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3.62 KB
- 2021-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 1 –
目 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
第一单元 声音.......................................................7
第 1 课《听听声音》 ..............................................7
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9
第 3 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4
第 4 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7
第 5 课《声音的强与弱》 .........................................20
第 6 课《声音的高与低》 .........................................23
第 7 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6
第 8 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28
第二单元 呼吸和消化................................................31
第 1 课 感受我们的呼吸 ..........................................31
第 2 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 ..........................................35
第 3 课 测量肺活量 ..............................................40
第 4 课 一天的食物 .............................................44
第 5 课 食物中的营养 ...........................................48
第 6 课 营养要均衡 .............................................53
第 7 课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57
第 8 课 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61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66
第 1 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66
第 2 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70
第 3 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74
第 4 课《弹 测力计》 ...........................................78
第 5 课《运动与摩擦力》 .........................................82
第 5 课《运动与摩擦力》 .........................................86
第 7 课《设计与制作(一)》 .....................................90
第 8 课《设计与制作(二)》 .....................................95
教科版(2020)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98
- 2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
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
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
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
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 2 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
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
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
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
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
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
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
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
- 3 –
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
心和探究意愿,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
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
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
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
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
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
生的科学素质.
5.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
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
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 4 –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
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9.03-9.07
始业教育
1、听听声音
2
2 9.10-9.14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3 9.17-9.21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复习
2
4 9.24-9.28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2
5 10.01-10.06
6 10.08-10.12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
- 5 –
8、制作我的小乐器
7 10.15-10.19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2
8 10.22-10.26
3、测量肺活量
一天的食物
2
9 10.29-11.02
练习
课外延伸
2
10 11.05-11.09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2
11 11.12-11.16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2
12 11.19-11.23 复习第二单元 2
13 11.26-11.30 期中检测 2
14 12.03-12.07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2
15 12.10-12.14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2
16 12.17-12.21
练习
5、运动与摩擦力
2
17 12.24-12.28
6、运动的小车
练习
2
- 6 –
18 12.31-1.04
7、设计制作小车一
2、设计制作小车二
2
19 1.07-1.11 复习第一单元 2
20 1.14-1.18 复习第二单元 2
21 1.21-1.25 复习第三单元 2
22 1.28-2.01 测试 1
- 7 –
第一单元 声音
第 1 课《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
以感受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
于与同伴交流。
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
的生活
【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教学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
- 8 –
环节 点
一、
导入
2 分
钟
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
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
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
论,用简单的词语描
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
怎样的。
将 注 意
力 集 中 到 声
音上。
二、聚焦
3 分钟
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
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
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聚 焦 声
音的描述
三、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观看影像描述你听到的交
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
录,描述。
任务二:
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
声音
任务三:
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
声音。
任务四:
学生记录自己听
到的声音,并用词语
进行描述。
说一说关于声音
自己知道的知识。
提出一些关于声
音有价值的问题。
学 生 能
用 简 单 的 词
语 描 述 自 己
所 听 到 的 声
音。将听到的
声 音 按 简 单
的 标 准 进 行
分类。
- 9 –
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
音。
研讨:
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
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
录下来。
2.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
2.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
个音叉几个豆子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物体产生声音时的状态。
- 10 –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5 分钟
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与记
录了许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
进第二课。
提出问题:
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
我们自己也能制造一些声音,
而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可以充
分的想象联想,
将自己的观点记
录在记录单或黑
板上,学生在汇
报时也可以进行
简单的解释和阐
述自己的观点.
通 过
头 脑 风 暴
的 方 式 来
了 解 学 生
对 声 音 产
生 的 原 有
认知.
二、
聚焦
5 分
钟
找出一些发声物体,仔细
观察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是怎样的。
梳理问题:
学生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
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想办法
验证自己的观点
学 生 任 务 :
学生提出自己的
观点。
聚 焦
问题,形成
概念目标。
三、
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研究皮筋的发声,寻找皮
筋发声的原因。
将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木棍
两端,轻轻弹拨皮筋,观察皮
筋发生时的状态。
提示: 仔细观察皮筋儿的
运动状态。
学生任务一:
1、弹拨皮筋,
观察皮筋振动发
出声音的过程,
初步提出观点,
皮筋振动产生声
音。
2、观察钢尺
通 过
多个实验,
探 究 声 音
产 生 的 原
因,验证物
体 振 动 产
生声音。
- 11 –
任务二:
研究钢尺的发声,寻找钢
尺发声的原因。
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
另一端在桌面边缘用力压紧,
弹拨钢尺,仔细观察钢尺发声
时,钢尺的运动状态。
提示:钢尺可以用一本硬
皮书在桌面边缘压紧,防止钢
尺和桌面边缘撞击,影响我们
的实验探究。
任务三:
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
发声的原因。
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
的振动发声。
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
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
或者沙粒,观察其它物体在鼓
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
振动。
任务四:
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
叉振动发声的现象。
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
振动发出声音的
过程,总结钢尺
是靠振动产生声
音的。
3、观察鼓面
振动发出声音的
过程,总结鼓面
是靠振动产生声
音的。
4、观察音叉
振动发出声音的
过程,总结音叉
是靠振动产生声
音的。
总结验证自
己的观点,物体
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
也会随之消失。
在竖笛出气
口上方贴一张纸
条,仔细观察竖
笛振动发声的过
程,理解竖笛的
声音是靠空气振
- 12 –
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
随之消失
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
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
证明音叉的振动,如在音叉侧
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
中,观察振动现象。
研讨:
完成了以上这些实验后,
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
学们肯定认为声音是靠物体振
动产生的,因为皮筋的震动产
生声音,钢尺、敲鼓、音叉都
是振动产生声音,这些也可以
作为证据支持我们的观点。
应用:
那利用振动产生声音的这
个观点,我们猜测一下竖笛是
靠什么振动产生声音的呢?让
我们拿出一支竖笛,感受一下
它是怎样振动产生的声音?
动及空气柱共振
产生的。
- 13 –
四、
拓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
我们人类自己是如何发出声音
的,提出问题:我们每人身上
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振动发出
声音的部位,猜猜它在哪里?
学生用手指
轻轻按压喉咙处,
同时发出啊的声
音,感受手指上
的振动,从而认
识声带振动发出
声音。
探 究
的 过 程 由
外 部 的 宏
观 现 象 到
我 们 身 体
内部,将振
动 产 生 声
音 的 知 识
进行迁移·
- 14 –
第 3 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
1.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
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
土电话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5 分钟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振动产
生声音的过程,声音是怎样传播出
来的呢?
