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1 MB
- 2022-04-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编最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3套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从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需要用与精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三、单元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四、单元教学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2.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五、教学建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两者之间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的情境加以说明,以减少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出现错误。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作用及意义的同时,掌握(以四舍五入法为主的)求近似数的方法。一、1、1数一数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十万是个很大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4)读出下面各数4958、3026、4005、7000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5)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二、自主学习认识“十万”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 (3)、当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1)、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板书:十万(2)、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3)、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四、精讲点拨提问1: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五、当堂训练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后反思1:一、2、2数一数(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更熟练地进行数数。练习题设计一、 填空题。 ⑴十进制数位顺序表中,个级包括( )位、( )位、( )位和( )位;万级包括( )位、( )位、( )位和( )位;亿级包括( )位、( )位、( )位和( )位。 ⑵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4位是( )位,第7位是( )位,第9位是( )位。 ⑶在数位顺序表中与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 )位和( )位。 ⑷个(一)、十、百、千、万„„都是( )。 ⑸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 )个,每( )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 ⑹在计数单位中每( )个为一个级,分为个级、( )级和亿级等。 ⑺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10位是( )位。 ⑻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⑼836956321这个数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⑽362578这个数是有3个( )、6个( )、2个( )、5个( )、7个( )和8个( )组成的。 ⑾十万是一万的( )倍;百万是十万的( )倍。 ⑿( )个十万是一百万;( )个千万是一亿。
二、 完成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并回答问题。⑴在表中的数位顺序是从( )往( )数的。 ⑵在这个数位顺序表中每( )个数位为一个数级。 ⑶在这个数位顺序表中数位“百万位”对应的计数单位是( )。 ⑷在这个数位顺序表中“亿级”上有哪些数位,分别是( )、( )、( )和( )。 ⑸在这个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位顺序中第10位的数位是( )。 三、 附加题。 用0、2、4、6、8这几个数字组成的五位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这两个数之间相差( )。二、1、3认识更大的数(一)教学目标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2、发现问题。(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二、探究新知1、认识“十万”(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2和第3页,边看边思考;100000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3)100000元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是他们的描述有一定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4)如果10000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100000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板书:十万[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5)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十万天大约是274年。[设计意图]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十万”的理解和运用。三、课时总结板书设计:认识更大的数10个一万是十万二、2、4认识更大的数(二)教学目标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知1、认识“百万、千万、亿”(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师: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2)师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3)
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设计意图]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二、方法应用(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应该怎样记?)(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谈话: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五、课堂练习:练一练板书设计:认识更大的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后反思2:二、3、5人口普查(读多位数一)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7424600800010000321550950097010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二、自主学习1.展示收集的数据。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2.读出上面的数据。三、反馈交流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1)介绍数位。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2)展示数位顺序表。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千亿百亿十亿亿位千万百万十万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
位位位位位位位(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四、练习练一练第1题。五、课时小结二、4、6人口普查(读多位数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过程:一、精讲点拨(1)认识数位分级。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12296115530138808332104000070000010000097000096
11034指导:1265830000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同桌之间交流。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小组交流。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五、当堂训练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指导:40076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七、布置作业教材第7页第1、2题板书设计:人口普查…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教后反思3:三、1、7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有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二、自主学习1.出示例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吗?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北京13820000人天津10010000人香港6780000人澳门440000人大陆1265830000人提问: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2.反馈交流观察例题,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三、精讲点拨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板书:13820000、10010000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
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大,所以13820000›10010000四、当堂训练1.教材第9页第1题。2.练习册第6页第1题。五、课堂小结(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国土面积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10000000000=100亿9600000=960万教后反思4:三、2、8近似数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学法:分析思考,实践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二、自主学习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三、精讲点拨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四、反馈交流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五、当堂训练1.、练一练1、2、4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六、课堂小结1.四舍五入的方法2.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板书设计: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后反思5:三、3、9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目标:1.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2.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验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趣。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说起。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二、自主学习教材第一幅图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按群计数”,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位制的“原形”。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三、当堂训练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四、课堂小结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十进制。板书设计:从结绳计数说起古埃及象形文字玛雅数字中国算筹数码教后反思6:三、4、10练习一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法与学法:
教法:组织练习,引导思考。学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练习题3)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五、结合练习册,教师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六、课堂作业教材第15页第5、6、7题。七、思维拓展教材第15页第8题。板书设计:练习一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三、5、1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设计:一. 填空题。(共30分。) 1.10个一千是( ), ( )个一万是十万。 2.比一百万少十万的数是( ),比一百万多一万的数是( )。 3.千位的右边是( )位。左边是(
)位,千万位的右边是( )位,左边是( )位。 4.4052631是( )位数,4在( )位上,表示( )个( ),5在( )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 )。 5.把16875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6.在50后面添上( )个0是5万。 7.一个数是由9个十万,9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读作( )。 8.最小的五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相差( ),比最小的六位数多1的数是( )。 9.一个数,由“四舍”后得近似数3万,这个数的千位上的数最大只能是( )。 10.一个整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的近似数是23万,这个整数最小是( ),最大是( )。 11.万级的计数单位有( )、( )、( )、( )。亿级的数位有( )、( )、( )、(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最小的六位数是111111。———————————( )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个级的计数单位。—( ) 3.四千零六十万零四百零一写作:4060041。—— ( ) 4.200000=20万, 3076000≈308万。———— ( ) 5.把5098000千克改写成用万千克作单位的数是510万千克。(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1.62148>()① 61248 ② 68241 ③ 162048 2.5900000=( ) ① 5900万 ② 59万 ③ 590万 3.7( )5030≈77万 ① 6 ② 7 ③ 54.最大的四位数至少加上( )才能成为五位数。 ① 1 ② 10 ③ 100 5.下列各数中,( )最小。 ① 103010 ② 100310 ③ 101030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共10分) 1.34□995≈34万——————( ) 2.34□995≈35万———( ) 3.556784□903≈556785万———————— ( )
4.556784□903≈556784万)————————( ) 5.99□400≈100万-------------------------( ) 五.读出下面各数。(共8分) 807500读作:( ) 45032050读作:( ) 42000705读作:( ) 60304090读作:( ) 六.写出下面各数。(共8分) 四万零五百五十五 写作:( ) 四十万零四写作:( ) 二百万零二百零九写作:( ) 六千零三十万零三百写作:( ) 七.将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共4分) 570000=( )万 73200000=( )万 8900000000=( )亿 506000000000=( )万 第一单元小结: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角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本单元认识的角主要是平角与周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线段、射线与直线以及平行线、垂线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所以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对于这些内容,教材都加强了操作活动的练习,使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2)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
(3)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4)平移——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2.能力目标:(1)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2)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2.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4.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5.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6.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五、单元教学难点: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2.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四、1、12线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学法:观察思考,归纳思考。教具准备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
。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二、自主学习1.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三、反馈交流1、比较三种线的特征(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四、小结四、2、13线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学法:观察思考,归纳思考。
教具准备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精讲点拨1.三种线的读法。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2.画直线。(1)过一点,画直线。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点。画直线。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二、当堂训练1.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一题。2.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二题。3.数一数有几条线段。(1)有()条(2)有()条说说你是怎样数的。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教后反思7:四、3、14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操作,归纳概括。学法:操作思考,理解运用。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二、自主学习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三、反馈交流说一说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四、精讲点拨1.练一练(1)、我说你摆。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画一画(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五、小试验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相交垂直教后反思7:四、4、15平移和平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2.能永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重点难点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观察发现,动手操作。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出示“看一看”左图。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出示“看一看”右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自主学习1.移一移。(1)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提问: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说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2)出示小鱼图。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三、反馈交流1、折一折。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么?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请学生汇报折纸情况。2.说一说。出示教材“说一说”的三幅图片。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3.画一画。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四、当堂训练1、“实践活动”。2、思维训练(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2)、过B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五、课堂小结提问:平行线由什么特点?怎样画平行线?六、布置作业教后反思8:四、5、16练习课习题设计⒈填一填。
⑴当两条直线()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① ⑵正方形的对边互相(),邻边互相()。 ⑶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作()条。 ⑷如图①,在AB、AC、AD这三条线段中,最短的是()。 ② 2.给正确的说法画“”。 ⑴数学书的两条邻边是互相垂直的。() ⑵两条相交的线一定是互相垂直的。() ⑶画出一条直线的两条垂线,这两条垂线互相平行。() ⑷两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都相等。() 3.按要求画一画。 ⑴经过点A画出直线L的垂线。⑵经过点O画直线AB的垂线。
·O ⑶经过点P画直线CD的平行线和垂线。 ·P 4.在下图中,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平行的?请各找出4组。 和垂直。和平行。 和垂直。和平行。 和垂直。和平行。 和垂直。和平行。 5.请帮小鹿设计一条 去小河边最近的路, 并画出来。
五、1、17旋转与角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难点:1.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归纳。学法:观察思考,自学讨论。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平角和周角。1.转一转,说一说(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2)一人说一人转。(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2.认识平角和周角。(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二、试一试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三、练一练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四、你知道吗?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五、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六、布置作业:练一练1、2.板书设计:旋转与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教后反思9:五、2、18旋转与角(练习课)习题设计:
五、3、19角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1.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法:体验感悟,发现应用。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一认(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4)说说1°和平角。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三、当堂训练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1.量一量练一练2的∠3、∠4的度数。2.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3.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四、数学游戏:1.读懂游戏规;2.同桌比赛。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六、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角的度量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
五、4、20第六课时角的度量(二)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操作,引导发现法。教学补充:学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一、用三角板画角1.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平角。(1)让学生独立画角,同桌交流,说说画角方法。(2)说说各角的大小二、画一个60度的角1.独立画,指名说一说怎么画。还有别的画法吗?2.用三角板画你还用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学生试画,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1)画30°,60°,90°,45°的角——说说画的方法(2)利用三角板还能画出几度的角(摆一摆,算一算)反馈:可以拼成75°,105°,135°,150°,120°(提示:拼画的顺序)第一步可用45°的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拼;第二步可用等腰三角形90°与另一个三角板的每一个角拼.)3.还有别的画法吗?用量角器画角。思考讨论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的角,该怎么画?(1)学生尝试画角(2)讨论得出:画角方法A、先画一条射线。B、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射线重合。C、在量角器60度的刻度线的地方记一个点。D、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新记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就是60的角。三、试一试1.画150度的角,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学生独立画,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2.量红领巾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画出其中一个角。3.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30°、80°、105°、160°、小结画角的方法,再指名说一说怎么画的,应注意什么?
四、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教后反思10:六、1、21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回顾,组织练习。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合作。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四题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小组合作,可画一画。(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2.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六、2、22第二单元检测
三、乘法一、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三、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六、3、2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0-32的“试一试”,“练一练”等)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质疑,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1、揭示课题。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用算式计算(3)反馈计算结果(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三)精彩展示(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分)(3)估算结果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比2000分多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解决方法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2280+114=2394解决方法2:114×21=114×7×3(用21看成“7×3”)=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2394解决方法3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21114……114×1228……114×202394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四)测评反馈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2)反馈运算结果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312×54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31240847×54×25×210124820404715608169416848102009870(五)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教后反思11:七、1、24第二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第31-32页)教学目标: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巩固,归纳教学过程: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乘法估算练习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三、数学游戏: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四、板书设计:练习课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二、乘法估算练习三、数学游戏七、2、25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质疑探讨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精彩展示(1)幻灯呈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版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四、测评反馈课本第34页“练一练“的第1,2,4题。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五、板书设计:有多少名观众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教后反思12:七、3、26有多少名观众(练习)练习设计:一、判断题1、一袋白糖3.4元,妈妈要买10袋,大约要带30元。()2、32×42≈30×40≈1200。()3、玲玲读一本230页的故事书,每天读24页,11天能读完。()4、今天小明的爸爸给他出了一道数学题,一个油桶能装60升的柴油,现在有541升的柴油,问装这些柴油至少需要9个油桶。小明说的是正确的。()二、单项选择题1、一个粮店3天售出的大米的质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估计一下,这个粮店30天大约能售出大米()千克。
A.12000B.9000C.150002、学校会议室有11排座位,每排有48个,大约能容纳()人。A.500B.600C.不确定3、甲乙两地的公路长1357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时行驶98千米,照这样计算,()时能到达乙地。A.13B.14C.不确定4、小小超市六月份前3天的营业额是589元、613元、598元,这个月的营业额大约是()元。A.15000B.18000C.190005、图书馆有293个装满了书的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其中一个书架第一层的藏书52本,第二层的藏书49本,第三层的藏书54本,第四层的藏书50本,图书馆大约藏了()本。A.60000B.70000C.不确定6、星期日有389名同学到少年宫参观,每40名同学分成一组,每组由2名老师带队。成人票每张80元,儿童票每张39元。购买门票大约需要()元。A.18600B.17600C.不确定八、1、27神奇的计算工具(一)教学内容:介绍电子计算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教具准备:计算器、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板书:神奇的计算器。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三、总结八、2、28神奇的计算工具(二)教学内容: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3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教具准备:计算器、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精彩展示(1)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①实物投影呈现:
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③反馈计算结果。二、测评反馈(1)呈现计算题。①1+2+3+4……+98+99+100②999×99999×9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反馈计算结果。(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如:①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②999×9=89919999×9=8999199999×9=899991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999999×99999999×999999999×9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板书设计神奇的计算工具(1)计算25×4(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教后反思13:
八、3、29有趣的算式教学内容: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讨论:1111×1111的结果。(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1111×1111=1234321(5)依据规律填得数。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142857×5=714285142857×4=8571423、第三关:神奇的9。(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99×99=9801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9999×9999=99980001(3)了现规律并归纳:(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4)“卖关子”。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学生A:不相信!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学生C:感到迷惑。(5)运算规则。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如:1,2,5,0。最大四位数:5210最小四位数: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521085418730-1025-1458-30784185708356526552996366427641
-2556-3699-2466-14673996626441766174达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6)学生探索。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三、测评反馈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四、板书设计:有趣的算式第一关:奇妙的宝塔。第二关:奇怪的142857第三关:神奇的9。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教后反思14:八、4、30有趣的算式(练习)练习设计一、找规律,填一填。1、5,10,15,(),()。2、,,,(),,(),()。3、1,4,9,(),(),(),49,()。二、观察各题中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上各题中所缺的数。1、2、3、奇怪的123456789
请你算一算:123456789×9=123456789×18=123456789×27=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123456789×36=123456789×27=三、幼儿园小朋友做传花游戏,8个人围坐一圈(如下图所示),从1号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向下一人传花,当传到第38次时,花应在()号小朋友手里。四、数学王国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让我们一起游戏吧!1、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1+2+3+…+10=5511+12+13+…+20=15521+22+23+…+30=25531+32+33+…+40=3552、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再写几道算式。五、一条线段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分为两部分,4条线段最多能把这张纸分成几部分?10条呢?八、5、31练习三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9-40页)教学目标: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巩固,归纳教学过程: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乘法估算练习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三、数学游戏: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四、板书设计:练习课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二、乘法估算练习三、数学游戏九、1、32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第42-46页)教学目标:1、复习大数的读写、求近似数等第一单元的内容。2、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3、复习乘法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认识较大数、线与角、乘法简算。
教学方法:反馈,总结,归纳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单元:认识较大数第1、2题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以提高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使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复习。二、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第4、5题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可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第6题引导学生先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等工具来验证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还是互相垂直。三、复习第三单元:乘法第7题用竖式计算第8题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第9题,可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问题中蕴含有哪些数量关系。然后解答。四、复习作业设计。五、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1、认识较大的数2、线与角3、乘法教后反思15:九、2、33第三单元检测一、填空题。⑴线段()端点,射线()端点,直线()端点。⑵经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⑶从一点出发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⑷角可以分为()角、()角、()角、()角、()角。⑸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是()角。⑹大于()度且小于()度的角是钝角。⑺直角等于()度;平角等于()度;周角等于()度。⑻一周角等()个平角,等于()个直角。⑼一付三角板(尺)的角有()度、()度、()度和()度。⑽利用三角板的()度角和()度角可以画出120度角。二、判断题。
⑴射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⑵直线不能量出长度。()⑶两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⑷平角是一条直线。()⑸两个直角等于一个平角。()⑹大于90°的角是钝角。()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⑻钝角小于180°。()⑼线段可以无限延长。()⑽一个30°的角用5倍的放大镜看会变成150°。()单元小结:四运算律单元分析:(1)课标分析: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2)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第七课,属于小学中年级的内容。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但是还没有接触过运算律,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对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所以说本课内容是一个过渡,既要用到以前的知识,又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主要解决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明白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学会应用,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运算律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列举例子,再举例子中运用,使用各种方法计算答案。运算律首先告诉学生学习原因,帮助学生探索运算律获得的原因,其次告诉学生运算律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运算律来解决。运算律有很多种,本节课只学习加法的交换律a+b=b+c,加法的结合律(a+b)+c=a+(b+c),课本上举男生女生跳绳踢毽子的例子,由学生熟悉的出发,通过不同的提问方法,最后得到相同的答案。让学生明白加法的结合律是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又是一重点,难点。在检查一道加法题是,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验证是否算的准确(3)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已经学习加法了,掌握了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但是还没接触过运算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东西,新概念。运算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他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时期,要帮助他们完成好这个转化。既要向他们呈现具体的失事例,也要帮他们形成抽象思维的方法。小学生对具体的事例,可爱的图片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一起他们的兴趣。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之前加法学的不好的学生,这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注重这类学生的需求,从最简单的开始,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4)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到苏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老师在旁进行指导,解答疑问。一到学生自己发现探索问题,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一个人解决问题可能有些困难,让小组同学在一起,既有利于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一起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九、3、34买文具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电脑出示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了解灾区学生的困苦。)1、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2、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2、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
]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三、精讲点拨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2、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3、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引出书上的第4题:捐书引导学生先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指出错在哪里?怎样才能改正)四、知识应用及拓展。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2、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五、小结本课:你对中括号的作用及用法掌握怎么样?六、作业布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中括号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教后反思16:九、4、35练一练1.口算。24×5=18×30=200×6=19×40=25×40=260×3=14×30=125×80=2.填空。(1)估计96×42时,这样想:96≈(),42≈()。()和()相乘得()。所以96×42≈()。(2)30800×5的末尾有()个0(3)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一个四位数,其中一个因数是两位数,那么另外一个因数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判断题。(1)370×50与3700×5的积相等。()(2)89×99+89=89×(99+1)()(3)两个三位数相乘,积一定是五位数。()4.选择题。(1)847+853这道题可以利用()来简算。①乘法交换律②乘法结合律③乘法分配律(2)两个因数的积是48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①96②2400③不能确定(3)□÷86=240,□里应填()①320②180③2105.计算(1)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285×48=95×408=360×75=(2)用简便方法计算。45×10223×98+4625×32×1256.应用题(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按365天计算)(2)运动会举行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共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5行,每行25人,一共多少人参加表演﹖九、五、36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一)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3、渗透分类数学思想方法。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教学重点:会选择算法,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交换师:同学们,刘老师今天想做个小调查。我们班谁家有自行车?
生:我家有。师:那你能告诉老师你家自行车是谁骑的吗?生:妈妈(我)骑的。师:妈妈(我)骑自行车,老师想把妈妈和自行车的位置交换一下,你们说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自行车骑妈妈了。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再看下面这句话。小明在钓鱼。“小明”和“鱼”的位置可以交换吗?生:不能。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鱼在钓小明了。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再看25这个数中的“2”和“5”的位置可以交换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52了,数字变大了。师:刚才我们讨论的几个问题能不能交换位置啊?生:不能。师:在数学中也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些情况就可以交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二、自主探究、初探定律1、出示:8+18279-1715×416÷818+817-2794×158÷16师:请同学们观察这8个算式,观察后您们能进行分类吗?(学生交流)2、点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80+6565+8015×44×15279-1717-27916÷88÷16师:你是按什么分类的?生:我是按加、减、乘、除法进行分类的。师:抽生口算前4道算式,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前面4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没有变。生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积没有变。师:后面的四道题,虽然位置交换了,可是你们现在无法计算,暂时不探究这四道题。但是你们想不想计算这四道题?(想)那你们现在就要好好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有没有信心。(有)(师取下这4道算式)三、合作探究,猜想验证加法交换律
师提出:在8+18=18+8这道算式中,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不是在所有的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会发生改变呢?那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写出几道加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它们的结果,并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交流回答,师选择算式板书: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没有找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没有)师:出示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1:交换加数的位置。生2:和不变。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师:谁愿意为这个规律起个名称?(抽生回答)生:加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齐读加法交换律内容)师:你们真聪明!现在谁能用字母来表示一下加法的交换律?(抽生回答)(板书:a+b=b+a)。其实啊!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但我们一般都用a+b=b+a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及时练习:学生口答。(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口答)20+30=()+()524+678=()+524□+()=○+()3+()=Y+()师及时反馈四、课时小结十、1、37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二)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3、渗透分类数学思想方法。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教学重点:会选择算法,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猜想验证乘法交换律1、师:我们已经验证了加法交换律,那么乘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个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同样地,先请每位学生编出乘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看它们的结果有没有积发生了变化的这种情况?
生:没有。师:请学生汇报情况,师板书。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师板书)师:谁能给这个规律起一个名称呢?(抽生回答)生:乘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学生齐乘法交换律内容)师: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抽生回答)生:(a×b=b×a)2、及时练习。(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口答)10×5=()×()()×△=()×☆C×()=F×()25×18×4=25×()×()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交换律”(板书)。下面,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四、巩固内化,运用定律师:利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检验计算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怎样进行验算呢?请你们完成“课堂学习单”的第一题。1.(1)74验算:+641(2)64验算:27×27×6444812817282、运用定律计算。⑴比一比,谁算得快?(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你的同桌。)130+86+7025×37×440+35+60+265125×23×83、拓展练习:32×12525×16×125五、总结全课师: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60和61页,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交换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谁来说说你今天这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板书设计: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a×b=b×a8+18=18+815×4=4×15学生的例子学生的例子…………教后反思17:十、2、38期中模拟测试十、3、39加法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教材第52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共有营员多少人?(1)全班试做,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42+45+55=142(人)2.师:这道实际应用题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还有一道例题(出示例2),同学们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说明:从近期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例2连加法做好铺垫。]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1.出示例2。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个班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全班试做。(2)指名板演。(3)做完的同学自己先说一说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4)师: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间,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48+50)+49=48+(50+49)2.谁能编一道像例2这样的应用题,(指2至3名学生编)然后全班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投影出示)(12+13)+14○12+(13+14)(320+150)+230○320+(150+230)[说明:通过编题解答,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为后面归纳概括打下基础。]4.归纳概括加法结合律。(1)从黑板和投影上的算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2)指名回答发现了什么规律。(3)教师准确口述规律,然后出示加法结合律内容。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揭示并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4)全班整体感知加法结合律。(齐读)[说明:由小组到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发散学生的思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5.学习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1)自学(a+b)+c=a+(b+c)(2)弄清a、b、c的意思。6.做一做。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25+68)+32=25+(□+□)130+(70+4)=(130+□)+□7.探究复习题的另一种简便算法。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同学们想一想:复习题怎样计算更为简便一些?42+45+55=42+(45+55)[说明:学以敢用,强化简算意识。]8.小结:加法结合律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好。9.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说明:清除练习中的障碍与疑点,使学生真正学懂会用。]三、小结。
十、4、40加法结合律(二)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教材第52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学过程:一、解决应用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学习例3.计算480+325+75(1)同学们观察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3)集体订正,并指名说出这样算的根据。3.学习例4.计算325+480+7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例4怎样算比较简便?与例3有什么不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3)集体订正,说出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说明:把两道例题放在解决应用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问:我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应用过加法结合律?5.练:(做一做)137+31+63怎样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6.读:阅读教材第14一15页,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7.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说明: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教育。]四、综合练习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
[说明:巩固结合律,打好基础。]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a+(20+9)=(a+20)+9()△+(○+b)=(△+□)+b()(10+20)+30+40=10+(20+30)+40()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l+2+3+4+5+…+99+100=5050[说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91+89+1185+41+15+59168+250+32135+49+65+24+11[说明:巩固例题,打好基础。]5.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1+3+5+7+……+17+19=2+4+6+8+……+18+20=[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创造性以及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教后反思18:十一、1、41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第54--55页)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假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三、测评反馈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3、集体讨论第5题。四、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3×(5×4)=6015×25×4=1500(3×5)×4=6015×(25×4)=1500乘法结合律:(a×b)×c=a×(b×c)教后反思19:十一、2、42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一、口算我最棒480—101=598+99=210÷35=18×ll=125×37×8=396—28—22=43+189+57=27×16+73×16=62×(100+l)=(35+49)÷7=44×25591+482+11899×I26125×15×8986+1999473+79-63136×101-136(125×99+125)×16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5分)。355+260+140+245102×992×125645-180-245382×101-3824×60×50×835×8+35×6-4×35125×3225×46101×5699×261022-478-422987-(287+135)478-256-144672-36+6436+64-36+64487-287-139-61500-257-34-1432000-368-1321814-378-42289×99+89155+264+36+4425×(20+4)88×225+225×12698-291-9568-(68+178)561-19+58382+165+35-82155+256+45-98
236+189+64759-126-25925×79×4569-256-44216+89+1157×125×81050÷15÷77200÷24÷30219×9937×9858×10176×10278×46+78×54169×123—23×16937×99+37129×101—129149×69—149+149×3256×51+56×48+56125×25×3224×25125×48514+189—214369—256+15656×25×4×12524×73+26×2416×98+32512+(373—212)228+(72+189)169+199109+(291—176)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8分)1、56+72+28=56+(72+28)运用了()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乘法结合律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25×(8+4)=()A、25×8×25×4B、25×8+25×4C、25×4×8D、25×8+43、3×8×4×5=(3×4)×(8×5)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101×125=()A、100×125+1B、125×100+125C、125×100×1D、100×125×1×125十一、3、43期中试题详解十一、4、44十一、5、45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探索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第57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呈现课文插图(实物投影或挂图)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情况。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学生A:6×9+4×9=54+36=90(块)学生B:(6+4)×9=10×9=90(块)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4、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5、举例验证。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如:(40+4)×25和40×25+4×2542×64+42×36和42×(64+36)讨论交流:(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6、字母表示。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7、提示课题。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三、精彩展示课文第57页的“试一试”。1、(80+4)×25(1)呈现题目。(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2、34×72+34×28
(1)呈现题目。(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四、课堂练习1、课文第57页的“练一练”。五、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6×9+4×9=9040×25+4×25=1100(6+4)×9=90(40+4)×25=1100乘法分配律:(a+b)×c=a×c+b×c教后反思20:十二、1、46乘法分配律(练习一)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 )2、① 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 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1、(7+8+9)×10=7×10+8×10+9 ( )2、12×9+3×9=12+3×9 ( )3、(25+50)×200=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15=100×15+2×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80+8)×25 32×(200+3) 38×39+38 35×28+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57+140)×4=57+140×4 ( )
2、42×(28+19)=42×28+19×42 ( )3、(25×4)×8=25×8+4×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a+b)×c=a×c+b×c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2、(32+25)×2= ( )A.32+25×2 B.32×25×2 C.32×2+25×23、a×c+b×c= ( ) A.(a+b)×c B.a+b×c C.a×b×c十二、2、47乘法分配律(练习二)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减)(40+8)×25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36×34+36×6675×23+25×2363×43+57×6393×6+93×4325×113-325×1328×18-8×28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1;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69×10256×10152×102125×8125×41
计算:25×17×4(25×125)×(8×4)38×125×8×3125×32 125×32×438×25×4十二、3、48练习四教学内容:练习四(第59-60页)教学目标: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二、花圃中的乘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三、观察与思考: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四、课堂总结五、板书设计练习四
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二、花圃中的乘法三、观察与思考:教后反思21:单元小结:十二、4、49第四单元测试一、填空题。(20分)1.在计算97×41时,可以把97当作(),把41看作(),这两个新数的乘积是()所以97×41≈()。2.在计算89×4×25时,可以先计算(),再算(),运用的定律是(),这个定律用字母表示为()。3.37×56+56×63=56×(+),运用了()律,这个定律用字母表示为()。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40×()<281600×()<4600()×700<2830()×30<9205.不用实际计算,81×390的积是()位数,你的想法是()。6.计算72×125时,因为有因数125,所以把72变成(×)。计算44×25时,因为有因数25可以把44变成(+)或(×)。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1.41×31的积一定大于1200。()2.25×(40+2)=25×40+2。()3.乘法交换率和加法交换率一样,都是交换位置,有简算的目的。()4.359×25876=36987597的结果一定是错误的。()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5位数,最少是4位数。()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计算36×25的最简便方法是()。A.6×(6×25)B.12×(3×25)C.18×(2×25)D.9×(4×25)
2.125×4×8×25=(125×8)×(4×25)应用了乘法的()。A.交换率B.结合率C.交换率和结合率D.分配率3.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6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6倍,积()。A.扩大16倍B.缩小16倍C.不变D.不能确定变化4.39×31的乘积最接近下面的()。A.900B.1200C.90D.1205.一本书有52页,每页有21行字,每行字有29个,这本书大约有()字。A.2000B.20000C.3000D.30000四、计算题。1.直接写得数。(10分)12×30=6×300=210×4=11×70=130×40=17×50=20×50=28×20=60×16=40×60=2.估算。(5分)31×29≈50×51≈98×28≈62×29≈32×68≈3.用竖式计算。(12分)54×314136×3827×105160×14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7分)38×10258×99138×72-72×38(125×83+17×125)×812×97+12×325×32×12599×38+38578-76-248×128五、解决问题(16分)1、学校买来练习本2440本。如果16个班,每班平均配发150本,这些练习本够分吗?2、张大爷种植了1760棵月季花,一家工厂买走了12车,每辆车装138棵。张大爷还省多少棵花?
