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 MB
  • 2021-11-19 发布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表格版+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1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 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表格版+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搭一搭(一)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 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 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 学 重难点 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w W w .X k b 1. c O m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每人 20 个圆片或者小棒。 课时 1 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搭正方形的画面。 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搭正方形。 二、引导探究: 1、组织小组讨论:13 根小棒可以 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搭 3 个,剩 1 根,不能再搭打下去, 引出有余数除法。 2、认一认,想一想 13÷4=3(个)……1(根) 3 4) 13 12 X k B 1 . c o 1 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余数。 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各表 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 激发本节课学习兴趣 迅速进入情境 准备 13 个圆片或小棒 每个同学用学具摆一摆, 小组讨论怎样用竖式表 示。 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 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 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 称的写法 结合具体操作活动,确定 单位并相互交流。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 么? 学生讨论:当小棒根数为 14~20 时,除数和余数是怎样变化的,它 们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 25、31 根小棒搭一搭数验 证结论。 三、巩固提高 1、 摆一摆,填一填。 借助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熟悉有余 数除法的认识过程。 2、 做一做,填一填。 借助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熟悉余数 和除数关系的探究过程。 3 森林医生。 帮助学生克服在有余数除法的学 习中经常出现的两个错误:余数比 除数大,写错单位。 四、总结 学生操作(用学具摆一 摆)。再列出除法竖式, 完成搭一搭、填一填。 发现:余数一会大一会 小,余数要比除数小,并 探究原因。 右题可以用圆片代替果 子摆一摆,也可以用圆圈 代替果子画一画。 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 再列式计算结果。 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错 误。 板 书 设 计 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3 4) 13 12 1 答:可以搭 3 个正方形,还剩 1 根。 课 题 搭一搭(二)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 初步了解余数含义,学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经历搭房子的实际操作过程,体验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3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 学 方 法 合作与探究 教 学 准 备 学具小棒若干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景 出示书中情境图 (出示课件) 16 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 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二)探究新知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 一认,说一说 2.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书中图片 异口同声回答 学生动手搭一搭、填一填 边搭边说 小组内进行 说出二六十二,搭 2 个房 子,还剩 4 根小棒,不能 再搭了。 13/5=2…3 看一看 说一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1)平均每人分到( )块积木, 还剩( )块。 (2)结合分物过程,和同伴说一 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3)分别写出除法算式 (4)最大能填几? (5)想一个可以用“10/4=2… 2”解决的问题,和同伴说一说。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 举出实例 板 书 设 计 搭一搭(二) 16÷6=2 盘)……4 ( 个 ) 课 题 搭一搭(一)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 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 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 学 重难点 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w W w .X k b 1. c O m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每人 20 个圆片或者小棒。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搭正方形的画面。 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搭正方形。 二、引导探究: 1、组织小组讨论:13 根小棒可以 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搭 3 个,剩 1 根,不能再搭打下去, 引出有余数除法。 2、认一认,想一想 13÷4=3(个)……1(根) 3 4) 13 12 X k B 1 . c o 1 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余数。 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各表 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 激发本节课学习兴趣 迅速进入情境 准备 13 个圆片或小棒 每个同学用学具摆一摆, 小组讨论怎样用竖式表 示。 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 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 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 称的写法 结合具体操作活动,确定 单位并相互交流。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 么? 学生讨论:当小棒根数为 14~20 时,除数和余数是怎样变化的,它 们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 25、31 根小棒搭一搭数验 证结论。 三、巩固提高 3、 摆一摆,填一填。 借助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熟悉有余 数除法的认识过程。 4、 做一做,填一填。 借助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熟悉余数 和除数关系的探究过程。 3 森林医生。 帮助学生克服在有余数除法的学 习中经常出现的两个错误:余数比 除数大,写错单位。 四、总结 学生操作(用学具摆一 摆)。再列出除法竖式, 完成搭一搭、填一填。 发现:余数一会大一会 小,余数要比除数小,并 探究原因。 右题可以用圆片代替果 子摆一摆,也可以用圆圈 代替果子画一画。 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 再列式计算结果。 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错 误。 板 书 设 计 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3 4) 13 12 1 答:可以搭 3 个正方形,还剩 1 根。 课 题 搭一搭(二)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 初步了解余数含义,学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经历搭房子的实际操作过程,体验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3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 学 方 法 合作与探究 教 学 准 备 学具小棒若干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景 出示书中情境图 (出示课件) 16 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 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二)探究新知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 一认,说一说 2.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书中图片 异口同声回答 学生动手搭一搭、填一填 边搭边说 小组内进行 说出二六十二,搭 2 个房 子,还剩 4 根小棒,不能 再搭了。 13/5=2…3 看一看 说一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1)平均每人分到( )块积木, 还剩( )块。 (2)结合分物过程,和同伴说一 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3)分别写出除法算式 (4)最大能填几? (5)想一个可以用“10/4=2… 2”解决的问题,和同伴说一说。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 举出实例 板 书 设 计 搭一搭(二) 16÷6=2 盘)……4 ( 个 ) 课 题 搭一搭(一)、(二)练习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掌握其书写格式。 2.能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 学 方 法 对话交流、玩中学 教 学 准 备 投影片、小黑板 课时 3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基本练习 1.( )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 想的? 3×( )< 22 4×( )< 37 ( )×2 < 11 ( )×5 <38 2.用竖式计算除法. 27÷5= 38÷6= 47÷9= 重点指导: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 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二、综合练习 1、判断。 (1)在除法里,除得的结果叫做 差。( ) (2)在除法里,商一定比除数小。 ( ) (3)15 里面有几个 4?列式为 15÷4=2……7( ) (4)30÷6=5,表示把 30 平均分 成 6 份,每份是 5.( ) 2、把 10 枝笔平均分给 3 个同学, 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3、有羽毛球 23 个,如果每盒里 装 5 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学生独立试填,集体订正 齐做并指名板演 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 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先手势判断,再指名说明 理由。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4、有 42 个萝卜,每袋装 8 个, 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三、拓展训练 1 练一练: 24÷7 35÷6 71÷8 17÷2 余数是 3 的算式 余数是 5 的算式 余数是 1 的算式 2、练一练: 1、□÷□=3……2,除数最小是 ( ),当商是 3 时,被除数是( )。 2、□÷5=4……□,余数可能是几? 把算式写完整。(能写几道写几道) 3、□÷○=8……6,○最小是 ( )。 4、□÷7=6……○,○最大是 ( )。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 齐练,指三名学生板演, 并说明算理,集体订正。 根据得数的余数把算式 分类,可以计算,也可以 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 正。 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指名说出理由。 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搭一搭(一)、(二)练习 余数是 3 的算式 余数是 5 的算式 余数是 1 的算式 课 题 一 分草莓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理解有余数除 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教 学 重难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 学 方 法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 学 准 备 电脑、课件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 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 数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 P4“分草莓”的画面, 让学生理解题意。 55 个草莓平均放 在 8 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 个?还剩几个? (2) 列算式:55÷8 (3)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 不对。 8×7=56 比 55 大;8×6=48 比 55 小。 所有商 6。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 5 小题进 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 没有余数的算式。 看课件找出信息 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 个,小组讨论。 学生在情境图中圈一圈, 交流体会。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思考::如果商是 5 可以吗? 如果商是 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 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 5,更不能是 比 5 小的数。 (5) 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 的商? (6) 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8“每 7 个草莓放一盘,可 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三、巩固练习:P9“练一练”的第 1 ~ 5 题。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 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 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 思路过程。 1 题结合情境列出除法算 式。 2 题先让学生想想方框里 能填几,再想想方框里最 大能填几,最后独立完 成。 3 题让学生交流竖式各部 分意思。 板 书 设 计 分草莓 55 个草莓平均放进 8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6 8√55 48 ------- 7 答:每盘放 6 个,还剩 7 个.。 课 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 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 学 重难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 识。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方 法 回顾、反思、整理、应用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 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 吗?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 22 个同学去划船,至 少要租几条船? (3)列式: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 6 条船。 先独立思考,在个人思考的 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时围绕:你怎样想 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 题。 你 认 为 怎 样 分 配 合 理?请用小棒或花摆一摆, 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2、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 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 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 至于这 6 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 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 乘 4 人“这个规定。 3、试一试。有 30 元,租 1 条船最 多可以划几小时? 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三、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的 1、2 题。 2.完成练一练的 3、4 题。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 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 9 元。 问题:30 元钱最多划几时?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 完成在练习本上。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 是怎样想的 板 书 设 计 租船 22 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 4 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 6 条船。 课 题 练 习 一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学 方 法 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教 学 准 备 情景图、多媒体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基本练习 1、课本第 13 页第 1 小题 “( )里最大能填几?” 2、课本第 13 页第 2、3 小题。 “列除法竖式” 二、综合练习 1 、 课 本 第 14 页 第 4 小 题 2、课本第 14 页第 5 小题 A、让学生说说题目 的意思,如何做题。B、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C、 班内汇报交流。先找一位 学生详细汇报自己解题 的全过程,然后再找学生 简要汇报其它题目的答 案。 A、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B、反馈。首先找 一位学生在班内汇报自 己的试商方法,全班学生 共同判断正误。其余题目 同位间互相检查,并说说 自己的思考过程。 A、学生观察情景图 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及 要求的问题。B、同座俩 人互相检查,并说出自己 的思考过程。C、班内汇 报 找一位学生在班内 说说答案,全体师生共同 判断。 A、学生独立审题。B、 学生独立列式完成题目。 (要求学生列竖式解决)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3、课本第 11 页第 6 题 全体师生共同研究,如果学生说 的不到位,师做补充。 三、总结 说说在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C、班内汇报总结,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 案,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 如何做出题目来的。全体 师生共同判断。 A、让学生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B、班内汇报 总结。C、第 3 个小题有 些困难,估计小部分学生 也能说出答案,让他们详 细得表达自己的思考全 过程。 说 说 试 商 时 要 注 意 什 么?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一 课 题 二方向与位置 东南西北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在熟悉的环境中正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在指定一个方向的条件 下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2. 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规定的必要性,会在地图上辨认四个方向。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体会物体监督位置关系,增强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建立东、南、西、北的方位观念。 难点:应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 学 方 法 观察法、 小组探究 教 学 准 备 教科书附页 1 中的记录纸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 导入课题 活动一 观察体验——在操场上辨认东南 西北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提问:“同学 们,你们知道太阳每天从哪个方向升 起吗? 1、说一说、指一指太阳升起的方 向。 2、说一说、指一指其他三个的 方向。 活动二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体会规定 方向的必要性 小组活动: 1、观察并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上东 南西北各有什么。 2、各自在记录纸上记下来操场上 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并标明四个方 向。 3、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 必要性。 讨论: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到操场上 指名回答 学生一边说一边指 学生面向东方 尝试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指名让他一边说一边做 给大家看。 同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小组观察说一说 写在记录纸上 回教室把记录纸贴在黑 板上 组织讨论 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活动三 想一想 填一填——有“现实”到 “图纸”再到“现实”,认识地图, 发展空间观念。 1、教师介绍地图的绘制 2、联系记录纸和操场上四个方向 上的景物想一想说一说。 活动四 说一说——辨别相对的位置关系 面向不同方向,说出其他三个方 向。 三、巩固提高 1、 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 2、我说你做。 3、完成书第 16 页练习题 3. 四、回顾总结: 1、生活中怎样辨认东南西北? 2、在地图上怎样标识东南西北? 为什么在地图上要规定方向? 学生吧自己的记录纸转 动成“上北、下南、左西、 右东”在交流。 学生放下记录纸想一想 说一说 再把记录纸竖起来再想 一想说一说。 同座互相说一说 先确定一个方向再说其 他方向。 一个学生说方向,另一个 学生做动作。 完成练习 3 回顾总结 板 书 设 计 二方向与位置 东南西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课 题 二 辨认方向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 学 重难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 学 方 法 情境导入 小组探究 教 学 准 备 小黑板 方向板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淘气要带我们区 他的学校看看,你们愿意吗? (出示情境图) 动物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 题。(出示课题——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确定方向 图中还有乃些建筑物没有说 过? 这些建筑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呢? (教师说明:西南、西北、东南、 东北表示方向的词语) 刚才我们又认识了四个方向, 谁能用这些词语说说淘气学校都 有什么? 2、画方向板 现在你知道几个方向了?请你 试着在纸上画出方向板。 (小黑板出示空白的方向板) 组织学生展示画出的方向板 学生认真观察,获得数学 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试试 回答:图书馆、动物园、 少年宫、电影院 小组学生探究,交流。 小组同学互说,汇报交流 学生在空白方向板上标 出方向 汇报交流,大家评判 教 学 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巩固致使,实践运用 1、换角色做淘气,根据手中的方向 板介绍自己的各个方向的同学分别 是谁? 2、每个同学都来当淘气,向组内同 学说说自己各个方向都有谁? 3、淘气看到同学们在这节课里表现 的真棒,特想出道题考考大家。我 的家乡是首都,那你能猜出我的家 乡是哪吗? 根据这幅图找出我家乡的位置? (出示练一练的第一题) 4、出示练一练的第二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学校设 计一张未来的规划图,校园的各个 方向都有什么?简单的画下来,下 一节课我们来比比谁的更有创意。 组内互说互评 学生认真倾听,回答。 学生观察我国行政区域 图。完成其他问题,交流 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本节课所学的 内容。 板 书 设 计 辨认方向 方向板 课 题 三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 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 教 学 重难点 1、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数,充分感受大数。 2、认识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 值概念。 教 学 方 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课件 计数器 学具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我们以前只学了 100 以内的数,今天看来,用这一点点知 识来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对小朋友们 来说已经远远不够了。生活中还有许 多大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 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找找生活 中的大数,与同桌交流一下。