与刚才第 一首民谣的鲜明比较,多侧面的把村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来。2.感恩,想 象练说课文最后在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中升华。学生在个 性化阅读中,认知经验的限制,他们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于是我问 学生沙洲坝人们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借以带给学生几种人物,村妇、农妇、 行人,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 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当初沙洲坝吃水难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从心中涌起 感谢毛主席的情怀。“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 言。 二、成功之处: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校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 即教材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们透过多次的呈现分阶段识记;要求学生正确书写 的字,我们一般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光让学生书写。就本课而言,笔者主要分 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 字潜力记必须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透过预习记住了想念的“念”、战士的“士”、 井水的“井”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资料,分散、适时 地安排必须量的识字教学。如,开课时,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题,旨在认识生字 “忘”“挖”和“井”;进行重点性的朗读指导时,老师特意挑选生字相对集中的 第二自然段;结束教学前,让学生多次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碑文等,其目的都在于 透过反复的“读”到达识记足量的汉字。 三、不足之处: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 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 读信息比较少。 四、改进措施:务必给学生带给各类足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 纬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本课的补充阅读材料有四 类,分别包括:沙洲坝地理环境的简介;毛主席居住瑞金的历史;八路军在瑞金 的故事;沙洲坝人民五次保卫“井”。这些简短的文字延伸了学生课文阅读的理 解。 (三)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 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 吃水难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泽东同志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好品质。 一、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吸取识字教学中集中出示词语的教训,牢记生字词 的教学要看具体情景,采用边理解课文内容边板书词语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识 记生字、理解词语,感觉效果比较好,但是我又反思,学生对字词掌握得比较好 了,但是对正文的阅读感知又变得比较弱,会不会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安排这么个 环节,显得有些琐碎?因为识记、理解不是一句话就带过的东西,常常要停下阅 读课文的思路来进行教与学,会不会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感,出现“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的局面?另外,我改正主持人式的教学,穿插进行组词、扩词、造句、 说话训练等能力训练,感觉学生积极性较高,都抢着说出自己的词语或句子,课 堂气氛较好。 2.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学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我非常庄严、神圣地 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 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 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再加以朗读指导,最后 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 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感,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二、成功之处 1.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 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也 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到抓住重 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 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 的行为。最后由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谈谈“我们在享 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如:“穿衣不忘织布人”“吃饭不忘种 田人”“住房不忘建房人”等等,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 爱意,学会感恩,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不足之处 1.忽略了直观感受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讲课过程中,未能通过较多 当时时代的图片来直观感受。没有身临其境的效果,所以在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 的时候,不够深刻。 2.本文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了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并非专指吃水这件 事,它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一句话就是不忘本。在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可从 学生自身经历去谈感恩,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因素。而且现 在的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知之甚少,那么在教学时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不 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一定要在新授内容前让他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和历史背景有简要了解。在教学开始时用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紧接着对毛 主席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好品质。 2.让孩子亲眼看看那样的年代。找更多资料,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们展现 了那个艰苦的年代:生活艰苦、物质匮乏……把画面定格在乡亲们为了吃水,挑 着担子,来回走上好远的路,孩子们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嬉笑的表情没有了,脸 上的表情变了。趁着机会,引导孩子们从画面中回到课文中,来读课文,理解课 文内容。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孩子们来理解:为什么要“吃水不忘挖井人”? 端午粽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 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 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 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不足之处: 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本次我 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 视一下识字和朗读。 (二) 《端午粽》这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 “家人”这个主题来编排的。《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 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习俗,引导学生了解、 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一、教学效果:为了解决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现实问题,调动全 体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大胆采用我校“灵动课堂”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课 前我为孩子们精心设置了两个核心问题:(1)端午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味道 怎么样?(2)课文中粽子的花样有哪几个?你还知道什么样的粽子?在读通读会 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在组内发 表自己的观点,做好汇报前的分工。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台上台下同学共 同参与,认真倾听同学发言,互为补充质疑,完善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全 体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每个孩子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组织、 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成功之处:1.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 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 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 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 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2.《端 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 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 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 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 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 实际相融合。 三、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 学中不断改进。 四、改进措施: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 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 学会提问。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 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三) 本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 子、味道和花样。第 1 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 2 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 3 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 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 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 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 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一、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指导学习生字,为课文扫清障碍。一年级的教学,生字的学习是重中之重。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让学生学习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的书写方式,从 而让学生掌握写字要领。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相结合。 2.指导朗读长句子。朗读长句子,在教学时我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 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 固,并在其他长句子朗读中加以运用。 3.积累和运用本课词语。文章用词丰美,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 活的词语都是第一次出现,“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也能使描述的 事物更加形象。教学时,引导学生多多积累,并学会运用。 4.课前作业效果明显,文章情感易体会。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 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 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 国热情。 二、成功之处 1.以读为主,感受课文情感。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 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 学生体会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2.联系实际经历,体会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 午粽和其中包含的情感。因为这一节日学生们都有体验过,所以让学生将自己的 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3.包粽子、吃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我 们要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课文最 后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感受百姓对屈原的怀 念。进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使语文学习延伸到 课外,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三、不足之处 1.学生参与度不够。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 分工还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还不够自信等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 不断改进。 2.教学过程中,对于游戏或者活动的环节加入的不够多,整节课学习氛围一 般。低年级学生还是对于一些参与度高的活动感兴趣,今后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 多多考虑。 四、改进措施 1.教学时应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同 时又要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让学生多认中国字、 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2.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 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 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在新课导入、字词学习 时可以采用多种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彩虹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所以我着重抓了识记字形、写字训练的教学。 在分析字形时,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从而记住字形。另外我还 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红、临写,把字写规范、美观。本堂课写字教学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 所感悟。”本堂课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出 感受,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有重点地指导学 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加深情感 体验,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得法于 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不足之处: 教师范读对学生的示范性不够强。 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师。因此,我作为一名老师, 应该为学生做好朗读的示范。 (二)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富有童趣的语言,写 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 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 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文章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 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一、教学效果:1.首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 终致力去做的事情。所以导入部分,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 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我出示彩虹的图片时,大部分同学都惊讶地说好漂亮的彩 虹,甚至有孩子还知道彩虹的颜色,提出了雨过天晴就出现了彩虹,为下文的学 习作下铺垫。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我 在识字时,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点时间,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 课文的方式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学本课堂”主体是学 生,核心是学习,标准是会学,要充分信任学生。 二、成功之处: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新课标 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 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 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让学 生一遍又一遍的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来回答,培养他们思考的 能力,如:在上最后一段的时候,让学生读,读后同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本 段由 3 个问句组成)有什么不懂的需要解决的?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多孩子的想 法很独特。 三、不足之处:整节课有亮点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觉得在长句子 的停顿这个教学重点上处理的还不够,长句的停顿在多次朗读中能有进步,但是 实际效果还不是很好。其中涉及到了一部分多音字和设问句,孩子们在接受上还 有些吃力,这样的拔高还需要斟酌。 四、改进措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的孩子学习课文,要引导 孩子通过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学本课的 过程中,重视学生对课文的“读”。从自由读,到老师的范读,读中引导学生学 习会认的生字,再到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以问题为引领, 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让孩子们在 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三)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 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发散,联想到自己可 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 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 6 个问句巧妙串联, 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一、教学效果 1.图片识记生字,加深生字理解。本课生字比较多,需要会读的生字我将生 字进行了分类处理,与此同时,我采用图片识字的方法加深孩子对生字的识记, 这个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成效。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 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对生字的识记。对于要求会写的生字,我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 讲生字的读音、笔顺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孩子书空,加深生字笔画的记忆。 2.以读为主,读出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 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本堂课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以读 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 渴望。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内化语言, 培养语感,加深情感体验,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3.以彩虹为主线导入,激发学习热情。彩虹是孩子们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现象, 由此入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 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 答题,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读书 权教给学生。另外,我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发 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二、成功之处 1.生字环节用的时间较多,但是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图片识字不仅调动了孩 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对生字的识记。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 式巩固识记,从而使得学生牢固的掌握本课生字。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尝试 仿写,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启发学生从小女孩身上懂得要学会体贴 他人,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三、不足之处 我觉得在长句子的停顿这个教学重点上处理的还不够,长句的停顿在多次朗 读中能有进步,但是实际效果还不是很好。还需要加深对长句子的重点指导,领 着孩子读,领读全篇,让他们读的更好。 四、改进措施 1.教学时教师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 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其对事物有正确的情 感态度。 2.教学中应该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 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了解彩 虹知识,同时也会对大自然的奥妙产生兴趣。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识 字法,并向别的同学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小学生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更多的识 字法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2. 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池 上》,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氛围,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初读 后的理解。在学完《小池》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加深感悟夏天 的美好景象。课外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这 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足之处: 古诗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教师的范读做得不够好。 (二)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 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 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 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 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 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 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效果:首先是把古诗当作读背材料加以读背,因为还没有理解诗意, 读背也就基本上是死记硬背。其次才是鉴赏,我一直的做法是从词句的翻译着手, 然后赏析,最后讲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仔细思量,这样的鉴赏教学设计不 仅琐碎而不连贯,教学的理念也是相当的落后。试图一一对应地用散文语言来翻 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常常使诗失去了固有的韵味;而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也是 以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代价的,结果是吃力而不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对古代诗歌教学,仅仅当作读背材料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机 械灌输、被动接受也是不行的。必须教给学生古诗赏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 这些方法,自己去欣赏品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积累,才能使古诗 教学的目标真正达成。 二、成功之处:仅仅依靠教学设计的新颖有趣来促进课堂高效是难以持久的 (教学设计虽然可以不止一种,但想永远的新颖有趣难以做到)。要促进课堂高 效,必须有简单容易操作而又确实奏效的手段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 带着兴趣去学习,所以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这种激趣手 段就是奖励条例。我在课堂上宣布了这样的奖励条例:凡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 举手发言而能答对问题的;或注意听讲、主动订正出同学发言错误的;或能够主 动进行诵读展示而能够赢得师生掌声的,均可免做本课学案。这条奖励条例在课 堂上实施起来很简单,只要注意记下主动发言的就可以了。而这个条例能够奏效 是基于对学情的正确把握。 三、不足之处: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 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的情感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 练。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 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 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 兴趣。 (三) 本课选了两首古诗,《池上》的大意是: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 回来,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了一 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 在水面的浓密的树荫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 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两首古 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一、教学效果 1.朗读形式多样,加深诗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 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挖掘想象 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 2.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 “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 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感情。 3.朗读时注重评价,借此升华古诗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 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 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 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 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二、成功之处 1.学习古诗的时候,我先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领悟图画内容,充分尊重了 学生的已有经验 2.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自 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生成。 3.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意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 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激发阅 读兴趣。 三、不足之处 1.学习古诗内容的时候方式比较单一,只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结合自己的 能力,大致将诗句意思表述出来。其实本课还可以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疏 通古诗大意。本课的两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每首诗中的景物形象生动,极具夏天 的特色。 2.对于生字书写的指导欠佳。本课有 7 个生字需要学会书写,以合体字为主, 第一次出现了上中下结构和左中右结构的字,我没有重点进行指导。 四、改进措施 1.字形识记时,可以利用构字规律识记字形,并结合课文插图和学生生活经 验在语境中随文识记。 (1)加一加。“踪、迹、浮、萍、荷、露”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 方法识记并帮助理解。其中“踪、迹、浮、萍”可以组成诗中的词语“踪迹、浮 萍”,结合图片、联系生活进行识记;“荷、 露”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复 现和识记。 (2)字理识字。“泉”是象形字,可以借助图片和汉字的演化过程进行识记。 “采”是会意字,可以结合字形,通过做动作,理解汉字的意思来识记。 2.古诗朗读的形式要多样,除了常规的自由读、分组读、个别读,还应通过 更有思维含量的朗读方式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积累,如诗句上下联对接读; 出示景物图片,让学生匹配相应的诗句;教师解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接读相应 诗句;通过难度递增的填字游戏帮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等。 荷叶圆圆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教学中通过游戏“猜猜、说说、看图画”,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和能力,并将其融入了教学情境中,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阅读效果较 好。 2.让学生扮演小动物的角色无疑是这节课的亮点,只有让学生亲身去饰演,学 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快乐以及充满生活情趣的夏天。在角色扮演中,可 创设多种情境,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生命 的体验,知识的更新成了情感的积淀。多种情境的创设,多元化的个性阅读,为课堂 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不足之处: 范读做得不够,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师。因此,我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为学生做好朗读的示范。 (二)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 14 课,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 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 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一、教学效果: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识记,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识记。本堂课中,首先是初 读课文中的读准生字,到带拼音读生字,再组词。又回到课文中整体感知。通过 这样多种形式地反复训练,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同时采用随文识字 的方法。如“摇篮”一词: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了?你们见过摇篮吗?见过的 小朋友能告诉我摇篮做什么用的?谁知道“摇篮”的“篮”字为什么要用竹字头? (古代钢铁很少,人们大多用竹子编篮子用。)伸出你们的双手,把你的手当作 摇篮摇一摇。这样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二、成功之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本课的教 学中,我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由读通到 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在感情朗读时,根 据学生不同的感悟,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如在朗读小水珠一段时,有的学生 认为小水珠很可爱;有的同学认为小水珠很开心,不同的感受使他们的朗读也不 同。读小鱼儿那段时,他们可以自己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演一演。在朗朗的读书 声中,他们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美。课上让学生通过自由读、 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孩子们感受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 喜欢荷叶的高兴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让学生更加喜欢朗读,感受到朗读 的乐趣,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三、不足之处:虽然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少,但是,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背 诵的指导还不到位,尤其是对于背诵能力低一些的孩子,还不能当堂完成背诵。 四、改进措施: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 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 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在课堂贯穿“以读为主,感情体验“的教学思 想。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 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们换位感受小水珠 喜欢荷叶、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三) 《荷叶圆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文中圆圆的、绿 绿的荷叶成了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蜓的停机坪,小青蛙的歌台,小鱼儿的凉伞。 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真童趣,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本文在表达上也很有特点。第 1 自然段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句既 符合孩子的语言习惯,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句式表达的多样性。课文第 2-5 自然段 结构相似,句式相同,都是先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话语“荷 叶是我的( )” 这样的比喻句,让我们了解荷叶的样子和作用,然后再写小动物 们在荷叶下做什么,让我们看到荷叶下生动的画面,语言表达也富有节奏感。 一、教学效果 1.有层次地、反复地进行识字教学。本堂课中,首先是初读课文中的读准生 字,到带拼音读生字,再组词。又回到课文中整体感知。通过这样多种形式地反 复训练,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同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如“摇篮” 一词: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了?你们见过摇篮吗?见过的小朋友能告诉我摇篮 做什么用的?谁知道“摇篮”的“篮”字为什么要用竹字头?(古代钢铁很少, 人们大多用竹子编篮子用。)伸出你们的双手,把你的手当作摇篮摇一摇。这样 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2.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重视读的实践过程。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 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 地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在感情朗读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感悟, 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二、成功之处 1.让学生亲身去扮演,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快乐以及充满生活情 趣的夏天。在角色扮演中,创设多种情境,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不 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生命的体验,知识的更新成了情感的积淀。多种情境的 创设,多元化的个性阅读,为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2.这堂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除了小水 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还会有谁喜欢荷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很是热情。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 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体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观。 三、不足之处 1.齐读的效果不好,应改成自由读,同桌互读,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美,感 受朗读的乐趣。 2.最后给学生的提问,仅仅选了几个学生回答,应再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 间,可以课下写在本子上,老师一一查看,看看有没有创造性的想象,再与其他 学生分享。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本课的语言特别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朗读的重点主要抓住两个:一是读好含 有叠词的句子。如,“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出现了两个叠词,要指导学生读准 确、读好停顿。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再配以直观的图画感受荷叶的这两 个特点,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朗读的另一个重点是要读好小水珠、小 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说的话,以及他们在荷叶上的表现。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 故事情境,在角色体验中读好句子。从层次上,可以先让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 到读出一点儿语气;从形式上,为了让学生喜欢读,读出趣味,可以安排学生图 文对照来朗读。这 4 个自然段,每一段就是一幅动人的图画,可以让学生体会角 色的心情来读。在读到“躺、眨着、立在、展开、蹲、游来游去、捧起”这些词 语时,还可以通过边读边演,体会小动物们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2.课后题“连一连,说一说”主要考察学生在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一 练习应该随堂完成,而不是课后。初读环节中,图文结合圈画出文中的小动物, 认识小动物;分段学习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圈出小动物们分别把荷叶当成了什 么,连一连匹配信息;最后在学生正确连线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连起来说一说, 巩固对文本的学习,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要下雨了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导入时采用大家熟悉的雨声、雷声呈现,选取学生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 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引入情境,又能引出 本课的课文题目,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 垫。 