3、粮店有大米83袋和面粉117袋,大米和面粉每袋50千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4、一辆客车的平均速度是92千米/时,它早晨8∶15从甲地出发,下午3∶15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单元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内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是: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中安排的“练一练”的内容(教材第78页)都是在方格纸上对某一点的位置用数对的方法进行表示。在开展这些练习时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分别说一说水平方向点的位置与垂直方向点的位置。如第1题中,可以先说一说银行在水平方向是第1格,商店在水平方向是第4格等,然后说一说银行在垂直方向是每1格,邮局在垂直方向是第2格。第二,当学生分别能清楚地表示单一的位置时,接着讨论在单一位置上的两个点。如分行与商店都在垂直方向的第1格,那么怎样让人们知道的不同位置呢,从而引出需要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
2、在操作活动中,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方面,从8个方向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则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可能比较大。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硬性认识的经验,以便于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桔设计的“试一试”活动(教材第80页),为学生提供较充分的动手机会,教材在附页中安排了一些操作的材料,在课前学生可以剪下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操作。在摆的时候,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要求摆放,接着组织学生说一说所摆的小动物在什么位置上;然后可以由同桌的两个同学任意摆放,并交流小动物摆的位置。“练一练”第1题(教材第81页),两个小朋友从自己所站的位置观察对方,其方向是相对的。对于这个活动也可以请学生先摆一摆两个小朋友的位置(也可以用小动物代替),然后再说一说他们各自的位置。重点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十二、5、50去图书馆教学目标:1.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难点:体会同一段路往返的方向具有相对性。教学过程:活动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61页情境图。提问:小小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活动二:探究新知。3.明确描述路线所需的条件。讨论:只明确行走的方向,就能准确地描述行走的路线吗?4.组织学生选择一条路线,画一画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图。
5.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6.提问:你能描述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吗?你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描述的清楚、准确?活动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1题。2.62页第二题。活动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去图书馆描述路线的方法:1.先看朝哪个方向走;2.要说清楚在哪里转弯3.还要说清楚每一段路要走多远。教后反思22:确定位置十三、1、51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具:国际象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数对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位置卡:第*列,第*排学生可能出现:A、找不到座位。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二、自主学习1、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2、生活中应用数对(1)根据位置写数对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2)根据数对找位置①出示残缺的太阳岛景点分布图。你能帮忙把地图补充完整吗?②学生操作后交流。三、反馈交流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四、精讲点拨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五、当堂训练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1、教具展示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
(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2、游戏:摆子连线比赛规则:每3人一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先掷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说明:棋子用一点来表示)。第二个学生接着同样的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另外的一个学生负责记录。每放对一个棋子加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2分,3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3分,依此类推,将你们俩的得分记录在一张纸上、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学生操作,教师下去巡视)五、全课总结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教后反思23:十三、2、52练一练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准备:座次表、课件、方格纸、地图纸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先玩寻宝的游戏,l学生将“礼物”藏在同学的课桌里,老师来找,同学提供正确的信息,但不能说他的名字、指他的位置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第几组第几排”,孕伏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老师藏礼物,两个同学比赛“寻宝”,找到礼物后,说说为什么你找得那么快?强调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第几组、第几排。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的位置。2、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思考并回答,学生相互补充3、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
1)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2)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理由。3)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试做,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4、数对学习1)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置?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么?那括号又表示什么呢?2)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学生尝试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理由。三、巩固练习1)在方格纸上找朋友的位置,并说出数对。2)把地图填写完整师生示范,然后生生示范,最后小组游戏。四、游戏:寻找秘密点。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确定位置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数对单元小结:六单元除法单元教学内容: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单元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独立探索●交流归纳●尝试运用如何进行试商?可以先交给学生讨论,然后进行归纳。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交流信息●比较快慢●归纳数量●发现关系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数据推理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每一道习题运算,都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计的意识。十三、3、53买文具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电脑出示的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1)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2)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怎样商?(由学生自己小结)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1)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2)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2、完成“练一练”(1)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2)完成“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3)完成“试一试”第3题。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四、最后小结: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买文具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教后反思24:买文具(练一练十三、4、54)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难点: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交流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150÷30=130÷13=342÷40=600÷20=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自主学习、综合练习1、括号里最大填几?30×()<22050×()<8540×()<14060×()<30660×()<20080×()<314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2、完成“练一练”第2题。3、完成“练一练”第3题。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三、实践应用完成“练一练”第4题。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四、拓展练习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五、小结: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150÷30=130÷13=342÷40=600÷20=参观花圃十三、5、55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作用是什么?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3、你能列出算式吗?三、反馈交流1、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2、用除法竖式你会吗?A、先自己试一试。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D、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当作20来试,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3、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下几盆花?独立解决。说说你的算法和想法。你会验算吗?四、精讲点拨、趣味练习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一颗星) 70÷31=381÷54=272÷28=89÷22=2、最大能填几?(二颗星)38×()<24342×()<21361×()<44159×()<4813、森林医生(三颗星)P64页第四题。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六、作业布置:相关配套练习板书设计:参观花圃教后反思25:十四、1、56参观花圃(练一练)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二、综合练习1、完成70页第1、2题。2、完成71页第6题。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333÷37328÷42372÷45395÷56294÷29765÷743、完成71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估一估,算一算。三、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第71页4、5题。四、学生作业。配套练习秋游十四、2、57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三、精讲点拨1、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2、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3、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4、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四、知识应用及拓展。1、理解试商。2、完成“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3、完成“练一练”第1、2、3题。五、小结本课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26:秋游(练一练)十四、3、58教学目标: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综合练习1、完成73页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73页第2、3题。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3、完成74页第5、6题。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B、全班交流。三、课堂作业教材74页第4、7题。
练习五十四、4、59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掌握除法的试商、改商的算法。2、运用中小括号进行运算。3、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比赛。2.同桌一组完成75页第1题和76页第5题。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二、综合练习1.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完成75页第2题。2.填一填。完成76页第4题。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对乘数、积进行比较,然后说说变化的规律。3.想一想,算一算。完成76页第6题。让学生先说说这些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三、联系实际,运用数学完成75页第3题。(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法可能不同,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法合理、符合题意即可。)四、趣味数学学生完成76页第7、8题。此题方法较多,也可以用方程解。五、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地区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六、小结: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商不变的规律十四、5、60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先给学生们讲猴子分饼的故事,蕴涵有商不变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2、出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表,提问:你能发现什么?3、分小组探究、分工合作完成。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行驶距离/千米483264行驶时间/分241632行驶速度(1)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交流发现,你能帮助同学解答他的疑惑吗?(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3)学生独立完成,再举些例子验证你的发现(4)“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发现的规律。(5)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2、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四、精讲点拨1、完成“练一练”,找出规律:9÷3=9÷3=90÷30=27÷9=900÷300=81÷27=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几?3、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第78页第3、4、5题
教后反思27:路程、时间与速度十五、1、61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三者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二、自主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2、完成“试一试”第2题。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四、精讲点拨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第6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学生小结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堂作业:教材第80-81页其余各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28: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一练十五、2、62)教学目标: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三、实践应用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四、课堂练习练习六十五、3、63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试商、改商的算法2、体会发现的商不变规律,运用大小括号进行运算。3、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口算比赛学生抢答,小组完成。二、模型练习;1、学生根据课件,独立完成笔算,小组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同学们的正确率高?。
2、引导学生观察,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345÷31商是一位数312÷54商是两位数315÷35465÷46(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探究时要求学生说自己估算的理由,最好不要通过列竖式来得出正确结果)电脑出示情景图:开完运动会了,四(3)班的同学获得了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为此学校奖励500元给你们购买奖品,你们能帮老师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3、学生独立完成运动会采购奖品,让学生大胆想,谁会有什么不同的方案?在班上交流。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举例计算。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2、完成“练一练”,特别是第7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说一说从第7题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完成书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四、回顾知识:1、各小组完成知识构架图2、说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提示同学。完成实践活动:大数估算问题。五、小结。第六单元检测十五、4、64一、填空。 1、224÷28可以把除数看作( )来试商。 2、如果两个数的商是25,当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5倍时,商是( ); 如果被除数扩大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 )。 3、算720÷[(12+24)×20],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5、420分=( )时 720分=( )时
840秒=( )分 360时=( )日 6、最大能填几? 30×( )<170 60×( )<400 80×( )<315 50×( )<75 78×( )<774 38×( )<245 7、根据56÷4=14,请试一试运用商不变规律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 二、我会选。 1、360是30的( )倍。 A.1080 B.120 C.12 2、260除以40商( )余()。A.6 B.60 C.2 D.20 3、下列算式中,商是两位数的有( )。 A.828÷36 B.731÷79 C.2800÷400 D.1600÷800 4、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从A城开往B城需要3小时。 (1)60×3=180表示( );(2)180÷3=60表示( );(3)180÷60=3表示( )。 A、 从A城开往B城需要多少小时B、从A城开往B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C.这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5、一捆5米长的铁丝约重400克,一捆同样的铁丝重5600克,它可能约是( )米长。A.56 B.60 C.70 D.100 三、我会算。 1、直接填得数。 800÷20= 48÷24= 16×4= 8×4-7= 75÷5= 91÷7= 64÷16= 200÷3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第(3)小题。 (1)430÷86 (2)874÷19 (3)640÷72 3、用递等式计算。 140÷[520÷(41-15)] [175-(49+26)]×23 630÷(21-12)×16 四、解决问题。
1、张阿姨花了108元买了18千克苹果,李阿姨花了120元买了24千克苹果,谁买的苹果便宜?2、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30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计算,从甲城到乙城975千米,要走几个小时?3、小红为了参加演讲比赛,她准备了一篇大约900个字的演讲稿,演讲时间为4分。 (1)如果小红想平均每分打60个字,他打完这篇演讲稿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如果小红想要做一个时间为10分的演讲,大约需要准备多少个字的演讲稿?单元小结: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单元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单元学习内容: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单元教材分析: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温度十五、5、65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具: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二、自主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三、反馈交流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四、精讲点拨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五、当堂训练1、练一练。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2、小调查。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板书设计]温度2℃○5℃1℃○0℃0℃〇─2℃―2℃〇―5℃教后反思29:正负数十六、1、66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具: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收集数据,激趣导入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二、自主探索,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2、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三、反馈交流正负数的读和写。1、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并读出下列各数:+5、—5、+500、—100等
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四、精讲点拨(试一试)1、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2、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3、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等五、巩固与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负数读写。(2)练一练第二题,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负数。(3)练一练第三题,此题先让学生找到开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题意在图上描出来,回答题。六、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正负数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着+5、+6、+12、+100。-2、-3、-15、-123都是负数。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后反思30:正负数(练习课)十六、2、67教学目的: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能较熟练的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练习。出示第1题先比一比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同桌互相捡查。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数。出示第2、3、题,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那些数据可以用负数标示,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三、比赛中的负数。出示第4题,比赛的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借助这一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用正负数表示胜负的方法,再写一写,算一算。四、反馈交流,用正负数填表。首先结合实际讨论赢利和亏本得意思,了解每月盈利和亏本是通过和每月成本进行比较得到的,在议一议,算一算每月营业情况后填表。五、实践活动。分小组调查,对“学好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背出数学公式和概念,这句话的态度,作好记录,填入表中。让学生由此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十六、3、68数学好玩滴水实验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操作,借助实验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设计具体实验方案的方法。3.通过实验感受水资源的可贵,提高节水意识。重点: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地节水措施。难点: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教学过程:活动一:情景导入,明确活动任务。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与水资源相关的资料。2.看了这些资料你有哪些感受?3.明确活动任务。出示水龙头滴水的图片,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和设计方案。活动二:设计方案。
1.讨论设计什么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小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在所需实验数据、实验方案方面加以指导。活动三:动手实验。组织学生实验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活动四:交流反思。1.和同伴交流并分享实验结果。2.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完成教材89页2题。3.组织学生阅读并完成教材90页3题。活动五:自我评价。板书设计:滴水实验实验方案实验名称实验人员测量工具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分工实验报告实验数据计算过程与结论教后反思31:十六、4、69编码(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试着学习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猜看: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了让大家回去调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现在,你们来考考老师,你报号码让老师来猜,老师能猜出是你爸爸或是你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学生报号码,老师猜。)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因为这些信息就藏在这几个小小的数字里面!这些光用数字排列的编码真的有这么神奇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字与编码的世界去瞧瞧吧!2、板书课题:数字与编码二、讨论交流,探索规律1、身份证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那身份证的号码是怎样组成的呢?从这个号码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呢?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提示,进行研究。(1)仔细观察,这些身份证号码是由多少位数字组成的?(2)讨论交流,身份证号码各个数位上的数可能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师:学习提示明确了,同学们在组内学习时,还要注意分工、合作和互助,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时再向全班同学质疑。听懂了吗?现在开始。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4、师用课件补充:(1)第1、2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省份。(如51代表四川省。)(2)第3.4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所在的城市。(市区代码是35。)(3)第5.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户籍所在的县(区)。(40表示的是石柱县)第1-6位是地址码(4)第7—14位上的数字表示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是出生日期码(5)第15—17位上的数字表示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奇数分给男性,偶数分给女性,是顺序码
(6)第18位上的数字是校验码,是计算机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也叫个人信息码。一般用0-9表示,也有用X表示的。三、实践运用,体会编码作用1、师:根据这些规律,相信大家也一样能像老师一样根据号码获得信息了!(小组交流,说说小组其他成员收集的号码中获得什么信息)师: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能用文字表达清楚吗?既然可以用文字表达,那为什么还要用数码来表示?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编码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简明、科学,规范这也就是编码的优越性。2、“小马虎”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份证号码,但是不记得这几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们能帮帮他吗?请用线连起来。51352119740403542x爷爷513521195010015413奶奶513521195209275423爸爸513521197212035412妈妈3、师: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身份证的知识,那么身份证到底有什么用?学生回答。(如:登机、贷款、开户、更改户籍资料等等。)教育学生: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将来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1、身份证号码是一种编码,你能说说你还了解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编码呢?2、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可真多,数字编码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请看:(多媒体展示各个地方所运用到的编码)五、小结。十六、5、70编码(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试着学习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一、实践运用,尝试编码1、其实,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在学校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编号,这也是我们身边的编码,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生:学号。2、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的评比,学校最近想给每一位学生制作一个胸牌,上面要有一个学号。,请大家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自己编一个学号。想一想学号中应该体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中哪些比较重要?(入学年份、班级、个人序号、性别)。下面同学们就试着写一写吧。好,开始你们的设计吧!。3.成果大展示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学号说说设计意图,再提问:怎样设计学号能体现出是男生还是女生?怎样设计学号才能保证学号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不变?4、小结:同学们真棒!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设计好了学号,而且反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老师一定把你们的这些好建议、好做法转告给校长,以后学校编排学号的时候一定采纳大家的这些方法和建议。六、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对大家说些什么?2、师谈话赠言:今天大家表现都很出色,老师赠送你们几句话。不过是给你们一组数字编码,你们要通过译码表翻译出来。教师出示译码表:我11们1212上1313要1414去1515用1616处1717大1818小1919爱21好2222数2323字2424学2525习2626向2727料2828中2929生31活3232编3333码3434天3535帮3636神3737家3838在3939第一句赠言:19 19 23 24 16 17 18 小 小 数 字 用 处 大第二句赠言:23 24 33 34 36 18 38 数 字 编 码 帮 大 家3、在咱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编码向我们透露着丰富的信息。只要大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乐于研究的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教后反思32:十七、1、71数图形的学问一、内容概述数线段在教材中出现在第七册,认识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教材在二年级(第三册)思考题中曾出现过两个分点的数线段。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第五册)中认识角时曾经有过数角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线段计数的方法,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计数的过程。侧重在能运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及教学前测:1、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设计之前,我对四年级学生作了一个测试,作为教学前的前测。测试题目测试人数正确人数(率)错误情况、原因分析结论1、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画、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锐角?共有()锐角2、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画、数一数下图中有共有几条线段?共有()条线段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画的结果,发现学生在数线段时,已经有了数线段的基本方法,能通过以一点为起点有顺序地、不遗不漏的数出线段,已有以先数出基本线段,在再数组合线段的方法,证明学生有分类计数的思想。所以本节课将对计数线段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锻炼学生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计数方法和计数过程。三、教学目标:1、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2、能清楚、明白的表达数线段的过程和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把线段计数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老师和你初次见面,表示友好可以握一次手,这一动作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表示出来:(板书:●——●)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端点。线段是可以度量的,每两个点就可以固定一条线段的。(板书:两点之间)。我们已经有过数线段的经验,我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你能清楚的表达出你计数线段的方法和过程。设计意图:老师和同学握一次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好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当两手相握时形成两点一线,给学生解决本课中的握手问题做下伏笔。板书主要是强调线段的概念:两点决定一条线段。(二)总结方法、发现规律例1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条线段.要想使数出的每一个图形中线段的总条数,不重复、不遗漏,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观察、分类去数.这样才会不遗不漏。我们可以按照两种顺序去数.(教师引导、演示两种方法的计数,)第一种方法:按照线段的端点顺序去数,如上图中,线段最左边的端点是A,即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AE四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BE三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CE一条。以D为端点的线段有DE一条。所以上图中共有线段4+3+2+1=10条.第二种方法: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所谓基本线段是指一条大线段中若有n个分点,则这条大线段就被这n个分点分成n+1条小线段,这每条小线段称为基本线段.如上图中,首先有AB、BC、CD、DE四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有二条基本线段的是:AC、BD、CE三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是AD、BE这样二条.最后是包含有四条基本线段的是AE一条。所以线段AE上总共有线段4+3+2+1=10条。例2在下面5个点中,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多少条线段?(请同学们在五个点上试一试,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以上四步。)第一种方法:按照端点顺序计数。以A为起点分别与B、C、D、E连接共有4条线段。以B为起点分别与C、D、E连接共有3条线段。
以C为起点分别与D、E连接共有2条线段。以D为起点与E连接有1条线段。第二种方法: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首先有AB、BC、CD、DE四条,其次是:AC、BD、CE三条,然后是AD、BE这样二条.最后是AE一条。所以线段AE上总共有线段4+3+2+1=10条。小结:例1的数线段和例2有什么异同?(共线与不共线)我们在计数时要注意要按照一定顺序、分类计数。上述研究说明:要想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有线段,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线段的总条数等于从1开始的连续几个自然数的和,这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的最大的加数是线段所有端点数减1.例如图中线段AE上所有端点数(包括两个端点A、E)共有5个,所以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中最大的加数是5—1=4,也就是线段AE上基本线段(AB、BC、CD、DE)的条数是4.所以线段AE上总共有线段的条数是4+3+2+1=10(条).如果用n表示线段的所有端点数,线段的总条数=1+2+3+……(n-1)(板书)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能清楚的表达出两种不同的计数顺序,并且养成分类计数,边数边计的习惯;能了解例1和例2在表现形式上有共线和不共线之分,在原理上是相通的。但是,例2如果学生只有这一种思路,则不强求学生用按基本线段的分类数法。(三)运用原理,解决问题1、小明过生日,他邀请了4个朋友来吃晚饭,席间小明提议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他们相互握手一次,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汇报)2、体育老师的问题:四年级有5个班进行拔河比赛,每两个班要比赛一场,一共要组织几场比赛?(可以画线段表示)3、航空公司的问题:在6个大城市之间,都有直达的航空线,一共要有多少条航空线?4、小摄影师的问题:妈妈和她的5个老同学聚会,每两个人都要合影一次,一共要照多少张双人合影?(此三题请你自己选择一个来解决。和同学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数线段的原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问题中,用所学的画线段图形的方法或者计数的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拓展延伸,引发思考考考你:用1、2、3、4、5五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不重复的两位数?设计意图:由课前测试“五个人握手问题“时,学生的用数字排列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联想到用几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两位数。此题需要学生考虑到与数线段不同之处是:线段两点之间只有一条不能重复计算,而组数时两个数可以交换十位和各位的数字,像12和21是两个不同的数,因此组成的两位数是原来的2倍,使学生懂得考虑问题要全面。
小结:线段的计数问题不仅有规律,而且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线段的方法来解决。数学学习中的许多问题之间都有联系,我们要勤于思考,发现事物中的普遍联系。数线段两点之间●——●有序分类1+2+3+……(n-1)按着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二合一、三合一……)不重复不遗漏找规律板书:
教后反思33:单元小结:
第八单元:可能性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掷硬币”的试验和生活实例,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结合摸球游戏的具体情境,经历分析、判断等思考过程,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系:可能性内容在小学分为两个阶段安排。本册是第一次编排可能性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笑意随机现象的实例,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一些简单的的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第二次安排在五年级上册,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规则,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认识可能性。教学重难点:1.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十七、2、72不确定性【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板书:一定)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猜想验证 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1~3题。 3.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小结教后反思34:摸球游戏十七、3、7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7――98《摸球游戏》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性目标: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以及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3.情感性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学会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等描述可能性的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随机思想的理解。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记录单,纸盒,硬币,,红、白乒乓球若干。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师:请看,这有三个纸盒,里面都装有2个球,请三个同学上台来摸球,每人摸5次,摸出白球次数最多者获胜。谁愿意来?师:第一次开始,让我们把它记录下来。第二次……师:谁赢了?恭喜你。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个学生打开盒子并拿出球举起展示给全体学生看)逐个问:看到这个结果,你们3位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根据盒子里球的情况分别用“不可能”、“一定”、“可能”等词语描述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边说边板:不可能、一定、可能)师:你们说的太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游戏中发现知识问:第一盒全是黄球,不可能摸到白球,那么可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从这个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汇报交流,说明理由问: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0”?
师:(说到第二盒时,手指)从这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到白球,那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问:谁来汇报?还有谁来补充?问: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1”?≈问:(说到第三盒时)从第三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那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又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为什么?还有谁想说?(1/2 )2、变化中找寻规律问:如果在第三盒中加一个红球,那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还可以这样表示吗?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盒子里有3个球,只有l个白球,所以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1/3)。谁还想说?问:在这个盒子里摸球,还有摸出其他球的可能性吗?(红球2/3)你是怎样想的?问: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用小数表示方便吗?师:像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更简单、更准确?3、阅书87页。师:瞧淘气和笑笑也在研究可能性的大小,请翻开书87页,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下面我们同桌之间与淘气、笑笑一块讨论一下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四、五两个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好吗?问:哪个小组来汇报?谁来补充?结语:一种颜色的球占总数几分之几,摸到这种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导:说的真不错,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来做一个摸球游戏,好吗?(实验一定要做到真实、科学,我们待会还要考察哪一组合作的好,实验的速度快。)1、游戏名称叫我摸你猜,请看游戏规则(课件)放球:盒子里装有白球和黄球共10个。摸球:以小组为单位每次从盒中摸出一个球,在实验记录单中,记录好颜色后,放回盒中,再摸。共计20次。统计:记录好摸出的白球和黄球的次数,猜一猜盒子里有几个黄球、几个白球。注意:每次摸球时手先在盒中搅一搅。师:结束后组长依次汇报记录数据,猜测两种颜色球的数量,并说明理由。把全班摸到黄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分别加起来,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师整理填表课件展示,再次进行猜测,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对猜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师:(看着课件上的数字,故作疑问状)为什么和我们推理的不相同呢?师:像这样的困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真是很多,不仅摸球的时候有,抛硬币的时候也有。比如我们任意抛一枚硬币,大家说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1/2),可是就在上课前我连续抛了10次,有8次朝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想)好,注意看想想是怎么回事?(课件显示)历史上一些著名数学家做抛硬币试验的数据试验者 投掷次数 正面出现次数 正面出现的频率小明30100.3333布丰 4040 2048 0.5069德·摩根 4092 2048 0.5005费勒 10000 4979 0.4979皮尔逊 12000 6019 0.5016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吗?(因为我们实验的次数太少了,当次数有足够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结果会越来越接近1/2。)师:请同学们议一议,皮尔逊抛了24000次后,如果他再抛一次,第24001次会是什么结果?