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初步感知 (1)出示一小堆方块(10 块) 谈话: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 个方块吗?请你数一数。 2、提问:我们是怎样数的?我们 还可以怎么数? 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 予肯定。 (2)出示一堆方块(100) 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 块吗? 课件演示:一排 10 个方块,共 10 排。 1、明确学习内容。 2、找大数,交流。 1、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 体验。 2、学生可能回答:一个 一个地数。 学生可能回答:2 个 2 个 地数、5 个 5 个地数 3、学生进行估计,可能 回答 50 块或 80 块。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十一 十的数一数:10、20、 30。。。。。。90、100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 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 100 块呢? 引 导学生理解以 10 作单位清楚、方便, 并板书。 (3)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 块) 谈话: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 少个吗? 课件演示:一板 100 个方块,共 10 板。 现在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 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 1000 个方块 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 100 作单 位,能更方便地数数。 (4)进一步感知 1000 这个数 刚才我们在 900 以后数的数是多 少?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 1000 的 呢?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1,引导学生开火车数数: 2,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 吗?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 大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 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数学,认识 千以内的数。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 4、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5、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 一百的数一数:100、200、 300„„900、1000 6、学生根据数的过程回 答:一百一百地数,10 个 一百是 1000。 一百一百地数,从 100 数 到 1000 一百一百地 数,再从 1000 数回 100 理解升华谈感受。 板 书 设 计 数一数(一) 10 个一是 10 10 个十是 100 10 个百是 1000 课 题 数一数(一) 练习课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 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 教 学 重难点 1、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数,充分感受大数。 2、认识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 值概念。 教 学 方 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课件 计数器 学具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计数器 上拨出一百二十五吗?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一百二 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 一? 让学生在回忆前面所学计数器上 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从右边 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继续提问:你知道从右边起的第 四位是什么位吗? 二、活动体验。 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 出示一本演草本。 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本演草本有 100 张纸,1000 张纸有这样的几本? 请 学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势,比划一下 1000 张纸的厚度。 (2)出示一袋花生米。 提问:这袋花生米有 200 粒,多 少袋花生米是 1000 粒呢? 教师呈现 1000 粒的花生米,让学生进 一步感知 1000 这个数。 1、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尝 试拨数。 小组中交流 2,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认 识千位。 学生想象,做手势,比划 1000 张纸的厚度。 学生能够估计出大约 5 袋 花生米是 1000 粒。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3)出示一本书。 提问:书上的这段文字大约多 少?请你估计一下。一页大概有多少 字?1000 字有这样的几页呢? (4)生活中感知: 提问: 我们的阶梯教室能坐 500 人 , 几 个 这 样 多 的 人 是 1000 人? 我们班同学 50 个,多少个班 的同学大约有 1000 人? 一千到 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举出你身边的 例子呢? 三、学习写数: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读数,你 能试着写出这个数吗?写 125。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写的方法, 并向学生介绍习惯的写法是从高位写 起。 谈话: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三 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呢?(学生自己 试写) 如果个别学生将八百零八写 错,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八百零八 里面有几个十,(一个十也没有),在 十位上应该写几? 四、让学生试着说出读数和写数应注 意的问题。 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学生从估计简单的文字 数量到估计稍 多一点的文字数量,逐步 感知千以内的数。 练习写数。 学习总结对知识的掌握 情况。 板 书 设 计 数一数(一) 课 题 数一数(二)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经历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 2、 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 展位值概念。 3、 学习运用万以内的数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 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4、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数数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 学 重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万”。 2、理解并掌握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 学 方 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课件 计数器 学具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 片,谁愿意介绍给大家。(点击电脑出 示图片)在这些图片中都藏有数字, 你能找出来吗? 2、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大 数,课本中也介绍了一些,我们来读 一读。你还知道有哪些?现在把你收 集到的资料与你的同伴说一说。 3、请几个学生说一说他收集的大数 资料。 二、感受一万有多大 1、我们班大约有 50 名同学,如果是 10 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如果是 20 个 班大约又有多少人呢?一千个人聚在 一起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呢?(点击电 脑出示千人图) 2、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 的 10 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1、学生利用旧知找出图 片中隐藏的数字。 2、小组中交流。选举有 代表性的在全班交流。 学生互说收集的资料并 找出其中的大数,对千、 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生利用电脑图感受万 的大小。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万个人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一个情 景呢?(点击电脑出示万人图) 3、(点击电脑在同一副画面中同时出 现千人图和万人图)看了这两副图, 你有什么感受?一千和一万谁比较 大?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三、认识计数单位 “万”。 1、(出示计数器)在计数单位个、十、 百、千、万当中,谁的计数单位最小, 谁的计数单位最大? 2、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万位吗? 3、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万位? 4、让学生把课本的数位顺序表填完 整。 四、巩固练习 1、提问: (1)10 个一是( );10 个十是( ); 10 个( )是一千;10 个一千是( ); (2)千位的左边是( )位;千位的 右边是( )位。 2、出示第 23 页说一说中的第(2) 小题的正方体木块图。 提问: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 块?你是怎样数的? 五、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学生想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利用学具,在计数器 上找到万位。 填完整后让学生说一说: 从 右 边 数 起 , 第 一 位 是….… 把学生的答案在幻灯上 出示进行反馈对照) 谈本节课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数一数(一) 10 个一千是一万 课 题 拨一拨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 3、通过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了解大数的构成。 教 学 重难点 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尤其是中间有 0 的数怎么读。 教 学 方 法 探究法、实践法。 教 学 准 备 计数器、算盘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计数器,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什么?十 位上拨一个珠子,又表示什么?百位 上呢?老师拨几个数,你们试着读一 读。 2、今天我们学习拨更大的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填一填,认一认 出示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 展示学生填的数位顺序表 2、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 教师说数 重点指导有零数的读法 3、看一看,写一写 出示“三百二十七、八千零五十二、 一千五百零三”等数 强调:(1)要从高位开始写 (2)借助数位顺序表写 4、认一认,拨一拨 出示算盘,引导学生认识算盘 指导学生在算盘上拨数 回忆计数器上面的计数 单位,从右向左分别是 个、十、百、千等。.然 后试着读数。 进入新课学习情境 学生自己试着填一填。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 数位顺序表 动手拨一拨 同桌互相检查,读出数 学生试着写出第一个数 独立写出其他数 集体订正 读书上文字说明,了解算 盘 在算盘上练习拨数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5、引导学生总结读数和写数的方 法 (1)读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适时补充 (2)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适时补充或总结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第(1)题 老师指导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投影出示题目),学生独立 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 怎么做的? 第(2)题 投影出示题目,老师 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面 有 100 块糖一袋的,有 10 块糖一袋的, 还有一粒一粒的。 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 扑克游戏: 用 1 到 9 的扑克,请三人抽三张 扑克,用 3 张扑克上的数组成不同的 三位数?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是几? 最小的三位数是几?并读出来。 四。、全课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 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1)其中第二小组的人 民币要让学生懂得 2 张 50 元是一百元,要向百 位进一。第三小组中除了 要向百位进一外,伍圆加 伍圆是拾圆,要向十位进 一。 (2)观察后,学生独立 完成这两道题。 (3)这道题要求学生从 大到小数,学生先用计数 器拨一拨,数一数,再在 书中写一写。 分小组做抽扑克牌读数 的游戏。 说说本节课收获 板 书 设 计 万以内数的读写 ①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298 读作:二百九十八 ②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01 读作:三百零一 ③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2800 读作:两千八百 ④ 每一位是几就写几。 二百九十九写作:299 ⑤ 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零。 四千一百零五写作:4105 课 题 拨一拨(练习课)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读数写数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学生经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数、写数 的兴趣。 3、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中国古代记数法。 教 学 重难点 巩固学习万以内数的顺序及读写方法。 教 学 方 法 练习法 教 学 准 备 计数器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活动一:有趣的数字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 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些数字王国的 朋友,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这些数字就藏在计数器里,看你 能不能找到它,并把它写下来。 教师用计数器拨出,1100、2500、 960、1900。 活动二:小小电器售货员 商店里有许多种家电,谁来做售 货员把商品的价钱介绍给大家? 我们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三:四大发明早知道 教材 25 页练一练 第 2 题 写出横线上的数 自己读懂了什么? 活动四:数学万花筒 中国古代记数法。 教材 25 页练一练第 1 题 出示教材 26 页第 3 题 学生观察计数器上面的 数字,在练习本上写出 来。让几名同学把写出来 的数写在黑板上。在集体 订正的过程中,让全班同 学读出这些数。 现在小组内进行,组员轮 流做售货员练习读数,只 要求把数读出来,不要求 写出来。 学生总结。 全班同学练习写数。同时 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 明。 自主阅读教材 26 页下, 汇报了解了哪些信息? 全班交流。 想一想,连一连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活动五:火眼金睛 教材第 25 页看一看,说一说 2128=2000+ + + 你能再找个数说一说吗? = + + + 活动六:小小测验台 100 里面有( )个十,1000 里面有( )个百,10000 里面有 ( )个千。 活动七:谁得第一? 教材第 26 页数学游戏 笑笑、淘气和机灵狗各投 5 次, 分别算出自己得的总分,然后再比较 得出,谁得第一? 学生仔细观察计数单位 的直观模型,练习数的组 成。独立完成,后集体订 正。 独立完成,同桌互批。 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看懂第一幅图的 意思,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机灵狗得了 221 分时怎 样算出来的,然后再看看 笑笑和淘气各得多少分。 板 书 设 计 万以内数的读写(练习课) A、火 药:距今约一千一百年 写作:1100 四大发明:B、指南针:距今约两千五百年 写作:2500 C、印刷术:距今约九百六十年 写作:960 D:造纸术:距今约一千九百年 写作:1900 课 题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 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 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发现法 教 学 准 备 投影片 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 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山吗?你爬过哪 些名山?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谁最矮(比较数位不同的数) (1)引导学生说说那座山最矮 说出你的判断方法。 (2)反馈练习(打手势,左手中指 和食指表示<,右手中指和食指表示 >): 765○2456 1001○99 9 (3)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 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2.谁最高(比较数位相同的数) (1)让学生说出四座山中最高的山 是哪座?。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指名说。(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先 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就 大。) 3.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指名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说比较方法 自主交流 说出山的名字和高度 指名说一说 小组探究,总结比较方法 踊跃发言,并说说如何比 较的。 互相说说比较方法。 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人一组讨论,说说比较 方法 全班交流 代表发言。 说出谁高?谁矮? 组内说一说比较方法 全班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4.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 有困难学生教师给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哪辆车最便宜?标一标,比一比 说说你是怎样排列的? 2、完成课本 28 页的想一想。 3、数学游戏(29 页) 师先和一名学生做好示范,讲清,讲 透,讲明游戏的规则和要点。 4、估一估 (1)完成课本 28 页练一练的第1 题。 在有困难的情况下,再组织交流。 (2)完成课本 28 页练一练的第 2 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哪些比较方法, 能不能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回答后师可适当加以补充。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同座说说比较方法。 组内合作完成 集中交流。 说说比较方法 先独立思考,说出答案。 独立做,全班核对。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自由回答。 板 书 设 计 比一比 1、位数不同: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最高位 的下一位,要按顺序一位一位比。 课 题 比一比(练习课)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及有关数 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进一步感受大数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 教 学 重难点 熟练运用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发现法 教 学 准 备 投影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学会 了很多有关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 共同上一节练习课,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数学问题,看看哪个同学今天 最出色。 二、学中做 1、数位顺序表 出示不完整数位顺序表 2、数的读法 出示一组大数 引导学生交流读数方法 3、数的写法 老师读数 引导学生总结数的读法 4、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说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出示几组数字:1907 和 879 7286 和 9103 3406 和 3198 明确学习目标 进入新课情景 填写顺位顺序表 读出这些数 组内交流读数方法 写出相关数字 汇报交流 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少的数小: 位数相同时看最高位,最 高位上数大就大; 最高位相同看下一位 独立完成比较大小 集体订正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5、指导完成 29 页 3、4、5 题 第 4 题只要位置比较靠近 4000 即可, 不必要求过高 三、拓展提高 1、□里可以填几? 45□2>4546 654>6□4 123□>1236 (答案不唯一) 2、用4、0、6、8组成的四位数共 有( )个,其中最大的一个是 ( ),最小的一个是( )。 3、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估计50片或100片树叶 占多大面积,再估计所有树叶有多少 片。允许多种方法表示,及时给予肯 定和表扬。 四、全课总结 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 流。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 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全 班交流。 前后座对照,说说自己填 写的理由。 先自由讨论,找出答案, 再代表汇报,最后全班核 对。 在小组内交流。 板 书 设 计 练习课 读数:末尾有零 写数:数位没有数 填零占位 其他数位有零 课 题 有多少个字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 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并在估计过程中 发展数感。 2、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 学 重难点 经历估计的过程,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 教 学 方 法 探究 合作 交流 教 学 准 备 课件、投影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出示数学家祖冲之的 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1、 读了刚才的故事,同学们估一 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字呢? 要求:快速地给出答案,不要 数、不要细想,就凭直觉给出答 案。 2、小组合作,估一估,说一说 快速地估计的结果会存在较大的 差异,到底哪个结果更合适呢?请同 学们仔细想一想怎样才能估出这段文 字的字数,并再次估一估。 指名说出估算方法(依靠策略) 比较两次估计结果,说一说有什 么不同。 学生读故事,感受数学家的魅 力。 学生快速给出答案,估算的结果 不能改,可能出现 估得过高或过少。 小组合作,估一估,说一说 说 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体会别人都是怎么估的。 依靠策略 体会估计策略的价值。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3、估一估,填一填。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 三、解释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 P31 第 1 题。 估一估,说一说,大约有多少 字 2、P31 第 2 题 比一比,估一估。 3、P31 第 3 题 估一估有多少颗糖豆 4、P31 第 4 题 组织学生小组内说说 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用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交流方法,只要思路清 晰,就给予鼓励和肯定。 估计的范围可以放宽松 些。 根据高度估算 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板 书 设 计 有多少个字 估计策略 先估计“部分”量,在估计“整体”量 课 题 练习二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大小比较进一步体会数位,体会数的构成和数的意义。 2、结合计数器进行数的读写,并结合规律写数。 3、根据倍数关系进行数的估计。 教 学 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数位,会正确读写,比较大小。 教 学 方 法 自主练习,交流 教 学 准 备 投影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读一读,连一连,说说每个数 中的 7 表示多少。 307 754 371 7593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问:可以填哪些数 5( )7<523 706>( )01 32( )>325 三.看一看,填一填 2436 是怎么组 成的 出示图片,说说图中表示的数是多 少,还缺多少? 四.一百一百地数,从 8800 数到 10000,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五.看一看,写一写,读一读 出示计数器图片 六.找规律填一填。 (1)388,389,( ),( ),392,393. (2)3260,3270,( ),3290,( ) 3310. (3)5725,5825,( ),( ), 6125. 先读一读,然后连一连,再说 一说 学生自己独立填写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 先说说 2436 的组成 看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填一填 同座互相练习数,指名数,集 体数。 观察,独立写,汇报交流说一 说是怎么想的 先观察找出规律,再填一 填。 汇报交流自己是怎么发现 规律的。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七.想一想,说一说。 383 494 88 571 899 1004  哪些数在 300 和 500 之间  哪些数比 500 大?  哪个数与 1000 最接近? 八.长白山主峰海拔约 2691 米,标 出大致位置。 数数有几格,一格代表多少数,再 估计一下大致位置。 九.估一估有多少粒 出示三幅图,估计一下数量 十.