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
听见了鼓声,鼓声是怎样从一个地
学 生 讨 论
声 音 是 怎 样 传
播的,举例说说
敲 鼓 发 出 的 声
音 是 怎 样 传 播
调 取 学
生原有认知,
提取有意义
的问题
- 15 –
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让同学们说
一说,看看你们是怎样认为的。
的。
二、
聚焦
5 分
钟
在教室里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
鼓声,房间里空荡荡的,似乎除了
空气,没有其他的了。会不会是空
气传播的声音呢?
发现问题,
声 音 是 否 通 过
空气进行传播。
聚 焦 问
题,形成概
念目标。
三、
探索
25 分
钟
任务一:
如果是空气传播的声音,那将
空气去除掉,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
呢?接下来做这样的探究活动:玻
璃罩内放置一个闹钟,如果将玻璃
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还能完整的
传播出来吗?究竟会发生怎样的现
象,又如何来解释现象呢?让我们
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总结: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任务二:
同学们可以做这样的活动,将
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其他同学在
另一端轻轻的抓挠桌面。比较一下
耳朵贴桌面与不贴桌面有什么不同。
你会发现,贴在桌面上,抓挠桌面
的声音被放大了很多倍。利用相同
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做另一个实验。
利 用 抽 真
空的设备,感受
空 气 传 播 声 音
的过程,发现传
播路径。
利 用 敲 击
桌面,人耳紧贴
桌 面 和 听 木 质
米尺的方法,感
受 声 音 在 固 体
中传播的现象。
3、通过实
验,体验声音在
液 体 中 传 播 的
现象。
总 结 得 出
空 气 可 以 在 固
体、液体、气体
通 过 多
种有效的实
验,进行了
科学探究的
全过程,实
现了科学探
究目标和态
度目标,合
理猜测,实
验的验证,
最后顺利的
得出结论。
- 16 –
利用米尺研究固体传播声音将米尺
一端贴紧耳朵,另一端用手轻轻碰
触,我们发现耳朵可以听到清晰的
声音,但其他人听不到。
任务三:
声音可以在气体与固体中传播,
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利用
下面这个活动找到答案。敲击音叉,
将音叉浸入到水中,人耳贴紧水槽,
可以清晰的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
传播声音。
研讨: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总结: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
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宇航
员在宇宙中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
联系。
中传播的结论。
四、
拓展
制作土电话,描绘声音传播的
路径:纸杯内的空气—纸杯—棉线
—另一端纸杯—杯内空气—人耳。
制 作 土 电
话,理解土电话
传 播 声 音 的 路
径。
利 用 学
到的知识对
土电话传播
声音的解释,
并找到传播
路径
- 17 –
第 4 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2. 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人耳各部分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耳的模型,鼓膜的演示材料,杯子,塑料薄膜,
实验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人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
动
评价
要点
一、
导入
5 分
钟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
音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声音传播
到我们人的耳朵后,我们是怎样
听见这些声音的呢?
学 生 讨 论 人
是 如 何 听 到 声 音
的。
调 取
学 生 原 有
认知,提取
有 意 义 的
问题
- 18 –
二、
聚焦
5 分
钟
人耳是 人最重要的听觉
部位,它包含哪些结构呢?
观 察 人 耳 的
结构图,认识人耳
的各个部分。
聚 焦
问题,形成
概念目标。
三、
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仔细观察耳的结构图和模
型,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结构图中清晰的标注了外耳、中
耳、内耳的各个部分,再让我们
看一看耳结构的模型,你能否将
这些名称与耳的各部分相对应。
任务二:
人的头部两侧都长着耳朵,
实际我们看到的外面这部分叫
做耳郭,那耳郭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用一张纸折成喇叭的
形状,模拟耳郭的作用。
任务三:
声音的振动通过耳道进入
内部,到达了鼓膜这里,鼓膜是
怎样接收到声音的呢?让我们
看两个模拟实验,让同学们明白
鼓膜的工作原理了。首先将塑料
薄膜套在杯子上面,发出声音,
我们发现薄膜会振动,在上面撒
通 过 认 识 结
构图,了解耳的各
部分名称,通过耳
的结构模型,了解
耳的构造和位置。
模 拟 耳 郭 的
实验,体验耳郭的
收声作用。
3、通过实验,
体 验 耳 膜 的 作 用
和工作原理。
总 结 得 出 鼓
膜 和 耳 郭 对 人 的
听觉的重要作用。
通 过
多 种 有 效
的实验,进
行 了 科 学
探 究 的 全
过程,实现
了 科 学 探
究 目 标 和
态度目标,
合理猜测,
实 验 的 验
证,最后顺
利 的 得 出
结论。
- 19 –
一些细沙,细沙在薄膜上跳动。
然后做鼓膜振动演示实验二,发
现鼓膜振动的原理。
总结:
通过实验的研究,我们认识
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和工作原
理。
耳郭呢,就像一个声音收集
器,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空气中的
振动,鼓膜就像一个精密的接收
装置,能接收大小强弱不同的振
动,从而告诉大脑不同的声音。
四、
拓展
听诊器也具有收声的作用,
通过听诊头上的薄膜振动,来收
集声音传送到我们的耳中。这就
是听诊器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
实验材料自制一个听诊器。
制作听诊器,
知 道 听 诊 器 的 工
作原理。
利 用
学 到 的 知
识 解 释 物
体 如 何 接
收声音。
- 20 –
第 5 课《声音的强与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
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
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幅度与音量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 把钢尺、固定好的皮筋、1 面鼓和一些黄豆或细
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幅度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
点
- 21 –
一
、导入
5
分钟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我
们是怎样听见这些声音的。我们
听到的声音在音量上有强有弱,
这节课我们学习声音的强弱。
学生讨论声音
的强弱变化。
调 取 学
生原有认知,
提取有意义
的问题
二
、聚焦
5
分钟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变化
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提出自己
的观点,声音的强
弱可能与哪些因素
有关。
聚 焦 问
题,形成概
念目标。
三
、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利用钢尺的振动,研究声音
的强弱变化。
记录钢尺振动幅度大小与
声音强弱的关系。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任务二:
用不同的力量拨皮筋,当皮
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振
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
记录皮筋振动幅度大小与
声音强弱的关系。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任务三:
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
通过实验,认
识钢尺的振动幅度
与声音强弱之间的
关系。
通过实验,认
识皮筋振动的幅度
与声音强弱之间的
关系。
3、通过实验,
观察鼓面振动幅度
与声音强弱之间的
关系。
总结通过以上
实验,得出物体振
动幅度与声音强弱
之间的关系,物体
振动的幅度越大,
通 过 多
种有效的实
验,进行了
科学探究的
全过程,实
现了科学探
究目标和态
度目标,合
理猜测,实
验的验证,
最后顺利的
得出结论。
- 22 –
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振
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
提示:鼓面上放一些轻质小
球,如细沙或黄豆等物体。
总结:
通过实验的研究,物体振动
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
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越强,物体振
动的幅度越小,声
音越弱。
四
、拓展
还有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
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说一说生活中的事例,并利用音
叉弹开小球的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利用知识
来解释实验现象和
生活中的现象。
利 用 学
到的知识解
释物体声音
强弱的原因。
- 23 –
第 6 课《声音的高与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
音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描述尺子伸出长度的不同,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 高低