2.在感悟文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问题的逐层深入。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 文,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才能领悟课文。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以情境引导学生绘 声绘色地朗读,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学 生的进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老师创设的情境里 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设计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 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 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二)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课文从“燕子 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 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这既是一篇学 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 一、教学效果:1.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 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注 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在理解“搬”时,首先我让一名学生 上台表演搬的动作,其次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粉笔能不能用搬,为什么,该用 哪个词。进而让学生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东西时才会用到这个词。2.注意联 系,训练思维。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 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还可问学 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 →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3.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 样。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 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 一答的对话式读,还有引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 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成功之处: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民主、和谐 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 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轻松、紧张、活泼、有趣的接 力赛一下子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2.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这篇课文共有九个段落,分四部分讲解。第一部分(第一至三 自然段)扶── 默读思考,教给学法;第二部分(第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学思考,放 中有辅;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讨论思考,提高能力。并在文中三 个难点,更是重点的地方进行动画演示,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三、不足之处: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四、改进措施: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 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老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 (三) 《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作者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 语言介绍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使学生明白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异常表现也能预 测天气变化。本文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 力的好教材。 一、教学效果 1.边讲边画,激发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 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设计采用边讲边画的教学方法,使形象的语言文字和 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的目的。 2.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 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 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活动教具的演 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 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 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3.以文悟道,随即渗透。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随即渗透思想教育。 4.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 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 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 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也有戴头饰的 分角色读,还有引读等。我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 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成功之处 1.本课我在导入时采用大家熟悉的雨声、雷声呈现,选取学生知晓的生活常 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引人 情境,又能引出本课的课文题目,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 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2.在巩固识字时,我运用课件从易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 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印象。 三、不足之处 1.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2.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未体现学生个性化朗读。 四、改进措施 教学活动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 处处细致倾听,抓住从学生口中蹦出的玉言,学生的生活经验,提炼丰富的资源, 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我们的课堂。新世纪的学生,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成 长起来,网络,媒体,社会、家庭都给了他们许多的学习机会,也就是说他们现 在知识面很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 或多或少地指导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 待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要活用学生所掌握的各种经验,以服务于教学活 动,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拓学习的新领域。将语文放进生活,语文学习的资源 无处不在,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而不仅仅 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 文具的家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 己的文具。 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 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读好对话是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特别是第 3、4、5 自然段对话的形式,在整节课中反复的指导朗读,先是自由读,读得好的同学示 范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让孩子们有朗读的兴趣,喜欢上朗读,所以我就 用欣赏的方式表扬他们读的越来越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表 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并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 写字时间太短。每节课最起码有 10 分钟的写字时间,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 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关于写字的指导,对于左右结构的字,口诀:一看左 右,二看上下,三看重要笔画。这样让学生更加明确左右结构的字该怎样写的好 看又正确。然后互相交流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美观。 (二) 本单元是围绕“习惯”这个主题,4 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 养成。《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 自己的文具。 一、教学效果:《文具的家》这篇课文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 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开课伊始,我就出示学生 们丢失的文具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让他们帮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课文,激起他 们阅读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出示妈妈说的话,让他们结合自身的 情况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妈妈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来引起学生的 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的良好习惯。最 后举行一场整理书包的比赛,从言到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亲身感受将文具收 拾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 二、成功之处:这篇课文的开头我同样用了猜谜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学生对 于这种方式通常很感兴趣,当谜底“手”揭示的时候,我在“手”之前加了个(), 让他们在里面填上合适的形容词,于是“美丽的”“可爱的”之类的形容词就有 好多,当有一个学生提到“胖乎乎的”时候,我抓住了这个词语将其导入进今天 的课文中,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我用的这个课前导入是比较成功的。第一课时注重 的是生字词的识记,在教生字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齐读、开火车读及男女声朗读 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很喜欢这种朗读方式,所以气氛也显得比较热烈,在这里我 还套用了一个“小小播音员”的游戏来帮助记忆生字,效果比以前的死记硬背要 强的多。本堂课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 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读、想、议、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 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景, 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 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课文。 三、不足之处:在识字形这一环节中,我的教学任务也落实得不够充分。因 为在识字形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学生多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巩固识字的 方法,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更加的有趣和精彩。在指导书写时,我没有注重与过去 生字的联系,比如说“看”和“着”,缺乏知识的连贯性是我教学思路上所不足 的。 四、改进措施: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这一环节中,我介绍了这样一种识字 的方法之后,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说说“你能用这种好方法记住哪个字”,这样 才能既教会了学生一种新的方法,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落实自己的 教学任务。 (三)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铅笔、橡皮随便乱丢的贝贝小朋友在妈妈的教育下,为 铅笔、橡皮、转笔刀找到了它们的家——文具盒,并且学会每天收拾检查文具盒 中的小伙伴是否一起回家。告诉学生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不要随便乱丢学 习用品。 一、教学成果 1.图片导入,增加阅读兴趣。开课伊始 ,我就出示学生们丢失的文具引起 他们的注意,以让他们帮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课文,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2.结合自身实际,引发学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出示妈妈说的话,让 他们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妈妈有没有说过类似的 话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 的良好习惯。最后举行一场整理书包的比赛,从言到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亲 身感受将文具收拾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 3.“读一读,记-记”以火车的形式呈现,使组词更具趣味性。引导学生在 本课 13 个要认的生字和 7 个要写的生字中挑选其他生字作为“火车头”,组词建 立“车厢”,如:教师抽取生字卡片“具”作为“火车头”,学生组词“文具、家 具、工具、具体”组建“车厢”。 二、成功之处 1.本堂课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读、想、议、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 官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 地学习课文。 三、不足之处 1.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表述上偏向品德课的表述,这是专业素养不过 关的一种表现。教学重点我设定为:能初步养成整理文具、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并有意识地培养生活中的好习惯,这其实不是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一年级的课堂 并不能偏重中心思想,应当重新定位我的教学重点,如:理解并学会运用“一…… 就……”和“……是……的家”两个句式。 2.精读课文,应当分配好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讲过的 内容,第二课时不宜过多讲授。我在复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时,用时过多,导致 课堂环节有所失衡。 3.整节课的朗读环节略单调,应该加重朗读的比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 读中收获。 四、改进措施 1.一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多一些童趣,可以把各种儿歌、童谣带进课堂,让学 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如:可以把一年级上册“蓝天是白云的家”这首儿歌作为 课堂的导入,这样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更具系统性。 2.写字教学应当找到恰当的方法,整组教学,让学生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 这样他们学起来才事半功倍。如本课的“找”和“次”可以整组教学,应该先让 学生观察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有何异同,再开始教学。另外,还要教给学生写字 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可操作、会评价。 3.针对本课特点,可以设置“体验式朗读”,如让学生饰演贝贝和妈妈,让 她们读出不同人物当下的心情和语气。 4.教学应该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而非为了讲授而讲授。如本课的 “一……就……”,正好可以结合“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我一 回到家,就把脱下的外套_______;我一洗完脸,就把毛巾________”等,这样的 设计更为巧妙。 一分钟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一分钟》讲述的是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 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学生丰富的课内课外生活,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 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识字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准确认读课文中的 9 个生字组 成的新词,通过演一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了解“叹气、哈欠”等词语的意 思。努力使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得饱满。在生字指导环节,向学生渗透识字的方 法:同偏旁的,相同结构的都能成为好朋友,引导学生归类识字,从而加深对生 字的识记。 不足之处: 本次课程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应该让学生充分朗读、 背诵。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 (二)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因为多 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 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 一、教学效果:1.导入部分:我以一道算式导入“1=20”让学生看了以后产 生疑问而进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识字教学:我在上新课以前都要求 学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到 第二天上课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检测。我再去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而 有些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理解如“叹气,哈欠”。又如“丁零零, 哈欠”要读轻声,特别出示词语,范读,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3.阅读教学: 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把字宝宝放入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能根据板书“1=20” 讲出课文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我认为这一环节设计得比较好,但我在教学 中由于紧张,自己没有指出一位学生回答问题中所犯的一个语法错误。在教学第 一自然段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元元认为这一分钟重要吗?”相对于睡懒 觉,元元觉得这一分钟重要,而对上学迟一分去,又觉得这一分钟不重要。教师 应该抓住学生独特理解,让学生去分析、辩解,反复朗读,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 带而过。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该明确,指向性强。四、 写字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写得 6 个生字,让学生观摩 每个生字。然后说一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写,并进行了范写指导。但这一环节中 我疏忽了对学生所写的字进行展示点评,以致于学生对自己所写的字没有一个正 确的认识。 二、成功之处:文章的写作很有特色,如当元元被红灯拦住了去路和眼巴巴 地看着公共汽车开走时,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但他在等车 的时候,在赶到学校已经迟到的时候,课文并没有把元元的语言呈现出来,而是 留出了空白,留出了给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于是我们就可以在这些地方进行补 白,学生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平时的积累进行创作。 学生的回答往往很精彩,如“元元决定走到学去,他一边走,一边说:‘要是早 一分钟就不用步行去上学了!'”;“元元非常后悔,想:要是早一分钟就不会迟到 20 分钟了”。这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课前提出的 1=20。 三、不足之处: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而我在教学过程 中的语言过于随意、不严谨。比如在本节课中,让学生读某个自然段时,我有时 说“读第几节”、有时说“读第几段”,语言比较随意,可能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自 然段”的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还出现了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说“给 我回答”等这些字眼,使学生潜意识认为是在给老师回答,是在给老师学习。所 以语言比较缺乏严谨性。 四、改进措施:今后的每一节课中,应格外注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再 让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定要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 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一些教学细节上也要格外注意,如教学语言的生动 化与多样化的规范、板书的设计的新颖性等等。最后,教学激情还应加强。设计 再好的课,教师的状态不佳,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还要调整自身状态, 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节课,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使课堂更加活跃,更加精 彩。 (三) 《一分钟》讲述了小学生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全文共 6 个自然段,依次讲述了因为元元贪睡一分钟, 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 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就赶不上公共汽车,最后只好走着去学校, 结果上学迟到了二十分钟。课文渗透了让学生学习管理时间的意识。 一、教学效果 1.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在游戏中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 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2.教学识字,为课文扫清障碍。本课 13 个生字中,“钟、刚、共、定、经” 后鼻音的读音重点指导。字形识记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 字。有些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理解如“叹气,哈欠”。又如“丁 零零,哈欠”要读轻声,特别出示词语,范读,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3.观察生字占格位置,将生字写美观。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我设计了一 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 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 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 4.实实在在地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应紧紧结 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本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 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学生有了这份情感,必然能自 觉做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二、成功之处 1.讨论识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经过学习小 组的讨论交流,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孩子们的思维开拓 了,课堂气氛很活泼。有的孩子下了课还一直追着我说自己想出来的识字方法。 真正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2.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以此来 感受文本所讲述的故事,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其对课文传递出 的珍惜时间的道理的感悟,自然而有效地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 三、不足之处 1.对学生思维规律把握不牢。在本节课中,为了更能突出主人公元元认为“多 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想法,涉及到了一个原句与改动后的句子进行对比的内容。 而在我的教学预设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请了几位同学都没能准确地说 出我预设的答案,此时我应该出示答案而不是继续找学生回答,从而浪费了时间。 2.教学目的明确性较差。在本节课中,每一段都有需要学习的任务。但有时 缺乏经验出现了只让学生盲目的读课文,而忘记了交代学生思考的问题。导致了 一些学生无目的读书,读书效果比较差,不能及时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 也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3.板书设计缺乏新颖性。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没有创新。也没有根 据中心、关键词等进行美观的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也没有起到让学生能够眼 前一亮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语速要慢,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 对于低段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中要反复分析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和自己更轻松的完 成教学任务。 3.在教学碰到难点,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间留给学 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本课设计采用读思结合的策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两项能力的培养。 多种策略,训练语言。本文是一篇蕴含语言训练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采用看插图读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朗读能力;提炼语言,分析 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发现语言表达的技巧;围绕通知,展开活动,使学生在补 充语言和分析提炼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领;最后通过复述故 事、表演故事,达到训练语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没有发散开,是因为我此处 缺乏点拨。我应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展开想象的翅膀,而不局限于课本。 (二) 《动物王国开大会》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 话,课文主要讲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 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说清楚。通过狗熊四次播报通知,让学生 明白发布通知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一、教学效果:1.本文对话多,适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还要抓住本单元的朗 读要求“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借助标点指导学 生练习朗读这样的句子。同时要了解通知的几个要素。几个教学目标如何落实, 需要在教学时好好设计费些心思,第一课时读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是老虎让狗熊发布通知,一共发了四次。写字教学落到了实处。 2.尝试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在简单的复习之后,让学生借助动物图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圈画狗熊发布四次通知内容,进行了第一次、第二次通知的学习, 帮助狗熊思考第三次通知内容、书写第四次通知,在角色对话中了解通知的要 素 ,然后让学生观察句末的标点符号,初步发现祈使句的表达形式及语气,然 后让学生尝试。 二、成功之处:《动物王国开大会》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是一篇童 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全文篇幅很长,共有 18 个自然段,对于一年级的 孩子来说,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学习起来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我打破 常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轻松学习本文。本课设计采用读思结合的策略,借助 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 两项能力的培养。多种策略,训练语言。本文是一篇蕴含语言训练的童话故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看插图读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朗读能力;提 炼语言,分析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发现语言表达的技巧;围绕通知,展开活动, 使学生在补充语言和分析提炼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领;最后 通过复述故事、表演故事,达到训练语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这样,由 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到文的教学,降低了识字难度,遵循了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 规律,又使识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三、不足之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回答交流缺乏积极性,未能实现在课堂中 的主体地位。 四、改进措施: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语言实践 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将长 文中的重要信息理出,引导学生反复感知,不但大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还突出 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老虎想开大会,让狗熊给大家下通知。第一 次通知没有说明时间,第二次通知没有说明具体时间,第三次通知没说明地点, 直到第四次才把通知发布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下通知时一定要把时间和地点说清楚。 一、教学效果 1.课堂上抓住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如生字解析,开小火车,开展 摘苹果生字、桃子生字等游戏,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既熟识了生字,又活 跃了气氛,比较有吸引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看插图读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朗读能力; 提炼语言,分析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发现语言表达的技巧;围绕通知,展开活 动,使学生在补充语言和分析提炼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领; 最后通过复述故事、表演故事,达到训练语言,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3.我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欢快的 气氛中去理解和记忆本课的重难点。在朗读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通知”必须 包含的内容,并在最后让他们练习如何传达通知,加深他们的印象。整个教学过 程扎实到位,活泼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本课设计采用读思结合的策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注重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两项能力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 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根据插图复述故事,表演课本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并进。 三、不足之处 1.生字教学内容稍多,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内容上得较简单。 2.“通读通知,留下疑问”的环节,对孩子来说较空,难以提出预设的问题。 3.教学过程中课文的朗读环节较少,对课文的讲解不够,所以孩子不能讲出 故事的主要内容,即使给了提示,孩子能填写正确,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孩子 也只是“蜻蜓点水”,没有达到效果。 4.在写字教学中,教学的字稍多,没有时间让孩子好好练习和讲解。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对教材的充分理解。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有助于更好地把教学 任务,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作好足够的课前准备。教师只 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朗读指导上 多花点时间,不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感悟语言表达 的奥妙,这样有助于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主动阅读,好奇心与求知欲也得 以保护和培养。 小猴子下山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主要 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 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上学 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识字,这样一篇课 文,孩子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读下来吗?如果我这节课只完成识字、读通课文这 个目标行吗?左思右想,又加上初步感受小猴子见新扔旧是不好的,做什么事都 要专一的道理。 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有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 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 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 不足之处: 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学生对于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 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二)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趣味性很强, 全文配有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 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 一、教学反思:1.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有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 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 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 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2.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是本课学习 的重点。在词语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依据教学参考提示,选择读做结 合,将抽象的词义化为具体可感的动作,先引导学生圈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 掰、扛、扔等,再让学生分类别,提手旁的字是表示与手和动作有关的字,结合 图片让学生做动作、读一读、演一演,在表演中正确理解词义,然后让学生看着 图片选两个词各说一句话,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3.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 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 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 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 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 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成功之处:1.在课堂教学中,我将读故事的任务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 自由地朗读,然后告诉我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小朋友很快帮我完成了路线图“摘 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孩子们在完成这个任务 时思路是清晰的,孩子们对这些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是理解的,这些事情的发展 顺序, 明白不能颠倒顺序。这些事正是说明小猴子见一物,爱一物,喜新厌旧, 做事不专一的证据。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我灵机一动,给孩子们做了个小小的心 理测试。 2.文章用词也是呈现结构统一式。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我主 要学生采取动作演绎的方式和用图理解的方式进行,而后,请学生将理解融入到 朗读中去。果然,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参与到了课堂。虽然学生的动作还是有点拘 谨。本人认为,让孩子通过动作演绎的形式,能很快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参 与面广,同时,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不足之处: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本次上课的过程中,我基本上都是按 照先发音,再词义,最后书写,或者先发音,再书写,最后讲词义这样的顺序来 教学每一个生字新词的。 四、改进措施:可以把书写放在所有生字新词的发音和词义教完了以后让学 生书写。我学到了新的知识,让我对怎样合理安排读、词义、写教学的顺序有了 新的认识,因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觉得比较迷茫的地方。 (三) 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共有五幅画,讲的是只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 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 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三心二意,将事无 成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1.理解重点词语。《小猴子下山》一课的重点词语有很多,我主要抓了六个动 词和“又()又()”形式的词语。 动词方面,除了能够正确认读出“扛、捧、抱、掰、扔、摘”这六个词语外, 还要能够理解。一方面通过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六个动词 所表示的含义;另一方面通过练习题动词与图片配对地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 六个动词的理解。 2.运用重点词语。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运用。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和事例,让 学生学会准确地运用六个动词。如:妈妈抱小宝宝;小弟弟摘花;小姐姐掰手指 做数学题;农民伯伯扛着锄头去田里干活……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 到的场景,因此将这些作为素材,能够更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 3.结合重点词语,复述课文。语文学习中一个重点就是具有明确、文从字顺 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我从训练学生复述课文开 始。在本节课中,在学生掌握了重点词语之后,根据小猴子下山后去的地点、看 到的东西,进行详细的复述课文。 二、成功之处 1.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 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2.