数学游戏 先读一读游戏规则再同座进行游 戏 读一读这几个数,再回答。 集体交流 先独立标出来,再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 同座游戏 回答问题,集体交流获胜的 方法。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二 课 题 铅笔有多长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 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教 学 方 法 合作探究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 学 准 备 每组学具 1 组,教师准备米尺每组一把,学生每人自备一把 透明直尺, 1 分硬币、钱币若干,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课件情景导入)小红:一年级我 们已经学过了米和厘米,你还记得 1 米、1 厘米有多长吗?可以用什么字 母表示吗? 2、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 3、学生说一说猜测的原因。 二、加强感知,自主探究,理解进率, 形成表象 活动一:认识“分米”。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 10 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并记录下 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 10 厘米 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 厘 米也就是 1 分米。”教师介绍“1 分米” 也可以写作“1dm”。 3、教师引导学生想想,1 分米是几厘 米?板书:1 分米=10 厘米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 米是多少厘米?1 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你见过什 么东西的长度大约 1 分米? 活动二:认识“毫米”。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 6.3 厘米的黄色纸条,记下来,然后看看 估得怎样。 根据小卡通的形式,逐渐 清晰一年前学的知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这支铅笔的长度。 说猜测的原因。 先让学生估计长度,再分 组量长度。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 隙比一比 1 分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 1 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 是 1 分米,尺子的一半长 是 1 分米等。 学生先估一估,再动手量 一量。学生会疑问,纸条 长“6 厘米多一些”、“6 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2、过渡:从量线段怎样量的多媒体 演示,可以知道用已经学的单位不能 准确表示 6 厘米 3 毫米,需要一个更 小的单位毫米。 3、引入单位毫米。 引导学生观察,1 厘米中有几个 小格?(10 个小格),1 厘米等于几 毫米?(10 毫米) 4、感知 1 毫米长度。 ①找自己尺子上的 1 厘米, 数一数 中间的小格有几个。 ②找大约 1 毫米的物品。 光盘的厚度,比一比,再量 1 角硬币 的厚度。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践,生活中 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 1 毫米? 6、梳理长度知识: 我 们 现 在 学 习 了 几 个 长 度 单 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 生归纳,相机板书如下: 米 1m 分米 1dm 厘米 1cm 毫米 1mm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按故事情节填空 (把本课知识 溶入到一个小红请爸爸买文具,爸爸 考小红的动画里进行练习。 见课 件)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 比划一下 1dm、1 mm 有多长。你还有 什么问题?你能和大家介绍你怎样 掌握今天的知识吗? 学生用手指比一比 1 毫 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通过多媒体模拟放大镜 把尺子放大,学生数 1 厘 米中有 10 小格。再缩小。 学生能非常清楚的看到: 1 厘米=10 毫米。 学生归纳。 把习题放到一个动画故 事里练习,学生会非常有 兴趣,解答的愿望会很强 烈。 指名回答。 板 书 设 计 铅笔有多长 1 分米= 10 厘米 1dm=10cm 1 米 =100 厘米 1m=100 cm 1 米 = 10 分米 1 m=10 dm 课 题 1 千米有多长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 1 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 千米的空间表象。 2、让学生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 千米=1000 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体验 1 千米有多长。 教 学 方 法 合作探究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 学 准 备 米尺、表、记录单、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 吗? 请一位同学量一量。 二、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 100 米用 多长时间。 回到教室里,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 步测结果,再说一说走完 100 米后有 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 考 1 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 100 米大约有多 少步,思考:几个 100 米的长度正好 是 1 千米。 (2)估一估 1000 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走一 圈是 200 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 度正好是 1 千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 也就是走 1 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 1 千米有多长。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马 路走一走,感受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小 结:1 千米=1000 米 4、 读一读。 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 走一走,数一数 10 米、100 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 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观看课件,感受 1 千米的 距离。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 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 母 km 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 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 1 千米有多长,选择不 同的交通工具走 1 千米分别需要多长 时间呢?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 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 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随 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 1 千米的实际长度, 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 么地方大约有 1 千米?谁能用比较科 学的方法证实? (2)师小结:1 千米,我们大约走 2000 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 2000 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 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 1、完成书中 43 页的第 1 题。 2、完成 43 页的第 2 题。 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 42 页填一填。 公路边的里程碑、摩拖车 的速度表、限速标志、指 路标志。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 板 书 设 计 1 千米有多长 1 千米=1000 米 1km=1000m 课 题 整理与复习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 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 教 学 重难点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2、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 学 方 法 练习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 学 准 备 投影片、挂图,准备一份自己最满意的作业。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谈话引入 四个单元学完了,让我们一起 来回顾一下吧。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 吗?相信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二) 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 1 (1) 说出每种物品的价格 (2)50 元最多可以买几个足球? (3)买其他物品呢? 分一分,算一算。结合分的过程,说 说竖式中的每一步意思。 (2)出示图 2 看图说一说。读出每所学校的人 数。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 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 比较接近。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 到少的顺序排列吗?看图,你还能提 出哪些问题呢? 你学过哪些数位?在计数器上拨一 学生分小组说说自 己学过知识 1、可以由这些图提出什 么问题? 2、小组内互说。 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会写竖式 结合分的过程,懂得每一 步的道理。 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 的形式。 集体汇报。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 价。 四人一组,小组内说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拨,说说上表数据中的“2”分别表示 多少? (3)出示图 3 看图说一说。仔细看图,说一说 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说一说 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看图,你 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 池塘的东北方向有什么? 其他方向呢? (4)出示图 4 看图,说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 它们之间的关系?小组交流:你能根 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 分米=()厘米 1 厘米=()毫米 1 米=()分米 (三)我的成长足迹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 最喜欢的一次数学活动,最满意的一 次作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数学 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 批改。 复习学过哪些方向? 结合书中图说说你是怎 样辨别这些方向的? 独立完成 同座交流 学生说说图意 全班汇报交流 多请几名学生说说想法 学生畅所欲言 板 书 设 计 整理与复习 课 题 整理与复习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 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学习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2、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教 学 方 法 练习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 学 准 备 各种情境挂图和课件 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用所学的知识 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用这些知识解 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畅所欲言 1.说一说 (1)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 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 (2)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 内容。 2.评一评。 (1)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 3.忆一忆。 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 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 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4.写一写。 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三)通过整理复习,你提出的问题 与同伴说一说。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 习资料。 (2)说一说。 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 互相评价。 1、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 一讲。 2、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自己回顾 汇报交流 同学互相解疑 学生独立完成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四)作业 随堂练习的作业 1、 找规律 489 ,——,——,492,493。 3860,3850,——,3830。 6538,6638,——,——,6938。 2、3km=( )m 7dm=( )cm 50mm=( )cm 9000m=( )km 3、10 个一是( ) 10 个十是( ) 10 个一百是( ) 10 个一千是( )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数学知 识? (读数、写数、方向和路线 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 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 查 全班汇报交流 自己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畅所欲言 从几个方面谈: 读数 写数 方向和路线 有余数除法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内交流 板 书 设 计 整理与复习 1、 489 ,——,——,492,493。 3860,3850,——,3830。 6538,6638,——,——,6938。 2、3km=( )m 7dm=( )cm 50mm=( )cm 9000m=( )km 3、10 个一是( )10 个十是( ) 10 个一百是( )10 个一千是( )) 课 题 整理与复习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千米、分米、厘米、 毫米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 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 而形成能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 学 方 法 自主探究法、练习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基本练习 1、复习“除法”的练习 课本 40 页 1-4 题 2、复习“方向与位置”练习 课本 40 页第 5 题。 按要求将附页 1 中的图 2 剪下来,贴一 贴。 3、复习“生活中的大数”练习 课本 41 页第 6-10 题。 练习读数、写数。 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分析题意 独立解答 集体汇报 巩固方向与位置的知识 自己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帮忙 练习读数写数的方法 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独立完成 汇报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教 学 过 程 4、复习“测量”练习 课本 42 页第 11-13 题 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测量的。 二、实践活动。 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如何估计和 测量的,并说说自己测量的误差,和同 伴的误差。 三、总结汇报。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忆学习了哪些长度 单位,并说出各用什么字 母表示,并让学生把 1 分 米、1 毫米用手势表示出 来。 学生说出相邻两个单位之 间的关系,并说出米和厘 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说出题意,先量一量, 然后把量的结果写下来。 学生独立测量,并填写。 最后,班内反馈。 汇报检查结果。学生说明 题意。学生同位两人协议 好做不同的题目,共同完 成第 12 小题。然后,同位 间交换,相互检查。最后, 班内交流答案。 学生记录自己的估计和实 际测量结果,和同伴的测 量结果,在班内交流答案。 先跟同桌说,再指名说自 己这节课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整理与复习 课 题 买 电 器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口算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 学 重难点 掌握整百、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 学 方 法 引导分析法、谈话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活动一:买家电 1、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家用 电器? 2、看来同学们对家用电器都很熟悉,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去买电 器,帮我参考一下价格好吗在? (课件显示四副电器图) 3、谁能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4、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看来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老师 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 多少钱?请你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你们是怎么算出来 1300 元的? 6、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利用学具 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7、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其他同学的想 法,再说说自己的? 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8、谢谢小朋友帮了我一个大忙,现在 也请你为自己家添置一些电器,在练 习本上算一算需要花多少钱?根据学 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9、同学们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 仔细观察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 同? 10、师小结 同学自由说 回答 自由说 各抒己见 独立完成 摆一摆,说一说 看大屏幕,了解计算过程 比较说明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活动二:练一练 1、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 是要想算的又对又快还需要进行 一定的练习,敢不敢试一试? 2、 做书 44 页练一练第一题,画一画 填一填 3、 做书 44 页练一练第二题,我会算 4、 做书 44 页练一练第三题,我会填 5、 做书 44 页练一练第四题,你说我 算 活动三:全课总结 6、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独立完成 自主订正 谈收获 板 书 设 计 买 电 器 500+800=1300(元) 课 题 回收废电池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不进位、不连续进位加 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意识和验 算习惯。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 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效率。 教 学 方 法 引导分析法、谈话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情景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 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他是谁?播放 课件。听了小电池的话你有什么感 受? 二、探究新知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淘气和笑笑的学校在三月份开展了 “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老师把他们 二年级回收废电池的情况给大家带来 了。课件展示统计表。 从表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 题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解决“一班和二班共回收多少节废电 池?”。 估一估,大约会收多少节? 这两个班到底回收多少节?请计算出 它的准确得数。 重点研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板书。 板书学生讨论成果,及时给予肯定与 鼓励。 愿意接受第二个问题的挑战吗? 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废电 池的危害。谈自己的感受。 读统计表,介绍表中的有 关数学信息。 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的数 学问题。 列算式。 估算,介绍估算方法。 独立思考、计算。 同桌交流算法。 全班展示不同的算法。 介绍竖式的书写方法。友 情提示写竖式的注意事 项。学生讨论出:相同数 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列算式。 估算结果。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解决“一班和三班共回收多少节?”板 书竖式,引导观察。 大家采用多种办法解决了两个问题, 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3、小结。 竖式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为环保作贡献。 1、你想加入到这个环保行动中吗?比 一比看谁能回收到电池,谁回收的最 多?指名板演。 2、森林医生 3、帮小电池思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心情如何?选 择不同的面部表情进行评价。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 计算。小组交流算法。 全班展示算法。 观察本题竖式中新的注意 点。理解满十进一法则。 谈体会。优化算法。 说说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应 注意什么? 回收废电池(用竖式正确 计算),个别板演。奖励 环保之星。 题目的对错判断,并指出 错误原因。 不完整算式的正确填写。 谈收获,做评价。 板 书 设 计 回收废电池 112+87=199(节) 112+129=241(节) 1 1 2 1 1 2 + 8 7 + 1 2 9 ------------- --------------- 1 9 9 2 4 1 答:一班和二班共回收 199 节。 答:一班和三班共回收 241 节。 课 题 十年的变化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 位数加法数加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 三位数加法中的“进位”方法。 教 学 方 法 引导分析法、谈话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计数器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课件导入 1、 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十 年前和现在的图片。 二、探索新知 1、说一说野生动物园十年来动物的种 类有什么变化?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野生动物现在有多少种动物? 2、 指明汇报,教师板书 3、 87+139= 4、 看算试,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5、 进行计算 87+139=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 合作交流 6、 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8 7 + 1 3 9 ------------ 2 2 6 注意:那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 进 1。 看图片 环境好了动物种类原来 87 种,现在增加了 139 种 了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估算 进行计算 小组合作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练一练 1、完成教材 47 页用竖式计算 指明板演 2 学中做:完成 48 页练一练:画一画, 填一填 3、完成 48 页练一练:我能行 4、完成 48 页练一练:用竖式计算 5、完成 48 页练一练:森林医生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十年的变化 8 7 + 1 3 9 ------------ 2 2 6 注意:那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 课 题 小小图书馆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 学 方 法 合作交流 教 学 准 备 卡片、计数器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复习 1、 口算(卡片) 2、用竖式计算 注意问题: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个位上加 10 再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出示情景 图) 1、获取信息 (1)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能提出什么问题? 2、小结 开火车: 20—8 120—60、 17—9 500—300、 150—80 12—6、 60—7 21—9 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 在练习本计算。 