的情况,提高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
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铝片琴、口琴、钢尺、竖笛等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
点
- 24 –
一
、导入
5
分钟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
了声音的强与弱。声音不仅
在强弱上有区别,在声音音
调上也有区别,这节课我们
学习声音的高与低。
学生讨论声音的音
调高低。
调 取 学
生原有认知,
提取有意义
的问题
二
、聚焦
5
分钟
声音为什么会有声调
的高低呢?这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
点,声音的声调的高低可
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聚 焦 问
题,形成概
念目标。
三
、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敲击铝片琴,观察铝片
琴各个铝片的长度与音调
高低的关系。
铝片越长,发出的音调
就越低,铝片越短,发出的
音调就越高。
任务二:
观 察 口 琴 各 个 金 属
片的长度与声音音调高低
的关系。
较短的 片发出的声
音较高,较长的 片发出的
声音比较低。
任务三:
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
通过实验,认识铝片
琴中铝片长度与声音高
低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认识口琴
中 片长度与声音高与
低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观察
钢尺振动的长度、振动快
慢与声音高与低之间的
关系。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
得出物体振动快慢与声
音高与低之间的关系,物
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
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
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通 过 多
种有效的实
验,进行了
科学探究的
全过程,实
现了科学探
究目标和态
度目标,合
理猜测,实
验的验证,
最后顺利的
得出结论。
- 25 –
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
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
有什么变化?
提示:用柱状图或图表
的形式表示声音高低的变
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
关系。
总结:
通过实验的研究,物体
发出的音调高低可以用音
高来表示,物体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
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低。
四
、拓展
推测其它有规律的物
体发出的声音高低将怎样
变化。
推测纸盒中声调高与
低的变化,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知识来解
释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
现象。
利 用 学
到的知识解
释物体声音
音调高低的
区别。
- 26 –
第 7 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
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
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琴弦的粗细、长短,会影响声音的高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琴弦的乐器。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琴弦不同状态的对比,总结规律。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
点
一
、导入
5
分钟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
声音的高与低。在生活中如何
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呢,这节课我们学习让弦发出
高低不同的声音。
学 生 讨 论 如 何
改变物体声音的高
低。
调 取 学
生原有认知,
提 取 有 意 义
的问题
- 27 –
二
、聚焦
5
分钟
像二胡、吉他等乐器,
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
的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些
因素有关呢?
学 生 提 出 自 己
的猜想,并设计实验
方案。
聚 焦 问
题,形成概念
目标。
三
、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利用实验验证弦的粗细
不同,影响声音的高低。
任务二:
利用实验验证弦的松紧
程度不同,影响声音的高低。
任务三:
利用实验验证改变弦的
长度,影响声音的高低。
总结:
琴弦的不同状态影响声
音的高低。
通过实验,认识
到琴弦的粗细影响声
音的高低,琴弦越粗
越低沉,琴弦越细声
音越高。
通过实验,发现
琴弦的松紧影响声音
的高低,琴弦越松,
声音越低,琴弦越紧。
声音越高。
3、通过实验,发
现琴弦振动的长度影
响声音的高低,振动
长度越短,声音越高,
振动长度越长,声音
就越低。
总结通过以上实
验,发现琴弦的不同
状态越声音高低之间
的关系。
通 过 多
种 有 效 的 实
验,进行了科
学 探 究 的 全
过程,实现了
科 学 探 究 目
标 和 态 度 目
标,合理猜测,
实验的验证,
最 后 顺 利 的
得出结论。
- 28 –
第 8 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探究目标
经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技
相结合。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琴弦类的乐器材料,敲击类的乐器材料,吹奏类
的乐器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制作方案,调整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
、导入
5
分钟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
了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
音。大家掌握了改变声音高
低的一些方法,这节课我们
学生讨论仔细想
制作的乐器的类型。
学生迁移
知识的能力
- 29 –
学习制作我的小乐器。
二
、聚焦
5
分钟
我们研究了乐器的发
音秘密,知道了乐器发出
高低不同声音的道理,让
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个简
单的小乐器吧。
学生们先确定自
己的乐器类型,进而
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聚焦问题。
三
、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制作弹拨类的乐器,选用不
同型号的鱼线作为琴弦,将
鱼线在洞洞板上按粗细顺
序依次排列固定好。调整琴
弦的松紧,使它们发出有规
律有顺序的声音。
任务二: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
一个敲击类的乐器,可以选
择规格相同的碗,调整碗的
振动快慢,使它能达到实验
效果。
任务三: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
一个吹奏类的乐器,可以选
择吸管进行实验,使它能达
到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调整
琴弦的松紧,使它们
发出有规律有顺序的
声音。
通过实验,依次
向碗中加入一定量的
水,使这些碗能发出
连续且有规律的声音。
3、通过实验,改
变吸管的长度,从而
使吸管产生不同的声
音,这个乐器的名称
是排箫。
总结通过以上实
验,发现自己是如何
调整乐器的,使它发
出高低不同的连续声
音,利用所学知识来
解释这个现象。
通过多种
有效的实验,
结合技术与工
程的原理,制
作、调整、测
试,最终实现
自己想要的效
果。
- 30 –
总结:在班级内展示自
己制作的小乐器,与同学进
行交流,发现小乐器的优点
并提出改进意见。
- 31 –
第二单元 呼吸和消化
第 1 课 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呼吸 是 人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
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
2.鼻腔、口腔、气管、肺等部位共同参与呼吸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1.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2.进行 人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部位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
合作。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2.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
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 人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呼吸过程及呼吸部位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学生活动手册等。
2.教师准备:呼吸系统结构图、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
教学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
- 32 –
环节 意图
一、
导入
出示图片: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这个同
学在做什么吗?
学生观察图片
进行思考
调 去
学 生 的 原
有 认 知 情
况
二、
聚焦
问题:你能说一说你在水里
游泳时憋气的感受吗?