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 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 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根据图片和关键词语师生合作讲故事主要情节;围绕小猴 子所见,积累“又( )又( )”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理解积累 动词的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 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不足之处 1.词语方面,部分学生基本都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运用,但是在看图说 句子方面还需加强。 2.在课文的复述方面,一些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复习的词语运用进去。 3.本节课如果在词语的运用方面再加强一些练习,不要进行课文的复述可能 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1.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一些道具供学生课堂上创设情景表演。在创设的 情景中,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形象生动地表演,大家一下子就准确地理解了课文 中几个重点动词的意思,而且学生定会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原本的教学难点也 就轻松解决了。 2.设计一个表格,本课的关键问题体现在表格当中,让孩子自己归纳、概括 填写表格。课文内容一览无余。 棉花姑娘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课文里的角色较多,在学习课文的环节中,可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如分小组读、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分析完课文以后,可让学生思 考并讨论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让学生充分地说,最后再让他们小组整理在班上说, 学生的说话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在本课中,学生对“棉花、蚜虫、七星瓢虫”比较陌生,如果运用多媒体向 学生介绍棉花的用处和蚜虫、七星瓢虫的知识的话,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为 学生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本次我 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应该让学生充分朗读,在今后的课 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 (二)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了蚜 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 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 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 索科学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我让 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来理解了“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通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 读中去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比如, 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我让学生就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让他 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 求的预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 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 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 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成功之处:注重学习自主学习合作的能力。在学习第 2—4 自然段时, 我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前我出示了几项学习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 的角色朗读,小组间的成员合作朗读;读完之后讨论他们为什么不帮助棉花姑娘 呢?是不想帮还是不能帮?同学们积极的进入朗读的气氛中,仿佛它们就是课文 中活泼的小燕子、啄木鸟、小青蛙。在朗读汇报时,我以采访者的身份采访这些 小动物们,为什么不帮助棉花姑娘呢。通过汇报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不同的动物吃 不同的害虫。最后我还鼓励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益虫益鸟, 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蚯蚓,有的说蜘蛛等等,说明他们的观察力很强。我也 在此进行的扩展,比如蜜蜂,蟑螂等。同学们在这节课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保 护益虫益鸟的意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最后的写字环节没能得以 很好地落实,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同时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过少,整 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仓促,目标落实不够到位。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 侧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会落得“面面不到”。 四、改进措施: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 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 (三) 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只会提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 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里的害虫,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 来谁也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他 们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燕 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知识。 一、教学效果 1.生字教学时,通过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字、组词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 固。写生字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卡片,看清字形,然后范写,最后让学 生自己练习。学习形式不断变化,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效果较好。 2.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 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 3.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老师读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说说自 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课文,体会棉花姑娘病愈后开心的心情 和美丽的样子。并安排了说话环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让学生充分地 说,再在课本上填空,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二、成功之处 1.以棉花的谜语导入,然后再指导学生怎样美观、正确地书写这两个字。猜 谜语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对棉花形象感 知,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 点,我创设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情境,教会学生识字。如;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 戏,找朋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不足之处 1.教师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还是被教学设计牵着鼻子走。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的多元解读,张扬学生的个性。”而这个很好的机会却 从我们的身边轻易的溜走了。 2.课堂上我们还欠缺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我们必备的一项技能。在拓展延 伸的这一部分,既然学生已经走在了教师的前面,把句子说得如此精彩了,那我 觉得教师后面的让学生学着课本中的句式一起说,完全是画蛇添足。可以让学生 自己选择难易程度照着书上说一说,也可以像前面的小朋友一样自己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不必照着教学设计照搬,会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四、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药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习惯成就 于孩子的未来,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书写习惯、听课的习 惯、回答问题的习惯等等。在课堂上我们要多给予学生这样的评价:“会倾听的 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某某同学是最有礼貌的孩子”……教师这样多方位、 多角度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也教会了孩子学习的方法,细微之处见 精彩。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个学生都希望 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方式的去认识事物,得到肯 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盼” 字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这个字,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 和感受说出了不同的识记方法,我相信这样的记忆一定是深刻的、难忘的。 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在这一节课中,上课开始,通过让学生观看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激发 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和朗读训练,整堂课学生都是在读中识字,在读 中感悟。这一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从一开始的自由读——重点句子 的朗读——跟老师读,男女生赛读。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 能力,通过朗读,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 验升旗,理解壮观,然后带感情读好长句:天安门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不足之处: 课堂上感觉学生与老师配合不是很好,因为教的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 力较高年级要差,面对枯燥的学习,容易疲倦,因此老师的充分调动就尤为重要, 备课时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要控制时间,避免学生疲劳,应突出趣味性教 学,比如说,在识记生字时,就应该采取游戏等形式互动,在读文及重点句子时, 运用其他方法读,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比如说在揭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 多想去看看”。让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中悟、体会感情,最后读出感情。 总的来说,课堂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加以完善。 (二)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一 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 场上庄严、壮观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 强烈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课标中强调,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 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的动力。因此,在识字方面,我主要采 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去识字,我是这样引导 学生:以走出弯弯的小路的游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字词,一直走到广场上的 升旗台旁边。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 2.课标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 理念,我让孩子读课题后,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引导,有些学生能较好的提出问 题。例如,他想去哪里看?看什么?等等,这样问题由学生出发,在老师的调控 下进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教”真正为“学”服务,不管问得 怎样,让我感动让我欣喜的是---他们能尝试着问了。避免了课堂繁琐的分析, 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成功之处: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着重加强对学 生朗读的指导。如何读出孩子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其实不仅仅是课文中的山里孩子,许多一年级的学生对北京的认识都 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让学生读好这篇课文。首先得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跟小伙伴们讲讲自己眼里的北京,虽然孩子们知道的东西并不多,但同伴交流引 发了孩子们了解北京的极大兴趣,这时我再适时出示图片,为孩子们展示天安门、 长城、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塔、立交桥等现代建筑。 强烈的画面冲击,激发了孩子们情感,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这句话时,学生有感而发,内心的情感积淀更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读技巧的指 导,学生就能读得有滋有味,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 的心里。 三、不足之处:尽管是这样我觉得还是存在很多不足,课堂上感觉学生与老 师配合不是很好,因为教的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较高年级要差,面对 枯燥的学习,容易疲倦,因此老师的充分调动就尤为重要。 四、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文内容的介绍,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对课文的 了解,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 (三) 北京,祖国的首都;新疆,美丽的城市。它们是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用第 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我”和爸爸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新疆的孩子 渴望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一个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 新疆,爬天山看雪莲。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喜 欢新疆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 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 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 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像“升国旗”的时候, 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 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 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2.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 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 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 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 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 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3.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 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我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 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 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二、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结合语境领悟字词的意思, 体会思想感情,让学生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 2.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 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不足之处 1.时间设置不够合理。一节课仅有 40 分钟,设计的东西虽然完成了,却感 觉是那样的仓促,细细思量还是生字教学的地方用的时间太多了,如果前面再压 缩压缩可能后面就比较充足了。 2.课件播放顺序不够合理。在处理“广场上升旗仪式多么壮观”这一句时, 应该让孩子们通过录像去感受什么是壮观,有感受才有真情的流露,但是我却把 录像放在了后面,我感觉如果放在前面可能会更好一点。 3.朗读方式比较单一。如果在孩子们把真情朗诵出来之后,再让孩子们读时 加点音乐,把气氛再烘托一下,学生可能会更加激情澎湃。 四、改进措施 1.通过阅读营造强烈的画面冲击感,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再读“我多想去看 看”这句话时,孩子们内心的情感积淀会变得更加深厚,不需要做任何朗读技巧 的指导,孩子们也能读出感情。 2.写字教学是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 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 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咕咚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 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 本课时,我首先确定了以下几点: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 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 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 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不足之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注重 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在课堂上分角色、 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可以整合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而且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 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 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二)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 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一、教学效果:(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 导入新课时,我先播放事先录制的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 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 文学习。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阅 读期待。(2)课文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课文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 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 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课文之间建立起 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3)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 大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在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课文之 后,大家就能够迅速地将文章中的对白找出来组成一个小剧本。教学《咕咚》,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 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 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 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学生对于小剧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 并且以句带段,有效地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升华。看得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 比较成功的。 二、成功之处: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 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 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 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 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 的精神。 三、不足之处: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 借鉴作用。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 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 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 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 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结果,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 性。 (三)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 咚”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在哪里,而 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 地跟随别人。 一、教学效果 1.设疑引入,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 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实物做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水桶里,发出咕 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 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2.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 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 观察 3 幅图,连起来再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 哪些自然段写了 1、2、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 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 文的意思说出来。 3.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 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 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 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 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 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4.角色演评,渗透德育。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 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 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 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 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 事实真相的精神。 二、成功之处 1.用吸引人的声音将学生领入课堂。六七岁还是一个以玩为主的年龄,怎样 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变换多样的声音中我带领孩子们深入 学习、得到了他们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多的知识需要老师带领学生 一起探索。本课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了篇章 结构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创新重组。 三、不足之处 1.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在课堂 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明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 生的积极性,如:可以整合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而且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 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没有什么比教师 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2.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朗读。这让学生 失去了一个随文思考的机会。而在朗读之后再提出疑问,既花时间又会影响课堂 效果。 3.在课堂上,我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这点体现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 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 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 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教师 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四、改进措施 1.理解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 时可以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 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 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2.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有层次性:先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 读边圈圈画画,找到课文中相关的信息;再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拔腿就 跑、热闹”等词;最后创设情境开展仿说,情感朗读,体会动物们害怕的心理。 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 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以及小鱼、黄牛、 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教学中,我以读、演、说为主要形式, 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 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学。 对于情节反复的部分,应该先扶后放。老师如何去教,如何去引导,这是非常关键 的。对于问题的设置,要在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学得有兴趣。在课堂上多方位创设说、读的情境,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又培 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足之处: 在随文识字的方法上要继续进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现更自然,更切合文本 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二)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 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 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 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 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 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 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 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 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 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在的 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 表达出来。 二、成功之处: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 虎借尾巴》时,我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 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悟出课文是用童话的形式把知识写出来的, 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然后,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 的妙用》,通过填表格,书面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和各种作用;最后, 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方式进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 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本课生动有趣, 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 的主体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 内容。 三、不足之处:1.课堂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 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 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 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2.在“扶放”结合的教学中,学生能在发现文章的 结构特点上仿说仿写,看来孩子已经理解课文。但在小组学习中的效率低,没有 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作用。 四、改进措施: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 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 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介绍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 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儿童的阅读 欣赏口味,是对学牛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 好文章。 一、教学效果 1.回顾复习,顺势导入,转移学生注意力。因为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比尾巴》, 学生记忆深刻,于是我提议让学生背诵这篇课文,并提出我们今天仍将学习一篇 关于尾巴的课文。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 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2.通过有目的的听说训练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能初步的感知画面 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课题两遍后,我让学生质疑: “你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 3 个问题:①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②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③结果怎么样?围绕这 3 个问题,我让学 生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认真读一遍,再来回答这 3 个问题。 3.引导学生探究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有两点,让他们初步学会总结问题。在 讲向谁借尾巴时,我抓住一个细讲,然后剩余两个学生自己总结,并学会续编故 事。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 ——再生,接着我便补充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二、成功之处 1.注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足够的读 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读 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 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2.根据自身喜好,自由表达。“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 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 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 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我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 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3.每个学生个体,由于身心发展、生活阅历等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 的学习需求。上完后,我布置了“分层作业,各显神通”,这些分层作业,正是 从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展示。从一定程度上, 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三、不足之处 1.本篇课文,有 6 幅插图,就像孩子们阅读的连环画故事一样,我在教学时 恰恰忽略了插图的作用,没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进行学习,又失去了一个很好的 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机会。这在今后要注意,要充分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来 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 2.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 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 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 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 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 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 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 3.课上要少一些问题化的语言。课文的第 3、4、5 自然段是并列结构,这时 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 3 段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遇见了谁?它 有没有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习第三段。而接下来的 4、5 段因为有和第 3 段相同的形式,我们是否也采取相同的问题模式?不是不 行,而是这种相同的形式欠缺新意,学生也学得这种简单的问题无聊,完全没有 重复的必要,因为答案一目了然。 四、改进措施 1.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 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 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 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 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2.教学过程中,先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壁虎的特点,告诉他们壁虎尾巴有自卫 的功能,然后导入到课文的开头壁虎遇到蛇的一幕。这样,学生恍然大悟。但是, 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却没有了新鲜感,虽然顺利地完成了这堂课,却很平淡, 学生没有自己的新发现。也许给学生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更好一些。 一个接一个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一个接一个》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 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 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通过多种方 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 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 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不足之处: 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朗读时不能有感情地朗 读。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了解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 掌握这首诗歌的语气语调、轻重缓急、停顿重音、节奏情感等等,让学生在读中 感悟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二) 《一个接一个》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童诗,是日本童谣 诗人金子美铃的作品。她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受这个世界,用最接近 儿童的语言表达简单的内心世界。本课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对应第一节诗。 淡淡的月色下,一只小花猫蹲在远处的墙头上,四周静悄悄的,两个小女孩正快 乐地沉浸在“踩影子”的游戏之中,让人不忍打扰。另一幅图对应的是第三节诗, 图中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一、教学效果:《一个接一个》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符合一年 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 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 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 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 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二、成功之处:1.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识字这个环节通过认读带拼音的词 语宝宝、摘掉拼音帽子的词语宝宝、单独生字宝宝、带生字的句子这几个步骤引 导学生指名读,领读,同桌互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识字方 法多样、灵活,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一层一层的学习,减轻了学生的 学习难度,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2.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 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说的非常清晰,有条理,不仅复习了识字方法,而且锻炼了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3.巩固生字,整体感知:因为有了上个 环节识字教学的扎实学习,这个环节读好课文就水到渠成了,在本环节我采用读 带有生字的句子和指名分段读课文来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是否正确、流利,达成了 教学目标三。