90—23、49—34 83—45、100—57 观察思考 举手回答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探索新知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2、巡视指导 3、小结: 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 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1.50 页第一题 2.竖式计算 (五)全课总结:怎样才能算得 又快又好? 1(1)列出算式,小组合 作,交流算法 (2)交流计算方法 2、 独立练习,让学生独 立解答 (1)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 少本? (2)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 少本? 3、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独立思考并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前 面板演并及时订正。 独立思考 举手汇报 板 书 设 计 小小图书馆——三位数减法 小小图书馆藏书情况 种类 数量/本 故事书 236 连环画 118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科技书 57 估一估,大约多多少本? ( ) ( ) = 本 课 题 练习三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 练程度。 2、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引导学生感受多种验算方法,养成自觉验算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加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 学 方 法 自主探究 教 学 准 备 小黑板 卡片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复习 1、用 400、200、600 三个数写 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 2、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怎样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怎样验算? 按要求书写 汇报交流 A、相同数位要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从前一位退 1,在本位 上加 10 再减 D、注意检查和验算 全班集体交流 展示验算方法的多 样性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做 51 页第 1 题 2、指导学生做 51 页第 2 题 3、指导学生做 51 页第 3 题 4、指导学生做 51 页第 4 题(小 黑板出示) (四)全课总结 一道加(减)法算式的验算方法 有几种,举例说明。 独立完成 同桌互检 小组比赛(看看哪组列 的多)汇报交流 评一评计算小能手 列式计算 集体纠正 举例说明 谈一谈这节课我的收获 是什么?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三 课 题 练习三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2、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 学 重难点 熟练计算 教 学 方 法 谈话法、练习法 教 学 准 备 实物投影,计算本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景:走迷宫。 喜欢走迷宫吗? 这节课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同游 戏——走迷宫。 二、基本练习 1.指导学生做 51 页第 5 题。出 示情境图,引导分析。 2.指导学生做 52 页第 7 题。出 示情境图,引导分析。 3.指导学生做 52 页第 8 题。出 示情境图,引导分析。 三、巩固练习:去商场。 淘气和笑笑到了上海,经过一家 商场,他们来到了特价专柜,正在进 行商品调价后的大优惠,我们一起去 (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 和老师交谈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结果, 评选优胜者 激发学习兴趣 仔细看图,列式计算 回答问题 交流反馈 独立审题分析并解决 问题。 结合书中所给的数学信 息进行操练。 引导学生说思路,汇报 自己的想法 看图回答问题 说明理由 自由提问,然后由其他同 学快速地列式进行计算。 同桌互相提出问题,然后 互相解决对方提出的问 题。 全班交流 认真听 激发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你知道这些商品的价格比原来便 宜多少钱吗? 四、练习体验:电影院。 逛完了商场,淘气和笑笑经过了 儿童电影院,他们发现在售票处贴了 一张儿童电影院一周售票情况统计 表,我们也去看看。 1、看到这张表,(出示电影院一 周售票情况统计表)问:你知道了什 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2、你猜猜为什么周日的票数最 多,周一的票数最少?还有不一样的 原因吗? 3、除此以外,你们还能提出哪些 数学问题? 五、尝试计算:合理用零花钱。 淘气和笑笑的假期结束了,他们 共带了 1000 元钱,先用去 156 元,又 用去 295 元,现在他们的钱比原来少 了多少元? 六、比赛计算。 淘气和笑笑回到家里,他们是个 好孩子,没有忘记学习,两人比赛计 算,我们也和他们一起算算吧! 七、发展评价。 你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你表现如何? 自己试着算一算 同桌比赛 集体交流 激发兴趣 独立完成 自由发言,说解题思路 根据经验回答问题 全班交流 提出数学问题 独立解答问题 帮淘气和笑笑算算 全班交流算法,解决问题 计算并验算 3010-572 2000-432 400-198 462-365 自由回答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三 课 题 小蝌蚪的成长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 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教 学 方 法 合作探究 教 学 准 备 实物投影,计算本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复习提问。 1、口算 50-16 380-250 500+230 63+52 460+70 700-190 670+300 1000-800 2、问:计算三位数减法时需要注意哪 些问题? 478-289 304-166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境图,用讲故事的方式 叙述图意。师:池塘里有一些小蝌蚪 过段时间发现有些蝌蚪变成小青蛙 了,还有哪些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呢, 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提出问题: 1.通过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 蛙? 3.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 蛙?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尝试 解决吗? (教师通过数线、计算器演示启发学 生用多种直观的方法体会连续退位的 计算道理。) 5.小结 独立口算 集体订正 动脑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用竖式计算 集体订正 看投影演示同学的答案 订正 计算比赛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仔细看图,举手回答 学生独立尝试列式,组内 研究计算方法。 总结算法 全班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二)指导学生完成数学书 54 页“试 一试”。(结合计数器来探索研究) 问: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 引导学生通过计数器来探索计算方 法。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填一填 引导分析题意,指名回答。 2.54 页第 2 题 3. 55 页第 3 题 4. 55 页第 4 题:连一连(回家) 5、55 页第 5 题填一填 6、55 页第 6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认真读题,思考问题 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算法 举手汇报 独立审题 学生先画再填 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及时订正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指明错因 读题审题 自己完成,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填写,找出规律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错的同学说说 错在哪。 说说自己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小蝌蚪的成长 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412-89=323(只) 514-126=388(只) ·· ·· 412 514 - 89 -126 323 383 课 题 算的对吗(验算)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 学 重难点 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教 学 方 法 整理、应用、反思。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买 东西时,怎么判断售货阿姨找的钱是 对的呢? 出示 p56 页情境图,提问学生在 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探索新知 1、共同解决“应付多少元?售货阿姨 算得对不对?” 指名列式:118+138=256(元) 138 +118 256 答:应付 256 元 这位同学算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 的? 教师小结:这种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的 方法,就是验算,它可以帮助我们减 少错误。 探索问题情境,明确本课 学习内容。 列式计算,判断正确。 学生反馈,用 256 减去 118 正好是 138,所以是 对的。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2.解决“付给售货阿姨 300 元,找回 44 元,对吗?” 教师巡视指导。 300-44=256,可以用加法来验算: 256+44=300 300 256 - 44 + 44 256 300 3.完成 p56 页计算并验算。 367+254= 732+186=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小 组讨论、汇报。 学生独立解决,让同学上 黑板板书,然后集体更 正。 板 书 设 计 算的对吗(验算) 118+138=256(元) 300-44=256, 256+44=300 课 题 试一试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 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 学 重难点 验算的多种方法,正确计算并验算。 教 学 方 法 自主探究 教 学 准 备 教学主题图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讨论会, 讨论的内容是错在哪里,及错误的原 因,大家要积极参与哦。 二、试一试 这里有加法错题也有减法错题,同学 们要仔细观察,看看这些题哪道是对 的,哪道是错的。 1、错的题错在哪里呢,先算一算,再 说一说。 2、同学们在计算之前一定要检查好题 目不要抄错了。 3、计算时容易发生的错误有哪些呢? 4、为了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我们可 以进行验算。怎样验算呢,同学们谁 来说说。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验算,确保计算的 准确性。 三、练一练 1、2 题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再次体会验 算的必要性,并练习验算的方法。 3、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反思计 算中的常见错误,形成良好的计算习 惯。 引起学习兴趣 看题并观察 计算并说说错误的原因。 1、 抄错数了 2、 忘记进位或退位 3、 数字算错 1、 加法可以用加法验算 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2、 减法可以用加法验算 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学生计算并验算,说说自 己的验算方法。 反复检查题中的错误之 处并改正。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4、直接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和验 算。 5、创设制作贝壳工艺品的情境,让学 生反复读题,理解小动物们说话的含 义,并对照问题找到需要的条件。 (1)做一只样比做一只鹿多用多少个 贝壳? (2)做一只羊比做一只大公鸡少用多 少个贝壳? (4)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解 答。 6、体育课上 创设体育课上学生比运动成绩的情 境, (1) 淘气比奇思跳得远多少厘 米? (2) 小亮比小刚跳得高多少厘米 (3)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尝试解答。 计算并验算 列式计算,对结果进行验 算,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 验算的。 提问题并解答 计算并验算 提问题并解答 板 书 设 计 试一试 计算时容易发生的错误:1、抄错题 2、忘记进位或退位 3、数字算错 验算方法:加法---加法(交换加数)减法(和减另一个加数) 减法---加法(减数加差)减法(被减数减差) 课 题 练习四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深对减法意义的体会。 2、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维。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强化学生验算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理解加减法计算的过程,熟练计算。 教 学 方 法 合作、探究 教 学 准 备 课件、投影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一阶段我们学习探究了三位数 笔算加减法,你们会算不?我们会经 常出现哪些错误?怎样才能算得很准 呢? 二、巩固练习 接下来,我们就进行练习,看谁表现 得最棒! 1、书 59 页 1 画一画,填一填,并在计数器上 拨一拨 2、59 页 2 引导学生看图,谁能根据图画提出 数学问题? 3、口算 50-16= 380-250= 1000-80= 63+52= 460+70= 700-190= 4、计算并验算 78+280= 718-542= 418-159= 回顾复习 学生思考回答错误有:抄 错数、忘记进位、忘记退 位等。方法:检查题抄得 对不对,进行验算。 答案:918、763、494 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理解 题意,提出问题并列式计 算。 例如:女鞋卖出几双? 学生抢答 学生在本上书写,写后对 正。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5、559 页 把这些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小到 大的排成一行。启发学生可以用估算 的方法解决的问题。 6、59 页 6 这道题大家要根据所给条件认真 分析。在估算时,把 186 看成整百数。 三、回顾总结,梳理知识 请学生说一说今天这节课对自己满 意吗?哪方面要注意? 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得 数的大小,再交流解答的 过程,重点说说自己怎么 想的。 学生认真审题,把 186 看 成 200 , 400-200=200 所 以,够 学生畅所欲言 板 书 设 计 练习四 课 题 练习四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深对减法意义的体会。 2、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维。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强化学生验算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理解加减法计算的过程,熟练计算。 教 学 方 法 合作、探究 教 学 准 备 课件,投影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练习。 二、巩固练习 1、书 60 页 7、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利用三 位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60 页 8 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利用三 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60 页 9 教师应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 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 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 的和最小,那两个数的差最小。 了解学习内容。 学生图文结合,认真审题 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 正。电子辞典,398-350=48 元;照相机,1000-960=40 元,复读机,235-198=37 元。 学生图文结合,认真审题 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 正。(1)109-25=84 箱 (2)根据图中信息及第 一题结果,可列算式计 算。109+84=193 箱 学生认真观察表格根据 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4、60 页 10 填什么数才能打中?填出两种情 况 5、61 页 11 数字城堡是智慧老人的家,有两 道带密码锁的大门。你能打开他们 吗?算一算说一说。 第一道门 要求学生按书上要求任选两个 数,发现规律 第二道门 引导学生看懂书中要求,寻找规 律。 三、课堂总结 自己表现的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看图,审清题意,明 确要求。学生只要能填出 一个数即可。不必说出最 大是几,最小是几。 学生按照书上的规则试 一试,并观察、交流神奇 的 9 中所蕴含的规律。 学生自主探索 495 的规 律,练习三个不同的数 后,继续探索在三个数中 有两个数是重复的或三 个数中有一个数是 0 的情 况下,是否也具有同样的 规律。 学生畅所欲言 板 书 设 计 练习四 课 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组织操作、比较、归纳活动,促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 方形的特征。2、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4、激发学 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敢于发言、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通过组织操作、比较、归纳活动,促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 的特征。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 学 方 法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若干个。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复习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 1、师:“请看大屏幕,怎样判 断出红色纸条和黑色纸条谁长呢?” (两个纸条的长短一眼看不出来)。 教师随学生发言,用课件演示具体的 方法。2、师:“怎样判断线段 a 和线 段 b 谁长呢?” 教师随学生的 发言演示比较的过程。 (二)、复习判断直角及比较两 个角大小的方法。 1、课件出示下图。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 明确了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 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还明确了怎 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要把两个角的 一条边重叠到一起,看另一条边。 二、新课引入 课件出示图. 师:看样子同学们在判断长方形 和正方形方面还有一定的疑惑, 判断它们的形状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这两种图形还有什么秘密?今天就让 我们接着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想办法。 学生想办法。 (用三角尺上的直 角进行验证。) 课件演示验证的过程。 1、思:图中的三个 角分别是锐角、直角还是 钝角? 2、思:怎样验证大 家 刚 才 的 判 断 ? 3 、 思 ∠①和∠③哪个角大? 4、思:怎样验证大家的 判断? 观察思考,说说图中 有哪些图形是正方形,哪 些图形是长方形。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新课探究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找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哪里。 师介绍一条边,介绍对边的概 念。介绍长方形的长和宽。 2、提问:我们从哪些方面研究 长方形的特征? 5、组织动手操作活动,验证同 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角的特征:板书: 四个角都是 直角。 边的特征:板书:对边相等。 (二)、探究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师: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吗?你是怎样验证的? 还有其它方法吗?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三)、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之 间的联系。 1、教师演示从信封中拉信纸(信纸的 四条边上都标有明显的刻度),每推 拉一次请学生判断露在外面的方格纸 是什么形状。 四、巩固练习 师:我们已经通过探索进一步认 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来看前面的这 个问题,你现在能解决了吗?④号和 ⑤号图形到底是不是正方形呢?你怎 样来验证?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拿起长方形和正方形图 片,说说自己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学生找找长方形的 其它边,然后数数长方形 共有几条边。(课件演示) 学生指一指长方形 的角都在哪里。 学生拿出长方形观 察、猜想,说说你认为长 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 4、交流学生的想法。 先交流长方形角的 特征,再交流长方形边的 特征。拿出正方形图片观 察,说说自己认为正方形 有什么特征。折一折、量 一量、比一比,交流。 观察:往出拉:长方 形-长方形-长方形-正方 形-长方形。 往回推:长方形-长 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同桌互相检查看画 的正方形是否正确,请画 错的同学改正。 展示学生的作品。 看:课件出示本节课 所学的重点知识。 板 书 设 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四条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课 题 平行四边形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3.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 学 重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教 学 方 法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 教 学 准 备 平行四边行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一个长方形 说出长方形的特点 2 变魔术: 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行 观察老师手里的图形,导入新课。 3 揭题,板书:平行四边行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教师再演示:出示长方形框架 这是什么图形,然后拉动,变成 新形状。提示学生认真观察。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做一做。 (3)认识平行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实物(观察新图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平面图,说一说平行 四边行的特点? 仔细观察 举手回答 补充说明 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 做 感官认识平行四边形 小组合作讨论 举手汇报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2、想一想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 3、说一说 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 形? (三)拓展新知: 画一画: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 形。 (四)巩固练习: 拼一拼:用附页 1 中的七巧板拼出平 行四边形。 小组合作探究 举手汇报 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且平行,四个角 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 有的是钝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 角。 小组合作交流 举手汇报 认真画 展示 评价 多种拼法 展示汇报 评价 板 书 设 计 平行四边形 ←都是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且平行, 四个角不是直角。 课 题 欣赏与设计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 2.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3.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 形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 学 方 法 欣赏并动手操作。 教 学 准 备 方格纸、彩笔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 问:这幅图像什么? 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2 同学们,我们认识哪些图形? 3 你知道怎么辨别这些图形吗? 4 揭题、板书:欣赏与设计 二、新课 (一)欣赏图案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案, 请同学们欣赏欣赏。 1、 教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欣赏一 分钟。 仔细观察 动脑思考 举手回答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 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 形、五边形、六边形、圆 形等 回答出图形的特征。 仔细观察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问:你看到了什么? 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 律? 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2、 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学生欣赏一 分钟。 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3、接着出示第三、四、五、六幅图, 学生分别予以欣赏并分析。 (二)、设计图案 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美丽的图 案,那你们想自己来设计吗?下面我 们就来自己设计。 2 师:在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 什么图形,什么颜色,怎样来组合, 可以仿照着老师的图案来设计,有自 己独特设计方法的当然更好。 想好之后再动手来画。 