教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能再说一说你对呼吸
的了解吗?
关 于 呼 吸 你 还 知 道 什
么?
你知道 人有哪些部位参
与呼吸吗?
学生回答:自己
憋一会儿气就抬头
露出水面呼吸。不然
会溺水,所以不能长
时间憋气。
学生回答:长时
间不呼吸会死亡,因
为我们需要呼吸维
持生命。
学生回答:我们
用嘴巴和鼻子在呼
吸、呼吸有时快有时
慢、吸进来的是氧气,
呼出去的是二氧化
碳。
学生回答:鼻子、
嘴、肺等等参与了呼
吸。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为后
续 学 习 进
行铺垫
- 33 –
三、
探索
出示图片:吸气时的图片
谈话:这个同学再给我们演
示如何吸气,请大家按照他说的
方式吸气试一试。
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会
进入你的肺。把手放在你的肋骨
上,感受胸的变化。
讲解:吸气,是含有氧气的
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
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
腹部收缩。
感受呼气:将你的手放在肋
骨上,慢慢呼气,感受胸又有什
么变化?
讲解:呼气,是交换后的空
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
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
腹部放松。
交流: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与
你原来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
跟大家一起说说吧。
模拟实验:
实验装置介绍:
1、一个去底的塑料瓶子,
将瓶底用气球套住代替身体的
学生观察图片,
并进行模拟吸气
学生将手放在
肋骨上感受胸的变
化。
倾听教师介绍,
与吸气时自己的感
受进行对比。
将手放在肋骨
上,感受呼气时身体
的变化
交流:说出自己
感受到的吸气与呼
气过程的不同。
①我原来认为
吸气时肚子会变鼓,
呼气时肚子会变瘪
②通过老师指
导我现在发现了吸
气时肋骨向上,胸腔
扩张,腹部收缩;呼
气时肋骨向下,胸腔
收缩,腹部放松。
学生利用实验
装置进行模拟实验,
通 过
学 生 观 察
图片,进行
呼吸体验,
逐 步 了 解
呼吸过程,
并 将 呼 吸
过 程 中 的
原 有 认 知
与 真 实 体
验 进 行 对
比,修正自
己的认知,
并 通 过 呼
吸 实 验 强
化呼吸时:
吸 气 时 胸
腔扩张,腹
部收缩;呼
气 时 胸 腔
收缩,腹部
放松。
- 34 –
膈肌。
2、取一根吸管将吸管一端
做人字型代替 人的气管。
3、取两个气球与吸管人字
形一端连接好代替 人的肺。
4 、将装置密封好,代替
人的胸腔。
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瓶
底气球(膈肌)的变化,当我们
向气球里吹气时瓶底的气球向
下放松,当我们将气球里的气吸
出时瓶底的气球收缩。
小结:我们发现:吸气时胸
腔扩张,腹部收缩
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观察肺和腹部的变
化。
学生总结本节
课的收获
四、
拓展
1. 呼吸道(鼻腔、咽、喉、
气管、支气管)和肺。承担着将
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
体外的作用
2.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
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物质制造养
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
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认识呼吸系统
的组成。
认识 人呼吸
时吸入气体和呼出
气体,并明确呼吸是
一吸一呼为一次呼
吸。
认 识
呼 吸 系 统
组成,为后
续 学 习 做
准备
明 确
一次呼吸,
为 后 续 教
学做铺垫
- 35 –
第 2 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
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 人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
以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2.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呼吸相关科普影音、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
图
- 36 –
一 、
导入
情景渲染:上节课我们认
识了呼吸,知道了一吸一呼为
一次呼吸。我们知道了 人的
呼吸部位有呼吸道(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承
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
化碳排出体外的作用
(出示图片)我们每天都
处于不同运动状态,呼吸与我
们的健康生活是离不开的。
调取学生上节
课的学习,重现呼
吸过程的认识。
观察图片,激
发学生思考
重 现 呼
吸现象,激
发学生学习
热情
二 、
聚焦
问题:在运动状态下和平
静状态下呼吸会有什么变化
呢?
问题:不同状态下,呼吸
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上体育课后
呼吸比原来变快了。
激 发 学
生兴趣,创
设情境,将
学生引入课
堂教学
- 37 –
三 、
探索
谈话提问:上节课我们研
究了呼吸过程,知道我们无时
无刻都进行着呼吸。呼吸过程
中我们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
么气体?
问题:这个同学说的到底
对不对呢?
出示:一般情况下 人吸
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柱状图
教师分析:首先我们看到
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吸入气
体和呼出气体。我们还能从图
中看出来有多种气体。
强调要点:对比吸入的气
体和呼出的气体多少。
问题:为什么会吸入和呼
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会出现这
么大的变化呢?
讲解:我们体内所有的细
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
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
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
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
排出二氧化碳。
思考,回答:
人呼吸时吸进来的
都是氧气,呼出去
的都是二氧化碳。
观察柱状图,
结合教师介绍从中
获取信息
观察回答:我
发现了氧气和二氧
化碳吸入量和呼出
量变化很大
倾听,认识呼
吸过程中气体的变
化
思考:哪些活
动会影响呼吸快慢
测量平静状态
下呼吸次数
跑步、跳绳、
快速上楼……
测量运动状态
下呼吸次数
调 取 学
生元认知
培 养 学
生获取信息
的能力
认 识 氧
气在 人生
命活动过程
中的重要性。
通 过 实
验真实的感
受到呼吸次
数的改变,
注重实验的
结论
- 38 –
问题:我们知道人的呼吸
是进行气体交换,在生活中我
们呼吸快慢是变化的,都有哪
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快慢
呢?
介绍过程:首先,我们静
止时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作
为比较的基础,为了更准确请
大家至少测量 3 次。
结合生活经验,你能说说
有哪些活动会影响呼吸次数?
做有可能改变呼吸次数的
活动,并测量固定时间内的呼
吸次数。(测量 3 次)
班级分析数据
结论:运动可以增加呼吸
次数。
剧烈运动时, 人需要消
耗更多的氧气,我们的呼吸更
加急促,满足身体所需氧气。
- 39 –
四 、
拓展
1. 人的生命活动是由
很多部位共同完成的。呼吸次
数的改变带动着心跳次数的改
变,增加身体中氧气和二氧化
碳的交换。
2. 肺 是 身 体 气 体 交 换 的
“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
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
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 人
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
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
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
促的原因。
3. 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
身体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进
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
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认识生命活动
是由多部位共同完
成的。
认识肺在呼吸
过程中的重要性。
认识经常参加
体育锻炼可以提升
呼吸系统功能,保
持身体健康。
树 立
人的生命活
动不是单个
部位能够完
成的,是多
个部位共同
协作完成生
命活动的意
识。
加 强 体
育锻炼可以
提升自身身
体素质
- 40 –
第 3 课 测量肺活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肺活量是 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
人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对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
2.能够对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在思考的基础上乐
于与人合作交流。
2.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呼吸系统健康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
识。
教学重点:
会用简单器材测量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 人身体健康发育的一
个重要指标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气球、哨子、秒表、学生活
动手册
2.教师准备:班级肺活量统计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检测肺活量中的数据、教学课件。
- 41 –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
图
一 、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与
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呼
吸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体
健康,你们知道呼吸的好坏我
们用什么来衡量吗?