2、智力问答:导语:可能性的大小不仅仅出现在数字游戏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会出现。(1)某种福利彩票的规则是:100万张为一组,设特等奖一个,奖品是小轿车一辆。李叔叔买了一张彩票,有可能中特等奖吗?中特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2)如果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80/100,你打算带雨具吗?为什么?结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生活中不确定的现象要比确定的现象多得多,所以我们应该用变化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学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选择和判断。 3*、分析预测:(下面看看同学们的眼光怎么样?) 学校举行乒乓球决赛前,公布了参加决赛的小明、小强两名同学的资料。 (课件出示比赛成绩和讨论问题) 小明 小强 双方交战纪录 4胜3负 3胜4负 在校队比赛成绩 10胜5负 14胜6负 (1)预测本次比赛决赛中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与同桌说说你的理由。(2)如果要推荐一名选手参加市乒乓球比赛,你认为推荐谁比较合适?(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表看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今天大家学的开心吗?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2、可能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希望同学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这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中,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课后找找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例子。板书:可能性的大小不可能—可能性小—可能性大—一定教后反思35:总复习一、复习指导思想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1、查漏补缺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二、复习内容:1、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乘法 第四单元、运算律第六单元、除法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2、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3、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 4、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好玩(合理安排)三、复习目标: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3.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四、复习重难点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3、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与应用。五、复习措施:1、按总复习单元的顺序进行知识方块分类的疏理性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选择性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通过以上多种复习手段,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一)十七、4、74教学目的: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如:4005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3005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如:789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00000000 读作:四十五亿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如:4005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0871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生:都只读一个零。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七千万零五百(70000500)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0000)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0050)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8000)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四、比较大小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生:第一步分级。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看题目:208090>200809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如:1900<2万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如:3458<123456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1.整亿整万的数。如:4700000=470万 12700000000=127亿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2.求近似数如:12924800≈1292万 272000000≈3亿 3507200000≈35亿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六、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十七、5、75第二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过程: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一、填空。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二、判断对错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⑵4321>4320万⑶9□000≈9万,□里最小填0。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⑴13500000元=(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A、1 B、2 C、3 D、4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A、19998 B、20003 C、21000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一、在〇里填上“>”、“<”或“=”。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二、按要求写数。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三、求近似数。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3000000)+(800000)+(9)=3800009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⑴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第三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练习十八、1、76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填空1.2005年,某省的小学在校人数是九万六千八百零三人,写作(),该省这一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四十二亿零六千八百三十元,写作()。2.用“四舍五入”法改写下面各数。2830750000≈()亿649086≈()万3.在○内填上“>”、“<”或“=”。685439100○9732560151986720○52001340
4.一辆小汽车每小时可行驶110千米,它的速度可记作()。5.两个因数的积是9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如果把因数12改成1200,这时积是()。6.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要1分钟,烧开水要8分钟,洗茶杯要1分钟,拿茶叶要1分钟,沏茶1分钟,客人喝上茶最少要等()分钟。7.20403000600读作( ),最高位是( ),其中“4”表示( )个( )。二、判断题1.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三位数。 ( )4.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5.比最大的八位数多1的数是一千万。 ( )第四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十八、2、77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学生交流、汇报、补充。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估算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15×39=585792÷24=33150×39=396÷12=15×390=1584÷48=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4、复习笔算1)948÷38=2496÷47=4325÷48=3276÷84=2)245×27=530×48=509×50=802×37=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解决问题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3)总复习9、10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二十一4——8补充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25×433276÷8454×692、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3、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4、四年级同学组织去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春游,共278人,每辆车有43个座位,如果保证每人一个座位,大约需要包几辆车?第五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练习(1)十八、3、78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直接写出得数。50×70=40×30=25×40=160×3=60×40=200×7=12×30=22×4=25×20=48×20=300×5=180×5=18×3=60×6=35×4=72×2=15×30=17×40=190×3=95×4=
185×4≈154×28≈592×21≈108×34≈252×19≈313×32≈612×19≈710×38≈二、我会填。(1)70的14倍是(),106与80相乘,积是()。(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3)飞机每小时飞行850千米,4小时可飞行()千米。(4)新城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068人,大约是()人。刘老师身高169厘米,大约是()厘米。(5)一只驼鸟奔跑的速度每小时58千米,可写作()。小东在校运会“100米跑”中,跑出每秒8米的好成绩,写作()。(6)85×25的积是()位数。125×80积的末尾有()个0。(7)在里填小“>”“<”或“=”。180×5190×6460×3046×300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根据75×40=30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8分)150×40=75×200=25×40=2.笔算(18分)306×24=703×50=260×14=480×70=65×390=42×102=四、让我来解答:(1)一士多店平均每天售出饮料350支,这个月(按31天计算)共售出饮料多少支?(2)小东从家走到学校要20分钟,他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5米/分,小东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3)小华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他2分钟能跑多少米?(4)张大伯把一车蔬菜送到菜市场,去时的速度40千米/时,用了3小时送到,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5)打字员小芳每分钟大约打75个字,她打一篇文稿刚好用了40分钟,这篇文稿大约有多少字?十八、4、79第六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练习(2)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直接写得数。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1.270里面有90个30。()2.408÷68的商是一位数。()3.甲数除以乙数商15;如果甲数和乙数都扩大3倍,商就是45。()4.用100元钱最多可以买3颗篮球。()5.1520÷50=30……2()三、用心选一选。1.被除数除以10,除数(),商才能不变。A.乘以10B.除以10C.不变2.根据42÷7=6可以知道84÷14=()。A.6B.12C.603.60×□<492,□里最大能填()。A.7B.8C.94.□46÷73,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A.5B.7C.95.爷爷今年91岁,小丽今年13岁,爷爷的年龄是小丽的()倍。A.5B.6C.7四、用竖式计算。215÷36=318÷53=196÷28=五、解决问题。1.金鸻(héng)鸟迁徒时,途中可以不停留飞行40小时达3600千米,被称为鸟类中的“马拉松”冠军,它每小时大约飞行多少千米?2.“国庆”节四(1)班的同学去郊游,王老师一共给他们照了216张照片。一盒胶卷能照36张照片,王老师用了几盒胶卷?3.小东看一本故事书,12天看了84页,照这样计算,小东23天一共能看多少页?第七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十八、5、80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具:三角尺。教学过程:一、 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交流汇报补充。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角的度量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A、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B、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2)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4) 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查。5)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三、练习内容:1、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出示第12题。四边形
四边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 √ √ √ √ 长方形 √ √ √ 平行四边形 √ √ 梯形 √ 1)学生完成上图。2)请学生根据上表中答案分类。4、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标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再画出对应的高。 5、有长方形纸做一个梯形,并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6、完成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第八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练习十九、1、81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填一填。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线段最短。4.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做一条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形。5.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是()。(填度数)6.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4条垂线,这4条垂线之间的关系是()。7.长方形相邻的两边是()的,相对的两边是()的。二、请你来当小裁判。1.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3.过直线L外一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4条。()4.当梯形的两腰相等时,这个梯形叫等腰梯形。()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我会按要求做一做。1.在互相平行的直线下画○,在互相垂直的直线下面画△。
()()()()()()2.在对称的图形下面画○,不对称的图形画△。()()()()()()四、按要求做一做。1.用量角器画角。65°120°40°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个()个()个五、动手画一画。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从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需要用与精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三、单元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四、单元教学难点:
1、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2、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五、教学建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两者之间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的情境加以说明,以减少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出现错误。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作用及意义的同时,掌握(以四舍五入法为主的)求近似数的方法。本单元计划课时7课时。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十万是个很大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4)读出下面各数4958、3026、4005、7000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5)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二、自主学习认识“十万”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 (3)、当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1)、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板书:十万(2)、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3)、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四、精讲点拨提问1: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五、当堂训练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2、发现问题。(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二、探究新知1、认识“十万”(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2和第3页,边看边思考;100000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
(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3)100000元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是他们的描述有一定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4)如果10000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100000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板书:十万[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5)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十万天大约是274年。[设计意图]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十万”的理解和运用。2、认识“百万、千万、亿”(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师: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2)师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3)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设计意图]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三、方法应用(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应该怎样记?)(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谈话: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五、课堂练习:练一练板书设计:数一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第三课时人口普查(读多位数)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7424600800010000321550950097010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二、自主学习1、展示收集的数据。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1.读出上面的数据。三、反馈交流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1)介绍数位。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2)展示数位顺序表。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千亿百亿十亿亿位千万百万十万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
位位位位位位位(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四、精讲点拨(1)认识数位分级。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1229611553013880833210410000701000010000009730000964指导:1265830000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同桌之间交流。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小组交流。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五、当堂训练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指导:40076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七、布置作业1.教材第7页第1、2题板书设计:…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第四课时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有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二、自主学习1、出示例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吗?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北京13820000人天津10010000人香港6780000人
澳门440000人大陆1265830000人提问: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一、反馈交流观察例题,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二、精讲点拨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板书:13820000、10010000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大,所以13820000›10010000五、当堂训练1、教材第9页第1题2、练习册第6页第1题六、课堂小结(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七、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国土面积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10000000000=100亿9600000=960万第五课时近似数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学法:分析思考,实践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展示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二、自主学习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三、精讲点拨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四、反馈交流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五、当堂训练1、练一练1、2、4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六、课堂小结1、四舍五入的方法2、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板书设计: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方法与注意事项第六课时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目标:1、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2、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验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趣。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说起。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二、自主学习教材第一幅图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按群计数”,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位制的“原形”。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三、当堂训练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四、课堂小结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十进制。板书设计:从结绳计数说起古埃及象形文字玛雅数字中国算筹数码第七课时练习一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法与学法:教法:组织练习,引导思考。学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练习题3)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五、结合练习册,教师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六、课堂作业教材第15页第5、6、7题。七、思维拓展教材第15页第8题。板书设计:练习一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角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本单元认识的角主要是平角与周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线段、射线与直线以及平行线、垂线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所以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对于这些内容,教材都加强了操作活动的练习,使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2)、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3)、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4)、平移——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2、能力目标:(1)、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2)、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2、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4、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5、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6、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五、单元教学难点: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2、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学法:观察思考,归纳思考。教具准备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二、自主学习1、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三、反馈交流1、比较三种线的特征(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四、精讲点拨1、三种线的读法。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2、画直线。(1)过一点,画直线。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点。画直线。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五、当堂训练1、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一题。2、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二题。3、数一数有几条线段。(1)有()条(2)有()条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第二课时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操作,归纳概括。学法:操作思考,理解运用。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二、自主学习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三、反馈交流说一说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四、精讲点拨1、练一练(1)、我说你摆。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画一画(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五、小试验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
相交垂直第三课时平移和平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2、能永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重点难点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观察发现,动手操作。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出示“看一看”左图。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出示“看一看”右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自主学习1、移一移。(1)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提问: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说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2)出示小鱼图。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三、反馈交流1、折一折。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么?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请学生汇报折纸情况。2、说一说。出示教材“说一说”的三幅图片。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3、画一画。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四、当堂训练
1、“实践活动”。2、思维训练(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2)、过B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五、课堂小结提问:平行线由什么特点?怎样画平行线?六、布置作业第四课时旋转与角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难点:1、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归纳。学法:观察思考,自学讨论。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平角和周角。1、转一转,说一说(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2)一人说一人转。(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2、认识平角和周角。(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二、试一试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三、练一练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四、你知道吗?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五、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六、布置作业:练一练1、2.板书设计:旋转与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第五课时角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1、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法:体验感悟,发现应用。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一认(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4)说说1°和平角。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三、当堂训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1、量一量练一练2的∠3、∠4的度数。2、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3、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四、.数学游戏.1、读懂游戏规2、同桌比赛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六、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角的度量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第六课时角的度量(二)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操作,引导发现法。教学补充:学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一、用三角板画角1、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平角。(1)让学生独立画角,同桌交流,说说画角方法。(2)说说各角的大小二、画一个60度的角1、独立画,指名说一说怎么画。还有别的画法吗?2、用三角板画你还用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学生试画,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1)画30°,60°,90°,45°的角——说说画的方法(2)利用三角板还能画出几度的角(摆一摆,算一算)反馈:可以拼成75°,105°,135°,150°,120°(提示:拼画的顺序)第一步可用45°的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拼;第二步可用等腰三角形90°与另一个三角板的每一个角拼.)1、还有别的画法吗?用量角器画角。思考讨论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的角,该怎么画?(1)学生尝试画角(2)讨论得出:画角方法A、先画一条射线。
B、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射线重合。C、在量角器60度的刻度线的地方记一个点。D、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新记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就是60的角。三、试一试1、画150度的角,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学生独立画,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2、量红领巾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画出其中一个角。3、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30°、80°、105°、160°、小结画角的方法,再指名说一说怎么画的,应注意什么?四、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五:专题练习设计:第七课时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回顾,组织练习。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合作。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四题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小组合作,可画一画。(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2、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三、乘法一、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三、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0-32的“试一试”,“练一练”等)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质疑,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1、揭示课题。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用算式计算(3)反馈计算结果(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三)精彩展示(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分)(3)估算结果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比2000分多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解决方法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2280+114=2394解决方法2:114×21
=114×7×3(用21看成“7×3”)=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2394解决方法3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21114……114×1228……114×202394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四)测评反馈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2)反馈运算结果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312×54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31240847×54×25×210124820404715608169416848102009870(五)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第二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第31-32页)教学目标: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巩固,归纳教学过程: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乘法估算练习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三、数学游戏: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四、板书设计:练习课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二、乘法估算练习三、数学游戏第三课时:有多少名观众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质疑探讨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三、精彩展示(1)幻灯呈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版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四、测评反馈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2,4题。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五、板书设计:有多少名观众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第四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内容: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3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教具准备:计算器、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板书:神奇的计算器。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2、认识一些功能键。(1)由学生来说明。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三、精彩展示(1)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①实物投影呈现: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③反馈计算结果。
四、测评反馈(1)呈现计算题。①1+2+3+4……+98+99+100②999×99999×9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反馈计算结果。(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如:①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②999×9=89919999×9=8999199999×9=899991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999999×99999999×999999999×9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板书设计神奇的计算工具(1)计算25×4(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第五课时:有趣的算式教学内容: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讨论:1111×1111的结果。(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1111×1111=1234321(5)依据规律填得数。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142857×5=714285142857×4=8571423、第三关:神奇的9。(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99×99=9801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9999×9999=99980001(3)了现规律并归纳:(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4)“卖关子”。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学生A:不相信!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学生C:感到迷惑。(5)运算规则。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如:1,2,5,0。最大四位数:5210最小四位数: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521085418730-1025-1458-30784185708356526552996366427641-2556-3699-2466-14673996626441766174达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6)学生探索。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三、测评反馈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四、板书设计:有趣的算式第一关:奇妙的宝塔。第二关:奇怪的142857第三关:神奇的9。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第六课时练习三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9-40页)教学目标: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巩固,归纳教学过程: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
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乘法估算练习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三、数学游戏: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四、板书设计:练习课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二、乘法估算练习三、数学游戏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第42-46页)教学目标:1、复习大数的读写、求近似数等第一单元的内容。2、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3、复习乘法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认识较大数、线与角、乘法简算。教学方法:反馈,总结,归纳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单元:认识较大数第1、2题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以提高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使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复习。二、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第4、5题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可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第6题引导学生先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等工具来验证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还是互相垂直。三、复习第三单元:乘法第7题用竖式计算第8题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第9题,可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问题中蕴含有哪些数量关系。然后解答。
四、复习作业设计。五、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1、认识较大的数2、线与角3、乘法四运算律一单元分析:(1)课标分析: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2)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第七课,属于小学中年级的内容。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但是还没有接触过运算律,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对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所以说本课内容是一个过渡,既要用到以前的知识,又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主要解决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明白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学会应用,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运算律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列举例子,再举例子中运用,使用各种方法计算答案。运算律首先告诉学生学习原因,帮助学生探索运算律获得的原因,其次告诉学生运算律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运算律来解决。运算律有很多种,本节课只学习加法的交换律a+b=b+c,加法的结合律(a+b)+c=a+(b+c),课本上举男生女生跳绳踢毽子的例子,由学生熟悉的出发,通过不同的提问方法,最后得到相同的答案。让学生明白加法的结合律是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又是一重点,难点。在检查一道加法题是,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验证是否算的准确(3)学生情况分析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已经学习加法了,掌握了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但是还没接触过运算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东西,新概念。运算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他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时期,要帮助他们完成好这个转化。既要向他们呈现具体的失事例,也要帮他们形成抽象思维的方法。小学生对具体的事例,可爱的图片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一起他们的兴趣。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之前加法学的不好的学生,这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注重这类学生的需求,从最简单的开始,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4)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到苏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老师在旁进行指导,解答疑问。一到学生自己发现探索问题,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一个人解决问题可能有些困难,让小组同学在一起,既有利于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一起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第一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电脑出示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了解灾区学生的困苦。)1、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2、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2、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三、精讲点拨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2、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3、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引出书上的第4题:捐书引导学生先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指出错在哪里?怎样才能改正)四、知识应用及拓展。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2、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五、小结本课:你对中括号的作用及用法掌握怎么样?六、作业布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中括号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二课时练一练1.口算。24×5=18×30=200×6=19×40=25×40=260×3=14×30=125×80=2.填空。(1)估计96×42时,这样想:96≈(),42≈()。()和()相乘得()。所以96×42≈()。(2)30800×5的末尾有()个0(3)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一个四位数,其中一个因数是两位数,那么另外一个因数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3.判断题。(1)370×50与3700×5的积相等。()(2)89×99+89=89×(99+1)()(3)两个三位数相乘,积一定是五位数。()4.选择题。(1)847+853这道题可以利用()来简算。①乘法交换律②乘法结合律③乘法分配律(2)两个因数的积是48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①96②2400③不能确定(3)□÷86=240,□里应填()①320②180③2105.计算(1)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285×48=95×408=360×75=(2)用简便方法计算。45×10223×98+4625×32×1256.应用题(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按365天计算)(2)运动会举行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共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5行,每行25人,一共多少人参加表演﹖第三课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3、渗透分类数学思想方法。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教学重点:会选择算法,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交换师:同学们,刘老师今天想做个小调查。我们班谁家有自行车?生:我家有。师:那你能告诉老师你家自行车是谁骑的吗?生:妈妈(我)骑的。师:妈妈(我)骑自行车,老师想把妈妈和自行车的位置交换一下,你们说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自行车骑妈妈了。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再看下面这句话。小明在钓鱼。“小明”和“鱼”的位置可以交换吗?生:不能。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鱼在钓小明了。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再看25这个数中的“2”和“5”的位置可以交换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52了,数字变大了。师:刚才我们讨论的几个问题能不能交换位置啊?生:不能。师:在数学中也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些情况就可以交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二、自主探究、初探定律1、出示:8+18279-1715×416÷818+817-2794×158÷16师:请同学们观察这8个算式,观察后您们能进行分类吗?(学生交流)2、点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80+6565+8015×44×15279-1717-27916÷88÷16师:你是按什么分类的?生:我是按加、减、乘、除法进行分类的。师:抽生口算前4道算式,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前面4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没有变。生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积没有变。师:后面的四道题,虽然位置交换了,可是你们现在无法计算,暂时不探究这四道题。但是你们想不想计算这四道题?(想)那你们现在就要好好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有没有信心。(有)(师取下这4道算式)三、合作探究,猜想验证1.加法交换律
师提出:在8+18=18+8这道算式中,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不是在所有的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会发生改变呢?那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写出几道加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它们的结果,并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交流回答,师选择算式板书: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没有找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没有)师:出示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1:交换加数的位置。生2:和不变。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师:谁愿意为这个规律起个名称?(抽生回答)生:加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齐读加法交换律内容)师:你们真聪明!现在谁能用字母来表示一下加法的交换律?(抽生回答)(板书:a+b=b+a)。其实啊!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但我们一般都用a+b=b+a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及时练习:学生口答。(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口答)20+30=()+()524+678=()+524□+()=○+()3+()=Y+()师及时反馈2.乘法交换律1、师:我们已经验证了加法交换律,那么乘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个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同样地,先请每位学生编出乘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看它们的结果有没有积发生了变化的这种情况?生:没有。师:请学生汇报情况,师板书。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师板书)师:谁能给这个规律起一个名称呢?(抽生回答)生::乘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学生齐乘法交换律内容)师: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抽生回答)生:(a×b=b×a)2、及时练习。(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口答)10×5=()×()()×△=()×☆C×()=F×()25×18×4=25×()×()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交换律”(板书)。下面,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四、巩固内化,运用定律师:利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检验计算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怎样进行验算呢?请你们完成“课堂学习单”的第一题。1.(1)74验算:
+641(2)64验算:27×27×6444812817282、运用定律计算。⑴比一比,谁算得快?(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你的同桌。)130+86+7025×37×440+35+60+265125×23×83、拓展练习:32×12525×16×125五、总结全课师: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60和61页,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交换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谁来说说你今天这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板书设计: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a×b=b×a8+18=18+815×4=4×15学生的例子学生的例子…………第四课时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教材第52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共有营员多少人?(1)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42+45+55=142(人)2.师:这道实际应用题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还有一道例题(出示例2),同学们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说明:从近期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例2连加法做好铺垫。]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1.出示例2。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个班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1)全班试做。(2)指名板演。(3)做完的同学自己先说一说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4)师: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间,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48+50)+49=48+(50+49)2.谁能编一道像例2这样的应用题,(指2至3名学生编)然后全班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投影出示)(12+13)+14○12+(13+14)(320+150)+230○320+(150+230)[说明:通过编题解答,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为后面归纳概括打下基础。]4.归纳概括加法结合律。(1)从黑板和投影上的算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2)指名回答发现了什么规律。(3)教师准确口述规律,然后出示加法结合律内容。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揭示并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4)全班整体感知加法结合律。(齐读)[说明:由小组到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发散学生的思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5.学习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1)自学(a+b)+c=a+(b+c)(2)弄清a、b、c的意思。6.做一做。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25+68)+32=25+(□+□)130+(70+4)=(130+□)+□7.探究复习题的另一种简便算法。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同学们想一想:复习题怎样计算更为简便一些?42+45+55=42+(45+55)
[说明:学以敢用,强化简算意识。]8.小结:加法结合律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好。9.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说明:清除练习中的障碍与疑点,使学生真正学懂会用。]三、解决应用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学习例3.计算480+325+75(1)同学们观察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3)集体订正,并指名说出这样算的根据。3.学习例4.计算325+480+7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例4怎样算比较简便?与例3有什么不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3)集体订正,说出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说明:把两道例题放在解决应用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问:我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应用过加法结合律?5.练:(做一做)137+31+63怎样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6.读:阅读教材第14一15页,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7.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说明: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教育。]四、综合练习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说明:巩固结合律,打好基础。]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a+(20+9)=(a+20)+9()△+(○+b)=(△+□)+b()(10+20)+30+40=10+(20+30)+40()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l+2+3+4+5+…+99+100=5050[说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说明:巩固例题,打好基础。]5.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1+3+5+7+……+17+19=2+4+6+8+……+18+20=[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创造性以及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第五课时: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第54--55页)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假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三、测评反馈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3、集体讨论第5题。四、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3×(5×4)=6015×25×4=1500(3×5)×4=6015×(25×4)=1500乘法结合律:(a×b)×c=a×(b×c)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探索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第57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呈现课文插图(实物投影或挂图)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情况。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学生A:6×9+4×9=54+36=90(块)学生B:(6+4)×9=10×9=90(块)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4、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5、举例验证。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如:(40+4)×25和40×25+4×2542×64+42×36和42×(64+36)讨论交流:(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6、字母表示。
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7、提示课题。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三、精彩展示课文第57页的“试一试”。1、(80+4)×25(1)呈现题目。(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2、34×72+34×28(1)呈现题目。(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四、课堂练习1、课文第57页的“练一练”。五、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6×9+4×9=9040×25+4×25=1100(6+4)×9=90(40+4)×25=1100乘法分配律:(a+b)×c=a×c+b×c第七课时:练习四教学内容:练习四(第59-60页)教学目标: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二、花圃中的乘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三、观察与思考: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四、课堂总结五、板书设计练习四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二、花圃中的乘法三、观察与思考: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单元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内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是: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中安排的“练一练”的内容(教材第78页)都是在方格纸上对某一点的位置用数对的方法进行表示。在开展这些练习时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分别说一说水平方向点的位置与垂直方向点的位置。如第1题中,可以先说一说银行在水平方向是第1格,商店在水平方向是第4格等,然后说一说银行在垂直方向是每1格,邮局在垂直方向是第2格。第二,当学生分别能清楚地表示单一的位置时,接着讨论在单一位置上的两个点。如分行与商店都在垂直方向的第1格,那么怎样让人们知道的不同位置呢,从而引出需要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2、在操作活动中,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方面,从8个方向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则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可能比较大。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硬性认识的经验,以便于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桔设计的“试一试”
活动(教材第80页),为学生提供较充分的动手机会,教材在附页中安排了一些操作的材料,在课前学生可以剪下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操作。在摆的时候,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要求摆放,接着组织学生说一说所摆的小动物在什么位置上;然后可以由同桌的两个同学任意摆放,并交流小动物摆的位置。“练一练”第1题(教材第81页),两个小朋友从自己所站的位置观察对方,其方向是相对的。对于这个活动也可以请学生先摆一摆两个小朋友的位置(也可以用小动物代替),然后再说一说他们各自的位置。重点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第一课时去图书馆教学目标:1、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难点:体会同一段路往返的方向具有相对性。教学过程:活动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61页情境图。提问:小小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活动二:探究新知。1、明确描述路线所需的条件。讨论:只明确行走的方向,就能准确地描述行走的路线吗?2、组织学生选择一条路线,画一画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图。3、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4、提问:你能描述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吗?你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描述的清楚、准确?活动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1题。2、62页第二题。活动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去图书馆描述路线的方法:1、先看朝哪个方向走;2、要说清楚在哪里转弯3、还要说清楚每一段路要走多远。
第二课时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具:国际象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数对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位置卡:第*列,第*排学生可能出现:A、找不到座位。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二、自主学习1、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2、生活中应用数对(1)根据位置写数对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①出示残缺的太阳岛景点分布图。你能帮忙把地图补充完整吗?②学生操作后交流。三、反馈交流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四、精讲点拨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五、当堂训练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1、教具展示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2、游戏:摆子连线比赛规则:每3人一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先掷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说明:棋子用一点来表示)。第二个学生接着同样的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另外的一个学生负责记录。每放对一个棋子加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2分,3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3分,依此类推,将你们俩的得分记录在一张纸上、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学生操作,教师下去巡视)五、全课总结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第三课时练一练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准备:座次表、课件、方格纸、地图纸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先玩寻宝的游戏,l学生将“礼物”藏在同学的课桌里,老师来找,同学提供正确的信息,但不能说他的名字、指他的位置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第几组第几排”,孕伏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老师藏礼物,两个同学比赛“寻宝”
,找到礼物后,说说为什么你找得那么快?强调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第几组、第几排。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的位置。2、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思考并回答,学生相互补充3、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1)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2)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理由。3)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试做,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4、数对学习1)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置?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么?那括号又表示什么呢?2)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学生尝试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理由。三、巩固练习1)在方格纸上找朋友的位置,并说出数对。2)把地图填写完整师生示范,然后生生示范,最后小组游戏。四、游戏:寻找秘密点。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确定位置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数对六单元除法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单元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独立探索●交流归纳●尝试运用如何进行试商?可以先交给学生讨论,然后进行归纳。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交流信息●比较快慢●归纳数量●发现关系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数据推理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每一道习题运算,都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计的意识。第一课时买文具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电脑出示的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1)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2)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怎样商?(由学生自己小结)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1)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2)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一、知识应用及拓展。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2、完成“练一练”(1)第1题。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2)完成“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3)完成“试一试”第3题。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四、最后小结: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买文具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第二课时练一练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难点: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交流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150÷30=130÷13=342÷40=600÷20=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二、自主学习、综合练习1、括号里最大填几?30×()<22050×()<8540×()<14060×()<30660×()<20080×()<314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2、完成“练一练”第2题。3、完成“练一练”第3题。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三、实践应用完成“练一练”第4题。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四、拓展练习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五、小结: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150÷30=130÷13=342÷40=600÷20=第三课时参观花圃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作用是什么?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3、你能列出算式吗?三、反馈交流1、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2、用除法竖式你会吗?A、先自己试一试。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D、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当作20来试,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3、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下几盆花?独立解决。说说你的算法和想法。你会验算吗?四、精讲点拨、趣味练习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一颗星) 70÷31=381÷54=272÷28=89÷22=2、最大能填几?(二颗星)38×()<24342×()<21361×()<44159×()<4813、森林医生(三颗星)P64页第四题。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六、作业布置:相关配套练习板书设计:参观花圃
第四课时练一练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二、综合练习1、完成70页第1、2题。2、完成71页第6题。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333÷37328÷42372÷45395÷56294÷29765÷743、完成71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估一估,算一算。三、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第71页4、5题。四、学生作业。配套练习第五课时秋游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商”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三、精讲点拨1、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2、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3、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4、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四、知识应用及拓展。1、理解试商。2、完成“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3、完成“练一练”第1、2、3题。五、小结本课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六课时练一练
教学目标: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综合练习1、完成73页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73页第2、3题。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3、完成74页第5、6题。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B全班交流。三、课堂作业教材74页第4、7题。第七课时练习五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掌握除法的试商、改商的算法。2、运用中小括号进行运算。3、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比赛。2.同桌一组完成75页第1题和76页第5题。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二、综合练习1.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完成75页第2题。2.填一填。
完成76页第4题。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对乘数、积进行比较,然后说说变化的规律。3.想一想,算一算。完成76页第6题。让学生先说说这些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三、联系实际,运用数学完成75页第3题。(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法可能不同,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法合理、符合题意即可。)四、趣味数学学生完成76页第7、8题。此题方法较多,也可以用方程解。五、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地区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六、小结: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第八课时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先给学生们讲猴子分饼的故事,蕴涵有商不变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2、出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表,提问:你能发现什么?3、分小组探究、分工合作完成。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行驶距离/千米483264行驶时间/分241632行驶速度(1)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交流发现,你能帮助同学解答他的疑惑吗?(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3)学生独立完成,再举些例子验证你的发现(4)“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发现的规律。(5)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2、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三、精讲点拨1、完成“练一练”,找出规律:9÷3=9÷3=90÷30=27÷9=900÷300=81÷27=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几?3、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第78页第3、4、5题第九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三者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二、自主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2、完成“试一试”第2题。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四、精讲点拨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第6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学生小结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堂作业:教材第80-81页其余各题板书设计:第十课时练一练教学目标: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三、实践应用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四、课堂练习第十一课时练习六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试商、改商的算法2、体会发现的商不变规律,运用大小括号进行运算。3、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口算比赛学生抢答,小组完成。二、模型练习;1、学生根据课件,独立完成笔算,小组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同学们的正确率高?。2、引导学生观察,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345÷31商是一位数312÷54商是两位数315÷35465÷46(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探究时要求学生说自己估算的理由,最好不要通过列竖式来得出正确结果)电脑出示情景图:开完运动会了,四(3)班的同学获得了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为此学校奖励500元给你们购买奖品,你们能帮老师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3、学生独立完成运动会采购奖品,让学生大胆想,谁会有什么不同的方案?在班上交流。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举例计算。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2、完成“练一练”,特别是第7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说一说从第7题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完成书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四、回顾知识:1、各小组完成知识构架图2、说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提示同学。完成实践活动:大数估算问题。五、小结六、作业布置: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单元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单元学习内容: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单元教材分析: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课时温度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具: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二、自主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三、反馈交流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四、精讲点拨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五、当堂训练1、练一练。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2、小调查。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板书设计]温度2℃○5℃1℃○0℃0℃〇─2℃―2℃〇―5℃第二课时正负数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具: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收集数据,激趣导入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二、自主探索,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
2、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三、反馈交流正负数的读和写。1、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并读出下列各数:+5、—5、+500、—100等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四、精讲点拨(试一试)1、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2、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3、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等五、巩固与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负数读写。(2)练一练第二题,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负数。(3)练一练第三题,此题先让学生找到开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题意在图上描出来,回答题。六、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正负数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着+5、+6、+12、+100。-2、-3、-15、-123都是负数。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目的: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能较熟练的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练习。出示第1题先比一比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同桌互相捡查。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数。出示第2、3、题,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那些数据可以用负数标示,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三、比赛中的负数。
出示第4题,比赛的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借助这一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用正负数表示胜负的方法,再写一写,算一算。四、反馈交流,用正负数填表。首先结合实际讨论赢利和亏本得意思,了解每月盈利和亏本是通过和每月成本进行比较得到的,在议一议,算一算每月营业情况后填表。五、实践活动。分小组调查,对“学好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背出数学公式和概念,这句话的态度,作好记录,填入表中。让学生由此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滴水实验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操作,借助实验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设计具体实验方案的方法。3、通过实验感受水资源的可贵,提高节水意识。重点: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地节水措施。难点: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教学过程:活动一:情景导入,明确活动任务。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与水资源相关的资料。2、看了这些资料你有哪些感受?3、明确活动任务。出示水龙头滴水的图片,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和设计方案。活动二:设计方案。1、讨论设计什么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小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在所需实验数据、实验方案方面加以指导。活动三:动手实验。组织学生实验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活动四:交流反思。1、和同伴交流并分享实验结果。2、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完成教材89页2题。3、组织学生阅读并完成教材90页3题。活动五:自我评价。板书设计:滴水实验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人员测量工具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分工实验报告实验数据计算过程与结论第二课时编码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试着学习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猜看: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了让大家回去调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现在,你们来考考老师,你报号码让老师来猜,老师能猜出是你爸爸或是你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学生报号码,老师猜。)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因为这些信息就藏在这几个小小的数字里面!这些光用数字排列的编码真的有这么神奇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字与编码的世界去瞧瞧吧!2、板书课题:数字与编码二、讨论交流,探索规律1、身份证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那身份证的号码是怎样组成的呢?从这个号码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呢?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提示,进行研究。(1)仔细观察,这些身份证号码是由多少位数字组成的?(2)讨论交流,身份证号码各个数位上的数可能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师:学习提示明确了,同学们在组内学习时,还要注意分工、合作和互助,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时再向全班同学质疑。听懂了吗?现在开始。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4、师用课件补充:(1)第1、2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省份。(如51代表四川省。)(2)第3.4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所在的城市。(市区代码是35。)(3)第5.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户籍所在的县(区)。(40表示的是石柱县)第1-6位是地址码(4)第7—14位上的数字表示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是出生日期码(5)第15—17位上的数字表示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奇数分给男性,偶数分给女性,是顺序码(6)第18位上的数字是校验码,是计算机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也叫个人信息码。一般用0-9表示,也有用X表示的。三、实践运用,体会编码作用1、师:根据这些规律,相信大家也一样能像老师一样根据号码获得信息了!(小组交流,说说小组其他成员收集的号码中获得什么信息)师: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能用文字表达清楚吗?既然可以用文字表达,那为什么还要用数码来表示?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编码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简明、科学,规范这也就是编码的优越性。2.“小马虎”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份证号码,但是不记得这几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们能帮帮他吗?请用线连起来。51352119740403542x爷爷513521195010015413奶奶513521195209275423爸爸513521197212035412妈妈3.师: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身份证的知识,那么身份证到底有什么用?学生回答。(如:登机、贷款、开户、更改户籍资料等等。)教育学生: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将来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1、身份证号码是一种编码,你能说说你还了解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编码呢?2、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可真多,数字编码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请看:(多媒体展示各个地方所运用到的编码)五、实践运用,尝试编码1、其实,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在学校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编号,这也是我们身边的编码,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生:学号。2、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的评比,学校最近想给每一位学生制作一个胸牌,上面要有一个学号。,请大家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以小组为单位,
给自己编一个学号。想一想学号中应该体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中哪些比较重要?(入学年份、班级、个人序号、性别)。下面同学们就试着写一写吧。好,开始你们的设计吧!。3.成果大展示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学号说说设计意图,再提问:怎样设计学号能体现出是男生还是女生?怎样设计学号才能保证学号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不变?4、小结:同学们真棒!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设计好了学号,而且反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老师一定把你们的这些好建议、好做法转告给校长,以后学校编排学号的时候一定采纳大家的这些方法和建议。六、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对大家说些什么?2、师谈话赠言:今天大家表现都很出色,老师赠送你们几句话。不过是给你们一组数字编码,你们要通过译码表翻译出来。教师出示译码表:我11们1212上1313要1414去1515用1616处1717大1818小1919爱21好2222数2323字2424学2525习2626向2727料2828中2929生31活3232编3333码3434天3535帮3636神3737家3838在3939第一句赠言:19 19 23 24 16 17 18 小 小 数 字 用 处 大第二句赠言:23 24 33 34 36 18 38 数 字 编 码 帮 大 家3、在咱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编码向我们透露着丰富的信息。只要大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乐于研究的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第三课时数图形的学问一、内容概述数线段在教材中出现在第七册,认识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教材在二年级(第三册)思考题中曾出现过两个分点的数线段。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第五册)中认识角时曾经有过数角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线段计数的方法,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计数的过程。侧重在能运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及教学前测:1、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设计之前,我对四年级学生作了一个测试,作为教学前的前测。测试题目测试人数正确人数(率)错误情况、原因分析结论1、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画、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锐角?