4.写字指导:“过、这、各”说说前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观察、比较,找关键笔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印象会更深刻。教师 利用范写、用红色粉笔描出需要注意的地方,使学生掌握的更好。最后利用投影 把写的好的或需要纠正的作业通过投影让学生看起到示范纠正的作用。这个环节 学生写得较好,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朗读时 不能有感情地朗读。 四、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了解诗歌朗读的 基本技巧,掌握这首诗歌的语气语调、轻重缓急、停顿重音、节奏情感等等,让 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 《一个接一个》是一首儿童诗,是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作品。她用儿童 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受这个世界,用最接近儿童的语言表达简单的内心世界。 诗歌共 4 节,前三节格式相似,每节共 3 句话:第一句讲孩子被成人世界惊扰后 的不开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转念之后的喜悦。每一节的第一 句连接着上一节的结尾,内容环环相扣,与题目“一个接一个”相契合。最后一 节诗中孩子天真的发问,使诗歌更富有童趣,引发小读者们的情感共鸣。 本首儿童诗内容贴近学生的世界,通过与生活的对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学生的共鸣。 一、教学效果 1.尊重孩子的天性,收到理想学习的效果。让课堂充满乐趣,不仅是低年级孩 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本课采用多种游戏、 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 2.注重朗读长句子。我在初读检查时,将指导的重心放在本课长句子的朗读 上,出示停顿符号,帮助学生将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为之后的读文感悟扫清 障碍。 3.小组协作,自主学习。对于结构相似,语言反复的语段,我由扶到放,引 导学生小组合作节流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二、成功之处 1.课上采用了看图导人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谈谈自己的所见 所想,课堂氛围由此热烈起来。 2.由于诗歌前三小节形式相似,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 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3.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吃力,加上我适时 加以引导,让学生们有话可说,加强代入感,从而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让学 生感受“我”的快乐,进而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三、不足之处 1.这节课,我在识字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最后课文的读不够,对课文 的理解更是我在牵着学生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答案。 2.我重点讲了两个生字:各、这。对于已经上过一学期的孩子来说,教师 完全可以重点讲解一个生字,另外一个生字交给学生自己来学习。对于学生生字 的书写,我没有及时地评价、反馈,只是交由同桌来互相检查评价。 3.整节课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在识字上用时过多,学生的读很少,这就与语 文课堂应该充满读书声、学生应该站在课堂中央是相违背的。最后在课文的理解 上我非常匆促地结束了,学生只能跟着我走,最终,又变成了教师讲,学生听这 种机械式的课堂。 四、改进措施 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努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 系起来,激发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与运 用结合。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 2.加强写字指导,特别注意基本笔画和基本字形的书写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 本的书写技能。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达 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又要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让 学生多认中国字、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四个太阳 教学反思 (一) 优点和经验 1.多元识字丰富了生字教学的手段,也有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课课文比较长,生字也比较多,除了用加一加、猜谜语的方法帮助学生记 住生字,多元识字,轻松地记住字形,还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字义、 词义,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拓展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升华情感。背诵环节引导 学生从自己最喜欢的太阳入手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背诵课文的兴趣和效率。 不足之处: 以上是我这次教学设计的优点。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指导朗读方面不够到位; 2.朗读的方式太单一,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可以交替使用。 一年级语文教学,朗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突出朗读的重要性, 让孩子们爱上朗读。我这点做得不够。 (二) 这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用第一人称进行讲述。“我”为 每个季节画了不同颜色的太阳,给世界万物带来各种美好。 课文共 4 个自然段,按照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的顺序叙述,每个自然段 写了一个季节。段落结构相似,都是先写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再写在阳光照耀下, 这个季节呈现的美好。全文语言优美、结构工整、具有反复的特点,读起来亲切 舒缓,非常适合学生朗读。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图画中描绘了一个小男孩画太阳的情境,透过甜甜的微 笑,可以感受到他美好的心愿。 一、教学效果 1.注重词语分析,将词语与阅读理解融合。通过创设情境,想象对话,引 导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炎热”和“清凉”的感觉。同时,这两种感觉的对比,凸 显了“绿太阳”给人们在夏天带来的好处,将词语与阅读理解融为一体。通过句 式的拓展说话,不仅有助于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让“到处”一词变得丰 满而有画面感。词语教学扎实有效。 2.注重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读好长句子停顿的练习,有序推进。第一 步,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关注停顿。第二步,借助停顿符 号的帮助,读好停顿。第三步,自由练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做出自我判断,读出 恰当的停顿。 3.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 送给秋天。”强调“金黄”“送给”一词,读出自豪的语气。“金黄的落叶忙着邀 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强调“忙着、邀请”,读出热情的语气。指 导读好问句。“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句中出现了两个“春天”, 读第 2 个时要加强语气。读句子语调微微上扬,读出疑问,借助范读来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模仿中读出语气、语调。 二、成功之处 1.我循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心情,想象季节的具体特征, 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在教学生字时,我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既有趣味,又能提高学 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三、不足之处 1.虽然注重朗读指导,体会文本情感,但是朗读形式单一,课堂显得比较枯 燥。情感的把握只靠我自己口头说说,可以用图片,自己动手画画来直观体会。 2.忽略了课后词语版块的重要性,一带而过。课后出现了三组词语。第一组 词语“高山、果园、田野”都和地点有关,第二组词语“碧绿、金黄、火红”都 和颜色有关, 第三组词语“清凉、香甜、温暖”都与事物的特点和带给人的感 觉有关。应该引导学生在认读中发现词语的特点,分类积累。有能力的学生,还 可以分类拓展调语,丰富积累。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本课写字教学把重点放在“因”和“阳”字的指导上。“因”是全包围结 构的字,注意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适中。“阳”字的“左耳”高且小,“日”字写 中央。另外,要强调笔顺规则,如“因”字是先里头后封口,“为”字的笔顺是“点、 撇、横折钩、点”。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2.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教学重点应放在朗读感悟上。指导学生体 会朗读要领。将需要指导的片段制作成课件展示或用传统媒体展示。如:我画了 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清凉”要读出舒服的感觉来) (三) 《四个太阳》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的景象,围 绕“画太阳”表达了“我”在四季的不同心愿。这四个自然段结构整齐,在表达 方式上十分相似,孩子们读起来比较朗朗上口。一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太阳及一 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在学习本课时 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一、教学效果:上课开始,先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词语。先是生字, 再是词语,最后把生字词放在句子中认读。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并且还出示了四个太阳的教具,这样,在上课的开始学生就有了强烈的 好奇心,由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产生了参与学习的欲望。运用画图画记忆课 文这个办法,帮助学生再一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合 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 在课的末尾我设计了一个儿歌,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一是读起来朗朗上 口,利于背诵。二是,让学生也感受了语言艺术。《四个太阳》这篇课文,给人 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本篇 课文可以极大的开阔他们的思维,增强孩子们的想象能力。 二、成功之处:1.自主学习。因为文中有四个太阳,而且每一个太阳都自成 一段。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太阳,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学 生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个太阳、说哪个太阳。通过学生尝试,同学互评,教师点 拨,尽量做到有表情、有动作,对文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 到了自己学习的喜悦。2.有效的课堂评价。我们实行大组评价、同桌合作的学习 方式,让孩子们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教师在黑板上运用标志为各组加分,课堂 效果比较明显。在新课标中还提到了要充分重视评语的作用,评语用的好,可以 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信心,所以我在课堂上重视孩子们 的回答,认真倾听,并给出相应的回答和鼓励,让孩子们更加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三、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上设计不够紧凑,有时难以抓住学生注意力。这 一方面主要是对于教材把握上的一个程度还不够透彻。2.缺少对学生们说话能力 的训练,也就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锻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课文中应该设有一 些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或者是同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这样对低年级的孩子 来说也是一个在写作上的一个铺垫的训练。 改进措施: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 读,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反思 (一) 成功之处: 1.教师是值得肯定的,提问题、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对话,等等,都很自然, 笑容可掬。学生也表现出了真感情。 2.预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也很成功。学生学得也很快乐。 3.课堂气氛很活跃,我采取了开头和结尾都动起来的形式。 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备好了,但是自己却不熟悉,到了课堂上更多的是临场反应。 2.本课遗憾的是,学生思维还是没有打开,没有我想象中的活跃。平时上课 过于依赖教材,导致学生思维呆板。 (二)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小公鸡和小鸭 子一起玩,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小鸭子想捉鱼给小公鸡吃,小鸭子在小公鸡 落水时救小公鸡的故事。层次清晰、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字里行间表达着伙伴 间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 来特别感兴趣。 一、教学效果:1.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 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指导 学生识记生字。教学中,设计了转转盘的游戏,用部件组合法等进行教学,还让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学生有的编顺口溜,有的编儿歌,有的编字谜, 形式活泼多样,学生记忆深刻。在写字环节,在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占格后,重点 笔画做了提醒,我还注重范写,用直观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指导,学生都能认真书 写每一个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儿童是天生的 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学生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想象当时的场景,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当 时他们的心情。学生都乐于表演,跃跃欲试,有的孩子都加上了动作表演,课堂 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也得到了体现。逐步让孩子们养成了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识字教学。识字对于刚步入小学的一年级 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识字教学要注重儿童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 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我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用部件组合法、同音字、形近字、词性归类等进行教学,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来识记,学生有的编顺口溜,有的编儿歌,形式活泼多样,让学生记忆深刻。 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 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这节课的情感体 悟到位,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戴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在朗读和表演中体会小公鸡 捉虫子跟小鸭子吃、小鸭子在小公鸡落水时救小公鸡这种伙伴之间相互帮助、友 好相处的情感。我还注重范写,用直观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 果。 三、不足之处: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 整合。同时,还缺少整体感悟和总结升华的环节。 四、改进措施: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 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 说。这节课的情感体悟到位,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戴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在朗读 和表演中体会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在小公鸡落水时救小公鸡这种伙 伴之间相互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 (三)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 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 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嘴巴扁、会游 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一、教学效果 1.多种方法识字写字。为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和自主性,采用“圈一圈”“比 一比”“玩转盘”等各种方式认识熟悉生字。这样能较好的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 2.注重朗读指导,体会不同心情。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将小公鸡和小 鸭子之间的对话,读正确,读通顺区分清楚不同角色的话。运用“情境法”读小 公鸡与小鸭子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同桌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小组分角 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3.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深动 形象。运用朗读对比,体会加上情状词语与不加的区别。 二、成功之处 1.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 童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识字写 字。我设计了转转盘的游戏,用部件组合法等进行教学,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来识记,学生有的编顺口溜,有的编儿歌,形式活泼多样,让学生记忆深刻。 我还注重范写,用直观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指导。 2.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体验 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我让学生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想 象当时的场景,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当时他们的心情。课堂气氛活跃 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 体现。逐步让孩子们养成了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不足之处 1.学生思维还是没有打开,没有我想象中的活跃。平时上课过于依赖教材, 导致学生思维呆板。 2.一类字的学习指导,我用的是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我自己从象形字典 中截图制作而成,其实可以采用更直观的多媒体自带学习生字软件来教生字。它 不但呈现笔画的书写过程,还会有组词、形体演变等,更有趣味。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重视词语教学。注意文中的“吃的很欢”“直哭”“偷偷地”“忽然”“喊 救命”“飞快地”“谢谢你”等词语。 2.重视句子训练。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的句子。如第二自然段中小公鸡捉虫给 小鸭子吃。第三自然段中小鸭子说的话及第四自然段中,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 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到自己的背上时小公鸡说的话。这些句子,都是体现小公鸡 和小鸭子,互相帮助这一中心思想的,要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树和喜鹊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生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从字的音、形、义各方面教材设计,认读、识 记、书写相结合。达到较好的效果。 2.教学课文时抓住关键词“从前、后来、孤单、快乐”等理解课文。起到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理解 课文时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 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 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 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带感情朗读做的不够到位,效果不太理想。 (二)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 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 快乐的生活。 一、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 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 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 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辅之以多媒体 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 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 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 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 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 学重点设定为:识字、写字,用“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 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成功之处:上课伊始,我以学生最感兴趣的谜语入手,让他们具有学习 本课的欲望,同时和他们一起谈谈喜鹊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迅速走进课文。 接下来我以范读的形式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勾画生字词,帮助他们认识新字词, 然后让他们自由去朗读。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扫描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能流利 地朗读课文,应该先扫描生字词障碍,再让他们去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各种 形式的读,让学生顺利过了字词关,学生认识了生字词后朗读起来就有信心了。 在朗读课文时,我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通过示范读、分组度、自由读、指名 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在指导写字时,抓住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去观察, 通过示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让学 生从小写好字。 三、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堂略显沉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 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不应该牵着学生往前走,应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四、改进措施:将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方法, 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 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参 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 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三)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 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 随着画面的不断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单变得快乐,故事生动形 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全文共 6 个自然段,每两个 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一、教学效果 1.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来当小老师互帮互助学习生字、组词,调动了学生 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和信心,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 到了成功的快乐。符合新课标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要求。 2.在理解故事深意的基础上再来听课文朗读,学生们就更喜欢快乐的树和喜 鹊。课堂中让学生们从故事走进生活,“生活中你和朋友们快乐的故事有哪些 呢?”,通过分享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明白,跟朋友们在一起能够获得更多快乐。 二、成功之处 1.采用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互帮互学,共同学习生字的教学设计,“小 老师们”都能够从字的结构、顺组、组词等值得注意的几点来学习生字。从而大 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合作学 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我采用了以故事的方式导入,是想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 主要内容,并重点来引导学生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是什么意思, 整堂课学生学习很有热情。 3.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课下和爸爸、妈妈一起阅 读讨论这个故事,然后同学间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体会。这一环节的设计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与父母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了父母与儿 女之间的情感。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 好孩子。 三、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足,没有留有书写练习的机会。识字环节中学生合作认字 用时过多。 2.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学生课文读得不够充分。对于让学生 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我有些模糊,不知到底如何用具体的方式指导学生读课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合理分配时间,在学生识字之后,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实际练习,教师在 此过程中范写、巡视、指导。 2. 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录音教学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然后用自 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的既完整又 准确。教师要对表述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 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怎么都快乐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怎么都快乐》是以快乐为主题的一篇儿童诗歌,整篇文章充满着童真童趣, 是一篇让孩子很喜欢的儿童诗歌。 在备课时我发现了这首诗歌的生字词大多是以“动词+名词”的形式出现, 例如:“折纸船”“丢手绢”“踢毽子”等,而动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词,因为每 次教学动词的时候我都会叫他们加上动作做一做,以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印象, 而这首诗歌如果解决了这些形式的词语就基本上能读通读顺课文了,所以第一课 时我就反复地让孩子们读这些词语再加上动作,自己再出一些同种类型的词给他 们训练,举一反三,很快地他们不仅记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这时候再来读通 读顺诗歌,基本上都过关了。而且也在无意中让他们体会到了快乐,一举两得。 这让我明白了,有些课文你只要找准了一些关键词句,那么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了。 不足之处: 1.教师范读对学生的示范性不够强。 2. 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师。因此,我作为一名老师, 应该为学生做好朗读的示范。 (二) 《怎么都快乐》是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儿童诗歌,它是一首充满活 泼生动的儿童诗歌,全诗写得轻松明快,朗朗上口,不但适宜背诵,而且是学生 模仿写诗的最好题材。它共分为四节,写出孩子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 许多人玩……即游戏是快乐的心理。 一、教学效果:在读文领悟环节,我设计了“自己读,圈出难字——老师范 读,规范字音——同桌共读,互相纠偏——小组赛读,激发兴趣——指名朗读, 检查字音——全班齐读,集体感悟”,通过读文,孩子们已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 有了初步感知。接下来在学习生词时我将课文中动词搭配名词的词语分为一类, 让孩子们说说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孩子们对这样简单的问题自然是很积极,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而且为之后的“说”作了铺垫。为了充分做到有话 可说,我又问:“孩子们,你们能把春游时时见到的情景和老师分享一下吗?” 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可,我适时引导,此举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由课内延伸到 课外,实现了由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到在实践中运用、完善语言的转变。此 时再出示课文仿写的 PPT 时,马上就有孩子举手了。孩子的回答,总有自己的 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是自信,就是有勇气。课堂上我能及时鼓励孩子们 并帮他把不成熟的想法与回答完善,使孩子们能够得到提高。我感触最深的是学 生仿写的诗句,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美好的愿望说出来,然后用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二、成功之处:1.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内涵。“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 一步理解和认识。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鼓励多种朗读方式相 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2.启发引导,自由表达。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是 一种最高的境界。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才会培养出学生的 创造精神。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把自己头脑中生 活经验的积淀放到文本中来理解。在本节课教学中,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小创作”, 让学生也来当回小诗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了教学渠道,使学生乐于接受, 乐于交流。 三、不足之处:时间把握还不够准确,课堂学习前松后紧,做到过渡自然, 精心备课。写字教学效果不好,试着把学习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发现, 找学习榜样,进行模仿。 四、改进措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 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会有 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有 4 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 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诗歌每小节结构相似,都是先说“几个人玩,很好,” 接着说这样玩的特点,最后几行进行具体的玩法举例。课文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述 对快乐的理解,一人独处时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 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 快乐,怎么样玩都会快乐,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教学效果 1.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内涵。“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在朗读的过程 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 识。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鼓励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 入情入境。 2.教学中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到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 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3.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折纸船、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 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 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词。 二、成功之处 1.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生字 时,我在黑板示范,使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突 破书写难点。通过学生彼此交流自己识字的好方法,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自主性。 2.启发引导,自由表达。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只有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才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课上,我引 导学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把自己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放到文本中来 理解。在本节课教学中,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小创作”,让学生也来当回小诗人, 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了教学渠道,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交流。 三、不足之处 1.识字教学指导还存在欠缺,备课时没有深入对本课汉字的规律进行深入发 掘和拓展;对学生的识字方法没有系统的指导,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 旁等。 2.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如何在课堂上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 对课堂内容更感兴趣,还需要我在备课和课堂环节的设计上下功夫,多关注学生, 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课堂艺术。 四、改进措施 1.备课时要深入对本课汉字的规律进行深入发掘和拓展;对学生的识字方法 进行系统的指导,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等。 2.要在课堂上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对课堂内容更感兴趣,需要我在备课 和课堂环节的设计上下功夫,多关注学生,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带动他们融入 课堂。 3.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适时的给予奖励。 静夜思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古诗《静夜思》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把它背得滚瓜 烂熟。面对这样熟悉的古诗,老师还有什么可教给一年级孩子的呢? 首先,应花精力突破识字的难点。 新教材要求孩子识记的字特别多。《静夜思》一文因诗文短小,生字不算多, 但也有 10 个。如何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诗中字词的认识上呢?这时,组织 孩子评价他人读音的缺陷,一起讨论生字的字形,就能找到他们对于古诗的新鲜 感。诗中三拼音较多,又大多是带“ang”的后鼻音,读准确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所以要在这些三拼音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采用孩子们喜欢的识字方法进行识 字教学,亦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掌握古诗的内容和含义。 其次,引导孩子们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仍然 是熟诗教学的必要目标。 不足之处: 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只采用深入分析和繁琐讲解的方法,则事倍功半,效果 不佳。所以一定要凭借优美的音乐和诗意的画面,采用一年级孩子乐于接受的方 式进行教学。引导他们体会时,也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避免空洞的说教。 (二)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 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 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 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 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一、教学效果 1.猜谜语导入,增加兴趣。利用“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 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这个谜语导入新课,现在开始抓住了学生 的学习热情。 2.创设情境,复现生字。将本课生字藏在星星的小图片中,利用多种形式读 生字,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3.借助插图,反复诵读,体会诗意。将课文插图放映在多媒体上,并播放配 乐,让学生看着插图,跟着配乐来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成功之处 1.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 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 均用力。 2.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 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 学习的快乐。 4.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 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 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 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 后每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三、不足之处 1.识字时,只用图片吸引学生反复读,未能让学生说一说识字方法。在识 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2.李白是这首诗的作者,学生对于李白并不陌生。但是也只是浅显的认识李 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课上我没有对李白做出详细一点的介绍,如果学生听 了我的介绍,说不定对于本首诗的理解会更加容易一点。 四、改进措施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 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课上应该让学生交流对诗歌作者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已知经验,关注学生已知世 界,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会丰富了学生的视 野,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作好情感铺垫。 (三) 《静夜思》这首古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是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 白的经典诗作,它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深夜思乡之情。