思考、回答:每
年我们都进行体检,
体 检 中 有 一 项 就 是
检 验 呼 吸 能 力 强 弱
的。
创 设 情
境,激发学
习兴趣
二 、
聚焦
出示图片:
给出定义:肺活量是 人
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
的量。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
康的一个指标。
明 确 肺 活 量 的
概念
明 确 概
念,为后续
活动正常开
展起铺垫
三 、
探索
吹哨子对比肺活量大小:
出示图片:哨子,这是什
么?
你能用哨子来比较肺活量
的大小吗?
提示:深吸一口气,吹响
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
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用秒
表测量时间)
吹气球比较肺活量大小
思 考 如 何 用 哨
子对比肺活量大小。
学生回答:可以
用 吹 哨 子 时 间 长 短
来比较,时间长肺活
量大,时间短肺活量
小。
学生吹哨子,比
较肺活量大小
学 生 思 考 如 何
图 文 介
绍,调动学
生生活经验
通 过 学
生吹哨子、
吹气球对比
肺活量大小,
逐步过渡到
用简易肺活
量袋测出准
- 42 –
问题:你能说说用气球怎
么来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吗?
提示: 深吸一口气,吹鼓
气球,比较气球大小。肺活量
大的,气球吹得大
问题:通过上面的方法我
们能比较出来肺活量的大小,
你能准确的获得肺活量数据
吗?
出示肺活量袋。
师介绍使用方法:1、展开
测量袋
2.将吸管喝肺活量袋组装
在一起
3. 深吸一口气, 然后将气
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注意
一定是一口气
4.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
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然后将测量袋往里卷(充气的
方向),直至卷不进去为止。
5.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
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即为
测得的肺活量。
组织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用 吹 气 球 的 方 法 比
较肺活量大小
学 生 吹 气 球 对
比肺活量大小。
学生回答:上面
两 个 方 法 无 比 测 得
准确的肺活量数值。
学生观察
学 生 学 习 如 何
使 用 简 易 肺 活 量 袋
测量肺活量数值。并
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
并 针 对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学 生 对 比 自 己
的 肺 活 量 数 值 的 情
况
学 生 对 自 己 的
肺 活 量 情 况 进 行 评
价。
确的肺活量
数值,并与
国家体制健
康标准进行
对比,认识
到自己的肺
活量情况,
进而了解自
身的身体健
康情况
培 养 学
生爱运动的
习惯,通过
运动可以增
加肺活量,
提升自身身
体素质。
- 43 –
并进行分析
出示:《国家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2014 年修订)》中有关
肺活量的数据:请同学针对自
己的情况进行对比。
问题:你对自己现在的肺
活量满意吗?
讲解如何提升自己肺活量
数值:运动可以增强呼吸功能,
经常参加爱体育锻炼可以提升
自己的肺活量,今后要多参加
体育锻炼。
- 44 –
第 4 课 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
科学探究目标:
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
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在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
2.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
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并转化为 人所需要的养
料与能量。
教学重点:
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
动
设计
意图
- 45 –
一 、
导入
除了呼吸之外,要维持 人
生命活动,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
动就是从外界获得能力,这就是
饮食。食物能够给我们提供维持
生命的能量。
倾 听 教 师 说
话,初步认识饮食
对 人也很重要
强 调
饮 食 是 生
命 活 动 的
一 项 重 要
活动
二 、
聚焦
出示图片:我们一天吃了很
多的食物
问题:你能说一说这一天你
都吃了那些食物吗?
问题: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
特点?
问题:为什么要吃这么多食
物呢?
问题:你知道食物都能给我
们提供那些营养吗?
观察图片,结
合 自 身 情 况 介 绍
自己一天的食物
思考回答:吃
了肉类、蔬菜类、
水果了、奶类等等。
思考回答:食
物 可 以 给 我 们 提
供营养。
思考回答:有
的 同 学 说 可 以 提
供糖、脂肪等。
通 过
出 示 一 天
食 物 的 图
片,进一步
通 过 问 题
串 的 形 式
激 发 学 生
思考,在碰
撞 过 程 中
激 发 学 生
探究。
三 、
探索
出示饮食图片:你能说一说
这些食物中都包含了哪些食材
吗?
教师强调食物中隐藏的食
材:其实这些食物中除了刚才同
学们说的材料外,我们在烹调这
些食物时还使用了植物油、盐、
味精、在炒饭里面还有大虾,这
观 察 图 片 介
绍 自 己 从 图 片 中
获取的信息
回答:有的同
学说有鸡肉、米饭、
西兰花、牛奶。
学 生 观 察 回
答:老师我知道您
培 养
学 生 认 真
观 察 的 能
力,挖掘内
涵的信息。
培 养
学 生 归 纳
和 语 言 表
- 46 –
些都是上面这几类食物中包含
的食材。
出示老师一天的饮食情况
图片
问题:大家看这是老师一天
的食物,你能说说老师这一天都
吃了哪些食物吗?
组织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
一天的饮食情况
提出要求:
1.写一写:把自己一天中所
吃的食物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
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2.说一说:同学之间说一说
都自己一天都吃了那些食物。
3.摆一摆:按照早、午、晚
餐的顺序将食物卡片摆好,数一
数有多少中食物。
4.串一串:把同组同学的食
物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用绳子
串起来,数一数共有多少中食物。
问题:同学们我们刚才把自
己一天的食物都统计完了,你们
发现了什么?
问题:我们每天会吃很多的
早上吃了油条、米
粥、咸菜,中午吃
了米饭、牛肉、土
豆,晚上吃了米饭、
西兰花、虾仁
同 学 间 按 照
老 师 要 求 交 流 自
己 一 天 的 饮 食 情
况
回答问题:有
的 同 学 说 我 发 现
了 这 一 天 吃 的 食
物很多。
学 生 倾 听 教
师的要求,对食物
进行分类,并分析
自 己 的 分 类 标 准
是如何制定的。
学 生 进 行 班
级展示交流
达能力
调 动
学生兴趣,
培 养 学 生
为 食 物 进
行 分 类 的
兴趣
培 养
学 生 概 况
归 纳 的 能
力
为 下
一 节 课 的
学 习 做 铺
垫。
- 47 –
食物,你能够清楚的记清楚前几
天吃的食物吗?