师:我们要看看谁设计出来的图案最 美丽、和谐,最独特,与众不同。 三、小结、评价。 举手回答 其他学生补充说明 举手回答 其他学生补充说明 举手回答 其他学生补充说明 听 构思 自己设计图案。 展示作品,并予以评价。 听 板 书 设 计 欣赏与设计 课 题 练习五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熟练的掌握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 画角。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 学 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 学 方 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 学 准 备 图片、课件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认识和图形 的认识,下面我们进行一节复习课。 1、图形有哪些? 2、角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引导复习 1、认角 (板书: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 么有关?说给同桌听听。 2、画角 3、比角 4、直角 汇报板书: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有关 学生认真听 回忆角的认识和图形的 认识 同桌交流 先估一估在猜一猜哪个 大(锻炼学生的估算能 力)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5、数学书 73 页 第一题、第二题。 第三题、第四题侧重利用直观方 法进行比较角的类型。 6、正方形和长方形 第五题、找出描出 3 个正方形,3 个平行四边形 第六题、借助点子图画出正方形 和长方形。 第七题、第八题、第九题 学生打开书自主思考学 习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拿出铅笔、格尺 认真画出正方形和长方 形 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 完成,并且知道各种图形 可以组成新的图形。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五 课 题 奥运开幕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奥运开幕的显示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知道 1 时=60 分,初步体 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让学生经历 1 时、1 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60 分。 教 学 方 法 实践操作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谜语导入 1、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 答响,,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 2、钟有什么用处? 3、出示图,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学?你 们每周一什么时候到校? 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 每天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生活。要 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 二、巩固钟面的认识 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 1 数到 12 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 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涉及几个 5) 三、巩固时、分 1、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2、分针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 2 小格呢?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 从 12 走到 3 是多长时 间?,到 5 呢??到 9 呢?到 12? 3、时针走路看大格,一大格是 1 小时, 走 2 大格呢?从 12 走到 4 是多少时 间?走到 7? 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由发言 准确说出时间 同桌说一说, 然后交流。 仔细观察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5、时与分进行走路比赛: 老师示 范,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 12 上, 学生也动手拨一拨,你们发现了什 么? 时针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 了多少时间?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 论? 6、体验一小时: (1) 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 息( )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 1 小时。 (2) 晚饭同学们在 5 时吃, 然后洗 澡结束时针指向 6 时,请问用了多少 时间?做了哪些事情? 四、联系实际 妈妈早上 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 妈妈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什么? 有关时间的 名句有很多: 时间是生命 一寸光 阴 一 寸 金 、 寸 金 难 买 寸 光 阴。 。。。。。。。 你们还能说出有关 的吗 (1 小时=60 分) 进行准确的计算,快速回 答 灵活思考 认真回答 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板 书 设 计 奥运开幕 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时 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走 1 大格是 5 分。 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 1 时=60 分 课 题 1 分有多长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 步使学生建立 1 秒的概念,知道 1 分=60 秒。 2.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 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 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 学 重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 1 分=60 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 学 方 法 小组合作 实践操作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情境创设,激趣引入。 1.借助挂图和手机创设春节联欢晚会 一起倒计时的情境。 师: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让 我们跟着老师的手机屏幕,一起倒计 时,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 师:我们刚才数出的 10、9、8、7、6、 5……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呢? 出示课题—1 分有多长(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各种钟表上的秒。 2、建立时间观念“秒”。 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拍手、跟着电 子表数数,初步体验一秒的长短。 3、引导学生探究时间单位分和秒之间 的关系。(组织学生观察:钟表上的秒 针走一圈,分针走几格?说明什么? 4、建立时间观念—分。 (师生一起倒计时:10、 9、8、7、6、5、4、3、2、 1) (1)、组织引出学生分小 组观察钟表、电子表、秒 表等,想怎样计量用秒做 单位的时间呢? (2)、让学生先组内交 流,然后再班上汇报。 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活动, 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写 字、读书、做计算题等活 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巩固练习。 1、 组织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 1 和 3 题。 2、 课外实践活动:调查一下,1 分 钟能做哪些事情?1 秒钟呢? 四、总结。 师:一节课即将结束,在这四十分钟 时间里,你有哪些收获? 独立认真完成 小组合作,实践验证 引导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1 分有多长 1 分=60 秒 课 题 一分有多长(练习课)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 分钟有多长,2、知道 1 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 学 重难点 认识分钟有多长,进一步体会一分的意义。 教 学 方 法 自主学习 交流探究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激情导入 1、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 了什么? 2、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教师: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 钟,时针走一大格是 1 时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 1 时 =60 分 二、新授 1、选一选,画“∨” 吃午饭大约需要 20 分()20 秒() 刷牙大约需要 3 分()3 秒() 跑 2 米大约需要 1 分()3 秒 2、试一试,填一填 1 份大约写()个字,1 分大约走() 步 1 分大约跑()米 3、想一想,填一填。 1 时=()分 1 分=()秒 90 秒=()分()秒 1 分 20 秒=()秒 4、想一想,填一填 (1)1 节课是()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分是 1 时。 (2)红灯亮了 2 分才换绿灯,2 分是 ()秒 学生拨针讨论:1 小时是 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 1 大格, 分针刚好走一圈,是 60 个小格,就是 60 分 独立完成 汇报 注意倾听 评价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活动延伸, (1)数学书 79 页第五题,第六题 (2)下面是四位同学参加 50 米跑的 成绩表 小明 小亮 小强 小刚 8 秒 11 秒 9 秒 12 秒 (a)谁跑得最快?追跑得最慢? (b)最快的比最慢的少多少秒? 1 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四、课堂总结 全班一起评价表现最出色的同 学,并号召同学们向其学习。 认真看清题意,了解图中 的信息。 独立思考,点名回答,全 班评议。 解决拓展问题,加深对一 分有多长意义的理解。 指名 3 位学生在黑板上列 式计算前 3 个问题。 订正。 学生讨论,评选出结果。 板 书 设 计 一分有多长 课 题 淘气的作息时间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 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早晨几时上学? 下午几时放学?出示学校作息时间 表。说说表上安排了哪些学习活动内 容。 师:下午放学回到家,到晚上睡 觉之间的一段时间,你是怎样安排自 己的生活的呢?(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1)、电脑出示图 1 (图上, 学生小红起床。) 提问:图上画的什么? 小红几时起床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 什么时间 做什么 ---------------------------- ----------- 提问:你是怎样根据钟面看时间 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先看时针, 时针过几时就是几时多,多几看分针 从 12 起走了几格,就是几时几分。 (2)、电脑出示图 2 (图上,淘气 上学。) 提问:淘气几时上学?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同理学习余下的两图 看:插图, 认真听,进入情境 正确收集表中信息 学生有序观察图意。 读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 数学信息。 掌握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巩固练习 1、淘气从起床到开始吃早餐,用了多 长时间?看一看,说一说。 数学书 80 页 2、淘气吃早餐用了多长时间?画一画 数学书 80 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 问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一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 用另一种方式表示 独立思考 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 提出不同问题,独立解决 板 书 设 计 淘气的作息时间 起床:6:30 刷牙:6:55 吃饭:7:15 上学:7:30 课 题 数学好玩 2--35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 用时间的知识和记录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获得初步记录时间的教学活动经验。 2.在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中,了解一些初步记录数据的方法,初 步体验数据的随机性,并进一步理解与时间相关的内容。 教 学 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时间的现实情境,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 研讨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时钟或手表等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提出问题 (出示杂情境图片)谈话:小朋友 请你讲讲图中的故事,你能提出数学 问题吗? 师:淘气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 一样吗? 师:请你记录下自己一周每天上 学路上所用的时间,看看每天用的时 间是否一样。 二、议一议 1、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2、怎样记录每天上学路上用的 时间? 3、说一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讲故事 提问题 指名说一说 学生分组研讨 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分 管纪律、记录、汇报等工 作。 分小组统计,组长要想办 法把它记在纸上,然后把 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 表格里。 .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2)讲述 (3)谈话,梳理并确认清晰的记 录方法和主要注意事项。 3、填写并展示记录表。 三、做一做 1、回顾淘气的记录表 2、“想一想”第 1、2 题。 四、自我评价 1、解释“三个方面” 2、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价。 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的结 果。 (1)各小组学生认真读 题、仔细思考。 (2)分析讨论 1、2 题, 给出答案。 进行自我评价 板 书 设 计 上学时间记录表 日期 出发时间 到校时间 路上用的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课 题 评选吉祥物 2--36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 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 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 学 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研讨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每个小组准备最喜欢的吉祥物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引入新课 1、(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动物 图片)谈话:小朋友请你瞧一瞧黑板 上有哪些动物图片? 师: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 有多少个?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 排一排?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他们各 有多少个吗? 2、说一说:怎样开展调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调查与 记录。(板书课题:调查与记录)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动物是可爱的,那么你们最 喜欢什么动物呢?能用什么方法统计 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开展调查。 教师讲解调查要求。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 数据 (1)小组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 的动物。 指名说一说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 排一排 分小组统计,组长要想办 法把它记在纸上,然后把 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 表格里。 组长汇报调查的数量,其 余同学用自己的方法记 录 .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2)讲述: (3)谈话,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 方法。 3、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三、组织练习 1、“练一练”第 1 题。 2、统计几何图形的数量。 (1)黑板上有一些几何图形,你 们能统计出它们的数量吗? (2)师翻日历,生做记录。 (3)指名汇报统计结果,填写在投 影上。 (4)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 析。 3、“练一练”第 2、3 题 五、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 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用自己的 方法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记录后小组讨论并选择 一个记得既清楚又方便 的方法贴在纸上,然后展 示在黑板上。 (2)各小组学生互相合 作,收集、整理数据,填 写表格。 (3)组长介绍各组统计 的方法和结果,并把结果 填写在教师在黑板上画 好的表格里。 生独立完成,填表后小组 内校对。 板 书 设 计 调查与记录 喜欢兔的有( )人 喜欢猴的有( )人 喜欢鱼的有( )人 喜欢熊猫的有( )人 课 题 最喜欢的水果 2-37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 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 学 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掌握调查与记录的方法。 教 学 方 法 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 水果图片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水果图片 谈话:小朋友请你瞧一瞧黑板上 有哪些水果? 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喜欢苹果? 有多少人喜欢香蕉?喜欢橘子和梨有 多少人? 指名说一说 如果让小朋友去买这四种水果, 哪些多买点?哪些少买点? 你有什么好办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调查与记录。 板书:最喜欢的水果 二、动手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 随机点几位小朋友问你喜欢这四 种水果中的哪种,全班小朋友到底有 多少小朋友喜欢苹果呢?下面我们一 起来开展调查。 说一说怎样进行调查? 讲调查要求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调查方法进 行指导。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 的水果 想办法 说喜欢的水果 学生说方法 听老师讲调查要求。 分小组统计,组长想办法 记录在纸上,然后把记录 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2、收集、整理数据 (1)指名汇报记录结果。 (2)讲述各小组的记录方法,全 班交流。 3、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整理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购买建议。 对学生的建议进行评价。 三、拓展应用 1、练一练第 1 题 组织学生谈论前两小题。 讲解,集体订正。 2、练一练第 2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两节课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 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通过调查与记录,我们可以了解许多 信息。 组长汇报调查结果,其余 小组成员进行记录。 比较交流 书写、分析 思考提出自己的购买建 议,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学生说 独立完成后两小题 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分别说 板 书 设 计 最喜欢的水果 喜欢吃苹果的有( )人 喜欢吃橘子的有( )人 喜欢吃香蕉的有( )人 喜欢吃梨的有( )人 课 题 总复习(除法)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巩固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 重难点 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教 学 方 法 回顾、反思、整理、应用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直接导入 本节复习课,我们来复习数与运算 中的内容第一单元除法 二、整理知识点 1.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54 ______÷ 6 = 6√ 54 2. 余数在除法竖式中的意义? 40÷7 65÷9 3.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意义是什么? 看书第 92 页数与代数第 1 题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集体反馈 先自己做 集体反馈 指名说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巩固应用 1、()里最大能填几 ( )×5<24 6×( )<34 7×( )<48 ( )×8<46 ( )×9<70 4×( )<30 2、用竖式计算 52÷8 46÷9 60÷8 33÷7 3、余数的取舍 (1)每 6 名同学一条船,22 名同学 去春游划船,至少需要几条船? (2)兔妈妈请客,按每只小兔准备 5 根胡萝卜来算,7 只小兔准备 34 根胡 萝卜够吗?还差多少? 4.书第 92 页数与代数第 2 题 4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通过 本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试做 小组交流 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后 讨论余数的处理 学生回忆 指名回答 看图理解计算 集体反馈有余数除法在实 践中的应用 板 书 设 计 总复习 除法 学生板演: 竖式计算: 40÷7 52÷8 课 题 总复习(生活中的大数和加与减)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并结合 实际进行估算。 2. 掌握三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及验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结合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及生活中的大数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 学 重难点 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 减混合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 学 方 法 回顾、反思、整理、应用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直接导入 本节复习课,我们来复习数与运算 中的内容第三、五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和加与减(一)(二) 二、整理知识点 :现在你都认识了哪些数位.?计数单 位?万一内的数怎样读写?大数的比 较?三位数加与减的计算及检验方法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依次写出数 位 三.巩固练习 1、写出横线上的数 (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四百六十 八米,写作( )米。 (2)京九铁路全长约二千五百五十三 千米,写作( )千米。 (3)长城东起三海关,西到嘉峪关, 全长约六千七百千米,写作( ) 千米。 2、先读数,再说出各数中“7”在什 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307,754,371,7593.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学生回忆思考,指名回答 其余学生认真听,看教师板 书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独立 完成,复习万以内数的写 法,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 面。 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 说,体会同一个数字在不同 的数位上表示的多少是不 一样的。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3.看书第 90 页相互启发 4.猜猜看,被挡上的数可能是几? 32■<321 ■827>6827 100■>1000 5、找规律,填一填。 (1)820,( ),620,520,( ) (2)685,695,( ),715,( ) (3)225,250,275,( ),( ) (4)3255,3155,( ),( ),2855 6.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3648. 7.第 93 页第 8 题看书估一估 8.画一画,填一填,并在计数器上拨一 拨 9.竖式计算并检验 139+258 400-198 517-486 372-169 168+832 59+745 9.看书第 93 页第 10 题 七、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通过 本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内说在集体反馈 指名说结果 发现数之间的规律,并尝试 说一说,然后按照规律填空 集体反馈 仔细看,自己动手 质疑 学生在练习本上按要求计 算 板 书 设 计 总复习 生活中的大数 加与减一、二 计算并验算: 139+258 400-198 课 题 总复习(时、分、秒)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巩固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识别钟面上的时刻与经过的时间。 3、结合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 重难点 巩固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 体验时间的长短,识别钟面上的时刻与经过的时间。 教 学 方 法 回顾、反思、整理、应用。