共有()锐角2、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画、数一数下图中有共有几条线段?共有()条线段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画的结果,发现学生在数线段时,已经有了数线段的基本方法,能通过以一点为起点有顺序地、不遗不漏的数出线段,已有以先数出基本线段,在再数组合线段的方法,证明学生有分类计数的思想。所以本节课将对计数线段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锻炼学生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计数方法和计数过程。三、教学目标:1、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2、能清楚、明白的表达数线段的过程和方法。3、联系生活实际,把线段计数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老师和你初次见面,表示友好可以握一次手,这一动作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表示出来:(板书:●——●)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端点。线段是可以度量的,每两个点就可以固定一条线段的。(板书:两点之间)。我们已经有过数线段的经验,我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你能清楚的表达出你计数线段的方法和过程。设计意图:老师和同学握一次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好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当两手相握时形成两点一线,给学生解决本课中的握手问题做下伏笔。板书主要是强调线段的概念:两点决定一条线段。(二)总结方法、发现规律例1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条线段.要想使数出的每一个图形中线段的总条数,不重复、不遗漏,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观察、分类去数.这样才会不遗不漏。我们可以按照两种顺序去数.(教师引导、演示两种方法的计数,)第一种方法:按照线段的端点顺序去数,如上图中,线段最左边的端点是A,即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AE四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BE三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CE一条。以D为端点的线段有DE一条。所以上图中共有线段4+3+2+1=10条.
第二种方法: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所谓基本线段是指一条大线段中若有n个分点,则这条大线段就被这n个分点分成n+1条小线段,这每条小线段称为基本线段.如上图中,首先有AB、BC、CD、DE四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有二条基本线段的是:AC、BD、CE三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是AD、BE这样二条.最后是包含有四条基本线段的是AE一条。所以线段AE上总共有线段4+3+2+1=10条。例2在下面5个点中,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多少条线段?(请同学们在五个点上试一试,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以上四步。)第一种方法:按照端点顺序计数。以A为起点分别与B、C、D、E连接共有4条线段。以B为起点分别与C、D、E连接共有3条线段。以C为起点分别与D、E连接共有2条线段。以D为起点与E连接有1条线段。第二种方法: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首先有AB、BC、CD、DE四条,其次是:AC、BD、CE三条,然后是AD、BE这样二条.最后是AE一条。所以线段AE上总共有线段4+3+2+1=10条。小结:例1的数线段和例2有什么异同?(共线与不共线)我们在计数时要注意要按照一定顺序、分类计数。上述研究说明:要想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有线段,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线段的总条数等于从1开始的连续几个自然数的和,这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的最大的加数是线段所有端点数减1.例如图中线段AE上所有端点数(包括两个端点A、E)共有5个,所以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中最大的加数是5—1=4,也就是线段AE上基本线段(AB、BC、CD、DE)的条数是4.所以线段AE上总共有线段的条数是4+3+2+1=10(条).如果用n表示线段的所有端点数,线段的总条数=1+2+3+……(n-1)(板书)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能清楚的表达出两种不同的计数顺序,并且养成分类计数,边数边计的习惯;能了解例1和例2在表现形式上有共线和不共线之分,在原理上是相通的。但是,例2如果学生只有这一种思路,则不强求学生用按基本线段的分类数法。(三)运用原理,解决问题1、小明过生日,他邀请了4个朋友来吃晚饭,席间小明提议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他们相互握手一次,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汇报)2、体育老师的问题:四年级有5个班进行拔河比赛,每两个班要比赛一场,一共要组织几场比赛?(可以画线段表示)3、航空公司的问题:在6个大城市之间,都有直达的航空线,一共要有多少条航空线?4、小摄影师的问题:妈妈和她的5个老同学聚会,每两个人都要合影一次,一共要照多少张双人合影?(此三题请你自己选择一个来解决。和同学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数线段的原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问题中,用所学的画线段图形的方法或者计数的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拓展延伸,引发思考考考你:用1、2、3、4、5五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不重复的两位数?设计意图:由课前测试“五个人握手问题“
时,学生的用数字排列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联想到用几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两位数。此题需要学生考虑到与数线段不同之处是:线段两点之间只有一条不能重复计算,而组数时两个数可以交换十位和各位的数字,像12和21是两个不同的数,因此组成的两位数是原来的2倍,使学生懂得考虑问题要全面。小结:线段的计数问题不仅有规律,而且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线段的方法来解决。数学学习中的许多问题之间都有联系,我们要勤于思考,发现事物中的普遍联系。数线段两点之间●——●有序分类1+2+3+……(n-1)按着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二合一、三合一……)不重复不遗漏找规律板书:
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不确定性 【教学内容】第95、96页【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板书:一定)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猜想验证 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1~3题。
2.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摸球游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7――98《摸球游戏》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性目标: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以及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3.情感性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学会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等描述可能性的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随机思想的理解。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记录单,纸盒,硬币,,红、白乒乓球若干。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师:请看,这有三个纸盒,里面都装有2个球,请三个同学上台来摸球,每人摸5次,摸出白球次数最多者获胜。谁愿意来?师:第一次开始,让我们把它记录下来。第二次……师:谁赢了?恭喜你。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个学生打开盒子并拿出球举起展示给全体学生看)逐个问:看到这个结果,你们3位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根据盒子里球的情况分别用“不可能”、“一定”、“可能”等词语描述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边说边板:不可能、一定、可能)师:你们说的太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游戏中发现知识问:第一盒全是黄球,不可能摸到白球,那么可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从这个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汇报交流,说明理由问: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0”?师:(说到第二盒时,手指)从这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到白球,那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问:谁来汇报?还有谁来补充?问: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1”?≈问:(说到第三盒时)从第三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那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又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为什么?还有谁想说?(1/2 )2、变化中找寻规律问:如果在第三盒中加一个红球,那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还可以这样表示吗?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盒子里有3个球,只有l个白球,所以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1/3)。谁还想说?问:在这个盒子里摸球,还有摸出其他球的可能性吗?(红球2/3)你是怎样想的?问: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用小数表示方便吗?师:像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更简单、更准确?3、阅书87页。师:瞧淘气和笑笑也在研究可能性的大小,请翻开书87页,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下面我们同桌之间与淘气、笑笑一块讨论一下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四、五两个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好吗?问:哪个小组来汇报?谁来补充?结语:一种颜色的球占总数几分之几,摸到这种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导:说的真不错,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来做一个摸球游戏,好吗?(实验一定要做到真实、科学,我们待会还要考察哪一组合作的好,实验的速度快。)1、游戏名称叫我摸你猜,请看游戏规则(课件)放球:盒子里装有白球和黄球共10个。摸球:以小组为单位每次从盒中摸出一个球,在实验记录单中,记录好颜色后,放回盒中,再摸。共计20次。统计:记录好摸出的白球和黄球的次数,猜一猜盒子里有几个黄球、几个白球。注意:每次摸球时手先在盒中搅一搅。师:结束后组长依次汇报记录数据,猜测两种颜色球的数量,并说明理由。把全班摸到黄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分别加起来,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师整理填表课件展示,再次进行猜测,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对猜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师:(看着课件上的数字,故作疑问状)为什么和我们推理的不相同呢?师:像这样的困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真是很多,不仅摸球的时候有,抛硬币的时候也有。比如我们任意抛一枚硬币,大家说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1/2),可是就在上课前我连续抛了10次,有8次朝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想)好,注意看想想是怎么回事?(课件显示)历史上一些著名数学家做抛硬币试验的数据试验者 投掷次数 正面出现次数 正面出现的频率小明30100.3333布丰 4040 2048 0.5069德·摩根 4092 2048 0.5005费勒 10000 4979 0.4979皮尔逊 12000 6019 0.5016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吗?(因为我们实验的次数太少了,当次数有足够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结果会越来越接近1/2。)师:请同学们议一议,皮尔逊抛了24000次后,如果他再抛一次,第24001次会是什么结果?2、智力问答:导语:可能性的大小不仅仅出现在数字游戏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会出现。(1)某种福利彩票的规则是:100万张为一组,设特等奖一个,奖品是小轿车一辆。李叔叔买了一张彩票,有可能中特等奖吗?中特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2)如果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80/100,你打算带雨具吗?为什么?结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生活中不确定的现象要比确定的现象多得多,所以我们应该用变化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学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选择和判断。 3*、分析预测:(下面看看同学们的眼光怎么样?)
学校举行乒乓球决赛前,公布了参加决赛的小明、小强两名同学的资料。 (课件出示比赛成绩和讨论问题) 小明 小强 双方交战纪录 4胜3负 3胜4负 在校队比赛成绩 10胜5负 14胜6负 (1)预测本次比赛决赛中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与同桌说说你的理由。(2)如果要推荐一名选手参加市乒乓球比赛,你认为推荐谁比较合适?(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表看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今天大家学的开心吗?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2、可能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希望同学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这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中,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课后找找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例子。板书:可能性的大小不可能—可能性小—可能性大—一定总复习一、复习指导思想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1、查漏补缺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二、复习内容: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乘法 第四单元、运算律第六单元、除法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2、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3、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 4、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好玩(合理安排)三、复习目标: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3.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四、复习重难点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3、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与应用。五、复习措施:1、按总复习单元的顺序进行知识方块分类的疏理性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选择性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通过以上多种复习手段,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如:4005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3005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00000000 读作:四十五亿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如:4005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0871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生:都只读一个零。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七千万零五百(70000500)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0000)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0050)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8000)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四、比较大小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生:第一步分级。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看题目:208090>200809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如:1900<2万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如:3458<123456
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1.整亿整万的数。如:4700000=470万 12700000000=127亿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2.求近似数如:12924800≈1292万 272000000≈3亿 3507200000≈35亿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六、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第二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过程: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二、判断对错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⑵4321>4320万⑶9□000≈9万,□里最小填0。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⑴13500000元=(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A、1 B、2 C、3 D、4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A、19998 B、20003 C、21000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一、在〇里填上“>”、“<”或“=”。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三、求近似数。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3000000)+(800000)+(9)=3800009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⑴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第三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填空1.2005年,某省的小学在校人数是九万六千八百零三人,写作(),该省这一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四十二亿零六千八百三十元,写作()。2.用“四舍五入”法改写下面各数。2830750000≈()亿649086≈()万3.在○内填上“>”、“<”或“=”。685439100○9732560151986720○520013404.一辆小汽车每小时可行驶110千米,它的速度可记作()。5.两个因数的积是9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如果把因数12改成1200,这时积是()。6.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要1分钟,烧开水要8分钟,洗茶杯要1分钟,拿茶叶要1分钟,沏茶1分钟,客人喝上茶最少要等()分钟。7.20403000600读作( ),最高位是( ),其
中“4”表示( )个( )。二、判断题1.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三位数。 ( )4.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5.比最大的八位数多1的数是一千万。 ( )第四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学生交流、汇报、补充。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估算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15×39=585792÷24=33150×39=396÷12=15×390=1584÷48=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4、复习笔算1)948÷38=2496÷47=4325÷48=3276÷84=2)245×27=530×48=509×50=802×37=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解决问题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3)总复习9、10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二十一4——8补充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25×433276÷8454×692、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3、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4、四年级同学组织去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春游,共278人,每辆车有43个座位,如果保证每人一个座位,大约需要包几辆车?第五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练习(1)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直接写出得数。50×70=40×30=25×40=160×3=60×40=200×7=12×30=22×4=25×20=48×20=300×5=180×5=18×3=60×6=35×4=72×2=15×30=17×40=190×3=95×4=185×4≈154×28≈592×21≈108×34≈252×19≈313×32≈612×19≈710×38≈二、我会填。(1)70的14倍是(),106与80相乘,积是()。(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3)飞机每小时飞行850千米,4小时可飞行()千米。(4)新城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068人,大约是()人。刘老师身高169厘米,大约是()厘米。(5)一只驼鸟奔跑的速度每小时58千米,可写作()。小东在校运会“100米跑”中,跑出每秒8米的好成绩,写作()。(6)85×25的积是()位数。125×80积的末尾有()个0。(7)在里填小“>”“<”或“=”。180×5190×6460×3046×300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根据75×40=30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8分)150×40=75×200=25×40=2.笔算(18分)306×24=703×50=260×14=
480×70=65×390=42×102=四、让我来解答:(1)一士多店平均每天售出饮料350支,这个月(按31天计算)共售出饮料多少支?(2)小东从家走到学校要20分钟,他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5米/分,小东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3)小华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他2分钟能跑多少米?(4)张大伯把一车蔬菜送到菜市场,去时的速度40千米/时,用了3小时送到,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5)打字员小芳每分钟大约打75个字,她打一篇文稿刚好用了40分钟,这篇文稿大约有多少字?第六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练习(2)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直接写得数。二、请你来当小裁判。1.270里面有90个30。()2.408÷68的商是一位数。()3.甲数除以乙数商15;如果甲数和乙数都扩大3倍,商就是45。()4.用100元钱最多可以买3颗篮球。()5.1520÷50=30……2()三、用心选一选。1.被除数除以10,除数(),商才能不变。
A.乘以10B.除以10C.不变2.根据42÷7=6可以知道84÷14=()。A.6B.12C.603.60×□<492,□里最大能填()。A.7B.8C.94.□46÷73,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A.5B.7C.95.爷爷今年91岁,小丽今年13岁,爷爷的年龄是小丽的()倍。A.5B.6C.7四、用竖式计算。215÷36=318÷53=196÷28=五、解决问题。1.金鸻(héng)鸟迁徒时,途中可以不停留飞行40小时达3600千米,被称为鸟类中的“马拉松”冠军,它每小时大约飞行多少千米?2.“国庆”节四(1)班的同学去郊游,王老师一共给他们照了216张照片。一盒胶卷能照36张照片,王老师用了几盒胶卷?3.小东看一本故事书,12天看了84页,照这样计算,小东23天一共能看多少页?第七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具:三角尺。教学过程:一、 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交流汇报补充。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角的度量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A、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B、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2)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4) 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查。5)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三、练习内容:1、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出示第12题。四边形 四边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 √ √ √ √ 长方形 √ √ √ 平行四边形 √ √
梯形 √ 1)学生完成上图。2)请学生根据上表中答案分类。4、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标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再画出对应的高。 5、有长方形纸做一个梯形,并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6、完成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第八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练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填一填。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线段最短。4.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做一条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形。5.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是()。(填度数)6.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4条垂线,这4条垂线之间的关系是()。7.长方形相邻的两边是()的,相对的两边是()的。二、请你来当小裁判。1.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3.过直线L外一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4条。()4.当梯形的两腰相等时,这个梯形叫等腰梯形。()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我会按要求做一做。1.在互相平行的直线下画○,在互相垂直的直线下面画△。
()()()()()()2.在对称的图形下面画○,不对称的图形画△。()()()()()()四、按要求做一做。1.用量角器画角。65°120°40°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个()个()个五、动手画一画。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数学教学班级四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每周节数5总授课节数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8、25~9、5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0
9、8~9、19第二单元线与角9中秋节9、22~10、10第三单元乘法6国庆节10、13~10、17第四单元运算律710、20~10、24期中复习10、27~10、31期中复习科目数学教学班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每周节数5总授课节数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11、3~11、21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5
11、24~11、28第六单元除法1412、1~12、12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412、15~12、19第八单元可能性212、22~1、2总复习期末复习10元旦节1、5~1、9期末考试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可能性、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用酸律”。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3.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5.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6.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7.第八单元“可能性”.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要求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从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从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之后,组织学生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需要用与精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三、单元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四、单元教学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2、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五、教学建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一些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实际情境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两者之间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的情境加以说明,以减少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出现错误。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作用及意义的同时,掌握(以四舍五入法为主的)求近似数的方法。本单元计划课时10课时。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教法:引导发现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4)读出下面各数4958、3026、4005、7000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5)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二、自主学习认识“十万”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 (3)、当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1)、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2)、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3)、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四、精讲点拨提问1: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提问2: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提问3: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五、当堂训练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板书设计:数一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后反思: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教学目标:1、巩固上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对较大数产生兴趣3、为以后数的读写与比较打下较好的基础教学重难点: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教法:指导练习学法:练习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你能用计数器拨出任意一个大数字吗?二、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十进制计数中,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注意不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就不是10。三、精讲点拨练一练第3题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抽象的程度提高了。学生先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再借助计数器来试试,最后数数。第1题解本题时,先借助计数器,让学生从计数器上拨出每个数,看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第7题可先在计数器上把这个数拨出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四、当堂训练
教材第5页第4题。五、课堂小结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动脑,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体会到了“满十进一”了解到了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六、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板书设计:数一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人口普查(读多位数)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
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7424600800010000321550950097010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二、自主学习1、展示收集的数据。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1.读出上面的数据。三、反馈交流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1)介绍数位。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2)展示数位顺序表。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四、精讲点拨(1)认识数位分级。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1229611553013880833210410000701000010000009730000964指导:1265830000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同桌之间交流。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小组交流。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五、当堂训练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指导:40076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七、布置作业1.教材第7页第2题板书设计:…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人口普查(写多位数)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就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56900400805003706001459032700提问:你读得又准又快,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学生回答。提问:请你说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二、自主学习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1、整万数的写法。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样写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呢?学生讨论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在刚才总结出的数位顺序表上写出上面三个数。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小结: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零。练习: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谈话: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老师在说一个数,看谁会写。板书: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提问: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学生尝试写数。指名板演:103245学生板演后,教师可以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老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三、反馈交流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四、精讲点拨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的一个也没有怎么办?在数位上表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度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学生探究下面三个数的写法: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五、当堂训练写出下面各数。七百万零六十二十七万零八百零五五亿零四十八万七万五千零八十六、课堂小结提问:含有两级的数怎么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的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写数与读数有什么区别?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老师强调: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七、布置作业1、教材第7页第1题
1、口答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写法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1229611553013880833210410000701000010000009730000964教学反思:第五课时人口普查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大数的意义,巩固多位数的读、写法,会正确读、写多位数。2、经历多位数的读写练习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会说出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写较大数。教法:组织练习,质疑解难。学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填一填。①、四百二十,四百四十,四百六十,,五百,五百二十,,,五百八十。②、二十万二千,二十万,,,十九万四千,。(2)、读出下列各数。43200432读作:4020000读作:8000080读作:700254800000读作:指名读一读,并说一说应该怎样读数。(3)、写出下列各数。三百零五万八千八千二百万八千写作:写作:二百三十万七千四百六百万零五百八十写作:写作: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指名板演,再集体订正。议一议:较大数的写法是怎样的?二、指导练习(1)、读出下面个数、:45023030017600350609000①、学生练习本上给每个数分级,然后读出这些数。②、请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450230读作:四十五万零二百三十30017600读作:三千零一万七千六百350609000读作:三亿五千零六十万九千三、巩固应用(1)、读出下列各数。造卫星每小时飞行28440000米。火箭每小时飞行16200000米。读作:。读作:。(2)、写出下列各数。三十六万零四百只。写作:。
二十万五千只。写作:。七万五千零八十只。写作:。(3)、连线。七百零七万零七百七百万零七百零七七百零七万零七707000770707007000707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后反思:第六课时国土面积(比较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有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二、自主学习1、出示例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吗?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北京13820000人天津10010000人香港6780000人澳门440000人大陆1265830000人提问: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一、反馈交流观察例题,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二、精讲点拨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板书:13820000、10010000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大,所以13820000›10010000五、当堂训练1、教材第9页第1题2、练习册第1题六、课堂小结(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国土面积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10000000000=100亿9600000=960万教学反思:第七课时国土面积(较大数的改写)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难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法:创设情景,质疑引导。学法:探究体验,归纳发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二、探索改写方法1、出示数据,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三、精讲点拨第八页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或“亿”以为单位的数(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四、当堂训练
教材第9页第3题五、课堂小结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就是把原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余下的数末尾写上“万”字;2、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原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余下的数末尾写上“亿”字。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教学反思:近似数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学法:分析思考,实践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三、精讲点拨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四、反馈交流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五、当堂训练1、练一练1、2、4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六、课堂小结1、四舍五入的方法2、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板书设计: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学反思:第九时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目标:1、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1、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验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趣。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说起。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二、自主学习教材第一幅图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按群计数”,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位制的“原形”。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三、当堂训练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四、课堂小结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十进制。板书设计:
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反思:第十课时练习一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法:组织练习,引导思考。学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练习题3)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五、结合练习册,教师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
六、课堂作业教材第15页第5题。七、课堂小结总结这单元所学到的知识。板书设计:练习一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线与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对于这些内容,教材都加强了操作活动的练习,使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2)、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3)、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4)、平移——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2、能力目标:(1)、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2)、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2、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4、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5、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6、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四、单元教学难点: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2、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五、课时安排9课时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学法:观察思考,归纳思考。教具准备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二、自主学习1、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
三、反馈交流1、比较三种线的特征(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四、精讲点拨1、三种线的读法。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2、画直线。(1)过一点,画直线。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点。画直线。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五、当堂训练1、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一题。2、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二题。3、数一数有几条线段。(1)有()条(2)有()条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教后反思:第二课时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操作,归纳概括。学法:操作思考,理解运用。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自主学习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三、反馈交流说一说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四、精讲点拨1、练一练我说你摆。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2、画一画(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五、小试验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相交垂直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平移和平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2、能永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重点难点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观察发现,动手操作。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出示延缓20页情境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二、自主学习1、移一移。(1)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提问: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说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2)出示第18页小鱼图。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三、反馈交流1、折一折。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么?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请学生汇报折纸情况。2、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3、画一画。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四、当堂训练1、第20页“实践活动”。2、思维训练(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2)、过B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五、课堂小结提问:平行线由什么特点?怎样画平行线?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平移和平行教后反思:第四课时旋转与角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难点:1、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归纳。学法:观察思考,自学讨论。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平角和周角。1、转一转,说一说(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2)一人说一人转。(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2、认识平角和周角。(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二、试一试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三、练一练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四、你知道吗?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五、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六、布置作业:练一练2题.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教后反思:第五课时角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1、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法:体验感悟,发现应用。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角的图片∠1、∠2.∠3,让学生比较大小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3、自学课文,情境图二.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1、∠2.∠3的大小。4、自学课文,情境图三.想一想认识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方法1、认一认(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3)说说1°和平角。2.看角的度数。(1)说说圆盘中1份.2份.3份等等是几度,是怎么知道的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方法:(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3题的角: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三、当堂训练