为了更好地记清楚我们都
吃了那些食物,我要对食物进行
分类,这样就能更好地记清楚了。
出示如何对食物进行分类
提示:
1.说一说:同学之间介绍自
己的分类标准,确定食物能划分
出哪几类。
2.根据不同的类别,将食物
卡片分类摆放。
3. 与大家交流食物分类的
方法。
4.记录食物分类的结果。
班级展示交流
小结:食物的分类标准很多,
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食
物进行分类我们能不能根据食
物营养成分进行分类呢?
- 48 –
第 5 课 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人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 人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哪些。
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
的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
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 人生
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养成严谨细致的研究态
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蔬菜、食
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2.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相关资料,教学
课件等。
- 49 –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
图
一 、
导入
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我
们一天的食物,知道我们吃了很
多的食物,而且我们对这些食物
进行了分类。
倾听,复习上
节课所学内容
回 顾 上
节课内容,
构成前后联
系
二 、
聚焦
出示图片:丰富的饮食
问题:每天我们都会食用种
类丰富的食物,为什么要吃这么
多食物?只吃一种可以吗?
问题:吃这些食物会给我们
的身体带来怎样的益处呢?
思考回答:有
的同学说,只吃一
种食物不可以,这
样会造成营养缺乏。
所以我们要吃很多
种食物。
思考回答:这
些食物可以给我们
提供丰富的营养,
促进我们身体健康
成长。
激 发 学
生兴趣,关
注营养成分
对身体健康
的作用。
三 、
探索
出示图片:牛肉、鱼等食物
图片。
问题:你知道这些食物中都
有哪些营养吗?
小结:这些食物都是我们经
常吃的食物,这些食物经营养专
家研究发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观察图片
信息,进行思考
思考回答问题:
牛肉能够提供脂肪、
馒头米饭能头提供
淀粉、鸡蛋能够提
供蛋白质,苹果、
调 取 学
生生活经验,
提取元认知。
形 成 整
体认知。
了 解 实
验材料,严
- 50 –
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
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问题:怎样才能知道食物中
含有那种营养成分呢?
实验 1、检验食物是否含有
淀粉
实验材料:馒头、碘酒、滴
管、培养皿
方法: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
观察食物颜色的变化
现象: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
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淀粉
实验 2、检验食物中是否含
有脂肪
实验材料:食用油、花生米、
棉签、白纸、培养皿
方法步骤:先用食用油在纸
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
说明食物中存在脂肪。再用其他
食物(花生)在纸上涂抹,把留下
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做比较。
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含有脂
肪。
实验 3、检验食物中是否含
有蛋白质
西红柿、黄瓜能够
提供维生素和水分。
认识食物中的
营养成分有蛋白质、
糖类、脂肪、维生
素、无机盐和水。
学生回答:通
过实验的方法。
按照教师介绍
的方法检验食物中
是否含有淀粉。
倾听实验介绍,
按照教师要求,应
用对比的方法检验
食物中是否含有脂
肪。
学生学习如何
检验食物中含有蛋
白质(如果使用其
它食物先将食物打
成糊状)
学生应用所学
实验方法检验其它
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脂肪、蛋白质。
谨的开展实
验探究。
通 过 对
比实验的方
法进行研究。
学 习 如
何正确的借
助试剂检验
食物中含有
蛋白质。
学 以 致
用。
培 养 学
生热爱生活,
留心身边的
科学。
- 51 –
实验材料:蛋清溶液、双缩
脲试剂、滴管、试管
方法步骤:用量筒取 2 毫升
蛋清稀释液,再用量筒量取 2 毫
升双缩脲试剂 A 液,将双缩脲试
剂和蛋清倒入同一试管混合,并
振荡均匀,液体仍为无色。再用
滴管向试管中加入 3 到 4 滴双缩
脲试剂 B,振荡均匀。
现象:试管内出现紫色,这
就表明蛋清中含有蛋白质
检验其它食物是否含有淀
粉、脂肪、蛋白质。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实验检验我们发
现在食物中有时含有一种营养
成分,有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但有时有些食物的营养成
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
验,这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
分表”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要留心一下
学生汇报:通
过实验我们发现馒
头中既含有淀粉又
含有蛋白质,马铃
薯中既含有淀粉又
含有蛋白质,西红
柿中都没有,花生
种含有淀粉、脂肪、
蛋白质。鸡蛋中含
有蛋白质。豆腐中
含有脂肪和蛋白质。
了解生活中关
注食品包装袋上的
信息。
四 、
拓展
生活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
提供丰富的全面地营养成分,因
此我们要通过食用多样的食物
倾听学习
认 识 饮
食要多样。
- 52 –
来获取各种营养成分,这样才能
健康成长。
- 53 –
第 6 课 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人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所以我们需要搭
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
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2.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后的信息
科学地搭配菜品。
科学态度目标:
1.在理解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食物营养与 人健康的关系,科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科学
饮食。
教学重点:
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平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
2.教师准备:平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教学课件等等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
图
- 54 –
一 、
导入
案例分析:上节课我们认
识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请大
家分析一下小明家长的做法
对吗?
小明喜欢吃肉不喜欢吃
蔬菜,但家长总让他除了吃肉
之外还要吃些蔬菜,这是为什
么?
学 生 思 考 回 答
问题:家长想让小明
吃更多种类的食物
提供更多地营养物
质。
通 过 学
生分析生活
中的事例,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二 、
聚焦
出示丰富的食物图片:
问题:食物的种类非常丰
富,它们各自蕴含不同的营养
成分,怎样合理搭配食物才有
利于我们的健康呢?
举例:1、有的人说喜欢
吃的就多吃?
2、有的人说各种食物平
均吃?