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3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来复习有 关时间,时、分、秒的内容。 二、回顾归纳:关于时、分、秒你学 习了哪些知识? 三、复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时、分、 秒) 小华每天睡 9( ) 小亮吃饭要 20( ) 小明跑 50 米要 9( ) 一节课一般是 40( ) 2、填空 1 时 20 分=( )分 90 分=( )时( )分 1 分 40 秒=( )秒 80 秒=( )分( )秒 60 分=( )时 1 分=( )秒 1 时=( )分 3、选一选、画对号。 94 页 11 题 一共 3 道题 时针从 1 走到 3 经过了( )时,分针 从 1 走到 3 经过了( )分。 明确本课复习内容 学生回答后,自己整理, 然后进行交流。 结合实际,进一步建立 时、分、秒的观念。 根据生活经验自己填写, 再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尝试。 再集体交流。 看、选、反馈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先 小组讨论,再集体订正。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数学书 94 页第 12 题。 同学们参观展览。 5、填一填,说一说。 6、说一说、做一做。 作息时间表 起床时间: 洗漱、吃饭时间: 上学时间: 放学时间: 复习功课时间: 游戏、运动时间: 睡觉时间: 四、本课总结 正确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小组讨论: 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同学汇报。 学生先填出钟面上的时 间。根据钟面上的时间算 出经过的时间。 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过程。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作 息时间。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并 写下来。 说说自己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总复习(时、分、秒)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课 题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 8 个方位,能正确介绍路线。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 体进行描述和测量。加深对角、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掌握它们的 特征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反思、整理”等活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 的更加牢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增强合作探究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掌握 8 个方位,能正确介绍路线。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角、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 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 学 方 法 回顾、反思、整理、应用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课时 4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复习方向与路线 运用《白雪公主》这个童话故事, 引出复习的第一项内容——方向与路 线。 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出示 94 页第 1 题 二、复习测量 刚刚完成的问题,不仅复习了有关 方向的知识,同时巩固有关测量的内 容,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1、 整理复习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 率关系。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 出示 94 页第 2 题 2、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楼高约 30( ) 汽车每时约行 60( ) 桌子高约 8( ) 眼镜片厚约 3( ) 字典约厚 36( )蜻蜓身长约 50( ) 3、出示 95 页第 3 题 听故事,明确复习任务 小组内说一说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分别是谁。 方向板填写完整。 学生填一填汇报 整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学生口答 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填 空,并说说是怎样进行选 择的。 借助尺子测量后填空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三、复习认识图形 (一)整理有关角的知识。 1.电脑出示一个点,然后由这点引 出两条射线,这样组成了一个角。 将角的一边往外张开,让学生说出 不同形状范围的角的名称。同时板书。 完成教材 95 页第 6 题。 2.说一说、画一画。进一步掌握各 种角的特征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电脑出示钟面,出示各种整时刻。 (二)整理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和 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出示教材 91 页第 2 题 怎样得到这些图形? 1、出示教材 95 页第 5 题 选择小棒搭出一个长方形 说说你选择的是哪几根小棒? 在电子图上接着画下去。 2、出示教材 95 页第 7 题 看屏幕,回忆角的组成 和写法。 看大屏幕、依次说出锐 角、直角、钝角。 把角进行分类,完成练 习。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 见到过这些形状的角? 并能在纸上画出各种角。 整理出时针与分针组 成的锐角、直角、钝角的 整时刻。 从图中各描出一个你学 过的图形,说说它们的特 点 动手折出长方形、正方 形和平行四边形,描述出 几种图形的特征。 学生汇报 在点子图上画出长方形、 正方形。 描出认识的图形在旁边 写上名称 板 书 设 计 方向与路线、测量(总复习) 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0 厘米 1 米=1000 毫米 角:锐角、直角、钝角 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课 题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学 校 设 计 者 教 学 目 标 1、复习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巩固不同的记录方式。 2、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感受不确定的现象。 3、结合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 重难点 进一步熟悉用自己的方式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的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教 学 方 法 回顾、反思、整理、应用。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 5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来复习 有关统计与概率的内容。 2、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 么? 2、翻一翻书,看看还有什么有关 统计的知识没掌握的。 二、基本练习 1、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体育 活动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保证身体 健康呢? 2、我们做一下我们班的喜欢运动 的情况。 3、 出示数学书 91 页的“独立思 考”表格 4、你想怎么统计? 明确本课复习内容 自由说 回顾本单元知识 翻书看,同座交流 体会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喜欢 的体育活动,互相交流 1、 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本 组活动情况 2、 小组汇报,全班汇总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案分析 5、小结: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三、巩固提高 1、数学书 96 页第 1 题 2、数学书 96 页第 2 题 3、数学书 96 页第 3 题 4、综合练习(统计图,整理衣柜) 四、本课总结 3、展示统计表的汇总结 果 理解 明确收集数据和整理调 查数据的方法 仔细看图,观察记录表 独立完成,同座交流 全班汇报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独立填写 同桌进行交流 集体订正 复习统计知识 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 简单问题。 说说自己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计 82 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一小部分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可,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 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一)、 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 计、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 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 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 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 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 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 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 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 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 千米”“1 分米”“1 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 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1 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 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 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 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 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 去机场,有 25 人,面包车限乘 8 人,小汽车限乘 3 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 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 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 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 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 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 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 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 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 2.6~2.12 一.除法 2 2.13~2.19 除法 二.混合运算 3 2.20~2.26 混合运算 4 2.27~3.4 三.方向与路线 5 3.5~3.11 四.生活中的数学 6 3.12~3.18 生活中的数学 五.测量 7 3.19~3.25 整理与复习(一) 8 3.26~4.1 六.加与减(一) 9 4.2~4.8 加与减(一) 10 4.9~4.15 加与减(一) 11 4.16~4.22 七.认识图形 12 5.23~4.29 八.加与减(二) 13 4.30~5.6 五一假 14 5.7~5.13 加与减(二) 15 5.14~5.20 整理与复习(二) 16 5.21~5.27 九.统计 17 5.28~6.3 总复习 18 6.4~6.10 综合复习 19 6.11~6.17 综合复习 20 6.18~6.24 综合复习 21 6.25~7.1 组织期末考试,做好质量分析 一 除 法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 的实际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 20 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5)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 2 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1)演示 20 个苹果 (2)小组讨论:有 20 个苹果,如果每盘放 6 个呢? 学生用圆片分一分,讨论怎样用竖式表示。 (3)全班交流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 3 题试一试 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 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三)、巩固练习:第 3 页“练一练”第 1、2 题。 (四)、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 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 5 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 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 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 个草莓平均放在 8 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 55 大;8×6=48 比 55 小。所有商 6。 思考::如果商是 5 可以吗? 如果商是 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 5,更不能是比 5 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租 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 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 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 P6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 3 元、每条船限乘 4 人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 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 6 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 5 条船,每条船 4 人,还有一条 1 人。4×5+1=21。 (2) 其中 4 条船,每条船 4 人;另外两条船,一条 2 人,一条 3 人。4×4+5=21。 (3) 其中 3 条船,每条船 4 人;另外 3 条船,每条船 3 人。3×4+9=21。 4.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 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 6 条船怎样分配更 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 4 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8“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 3 元。问题:10 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10 元钱最多划 3 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 1 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 4 时? 三、巩固练习: P8“练一练”的第 1 ~4 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 5 壶茶而不是 4 壶茶。 2.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 8 张桌子?7 张桌子够吗? 四、 总结 二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 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 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 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 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 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 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 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 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 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 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 算能力。) 学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 20 元钱,买 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 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 法。) 3、 试一试 (1) 如果用 20 元钱买 3 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 50 元钱买 7 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 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 P14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 枝康乃馨比 1 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24÷8=3(元), 5-3=2(元) 答:(略) b . 5 - 24÷8 =5-3 =2(元) 答:(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5-24÷8 表示上意思。 算式“5-24÷8”中的“24”表示 8 枝康乃馨(即 1 束)24 元,“24÷8”表示 1 枝康乃 馨多少元。所以“5-24÷8”表示 1 枝康乃馨比 1 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 1 枝玫 瑰花比 1 枝康乃馨贵多少元? 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 24÷8=3,再算 5-3=2,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 1 枝菊花和 1 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 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15“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15“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过 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 P17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 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 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 男女生总人数,即 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 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 与 25 的和除以 9。 =54÷9 =6(条) 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 算结果不一样。 (1) 独立完成 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 (16-8)×2 2.P18 “练习三”的第 1 题。 四、全课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五、作业布置 完成 P18“练习三”的第 2、3 题。 三 方向与路线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 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方位知识和合作学习的方法,畅想 设计操场,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方向板、“东、南、西、北”4 张、卡通图案 4 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同学们,今天这里来了很多客人,我们二年三班的同学带着这些客人一起去游览学校和 周围的建筑,好不好?你们就是这次活动的导游,导游方向感非常强,可你们会辨认方向吗? 1、看!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体育馆、邮局、商场、医院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 向 (生描述) 生: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邮局在学校的东面、商场在学校的南面、医院在学校的西面。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他怎么又准又快的辨认出了方向? 生:先标好了方向标,看着方向标辨别就不会错了!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2、图中还有哪些建筑没有说?它们又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给学生 一点观察时间, 生汇报) 生 1:图书馆在西和北之间的方向。 生 2: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觉得说成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北方向就更好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在学校的西北方向? 生:……。 3、我来考考你! 我指图书馆、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中任何一个建筑物,学生快速反映在学校的什 么方向。(同一个方向让学生多说几次,强化他们这四个新的方向的名称,开火车说。) 4、比一比谁是合格的小导游! 请同学们拿出十格本,画出方向标,标好东南西北,接受老师的考验: 我说图形你来找家! 师:在东南方向画一个○、在东北方向画△、在西南方向画 □、在西北方向画☆。 (教师找一对的,再找一个错的答案拿到投影处,先让对的同学说四个图形分别画在什么 方向,再让大家找错误)同桌之间互相批,如果他做对了就给他一个笑脸,错了就帮助他。 5、送动物回家!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先说一下手中的动物是什么,它的家在哪里,然后送他们到黑板 上的家。小组其他同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他、提醒他。如果对了就用手势给他一个鼓励,看哪 组又静又快,开始!(黑板上画一个大的方向标,并标有东南西北。) 生:我的动物是小狗,它的家在西南方向,同学们我放的对吗?…… 师:同学们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你们真棒! 6、谁知道中国的首都在哪?你能在地图中快速的找到它吗? 生: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红星的位置就是北京! 师:你的眼睛真尖。请你再快速找一找四川、吉林、台湾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生:四川在北京的……。 师:我们的家乡在什么省?请你再找一找吧。 7、老师想去打谷场转一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 谁愿意读一读进打谷场之前有什么要求?(说一说图中的建筑物分别在打谷场的什么方 向?) 师:你有什么方法让同学们都顺利过关? 生:首先标好方向标。 生:最好象老师一样,以谁为中心就用格尺画十字线,就能快速的分清方向了。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迷路的。 二、走进生活、体验方向。 在平面图形中同学们分清了方向,那生活中你们能分清方向吗? 1、说一说教室中你知道的方向。 2、请四个同学把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贴出来,作成个大的方向标。 3、制作方向板。 老师有一个能快速辨认 8 个方向的妙招,谁想知道? 你们知道怎样又快又准的制作好方向板吗? 生:先标好东南西北再标别的方向。 谁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汇报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同桌互相看一看,你们摆 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小声地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摆。(生互评摆放的方位对不对 4、把方向板摆放在你的课桌上,“北”指向教室的北面。用这种方法 辨别一下你的 8 个方向, 都有谁?请你们同桌两人相互说一 说。(生活动)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 描述) 5、我说方向你来指。 A 同桌互相考 B 老师说中间组指,其他组判断。 6、小游戏: 起立,一起找西北角,指一指,再向右转指西北角,再向右转指西北角,说一说你发 现了什么? 生:无论我转向哪?西北方向是不变的。 三、实践应用。 带学生来到操场中心 ,辨别 8 个方向都有什么。 四、小结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 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难点: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游戏温故: 1.听口令,指方向。 2.说说你周围八个方向的同学是谁?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真是辨别方向小能手,现在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遇到了点儿难题,你 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师:淘气、笑笑的学校要举行长跑比赛,路线正好是一路车的往返路线,但是他们对 一路车的路线不熟悉,你问有信心当好“指路小能手“吗? 三、认识路线,掌握方向: 师:(出示一路车路线图)淘气、笑笑正等着大家指路呢,要努力,要认真啊! 1.小组讨论,如何指路:提出要求:说清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再从动物园返回广场 的路线。用你喜欢的方法去指清路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书上。各选代表竞选“指路小能 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代表指路,相机指导:可能出现的情况: a.