《静 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 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 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一、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 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尤其不能拘束了学生的想象力,应在 教学中把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 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 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 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 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 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 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 神积淀。 二、成功之处:在介绍背景解诗题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标十 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 进行口语交际。”所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写作背 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 内容做好准备。在理解诗意时我注重多让学生朗读、交流。这样既不会破坏诗歌 的朦胧美,又可以促使他们动脑思考,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 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没错, 学生们喜欢读书,喜欢多种形式、变着花样读书! 三、不足之处:1.导入的图片没有契合这首诗的意境,因为选的是现代都市 的月夜图。我当时备课时只是考虑到图片中有圆圆的月亮就能体现是夜晚的景象, 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也没有多想。2.没能加强对学生朗读古诗的指导训练, 读的形式较单一。我之前想的是老师范读再领读,学生模仿,再男女生比赛读。 结果学生因为之前就能背下来,张嘴就是之前的唱读,很难纠正过来。 四、改进措施:只有把蕴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 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 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夜色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符合低学级学生的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环节很 清晰,课堂氛围也很热烈,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积极 性比较高。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进步是平和的心态,讲课的过程中没感觉到紧张。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识字层次的问题上还有待推敲,以后要多看这方面的书籍与资料, 深入的学习一下。另外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应该尝试着引导学生品味一下,不做 繁琐分析,只做简单的引导,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 “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 此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诗歌 共两小节,第一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的怕黑,两个事例都用了“一......就......” 的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一、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都是让学生课前提问,然后通过读课文 等手段逐渐解决简单问题,在理解课文的环节就抓住一个立足于文章的整体、直 指向文本的主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理解上的难点来引导学习。最近,在反 思我的这种方式是否适用于低年级,想到了这种方式的目的和效果——培养学生 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决定还是坚持用下去,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 词语的意思。如“微笑”在文中是“花草”微笑;在“夜色”下的微笑;是“爸 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时发现的;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像“白天一样”。抓住重 点词语来学习课文,发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关键的作用。如,“微笑”通过朗读, 边读边想花草的微笑是怎样的画面;描述画面,说出夜色下的花草的微笑是很美 丽的;由夜色下花草的美丽进一步拓展、延伸到夜色是美丽的。最后,我让学生 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齐读课文,读出我的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时,使学生 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要做一个勇敢的孩 子,从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成功之处:教学《夜色》一课,我们要体现出从学生眼中的夜色谈到文 中的夜色,再从文中的夜色回到学生现实中的夜色这一过程。教学时,第一步, 可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然后将学生的生活 实际和课文自然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地引出对课文的学习;第二步,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夜晚的时候体会我以前的心情怎样,现在 的心情怎样,初步感知文中“我”的心情变化,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熟读韵文的 基础上谈了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小组班内交流。第三步,在读懂课文的情况下, 孩子对夜色一文有了明确的理解,根据认知,老师提出把文中的省略号补充完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解的有些细,学生没有充分读的时间,所 以对感悟理解不够到位,再有就是学生比较好动,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积极发言, 最后的拓展没有很好的完成,学生说的少。在理解字义的层次上自己做的也不到 位。 四、改进措施: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使自 己的教学水平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 “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 此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没有在课后出现这一要求,但 第 1、2 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读懂长句子的意思。 这首儿童诗还有一个语言现象,就是在每小节的最后都用上了省略号。这 个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教学效果 1.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夜色》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完成了教学目标,环节很清晰。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课堂氛围很热烈,学生对所 学的东西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多种方法朗读,体会课文不同情感。理解课文时,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让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听懂了什么?接着我在教学时先让孩子们自读第一小节,并 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 去读课文,读出害怕的语气。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朗读,我给与了充分奖励。 3.学习长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练习。课文最后“我也能看见小 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想象:夜晚“我”还能看见什么,听到什么, 请你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达到了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的推断,发挥 联想填补空白,欣然走进儿童诗的意境,走进富有创造性的空间对话的目的。 二、成功之处 1.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 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 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2.能够利用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在最后一小节展开合理想象,说 出省略号背后的内容。学生积极性较高,参与度较强,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1.本节课对生字词只是做了简单的认读,认读的方式比较单一,部分学生可 能是敷衍认读,对不会读的学生没有做到针对指导。 2.虽然对一些有重点句子做了理解品味,但是缺少修饰手法的分析,以后我 会注意慢慢进行修饰手法的分析,让学生更能理解句子的优美,为以后的语文学 习打下基础。 3.时间把握不够好,对学生扶得多,放得少。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改进措施 1.课文是一首短小的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 上将读书思考与朗读,体会结合,激发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诵读诗歌通过多种形 式的读书活动,体会出夜的美丽,体会出“我”的心情变化。 2.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历,展开想象,深情诵读,加深理解。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 有兴趣地进行口语训练,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另 外一点,在本节课中,以“贴鼻子”的游戏进行观察、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大胆 表达,通过游戏玩乐——自由表达——人人参与——组内交流——拓展延伸,引 发了学生思维的交叉及补充。在各个环节中放手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的个 性得到了张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创新。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 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 口语交际重点应该是口语表达训练,而不是游戏过程。 (二)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教材利用主题图小朋友熟悉的贴鼻 子游戏引发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游戏,让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感 受到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习做 游戏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口语交际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个基础,也是个难点。在游戏 的基础上从谈话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通过事先统计的几个问题,交际对游 戏的兴趣,使学生说的自然,交际的投入,符合语文新课改精神;语文教学要从 兴趣出发,同时为孩子们的以后习作垫下了基础,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孩子们的口 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了他们 要做有意义有趣的游戏。 其一,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真实社会生活中的游戏情 境,之后进行句式的训练;其二,把孩子们领入活生生的游戏情境;其三,最后 放手让孩子们尽情地游戏,同时引导孩子向自己的同伴礼貌地寻问乃至请教,构 成讨论式的交流情境。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孩子是有所展现的,但我认为还可以进 一步加强,还可以营造更多的空间给孩子们对话、交流。 二、成功之处: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 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有兴趣地进行口语训练,这 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另外一点,在本节课中,从一 开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入手激发兴趣,以“贴鼻子”的游戏进行观察、引 导,逐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通过游戏玩乐——自由表达——人人参与——组内 交流——拓展延伸,引发了学生思维的交叉及补充。在各个环节中放手让孩子们 畅所欲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创新。同时, 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前后两次做同一个游戏,体验规则 的重要,为他们自觉做到游戏中守规则、活动时守秩序奠定了情感基础;2.关注 每个学生,无论讨论交流,还是分组做游戏,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 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3.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把教材作为一种活动可利 用的资源和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围绕本课活动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融 入了许多教材中没有的活动内容,增强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不足之处:不应用语文课时,应该借用体育课时来进行本课的内容更好 些。 四、改进措施:下课铃声了,孩子们还吵着要接着说。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 的兴趣,我这天上完课以后,我设计了“亲子共乐”的作业,让孩子叙述内容家 长代笔或者让孩子用拼音的方式来写话。 (三)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培养乐于交 往的意识和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 教材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呈现了“贴鼻子”这个传统游戏场景,引发学 生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第二幅图展示了两个小女孩的对话,有邀请和 回应,并要讲清游戏规则。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使学生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 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教材下方的“小贴士”提示了表达的方法:一边说, 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 本次口语交际打破了单纯的独白式讲解游戏规则的常规做法,重在引导学 生能借助动作把游戏规则表达得较有条理,并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们参与游戏。 一、教学效果 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课间,我带领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 课铃声响了之后,学生意犹未尽。由此引入新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 课学生都很活跃。 2.从一开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入手激发兴趣,以“贴鼻子”的游戏进 行观察、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通过游戏玩乐——人人参与——自由表 达——组内交流——拓展延伸,引发了学生思维的交叉及补充。在各个环节中放 手让学生畅所欲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创新。 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给学生创造实际的生活场景,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一起游戏之后,我让学 生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游戏,开心的玩一玩。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感受, 才能激起他们更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才会把亲身经历的过程说的清楚明白 已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前后两次做同一个游戏,体验规则 的重要,为他们自觉做到游戏中守规则、活动时守秩序奠定了情感基础; 2.关注每个学生,无论讨论交流,还是分组做游戏,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活 动中来,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和引发儿童活动的工 具,围绕本课活动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融入了许多教材中没有的活动内 容,增强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不足之处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不应用语文课时,应该借用体育课时来进行本课的内 容更好些。在室内让一些游戏无法进行,也影响了其他班级上课。 四、改进措施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 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提供尽可能多的说话机会,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历练、提高。在教学中, 为学生构建一个 开放的交际课堂自然地将儿童多彩的生活与口语交际“链接” 起来,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多维的互动中得到切实锻 炼。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本次口语交际设计巧妙。按照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顺序,很好 的完成了交际任务。 2.其中听故事环节设计较为精细。先是教师讲一遍,之后按照图片讲,再重 点部分分析讲,以提问的方式,讲故事讲扎实。为后面的学生讲故事,演故事做 了很好的铺垫。 不足之处及改进: 1.缩短老师“讲”的时间,给学生多讲多说的机会。 2.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二)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教材借助《老 鼠嫁女》的故事,激发学生看图片,听故事的兴趣。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聆听, 掌握听故事的要领;再以连环画为载体学习讲故事,做到声音洪亮,让别人听清 楚,从而学会如何听故事和讲故事。最终达到训练口语表达,培养交际能力的目 的。 一、教学效果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在喜庆的音乐中感受故事的主题,自然而然 地引出《老鼠嫁女》的故事。再引导学生猜想老鼠嫁女的新郎是谁,意在启发学 生想象,也激发起学生听故事的浓厚兴趣。借助录音播放故事,使学生在观察图 画的过程中,倾听故事,很好地将故事与图画内容结合在一起。听后,点拨倾听 的要领,并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初步整理,为下一环节的讲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就让学生来演一演。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口语交际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因为有了兴 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因为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在教学中,利 用喜庆的音乐导入新课,让学生猜想并感受故事的主题——嫁女办喜事。由此, 激发求知的兴趣。在表演故事的环节中,分发各种角色的头饰,既引导学生更好 地进入情境,又能大大增加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 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 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2.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介绍新娘想找怎样的 新郎,从而交代清楚故事中的角色,使孩子们充满期待地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故事中所蕴涵的自然界事物强弱相辅的关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待人、对己的认 识观,提供了客观的认知基础,也有助于调适学生的失衡心理――使那些认为自 己“样样都强”的学生感受到“再强大的事物,也有不强的地方”,从而减少过 于自大的情绪;使那些认为自己“样样都不行”的学生感受到“再弱的事物,也 有自己最强的地方”,从而激起自信情感。经过富有内心情感冲击的交流分享, 当我出示“扬长补短”的汉字卡时,孩子开始体会其中的意义。 三、不足之处 正视个别差异,倡导自由表达。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也是各不一样的, 有的学生词汇丰富,有的孩子表达却比较平淡;还有一些孩子词汇贫乏,语病较 多…… 四、改进措施: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别,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表达能力遣词造 句,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情达意,不随便使用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也不 硬造令人费解的句式。 (三) 本次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教材安排上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是语言描述。“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老鼠嫁女》的故事。然后自己讲讲这 个故事。”这两条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任务:一是看图听故事。二是尝试讲 故事。教材下方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要求: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画 记住故事内容;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第二部分是图画。 八幅连环画,有序描绘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虽然故事稍长,情节较多,但具有反复的特点,且每个故事情节之间逻辑关 系明确。因此降低了听故事和讲故事的难度。 一、教学效果 1.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喜庆的音乐导入新课,让学生猜想 并感受故事的主题——嫁女办喜事。由此,激发求知的兴趣。在表演故事的环节 中,分发各种角色的头饰,既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又能大大增加学生积极 参与的热情,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助图画,理解故事内容。在我配乐讲故事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图画,倾 听故事,很好地将故事与图画内容结合在一起。听后,点拨倾听的要领,并将学 生所获得的信息初步整理,为下一环节的讲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我的示范,学生发现讲故事的一般要领。再由第一幅图切入,讲好开头, 接着为学生创建自主讲故事的平台,将学到的讲故事要领应用到实践中,使学生 全面把握故事内容并为下一环节表演故事做好准备。 二、成功之处 1.导入方式新颖,学生积极性高。有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后面延续学生高 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为学生创建自主交流、表演故事的平台, 培养了学生表达与表演的能力。 2.精心设计,用表演的方式“说”出来。 课前我做了几个主人公的头饰, 观察完图片,大致理解图片内容后,让学生带上头饰,将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 完成效果明显。 三、不足之处 1.学生参与度不高,仅仅选了几个学生来表演这个小故事,其他学生属于 看“节目”的“观众”,并未切身参与其中。 2.参与学生的声音不够响亮,缺乏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四、改进措施 1.讲过要领后,放手给学生,说多说少无所谓,首先让他们先说话。在说的 过程中,给与鼓励,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自信心。 2.给实际的鼓励措施,比如学分卡。 口语交际:打电话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交际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 言表达方式,让学生明白怎样和别人打电话,语言上表达清楚、简单明了。所以 在教学中通过提问,质疑、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道理,训练能力。并通过教师 的适当点拨,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迁移、运用,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打电话应该注意表演到位,设身处地,而不是一种形式。 (二) 打电话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口语交际“打电话”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你打过电话吗?”“应 该怎样打电话呢?”这不仅是提示学生回忆自己“打电话”的经历,思考应该怎 样打电话,也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之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一次打电话的情景:李中给张阳打电话,接电话的却 是张阳的妈妈,李中很有礼貌地称她为“阿姨”,并且清楚地表达了想让张扬听 电话的意思,又表示了谢意,这为学生学习打电话提供了非常直观的范例,让学 生知道打电话包括“打电话”和“接电话”两个方面。 接下来提供了 3 个情境,让学生试着打打电话。其中,前两个是“打出电话” 的练习,分别是“约同学踢球”和“向老师请假”。虽然都是打出电话,但是语 气语调应该根据对象和内容有变化。第三个是接听电话。接听电话虽然是被动方, 但也应该有礼貌,听清主要内容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接到电话,对方 找的是另外一个人,接听后还有及时地进行“转告”的要求。 最后是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打电话时应该注意:1.给别人打电 话时,要先自我介绍;2.没听清对方的话,可以请对方重复。 两项提示,既是对学生“打电话”的方法、态度的具体指导,也是教材对口 语交际要求的落实。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观看视频,找出视频中打电话的错误示范,引导学生说出正确方法。先通 过让学生看视频,说说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从交谈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接打电 话时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的很激烈,我也及时给他们总结了接打电话需要注意 的地方。 2.接着就模仿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让学生练习打电话,生病了向老师 请假,忘记作业了向同学询问,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接打电话的方法。 3.由课堂转为实际。由于我上课之前就跟学生说,这节课谁表现好,老师就 会把手机借给他,让他跟家长真实打电话,给全班做示范。因此,整节课学生的 表现很积极,发言踊跃,为了拿到这个机会,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了。 二、成功之处 1.在这堂课上,我主要落实打电话的步骤和要求,紧扣教学目标,通过情景 创建、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多次地参与情景剧的表演,将课堂还给学生,以 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练习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本课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 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 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 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发展。 三、不足之处 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创设了许多情境让学生体验打电话,但是对 于打电话的步骤没有明确说明。为了让学生明确步骤,可以编汇成小儿歌。 四、改进措施 逐步明确打电话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1.打电话要先拨号,号码要拨对。 2.如果是忙音,可过几分钟再拨打。 3.电话拨通后,要先自我介绍,再讲事情。 4. 如果对方不是你要找的人,要告诉对方你找谁。 5.无论接打电话,都要听清主要内容,把话说清楚,使用礼貌用语。 打电话时常用的礼貌用语有:你好;请问……;谢谢;再见。 在明确要求之后,可以让学生诵读根据打电话要点编成的儿歌:打电话,先 拨号,电话号码要拨对。 拿起电话说“您好”,告诉对方我是谁。 明明白白说事情,要点一定要说清。 认真倾听对方话,主要内容记心内, 通话结束说“再见”,注意电话要归位。 (三)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综合与实践。本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 合唱队接到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 15 个队员。让学生帮老师设计 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到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效果: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 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 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而且班主任老 师正好有剧本在让学生们排演。所以我直接让学生们都参与到课文里。表演是孩 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 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的文本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发挥创 造能力,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但学生总归是学生,即便有了对课文的理 解,但如何表达还是受到学生本身知识和阅历的限制,表达起来往往难以达到理 想的目标,于是做适当的示范性朗读。 二、成功之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独立思 考、同伴交流、动手设计、讨论比较、得出方案、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学习过程 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就说,有争有辩大胆地运用语言、符号、图示等不同形 式表征自己的思考过程,全体学生参与研究与实践,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 上出活动课的“活动性、自主性、参与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应 有的、不同的发展。多形式、多维度鼓励学生,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有效而简洁 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师生关系学习氛围的润滑剂。一堂有效生动出色的数学课, 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学生学的轻松,有兴趣、有信心、有成就感、有 知识的升华;也有师生内心情感的升华;有浓浓的学习氛围……。这些和谐气氛 营造离不开精美而简练的语言的交流,交流中每一个赞许,每一个肯定,每一个 眼神,每一个有效性的评价,都对孩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不足之处:限于课堂的时间,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表演,但是相信从其他 同学的表演中,他们能吸收借鉴到一点东西。从他们对表演组的评价中能感悟的 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需要改进的。 四、改进措施:平时上课教师自己要放开手脚,偶尔“跑跑题”不要太拘泥 课堂目标、程序,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 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 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本次口语交际设计巧妙。按照请人帮忙——给别人帮忙的顺序,很好的完 成了交际任务。 2.本次交际学生懂得“请人帮忙”时要把话说清楚,有礼貌;给人帮忙时热 情、乐意、真诚。 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的调动,不够活跃,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努力。 (二) 通过《请你帮个忙》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麻烦、碰到 困难时,就需要请别人帮忙,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就是培养学 生交际时学会说话,注意文明礼貌,把话说清楚,说得体的内容。 一、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 真实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但是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学生只是停留 在自己感性的生活经验上,还不是很清楚在交际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因此在教 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在直观的情境交际中 总结出了交际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逐步从感性上升到方法的理解上,提升了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我根据口语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 设情境,给孩子构建了一个交际平台,进行模拟表演。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放手 让学生敢说、多说、会说。学生自始至终非常感兴趣,气氛比较活跃。 2.合作表演,增强能力。口语交际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 通过小组的合作表演,使得他们在说中悟,在演中悟,在合作中丰富了语言,提 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感受到了口语交际的乐趣。 二、成功之处:口语交际课是“听—说—应对”的交流场,交际互动中的应 对对学生来说是最难的。有趣的活动能使交际的情境活泼、生动,“请别人拿球” 这个情境,更容易调动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一听说在课堂上可以踢球玩, 立刻兴致盎然。在情境中,学生动手、动脚、动脑、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交 际,以听说为基础,以评价为反馈,在愉快的氛围中落实:认真听,说清楚,有 礼貌。学生的应对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口语交际教学的交际性得以逐步落实。延 伸真实情境,提升交际能力。口语和书面语不同,发展有先后。第一学段评价学 生的口语交际,应以敢说、愿意说为主,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口语交际课就是 要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不爱说的学生爱说,让全班学生尽可能地说。因此,最 后一个情境的设置,我通过自编儿歌帮助学生总结交际方法,让他们以小组为单 位自由选择不同的内容,演绎不同的场景,根据老师提供的校内外不同情境,自 选演练,交际体验。 三、不足之处: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在自主合作练习 中有部分学生未能真正做到交际练习,在倾听的过程中也不够专心。 四、改进措施:从实际的课堂教学看,有方法的指导,在接下来的交际练习 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态度自然、声音洪亮,尤其是对于帮助原因的说明,表达 得较为清楚明白,对于礼貌用语的使用也能做到恰当正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倾听能力的培养。 (三)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二次口语交际,是以请别人帮忙为主题设计的。教材先用 一句话介绍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下面配了三幅图, 每幅图都创设了一种请别人帮忙的情境,分别是问路、借东西和请别人拿东西。 图画中请别人帮忙的人面带微笑,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寻求别人的帮助,在图画下 方还提示了 6 个礼貌用语。 教材这样要求,非常明确地提出本课的口语交际重点:学会请别人帮忙,请 别人帮忙时要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创设的交际情境包含课堂内外,校园内外, 和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 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合理的礼貌用语是本次学习的重点。 不仅要关注提请求人的语言,还要关注提供帮助的人的态度,引导学生用合适的 语言和态度说清楚不能帮助的原因。 一、教学效果 1.在我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进行情境表演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培养 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老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 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实践引导中总结要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 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2.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我用生活情境的演绎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自己 在学习生活中的用语不够规范,然后让学生参考句式练习礼貌用语,以达到口语 交际教学的目的。不仅让学生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也锻炼了学生从容自 信的心态,使学生更加敢于表现自己。在这堂课上,我着重培养学生清晰表达自 己。 3.在这堂课上,我着重培养学生清晰表达自己要求及请求帮忙的能力。与 人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能学有所用。创设情境, 也使得整堂课充满趣味性。 二、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我根据口语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 情境,给孩子构建了一个交际平台,进行模拟表演。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放手让 学生敢说、多说、会说。学生自始至终非常感兴趣,气氛比较活跃。 2.合作表演,增强能力。口语交际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通过 小组的合作表演,使得他们在说中悟,在演中悟,在合作中丰富了语言,提高了 口语交际能力,感受到了口语交际的乐趣。 三、不足之处 1.导入不够贴近学生。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本单元的课文《小公鸡和小鸭 子》导人,引导学生回忆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小鸭子在小公鸡落水时,救小 公鸡,他们互相帮助的故事。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建立单元的整体 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自己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么解 决的。在交流中,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唤起交际动机。 2.未涉及课外延伸环节。教学中,我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 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通过《请你帮个忙》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麻烦、碰到 困难时,就需要请别人帮忙,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就是培养学 生交际时学会说话,注意文明礼貌,把话说清楚,说得体的内容。 1.营造开放的“语场”,让学生毫无拘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学习与生 活中的困难。教师在此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敞开心扉,把自己遇到的困难真实地 说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评讲如何把困难或问题说清楚。 2.根据当时的环境有效地安排学生“请教”。 3.向课外(生活)延伸,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经验讨论。 快乐读书吧 教学反思 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 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 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 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教科书 上呈现的童谣和儿歌只是例子,以此引发学生对此类读物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激发阅读兴趣。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摇摇船》和《小刺 猬理发》,通过拍手读、男女生比赛读、带上动作读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得轻快 愉悦,读得趣味盎然。读后,让学生交流读这两首童谣和儿歌的感受,“你觉得 有趣吗?为什么呢?”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读儿歌和童谣的 快乐。 2.搭建展示平台。有些学生在课外已经读过不少童谣、儿歌。我在课前布置 学生去找一找自己读过的这类图书。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 说说读过的童谣,背背熟记的儿歌,展示自己读过的书籍。适时鼓励,激发学生 展示的欲望。对于学生自信的表现,积极肯定。即使学生表现不佳,我也应适度 引导,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 3.产生阅读期待。在学生产生了浓郁的阅读兴趣后,我趁势引导,向学生推 荐优秀的儿歌或童谣书籍,还学生自由交流推荐,使学生对阅读更多的儿歌和童 谣产生期待。 二、成功之处 1.多种方式阅读。通过个人读、男女生合作读、拍手读等方式,体会儿歌 和童谣的朗朗上口,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儿歌和童谣的兴趣。 2.注重将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 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一系列教学活 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投 入到阅读活动中,并获得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 三、不足之处 1.