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1 MB
- 2022-04-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捞铁牛
铁牛资料黄河大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别。1994年1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蒲津桥遗址视察,并题词留念。
黄河大铁牛
浮桥:在并列的船或筏子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
捞铁牛拴住陷在淤泥洪水笨重议论纷纷和尚熟悉水性潜水沉没停稳木料搭架子跨在绑在铲泥沙划桨越绷越紧怀丙出色工程lāotiěshuānxiànyūhónɡbènshànɡxìnɡqiánmòliàodāokuàbǎnɡchǎnjiǎnɡbēnɡbǐnɡchénɡ
铁捞笨性搭料跨程(打捞)(钢铁)lāoxìnɡliàodākuàchénɡ(笨重)(水性)(木料)(搭车)(跨越)(工程)tiěbèn我会写
浮桥:在并列的船或筏子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拴住: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
议论纷纷:言论多而杂(言论多——人多)例句:今天上午,李新没按时到校上课,同学们~,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
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
1、谁去捞铁牛?2、为什么要捞铁牛?3、怎么捞铁牛?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怀丙和尚自读课文,思考:
背景资料怀丙和尚: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赵州泼河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2、为什么要捞铁牛?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铁牛陷在淤泥里说明时间紧,捞铁牛是个艰难而紧迫的任务。
3、怎么捞铁牛?(1)准备工作(捞之前)(2)打捞工作(捞之时)
为了捞铁牛,怀丙和尚做了哪些准备?读第3自然段,用序号给准备步骤做上记号。想一想
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栓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①③④②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大船装沙潜水摸牛拴牛连架并船搭架连连看
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栓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地少了,船身慢慢向上浮,栓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铲空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让水手们使劲划桨,两只大船终于把水里的铁牛拖回到岸边。①②③
填一填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让水手,再,最后。铲沙入河船浮拔牛拖牛回岸
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地少了,船身慢慢向上浮,栓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铲空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让水手们使劲划桨,两只大船终于把水里的铁牛拖回到岸边。
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并)栓船搭架
牛船(架)相栓
铲沙入河
船浮牛拔
划桨拖回
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方法?思考(聪明,充满智慧,出色)怀丙的办法,来源于生活经验。
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牛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沙,以现代的环保观点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我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保?我来说:用吊车吊
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是很大,可是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所以人的力量更大。我们要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我们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你从这篇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