从广场往西走到科技馆,再往西到电影院,再往北到商场,再往西北到育才路,再 往西北到医院…… b.从广场往西到电影院,再往北到商场,在往北到少年宫…… (学生把北和西北弄 混淆,给予指导) c.以为从广场出发到电影院是 3 站,从商场到少年宫是 5 站…… d.按书上的提 示指路,从广场往西走 2 站到电影院,再往北走 1 站是商场,再往西北走 4 站到少年宫…… 3.师生共评“指路小能手” 让学生说说谁说的好,好在哪?然后颁发“指路小能手”徽章 4.指路成功,赛出好成绩: 师:淘气,笑笑对一路车的路线十分清楚了,他们现在已经开始长跑比赛了,你们想 不想知道比赛的情况呀? 师:淘气出发了,跑到商场时是第 4 名,当他又跑了四站就名列第 1 了,你知道他在 哪一站第 1 名的吗? 生:讨论回答 师:笑笑在少年宫时是第 5 名,又跑了三站就第 3 名了,她可能是在哪一站第 3 名的? 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生:加油! 加油!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淘气、笑笑取得了第 1 名和第 3 名的好成绩。他们很 感谢你们,也很高兴有你们这样聪明能干的好朋友。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生:自由发言, 如:这是我们用该做的。 我们是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嘛! 我 们遇到困难时,相信你们也会全力以赴的。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师:淘气和笑笑为了感谢你们想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 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 五、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根据实际,设计从木材到文化宫的 3 路车行车路线。 四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 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谁能从 1 数到 100?他是几个几个数 的?为什么 29 后面的数是 30? 2、刚才他一个一个地数了,谁能 5 个 5 个地数? 3、你们能 10 个 10 个地数吗?为什么你们数了 90 后数的是 100 呢? 4、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从 1 数到 100,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 活动二: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数吗?(出示课件资料图片)在图 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3、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 100 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 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活动三: 1、(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出示课件大正方体与小正方体对比图) 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 样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汇报完后)谁估的比较接近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怎样才能又 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怎样数 比较好。(学生分 5 人小组活动,每组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每人 20 个小正方体,合作讨论 数的方法) 3、小组汇报:可以怎样数?(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操作演示) 4、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课件演示由 10 个小正方体到一 条,由一条到一层的过程)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怎 样数的?(板书: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 5、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 100 个小正方体,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课 件演示由 10 层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一起数数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数 了几个 100?10 个一百是多少呢?(板书:10 个一百是一千) 7、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中有 1000 个小正方体,如果有 2 个这样的大正方体,一共 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 个呢?4 个呢?5 个呢?现在你们是几个几个地数的?为什么这样 数?那如果有这样的 10 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一起数数看。你能得到什么 结论?(板书:10 个一千是一万) 8、现在如果有 7 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 活动四: 1、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一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2、请同学们感受十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3、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是 50 张纸,两本就是 100 张,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说 一说,并用手比划出它的厚度。 4、请同学们估计一下 1000 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5、请同学们估计一下 10000 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6、现在你们知道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吗?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教学,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 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但巩固了 10 个一千是一万,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更发展 了学生的数感。) 活动五: 1、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 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板书:个、十、百、千、万……) 2、在这些计数单位中,哪个计数单位最小?哪个计数单位最大?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 系吗? 3、我们在写数时,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数就会把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这些数字所 占的位置就是数位。要表示几个一,数字就要写在个位上,要表示几个十,就要写在十位上, 那要表示几个百,就应该写在什么数位上?要表示几个千呢?要表示几个万呢?(板书:个 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那么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万 位?为什么? 5、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 28 页的填一填。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活动六: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我会填:10 个一是( ),10 个十是(),10 个()是一千,()一千是 一万;千位的左边是( )位,千位的右边是()位,百位的()边是千位。 3、出示书 29 页说一说的正方体木块图,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 的。 4、出示书 29 页的涂一涂,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要求:想一想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 方格数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 238 个小方格。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一评。 拨一拨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算器上拨数的活动,了解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二、新授 1、教学读数、写数 (1)教师板书:298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字。 (2)说说为什么这样拨。(200 代表 2 个百,90 代表 9 个十……) (3)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百零二 (4)学生完成 P32 的练习 2、学生学习“三千八百” (用同样的方法,不过是一百一百地数) 3、指名读数,并跟拨计数器,还可以在桌子上写数 (不带零的数,中间有 1 个或 2 个零的数,末尾带零的数) 4、想一想 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1)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3)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5、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三、试一试 1、学生完成第(1)小题 (1)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自己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2、学生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 100 块糖一袋,有 10 块糖一袋。 (2)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3、完成第(3)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先用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再书写。 (3)学生上台板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拨珠子,数大数,写数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后多数一数,写一写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3、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975、( )、995、1005、( )、1025 997、( )、( )、1000、1001、( ) 3800、( )、4000、4100、( )、( )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数字卡片、 学生:100 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用 100 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 1、教学“比一比” (1)出示 1084、982 说说谁大,谁小? (2)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 1084>982 (3)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4)总结规律: 数的比较: (1)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 (2)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 (3)如果数位和最高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2、练一练 (1)学生完成 P36 在 O 里填上<、>、= (2)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 3、试一试 (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说怎样能比较快地比出大小? (3)教师总结: 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进行比较。 99<345<387<809<1725<4300 4、想一想 (1)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2)最小的四位数 1000,最大的四位数 9999 5、数学游戏: 6、练一练 完成练习题 1、2 两道题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 1、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 2、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 3、在 287、7650、80、285、1651、79 这几个数中,二位数的有( ),三位数的有 ( ),四位数的有( ) 4、427( ) 527 1620( )620 888( ) 988 29 ( )110 99( )999 6080 ( ) 3090 五 测 量 铅笔有多长 学习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 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 2、学生说一说猜测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 10 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 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 10 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 厘米也就是 1 分米”。 教师介绍“1 分米”也可以写作“1dm”。 3、教师引导学生想想,1 分米是几厘米?板书:1 分米=10 厘米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 米是多少厘米?1 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 6.3 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 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2、教师介绍,1 厘米中的 1 小格长是 1 毫米,教师介绍“1 毫米”写作“1mm”, 3、引导学生观察,1 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 个小格),1 厘米等于几毫米?(10 毫米)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 1 毫米?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 1 分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 1 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 1 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 1 分米等 学生先估一估,再动手量一量 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 厘米多一些”“6 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学生用手指比一比 1 毫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 分米=10 厘米 1dm=10cm 1 米=100 厘米 1m=100cm 1 米=10 分米 1m=10dm 1 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 1 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 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具: 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为止,我们学习了什么长度单位?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1)走一走:到操场上走一走 10 米与 100 米有多远。 (2)估一估:学生猜测一下,走 1000 米大约有多少步,多长时间 (3)想一想:1000 米大约有多长 1000 米=1 千米 字母表示式 1000m=1km (4)填一填: ①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 (5)练一练 完成习题 1、2、3 题 ① 教师读题,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 ②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回答,认识了新单位:千米,千米可以用 km 表示。 1km=1000m 1 千米=1000 米 (四)作业 六 加与减(一) 买电器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2、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计数器、电器图片、数学卡片。 学具:速算题纸、自我评价表、四张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放假了,你们玩得高兴吗?都去哪里了?好朋友淘气假期有一个特别的打算, 请你们来到课堂做小参谋,你们愿意和淘气一起上课吗?拿出你们最棒的表现、喊出最洪亮 的声音。看谁是淘气的好朋友。上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淘气搬新家了,请同学们一起去买家用电器,(出示课题,播放课件)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看一看:商场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课件出示 4 种电器) 2、猜一猜: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 彩电——8 张 100 元人民币; 冰箱——千位是 1,百位是 2,十位、个位是 0; 洗衣机——整百数,比彩电要低一些; 电风扇——几百几十的数,比 200 少一些。 3、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提问,老师板书 (1)1 台洗衣机和 1 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2)1 台洗衣机比 1 台电视便宜多少钱? (3)1 台冰箱比 1 台电视贵多少钱? 你听得最认真,淘气一定喜欢和你做朋友。你的问题不错,声音也非常好听。你能像这样提 问题吗?可以吗? 4、探索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1 台洗衣机和 1 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板书:500+800= (3)小组讨论:计算“800+500”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4)各小组展示算法。你们小组有什么好办法? 5、试一试: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算一算其余两道 问题,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1200-800”说算理。 三、实践应用,体验成功。 (一)回家的路线图 1、选好了电器,淘气要回家了,从商场到淘气家共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快呢?让我们 帮助淘气选一选吧。 320+530= (说算理) 2、选好了路,淘气要出发了,分别在 40 米、300 米(说算理)、680 米处遇到红灯,离 淘气家还有多远? (淘气太着急了,离家还有多远?) (二)帮助“>、<、=”找家 1、我们还有三位小伙伴今天也搬新家,他们是“>、<、=”可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 快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2、学生独立填写。 3、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判断的好方法? (三)速算小博士比赛。 1、我们—年—班的同学算得真快呀,可谁是最快的呢,(按课件)就让我们在速算比赛 中一决高下。快拿出 2 号题纸,计时 1 分钟,开始。) 2、学生进行 1 分钟速算比赛,同桌互判。 时间到,看谁坐得又快又好?接下来我们要选一些认真、公正的小裁判,选谁呢? 3、学生互相评价。 请小裁判们看评分标准。共 10 道,对 8/10 道得——,对 5/7 道得——,对 5 道以下,但能 自己改对,奖励 1 个笑脸。请认真检查,为自己的同桌判一判吧。 对 8~10 道 对 5~7 道 对 5 道以下,但能改对 你的同桌得到几个笑脸,你想怎样鼓励他?悄悄地鼓励一下。 (四)投飞镖游戏 1、刚才比赛太紧张了,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投过飞镖吗,准吗?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 起投,请电脑做你的手。怎样才能投中呢?学生说题意。 2、第一组:老师射,指名 2 人,发现规律(要想百发百中,这些数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重复书中的问题。指名 2 人,试一试。 第二组:换 1 组,想想怎样射得准?小组商量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指名 2 人。 第三组:想一想,看谁是神投手?指名 2 人, 第四组:指名 3 人。 (五)你说我算。 1、师生互动:还想继续吗?我这里有很多数学问题,谁来抽一张? 2、同桌互动:你想抽一张吗?每一桌的信封里都有几张卡片,你抽一张,同桌也抽一张, 比一比谁说得多。 3、自主互动:请听课的老师抽一张,你再和同桌比一比。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学完了,有什么收获不小吧!请自我评价一下吧。(在树上画出收获的果子。)下课 后,把你的收获画在苹果树上,有一个收获,画一个苹果。 回收废电池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实践感悟 1.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课件:沈阳市大东区有一位 年过六旬的王大爷,从退休后开始在社区内义务回收废电池,一直坚持了十年,他的行为令 人敬佩。) 2. 师:王爷爷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回收废电池,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谁来说一说? 3.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博士,让他告诉你们其中的奥秘。(放课件:废电池中含有金属 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 污染 60 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出示王爷爷三个月回收废电池情况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估算。 (1)师:根据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两个问题解决。 ①一月份和二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②一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是连续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放入下一课时, “三个月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3. 师:在计算之前请同学们估算出每个问题的结果,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估算了这两个问题的结果,那么你们估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算 一算吧! 4.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5. 与估算结果比较,使学生了解正确地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6.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相同点:(1)都是加法运算;(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 起。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加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 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呢? 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那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7. 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8.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9. 试一试:98+320,456+307,162+234。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1. 师: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蓝猫就想请大家帮个忙, 它想买几件家用电器,我们陪它到家电城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商品及标价。) 2. 师:谁来为蓝猫介绍一下这些商品的价格? 3. 出示问题: (1)买一台电风扇和一台录音机用多少元? (2)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微波炉用多少元? (3)蓝猫只有 1000 元,请你帮它选两种商品,用竖式算算一共用多少元? (4)如果它用 900 元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洗衣机,它的钱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用竖式计算 注意问题:(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个位上加 10 再减。 (二)设境导入 1、获取信息 (1)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能提出什么问题? 2、提取、整理信息 (三)探索新知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2、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3、交流计算方法 4、独立练习,让学生独立解答 (1)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2)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5、小结: 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怎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 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谁愿意说说你喜欢做什么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师:同学都喜欢做游戏,那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拼图游戏,好吗? 生:好。 师:拿 4 根小棒,想想看你能把它们围成什么图案呢? 生:正方形、菱形 师:拿掉 1 根小棒,你能将它们围成什么图案呢? 生:三角形 师:再拿掉 1 根小棒,你还能将它们围成图案吗? 生:不能 师:让学生将小棒两头接住,拼成怎样的图形。 (出示课件)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做角: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拼成了角,那现在你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角? 