课上只注重朗读和推荐,未能在课堂体现小组合作交流。 2.只是在课堂体会歌谣和儿歌的优美,课下没有涉及延伸。课下应继续设 置关于童谣和儿歌的读书角等活动,真真切切体会歌谣的优美。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应该通过互动交流,引 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为学 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2.通过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读过的童谣或儿歌,学生畅谈自己的读 书感受。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3.设置“交换读书”和“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 生感受到了分享读书的快乐。 识字 1 春夏秋冬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在识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既发挥 汉语拼音的识字功能,又在识字过程中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时要借助生动 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 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 字特点的认识,提高识字的效率。 2.利用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已经掌握的识 字经验,生活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领会字义。 不足之处: 关于词串的朗读,应该做到“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 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学生做的还不是很到位,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可以在停顿的时候用拍手的形式进行,词与词之间拍一下,行与 行之间拍两下。 (二) 《春夏秋冬》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 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 8 个词语,8 个短语,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 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 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 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 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 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一、教学效果: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 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 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 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 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 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 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 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二、成功之处: 指导学生认识大自然现象时,图字结合,更加形象、直观,教学环节的设计 上,我采用听说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利用课件播放相关 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到这些词语的含义。另外,我以猜谜游戏 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述一个大意,让学生比赛猜出相应的词语,至于读的方 面,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总体说来,这 堂课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朗读教学也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我在落实时略有些匆忙了, 以为课文都是短语和字词组成的,字词会读了句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读了。其实 不然,在读的时候由于没有范读,孩子们读起来出现了节奏不准确,句末拖音的 现象。 四、改进措施:范读然后通过一对一答的方式来合作朗读之后,朗读的效果 就不一样了。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感悟出不同的画面所带给他们 的乐趣。他们才能爱上读书。在调控学生的纪律以及延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这些是我需要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的。 (三) 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 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 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 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 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这些词和短语 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 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一、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学习生字时,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增加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力,然后老 师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 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小红星,这对学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 2.图字结合,体会词语含义。 指导学生认识大自然现象时,图字结合,更加形象、直观,教学环节的设计 上,采用听说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利用课件播放相关春 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到这些词语的含义。 3.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情感。 读的方面,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体 会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成功之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 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 字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 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 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 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三、 不足之处 朗读教学也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我在落实时略有些匆忙了,以为课文都是 短语和字词组成的,字词会读了句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读了。其实不然,在读的 时候由于没有范读,孩子们读起来出现了节奏不准确,句末拖音的现象。我马上 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范读然后同构一对一答的方式来合作朗读之后,朗读的效 果就不一样了。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感悟出不同的画面所带给他 们的乐趣。他们才能爱上读书。 四、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字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 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已有水平,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 性的指导。 2.在初读本课词语时,允许学生速度稍慢,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 字后,应按正常速度朗读词语,不能太慢或太快。本课词语排列整齐,具有韵律 感。在读熟之后,可让学生看着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或者让学生 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 识字 2 姓氏歌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遵循部编教材的识字要点,多元识字,使用“圈一圈、认一认、拼一拼”、 “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生字的书写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2.明确介绍姓氏的方法很多,本文使用了两种方法:分解部件和说偏旁的方 法。又增加了组词法介绍姓氏。既总结了全文,又承接了课后习题。 不足之处: 我想办法抓住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但 是,感觉做的还不够。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下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轻松 地学习。 (二)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些常用姓氏寓于 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 4 行采用一一问答,分别以自 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句的形式介 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 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 以及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 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 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说偏旁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课后练习中还提 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 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一、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 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 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 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 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 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 成功之处 1.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本课时,诵读儿歌,学生齐读第一节时,采用同桌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 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孩子都高兴的不得了,不认识的字就主动读拼 音,很快就认识了所有的生字。 2.用姓氏进行编辑识记。 子+小=孙,调动学生们编记自己姓氏的积极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姓氏, 同桌之间编,小组内编,让其他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编,调 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说的不亦乐乎,从而达到了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 知不觉中学到本领,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的目的,并注重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 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中,引导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 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过难过多,没有较好的联系课文中出示的生字,导致课 堂节奏过慢,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应有的环节。 2.在读书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进行朗读,但是读的环节安排过快,没有给学 生充分认识和朗读课文的时间,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角色朗读。 在讲解“张”字时,出示的弓箭和弓字旁的引导能正确指引学生认识并书写,但 出示的词语过难,学生认起来存在问题,特别是“张牙舞爪”这个词语,没有在 课堂上更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提示学生圈字时,没有做出区分,导致认读和书 写的生字没有加以区分,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 四、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多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既揭示了生字的识记方法,也为学 生之后运用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作好铺垫。 2.在学习了“加一加”和“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姓氏之后,应该进行拓展迁 移,让学生联系生活,介绍姓氏,将所学的方法加以巩固,享受学有所成的乐趣。 (三)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它告诉了我们 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 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以及互读,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能够较通顺通读全文, 部分学生可以与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领学生细致领会全文,重点讲解其 中的生字,如“李”,引导学生认识李字的结构,并能找到其中分出的两部分“木” 和“子”,通过“李”字,学生能自己分解“张”字,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导学 生认识部首弓字旁,并通过课件展示形象的弓箭,引导学生记住弓字的形状,再 通过笔顺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弓字旁的书写方法。再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 “胡”“吴”“徐”“许”几个字,引导学生对生僻字进行拆分,根据结构或者偏 旁记忆不同的字。第二段主要是对单姓和复姓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 “欧阳”等复姓。此后,对开篇出示的难区分字加以讲解,学生通过同桌互助或 者小组讲解的形式能快速认识难区分的姓氏。下一个环节为指认生字环节,老师 通过课件出示认读生字,学生通过抢答、举手回答等形式认读生字,最后环节为 课堂总结,并出示课下思考问题。 二、成功之处 由于小学低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学生主 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姓氏歌》时, 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中,我会根据本节 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积极的将各位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其中,将朗 读这个重要部分作以扩充,弥补朗读匮乏这一缺憾,并开展同桌互读、分角色朗 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字部分,我将分为两个环节,即随文处理和 集中识字,并重点认识走字旁和金字旁,在生字中找重点、找规律,并引导学生 自己来进行讲解和识字,并在课堂中贯穿姓氏游戏,引导学生会说并会写简短的 姓氏儿歌,最后通过小组和同桌互查的形式,对生字词进行反馈。 三、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中,引导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出 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过难过多,没有较好的联系课文中出示的生字,导致课堂 节奏过慢,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应有的环节。 四、改进措施 将朗读这个重要部分作以扩充,弥补朗读匮乏这一缺憾,并开展同桌互读、 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字部分,我将分为两个环节,即随 文处理和集中识字,并重点认识走字旁和金字旁,在生字中找重点、找规律,并 引导学生自己来进行讲解和识字,并在课堂中贯穿姓氏游戏,引导学生会说并会 写简短的姓氏儿歌,最后通过小组和同桌互查的形式,对生字词进行反馈。 识字 3 小青蛙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先学后教,归还学生的主动权,确定主体地位。 2.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保护”,引导学生理解韵文,启发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 3.培养感情朗读韵文时,要注意适当停顿,可借助拍手打节奏,帮助学生读 出节奏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不足之处: 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不可以过高。 (二)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 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 母体字“青”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 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要我学”“和“我要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小青蛙》这节 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达到后者的心理需求。所以整堂课以“趣”字贯穿 始终。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为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注重 的是学法的重点指导。我设计本课时本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 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 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 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 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 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多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认字。 二、成功之处 游戏巩固生字。1.采用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 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 读,看看哪组最棒。2.巩固本课生字时,又采用了生字“摘苹果”的游戏,听老 师说词语来找相对应的汉字卡片、词语连线等方法加强记忆区别,这样学生不仅 认识了这些字,而且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会运用这些字了。本课先用有趣的谜语 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 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了铺垫。其次识字方法 形式多样,动中有静,静中有思,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 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文本挖掘的深度不够,拓展不够,如重点词语“游来游 去”可以让学生模仿此形式说词语。学生朗读不充足。 四、改进措施 如果这堂课可以重上,我会在文中找答案,教他们要学会带着问题有目的的 阅读课文,同时读的时候找出每句话的重点字词如“两个、游来游去、跳来跳去” 等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并通过课文配的插图或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给他们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儿歌讲述了 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课文中的“清、情、请、晴、睛” 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 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文将字族文识字寓于儿歌之中,通过读文识字,能有效避免学习形声字的 枯燥。将字与文融合在一起,不断巩固青字族中各字的音形义,既有利于读文识 字,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发现并区别形近字。 (1)圈字,认读,让学生在动笔中聚焦“晴、睛、情、请”便于学生发现它 们读音上、字形上的相似和细微区别之处。 (2)创设游戏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创设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的 机会。给生字作自我介绍,既巩固了生字读音,又揭示了生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 (3)增设问答环节,体会形近字联系。通过问答读,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生 字的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的联系。 2.拓展延伸,体会情感。青蛙是益虫,保护禾苗吃害虫。大自然中还有很 多有益的动物,通过列举、讲解等体会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二、成功之处 1.谜语导入,激发学习热情。由于上学期我们学过儿童诗《青蛙写诗》,所 以本节课,我就以谜语的形式导入,然后以绘画的形式揭开谜底,孩子们的关注 力瞬间就集中起来了,一首《快乐的小青蛙》,就引起了孩子们更高的学习兴趣, 文章的内容浅显易懂,经过前面的学习,简单的一个问题,就已经把课文内容讲 授完毕。 2.阅读方式多样化。用多种方法读文比赛,让孩子们的学习不再枯燥,整节 课的节奏很欢快,孩子们的学习接受能力也比较好! 3.根据课外练习册,对孩子们进行提高训练。如,描写小青蛙样子的句子是: 小小青蛙大眼睛 三、不足之处 1.相对于课文的学习,生字教学简单枯燥,所以孩子们的接受状态还是有影 响的。 2.文中“青”的出现频率高,没有及时小结形声字的构字结构,导致目标没 完成。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教师要努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并利用学生的生 活经验,注重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结合。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识 字的方法,自主识字。 2.在教字的书写时,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比如说:“情” 字教学,一个大点和一个小点比赛谁站得高,大点跑过去“我站得高”,小点不 屑的看大点一眼,站的比大点高出一头来,大点不服气,所以争吵了起来,眼看 都要打架了,孙悟空飞过来,用金箍棒腾空一立,不小心碰到了小点,但好在阻 止了他们。“青”妈妈听说了走过来,对他们说,大家在一起要相亲相爱,不要 伤了亲情!(金箍棒——孩子们正在读西游记,所以在认知上更容易理解,同时 情的竖在形上和金箍棒很像,便于孩子们记忆) 3.在第二课时讲字时,把青——请——清——晴——情这五个字放在一起 教学,并在此时详细讲解,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4.教师要加强写字指导,特别注意基本笔画和基本字形的书写指导,引导学 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 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同时又要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 面的培养。让学生多认中国字、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识字 4 猜字谜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逐句分析,边读边想,引导学生从文中捕捉信息,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的“双主”的教学模式。 2. 先来复习“青”字族的字,降低了难度,进而突破难点。实物的演示, 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不足之处: 问题提出后,应该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否则问题就是一个程序和摆设。 (二)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 10-20 分钟以内。超过这个 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这考验着老师的 智慧。学习生字本身很枯燥,如果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往往事半功倍。今天 我展示了《猜字谜》一课,在课上学生积极发言,踊跃举手,可以通过这堂课引 起对生字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 一、教学效果 这节课主要设计思路是:设计了四个关卡,难度逐步递增,每一关由不同类 型的字谜组成,通过自主猜测,传授猜谜方法,让孩子借助不同的方法猜测汉字, 从而实现轻松学字,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第一关,与 “趣味语文”中的猜测 方法类似,孩子们轻松猜出了谜底,但到了第二关却被难倒了,主要原因是孩子 们不能很好的从句子中发现共同点,思路比较狭窄,引导后逐渐找到了感觉,并 习得“合成法”这一方法。之后的两关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最 终猜出了谜底。整堂课孩子们的思路比较活跃,尤其是平日里不太爱举手的孩子, 能从这类课堂中展示自我,让人另眼相看。 二、成功之处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教学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 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再者,我严格要求学生 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 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另外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增加学生对生字的 记忆力,然后我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我在巡视过程中 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小红星,这对学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我在 学生猜谜底时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给学生更加形象生 动的视觉刺激,使教学目标很好的完成。 三、不足之处 在指导书写汉字时,更多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达到一个标准,但孩子的个体 差异较大,所以,在等待能力弱的学生时,让更多的学生产生了消极等待!浪费 了良好的学习时间。 四、改进措施 “猜字谜”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很大。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办法很多:一堂课 的中间做一次课中操,缓解学生的疲劳;适当利用多媒体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 运用肢体语言把“走神”的学生“拉回来”。猜谜语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我抓 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猜谜语,一开始就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中。在识字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总之,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向老教师们学习,多听课、多 思考,不断提升自己! (三) 本课是字谜识字,由两则字谜组成,一幅插图描绘了小朋友猜灯谜的情景。 猜字谜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 第一则字谜的谜底是“秋”,谜面呈现了合体字的构字特点;第二则字谜的谜底 是“青”,谜面呈现了“青”字族的形旁和字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揭示了形声 字的造字规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声字结构特点的认识和感受。两则谜语 语言通俗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读起来生动有趣,同时可以感受到中国汉字 的独特魅力。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自主识字写字。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教学时我把主动权 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再者, 我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 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另外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增 加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力,然后我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 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个小红星,这对学生起到较大 的激励作用。 2.体会汉字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汉字就是最重要的体现。汉字经过 了 6000 多年的变化,至今仍在使用,是世界上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文字。而 字谜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内容,因此,字谜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激发孩子兴 趣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些基本的识字方法,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二、成功之处 1.“元宵节”是一个喜庆的传统节日。从节日习俗“猜灯谜”入手,巧妙渗 透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从读词、读短语识字,到小组内互 助识字,再到游戏闯关巩固识字等,认字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 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三、不足之处 课上,我注重学生的生字学习,各种方法识字写字,过程比较枯燥,学生注 意力不够集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适宜图文结合,动作等融入课文,让学生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用多样化的方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一堂课的中间做一次课中操或者手 指操,缓解学生的疲劳;适当利用多媒体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运用肢体语言把 “走神”的学生“拉回来”…… 2. 朗读教学时提示学生遇到生字要看清拼音读正确,指导学生猜出谜底。 接着,指导学生读完一句想想说了什么,再读一句想想又说了什么,连起来想想 自己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最后再读读谜语,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总之,要让学 生通过多读,猜出谜语,感悟语言,积累词语,巩固识字。 动物儿歌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整首儿歌配上了生动形象的彩图,利用图文对照,学生不难找到对应的小动 物,也能很快理解“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等词。稍难理解 的是“蝴蝶花间捉迷藏”,可以引导学生做做动作,并展开想象,蝴蝶在花间飞 来飞去就像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多有趣!另一句“蚯蚓土里造宫殿”,把蚯蚓在 土里松土比作“造宫殿”,也可以展开想象,把蚯蚓想象成建筑师,感受蚯蚓的 勤劳,感受儿歌的有趣,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儿歌的趣味来。 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儿歌之后,补充一幅别的小 动物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模仿儿歌“谁在哪里干什么”也来编一两句儿歌。完 成了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训练。 不足之处: 应该多设计一些游戏类活动,才能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学习。 (二) 《动物儿歌》位于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 歌,介绍了 6 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 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 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 特点,有效识记生字。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 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 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教学效果: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本课的识字任务是 12 个, 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 中,我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 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 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 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 率。 二、成功之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学应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 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谜语导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字谜的谜底是即 将学习的动物名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字预习的一个拓展,一方面预习了即 将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将游戏导入一年级语文课堂中,它不但 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 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并喜欢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激发孩子 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以多种朗读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 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 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不足之处:1.这堂课时间掌握不充分。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之 前的教学环节过于顺利,导致时间富余,在写字环节时间还有多,因此在整节课 的过程中,写字教学占的比例过于大。2.教学语言过于平淡。这节课中,虽然我 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但是仍旧缺少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地朗读。教学 语言比较平淡,起伏不大。 四、改进措施:注重说话练习,让孩子们进行课堂小练笔,模仿课文说一种 你喜欢的小动物。对于我们的教学,平常还应多听课,多学习,把别人优秀的地 方借鉴过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 (三) 《动物儿歌》是一首关于小动物的儿歌,通过儿歌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和蜘蛛 6 种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识字单元的重点还是要引导孩子们通过借助朗 读儿歌,以及儿歌的意境来进行识字和写字,通过理解儿歌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受 到动物世界的神奇和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产生对大自然观察的欲望。 一、教学效果 1.采用图片导入,激发表达欲望。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我先让同学们看文 中插图,然后以“我看到了_________ 来凑热闹了!”这样的句式说话导入,这些 小动物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看到图片的时候也比较有学习的欲望,举 手的孩子明显多了,积极性明显高了。 2.采用分类识记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特点。我把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宝 宝全都归类在了一起,一些细心的孩子发现这些生字宝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蝌蚪、蚂蚁”这些小昆虫的名字左边都有个“虫” 字旁,而且它们的读音都与右半部分有关。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孩子们掌握形声字 这一类字的识记。 3.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律、读出趣味。儿歌的每一行都是由“谁”“在 哪里”“干什么”三个部分组成的,也是以此来停顿的。指导学生读好每部分, 并注意停顿,这样就有了节奏和韵律。其中“干什么”这个部分较难读。首先要 读正确:“捉迷藏”从翘舌音到平舌音的变化,“运食粮”与平时的语言习惯有些 不同,但与“运粮食”意思相同,读时让学生注意。其次要注意停顿:这些词语 的停顿有的是“展翅/飞”“游得/欢”“结网/忙”,有的是“捉/迷藏”“造/宫殿” “运/食粮”,它们的停顿有所不同。 二、成功之处 1.朗读的时候,采用了我问你答的形式,这样的朗读方法非常吸引孩子们, 因此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非常地集中。除此之外,我也注重了说话练习,我让孩子 们进行了课堂小练笔,模仿课文说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众说纷纭,学习 效果显著。 2.根据文本特点,先集中识记虫字旁的形声字,在自主发现中了解形声字的 造字规律。借助游戏,运用有序语言识记形声字,再将生字组词迁移到句子中, 尝试读文,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便于学 生发现汉字的特点,树立归类识字意识。 三、不足之处 这节课也有缺陷:课上没有提问学生带有虫字旁的都代表昆虫吗?其实不是, 这样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如本课中的“蚯蚓”,此外还有蝙蝠、蛇、蜘蛛。教学 时不能说带有虫子旁的都是昆虫,只能说带有虫子旁的都是古人眼中的虫子。如, 古人称“蛇”为“大虫”。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 学中,应该先由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每个汉字书写的注意点,再运用通俗的歌诀帮 助学生记忆写字要领,有效增强写字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循序渐进。 2.对课后词语的教学需要改进。读记的词语是由课文内容延伸出来的 6 个词 组,“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都是 以什么动物干什么的形式构成。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赛读, 用多种形式读读记记这些词语,一方面积累词语,一方面能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 容,一举两得。如果学有余力,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同种类型的词语,如“知了 唱歌”“公鸡打鸣”“大雁南飞”等等。 古对今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 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 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 律, 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 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 生活的美好。 不足之处: 教师范读对学生的示范性不够强。 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师。因此,我作为一名老师, 应该为学生做好朗读的示范。 (二) 这是一年级学习的第二篇以对韵歌的形式识字,《古对今》这篇课文描绘了 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每一句最后都以韵母 ang 结尾,读来朗朗上口。 一、教学效果: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 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 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重点引导了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 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自然美。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 学呈现趣味性。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 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 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 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 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 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 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 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在诵 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 趣。