练一练1.2题六、作业:配练相关练习七、板书设计:角的度量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教后反思:第六课时角的度量(二)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法:指导操作,引导发现法。教学补充:学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本26页的前三个情境图全班交流1.量角用什么工具|?2.量角去各部分名称|?3.怎样量角二.精讲三.用三角板画角1、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平角。(1)让学生独立画角,同桌交流,说说画角方法。(2)说说各角的大小二、画一个60度的角1、独立画,指名说一说怎么画。还有别的画法吗?2、用三角板画你还用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学生试画,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1)画30°,60°,90°,45°的角——说说画的方法
(2)利用三角板还能画出几度的角(摆一摆,算一算)反馈:可以拼成75°,105°,135°,150°,120°(提示:拼画的顺序)第一步可用45°的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拼;第二步可用等腰三角形90°与另一个三角板的每一个角拼.)1、还有别的画法吗?用量角器画角。思考讨论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的角,该怎么画?(1)学生尝试画角(2)讨论得出:画角方法A、先画一条射线。B、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射线重合。C、在量角器60度的刻度线的地方记一个点。D、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新记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就是60的角。三、试一试1、画150度的角,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学生独立画,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2、量红领巾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画出其中一个角。3、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30°、80°、105°、160°、小结画角的方法,再指名说一说怎么画的,应注意什么?四、作业:练一练2、3。1五:专题练习设计:∠1是125°。⒈谁说的正确?∠1是55°。⒉用量角器画出下面各角。40°75°125°95°⒊用三角板画出下面各角。30°135°60°120°⒋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角?在下面试着画一画。板书设计: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教后反思:
第七课时角的度量(专题练习)⒈填一填。⑴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叫做()。⑵小于90度的角叫做(),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叫做()。⑶直角()度,平角()度,周角()度。⑷1周角=()平角=()直角。⑸度量角的大小时,要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⑹一个三角板,有一个锐角是30度,另一个锐角是()度。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⑴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⑵锐角都小于钝角。( )⑶两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⑷用量角器量角时,一定要读内刻度线。( )⒊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⑴⑵()()⑶⑷()()⒋写出每个钟面的时间,并量出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的度数。
:::⒌量出下图中各角的度数。14235∠1=,∠2=,∠3=,∠4=,∠5=。⒍先估一估下面各角的度数,再量一量。⑴⑵估计()测量()估计()测量()⑶⑷估计()测量()估计()测量()123456⒎观察下面的图形,你能根据给出的角的度数,判断出其它角的度数吗?∠1=55°∠6=90°∠2=,∠3=,∠4=,∠5=。其中,哪两个角相等?∠=∠第八课时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教法:引导回顾,组织练习。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合作。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2、第二题量一量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5题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小组合作,可画一画。(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教师画,学生量。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7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2、练习二第8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教后反思:第九课时单元复习
一、填空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2.周角=()度直角=()度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3.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4.3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度,是()角;6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度,是()角;10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度,是()角。二、判断1.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2.一个20度的角,透过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是100度。()3.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105度的角。()4.十字路口的斑马线是平行线。()5.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三、选择题1.可以量出长度的是()。A.直线B.射线C.线段2.图中有()个锐角。A.1B.2C.33.角的大小与()有关。A.两边张开的大小B.两边的长短C.顶点的位置
4.下列几个角用一副三角尺就可以拼出的是()A.80度B.120度C.170度5.下图中()是周角A.B.C.四、操作题1.过c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平行线。.C——————L2.过a点画直线L的平行线。.a___________L教后反思:四年级数学第一阶段月考试卷 一、填空(17分)(每空0.5分,共17分)⑴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 );个、十、百、千、万……都是( ).⑵、四十万里有( )个一万,( )十万;八个一万是( ),七个十万是( )。⑶从个位起,万位是第( )位,千万位是第( )位,第七位是( )位。⑷比39999多4的数是( );比400010少5的数是( )。⑸用5、7、6和3个0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 ),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 )。⑹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可以画( )条射线。
⑺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⑻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就是(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和( )都是直线的一部分。⑼小于( )的角叫做锐角;大于( )而小于( )的角叫做钝角。⑽时针与分针成90°是( )时或( )时;时针与分针成180°是( )时;时针与分针成锐角是( )时、( )时或( )时。⑾我们学过的角从小到大依次是:( )角、( )角、( )角、( )角和( )角。二、计算。(51分)1、直接写出得数。(每个1分,共12分)35×28= 67×52= 18×19= 49×27= 16×22= 35×25= 18×41= 28×17= 16×18= 24×15= 45×13= 23×11= 2、读出下列各数。(每个1.5分,共9分)123878000 读作: 2095002400 读作: 1203894000 读作: 7043009000 读作: 100257042 读作: 13220004900 读作: 3、写出下列各数。(每个1分,共6分)三十九万四千二百二十一 写作:
八十七亿三千万八千二百六十 写作:三十三万四千九百三十三 写作: 六亿零九十万三千七百八十 写作:七十万五千六百四十一 写作:五百亿六千万六千 写作:4、列竖式计算。(每个2分,共12分)324×18= 215×23= 107×54=209×22= 138×43= 215×14=5、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3分,共12分)125×13×8 25×17×4254+146 126+234+74+66(25×125)×(8×40) 125×8×8 35×39+65×39 45×(200+2)三、操作画图题。(16分)1、量出下列各角的度数。(每个2分,共6分)2、按要求画出下列各角。(每个2分,共6分)
140° 95° 115°3、过点A作直线CD的平行线。过点O作直线DF的垂线。四、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16分)1、星星服装厂3个月共生产服装156套。照这样计算,这个厂全年共生产服装多少套?2、从兰州到西宁的硬座火车票是39元。旅行团有40人,准备2000元钱够吗?3、明星小学共有16个教学班,每个班48人,全校共有学生多少人?如果每人交12元勤工俭学费,全校共收入勤工俭学费多少元?4、小明的作文本有45页,每页能写123个字,他写完整个作文本一共能写多少个字?5、学校组织植树劳动,平均每人植树4棵。一班有学生42人,二班有学生38人,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6、看表,回答问题。苹果桔子梨
箱数131623每箱重(kg)241316(1)苹果和桔子一共多少千克?(2)梨比桔子多多少千克?(3)苹果每千克3元,桔子每千克2元,梨每千克5元,请问苹果、桔子、梨各买10箱,一共需要多少钱?7、小明每分钟走78米,大剧院到学校的路程是小明家到学校的3倍。(1)小明14点钟从家里出发,经过15分钟走到了学校,请问小明家离学校多远?(2)小明家到大剧院的路程是多远?如果小明14点从家出发,什么时间能够到达大剧院?第一月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失分方面
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第三单元乘法一、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三、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四、课时划分6课时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引导质疑,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幻灯设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1、揭示课题。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用算式计算(3)反馈计算结果(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三、精彩展示(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分)(3)估算结果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比2000分多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解决方法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2280+114=2394解决方法2:114×21=114×7×3(用21看成“7×3”)=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2394解决方法3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21114……114×1228……114×202394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四、测评反馈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2)反馈运算结果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312×54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31240847×54×25×210124820404715608169416848102009870五、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课文第31页“练一练“的第3、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有多少名观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质疑探讨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三、精彩展示(1)幻灯呈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版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测评反馈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2,4题。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四、板书设计:体育场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教后反思:第三课时:神奇的计算器工具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教具准备:计算器、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板书:神奇的计算器。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1)由学生来说明。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三、精彩展示(1)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①实物投影呈现: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③反馈计算结果。四、测评反馈(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②999×99999×9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反馈计算结果。(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如:①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②999×9=89919999×9=8999199999×9=899991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999999×99999999×999999999×9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板书设计神奇的计算器(1)计算25×4(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教后反思第四课时:有趣的算式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讨论:1111×1111的结果。(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1111×1111=1234321(5)依据规律填得数。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142857×5=714285142857×4=857142
3、第三关:神奇的9。(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99×99=9801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9999×9999=99980001(3)了现规律并归纳:(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4)“卖关子”。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学生A:不相信!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学生C:感到迷惑。(5)运算规则。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如:1,2,5,0。最大四位数:5210最小四位数: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521085418730-1025-1458-30784185708356526552996366427641-2556-3699-2466-1467
3996626441766174达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6)学生探索。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三、测评反馈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四、板书设计:有趣的算式第一关:奇妙的宝塔。第二关:奇怪的142857第三关:神奇的9。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教后反思:第五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巩固,归纳教学过程: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乘法估算练习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2、第4题:板演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三、数学游戏: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四、板书设计:练习课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二、乘法估算练习三、数学游戏教后反思:第六课时:整理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大数的读写、求近似数等第一单元的内容。2、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3、复习乘法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认识较大数、线与角、乘法简算。教学方法:反馈,总结,归纳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单元:认识较大数第1、2题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以提高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使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复习。二、复习第二单元:线与角第4、5题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可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第6题引导学生先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等工具来验证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还是互相垂直。三、复习第三单元:乘法第7题用竖式计算第8题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四、复习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1、认识较大的数2、线与角3、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买文具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下面各题85-26+7318÷9×8200-17×724×5+12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计算下面各题185-(51+49)35×(107-79)819÷(108-99)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 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教材47页的内容。(1)、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出示:125+75×4-90360÷40+17×8学生分析出运算顺序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2)教学例2出示:(96-6)×(15+9)。教师: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括号)原来我们学过有小括号的算式吗?想一想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怎样算?教师:能应用前面掌握的知识分析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指导学生分析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教师: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吗?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3)完成48页“试一试”三、课堂小结(略)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的第1、2、3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景探索并理解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2、知道中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3、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自主练习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请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278-(17+195÷65)19+(324×15-129)14×(666÷74×2)教师: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有小括号的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可以再次拿出第一课时的板书)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48页3题,2、教学48页4题,教师:(指板书上的中括号)它的名字叫“中括号”,它也能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计算有中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你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吗?3、议一议通过上面两个题的学习,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总结。教师:同学们能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吗?15×[42÷(3+11)][510-(150+120)]÷1615×[107-(35-18)]30÷[480÷(24-8)]学生汇报后集体订正,再一次强调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4、49页5题,(小游戏)5、49页7题。三、课堂作业:49页6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学习策略。3、将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以旧引新、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1、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个)4+3=7(个)3+4=4+32、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3、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二、在枚举例中验证规律1、交流:有了猜想,我们还得验证。你打算怎么验证?2.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1、同学们仔细观察列举出的等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自由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汇报交流以上等式反映的规律。(指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师: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3、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加法的验算和数的分成)四、在类比中拓展规律。1.引导学生由加法类比到减法、乘法和除法,并自觉形成关于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是否有交换律的三个新猜想。2.学生选择部分猜想,举例进行研究。教师参与,适时给予指导。3.交流:哪一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是怎么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师板书若干例子,进而得出结论。4.探讨: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五、在应用中深化规律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又学会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一)、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试试看吧。766+589=589+( )28×12=( )×( )a×48=48×( )( )+55=55+420
a+15=( )+( )( )+65=( )+35(二)、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都相等吗?b+800○800+b270+380○380+7012×5○20×316×8○8×6(三)、比比谁算得快!25+49+7560+58+4050×18×240×12×5说说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六、在反思中深化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3、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3、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口算下面两题50+70+30 240+105+95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二、民主导学任务一、认识加法结合律1、任务呈现:(1)、出示例2主题图,学生说图上的信息并提问,学生对提出的题进行解答,师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请学生自己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并说出自己的想法。(88+104)+96=288(千米) 88+(104+96) 88+104+96 104+96+88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88+104)+96 88+(104+96)(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3、展示交流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任务二、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1、任务呈现:你会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3、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图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任务三、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1、任务呈现:你会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出示题组,请学生独立完成。A、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32+93+68 (2)154+46+79+121B、你能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吗?96+35=35+(45+36)+64=45+( + )560+(140+70)=( + )+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1、出示检测题,要求8分钟内独立完成。①、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②、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⑴72+16 A、(75+25)+48 ⑵45+(88+12) B、16+72 ⑶75+(48+25) C、(45+88)+122、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3、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四、完成教材53页练一练的1—5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五课时: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假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三、测评反馈1、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3×(5×4)=6015×25×4=1500(3×5)×4=6015×(25×4)=1500乘法结合律:(a×b)×c=a×(b×c)教后反思: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板书:探索与发现(三)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呈现课文插图(实物投影或挂图)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情况。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学生A:6×9+4×9=54+36=90(块)学生B:(6+4)×9=10×9=90(块)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4、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5、举例验证。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如:(40+4)×25和40×25+4×2542×64+42×36和42×(64+36)讨论交流:(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6、字母表示。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7、提示课题。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三、精彩展示课文第46页的“试一试”。1、(80+4)×25
(1)呈现题目。(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2、34×72+34×28(1)呈现题目。(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四、测评反馈1、课文第46页的“练一练”。第1题,简单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第2题,注意指导一些算式的计算方法。99×11:可以看成(100-1)×11=1100-11或看成99×(10+1)=990+9938×29+38应该把算式看作:38×29+38×1第3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计算中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可以直接扳书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进行交流。第二个问题“付1500元够吗?”学生可以算出这些饮料的总价,然后与1500元进行比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6×9+4×9=9040×25+4×25=1100(6+4)×9=90(40+4)×25=1100乘法分配律:(a+b)×c=a×c+b×c教后反思:第七课时:练习四教学目标: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二、花圃中的乘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三、观察与思考: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练习四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二、花圃中的乘法三、观察与思考:教后反思: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填空(26分)1、70的14倍是(),106与80相乘,积是()。2、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 ),线段有( )个端点。3、136×42的积是()位数,积的个位是()。
4、( )、( )都可以无限延长,其中( )没有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新课标第一网5、当两条直线相交成()时,这两条直线()。6、在计算89×4×25时,可以先计算(),再算(),运用的定律是(),这个定律用字母表示为()。7、85×25的积是()位数。125×80积的末尾有()个0。8、3时整,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 )角。9、在○里填“>”“<”或“=”。180×5190×6460×3046×30010、括号里最大能填几?40×()<281600×()<4600()×700<2830()×30<920二、判断(6分)新-课-标-第-一-网1、一个20度的角,透过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是100度。()2、一条射线OA,经过度量它的长度是5厘米。()3、十字路口的斑马线是平行线。()4、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5、右图中有3个角()6、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三、选择(4分)1、( )比直角大而比平角小。A、锐角B、钝角C、周角2、与480×40的积相等的算式是()。A.48×40B.24×800C.480×4003、角的大小与()有关。wWw.xKb1.coMA、角两边张开的大小B、角两边的长短C、角顶点的位置
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40倍,积也()。A、不变B、扩大40倍C、缩小40倍四、计算(30分)1、直接写得数(10分)15×30=17×40=190×0= 350×2=60×70=6×300=20×50=28×20=60×16=40×60=2、竖式计算(12分)XkB1.com(1)306×24=(2)703×50=(3)280×36(4)35×4403、简便计算下列各题(8分)(1)82×25×4(2)236×99+236五、解决问题(20分)1、从甲地到乙地坐飞机需要11小时,飞机每小时飞行73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4分)3、有一本稿纸,共40页,每页20行,每行13个格。这本稿纸最多能写多少个字?
4、一箱鸡蛋重25千克,一箱鸭蛋重30千克。商店购进鸡、鸭蛋各20箱,购进鸡、鸭蛋共多少千克?六、操作(14分)1、过直线外一点A画已知直线L的平行线和垂线。(4分)·AL2、分别量出下图中4个角的度数,再求出这4个角的和。(10分)第二月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
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四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班级学号 姓名成绩一、计算题(42分)1、口算(12分)0×27=25×3×4=500×60=240×3=30×6=35×2×5=12×30=900÷3=24×5=19+12+38=1000-667=4×12=2、列竖式计算:(12分)114×27=406×25=460×14=3、用简便方法计算:(要写计算过程。)(18分)25×125×4×837×28+37×2(20+8)×125173+428+2738×10144×25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1、一条直线长5米。()2、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3、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4、0°的角和360°的角一样大。()5、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三、填空。(24分)1、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面积是720000㎡,画线的数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写成用万作单位是()万2、四百万八千零九十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是()万。3、用3、2、1、0、0这五个数字。(1)写出一个五位数,要每个“0”都读的是();(2)写出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是();这个数读作:。4、千万位的左边的一位是()位,右边一位是()位。5、一百万是十万的()倍,是一万的()倍。6、周角是()度,平角是()度,直角是()度。7、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直线。8、4×92+4×8=□×(□+□)9、(a×b)×c=a×(b×c)表示()律。10、6时分针和时针是()角,9时是()角。四、操作题:(8分)1、画一个60°的角。2、过A点画直线的平行线。·A3、画一个140°的角。4、过O点画直线的垂线。·O五、列式解答。(21分)
1、23个837是多少?2、756的12倍是多少?六、解决问题:(15分)1、小明平均每分打120个字,打字30分钟,他能打完3000字吗?2、一块玉米地长25米,宽是17米,如果每平方米收玉米40千克,这块玉米地能收多少千克玉米?3、一套西服480元,一件衬衫120元,买25套西服和25件衬衫一共要花多少钱?附加题一、列式解答:(5分)教室里有很多桌子,都整齐地排列着,每列桌子数相等,每排的桌子数相等,小秋的桌从前面数第3张,从后面数第4张,他的左边有3张,右边有1张,小秋的教室一共有多少张。二、填空(5分)⑴、按规律写数。①6、5、10、9、14、13、( )、( )。②5、10、17、26、( )、( )、( )。⑵、有4个同学见了面,每2人都握一次手,一共握了()次。期中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
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单元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内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是: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中安排的“练一练”的内容(教材第78页)都是在方格纸上对某一点的位置用数对的方法进行表示。在开展这些练习时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分别说一说水平方向点的位置与垂直方向点的位置。如第1题中,可以先说一说银行在水平方向是第1格,商店在水平方向是第4格等,然后说一说银行在垂直方向是每1格,邮局在垂直方向是第2格。第二,当学生分别能清楚地表示单一的位置时,接着讨论在单一位置上的两个点。如分行与商店都在垂直方向的第1格,那么怎样让人们知道的不同位置呢,从而引出需要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2、在操作活动中,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方面,从8个方向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则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可能比较大。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硬性认识的经验,以便于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桔设计的“试一试”活动(教材第80页),为学生提供较充分的动手机会,教材在附页中安排了一些操作的材料,在课前学生可以剪下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操作。在摆的时候,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要求摆放,接着组织学生说一说所摆的小动物在什么位置上;然后可以由同桌的两个同学任意摆放,并交流小动物摆的位置。“练一练”第1题(教材第81页),两个小朋友从自己所站的位置观察对方,其方向是相对的。对于这个活动也可以请学生先摆一摆两个小朋友的位置(也可以用小动物代替),然后再说一说他们各自的位置。重点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确定位置(一)(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具:国际象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数对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位置卡:第*列,第*排学生可能出现:A、找不到座位。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二、自主学习1、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2、生活中应用数对(1)根据位置写数对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2)根据数对找位置①出示残缺的太阳岛景点分布图。你能帮忙把地图补充完整吗?②学生操作后交流。三、反馈交流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四、精讲点拨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五、当堂训练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1、教具展示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2、游戏:摆子连线比赛规则:每3人一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先掷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说明:棋子用一点来表示)。第二个学生接着同样的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另外的一个学生负责记录。每放对一个棋子加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2分,3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3分,依此类推,将你们俩的得分记录在一张纸上、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学生操作,教师下去巡视)
五、全课总结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准备:座次表、课件、方格纸、地图纸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先玩寻宝的游戏,l学生将“礼物”藏在同学的课桌里,老师来找,同学提供正确的信息,但不能说他的名字、指他的位置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第几组第几排”,孕伏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老师藏礼物,两个同学比赛“寻宝”,找到礼物后,说说为什么你找得那么快?强调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第几组、第几排。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的位置。2、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思考并回答,学生相互补充3、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1)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2)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理由。3)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试做,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4、数对学习1)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置?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么?那括号又表示什么呢?2)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学生尝试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理由。三、巩固练习1)在方格纸上找朋友的位置,并说出数对。2)把地图填写完整师生示范,然后生生示范,最后小组游戏。四、游戏:寻找秘密点。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确定位置(一)
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数对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确定位置(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描叙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描叙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准备:课件、小方向盘纸、小猴纸片、小鹿纸片、小熊猫纸片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大鸣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1)学生看图,收取有用信息。2)学生用工具测量它们的方向。3)把学生获取的信息综合起来。2、完成“试一试”中的第一题。1)师生按要求共同演示。2)同桌互相摆、说。3)全班交流。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4、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三、反馈交流1)同桌互相讨论。2)意见反馈,相互补充。学生动手测量小组交流讨
学生自己演示,逐步体验。四、精讲点拨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和距离是不够的,只有当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从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体会两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理解到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练习本。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确定位置(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简单的描述路线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具:小黑板、坐标图教学过程:东北南西起点25°30°30°45°1号4号3号2号一、情境导入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方向与位置。二、自主学习小黑板出示坐标图:照样子,填一填。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45°的方向上。2号检查点在偏的方向上。3号检查点在偏的方向上。4号检查点在偏的方向上。三、交流与点拨:学生独立完成,发言并补充30°60°北小芳小丽,老师讲评。四、当堂训练:1、(1)小芳看小敏在东偏南30°的方向上,
小敏看小芳在什么方向上?(要求学生在观察点上画出方向,再观察。)(2)书本P8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根据上题的练习,单独完成。请学生说说结果。(同桌说说)2、找位置,说距离。(1)学校在小芳家北偏东40°的方向上,距离是米。(2)学校在小芳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3)学校在小芳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4)学校在小芳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A.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关的问题,先同桌说说,再请学生复述,其他补充。B.老师小结。3、完成81页练一练第2题。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练习八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简单的说出路线图的意图。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根据路线图说出方向与位置。教学难点:根据度数,说出与位置。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学过程:1、练习八第1题。量一量,填一填。
学生单独完成,互相讲评。集体对评。2、根据左图说一说小华上学和放学所走的路线。强调观察点的坐标。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在观察点上画出坐标。小华上学所走的路线是:从小华家出发向东走200m到养鱼塘,再向东北45°方向走300m到广播站,然后向东走250m到学校。小华放学所走的路线是:从学校出发向西走250m到广播站,再向西南45°方向走300m到养鱼塘,然后向西走200m到小华家。(1)学生互相说一说。(2)学生到黑板上说一说。(3)全班复述。3、完成练习八第3题。每一个学生都会说。4、实践活动。练习八第4题。(投影出现)5、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第六单元除法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单元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独立探索●交流归纳●尝试运用如何进行试商?可以先交给学生讨论,然后进行归纳。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交流信息●比较快慢●归纳数量●发现关系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数据推理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每一道习题运算,都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计的意识。课时安排:14课时
第一课时买文具(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电脑出示的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1)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2)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怎样商?(由学生自己小结)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1)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2)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一、知识应用及拓展。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2、完成“练一练”(1)第1题。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2)完成“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3)完成“试一试”第3题。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四、最后小结: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买文具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买文具(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难点: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交流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150÷30=130÷13=342÷40=600÷20=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二、自主学习、综合练习1、括号里最大填几?30×()<22050×()<8540×()<14060×()<30660×()<20080×()<314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2、完成“练一练”第2题。3、完成“练一练”第3题。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三、实践应用完成“练一练”第4题。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四、拓展练习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五、小结: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150÷30=130÷13=342÷40=600÷20=教后反思:第三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一)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三者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二、自主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2、完成“试一试”第2题。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四、精讲点拨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堂作业:教材64页第3题《作业本》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四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二)教学目标: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三、实践应用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五、教材64页第2题作业本。教后反思:第五课时参观苗圃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作用是什么?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3、你能列出算式吗?