生:想。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看一看,观察一下,这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师: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出示课件) 2、画角 师:同学们的小手可真灵巧,那你们想不想用你那灵巧的小手把角画下来呢? 现在就请你在本子上画出你心目中的角。 注意在画的时候要用上你的小尺子。 生:动手画。 (找生板书) 师:同学们画的可真漂亮,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出这个角的? 学生演示: 首先画出顶点,然后从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线组成了一个角。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画的好而且说的也好。 师:看到同学们画得这么棒,老师也想画了一个角,你们想不想看看我是怎么画的? (出示课件:画角) 3、分辨角: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知道了角的组成部分,根据你刚才所学的知识分辨一下 屏幕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角的大小 师:现在你们看看屏幕上这三个角一样吗? 师:你们为什么说它们不一样呢? 师:对,角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比较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出示课件) 师:现在我们就拿出活动角和三角板来玩玩,然后观察一下,你能说说角的大小与什么 有关吗?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角,只要你细心的去观察一定会有所收获 的。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练一练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角。 2、学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 3、培养动手、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每人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揭示新知 1、课件演示以下三个实物,让学生指出图中的角。 2、比一比 (1)直观认识三种角。 这是直角 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 比直角大是钝角 (2)动手折出三种角 (3)说一说: 结合实际说一说课室有什么角。 (三)巩固练习 1、做 P67 练一练的练习题。 (1)完成习题 1 让学生打开书本,认真观察,独立辨认,学生把角的名称写出来。 (2)全班交流答案 2、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2 的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能直接判断的可直接判断。不容易看出的,可引导学生用手 中折的直角或三角尺当工具进行辨认。 3、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 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你知道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阅读的感想。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很多地方找到角,许多角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到什么内容? 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1、一个直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一块三角尺有( )个角,其中有( )个( )角,有( )个( )角。 3、把直角、锐角、钝角从小到大排列 ( )<( )<( ) 4、 思考题: 两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直角?试一试 长 方 形 与 正 方 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 2、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揭题: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 1、初步感知,提出疑问 (1)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果你认为他找对了,就鼓掌表示同意) (2)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藏在我们教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你怎么就能一眼认出是长 方形或正方形的呢? (可提示:他们分别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呢?那么是不是所有四条边四个角组成的图形都是长 方形或是正方形呢?) (3)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观察,那么你们观察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2、验证,探究 (1)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上就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同桌合作想办法来验证刚才你的发 现?比一比哪些同学验证的方法多,而且有方便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发现,教师作一定的指导 (3)汇报: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 (教师整理板书) A、边的特征,你的方法 量一量: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对边”相等。认识“长”,“宽”,“边”的概念 折一折:是怎么折的 (不作重点要求,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B、角的特征,你的方法(你是怎么用三角板摆的?) C、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的特征,大家的表现都不错, 那谁的表现最好呢?(送出第一分“礼物”) 3、画一画 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独立画一画 (2)汇报交流 三、观察、体验 1、请你猜一猜(推一推、拉一拉) 教师演示 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的个数 (1)你是怎样数的 (2)你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你觉得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长方形框架、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教师演示:出示长方形框架 这是什么图形,然后拉动,变成新形状。提示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动手操作,做一做。 (3)认识平行四边形 A、认识平行四边形实物(观察新图形) B、认识平行四边形平面图 2、想一想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对边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直角。 3、说一说 说一说平时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4、画一画 5、拼一拼(用七巧板)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用什么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 (四)作业 在现实中寻找平行四边形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75 页 教学目标: 1、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 2、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 计图案。 教学难点: 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等) 你知道怎么辨别这些图形吗?指名回答出图形的特征。 二、新课 (一)欣赏图案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欣赏。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 问:这幅图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2、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 问:这幅图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3、接着出示第三、四、五幅图,学生分别予以欣赏并分析。 4、教师小节。 这些图案都是由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所组成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配上丰富的 色彩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由此看出,图形也是很美的。 (二)、设计图案 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美丽的图案,那你们想自己来设计吗?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设计。 在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图形,什么颜色,怎样来组合,可以仿照着老师的图 案来设计,有自己独特设计方法的当然更好。 想好之后再动手来画。 我们要看看谁设计出来的图案最美丽、和谐,最独特,与众不同。 2、学生自己设计图案。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予以评价。 三、小节、评价。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设计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下课之后我们可以互相欣赏一 下。 七 加与减(二)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知识迁移。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奖品、算式卡片。 学具: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教师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希望工程是什么吗?是呀,在我们国 家里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课件出示) 2、引出课题 师:那你们觉得可以为希望工程的失学儿童做些什么呢? 师:你们都很有爱心,教师很高兴,其实在我们身边常有为希望工程捐书的活动,同学们都 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 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捐书活动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吧! (二)联系生活 (出示课件)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这里就是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 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 (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2、想一想,估一估。 (1)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议一议。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做一做,比一比。 (1)后来,民族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 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 运白菜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中探索 连减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解决问题不同策略的过程,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探索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灵活地选用不同算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菜中之王说的是哪种蔬菜吗?对了,是白菜。白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一种重要蔬菜,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称。每到秋天,人们 都要储存很多白菜准备冬天食用,我们去白菜地里看看吧。 2.教师出示主题图数学信息,请学生认真观察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意你能提出 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1)两辆车一共能运多少棵白菜? (2)左边比右边多运多少棵? (3)右边比左边少运多少棵? (4)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前三个问题请学生口答列式方法并估算结果,重点解决“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这 一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估算意识。 二、算一算。 1、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是怎样想的?独立将算式写在本上。 设计意图: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2、集体交流算法。每种方法都要请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义。 3、有没有想法一样的算式? 学生可能会提出: 第 1、2、3、4 种 第 5 种和第 6 种 也有的学生会说第 1 种和第 3 种,第 2 种和第 4 种,第 5 种和第 6 种,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 第 1、2、3、4 种都是先减去一车,再减另一车,所以思路相同。而第 5、6 种则是先算两车 一共运走多少棵,与前 4 种截然不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再一次理清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4、观察两个综合算式,思考计算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用脱式计算,并列出竖式,加强对竖 式方法的指导,请两名学生板演。 5、集体交流算法。 6、小结板书:连 买洗衣机 教学目标: 1、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买洗衣机”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讲述。 1、教师谈话:星期天到了,小刚一家都在忙什么呢?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述: (1)这副图画的是什么事情? (3)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活动(一):自主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小刚的爸爸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 (2)小刚的爸爸比妈妈每月收入多少元? 。。。。。。 2、活动(二):解决问题(1)。 (1)出示问题: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读读问题,理解“生活费”“节余”的意思。 (2)列出算式“786+632—980”或“632+786—980”。 讲述列式的理由:把爸爸妈妈的月收入合起来,去掉生活费,就是节余。 (3)独立估算。 (4)实际计算。 a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 b 小组内交流算法,共同订正答案。 c 集体展示计算过程与结果。 3、活动(三):解决问题(2)。 (1)出示问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 960 元的洗衣机,需要积攒几个月? (2)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3)在小组内讨论。 (4)集体交流。 路径 1:估算法。 1 个月节余 438 元,不足 450 元;2 个月不足 900 元,不够 960 元;3 个月的节余足够 960 元,需要积攒 3 个月。 路径 2:先加后比较法。 438+438=876(元) 876 元比 960 元少不到 100 元,2 个月的节余不够,得积攒一个月。需要积攒 3 个月。 路径 3:960—438=522(元) 522—438=84 猿(元) 用洗衣机的价钱连续减去两个月的节余,还差 84 元,需要积攒 3 个月。 …… 三、试算练习。 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要求学生细心计算,注意进位与退位的方法,争取全算对。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总结: 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怎样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题。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 美丽的植物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了对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准备: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教材创设了美丽的植物园这一有趣的情境,综合复习了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渗透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 教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编成一个 小故事,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课文中提出的三个问题都是开放性的,经过比较后,才能找 出最近的路线,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尝试。 一、植物园导游图。 1、创设情境,导入题目。 2、出示主题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说你所看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3、解决问题: (1)从盆景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2)从牡丹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3)从月季园到菊花园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4、老师分析,小结。 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1、根据笑笑的身高来估计模型的高度,培养他们的估测能力。 2、通过各展区植物数量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1)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数量最多?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树立最少?相差多少? (2)牡丹园、菊花园和桃花园共有多少盆植物?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先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提出来,全班交流。 三、你知道吗? 结合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说一说有什么感想。 四、小结。 同桌互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八 统 计 读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中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中 1 格代表 1 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读懂纵向统计图。 1.会看统计图。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 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发现: (1)现在的统计图中有很多的直条. (2)在统计图的左边还有许多数。 师: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说明:图中的直条表示喜欢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图中左边的数的意义是:1 格代表 1 个单位,在这里 1 格代表 1 个人,2 格代表 2 个人…… 2.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师: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图中看出:喜欢卡通片的人数最多,有 12 热;喜欢看歌舞片的人数最少, 才 4 人;喜欢看新闻和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数同样多……从图中还能计算出一共统计了 39 个 人。 3.延伸。 师: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 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给统计图起名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1)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 (2)教师指出: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 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1)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 (2)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只管得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读懂横向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副统计图和第一副比较,又有什 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第一副统计图是直条是竖着的,第二副的直条是横着的…… 教师肯定: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 2、会看横向统计图。 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 3、从图中获取信息。 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讨论。 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最受欢迎?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做出决策。 三、读懂统计表。 1、会看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 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 5 年统计一次,而第二行表示这个地 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 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会感到比较捆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的分析: 如 1985 年安装的电话很少,只有 18 部,以后每五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1985 到 1990 年增加 142 部;1990—1995 年增加 190 部;1995—2000 年增加 950 部,远远高于 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3、估计。在学生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 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小调查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 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 全过程。 2、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每人 1 份统计表、统计图。 2、每人 1 份记录单。 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 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 讨论。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学晚上 9 时睡觉,早上 6 时起床,午休 1 小时为例。 从晚上 9 时到 12 时是 3 时,从晚上 12 时到早上 6 时是 6 时。3+6+1=10(时) (2)以某某同学晚上 8:30 开始睡觉,早上 5:30 起床,午休 30 分为例。 从晚上 8:30 到 12:00 是 3 十 30 分,从晚上 12:00 到早上 5:30 分是 5 时 30 分。3 时 30 分+5 时 30 分+30 分=9 时 30 分。 ……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 时以上,含 11 时;10—11 时,含 10 时,不含 11 时; 9—10 时,含 9 时,不含 10 时。以此类推。 (2)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 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 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四、呈现数据。 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 展示交流。 2、绘制统计图。 (1)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 (2)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 (3)集体展示、交流。 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 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睡眠 10—11 时的人数最多。 (2)睡眠 8 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 10 时左右,全班共 36 人,有 28 人集中在 10—11 时和 9 —10 时这两个阶段。 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 六、小结。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 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 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 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 7 天后完成 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 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 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出示要求: (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三、布置任务。 1 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 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