3、有的人说哪个食物营
养多就多吃?…说说你的想
法
学生思考问题:
我觉得我们根据不
同食物中所含的营
养进行搭配着吃才
健康,如果我们总依
据个人的喜好去吃
东西很容易出现营
养过剩或营养缺乏
的现象。
激 发 学
生研究兴趣
- 55 –
三 、
探索
介绍中国居民膳食宝塔:
许多国家都很注意居民
的饮食健康,中国居民平衡膳
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
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
构特点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
的原则转化各类食物的重量,
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
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
活中应用。平衡膳食宝塔共分
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
要食物种类。
介绍具体信息: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
每天应该吃 250-400 克
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
每天应吃 克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
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
克
奶类和豆类食物占第四
层 每 天 应 吃 奶 类 及 奶 制 品
50 克
每天烹调油不超过 g,
食盐不超过 g
了 解 中 国 居 民
膳食平衡宝塔的信
息。
了 解 膳 食 平 衡
宝塔每层信息情况
学生思考回答:
“平衡膳食宝塔”告
诉我们,在一天中要
吃的食物有哪些种
类。
“ 平 衡 膳 食 宝
塔”下一层的食物食
用量要大于上一层
的食用量。
思 考 介 绍 自 己
的想法
学 生 了 解 膳 食
互相替换的原则。
学 生 应 用 学 具
材料设计自己一天
的健康饮食。
学 生 分 享 交 流
自己的一天饮食情
况设计。
通 过 举
例的方式激
发学生思考
兴趣,指引
出思考方向。
了 解 中
国居民膳食
宝塔的由来
具 体 认
识膳食宝塔
各层信息。
培 养 学
生总结概括
能力
培 养 学
生灵活的思
维意识。
- 56 –
膳食宝塔为居民健康饮
食提供的信息是什么?
问题:我们如何依据平衡
膳食宝塔设计自己的一天的
食物呢?
举例说明同类互换,多种
多样原则。
膳食宝塔包含的每一类
食物中都有许多品种,虽然每
种食物都与另一种不完全相
同,但同一类中各种食物所含
营养成分往往大体上近似,在
膳食中可以互相替换。
组织学生设计自己一天
的食物。
分享交流
四 、
拓展
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
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
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营养获
取不均衡,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人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
有一定范围的,所以我们需要
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
学 生 了 解 人 们
饮食为什么要多样。
培 养 学
生不挑食、
不偏食的良
好生活习惯
- 57 –
第 7 课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
各不相同。
3.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
我们的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描述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以及牙齿形状特征、分布,能
对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记录。
2.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
消化过程,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3.能够在角色扮演中不断完善对牙齿结构及运动特点的认识,有
意识地对自己的原有观念进行补充或修正。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牙齿的结构和运动特
点。
2.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里消化过程的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1.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口腔里食物在牙齿、舌等部位配合下的初步消化过程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馒头、镜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 58 –
2.教师准备:学生角色扮演用的门齿、犬齿、臼齿和舌头、食物
模型、牙齿分布图、结构图,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
图
一 、
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在用餐的
图片,直接引入
观察图片
开 门 见
山,直接引
入
二 、
聚焦
问题:食物能给 人提供
养料和能量。我们是怎么将食
物的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
的呢?
给出定义:消化部位可以
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
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消
化。口腔是 人的消化部位之
一。
问题:口腔里都有哪些部
位能帮助消化?食物会在口腔
里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人
将食物吃进肚子里
进行消化。
认识什么是消
化
学生思考回答:
牙齿可以帮助消化,
牙齿可以咀嚼食物。
通 过 问
题的方式激
发学生思考
意识,并认
识到口腔是
人消化的开
始。
- 59 –
三 、
探索
研究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
演示:将馒头放入口腔,
咀嚼一下、两下、三下,用镜
子观察变化
提示:提示:拿面镜子看
一看自己咀嚼馒头的过程,说
一说你的感受。(看形状,大小
等变化)
说一说你的发现?
问题:咀嚼过程中我们发
现了馒头的变化,在这个过程
中是什么让馒头发生了变化?
介绍口腔中的牙齿:出示
口腔模型图,组织学生认真观
察,并介绍自己的发现。
小结:我们口腔中的牙齿
有的扁平状像刀,有的尖尖的,
我的平平的,它们之间互相配
合将吃进嘴里的食物撕碎、切
断、磨碎,口腔里的这个过程
就是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
其实口腔里还能自己分泌唾液
来帮助我们软化食物。
组织同学模拟口腔中食物
的消化过程。
观看教师演示,
并自己亲自操作。
学生结合自身
体验回答:有同学
发现了我们咀嚼馒
头时,馒头越来越
小,变粘了,变湿
了
学生思考回答:
有同学发现了,是
我们的牙齿和舌头
以及口腔里的唾液
让馒头发生了变化
同学观察图片,
同时用镜子观察自
己口腔中的牙齿
介绍牙齿特点:
门齿扁平状,像菜
刀,犬齿尖尖的,
臼齿很大,表面平
平的。
倾听认识牙齿
特点及作用。
学生按照老师
要求模拟口腔中食
注 重 学
生实践,在
实践中发现
问题。
逐 步 低
进,研究口
腔中食物的
变化情况。
清 楚 牙
齿特点和作
用为后续模
拟实验做准
备。
强 调 口
腔的重要性。
- 60 –
组织学生交流:
总结:食物在口腔里经过
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下
将食物由大块到小块变小变软
后在进入后面的部位进行消化。
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了初步的消
化。
物的消化过程。
学生结合自身
感受:牙齿和舌共
同配合才能将食物
在口腔里进行初步
消化,而且口腔里
还能够分泌唾液帮
助软化食物。
了解食物在口
腔里的初步消化
四 、
拓展
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牙齿
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如果我
们对牙齿保护不当会发生那些
变化?
介绍:牙齿是我们身体重
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
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
不同的作用,正确的刷牙可以
防止蛀牙,对牙齿起到保护租
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
健康很有意义。
思考回答:会
出现蛀牙,牙齿被
损坏。
了解正确刷牙
的重要意义
培 养 学
生爱护牙齿,
保护口腔健
康对身体是
有益的。
- 61 –
第 8 课 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人的消化部位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部位
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 人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部位,被消化
吸收。
科学探究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认
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今昔功能补充完善。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
善自己对 人消化部位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在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2.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消化部位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与能量,
健康生活可以保护消化部位。
教学重点:
食物在食管和胃里的消化过程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模拟胃的蠕动实验用的塑料口袋、水、切成小块
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透明塑料管、馒头、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准备: 人消化部位图、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
- 62 –
意图
一、
导入
回顾导入:上节课学
习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后,
就会进入 人内部的其他
消化部位。
倾听老师介绍,回
顾上节课内容
回 顾
旧 知 , 为
新 知 识 做
铺垫
二、
聚焦
情景介绍:有时我们
肚子饿、被食物噎到、胃
痛、肚子痛的,根据你的
感受,说一说食物进入身
体后可能会经历哪些部位,
按照什么样的路线行进。
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什么
样的变化呢?