三、反馈交流1、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2、用除法竖式你会吗?A、先自己试一试。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D、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当作20来试,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3、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下几盆花?独立解决。说说你的算法和想法。你会验算吗?四、精讲点拨、趣味练习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一颗星) 70÷31=381÷54=272÷28=89÷22=2、最大能填几?(二颗星)38×()<24342×()<21361×()<44159×()<4813、森林医生(三颗星)P64页第四题。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六、作业布置:相关配套练习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秋游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商”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合作交流。培优辅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三、精讲点拨1、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2、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3、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4、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四、知识应用及拓展。1、理解改商。2、完成“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五、小结本课六、布置作业:教材96页试一试第1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七课时练习六(一)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同重点。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二、综合练习1、完成68页“填一填”。2、完成68页第二题。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333÷37328÷42372÷45395÷56294÷29765÷743、完成68页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估一估,算一算。三、拓展练习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部分练习题。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后反思:第八课时练习六(二)教学目标: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综合练习1、完成69页第五题。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69页第七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3、完成69页第八题。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B全班交流。三、拓展练习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的部分习题。四、布置作业教材69页第6题。教后反思:第九课时国家体育场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生活中较大的一些数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的大数,并在班上汇报。2、学生体会较大的数的实际意义。3、出示课件:问:2008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电脑出示北京申奥的资料。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观众。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小组活动。2、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估测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积。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20万平方米呢?(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2)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全班交流
3、课前要求学生统计好: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大约有多少?大约有多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数才达到1万人?10万人呢?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小组讨论你们小组能怎样描述10万人,怎样描述20万平方米?2、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验证。3、你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谈论怎样估计。(1)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四、精讲点拨1、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要几页?2、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估计什么?五、小结: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搜集较大的数据,读一读。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十课时探索与发现(4)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先给学生们讲猴子分饼的故事,蕴涵有商不变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2、出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表,提问:你能发现什么?3、分小组探究、分工合作完成。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行驶距离/千米483264行驶时间/分241632行驶速度(1)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交流发现,你能帮助同学解答他的疑惑吗?(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3)学生独立完成,再举些例子验证你的发现(4)“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发现的规律。(5)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2、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四、精讲点拨1、完成“练一练”,找出规律:10÷2=600÷20=20÷4=300÷10=40÷8=60÷2=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几?3、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四、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相关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十一课时探索与发现(四)利用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师:在什么情况下除法中的商不变?(学生交流并练习)二、自主学习,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题,并与同伴交流。240÷30=440÷20=80÷20=360÷90=120÷40=4800÷400=2400÷60=9600÷800=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及算理。(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或缩小了相同倍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四、实践应用出示73页第3题。思考:一捆铁丝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五、观察与思考出示73页“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淘气的计算过程,你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150÷25800÷252000÷1259000÷125六、小结:通过运用规律,有哪些收获?七、布置作业回家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四)利用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240÷30=440÷20=80÷20=360÷90=120÷40=4800÷400=2400÷60=9600÷800=教后反思:第十二课时中括号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电脑出示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了解灾区学生的困苦。)1、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2、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三、精讲点拨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2、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3、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引出书上的第4题:捐书引导学生先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指出错在哪里?怎样才能改正)一、知识应用及拓展。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2、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五、小结本课:你对中括号的作用及用法掌握怎么样?六、作业布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中括号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教后反思:第十三课时练习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掌握除法的试商、改商的算法。2、体会商不变规律,运用中小括号进行运算。3、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比赛。2.同桌一组完成75页第1题和76页第5题。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二、综合练习1.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完成75页第2题。2.填一填。完成76页第4题。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对乘数、积进行比较,然后说说变化的规律。3.想一想,算一算。完成76页第6题。让学生先说说这些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三、联系实际,运用数学完成75页第3题。(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法可能不同,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法合理、符合题意即可。)四、趣味数学学生完成76页第7题。此题方法较多,也可以用方程解。五、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地区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六、小结: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后反思:第十四课时练习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试商、改商的算法2、体会发现的商不变规律,运用大小括号进行运算。3、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口算比赛学生抢答,小组完成。二、模型练习;1、学生根据课件,独立完成笔算,小组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同学们的正确率高?。
2、引导学生观察,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345÷31商是一位数312÷54商是两位数315÷35465÷46(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探究时要求学生说自己估算的理由,最好不要通过列竖式来得出正确结果)电脑出示情景图:开完运动会了,四(3)班的同学获得了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为此学校奖励500元给你们购买奖品,你们能帮老师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3、学生独立完成运动会采购奖品,让学生大胆想,谁会有什么不同的方案?在班上交流。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举例计算。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2、完成“练一练”,特别是第7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说一说从第7题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完成书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四、回顾知识:1、各小组完成知识构架图2、说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提示同学。完成实践活动:大数估算问题。五、小结教后反思: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填空(28分)1、253÷41可以把除数41看作()来试商,商是()位数。2、被除数是2071,除数是()时,商为1,除数是()时,商为2071。3、在除法算式120÷30=4中,如果除数缩小6倍,要使商仍是4,被除数应()。4、120除以20得();490里面有()个70。5、a÷27=17……b,当余数最大时,a是()。6、估算2430÷39时,可以把2430近似为(),39约等于(),然后再计算。7、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位数或(
)位数。8、478÷28的商是()位数,商最高位是()。9、二、选择(6分)1、甲乙ABCD图()是由图A顺时针旋转900得到的。图()是由图A逆时针旋转900得到的。图()是由图B逆时针旋转900得到的。图()是由图B顺时针旋转900得到的。2、要使□42÷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A、2B、3C、43、一个不等于0的数,除以一个比1小的小数,商()这个数。A、大于B、小于C、等于三、判断(5分)1、已知一个因数和积,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2、最小的四位数缩小10倍是最小的三位数。()3、从1638里连续减42,减39次结果等于0。()4、要使627÷□8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5。()5、700÷300=7÷3=2……1。()四、计算(32分)1、直接写得数(10分)
26÷3=40÷20=320÷80=270÷90=800÷200=480÷60=30×5=510÷3=3500÷500=2100÷30=2、竖式计算(16分)(1)352÷32(2)480÷(3)302÷48(4)9600÷800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6分)(1)340-240÷20×5(2)280×(945÷15-28)(3)500÷〔(189-89)÷20〕(4)180×[840÷(140-112)]五、解决问题(25分)1、一艘货轮从上海到广州航程是1800千米。平均每天行300千米。几天可以到达?2、学校组织植树活动,把学生分成18个小组,一共要植576棵树,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3、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4、
(1)小亮9:00从学校出发,什么时间到书店?(2)如果小亮想16分钟从学校走到公园,他每分钟要走多少米?六、画一画(4分)(1)将方格纸中的图形A绕着点0顺时针旋转90°。(2)再将旋转后的图形向右平移5格。第三月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
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单元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单元学习内容: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单元教材分析: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具: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二、自主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三、反馈交流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四、精讲点拨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五、当堂训练1、练一练。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2、小调查。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板书设计温度2℃○5℃1℃○0℃0℃〇─2℃―2℃〇―5℃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正负数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具: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收集数据,激趣导入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二、自主探索,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2、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三、反馈交流正负数的读和写。1、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并读出下列各数:+5、—5、+500、—100等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四、精讲点拨(试一试)1、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2、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3、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等五、巩固与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负数读写。
(2)练一练第二题,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负数。(3)练一练第三题,此题先让学生找到开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题意在图上描出来,回答题。六、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正负数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着+5、+6、+12、+100。-2、-3、-15、-123都是负数。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后反思:第三课时练习课(补充)教学目的: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能较熟练的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练习。出示第1题先比一比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同桌互相捡查。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数。
出示第2、3、题,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那些数据可以用负数标示,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三、比赛中的负数。出示第4题,比赛的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借助这一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用正负数表示胜负的方法,再写一写,算一算。四、反馈交流,用正负数填表。首先结合实际讨论赢利和亏本得意思,了解每月盈利和亏本是通过和每月成本进行比较得到的,在议一议,算一算每月营业情况后填表。五、实践活动。分小组调查,对“学好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背出数学公式和概念,这句话的态度,作好记录,填入表中。让学生由此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教后反思:第四课时整理与复习(二)学习目标:1、对四、五、六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对第四、五、六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说一说:多举一些生活中用负数表示的数据,让学生说说它的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负数。二、自主探究:1、做一做:
练习时,要让学生明确填表前首先要确定以每天平均做作业时间为标准,超过时间为正数。不足时间为负数,然后再填表。2、画一画:复习画旋转90º后的图形时,先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明确是围绕哪一点旋转,再动手画一画。平移时,先让学生知道平移是将原来图上每个点都移相同的格数,再移一移,画一画。3、算一算:练习第四、五小题,采取计时的方法四人小组进行比赛,每小组第一名老师给于表扬。(计算时通常一年按365天计算。)4、量一量:练习第6题,以学校为观察点,四人小组一起量一量、说一说,建筑物的位置和距离,以及各在学校的什么方向。5、看图回答问题:前三题解决起来比较容易,学生独立完成,第四题组织学生讨论后再回答。三、精讲点拨并小结你们学会自己整理复习了吗?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交流一下。教后反思: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不确定性教学目标: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重点:感受不确定现象难点:可能性”知识中一些“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教学准备:师生每人一枚硬币。每组3个红球、3个黄球。5个红球,5个黄球及盒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简单的猜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一起上课,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两个游戏题:分别装在红、蓝两个不同颜色的信封里,其中一个信封里装着一个有趣的“抛硬币”游戏题,你们猜,他可能在那个信封里?生会出现的答案:在红色的!在蓝色的,可能在红色的,也可能在蓝色的!告诉你正确答案,他在红色信封里!二、抛硬币(通过抛硬币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其实有很多游戏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和奥秘呢!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了,还特意托我带来一样宝贝和大家分享,想知道它是什么吗?请看,宝贝就躲在我的手中呢。这是什么呢?(教师出示一枚硬币)你能区分哪面是硬币的正面?哪面是硬币的反面吗?请看,我把硬币往空中一抛,你们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到底哪面朝上,我们来验证一下:抛硬币游戏规则:1.两人一组,甲同学先猜测哪面朝上?乙同学来抛,2.甲把看到的结果填到表格里。然后甲乙交换抛硬币。3.一人只能抛5次!注意,不要让硬币掉到地上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正面(打对号)
反面(打错号)汇报交流:把你们抛硬币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我猜的抛的一样,我猜的和自己抛的不一样,我猜正面,他却出现的是反面。你们每次都能猜对吗?为什么?师要给与肯定!正是因为硬币有正反两个面,所以当硬币落下去之后,会有两种情况,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可能性(板书)三、摸球游戏:(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现在我手里只有一个蓝色信封,也只剩下一个游戏题了.这个游戏题在哪个信封里呢?你是怎么判断的?师打开验证!(一)摸球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有一个盒子,打开看一看,里面装有3个白球,3个黄球。我们先来猜一猜,从这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的?这是只是我们的猜测,现在同学们4人一组,做摸球游戏。看规则:一、小组内每人摸一两次,摸之前先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二、组长组织大家摸球,记录员做好记录三、每次摸球前将盒子摇一摇,不许偷看。摸完后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学生摸球,教师参与其中,巡视指导。(二)汇报说说你们组的摸球情况?为什么我们摸球之前会猜不对呢?(三)思考:会摸到黑球吗?老师现在在增加一个要求:从这个盒子摸出黑球者有奖。
摸不到黑球,这个盒子可能摸出白球,可能摸出黄球,还可能摸球其他颜色的球吗?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三)摸球比赛。体验“一定”发生的事情。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做游戏,把让两个同学背过身!当众装球:出示两个盒子(A盒装5个黄球,B盒装5个白球)请男女生各一名比赛:男生摸B盒,女生摸A盒,每人摸5次,摸到黄球次数最的获胜。男生先摸,结果全是白球。女生摸时,到第三次时,师进行猜测:现在我不看,就能猜测出,这次女生摸的一定(板书)是黄球。为什么是这样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同学生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来看盒子,打开验证。原来是这样啊!大家想想:A盒里摸球,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B盒里摸球,会摸到黄球吗?这样看来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想想生活中,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什么事件在生活中是一定会发生的呢?四:巩固新知。1.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下面这些题你能解决吗?2.机动练习题:果冻拼装:(出示三种果冻:香橙味、草莓味、苹果味)请按要求装盘。(1) 随手拿一个,一定是苹果味的。(2) 随手拿一个,不可能是苹果味的。(3) 随收拿一个,可能是苹果味的。四人一组。装好后,汇报!并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装的!五:课外延伸: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课后反思:课题二摸球游戏教学目标: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教学重点: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教法:组织引导,归纳总结。学法:动手实践。教学准备:每人一个纸杯,白色、黄色乒乓球若干个。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出示转盘)2、揭示课题。如果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转,请你猜一猜他最有可能转到什么颜色?板书课题:猜一猜二、出示自学要求。1、出示自学目标:(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自学指导。自学课本73~74页,解决以下问题:(1)、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较大?为什么?(2)、在摸球游戏中,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
三、小组合作,新知探究。1、玩转盘。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较大?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较小?为什么?2、抛硬币。枚硬币轻轻抛到空中,落地后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哪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呢?3、摸球游戏。在摸球游戏中,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1、集体交流。(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观察试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3)、出现3中结果:黄黄,白白,黄白。2、精讲点拨。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精讲。五、当堂训练,检测。3年级新来了8个同学,6个男生,2个女生。平均分到4个班中,猜一猜,各个班分到男生的可能性大还是分到女生的可能性大?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要对大家说吗?七、布置作业。在家长的指导下,用一枚图钉重复抛5次,并记录结果。板书设计猜一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课后反思: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次月考试卷一、填空。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2、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3、+8.7读作(),-读作()。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5、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6、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7、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8、比较大小。-7○-51.5○0○-2.4-3.1○3.1二、判断对错。()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0是正数。()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5、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A、+0.02B、-0.02C、+0.18D、-0.14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A、30B、-30C、60D、03、数轴上,-在-的()边。A、左B、右C、北D、无法确定4、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8吨记为-8吨B、15吨记为+5吨C、6吨记为-4吨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5、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克。
A、155B、150C、145D、160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36、-9、0.7、+20.4、-、100、-13、-261、+4.8、正数负数2、写出A、B、C、D、E、F点表示的数。第四月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
试卷情况难易度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一、复习指导思想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1、查漏补缺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二、复习内容:1、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 4、数学思想方法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合理安排)三、复习目标: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3.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四、复习重难点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3、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与应用。五、复习措施:1、按总复习单元的顺序进行知识方块分类的疏理性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选择性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通过以上多种复习手段,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六、课时安排:10课时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3.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4.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如:4005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3005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如:789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00000000 读作:四十五亿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如:4005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08710532读作: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
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七千万零五百写作:700005002.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如:五百二十一万写作:52100003.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0050)如:六百万八千写作:6008000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四、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看题目:208090>200809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如:3458<123456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1.整亿整万的数。如:4700000=470万 12700000000=127亿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2.求近似数如:12924800≈1292万 272000000≈3亿 3507200000≈35亿求近似数要怎么求?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六、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过程: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一、填空。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二、判断对错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⑵4321>4320万⑶9□000≈9万,□里最小填0。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⑴13500000元=(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A、1 B、2 C、3 D、4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A、19998 B、20003 C、21000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一、在〇里填上“>”、“<”或“=”。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二、按要求写数。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三、求近似数。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3000000)+(800000)+(9)=3800009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⑶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教后反思:第三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填空1.2005年,某省的小学在校人数是九万六千八百零三人,写作(),该省这一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四十二亿零六千八百三十元,写作()。2.用“四舍五入”法改写下面各数。2830750000≈()亿649086≈()万3.在○内填上“>”、“<”或“=”。685439100○9732560151986720○520013404.一辆小汽车每小时可行驶110千米,它的速度可记作()。
5.两个因数的积是9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如果把因数12改成1200,这时积是()。6.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要1分钟,烧开水要8分钟,洗茶杯要1分钟,拿茶叶要1分钟,沏茶1分钟,客人喝上茶最少要等()分钟。7.20403000600读作( ),最高位是( ),其中“4”表示( )个( )。二、判断题1.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三位数。 ( )4.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5.比最大的八位数多1的数是一千万。 ( )教后反思:第四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学生交流、汇报、补充。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口算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估算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15×39=585792÷24=33150×39=396÷12=15×390=1584÷48=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4、复习笔算1)948÷38=2496÷47=4325÷48=3276÷84=2)245×27=530×48=509×50=802×37=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解决问题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3)总复习9、10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二十一4—8补充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25×433276÷8454×692、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3、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4、四年级同学组织去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春游,共278人,每辆车有43个座位,如果保证每人一个座位,大约需要包几辆车?教后反思:第五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练习(1)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直接写出得数。
50×70=40×30=25×40=160×3=60×40=200×7=12×30=22×4=25×20=48×20=300×5=180×5=18×3=60×6=35×4=72×2=15×30=17×40=190×3=95×4=185×4≈154×28≈592×21≈108×34≈252×19≈313×32≈612×19≈710×38≈二、我会填。(1)70的14倍是(),106与80相乘,积是()。(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3)飞机每小时飞行850千米,4小时可飞行()千米。(4)新城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068人,大约是()人。刘老师身高169厘米,大约是()厘米。(5)一只驼鸟奔跑的速度每小时58千米,可写作()。小东在校运会“100米跑”中,跑出每秒8米的好成绩,写作()。(6)85×25的积是()位数。125×80积的末尾有()个0。(7)在里填小“>”“<”或“=”。180×5190×6460×3046×300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根据75×40=30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8分)150×40=75×200=25×40=2.笔算(18分)306×24=703×50=260×14=480×70=65×390=42×102=四、让我来解答:(1)一士多店平均每天售出饮料350支,这个月(按31天计算)共售出饮料多少支?(2)小东从家走到学校要20分钟,他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5米/分,小东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3)小华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他2分钟能跑多少米?(4)张大伯把一车蔬菜送到菜市场,去时的速度40千米/时,用了3小时送到,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5)打字员小芳每分钟大约打75个字,她打一篇文稿刚好用了40分钟,这篇文稿大约有多少字?教后反思:第六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练习(2)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直接写得数。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1.270里面有90个30。()2.408÷68的商是一位数。()3.甲数除以乙数商15;如果甲数和乙数都扩大3倍,商就是45。()4.用100元钱最多可以买3颗篮球。()5.1520÷50=30……2()三、用心选一选。1.被除数除以10,除数(),商才能不变。A.乘以10B.除以10C.不变2.根据42÷7=6可以知道84÷14=()。A.6B.12C.603.60×□<492,□里最大能填()。A.7B.8C.94.□46÷73,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A.5B.7C.95.爷爷今年91岁,小丽今年13岁,爷爷的年龄是小丽的()倍。A.5B.6C.7四、用竖式计算。215÷36=318÷53=196÷28=五、解决问题。1.金鸻(héng)鸟迁徒时,途中可以不停留飞行40小时达3600千米,被称为鸟类中的“马拉松”冠军,它每小时大约飞行多少千米?2.“国庆”节四(1)班的同学去郊游,王老师一共给他们照了216张照片。一盒胶卷能照36张照片,王老师用了几盒胶卷?3.小东看一本故事书,12天看了84页,照这样计算,小东23天一共能看多少页?教后反思:第七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具:三角尺。教学过程:一、 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交流汇报补充。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角的度量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A、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B、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2)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4) 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查。5)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三、练习内容:1、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出示第119页的第12题。四边形 四边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 √ √ √ √ 长方形 √ √ √
平行四边形 √ √ 梯形 √ 1)学生完成上图。2)请学生根据上表中答案分类。4、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标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再画出对应的高。 5、有长方形纸做一个梯形,并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6、完成第123页练习二十一的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练习二十一9—10题教后反思:第八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练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填一填。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线段最短。4.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做一条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形。5.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是()。(填度数)6.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4条垂线,这4条垂线之间的关系是()。7.长方形相邻的两边是()的,相对的两边是()的。二、请你来当小裁判。1.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3.过直线L外一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4条。()4.当梯形的两腰相等时,这个梯形叫等腰梯形。()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我会按要求做一做。1.在互相平行的直线下画○,在互相垂直的直线下面画△。
()()()()()()2.在对称的图形下面画○,不对称的图形画△。()()()()()()四、按要求做一做。1.用量角器画角。65°120°40°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个()个()个五、动手画一画。1.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2.画出下面图形底边上的高。教后反思:第九课时:复习统计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图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二、复习知识点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2、总复习13题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练习二十一13题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三、综合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60400902470024950000695200380002003050760002、写出下面各数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27×633276÷8474×594、估算297×3789×45392÷95、1)125的40倍是多少?2)756里面有多少个18?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4)884是34的多少倍?6、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7、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8、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9、解决问题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教后反思:第十课时:综合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填空:1、20403000600读作( ),最高位是( ),其中“4”表示( )个( )。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 )有关系。3、计算42 375时可以先把42看作( )试商,商( ),余数是(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 )叫做梯形。5、272里面含有( )个68,37的( )倍是444。6、在○填上“<”、“>”或“=”。23561890 2456189 450÷9 45÷9 1080000 108万 20×30 506、5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一个( )角。7、一列火车有29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以装82吨货物,这列火车大约可载货物( )吨。8、□72÷58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能填( );如果商是两位数,那么□里最小能填( )。二、判断题(在括号里写“√”或“╳”)1、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三位数。 ( )4、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5、比最大的八位数多1的数是一千万。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1、在8和9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八亿零九万。 A.6 B.7 C.82、捏住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它的周长是( )。 A.变长 B.不变 C.变短3、数一数,右图中一共有( )个梯形。 A.三 B.四 C.五4、640×50的积等于( )。 A.320×10 B.800×40 C.640×55、王老师有72元钱,他买24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 )本。 A.5 B.4 C.3四、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130×5= 2×380= 540÷3= 240÷40=7+3×6= 90×9×0= 77÷11= 50×6=2、用竖式计算。118÷16= 393÷25=460×25= 308×52=五、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旋坊小学四年级同学给印度洋的海啸灾区捐款情况统计表人金额3元以下4-6元7-9元10元以上四年1班121896四年2班151785(1)根据统计表完成上面的统计图。
(2)四(1)班在_______的钱数捐得最多,这个级一共有_______人。 (3)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六、解决问题。1、肖逸学校的同学们和西藏小朋友“手拉手”,给西藏小学捐书360套,每套20本。如果每人只读一本书,这些书可以满足6000人同时阅读吗?2、3箱苹果共计135元。照这样计算。买12箱苹果共需多少元?3、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6分,他的速度大约是125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千米?4、学校开展环保活动,有四个小组收集了768节废电池,每个小组有8人。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废电池多少节?教后反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期末试卷一、动动脑筋,我会填。1、()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亿里面有10个()。2、在2004年12月的太平洋海啸地震灾难中,印度尼西亚遇难人数二十二万八千四百三十九人,横线上的数写作(),它是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人。3、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4、黑板上下两条边互相(),上面的边和左边的边互相()。5、在足球比赛中,进2个球可记作+2,那么失2个球可记作()。6、我的座位在第()组第()排,也可表示为(,)。7、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是()角。当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平角时,正好是()时。8、猜猜卡片里能填几?39429≈40万55000≈58万45÷68(商一位数)95÷84(商两位数)9、我校学生约()人,大约()个这样学校的学生数将达到1万人。10、不用计算,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1×1=112×101=1212
11×11=12123×101=2323111×111=1232134×101=34341111×1111=()45×101=()二、众说纷纭,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涂上颜色)1、下面的数,()一个零也不读。304070003004700034007000340000702、下面的数,()是精确数。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约80圈。我们班有56人。笑笑每天睡眠时间约9小时。我国约有人口1300000000人。3、截止2004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手机拥有总量约为7800000部,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7807800万78万780万4、两数相除商为6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0,那么商是()60006006065、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一条两条三条无数条三、苹果乐园,我巧摘。口算400÷50=27×30=631-198=125×5×8=33+67=720÷90=90×40=18×5+4=350÷70=80×120=29×200=(60×25)×4=竖式280×27=858÷39=233÷34=(验算)巧算25×125×4×827×99+2738×101
300÷25125×16864÷【(27-23)×12】四、动脑动手,我最行。从毓英小学到国道,怎样走最近?1、量一量2、画一画国道∠1=∠2=毓英小学我发现了3、涂一涂。①在方格纸内,把图形A向下平移3个方格,得到图形B,涂上颜色。②把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涂上颜色。估一估,书架上约有()本书五、解决问题,我最棒。1、准备2500元够吗?2、希望小学准备买25捆笔记本奖励优秀学生,每捆笔记本有24本,每本零售价4元。
我每天捉46害虫。我每天捉54害虫3、青蛙爸爸与青蛙儿子一个月(31天)可以捉多少条害虫?4、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运动键儿所获得的金牌情况:24届5枚,25届16枚,26届16枚,27届28枚,28届32枚。24—28届奥运会我国所获得的金牌情况统计图获金牌数/枚3530252015105024届25届26届27届28届时间①请根据这些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②近五届奥运会我国金牌获取情况的整体趋势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想?③预测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金牌获得情况?期末检测分析
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
第四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买文具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下面各题85-26+7318÷9×8200-17×724×5+12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计算下面各题185-(51+49)35×(107-79)819÷(108-99)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 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教材47页的内容。(1)、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出示:125+75×4-90360÷40+17×8学生分析出运算顺序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2)教学例2出示:(96-6)×(15+9)。教师: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括号)原来我们学过有小括号的算式吗?想一想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怎样算?教师:能应用前面掌握的知识分析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指导学生分析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教师: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吗?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3)完成48页“试一试”三、课堂小结(略)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的第1、2、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练习课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景探索并理解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2、知道中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3、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自主练习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请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278-(17+195÷65)19+(324×15-129)14×(666÷74×2)教师: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有小括号的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可以再次拿出第一课时的板书)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48页3题,2、教学48页4题,教师:(指板书上的中括号)它的名字叫“中括号”,它也能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计算有中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你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吗?3、议一议通过上面两个题的学习,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总结。教师:同学们能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吗?15×[42÷(3+11)]
[510-(150+120)]÷1615×[107-(35-18)]30÷[480÷(24-8)]学生汇报后集体订正,再一次强调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4、49页5题,(小游戏)5、49页7题。三、课堂作业:49页6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学习策略。3、将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以旧引新、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1、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个)4+3=7(个)3+4=4+32、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二、在枚举例中验证规律1、交流:有了猜想,我们还得验证。你打算怎么验证?2.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1、同学们仔细观察列举出的等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自由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汇报交流以上等式反映的规律。(指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师: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3、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加法的验算和数的分成)四、在类比中拓展规律。1.引导学生由加法类比到减法、乘法和除法,并自觉形成关于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是否有交换律的三个新猜想。2.学生选择部分猜想,举例进行研究。教师参与,适时给予指导。3.交流:哪一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是怎么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师板书若干例子,进而得出结论。4.探讨: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五、在应用中深化规律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又学会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一)、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试试看吧。766+589=589+( )28×12=( )×( )a×48=48×( )( )+55=55+420a+15=( )+( )( )+65=( )+35(二)、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都相等吗?b+800○800+b270+380○380+7012×5○20×316×8○8×6(三)、比比谁算得快!25+49+7560+58+4050×18×240×12×5说说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六、在反思中深化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3、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3、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口算下面两题50+70+30 240+105+95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二、民主导学任务一、认识加法结合律1、任务呈现:
(1)、出示例2主题图,学生说图上的信息并提问,学生对提出的题进行解答,师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请学生自己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并说出自己的想法。(88+104)+96=288(千米) 88+(104+96) 88+104+96 104+96+88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88+104)+96 88+(104+96)(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3、展示交流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任务二、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1、任务呈现:你会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3、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图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任务三、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1、任务呈现:你会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出示题组,请学生独立完成。A、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32+93+68 (2)154+46+79+121B、你能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吗?96+35=35+(45+36)+64=45+( + )560+(140+70)=( + )+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3、展示交流。三、检测导结1、出示检测题,要求8分钟内独立完成。①、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②、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⑴72+16 A、(75+25)+48 ⑵45+(88+12) B、16+72 ⑶75+(48+25) C、(45+88)+122、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3、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四、完成教材53页练一练的1—5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五课时: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假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三、测评反馈1、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3×(5×4)=6015×25×4=1500(3×5)×4=6015×(25×4)=1500乘法结合律:(a×b)×c=a×(b×c)教后反思: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板书:探索与发现(三)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呈现课文插图(实物投影或挂图)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情况。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学生A:6×9+4×9=54+36=90(块)学生B:(6+4)×9=10×9=90(块)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4、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5、举例验证。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如:(40+4)×25和40×25+4×2542×64+42×36和42×(64+36)讨论交流:(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6、字母表示。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7、提示课题。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三、精彩展示课文第46页的“试一试”。1、(80+4)×25(1)呈现题目。(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2、34×72+34×28(1)呈现题目。(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四、测评反馈1、课文第46页的“练一练”。第1题,简单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第2题,注意指导一些算式的计算方法。99×11:可以看成(100-1)×11=1100-11或看成99×(10+1)=990+9938×29+38应该把算式看作:38×29+38×1第3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计算中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可以直接扳书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进行交流。第二个问题“付1500元够吗?”学生可以算出这些饮料的总价,然后与1500元进行比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6×9+4×9=9040×25+4×25=1100(6+4)×9=90(40+4)×25=1100乘法分配律:(a+b)×c=a×c+b×c教后反思:第七课时:练习四教学目标: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二、花圃中的乘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三、观察与思考: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练习四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二、花圃中的乘法三、观察与思考:教后反思: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填空(26分)1、70的14倍是(),106与80相乘,积是()。2、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 ),线段有( )个端点。3、136×42的积是()位数,积的个位是()。4、( )、( )都可以无限延长,其中( )没有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新课标第一网5、当两条直线相交成()时,这两条直线()。6、在计算89×4×25时,可以先计算(),再算(),运用的定律是(),这个定律用字母表示为()。
7、85×25的积是()位数。125×80积的末尾有()个0。8、3时整,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 )角。9、在○里填“>”“<”或“=”。180×5190×6460×3046×30010、括号里最大能填几?40×()<281600×()<4600()×700<2830()×30<920二、判断(6分)新-课-标-第-一-网1、一个20度的角,透过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是100度。()2、一条射线OA,经过度量它的长度是5厘米。()3、十字路口的斑马线是平行线。()4、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5、右图中有3个角()6、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三、选择(4分)1、( )比直角大而比平角小。A、锐角B、钝角C、周角2、与480×40的积相等的算式是()。A.48×40B.24×800C.480×4003、角的大小与()有关。wWw.xKb1.coMA、角两边张开的大小B、角两边的长短C、角顶点的位置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40倍,积也()。A、不变B、扩大40倍C、缩小40倍四、计算(30分)1、直接写得数(10分)15×30=17×40=190×0= 350×2=60×70=6×300=20×50=28×20=60×16=40×60=
2、竖式计算(12分)XkB1.com(1)306×24=(2)703×50=(3)280×36(4)35×4403、简便计算下列各题(8分)(1)82×25×4(2)236×99+236五、解决问题(20分)1、从甲地到乙地坐飞机需要11小时,飞机每小时飞行73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4分)3、有一本稿纸,共40页,每页20行,每行13个格。这本稿纸最多能写多少个字?4、一箱鸡蛋重25千克,一箱鸭蛋重30千克。商店购进鸡、鸭蛋各20箱,购进鸡、鸭蛋共多少千克?六、操作(14分)1、过直线外一点A画已知直线L的平行线和垂线。(4分)·AL
2、分别量出下图中4个角的度数,再求出这4个角的和。(10分)第二月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
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四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班级学号 姓名成绩一、计算题(42分)1、口算(12分)0×27=25×3×4=500×60=240×3=30×6=35×2×5=12×30=900÷3=24×5=19+12+38=1000-667=4×12=2、列竖式计算:(12分)114×27=406×25=460×14=3、用简便方法计算:(要写计算过程。)(18分)25×125×4×837×28+37×2(20+8)×125173+428+2738×10144×25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1、一条直线长5米。()2、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3、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4、0°的角和360°的角一样大。()5、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三、填空。(24分)1、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面积是720000㎡,画线的数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写成用万作单位是()万
2、四百万八千零九十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是()万。3、用3、2、1、0、0这五个数字。(1)写出一个五位数,要每个“0”都读的是();(2)写出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是();这个数读作:。4、千万位的左边的一位是()位,右边一位是()位。5、一百万是十万的()倍,是一万的()倍。6、周角是()度,平角是()度,直角是()度。7、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直线。8、4×92+4×8=□×(□+□)9、(a×b)×c=a×(b×c)表示()律。10、6时分针和时针是()角,9时是()角。四、操作题:(8分)1、画一个60°的角。2、过A点画直线的平行线。·A3、画一个140°的角。4、过O点画直线的垂线。·O五、列式解答。(21分)1、23个837是多少?2、756的12倍是多少?六、解决问题:(15分)1、小明平均每分打120个字,打字30分钟,他能打完3000字吗?2、一块玉米地长25米,宽是17米,如果每平方米收玉米40千克,这块玉米地能收多少千克玉米?3、一套西服480元,一件衬衫120元,买25套西服和25件衬衫一共要花多少钱?