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 词对起来。这节课学生们收集来了很多对子,一起交流,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 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 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 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 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 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 四、改进措施: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 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 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 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 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三)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 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 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 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 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 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 律。 一、教学效果 1.利用游戏,识记生字。“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 简单,参与度很高。课文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 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 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2.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课上采用“重重拍手读儿歌”“跟随 鼓点读儿歌”等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 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歌的文理逻辑关系。 二、成功之处 1.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 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我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更重 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 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跟随鼓点,体会韵律美。课上我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 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 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鼓点,让学 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 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我又随机播放了两组, 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 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三、不足之处 1.虽然设计了很多新颖的环节在识字和朗读中,但是感觉整堂课还是以教师 为主,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环节中应该多考虑学生自己或者小组探 究环节,来自主识字学文。 2.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再 把这张纸举在自己的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找找谁找到的朋友多。 四、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应尽量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形式来解读课文, 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进行课外延伸。出示图片,让学生用对韵歌的方式,说出图片内容。进一 步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 操场上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第一行的活动与手有关,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 旁;第二行的活动与脚有关,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 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插图对应了 6 个词语中 4 项体育活动的名称,同时也对应了儿歌描绘的活动情景,在学习中 可以充分利用。 1.字形教学,以整体识记为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 方式,灵活识记。 2.读词语时,学生可能会一字一字地读,比较拖沓,应指导学生读词语时要 注意字与字的连贯。 3.学习词语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体育活动名称与课文插图一一对应起来。 学习儿歌时,可以问问学生读懂了什么。 不足之处: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没有发散开,是因为 我此处缺乏点拨。我应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展开想象的翅膀,而不局限于课 本。 (二) 《操场上》一课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运动,儿歌概括了操 场上活动的情形。通过学习这一课内容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 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人的认识规律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图画可以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进 行语言训练。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是小学生识字的基本方法。因此要培养学生运用 拼音帮助识字的习惯,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以各种形式的读来集中注意力,在 读中反复与生字见面,是实现识字目标,提高识字效率的基本途径。一年级学生 好动,注意力时间短,不能长时间地投入安静不变的学习活动中,在这里结合课 文中的词语特别安排了相应的课中操,既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又感到轻松愉快, 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找规律提供认识依据,可谓一举两得。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 自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在课中操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做动作, 学生很容易从中发现规律,理解提手旁和足字旁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的 记忆。由此拓展的“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激发了学生的表 现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成功之处: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 乐识字。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1.合作识字,体验情操。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 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同座为学习小组,交流 自学情况。这样既让学生学得快乐,记得轻松,又让学生体验到与伙伴合作的乐 趣 。2.探究识字,培养能力。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 步寻找汉字的规律,培养自主认字能力。在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做做 “打球、拔河、拍球”以及“跳高、跑步、踢足球”的动作,看看发现了什么特 点,学生在实践中就发现“打、拔、拍”这些动作是跟手有关的,所以“打、拔、 拍”用了提手旁,而“跳、跑”这些动作是跟脚有关的,所以用了足字旁。这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不足之处:1.由于电脑放在侧面,基本不能掌控学生。所以,有些学生没 有参与到学习中来。2.课堂评价语言较单调,教学调控不够灵活。 四、改进措施: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有效的识记生字呢?我想, 可以用形式多样的生字复现,来提高识字效率。要想取得理想的识字效果就要多 次的复现,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 (三)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6 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 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第一行的活动与手有关,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 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与脚有关,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 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插图对应 了 6 个词语中 4 项体育活动的名称,同时也对应了儿歌描绘的活动情景,在学习 中可以充分利用。 一、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教学时,我先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在操场上做什么体育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 了,他们争着发言,都想告诉我他们喜欢在操场上做什么体育活动。这时我就让 他们看看课文中图上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什么。学生边说边学习了词语,这就把 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了词语后,再创设小 组学习氛围,这时我就让他们小组合作,把词语贴在图中对应的体育活动旁边, 这些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2.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识字。重视 学生的自主发展,己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新大纲也再次强调“学生是 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引导 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时,我将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教材倡导“多 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看图说、看 图贴,还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 2.指导看图说话。让学生学会按顺序说话。一年级的孩子在看图的时候,看 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顺序而言,为了纠正学生无序看图的习惯,今天教会 他们从左至右的看图顺序,图片中还有上下位置的人物活动,在学会从左到右的 看图顺序后,我继续教他们按从左至右兼先上后下的顺序看图说话。孩子思路慢 慢清晰,学会了看图的方法。 三、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学习提手旁、足字旁 这个环节时,我已有“放”的意识,而“放”得还不够“宽”,不够大胆,生怕 放出去,收不回,扰乱教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有“宽阔的胸襟”, 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收放自如”。 2.对待学生的提问,应该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评价的语言应该更为精练, 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而我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调,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 机智有待提高。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四、改进措施 1.在指导看图说话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句 式进行说话,在学习词语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用词语说一句话,提高学生的语 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2.在指导学生学会按顺序说话后,要随即引导他们说完整的话。孩子的说话 需要大人的引导,尤其在课堂上。如:我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孩 子一站起来就回答,拔河。应该提示,聪明的孩子回答问题要使用一个完整的句 子,你应该说,图片上有许多小朋友在拔河。 人之初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 1 个片段 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 2 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两个片 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 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的调动做的不好,应该设计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本文内容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 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 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 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一、教学效果: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 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 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平时背的滚瓜烂熟, 所以读起来都很流利,这节课只要以识字和朗读为主。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手 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 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 多种方法读准字音,先是拼音读,卡片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让后进生和一些 平时不喜欢举手的孩子当小老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 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 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 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演示、 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一、成功之处: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 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 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 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点难度,我是先让成绩好 的同学先讲,通过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我稍作点拨,刚开始对三字经只会背不 会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去理解。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本文作 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 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 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不足之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是教师给予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过 多地加给学生。 三、改进措施: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 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 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吟诵教学引入课堂,孩子学习兴趣是浓郁的,但是如何让 孩子兴趣持久,并且能保证在家能积极的练习,教学中不仅需要给孩子一些内容 指导,还要给家长一些联系生活的体验,这样给孩子积极的引导。让孩子感受到 中国古典文化气质,感受到文化传统的对孩子内心洗礼。 (三)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练、朗朗上口,千百年来, 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其独特的 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本文节 选了其中的四句,第一句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 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第二句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 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第三句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年轻时学习不努力, 待白了少年头就会一事无成;第四句是说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 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 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 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 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二、成功之处 1.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活泼的舞蹈视频和朗 读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快就进人了学习的氛围中。 2.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有趣的活动中,“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 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 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个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 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三、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刚接触这类型文章,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有很大困难。我对于这 些词语进行了讲解。但为了让学生对于疏通文意有帮助,机械的让学生背诵词语 意思。其实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字的意思讲解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切 记让学生记忆,更不能当作考察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环节比较草率。其中“性本善”前一字是后鼻音,后两个字 是前鼻音“性相近”前两字是后鼻音,后一字是前鼻音,这两组词都不容易读正 确,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以便读正确。 四、改进措施 1.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 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2.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比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讲讲与之相关 的常用词,与这些常用词结合,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比如:“习”,请学生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可能会说: 习惯、习性、恶习。可以相机告诉 学生,这里的“习”是习惯、习性,“恶习”是不好的习惯、习性。其他的单音 节词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知道的相关词语,引导学生理解。 语文园地一 教学反思 (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本练习的“字词句运用”和“写字提示”都有写字教学方面的涉及。所 以我加大了识词、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 上感知全包围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 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 写字的积极性。 2.本课积累了一些词语、儿歌、童谣,学生做到了读通、读出韵味,读出节 奏。 不足及改进: 教师应该少讲,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训练。 (二) 《语文园地一》认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认识字 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 能正确认 读“见、万”等 8 个生字,将它们按照韵母“an、ang”准确分类并书写。能借 助拼音正确朗读诗歌,大致读懂诗歌的内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了解全包 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8 个四字词语, 并熟读成诵。 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搞懂诗歌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语文园地》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版块。在本课的设计 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 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 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 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 7 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次活动旨在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 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学生在整体认读中,增加识字量。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 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 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教学 设计有梯度性,先抓课本上,再向课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 设置了《祖国多么广大》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 充分的抓住《日积月累》文本的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 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柳绿花红”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 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 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和大人一起读》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 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 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最后手忙脚乱。 四、改进措施: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备课不仅要认真, 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掌握。在背诗歌环节,我按照三年级在经典文化 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们用不同形式读,大致说诗句意思,比赛背诵,说背诵方法。 备课,还是备课,钻研,继续钻研,学习,永无止境,才能实现活力课堂。 (三)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 5 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一组和天气有关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识字学词,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并为学生指出一些在生活中识字的途 径。“字词句运用”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读一读,记一记”,是字母表的呈现, 26 个字母有序排列,大小写字母一一对应,为学生音序查字法做准备;二是“读 一读,写一写”,巩固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三是“读一读”, 读儿童诗《祖国多么广大》,朗读积累,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 的热爱之情。“书写提示”揭示了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 则,并书写三个同类结构的字。“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 语, 有对春天整体特征的描写,也有具体的视觉上看到和听觉上感受到的春天。 8 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积累语言。“和大人 一起读”《谁和谁好》是一篇以友情为主题的儿童诗,内容富有童趣,节奏明快, 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问一答进行阅读,感受共读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识字加油站”注意“阴、阵”前鼻音的发音,和“冰、冻”后鼻音的发音。 让学生在词中圈一圈生字,记一记字形。出示天气符号,让学生将天气预报中的 天气符号和文字连连线,以此复习巩固生字。 “字词句运用”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让学生在多次认读中,熟记字母表。先 让学生读读 8 个生字,然后给生字分别组词。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读音归 类。在分类抄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把字写正 确,写端正。 “书写提示”先观察这些字,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全包围结构或具有全包围 结构的特点。强调要点:书写时要遵循“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日积月累”能够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8 个词语,并能通过画面想象,感受 春天的生机勃勃。 “和大人一起读”能通过和大人一起读,读懂诗歌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成功之处 1.版块整合。“读一读”和“日积月累”的内容都和春天有关系,教学时我先 让学生读《祖国多么广大》,再迁移到与春天有关的四字词的诵读积累。 2.联系生活。“识字加油站”内容与天气有关,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 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通过哪些渠道得到“天气预报”信息,如何观 看天气预报,使得这一版块的学习很有现实性。 3.实践运用。教学字母表时,让学生带字典,到字典中找到 26 个字母。“和 大人一起读”和大人问答读,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更加喜爱阅读。 三、不足之处 在“日积月累”的四字词语教学中,忽略了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单 凭想象和解释很难真真切切理解词语的含义。应该每个词语多搜集一些浅显易懂 的图片,图词结合,更有利于理解词语。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设置多一些游戏环节来认识生字及词语。并且,游戏活动要人人参与,借 此强化巩固。 2.安排拓展延伸。“识字加油站”中,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词 语。学习《祖国多么广大》,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说一说对“大兴 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的认识。可以借助中国地图,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地方, 直观感受祖国的“广大”。 语文园地七 教学反思 (一) 成功之处: 1.本练习的加大了识词、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 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学会半包围字的写法。 2.本课积累了一些词语、名言佳句,学生做到了读通、读出韵味,学会背诵。 不足之处: 练习应该尽量放手给学生去做,教师适当地点拨一下就好了,而不是老师领 着讲和做。 (二) 围绕主题“认准目标、执着追求”,《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五个版块的教学内 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由部件组合和拆分成新字的 方法,认识 8 个生字,引导学生体会到汉字构字的美妙与乐趣。区别四组形近字 的字形,了解字义,能准确选择组词填空。了解 8 个词语的意思,会使用词语造 句,培养想象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正确、美观地书写“床、左、居、包”四个生 字,掌握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 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积累名 言。和大人一起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悟空打妖怪》。 一、教学反思 1.以学习伙伴为主线,突显了合作交流。《孙悟空打妖怪》这首儿歌从结构 特点和节奏感这两方面做重点和孩子们一起读诗,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激发小朋 友的兴趣,运用提供的相关画面,展开合理想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诵 读。学生们很快就能随着节奏把儿歌生动地诵读下来,快乐学习,完成积累。一 篇关于《西游记》故事的儿歌,通过朗读,让学生找到每一句儿歌结尾与下句句 首的内容一致的结构特点,利用图文以及表情、动作等方法记忆儿歌内容,体现 其对儿歌中正、反两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2.以教师优势设亮点,优化了教学流程。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和 简笔画基本功优势,以生动的语言边讲边板画故事情境,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 意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概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日积月累》的 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拓展延伸为链接,构建了开放课堂。教者立足文本的同时,注重挖掘课 内和课外的知识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阅 读兴趣;最后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这样适度的拓展,构建了开放的课 堂,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以感受——理解——运用为模式,强化了“双基”教学。语 文园地是“双基”训练的主要阵地,每个版块的教学我依照“感受——理解—— 运用”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确有实效。例如成语的日积月累, 我先是让学生读中正音,感知成语;然后是让学生自主发现成语的规律,带着表 情感情地读成语,帮助学生大致了解四组成语的意思;紧接着让学生练习背诵, 积累成语;左后是学以致用,运用成语填空练习。这样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规 律,符合大纲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 三、不足之处:缺少学生动手动笔的机会。 四、改进措施:1.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 文、用语文。在写字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的特点, 发现规律,触类旁通,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2.积累的古诗和课堂古诗学习要 求不同,积累的古诗只要求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对照插图,自己发挥想 象,诗意稍作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诵读兴趣,扩大阅读积累。让语文园地 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 5 个版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是通过“加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识 8 个生字。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项“比一比,填一填”,是让学生区分形 近字的练习;第二项“从下面词语中选择几个,展开想象说几句话”,在打开学 生想象力,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书写提示”,通过书写“床、左、居、包”4 个字,了解左上包围和右上包 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书写规则。 “日积月累”,是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学生通过 和大人一起阅读,体会故事的情趣,巩固学过的字词。 一、教学效果 “识字加油站”采用同伴合作的方法,读两组汉字。并引导学生发现识记的生 字都是优熟字通过“加一加”或“减一减”的办法得来的。在识字交流中,引导 学生表达要完整。 “字词句运用”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的方法,区别形近字。并引导学生展开 想象,学习用上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书写提示”学生认读并观察要写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生字在结构上的异 同之处——都是半包围结构,“床、左、居”是左上包围结构,“包”是右上包围 结构。在复习生字笔顺中,借助教材中小伙伴的话,让学生掌握左上包围和右上 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书写规则。并拓展左下包围的字,让学生发现左下 包围的字“先内后外”的书写规则。 “日积月累”朗读关于学习的名言,初步培养勤学好问的意识。 “和大人一起读”运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使得孩子在活泼、生 动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儿歌的趣味。 二、成功之处 1.“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儿歌《孙悟空打妖怪》,所以我采用一种游戏 的形式,设计了孙悟空这个角色与同学们一同学习,把课本上的五个版块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兴趣。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朗读书 写和理解文本内容上,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通过不断的朗读,逐步理解文本的 含义。 2.在指导学生朗读中,第一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步读懂意思,第三步 就是读出趣味。课堂环节紧紧相扣,增加孙悟空这个形象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特点。播放童谣,也使学生能在长短句交错的节奏里读 出故事的无限乐趣。 三、不足之处 “书写提示”环节,虽然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但是没有 进行展示评价。 四、改进措施 本园地中,“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可以创设“与 孙悟空起快乐闯关”的情景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第一关:会识字(识字加油站)。 第二关:会辨字(比一比,填一填) 第三关:会说话(从下面词语中选择几个,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第四关:会写字(书写指导) 第五关:会背诵(日积月累) 闯关胜利: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 在闯关活动中,教师结合教学情况,运用多媒体等手段,适时给予学生鼓励, 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语文园地三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本次交际学习了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根据口诀及查字典的步骤,学生很 容易就学会了查字典。 2.本课积累了一些李白写的诗歌,学生做到了读通、读出韵味,读出节奏。 不足之处: 查字典应该在实践中讲解方法,边查边说才好,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二) 一、教学效果:第一版块“查字典”。这一部分由查字典的三个步骤、音序 查字法口诀和练习三个部分组成。教材在安排上先让学生读懂查字典的三步要求, 借助范字“厨”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让学生熟记音序 查字法口诀,在此基础上运用方法学会自己查找生字。教材编排循序渐进,符合 一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并教会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第二版块“日积月累”。这一部分是一首古诗——李白的《赠汪伦》,整首古 诗标注拼音,有助于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教材还配有一幅李白和汪伦在 岸边告别的插图,学习中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大致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并知道 这是一首送别诗。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恰当的停顿,在熟读的 基础上背诵古诗。 第三版块“和大人一起读”。《胖乎乎的小手》中的兰兰替爸爸拿拖鞋,给妈 妈洗手绢,帮姥姥挠痒痒,短文小中见大,充满着家庭的温馨,内容和语言都贴 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这个版块重在创设阅读的环 境和氛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成功之处: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 交际能力。”总结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的形式,选择画画、办专题手抄报、摄 影、写进习作里等等。这一教学环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课堂延伸 到课外。能让学生把秋天的快乐留在自己的回忆里,写在自己的成长中,同时让 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创新,得到了发展。实现了一种能力的迁移。 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力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自 主、合作、探究”的宗旨,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设计把学生从小课 堂带进大课堂中,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课堂具有弹性。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体 验,使学生在大课堂中真实地感受到处都有秋天的快乐。这节课,由于给予学生 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使每 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得到锻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愉快、宽松、和谐的氛 围进行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学习 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充满智慧的挑战里, 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课后感到诸多不足。对文本的挖掘和解读还不够深,导课、 引课还不够顺畅。课堂教学过于拘紧、紧张。对学生放手学习和合作学习做得还 不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 四、改进措施:1.注重对文本的挖掘,深入研究文本;2.多向资深教师学习, 使教学过程流畅自然;3.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三)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 3 个版块的内容。第一版块“查字典”。这一部分由 查字典的三个步骤、音序查字法口诀和练习三个部分组成。教材在安排上先让学 生读懂查字典的三步要求,借助范字“厨”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 法查字典,让学生熟记音序查字法口诀,在此基础上运用方法学会自己查找生字。 教材编排循序渐进,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并教会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勤查 字典的好习惯。 第二版块“日积月累”。这一部分是一首古诗,李白的《赠汪伦》,整首古 诗标注拼音,有助于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教材还配有一幅李白和汪伦在 岸边告别的插图,学习中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大致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并知道 这是一首送别诗。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恰当的停顿,在熟读的 基础上背诵古诗。 第三版块“和大人一起读”。