附加题一、列式解答:(5分)教室里有很多桌子,都整齐地排列着,每列桌子数相等,每排的桌子数相等,小秋的桌从前面数第3张,从后面数第4张,他的左边有3张,右边有1张,小秋的教室一共有多少张。二、填空(5分)⑴、按规律写数。①6、5、10、9、14、13、( )、( )。②5、10、17、26、( )、( )、( )。⑵、有4个同学见了面,每2人都握一次手,一共握了()次。期中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
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单元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内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是: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材中安排的“练一练”的内容(教材第78页)都是在方格纸上对某一点的位置用数对的方法进行表示。在开展这些练习时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分别说一说水平方向点的位置与垂直方向点的位置。如第1题中,可以先说一说银行在水平方向是第1格,商店在水平方向是第4格等,然后说一说银行在垂直方向是每1格,邮局在垂直方向是第2格。第二,当学生分别能清楚地表示单一的位置时,接着讨论在单一位置上的两个点。如分行与商店都在垂直方向的第1格,那么怎样让人们知道的不同位置呢,从而引出需要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2、在操作活动中,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方面,从8个方向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则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可能比较大。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硬性认识的经验,以便于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桔设计的“试一试”活动(教材第80页),为学生提供较充分的动手机会,教材在附页中安排了一些操作的材料,在课前学生可以剪下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操作。在摆的时候,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要求摆放,接着组织学生说一说所摆的小动物在什么位置上;然后可以由同桌的两个同学任意摆放,并交流小动物摆的位置。“练一练”第1题(教材第81页),两个小朋友从自己所站的位置观察对方,其方向是相对的。对于这个活动也可以请学生先摆一摆两个小朋友的位置(也可以用小动物代替),然后再说一说他们各自的位置。重点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确定位置(一)(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具:国际象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数对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位置卡:第*列,第*排学生可能出现:A、找不到座位。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二、自主学习1、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2、生活中应用数对(1)根据位置写数对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2)根据数对找位置①出示残缺的太阳岛景点分布图。你能帮忙把地图补充完整吗?②学生操作后交流。
三、反馈交流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四、精讲点拨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五、当堂训练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1、教具展示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2、游戏:摆子连线比赛规则:每3人一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先掷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说明:棋子用一点来表示)。第二个学生接着同样的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另外的一个学生负责记录。每放对一个棋子加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2分,3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3分,依此类推,将你们俩的得分记录在一张纸上、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学生操作,教师下去巡视)五、全课总结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准备:座次表、课件、方格纸、地图纸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先玩寻宝的游戏,l学生将“礼物”藏在同学的课桌里,老师来找,同学提供正确的信息,但不能说他的名字、指他的位置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第几组第几排”,孕伏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老师藏礼物,两个同学比赛“寻宝”,找到礼物后,说说为什么你找得那么快?强调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第几组、第几排。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的位置。2、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思考并回答,学生相互补充3、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1)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2)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理由。3)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试做,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4、数对学习1)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置?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么?那括号又表示什么呢?2)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学生尝试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理由。三、巩固练习1)在方格纸上找朋友的位置,并说出数对。2)把地图填写完整师生示范,然后生生示范,最后小组游戏。四、游戏:寻找秘密点。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确定位置(一)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数对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确定位置(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描叙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描叙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准备:课件、小方向盘纸、小猴纸片、小鹿纸片、小熊猫纸片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大鸣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1)学生看图,收取有用信息。2)学生用工具测量它们的方向。3)把学生获取的信息综合起来。2、完成“试一试”中的第一题。1)师生按要求共同演示。2)同桌互相摆、说。3)全班交流。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4、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三、反馈交流1)同桌互相讨论。2)意见反馈,相互补充。学生动手测量小组交流讨学生自己演示,逐步体验。四、精讲点拨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和距离是不够的,只有当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从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体会两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理解到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练习本。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确定位置(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简单的描述路线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具:小黑板、坐标图教学过程:东北南西起点25°30°30°45°1号4号3号2号一、情境导入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方向与位置。二、自主学习小黑板出示坐标图:照样子,填一填。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45°的方向上。2号检查点在偏的方向上。3号检查点在偏的方向上。4号检查点在偏的方向上。三、交流与点拨:学生独立完成,发言并补充30°60°北小芳小丽,老师讲评。四、当堂训练:1、(1)小芳看小敏在东偏南30°的方向上,小敏看小芳在什么方向上?(要求学生在观察点上画出方向,再观察。)(2)书本P8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根据上题的练习,单独完成。请学生说说结果。(同桌说说)2、找位置,说距离。(1)学校在小芳家北偏东40°的方向上,距离是米。(2)学校在小芳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3)学校在小芳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4)学校在小芳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A.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关的问题,先同桌说说,再请学生复述,其他补充。B.老师小结。3、完成81页练一练第2题。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第五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简单的说出路线图的意图。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根据路线图说出方向与位置。教学难点:根据度数,说出与位置。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索、小组合作教学过程:1、第1题。量一量,填一填。学生单独完成,互相讲评。集体对评。2、根据左图说一说小华上学和放学所走的路线。强调观察点的坐标。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在观察点上画出坐标。小华上学所走的路线是:从小华家出发向东走200m到养鱼塘,再向东北45°方向走300m到广播站,然后向东走250m到学校。小华放学所走的路线是:
从学校出发向西走250m到广播站,再向西南45°方向走300m到养鱼塘,然后向西走200m到小华家。(1)学生互相说一说。(2)学生到黑板上说一说。(3)全班复述。3、完成第3题。每一个学生都会说。4、实践活动第4题。(投影出现)5、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第六单元除法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单元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独立探索●交流归纳●尝试运用如何进行试商?可以先交给学生讨论,然后进行归纳。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交流信息●比较快慢●归纳数量●发现关系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数据推理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每一道习题运算,都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计的意识。课时安排:14课时第一课时买文具(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教法:引导法学法:交流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电脑出示的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1)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2)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怎样商?(由学生自己小结)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1)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2)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2、完成“练一练”(1)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2)完成“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3)完成“试一试”第3题。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四、最后小结: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买文具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买文具(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难点: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交流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150÷30=130÷13=342÷40=600÷20=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二、自主学习、综合练习1、括号里最大填几?30×()<22050×()<8540×()<14060×()<30660×()<200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2、完成“练一练”第2题。3、完成“练一练”第3题。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三、实践应用完成“练一练”第4题。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四、拓展练习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五、小结: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150÷30=130÷13=342÷40=600÷20=教后反思:第三课时参观苗圃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种花的盆数相同”
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作用是什么?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3、你能列出算式吗?三、反馈交流1、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2、用除法竖式你会吗?A、先自己试一试。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D、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当作20来试,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3、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下几盆花?独立解决。说说你的算法和想法。你会验算吗?四、精讲点拨、趣味练习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一颗星) 70÷31=381÷54=272÷28=89÷22=2、最大能填几?(二颗星)38×()<24342×()<21361×()<44159×()<4813、森林医生(三颗星)P71页第四题。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六、作业布置:相关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四课时秋游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商”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合作交流。培优辅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三、精讲点拨1、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2、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3、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4、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四、知识应用及拓展。1、理解改商。2、完成“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五、小结本课六、布置作业:教材73页试一试第1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五课时练习五(一)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同重点。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二、综合练习1、完成74页“填一填”。2、完成74页第二题。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333÷37328÷42372÷45395÷56294÷29765÷743、完成74页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估一估,算一算。三、拓展练习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部分练习题。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后反思:第五课时练习五(二)教学目标: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综合练习1、完成75页第4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76页第6题。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3、完成76页第7题。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B全班交流。三、拓展练习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的部分习题。四、布置作业教材78页第5题。教后反思:第六课时探索与发现(4)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先给学生们讲猴子分饼的故事,蕴涵有商不变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2、出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表,提问:你能发现什么?3、分小组探究、分工合作完成。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行驶距离/千米483264行驶时间/分241632行驶速度(1)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交流发现,你能帮助同学解答他的疑惑吗?(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3)学生独立完成,再举些例子验证你的发现(4)“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发现的规律。
(5)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2、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四、精讲点拨1、完成“练一练”,找出规律:10÷2=600÷20=20÷4=300÷10=40÷8=60÷2=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几?3、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四、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相关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七课时探索与发现(四)利用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师:在什么情况下除法中的商不变?(学生交流并练习)二、自主学习,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题,并与同伴交流。240÷30=440÷20=80÷20=360÷90=120÷40=4800÷400=2400÷60=9600÷800=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及算理。(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或缩小了相同倍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四、实践应用出示78页第3题。思考:一捆铁丝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五、观察与思考出示73页“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淘气的计算过程,你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150÷25800÷252000÷1259000÷125六、小结:通过运用规律,有哪些收获?七、布置作业回家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板书设计:探索与发现(四)利用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240÷30=440÷20=80÷20=360÷90=120÷40=4800÷400=2400÷60=9600÷800=教后反思:第八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一)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运用三者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二、自主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2、完成“试一试”第2题。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四、精讲点拨
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学生小结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堂作业:教材70页第3题《作业本》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九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二)教学目标: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三、实践应用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五、教材80页第2题作业本。教后反思:第九课时国家体育场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生活中较大的一些数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的大数,并在班上汇报。2、学生体会较大的数的实际意义。3、出示课件:
问:2008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电脑出示北京申奥的资料。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观众。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小组活动。2、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估测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积。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20万平方米呢?(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2)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全班交流3、课前要求学生统计好: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大约有多少?大约有多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数才达到1万人?10万人呢?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小组讨论你们小组能怎样描述10万人,怎样描述20万平方米?2、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验证。3、你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谈论怎样估计。(1)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四、精讲点拨1、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要几页?2、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估计什么?五、小结: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搜集较大的数据,读一读。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十二课时中括号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电脑出示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了解灾区学生的困苦。)1、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2、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三、精讲点拨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2、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3、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引出书上的第4题:捐书引导学生先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指出错在哪里?怎样才能改正)一、知识应用及拓展。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2、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五、小结本课:你对中括号的作用及用法掌握怎么样?六、作业布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中括号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教后反思:第十三课时练习六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掌握除法的试商、改商的算法。2、体会商不变规律,运用中小括号进行运算。3、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比赛。2.同桌一组完成82页第1题和83页第5题。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二、综合练习1.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完成82页第2题。2.填一填。完成82页第4题。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对乘数、积进行比较,然后说说变化的规律。3.想一想,算一算。完成83页第6题。让学生先说说这些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三、联系实际,运用数学
完成82页第3题。(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法可能不同,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法合理、符合题意即可。)四、趣味数学学生完成83页第7题。此题方法较多,也可以用方程解。五、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地区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六、小结: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后反思:第十四课时练习六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试商、改商的算法2、体会发现的商不变规律,运用大小括号进行运算。3、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口算比赛学生抢答,小组完成。二、模型练习;1、学生根据课件,独立完成笔算,小组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同学们的正确率高?。2、引导学生观察,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345÷31商是一位数312÷54商是两位数315÷35465÷46(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探究时要求学生说自己估算的理由,最好不要通过列竖式来得出正确结果)电脑出示情景图:开完运动会了,四(3)班的同学获得了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为此学校奖励500元给你们购买奖品,你们能帮老师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3、学生独立完成运动会采购奖品,让学生大胆想,谁会有什么不同的方案?在班上交流。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举例计算。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2、完成“练一练”,特别是第7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说一说从第7题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完成书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四、回顾知识:1、各小组完成知识构架图2、说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提示同学。完成实践活动:大数估算问题。五、小结教后反思: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填空(28分)1、253÷41可以把除数41看作()来试商,商是()位数。2、被除数是2071,除数是()时,商为1,除数是()时,商为2071。3、在除法算式120÷30=4中,如果除数缩小6倍,要使商仍是4,被除数应()。4、120除以20得();490里面有()个70。5、a÷27=17……b,当余数最大时,a是()。6、估算2430÷39时,可以把2430近似为(),39约等于(),然后再计算。7、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位数或()位数。8、478÷28的商是()位数,商最高位是()。9、
二、选择(6分)1、甲乙ABCD图()是由图A顺时针旋转900得到的。图()是由图A逆时针旋转900得到的。图()是由图B逆时针旋转900得到的。图()是由图B顺时针旋转900得到的。2、要使□42÷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A、2B、3C、43、一个不等于0的数,除以一个比1小的小数,商()这个数。A、大于B、小于C、等于三、判断(5分)1、已知一个因数和积,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2、最小的四位数缩小10倍是最小的三位数。()3、从1638里连续减42,减39次结果等于0。()4、要使627÷□8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5。()5、700÷300=7÷3=2……1。()四、计算(32分)1、直接写得数(10分)26÷3=40÷20=320÷80=270÷90=800÷200=480÷60=30×5=510÷3=3500÷500=2100÷30=2、竖式计算(16分)(1)352÷32(2)480÷(3)302÷48(4)9600÷800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6分)(1)340-240÷20×5(2)280×(945÷15-28)(3)500÷〔(189-89)÷20〕(4)180×[840÷(140-112)]五、解决问题(25分)1、一艘货轮从上海到广州航程是1800千米。平均每天行300千米。几天可以到达?2、学校组织植树活动,把学生分成18个小组,一共要植576棵树,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3、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4、(1)小亮9:00从学校出发,什么时间到书店?(2)如果小亮想16分钟从学校走到公园,他每分钟要走多少米?
六、画一画(4分)(1)将方格纸中的图形A绕着点0顺时针旋转90°。(2)再将旋转后的图形向右平移5格。第三月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
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单元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单元学习内容: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单元教材分析: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
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具: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二、自主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三、反馈交流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精讲点拨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五、当堂训练1、练一练。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2、小调查。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板书设计温度2℃○5℃1℃○0℃0℃〇─2℃―2℃〇―5℃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正负数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具: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收集数据,激趣导入
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二、自主探索,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2、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三、反馈交流正负数的读和写。1、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并读出下列各数:+5、—5、+500、—100等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四、精讲点拨(试一试)1、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2、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3、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等五、巩固与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负数读写。(2)练一练第二题,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负数。(3)练一练第三题,此题先让学生找到开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题意在图上描出来,回答题。六、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正负数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着+5、+6、+12、+100。
-2、-3、-15、-123都是负数。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后反思:第三课时滴水实验活动任务:设计滴水实验,推算出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设计方案:一、设计什么实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小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名称实验人员测量工具试验方法与步骤实验分工动手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数据计算过程与结论交流反思与自我评价:依照教材89~90页的要求完成板书设计:滴水实验
教后反思:第四课时编码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了解有关编码的数学知识。活动过程:依照教材91~92页的要求完成交流反思:板书设计:编码教后反思:第五课时数图形的学问活动目的:通过“鼹鼠钻洞”、“菜地旅行”活动,学习按顺序数图形的知识。活动过程:一、鼹鼠钻洞1、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画出示意图。2、想办法按顺序数出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做到不重不漏。二、菜地旅行1、根据情境画出示意图。2、依照教材94页2、3的要求数一数。交流反思:板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教后反思:
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不确定性教学目标: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重点:感受不确定现象难点:可能性”知识中一些“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教学准备:师生每人一枚硬币。每组3个红球、3个黄球。5个红球,5个黄球及盒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简单的猜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一起上课,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两个游戏题:分别装在红、蓝两个不同颜色的信封里,其中一个信封里装着一个有趣的“抛硬币”游戏题,你们猜,他可能在那个信封里?生会出现的答案:在红色的!在蓝色的,可能在红色的,也可能在蓝色的!告诉你正确答案,他在红色信封里!二、抛硬币(通过抛硬币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其实有很多游戏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和奥秘呢!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了,还特意托我带来一样宝贝和大家分享,想知道它是什么吗?请看,宝贝就躲在我的手中呢。这是什么呢?(教师出示一枚硬币)你能区分哪面是硬币的正面?哪面是硬币的反面吗?请看,我把硬币往空中一抛,你们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到底哪面朝上,我们来验证一下:
抛硬币游戏规则:1.两人一组,甲同学先猜测哪面朝上?乙同学来抛,2.甲把看到的结果填到表格里。然后甲乙交换抛硬币。3.一人只能抛5次!注意,不要让硬币掉到地上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正面(打对号)反面(打错号)汇报交流:把你们抛硬币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我猜的抛的一样,我猜的和自己抛的不一样,我猜正面,他却出现的是反面。你们每次都能猜对吗?为什么?师要给与肯定!正是因为硬币有正反两个面,所以当硬币落下去之后,会有两种情况,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可能性(板书)三、摸球游戏:(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现在我手里只有一个蓝色信封,也只剩下一个游戏题了.这个游戏题在哪个信封里呢?你是怎么判断的?师打开验证!(一)摸球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有一个盒子,打开看一看,里面装有3个白球,3个黄球。我们先来猜一猜,从这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的?这是只是我们的猜测,现在同学们4人一组,做摸球游戏。
看规则:一、小组内每人摸一两次,摸之前先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二、组长组织大家摸球,记录员做好记录三、每次摸球前将盒子摇一摇,不许偷看。摸完后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学生摸球,教师参与其中,巡视指导。(二)汇报说说你们组的摸球情况?为什么我们摸球之前会猜不对呢?(三)思考:会摸到黑球吗?老师现在在增加一个要求:从这个盒子摸出黑球者有奖。摸不到黑球,这个盒子可能摸出白球,可能摸出黄球,还可能摸球其他颜色的球吗?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三)摸球比赛。体验“一定”发生的事情。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做游戏,把让两个同学背过身!当众装球:出示两个盒子(A盒装5个黄球,B盒装5个白球)请男女生各一名比赛:男生摸B盒,女生摸A盒,每人摸5次,摸到黄球次数最的获胜。男生先摸,结果全是白球。女生摸时,到第三次时,师进行猜测:现在我不看,就能猜测出,这次女生摸的一定(板书)是黄球。为什么是这样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同学生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来看盒子,打开验证。原来是这样啊!大家想想:A盒里摸球,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B盒里摸球,会摸到黄球吗?这样看来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想想生活中,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什么事件在生活中是一定会发生的呢?四:巩固新知。1.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下面这些题你能解决吗?
2.机动练习题:果冻拼装:(出示三种果冻:香橙味、草莓味、苹果味)请按要求装盘。(1) 随手拿一个,一定是苹果味的。(2) 随手拿一个,不可能是苹果味的。(3) 随收拿一个,可能是苹果味的。四人一组。装好后,汇报!并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装的!五:课外延伸: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课后反思:课题二摸球游戏教学目标: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教学重点: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教法:组织引导,归纳总结。学法:动手实践。教学准备:每人一个纸杯,白色、黄色乒乓球若干个。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出示转盘)2、揭示课题。
如果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转,请你猜一猜他最有可能转到什么颜色?板书课题:猜一猜二、出示自学要求。1、出示自学目标:(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自学指导。自学课本97~98页,解决以下问题:(1)、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较大?为什么?(2)、在摸球游戏中,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三、小组合作,新知探究。1、玩转盘。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较大?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较小?为什么?2、抛硬币。枚硬币轻轻抛到空中,落地后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哪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呢?3、摸球游戏。在摸球游戏中,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1、集体交流。(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观察试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3)、出现3中结果:黄黄,白白,黄白。2、精讲点拨。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精讲。五、当堂训练,检测。3年级新来了8个同学,6个男生,2个女生。平均分到4个班中,猜一猜,各个班分到男生的可能性大还是分到女生的可能性大?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要对大家说吗?
七、布置作业。在家长的指导下,用一枚图钉重复抛5次,并记录结果。板书设计猜一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课后反思: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次月考试卷一、填空。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2、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3、+8.7读作(),-读作()。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5、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6、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7、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8、比较大小。-7○-51.5○0○-2.4-3.1○3.1二、判断对错。()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0是正数。()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5、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A、+0.02B、-0.02C、+0.18D、-0.14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A、30B、-30C、60D、03、数轴上,-在-的()边。A、左B、右C、北D、无法确定4、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8吨记为-8吨B、15吨记为+5吨C、6吨记为-4吨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5、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克。A、155B、150C、145D、160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36、-9、0.7、+20.4、-、100、-13、-261、+4.8、正数负数2、写出A、B、C、D、E、F点表示的数。
第四月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学的方面的问题
整改措施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一、复习指导思想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1、查漏补缺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二、复习内容:1、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 4、数学思想方法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合理安排)三、复习目标: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3.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四、复习重难点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3、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与应用。五、复习措施:1、按总复习单元的顺序进行知识方块分类的疏理性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选择性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通过以上多种复习手段,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六、课时安排:10课时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3.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4.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如:4005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3005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如:789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00000000 读作:四十五亿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如:4005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08710532读作: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七千万零五百写作:700005002.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如:五百二十一万写作:52100003.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0050)如:六百万八千写作:6008000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四、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看题目:208090>200809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如:3458<123456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1.整亿整万的数。如:4700000=470万 12700000000=127亿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2.求近似数
如:12924800≈1292万 272000000≈3亿 3507200000≈35亿求近似数要怎么求?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六、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过程: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一、填空。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⑺
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二、判断对错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⑵4321>4320万⑶9□000≈9万,□里最小填0。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⑴13500000元=(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A、1 B、2 C、3 D、4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A、19998 B、20003 C、21000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一、在〇里填上“>”、“<”或“=”。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二、按要求写数。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三、求近似数。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3000000)+(800000)+(9)=3800009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⑶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填空1.2005年,某省的小学在校人数是九万六千八百零三人,写作(),该省这一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四十二亿零六千八百三十元,写作()。2.用“四舍五入”法改写下面各数。2830750000≈()亿649086≈()万3.在○内填上“>”、“<”或“=”。685439100○9732560151986720○520013404.一辆小汽车每小时可行驶110千米,它的速度可记作()。5.两个因数的积是9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如果把因数12改成1200,这时积是()。6.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要1分钟,烧开水要8分钟,洗茶杯要1分钟,拿茶叶要1分钟,沏茶1分钟,客人喝上茶最少要等()分钟。7.20403000600读作( ),最高位是( ),其中“4”表示( )个( )。二、判断题1.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三位数。 ( )4.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5.比最大的八位数多1的数是一千万。 ( )教后反思:第四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学生交流、汇报、补充。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口算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估算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15×39=585792÷24=33150×39=396÷12=15×390=1584÷48=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4、复习笔算1)948÷38=2496÷47=4325÷48=3276÷84=2)245×27=530×48=509×50=802×37=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解决问题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3)总复习9、10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二十一4—8补充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5×433276÷8454×692、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3、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4、四年级同学组织去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春游,共278人,每辆车有43个座位,如果保证每人一个座位,大约需要包几辆车?教后反思:第五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练习(1)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直接写出得数。50×70=40×30=25×40=160×3=60×40=200×7=12×30=22×4=25×20=48×20=300×5=180×5=18×3=60×6=35×4=72×2=15×30=17×40=190×3=95×4=185×4≈154×28≈592×21≈108×34≈252×19≈313×32≈612×19≈710×38≈二、我会填。(1)70的14倍是(),106与80相乘,积是()。(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3)飞机每小时飞行850千米,4小时可飞行()千米。(4)新城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068人,大约是()人。刘老师身高169厘米,大约是()厘米。(5)一只驼鸟奔跑的速度每小时58千米,可写作()。小东在校运会“100米跑”中,跑出每秒8米的好成绩,写作()。(6)85×25的积是()位数。125×80积的末尾有()个0。(7)在里填小“>”“<”或“=”。180×5190×6460×3046×300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根据75×40=30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8分)150×40=75×200=25×40=2.笔算(18分)306×24=703×50=260×14=480×70=65×390=42×102=
四、让我来解答:(1)一士多店平均每天售出饮料350支,这个月(按31天计算)共售出饮料多少支?(2)小东从家走到学校要20分钟,他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5米/分,小东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3)小华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他2分钟能跑多少米?(4)张大伯把一车蔬菜送到菜市场,去时的速度40千米/时,用了3小时送到,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5)打字员小芳每分钟大约打75个字,她打一篇文稿刚好用了40分钟,这篇文稿大约有多少字?教后反思:第六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练习(2)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直接写得数。二、请你来当小裁判。1.270里面有90个30。()2.408÷68的商是一位数。()3.甲数除以乙数商15;如果甲数和乙数都扩大3倍,商就是45。()4.用100元钱最多可以买3颗篮球。()5.1520÷50=30……2()三、用心选一选。1.被除数除以10,除数(),商才能不变。A.乘以10B.除以10C.不变2.根据42÷7=6可以知道84÷14=()。A.6B.12C.603.60×□<492,□里最大能填()。A.7B.8C.94.□46÷73,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A.5B.7C.95.爷爷今年91岁,小丽今年13岁,爷爷的年龄是小丽的()倍。A.5B.6C.7
四、用竖式计算。215÷36=318÷53=196÷28=五、解决问题。1.金鸻(héng)鸟迁徒时,途中可以不停留飞行40小时达3600千米,被称为鸟类中的“马拉松”冠军,它每小时大约飞行多少千米?2.“国庆”节四(1)班的同学去郊游,王老师一共给他们照了216张照片。一盒胶卷能照36张照片,王老师用了几盒胶卷?3.小东看一本故事书,12天看了84页,照这样计算,小东23天一共能看多少页?教后反思:第七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具:三角尺。教学过程:一、 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交流汇报补充。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角的度量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A、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B、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2)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4) 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查。5)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三、练习内容:1、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出示第119页的第12题。四边形 四边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 √ √ √ √ 长方形 √ √ √ 平行四边形 √ √ 梯形 √ 1)学生完成上图。2)请学生根据上表中答案分类。4、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标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再画出对应的高。 5、有长方形纸做一个梯形,并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6、完成第123页练习二十一的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练习二十一9—10题教后反思:第八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练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填一填。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线段最短。4.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做一条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形。5.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是()。(填度数)6.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4条垂线,这4条垂线之间的关系是()。7.长方形相邻的两边是()的,相对的两边是()的。二、请你来当小裁判。1.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3.过直线L外一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4条。()4.当梯形的两腰相等时,这个梯形叫等腰梯形。()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我会按要求做一做。1.在互相平行的直线下画○,在互相垂直的直线下面画△。()()()()()()2.在对称的图形下面画○,不对称的图形画△。()()()()()()四、按要求做一做。1.用量角器画角。65°120°40°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个()个()个五、动手画一画。1.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2.画出下面图形底边上的高。
教后反思:第九课时:复习统计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图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二、复习知识点1、统计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2、总复习13题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练习二十一13题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三、综合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60400902470024950000695200380002003050760002、写出下面各数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27×633276÷8474×594、估算297×3789×45392÷95、1)125的40倍是多少?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4)884是34的多少倍?6、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7、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8、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9、解决问题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教后反思:第十课时:综合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填空:1、20403000600读作( ),最高位是( ),其中“4”表示( )个(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 )有关系。3、计算42 375时可以先把42看作( )试商,商( ),余数是(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 )叫做梯形。5、272里面含有( )个68,37的( )倍是444。6、在○填上“<”、“>”或“=”。23561890 2456189 450÷9 45÷9 1080000 108万 20×30 506、5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一个( )角。7、一列火车有29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以装82吨货物,这列火车大约可载货物( )吨。8、□72÷58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能填( );如果商是两位数,那么□里最小能填( )。二、判断题(在括号里写“√”或“╳”)1、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三位数。 ( )4、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5、比最大的八位数多1的数是一千万。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1、在8和9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八亿零九万。
A.6 B.7 C.82、捏住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它的周长是( )。 A.变长 B.不变 C.变短3、数一数,右图中一共有( )个梯形。 A.三 B.四 C.五4、640×50的积等于( )。 A.320×10 B.800×40 C.640×55、王老师有72元钱,他买24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 )本。 A.5 B.4 C.3四、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130×5= 2×380= 540÷3= 240÷40=7+3×6= 90×9×0= 77÷11= 50×6=2、用竖式计算。118÷16= 393÷25=460×25= 308×52=五、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旋坊小学四年级同学给印度洋的海啸灾区捐款情况统计表人金额3元以下4-6元7-9元10元以上四年1班121896四年2班151785(1)根据统计表完成上面的统计图。(2)四(1)班在_______的钱数捐得最多,这个级一共有_______人。 (3)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六、解决问题。1、肖逸学校的同学们和西藏小朋友“手拉手”,给西藏小学捐书360套,每套20本。如果每人只读一本书,这些书可以满足6000人同时阅读吗?2、3箱苹果共计135元。照这样计算。买12箱苹果共需多少元?3、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6分,他的速度大约是125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千米?4、学校开展环保活动,有四个小组收集了768节废电池,每个小组有8人。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废电池多少节?教后反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期末试卷一、动动脑筋,我会填。1、()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亿里面有10个()。2、在2004年12月的太平洋海啸地震灾难中,印度尼西亚遇难人数二十二万八千四百三十九人,横线上的数写作(),它是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人。3、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4、黑板上下两条边互相(),上面的边和左边的边互相()。5、在足球比赛中,进2个球可记作+2,那么失2个球可记作()。6、我的座位在第()组第()排,也可表示为(,)。7、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是()角。当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平角时,正好是()时。8、猜猜卡片里能填几?39429≈40万55000≈58万45÷68(商一位数)95÷84(商两位数)9、我校学生约()人,大约()个这样学校的学生数将达到1万人。10、不用计算,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1×1=112×101=121211×11=12123×101=2323111×111=1232134×101=34341111×1111=()45×101=()二、众说纷纭,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涂上颜色)1、下面的数,()一个零也不读。304070003004700034007000340000702、下面的数,()是精确数。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约80圈。我们班有56人。笑笑每天睡眠时间约9小时。我国约有人口1300000000人。3、截止2004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手机拥有总量约为7800000部,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7807800万78万780万4、两数相除商为6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0,那么商是()
60006006065、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一条两条三条无数条三、苹果乐园,我巧摘。口算400÷50=27×30=631-198=125×5×8=33+67=720÷90=90×40=18×5+4=350÷70=80×120=29×200=(60×25)×4=竖式280×27=858÷39=233÷34=(验算)巧算25×125×4×827×99+2738×101300÷25125×16864÷【(27-23)×12】四、动脑动手,我最行。从毓英小学到国道,怎样走最近?1、量一量2、画一画国道∠1=∠2=毓英小学我发现了3、涂一涂。
①在方格纸内,把图形A向下平移3个方格,得到图形B,涂上颜色。②把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涂上颜色。估一估,书架上约有()本书五、解决问题,我最棒。1、准备2500元够吗?2、希望小学准备买25捆笔记本奖励优秀学生,每捆笔记本有24本,每本零售价4元。我每天捉46害虫。我每天捉54害虫3、青蛙爸爸与青蛙儿子一个月(31天)可以捉多少条害虫?4、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运动键儿所获得的金牌情况:24届5枚,25届16枚,26届16枚,27届28枚,28届32枚。24—28届奥运会我国所获得的金牌情况统计图获金牌数/枚35302520151050
24届25届26届27届28届时间①请根据这些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②近五届奥运会我国金牌获取情况的整体趋势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想?③预测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金牌获得情况?期末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失分方面
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内容: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2.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3.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仧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三、练习活动 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4、5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第6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7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作业 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一、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内容:认识更大的数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体会较大数字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位的数,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十10个10000是多少,10个100000是多少,10个1000000是多少一亿等于十个一千万一千万等于十个一百万一百万等于十个十万二、亲身实践,巩固新知1.指明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5万,7个一千万,教师强调认准计数单位2.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七百万,然后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数到四千二百万。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满十进一”的原则。3.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一亿。4.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的数数到一百一十万;从八百六十万一万一万数数到一千万;从四千万起,一万一万数数到一亿借助计数器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抽象程度上使学生了解大数,明白“满十进一”原则
5.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有()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有关这个题,使学生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6.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再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三、总结不管数有多大,都要记住每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还要记住亿内数的数位顺序四、学生互相评价板书设计:数一数十万里有(10)个一万一百万里有(10)个十万一千万有(10)一百万一亿里有(10)个一千万
教学内容:人口普查(一)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多位数。教学难点:比较大小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2.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小组讨论:1.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2.出示数位顺序表
亿级万级个级……..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12611536088740328410000000000000000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3.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4.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法来读232000044558412216584412136提问:你们发现这样读数有什么好处呢三、比较数的大小1.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2.你是怎样比较的四、巩固新知。联系实际出示挂图,(1)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2)将这些国家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
教学内容:人口普查(二)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重点: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过程:一、读、写更大的数。 1.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 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7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
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践练习。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第3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板书设计:大数的读、写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1265830000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XKb1.Com(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
教学内容:近似数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 2.出示“填一填,说一说。”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巩固与应用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三、作业练一练1、2、4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一)组数游戏: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一)有关近似数的练习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板书设计:练习一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13820000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二单元线与角教学内容:线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难点: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出示第15页的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一)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认识垂线教学难点: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你们相信用两枝铅笔或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搭很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二、摆一摆、量一量1.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2.让学生观察P20的第一行图形、讨论这些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其中的特殊角———直角。3.你们知道哪些是直角吗?知道用直尺怎样检验直角吗?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亲自演示。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如P20第二行图中AO垂直于OB,O是垂足。三、折一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请大家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看看哪些线是相互垂直的?)四、巩固知识1.你能说说教室或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线段吗?2.说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五、实践操作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摆,相互交换角色,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直的方法。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二)教学目标:1.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能用三角尺画垂线教学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你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垂线,那么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来画垂线吗?二、画一画1.用三角尺画垂线(1)已经有一条直线,你们知道怎样画出它的垂直线吗?(2)教师示范: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用三叫尺的一个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就画出了已知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就是垂足,一般用O表示O过A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提问:这道题与上道题有什么不同处?你们想想该怎么画?
A●O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后面的两小题三、小实验出示P22的小实验题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四、回家后在本上各画一条过直线外一点、直线上一点的直线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教学内容:平移与平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重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过程:一、平移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平行1.移一移: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2.折一折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3.说一说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4.画平行线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二、实践活动: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教学内容:旋转与角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教学难点: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旋转与平移吗?请大家说说。以前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角?二、探究新知1.用自己的旋转学具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锐角、直角、再旋转到一个平角、周角。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点?3.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角,平角和周角及它们的特点。三、试一试1.说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2.出示P22的2,图中是围绕哪一点转的?四、练一练1.让学生做P22的12.在钉子板上做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五、课后实践回家观察,除了钟表外,还有别的计量表,它们是否也有和钟表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围绕哪点转的。
教学内容:角度的度量(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教学难点:能根据1°角的大小去估计其他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角,都有那些角?如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等怎样量角的大小呢?二、探究新知1.出示∠A和∠BAB你们知道这两个角哪个大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量角的大小用纸板剪出P24的图∠1,再用∠1分别度量∠A和∠B的大小。2.人们把圆分成360份,把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三、认一认1.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自己观察,再互相交流观察结果。
2.老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和排列特点。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分成180份。,请大家观察读数的排列方式。3.开始时先让学生尝试,再交流方法,然后让学生认真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教师总结:量角时,要注意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四、练一练1.教师先出示一些特殊的角如:30°、60°、45°、90°、180°让学生观察2.练习P25的1——3题五、数学游戏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玩P25的游戏板书设计:角的度量(一)工具:量角器1度记做1°教学内容:练习二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会量角的度数;2.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会量角的度数;教学难点:会量角的度数,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教学过程:一、复习1.怎样的线是相互平行的?2.怎样的线是相互垂直的?3.平角是多少度?周角是多少度?二、练习1.出示P28的1,请同学找出哪些路是相互平行的,哪些是相互垂直的?2.你们的家乡哪些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些道路是相互垂直的?(1)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2)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3.出示P29的3,由学生独立完成。4.独立完成P29的4三、折一折、认一认师强调:在找角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找以免漏掉要找的角。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教学难点: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让学生讲一讲事先准备好的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地球方面的故事,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二、探究新知: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2.绕地球2圈、3圈、4圈、8圈┄┄21圈需要多少时间?3.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如何列式)①首先学生估算并加以交流②说明理由4.讲解正确解法114ⅹ21————114————114×1228————114×20————2394————114+22805.小结(略)三、巩固新知:
1.练习:第31页试一试2.第32页第4题四、练习:第31页练一练第1、2、3题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114×21=2394114ⅹ21————114————114×1228————114×20————2394————114+2280
教学内容:有多少名观众教学目标: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教学重点: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教学难点: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查阅到的知识。2.体场那麽一个体育场能有多少个座位呢?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三、旅游中的估计1.出示图一,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板书设计:有多少名观众教学挂图22×32×28=教学挂图
教学内容: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索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2.认识一些功能键。(1)由学生来说明。(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3.尝试练习。(1)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③反馈计算结果。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1)呈现计算题。①1+2+3+4……+98+99+100②999×99999×9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反馈计算结果。(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课堂活动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板书设计: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组成: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教学内容:有趣的算式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的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提示课题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讨论:1111×1111的结果。(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1111×1111=1234321(5)依据规律填得数。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2.第二关:神奇的9。(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9999×9999=99980001(3)了现规律并归纳:(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3.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三、趣味练习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板书设计:有趣的算式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教学内容:练习三教学目标: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教学难点: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做第1题:做第2题:二、乘法估算练习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三、数学游戏: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板书设计:练习三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第四单元运算律教学内容:买文具(一)教学目标: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带有中括号算试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呈现教学情境录象:抗震救灾的系列报道。研究探索,解决问题1.组织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说一说图中的信息。2.讨论交流: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图中所提出的问题,在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进行交流。3.发现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尝试解决,引出中括号。即:360÷[(12+6)×5]4.组组织讨论:加中括号后算式的运算顺序。二、及时练习,巩固新知1.试一试(725-235)÷14×23728÷[(36-23)×7]2.算一算,比一比
720÷12+24×20(720÷12+24)×20720÷(12+24)×20720÷[(12+24)×20]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48页第3、4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改获是什么?板书设计:中括号[]中括号可改变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360÷[(12+6)×5]=360÷[18×5]=360÷90=4
买文具(二)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估算能力。2、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教学重点: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400÷50620÷2078÷960×304800÷40018×5+3120÷402400÷60二、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培养学生先估后算的习惯。商345÷31商是312÷54是一315÷35两位564÷47位数数三、填一填在计算中渗透函数思想。×218------------()80-----------()800----------()÷14560---------()280---------()
28----------()四、想一想、算一算30×(320-170)÷90340-240÷20×5630×[840÷(240-212)][458-(85+28)]÷23五、森林医生(165-65÷5)×6=(100÷5)×6=20×6=12046-(24+420÷70)=46-24+6=22+628六、课后作业966÷23731÷79980÷28828÷36689÷34618÷88七、小结对你这节课的练习情况做一个评价。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阶段: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3)竖式计算74+641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74验算:641+641+74715715小结: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一遍。2.投影演示:(1)图中小箱里共有几罐果汁?6×3=183×6=18
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以上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2)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问题:等式左边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每一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又有什么联系?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乘法交换律。刚才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话归纳了一下,那么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出示结论)小结: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4)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b×a三、运用阶段: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270=270+80400+500=()+()()+56=()+44a+()=b+()2.根据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4×71=()×()25×976=976×()45×()=55×()303×786=()×303()×▲=()×■()×54=54×37()×()=C×Da×()=c×
a3.竖式计算64验算:27×27×64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来验算加法和乘法。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阶段: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3)竖式计算74+641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74验算:641+641+74715715小结: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一遍。2.投影演示:(1)图中小箱里共有几罐果汁?6×3=183×6=18
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以上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2)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问题:等式左边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每一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又有什么联系?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乘法交换律。刚才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话归纳了一下,那么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出示结论)小结: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4)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b×a三、运用阶段: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270=270+80400+500=()+()()+56=()+44a+()=b+()2.根据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4×71=()×()25×976=976×()45×()=55×()303×786=()×303()×▲=()×■()×54=54×37()×()=C×Da×()=c×
a3.竖式计算64验算:27×27×64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来验算加法和乘法。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8+18=263×6=1818+8=266×3=188+18=18+83×6=6×3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
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0+34=()+()36+()=64+()A+700=()+()二、新授1.出示准备题:37+26+63、37+(26+63)59+38+732和59+(38+732)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三、小组展示1.学生先汇报A.口头列式:(88+104)+9688+(104+96)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得出(88+104)+96=88+(104+96)2.提问: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1)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如:(□+△)+○=□+(△+○)(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三、练习1.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a+(20+9)=(a+20)+915+(7+b)=(20+2)+b(10+20)+30+40=10+(20+30)+402.简便计算。273+352+64864+36+81+193.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37+26+63=37+(26+63)59+38+732=59+(38+732)(88+104)+9688+(104+96)加法结合律:(a+b)+c=a+(b+c)
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果冻经验。2.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教学重点:引导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共同探索与发现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这些运算定律能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快捷、简便。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再次走进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本节课我们要探索的新的运算定律是:乘法结合律(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主题图(1)要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需要哪些数学信息?生(一共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2)请同学们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2.自学交流师:同学们解答的怎么样了,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3.组织全班交流(1)教师组织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各组的表述方法,重点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25×5)×2=125×2=250(桶)方法二:先求一个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个小组共浇多少桶水。25×(5×2)=25×10=250(桶)(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关系?4.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师:从上面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数相乘,总是先算前面的两个,所得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现在我们先算后两个数相乘,所得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发现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呢?咱们来共同验证一下好吗?看一看这个规律对其他的算式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列举一些这样的算式,看看它们的结果是不是相等。①学生独立列式验证。②指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③小结:从刚才大家列举的算式来看,每一组的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两个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谁来说一说我们发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5.抽象概括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呢?(多指几名学生回答)三、应用提升1.说一说,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2+48=48+72()A×B=B×A()
a+(20+9)=(a+20)+9()(△×○)×b=△×(○×b)()2.用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5×17×413×17×19*25×12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25×5)×225×(5×2)=125×2=25×10=250(桶)=250(桶)乘法结合律:(a×b)×c=a×(b×c)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分配律。教学难点: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1.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10+7)×6=____×6+_____×68×(125+9)=8×_____+8×_____7×48+7×52=______×(_____+_______)2.练一练: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6×9+4×9=9040×25+4×25=1100(6+4)×9=90(40+4)×25=1100乘法分配律:(a+b)×c=a×c+b×c
教学内容:练习四教学目标: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二、花圃中的乘法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三、观察与思考: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先呈现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教学内容:去图书馆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描述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好方法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数学书61页主题图,先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二、探索新知1.观察并探索,引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汇报。(笑笑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2.亲自实践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要确定的物体的具体位置必须要知道方向和距离。老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绘制路线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借助质疑,深入研究如果反过来从图书馆到笑笑家,该怎么走呢?为什么这次描述和笑笑从家到图书馆不一样呢?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是方向改变,两者间的距离并未发生改变。一、
归纳概括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在描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师小结。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62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2.课本6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试做后选取正确和错误的展示,通过对比,明确错误原因。3.课本62页练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后小组互批,互疑,互改,互讲。四、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生活中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3.对自己课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板书设计:去图书馆观测点方向距离
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就来讨论一下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确定位置)二、层层深入,直奔主题1.说一说:说说自己的座位。2.总结引导:引出“数对”表示方法。举例说明:××同学的位置是第三组第二个可以简单的表示为(3,2)说一说:3,2分别表示什么?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引导学生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3.确定位置:引导学生根据数对确定位置。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1.填空:(课本63页)观察情境图后完成填空。2.看地图,说位置(课本65页第1题)3.了解感知展示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
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º,东经116º。1.课后作业:65页第2题剪下附页2,摆出游乐场的平面图。并回答图下问题。四、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课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教学内容:数学游戏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巩固对“数对”的认识。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巩固对“数对”的认识。教学难点:在想象与推理中巩固对“数对”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做几个数学游戏。二、连棋子游戏游戏规则:两人互玩,准备两种颜色的棋子和两颗骰子,一张方格纸做的坐标图。第一个小朋友先投投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入(2,4)位置上。第二个小朋友接着同样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已经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每放对一个棋子,可以得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得两分。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三、寻找秘密点游戏游戏规则:两人互玩。第一个小朋友在心里先想好一个秘密点的位置,并记录下来。第二个小朋友开始猜秘密点的位置,猜的不正确可以提醒相差的格数。三次以内(包括三次)猜中的即位赢者,反之则为输者。四、总结评价做玩游戏,你有什么感受?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教学难点: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知道勘探考察吗?这节课我们将随森林考察队去大鸣山考察。二、动手时践、探索新知(多媒体出示情境图)1.提出问题、组织讨论(1)你有什么方法确定大鸣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2)量一量,说一说小青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2.测量填空,确定位置(见课本64页第2题)活动要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标图后填写空格。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1.引导学生体会两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体验思考:小芳看小丽在北偏东50º的方向上,小丽看小芳在什么方向上?观察坐标图、确定位置(课本64页得2题)引导学生观察坐标图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心情如何?第六单元除法教学内容:买文具(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能正确的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2.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挂图)让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1.“如何解决80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80元是8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8里面有4个2,所以可以买4盒铅笔2.练习:140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三、巩固练习1.9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165元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2.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去解决)四、课堂作业完成P66页的第3小题板书设计:买文具(一)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80)÷(20)=_4__(元)答:80元可以买4个书包.80里面有4个20。教学内容:买文具(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活动一:讨论600÷20=3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活动二:练一练最大能填几?(完成63页的第一小题)活动三:合作交流完成P67页的第2小题、邮书(1)每包捆40本,需要捆多少包?(2)每包捆50本,需要捆多少包?(3)活动四:思考完成68页的第4小题补评:板书设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600÷20=30教学内容:参观苗圃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运用所学的方法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苗圃二、探索新知活动1:出示例题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有多少盆?1.讨论:①如何估计算式的得数②如何进行试商2.出示例2注:可能在讨论时学生会提出其他方法,对此,只要学生说的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三、巩固练习练习完成P69页的试一试板书设计:参观苗圃154÷22=_____(盆)120÷18=_____(盆)可以把“22”看作“20”来试商可以把“18”看作“20”来试商。教学内容:秋游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教学难点: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新课标第一网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二、建立模型。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理解改商。2.完成“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四、小结板书设计:秋游
教学内容:商不变的规律(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2.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教学过程:出示P77页表格1.你能算出每个时间段的汽车速度吗?本活动是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因此,教学导入阶段可以先出示统计表,2.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3.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4.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行使多少千米。5.试一试6.讨论: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商不变的规律(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运算教学重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王叔叔驾车去旅游,下面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多媒体出示)行驶距离/千米483264行驶时间/分241632行驶速度/(千米/分)二、步步引导,探索规律1.小组交流:从表中发现哪些信息?2.独立计算:每个时间段汽车的速度?3.组织讨论:观察、比较表中的各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强调各组数据)第第第第一二三四组组组组4832642416322222
一、验证感知:学生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并验证感知商不变规律。5.运用规律: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行驶多少千米。三、合理练习,巩固规律口算:并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用什么变化。10÷2=600÷20=20÷4=300÷10=40÷8=60÷2=四、讨论问题,完善规律讨论: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五、课后练习,巩固规律布置课堂和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程、时间和速度。引出:速度=路程÷时间三、看一看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
度的认识。四、巩固练习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3.完成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板书设计: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人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速度教学内容:练习六教学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支援灾区,爱心捐书(多媒体出示)1.观看多媒体,交流情境图中的信息。2.组织学生解决问题(1)新华小学六年级学生捐书多少本?(2)根据新华小学部分学生捐书的本数,25所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可以捐书约多少本?
(1)二、设计方案,购买文具(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2页第3题)1.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2.小组讨论,设计购买方案三、全民健身、购买泳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3页第7题)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如果小青和他的父母去游泳2次,买哪一种票比较便宜?3次?4次?5次?6次呢?用同样的讨论方法解决82页第7题的2、3、小题。四、实践活动你所在城市的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内容:温度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过程:四、谈话导入师:昨天布置的作业是对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进行调查,谁能说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二、讲授新课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
市的温度。有一位同学发现了零下12度写成了﹣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同学们谁能说说﹣12℃。代表的意思。零下12度表示比零度还要低12度。师:现在请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比较各自记录的温度的高低。三、课堂练习1.说一说﹣5℃与﹣20℃哪个温度低。2.看图回答问题⑴上海于天津,哪个城市温度高?5℃()﹣2℃⑵天津与青岛,哪个城市温度高?⑶长春与天津,哪个城市温度低。⑷把4个城市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四、小结教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简单的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负数可见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温度2℃()5℃1℃()0℃0℃()─2℃―2℃()―5℃教学内容:正负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但是还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二、新课教学
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数,有时我们在正数的前面添上“+”,如+5,+7+20,+100。 相反我们都给负数的前面加上“-”。例如:-2,-56,-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那么这些数该怎样读呢?谁愿意来读这些数教师出示数。三、课堂练习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 2.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她家这个月水,电,煤气的支出200应记作()元.3.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那么下降6层记作()层.4.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记作()四、课堂练习见课本87页练一练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性的总结
板书设计:正负数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做+5、+6、+12、+100。-2、-3、-15、-123都是负数。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内容:滴水实验教学目标:1.经历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过程,了解预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2.从数学的角度(如调查、计算)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3.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4.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课件:滴水的声音。教师:听,你想到了什么?课件:一滴水下滴的情形。小朋友很会联想,说的都是关于滴水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一滴水”的一些问题。二、实验:1分滴水多少克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见过滴水的现象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调查过1分滴水有多少克呢?课件出示问题:1分滴水有多少克?漏水实验:请2个小朋友来做实验给大家看。在杯底打孔;接水1分;天平称重量。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三、预测:1年浪费多少水刚上课时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有水龙头漏水的现象。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课件呈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弄清楚什么?(进率)请具体说说这几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学生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展示计算的情况。教师: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再读出来。算出的数目大不大?四、计算:1年漏掉的水的价值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
才能维持人体需要。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1个人饮多少天?解决这个问题,只用这一个信息1400g行吗?为什么?学生在本子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教师: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教师:如果全校按2000人计算,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多少天?五、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六、总结教师: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板书设计:漏水实验一分钟一天一年教学内容:编码教学目标:1.理解并初步掌握身份证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到数字编码的优越性和科学性;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体会数字编码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身份证编码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1.体会到数字编码的科学性、优越性;2.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提问激趣 谈话: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家调查了解你们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人的身份证号码,了解了的同学请举举手。很好,有这么多同学都去了解过,老师有一种本领,只要你说出一个身份证号,我就能很快知道你所说的人的生日和性别,你们相信吗? 咱们来试一试,看谁愿意来考考老师。 抽生1:422424791204281…… (师猜): 抽生2:422424198310172929…… (师猜): 抽生3:42242419800804456x…… 二、了解身份证,掌握号码含义1.想知道老师的秘诀吗?身份证号码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接下来,我们一起想办法研究了解它里面所包含的信息。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这几个身份证号码,把你们的猜测和发现先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2.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 3.
师:1——12位或1——14位知道了,第15位或第17位也知道了。那剩下的这几位你知道表示什么吗?(有就抽,没有师介绍)其实年月日后面的3个数字是顺序码,顺序码就是表示当天出生的人,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顺序码的单数分配给男性,双数分配给女性,第18位(最后一位)是检验码,检验码也就是个人信息码,一般随计算机产生,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有时也用X表示,但不一定是男单女双,这些资料实际上是老师昨天到公安局户籍科去调查了解到的。 4.老师有一个身份证号码(422424197709090627),你能知道老师的那些个人信息吗?你能把老师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女,1977年9月9日出生,湖北省荆州石首市人) 5.那现在你准备怎样读和记身份证号呢?齐读。 6.有位“小马虎”同学,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的三个身份证号码,但是他不记得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能帮他解决这个困难吗? 出示四个身份证号码(422424197072210412、422424450607331、422424440101040、422424197209280161)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么想的。三、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其实我们的生活已步入到数字时代,你还在那些地方见过有关数字编码的例子?(抽生回答)……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如:110、119、114、120……电话号码,飞机票,车牌号,门牌号,商品条码等。 3.我们用这些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吗?(有序便于统计,而且更方便,也便于查找等。如邮递员分发报纸,分发信件就更加方便快捷,要不然太麻烦。)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数字与编码的目的。(板书课题:——数字与编码)四、总结全课
数字编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编码中还有许多学问,希望同学们处处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课的最后老师要提醒大家一点,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乘坐飞机、银行办理存款、取款等很多场合需要证明身份时都需要出示身份证,大家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板书设计:编码350105197901036024位数相同、科学规范唯一不重复、持久不要教学内容:数图形的学问
教学目标:1.体会有条理数法的多样性,并能运用有序的数法数出给定图形的个数。2.能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学重点: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教学过程:一、游戏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出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个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2.师:同学们,有结果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谈话引入例题)人们都说:“兰州的黄河大桥好!”那么,你去过兰州吗?你们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列火车从兰州到打柴沟的途中要停靠永登、天祝2个车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设置票价,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1.大胆猜测2.说说想法3.可以画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标出4个点,数数共有几条线段。4.独立数,小组讨论交流5.成果汇报(指明代表发言)
6.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优化组合)第一种是按A、B、C等一定的顺序,一次为左端点,往下数,即按顺序数数;第二种是按线段的组成不同来数,即分类数。7.“一列火车从兰州到上海的途中要停靠8个站”如果再按此法来数,你有什么想法?是否有什么简捷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数线段。三、展开1.填表(1)独立填(2)分小组交流讨论,汇成公认的表格2.探索规律提问:从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1)基本线段=点数-1(2)第一个加数刚好比点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加下去,直到1为止。(点数-1)+……+2+1(3)线段总条数就是1道基本线段所有自然数的和。3.试做(1)线段上共有100个点,请问共有多少条线段?(指明学生板演)(2)师板书:第一种做法:99+98+97+……+2+1=4950(条)第二种做法:(99+1)×99÷2=4950(条)4.师问:我们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5.我们用“点数×基本线段数÷2”的方法更简便。四、自主学习
1.试做求票价题(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个人解答)2.途中有几条线段,你怎么想出来的?五、归纳小结板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化难为易有序思考发现规律第八单元可能性
教学内容:不确定性教学目标: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抛硬币,让生猜想哪个面可能朝上?生:……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转转盘,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猜想:出示四个转盘:图猜测:转动①号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号呢?让生独立猜测,并说一说想法。板书:可能性大,可能性小(2)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各做10次实验。(提示分工:一人转转盘,等指针停止后,把指针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转;小组学生轮流填表。全班分四个组,分别转①②③④转盘。)汇报,全班交流。2.纸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1)猜想:抛出纸杯后,纸杯落地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桌交流并回答。(2)实验验证:
每人重复做5次,并记录表中。投影出示落地的情况12345(3)汇报交流。(4)师生小结。3.摸球感知,进一步了解可能性(1)出示盒子:出示问题:(要求:先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填写)分组实验加以验证、结论。(2)讨论:(课本76页)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先让学生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颜色和个数。①填表 ②小组实验 ③结论。三、巩固练习:P76试一试。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列举出来并验证。四、评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摸球游戏
教学目标: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布袋、9个白球、1个黄球(白球、黄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2.将9个球放入袋内,创设摸球游戏的情境。小组内每个人依次轮流摸球,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1.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2.实践探索。(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第几次12345678910颜色第几次11121314151617181920颜色(2)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3)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再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三、解释和应用:1.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武汉海南哈尔滨2.从下面的五个箱子里,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