《胖乎乎的小手》中的兰兰替爸爸拿拖鞋,给 妈妈洗手绢,帮姥姥挠痒痒,短文小中见大,充满着家庭的温馨感,内容和语言 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这个版块重在创设阅读 的环境和氛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游戏导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汉语拼音字母表是音序查字的基础,本 课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字母表。在课前开展各种趣味小游戏,字母表背诵 比赛、在音序表中快速找字母比赛,让学生对 26 个字母的读音和字形有充分的 掌握。 2.借助插图,体会作者情感。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朗读古诗,争取读正确, 读出节奏。利用多媒体看关于本首古诗插图。反复朗读,大致体会古诗意思。 3.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体验亲子阅读的愉快。知道帮 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成功之处 1.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个全新的内容就是查字典,我简单地 介绍了字典的结构和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并重点地讲解了音序查字法,通过学生 带领着大家一起查字典,让学生熟悉查字典的流程和方法,并进行课堂练习,学 生在实践中更加熟练地掌握查字典的方法。 2.本课通过学习《赠汪伦》这首诗,加深了我们对李白的了解。我让学生自 由讨论古诗的意象,让学生充分理解友人分别时的场景,体会朋友之间即将分别 的依依不舍之情。熟读并背诵古诗,也是我们这一节课的目标,也落实在了课堂 上。 三、不足之处 1.查字典环节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够,未能抓住学生喜欢游戏性学习 的特征。 2.学习《静夜思》这首诗时只让学生多读,借助图片理解诗句。但是未能发 挥老师泛读的作用,“赠、汪、乘、行、声、情”等后鼻音字没有帮助孩子正音。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指导学生快速翻阅字典正文页码的方法。比如,先根据页码数字的大小来 进行大致判断,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翻页(一页一页地翻或者一叠一叠地翻)。 2.安排学生喜欢的游戏、闯关、查老师同学的姓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轻松 的氛围中快乐练习查字典。 语文园地二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本次练习课认识了数量词及其他一些生字新词,复习了汉语 拼音字母表,学习了《春晓》。 2.本堂课,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他 们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通过他们自主、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由于是练习,应该多给学生训练的时间,少讲解。 (二) 这个单元,是学习拼音之前,第一个识字单元。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 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在本课教学中,努力为学 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识字,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的 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语文园地二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 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 能一一对应。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 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 一、教学效果:对于“我的发现”,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减一减” 识字方法,这是直接的方法的学习,渗透“发现”的意识,如观察偏旁、主要部 首、字音等。接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最后,放手 让学生自我发现方法,并运用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堂课超越了我 预先的设计,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的印象,远远比我苦口婆心地讲解到体会收效 大。因此,我不得不相信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老师而精彩。我们不要拘泥 于课前预设,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这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资源。这一临时教学 流程立足教课书,立足教学内容,向书外开放。 二、成功之处:1.为学生搭建了口语交际的平台。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 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 教学……”特级教师也曾说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 的动机:要抓住教学中随机生成的资源,展开口语交际的活动”。2.在情感体验 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表演说话 中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悟中读,朗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三、不足之处:随着新课程的开展,要求一年级同学掌握的识字量大大增加, 但是光靠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识字量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识字教学的资源无处不 在,充分利用生活环境识字,是有效的识字途径。 四、改进措施:语文园地的教学以复习为主,内容比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每个题目我都通过先发动学生自 学为主,然后同桌互查,全班交流的形式巩固掌握,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的理念。 (三)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 6 个数量词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数量词语识 字。“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找一找,连一连”,选取了一部分 字母,大、小写字母对照,复习巩固语文园地一学过的字母表,为第三单元音序 查字法的学习打基础。二是“读一读,想一想”,归类出示带有“日”和“寸” 两个部件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同一个部件可以出现 在不同的字里面,位置不同。第一组这几个字的意思都与时间有关,渗透了“形 旁表义”的规律。“展示台”出示了十个词语,引导学生从其他课本上识字。“日 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春晓》,帮助学生学习积累经典诗文。“和大人一起读” 编排的是一篇散文 《阳光》,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 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 一、 教学效果 理解量词,并正确使用量词。“识字加油站”这个版块呈现了 6 个词语,在 理解上没有什么问题。数量词的正确使用是难点。教学中,在熟读的基础上,我 采用师生问答的填空形式,加以识记巩固。 “字词句运用”这一版块中,能让正确认读每一个大小写字母,并将大小写 字母一一配对。认读已经学过的汉字,根据分类。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用换一 换的方法识记。 “展示台”版块中展示了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激发了自主识字的兴趣。 “日积月累”能够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 春光。 二、成功之处 语文园地二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多,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内容分解成两部分来 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的利用课堂参与课堂,讨论 自己得出知识点和结论,这样的学习效果比教师满堂灌输好得多。 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知来理解诗句 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学有所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更牢固的 掌握知识点,语文的学习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1.本次展示活动是引导学生交流在其他课本中认识的字。展示交流时,形式 单一,未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示。 2.“和大人一起读”环节,只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读。而作 业效果并不理想。 四、改进措施 1.课堂上,可让学生口头说说自己从其他课本中认识的字,教师也可以在实 物投影中出示学生常用的数学书、音乐书等,让学生认一认里面的字,了解学生 课外自主识字的情况。 2.大人和孩子一起读文章时,可以展开一场朗读比赛。比比谁的朗读让“禾 苗、小树、小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家人之间 还可以展开想象,各自说说“阳光”像什么。家人还可以一同到公园、街道、校 园等,找一找阳光带来其他变化。 语文园地五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在这个练习的教学中,我首先谈话导入,娓娓道来, 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课堂中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简单的训练情境。通过 多媒体课件既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适合低年级小朋友们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一目了然,浅显易懂。让学生们愿意学,学得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 惯,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适当点拨,让学生轻轻 松松完成本练习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特别是面对低年级学生。 (二) 语文园地是小朋友学习语文的乐园,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走进去,去玩一玩、 学一学吧。 一、教学效果:语文园地五安排了 5 个版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识字形式呈现,“饱、泡、跑、抱、袍、炮”6 个 形声字,左边偏旁表意,右边部件“包”表音,让学生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 时,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发现”是三组根据偏旁归类的形声字,旁边有学习伙伴的提示:“口 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让学生在偏旁归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个偏 旁往往表示同一类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选一选,填一填”,要求学生能辨 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第二项是查字典的练习,让学 生继续巩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后语,学生在积累歇后语的同时,感受这种特 殊的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狐狸和乌鸦》,通 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 二、成功之处:⑴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收集谜语, 说一说谜语出处。自编谜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怎么编的,但不能说出谜底。 ⑵组织学生积极猜谜语。(念谜语和猜谜语往往是交互进行的。特别是一念完谜 语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去猜结果,场面会十分活跃。教师要注意维持活动秩序, 还要引导小裁判员及时做好记录。)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站出,在“谜语王国”中 与谜语主人进行口语交际。①甲:“说说你出的谜语是什么?”②乙念出自己的谜 语。③甲猜谜语。④乙方确认。⑤裁判记录。⑶教师组织继续活动:谜语王国真 热闹,猜谜高手真不少!别着急,闯过两关很不错,现在要闯第三关可不容易。 鼓励学生大胆说:猜对了哪个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是抓住哪些特点猜的?大家 认真听,评一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识字方法的发现,并 运用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扶──辅──放” 三 步层次的教学,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减一减”识字方法,这是直接的方 法的学习,渗透“发现”的意识,如观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让学生 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最后,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方法,并 运用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不足之处:因为时间限制,知识点学习的广而杂,缺乏知识系统,教师 未充分发挥好主体地位。 四、改进措施:1.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通过创设和字宝宝游 戏的情境,带领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识字、写字,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生字,会用生字,培养语文学习能力。2.帮 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写字教学 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的特点,发现规律,触类旁通,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 5 个版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识字形式 呈现,“饱、 泡、跑、抱、袍、炮”6 个形声字,左边偏旁表意,右边部件“包” 表音,让学生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时,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发现”是三组根据偏旁归类的形声字,旁边有学习伙伴的提示:“口 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让学生在偏旁归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一偏 旁往往表示同一类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选一选,填一填”,要求学生能辨 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第二项是查字典的练习,让学 生继续巩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后语,学生在积累歇后语的同时,感受这种 特殊的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狐狸和乌鸦》,通 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 一、教学效果 1.正确、有节奏地读字族文,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用多 种形式朗读字族文,读正确、 读流利、读出节奏。熟读之后,利用“定位联想 法”,认识“饭、能、小大茶、轻、鞭、饱、泡、炮”8 个生字。在认识“饱、 泡、炮”时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再联系句子发现形声字的构字 规律。举一反三,字族文中其他含有“包”这个部件的字,也可以让学生说形声 字的构字规律。 2.“我的发现”版块,使学生正确朗读每一行生字,像旁边小朋友那样说 说自己的发现,并能够适度拓展。拓展延伸时,引导学生翻翻识字表,说出一组 同偏旁的字,如,虫字旁的字、月字旁的字,再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字词句运用”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 使用。能用提高速度用音序查字法查询生字。 4.“日积月累”熟读成诵,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传统语言形式的特点,对 积累其他歇后语有一定兴趣。教师讲解:这样的句子叫做“歇后语”。歇后语是 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义,像谜 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自己 喜欢的歇后语,在课堂上交流。 5.和大人一起阅读寓言,了解了寓言的内容,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分享 阅读的收获,感受出共读的乐趣。 二、成功之处 1.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小青蛙》和《猜字谜》中的第二则,都是关于“青” 的字族文。还可以拓展其他的字族文让学生读一读。 2.歇后语是学生第一次见到,本来就对此有一定的好奇心。我抓住学生的 这个好奇心,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知大意,初步感受了歇后语 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 三、不足之处 “字词句运用”版块中,只是和学生一起探究两个字的区别,未能引导学 生能在句子、词语等语境中理解字义,从而辨析填空。如,“青山”是指绿绿的 山,应选择表示颜色的青色的“青”;“清泉”与水有关,应选择三点水的“清”。 在教室门口的“在”表示在哪里,与“再见”的“再”是不同的。也没有进项适 当的拓展,可以补充“请、情”“巴、把”“做、作”。致使学生学得很机械。 四、改进措施 1.本次语文园地,应该根据版块内容按顺序教学,也可以对相关栏目进行 整合。如“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都包含了形声字构字的规律,但角度又 有所不同。在教学完两个板块后可以总结:相同的部件“包”加了不同的偏旁, 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说明形声字的偏旁有表意的作用,但是这些字的读音比较接 近,说明“包”有表音的作用。从同偏旁的一组字中,我们又发现相同偏旁的形 声字,往往指的是同类的内容。 2.栏目里出现的字词只是举例,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过的内容,适 当拓展。如“识字加油站”只列举了“包”这个字加偏旁后的不同意思的字,还 可以让学生复习“青”加上不同偏旁后,偏旁的表意作用。如“我的发现”栏目 只列举了三组同偏旁的字,可以让学生翻翻识字表,找找其他同偏旁的字,如“虫 字旁”的字,本单元就有 6 个“蜻、蜓、蚂、蚁、蜘、蛛”,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加深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 语文园地八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本练习的“学与用”加大了识词认字分量。在学习中积累生字新词,扩 大了知识面。应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借助拼音自己识字词。 2.本课积累了一些古诗学生做到了读通、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课外阅读 应该在大人的帮助下进行。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我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进入练习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 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 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 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 程中学会游泳的基本理念。因此,对于《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应该注重加 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 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 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两个版块。 在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发现探索,在自主实 践中积累运用。常说课堂要“以生为本”,可是,今天这堂课我似乎流于形式, 教师导得太多,学生自主的太少。语文教学实质上是多元对话的过程,教师只是 “对话”中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 作者,教师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此外,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微笑、一种期待的眼神、一阵真心 的掌声……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朋友般的温暖,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鞭策、鼓励、激 发、促进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 二、成功之处: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 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 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我的发现”中三组动物分别 是兽类、鸟禽类和昆虫类,学生可结合插图,观察比较,运用“偏旁归类”的方 法进行识字,了解汉字中偏旁表意的作用。日积月累是一首古诗《画鸡》;和大 人一起读《小熊住山洞》,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三、不足之处:有些忽视了成绩偏下的学生。因为部分字词他们无法区分。 本想请会读的学生带读这些词语,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也就没有让学生跟读了。 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多为这部分学生设计一些好的学习环节。 四、改进措施: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 的科目,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心理学指出,能力的形成需要的是 规律性的知识和循序地训练,小学生要想真正获取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 习的能力那首先就要经历一个“举三反一”的过程,即通过反复地训练,归纳掌 握其中的规律。这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反复地练习而获得,且熟记于心,以形 成自己的素养。然而,再经历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总结规律,然后自己去 发现或在老师引导下去拓展,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语文的学习过程系统 地展现出来。 (三) 语文园地八安排了 5 个版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围绕着“卫生间”这一特定的生活场所编排了 10 个常用词语, 分成 5 组,认识 8 个生字。每组词语的组合富有规律,前一个词语表示日常生活 用品,后一个词语则表示其用途。这些词语充满生活气息,借以培养学生在生活 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我的发现”中三组动物分别是兽类、鸟禽类和昆虫类,学生可结合插图, 观察比较,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进行识字,了解汉字中偏旁表意的作用。 “字词句运用”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呈现表示心情的词语,要引导学生联系 自身体验,理解词语,进行说话和写话的练习。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画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便于学生朗诵、 积累。 “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是《小熊住山洞》,要鼓励学生主动邀请家长、老师 一起阅读,了解故事包含的道理,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一、教学效果 “识字加油站”联系生活认识 9 个词语,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将词语分类。引 导学生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左边“牙刷、梳子、毛巾、 香皂、脸盆”表示日常生活用品,右边“刷牙、梳头、擦手、洗澡、洗脸”表示 用途。 “我的发现”了解反犬旁、鸟字边、虫子旁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偏旁 表意的构字规律。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 的联系。如,反犬旁的字大多与兽类有关,鸟字边的字大多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的字大多与昆虫有关。 “字词句运用”借助插图,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并联系生活和情感体验, 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 “日积月累”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画鸡》。 “和大人一起读”借助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文章《小熊住山洞》,并和大 人一起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判断。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主要是为了教给学生多种识字的学习方法,我通过举例归纳和拓展, 来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将语文学习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文的学习更 加生动、有趣。 1.在教学“我的发现”过程中,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 发现语文汉字的特点,主动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字词运用”的学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不同的心情和不 同的表情,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这节课,依然重视朗读和背诵,扎实落实教 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 1.“我的发现”环节,只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三个偏旁及其规律。未进行 适当的拓展延伸。 2.“和大人一起读”只学生和家长布置了课下任务,但是没有进行询问反馈。 四、改进措施 1.观察图画说心情。说说她此时的心情,要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女孩脸上 的表情,从而引出与图相对应的“高兴、生气、害怕、难过”四个词语。再引导 学生说说这些心情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表达。如,“快乐、开心”“发怒、发火”“惊 慌、恐惧”“伤心、难受”。 2.根据心情练说话,进行说话练习时,要注意这不是造句训练,可以不受书中 词语的限制,只要能表现这四种心情的,都可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 验,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说清楚。如,“我写的字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很开心!” 或者,“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逗得我哈哈 大笑。”这两个句子都是表示高兴的心情。 语文园地六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本练习的“学与用”加大了识词认字分量。在学习中积累生字新词,扩 大了知识面。应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借助拼音自己识字词。 2.本课积累了关于天气的谚语,学生做到了读通、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 了《夏夜多美》明白了要和小伙伴们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道理。课外阅读应该 在大人的帮助下进行。 不足之处: 练习课讲解不宜太精,应该起到点拨作用,以学生练习为主。 (二) 《语文园地六》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初步学习扩句,加强语言积累, 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复习标点符号,初步感知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的不同 用法。 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积累气象谚语。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一、教学效果:1.运用多媒体演示。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最佳的 学习效果。它属观察法、演示法教学。2.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发现一些巧记法,打牢拼音和汉字基础。它属启示法、模仿法教学。3.设计兴趣 式作业。展示《难音字积累表》和“难音字积累树”,鼓励学生学会手工和操作。 它属操作法、练习法教学。4.体现合作式学习。小组学习讨论活动的设计,强化 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自由学习记忆。它属讨论法、读悟法教学。5.拓展创新式 思维。引导学生做各种知识装饰物的活动等,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它属创 新法、联想法教学。6.进行游戏式指导。生字块、词块的开火车游戏和“音节找 朋友”的游戏,是学生表现儿童年龄行为特征的最佳手段。它属游戏法、提趣法 教学。 二、成功之处: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 烈的好奇心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畅游语文乐园的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整理学生历来所学的 所有记字方法,包括“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等,由于《语文园地六》 为复习课,重在整理和复习过往一个单元内的知识点,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学过的 知识不再有新鲜感,如何能让他们继续对旧的知识产生兴趣,就成了难点。于是 在本课中,我尽量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例如“课件游戏法”, 我运用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翻字牌”来提升了第一个认字环节的气氛,学生的兴 致就明显显得浓厚了许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口语的锻炼,将课堂更多的还 给学生。 三、不足之处:教学内容的容量过大,还可精简一些,让课程的知识紧跟“难 音字积累”的主题,从而,让学生以此方法,去自学《语文园地六》的前四项内 容。如这样改进后,本课的教学会在学生“积累难音字”能力方面,有较高的突 破和提高,又可留出很多时间,让学生灵活运用,去发现和寻找“难音字”,教 学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 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 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 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 高的过程。所以,在“语文园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 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 (三)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 5 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版块是“识字加油站”,有十二个与“夏天”有关的词语,分四组呈现, 引导学生识记其中的 8 个生字,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 第二版块是“字词句运用”,其中第一题是照样子用上“谁怎么样地在什么 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第二题是通过朗读判断句子的语气,正确使 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抄写句子。 第三版块是“展示台”,其作用是搭建识字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 识字,展示学生在生活中利用食品包装进行识字的成果。 第四版块是“日积月累”,呼应《要下雨了》这篇科普童话编排了气象谚语, 在学生背诵积累的同时,了解到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 第五版块是“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篇童话《夏夜多美》,通过和大人一起阅 读,体会夏天夜晚的美丽景色和小动物间热心互助的美好情感,同时也感受到和 大人一起读的愉悦。 一、教学效果 “识字加油站”环节认识了“棍、汤”等 8 个生字。并结合生活识字,感受 四组词语所呈现的夏天美好、惬意的画面。 “字词句运用”我让学生正确朗读每组句子,并能仿照例句把句子说具体。 学会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端正。 “展示台”课下搜集包装袋上的字,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培养学生主动 认识汉字的好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识字的收获与感受。 “日积月累”在学生借助拼音,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连一连的练习, 让学生正确匹配谚语中提到的自然现象与相应的天气情况,帮助学生理解谚语, 并背诵积累。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让学生近一步拓展浅显易懂的课外的气 象谚语,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和大人一起读”与大人合作朗读文章,感受童话的美好。 二、成功之处 1.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这节课的教学 中,我采用朗读指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来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 的朗读中,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引导学生不怕生字词,对于较难的文本,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词句,合作 探究,自主解决难题,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的学习信心,助其领悟文本的内涵,更 好地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第二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句子表达的不 同语气,并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在教学中我直接带学生分析标 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这样只能让学生机械的接受。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在学习标点符号时,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根据句子的语气先判断哪句是 问句,读出问的语气。然后再通过朗读比较陈述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语气,正确使 用逗号、句号和感叹号。 语文园地四 教学反思 (一) 优点: 学习语文园地,通过读、写、背,积累了语言,增长了知识。一定能放手的 就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在生的自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指导也很 重要。 不足之处: 应该以练习为主,精细的讲解占用了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 (二)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 5 个版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词语与人的身体部位相关,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读一读”,要求读好最常见的几类轻声词语,呈现 了后缀为“子”的轻声词 3 个,轻声词 3 个,还有其他类型的轻声词 3 个。学生 可初步了解到某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会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读得又轻又短。 “书写提示”栏目中揭示了有“点”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点在正上方或 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贾岛的诗作《寻隐者不遇》,这是一首问答诗,诗人 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 隐者的无限仰慕之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通古诗,读出节奏,在 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涌。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妞妞赶牛》是首妙趣横生的绕口令,让孩子和大 人一人一句轮读,边拍手边诵读,先慢读后快读,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关于人体部位的词语。发现人体部位的生字中, 都有“月”字,“脖、肚、腿、脚”是月字旁,“臂”是月字底,让学生发现规律, 归类识记,提高识字效率。并进行拓展词语“眼睛、肩膀、胸部、腹部、腰部、 大腿”……让学生读一读,继续感受“月字旁”的字跟人体有关。 2.经过自由读、连线、拓展环节,使学生读准词语并理解词语规律。让学 生自由读 9 个词语,然后引导学生把轻声读到位,经过范读、跟读、听读、开会 火车读,让每位学生都有倾听和朗读的机会。之后采用“帮词语宝宝找家”的游 戏,通过连线,发现轻声的一些规律,后缀为“子”的轻声词有 3 个,叠音轻声 词有 3 个,还有其他类型的轻声词 3 个。最后拓展,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词 语也要读成轻声。(如,姐姐、弟弟、妹妹、舅舅、叔叔、姑姑。) 3. 自由书写,同学交流,印证规律。让学生自主书空这四个字的笔顺,先 学习教材内容,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点”的书写规则。再想一想,还有 没有另外会写的带有“点”的字,和同伴互相交流,印证这个规则。 4.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现的美好意境。 5.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妞妞赶牛》。感受绕口令的情趣,享 受亲子阅读的乐趣。在读文之后,让能想象当时的有趣情景,大致了解绕口令的 主要内容,并通过有节奏的朗读读出这种趣味。 二、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识字,正确书写汉字,正确朗 读古诗并理解文本的内容。在课堂上,我设计多个游戏环节,使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的参与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气。 2.上课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学习问题,培养了学生自 主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落实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通过充分 的读读记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和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不足之处 1.“识字加油站”版块虽然有拓展,但是拓展的词语有局限性,只是一些生 活的称谓。其实,平常使用频率较高的轻声词还有:事情、喜欢、头发、热闹、 消息、告诉、地方…… 2.学生写字时,未及时提醒“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书写习惯。导致一部分学 生写的字不够美观。 四、改进措施 1.读准、读通古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出示诗题,介绍这首诗的作者。 (2)借助拼音,读正确诗歌,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3) 交流反馈学生认为难读的生字词。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2.在理解古诗意思之后,让学生将这个小故事演一演。请同学扮演诗人和 童子,补充对话,进一步地理解古诗的情景。 (三)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分五部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个部分,讲的时候设计了三个环节,只讲了识字加油 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让学生从认到读,从读到写,在活动中有规律地进 行学习。 一、教学效果:这一课我的设计理念通过游戏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在开始的导入部分我自编了一首歌,把孩子和我初见的紧张气氛一下子就过渡了, 孩子们跟我一起手舞足蹈,我和孩子们的互动也都恰到好处,课堂上孩子们对我 提出的问题都回答得很好。这首歌也正好跟识字加油站里面的内容相对应,我当 时在设计的时候把人体部位名称编进了这首歌里,我们边唱边指孩子们和我配合 的也非常好,让我从最开始的担心到后来的如鱼得水,整节课课堂气氛都很活跃。 第一部分本设计主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以多种方法练习朗读,齐读, 分组读,开火车读等等,在读中感悟,我以自己为例,指着身上的部位让孩子说 出名称,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这种在情景中灵活运用方法,做到了学以致用。第 二部分让孩子先听我读,在读的过程中对带有轻声字的词语有一定的认知,了解 带有轻声字词语的读法和规律,并拓展练习运用两三个词语造句。从中认识到这 是轻声,应该怎样读,然后再分组讨论这三组轻声的规矩,然后根据每种规矩自 己再说出来几个,最后拓展练习。第三部分是书写提示,让学生先去观察每个字 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点在中间或者左上方应该先写点,点在右上方最后写点,在 正确、美观的书写汉字的基础上能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同一个笔画出现在不 同位置,书写的笔顺不同。 二、成功之处:认识到这种规矩,然后再开始书写,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 玩,了解学习汉字的方法,陶冶战胜困难的情操。我觉得学生在认读汉字的过程 中,要善于发现、学会观察、学会总结,然后把总结的方法合理地运用到语文学 习中去,并且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认知,在读中感受中国语言魅力与博大精深。 我认为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有趣,所以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设计的活动 环节一定要有趣,巧妙创设活动情景,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然后以语文园地新颖 性、综合性强的特点,通过游戏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发现 语文课的有趣性,主动爱学习,会学习。最后借助教师的引领,学习伙伴的互动 交流,达成学习目标。为学生课外识字提供舞台。 三、不足之处:实际操作中,学生回答不了问题时,我都急于自己补充,代 替学生说,阻挡了学生的语言再组织思维,这方面我以后一定要注意。 四、改进措施:只要你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来,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生动有趣 的课,学生老师都会感到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