讲解: 人的消化部
位有口腔、食道、胃、小
肠和大肠。
学生思考回答:食
物在口腔里进行了初
步消化后将进入胃里
进一步消化
倾听学习
调 取
学 生 生 活
经 验 , 构
建 生 活 经
验 与 新 之
间的联系。
- 63 –
三、
探索
出示: 人结构轮廓
图,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经
验在图中填写消化部位位
置。
出示 人消化部位位
置图,请同学对比自己标
注的位置
我们通过画图的方式
知道了食物在身体的行进
路线,下面让我们来看一
看食物在食道和胃中是如
何进行消化的。
实验 1、模拟食道的
工作
实验材料:塑料管、
馒头块
实验过程:
1.准备一小块馒头放
入食道(塑料管)
2.用手挤压馒头上面
的塑料管,模拟食道的蠕
动。
组织学生交流食道的
工作
小结:我们发现馒头
学生结合经验填
写消化部位位置。
学生对比消化部
位位置,找出问题修改
完善。
学生按照教师要
求模拟食道运送食物
的过程
学生介绍自己的
收获
倾听学习食道是
如何工作的
学生感受胃消化
食物的过程。
介绍胃在蠕动消
化食物时的感受。
倾听,了解胃工作
情况,并感受食物在口
腔中初步消化可以减
轻胃的工作。
学生思考回答:食
物经过口腔、食道、胃、
小肠和大肠这样一个
旅行过程,部位之间进
行共同协作完成对食
正 确
认 识 消 化
部 位 的 位
置
通 过
对 比 的 方
式 掌 握 消
化 部 位 的
准确位置。
通 过
实 验 感 受
食 道 的 工
作
感 受
胃 消 化 食
物的过程。
初 步
渗 透 消 化
部 位 之 间
的 协 作 配
合 的 重 要
性。
- 64 –
在慢慢的被运送下去了,
其实食道周围有非常发到
的肌肉,通过肌肉的蠕动
将食物一点一点挤压到胃
里去。
实验 2 、模拟胃的工
作
实验材料:塑料袋、
水、馒头和煮熟的蔬菜
实验过程:1.在塑料
袋里装上水、馒头和煮熟
的蔬菜,反复揉挤塑料袋。
2.感受揉挤塑料袋中
食物被胃磨碎的过程
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1.当食物混合
着唾液进入到胃里后,胃
就像一个大口袋收集我们
的饮食之后胃将规律的进
行蠕动,一段时间后将胃
中的食物摩的更碎。当有
大块食物进入到胃中后,
胃的负担就要加大,蠕动
的时间就要长。
2.胃在消化食物时除
物的消化吸收,吃饭时
要细嚼慢咽将食物最
好在口腔中磨碎,这样
能给胃减轻负担。吞咽
食物时要小口吞咽,这
样能给食道减轻压力。
过硬或不熟的食物尽
量少食用。
- 65 –
了蠕动将食物磨碎之外还
有胃液来帮助食物进行初
步消化。(胃液的消化是
化学反应)
研讨:通过今天的学
习我们对食物在身体走了
那些部位有的新的认识,
在生活中有没有那些缺乏
的生活习惯在危害着你的
消化部位。
四、
拓展
食物在 人内的消化
和吸收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消化部位是非常容易受到
伤害的,过冷、过热、不
洁净、没有经过充分咀嚼
的食物都会影响它们的工
作和健康。
倾听了解食物在
消化部位中的工作是
非常复杂的,消化部位
很容易受到伤害。
培 养
学 生 健 康
的 饮 食 习
惯
- 66 –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第 1 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
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是运动的
物体静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
点
- 67 –
一
、导入
5
分钟
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
是运动的。怎样使静止的物体
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呢?
怎样改变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任务:结合生
活经验,思考问题。
通 过 学
生的讨论与
交流了解学
生是否能够
认识运动与
力有关。
二
、聚焦
5
分钟
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
了车。
提问:你知道哪些类型
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
的?
学生任务:观察车
的样式,思考它是怎样
动起来的。
聚 焦 问
题。
三
、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让小车动起来
活动:接下来我们也试一
试如何利用材料让小车运动
起来。怎样利用垫圈、绳子让
小车运动起来?
任务二:拉力大小对小车
运动快慢的影响
活动:增加垫圈数量使拉
力变大,用计时器记下小车运
动相同距离的时间,比较不同
垫圈数量时,小车运动的时间
长短。
研讨:
学生任务一:思考
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过程:交流讨论,
总结方法。可以将绳子
和垫圈安装在小车上,
将垫圈垂在桌面下方。
运用垫圈重力,转化为
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使
它运动起来。
学生任务二:各小
组分别预测结论,并通
过实验验证。
1. 标 明 小 车 运 动
通 过 实
验的方法实
现了科学探
究目标和态
度目标,会
安装用重力
拉动的小车、
会研究拉力
大小与小车
运动快慢的
关系,能用
实验数据证
明自己的推
- 68 –
问题一:怎样使静止的小
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
静止?
问题二:小车运动快慢与
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总结:
1.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
就必须对小车施加力,比如用
垫圈的重力让拉小车的绳子
具有拉力,使小车运动。而我
们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也必
须对小车施加阻力。就如我们
实验中用手挡住小车一样。
2. 垫圈达到一定数量也
就是说拉力到达一定程度时,
小车才会运动起来,结合实验
数据我们会发现,垫圈少,重
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的
慢;而垫圈多,重力大,则拉
力大,小车就运动的快。
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
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
点结束。如何使小车在
终点处停下来呢?(用
手挡住小车,可以让它
停止。)
2. 从挂一个垫圈
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
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
来
3. 再多个多个地
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
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4. 记录每次垫圈
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
时间。
总结:垫圈多,重
力大,则拉力大,小车
就运动的快。
研讨任务:各小组
之间依据记录单和实
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研
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
果。
测。意识到
要用实验数
据作为证据
- 69 –
四
、拓展
提问:运动员是怎样改变
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总结:对足球施加力可以
改变足球的运动快慢。比如用
脚踢静止的足球,启动足球,
用脚踩住运动的足球时,可以
使其变成静止状态。通过改变
脚施加给足球的力的大小来
控制足球运动的快慢,脚施加
给足球的力越大,足球运动越
快,力若小,足球便运动的慢。
学生任务:利用已
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联 系 生
活实际,让
学生运用本
节课学习的
内容,对生
活中的现象
进行解释说
明。
- 70 –
第 2 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
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反冲力越大,小车
行驶得越远。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
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改变喷气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
【教学重点】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
力叫反冲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气球、小气球、打气筒、小车、粗吸管、细吸
管、教学课件。
- 71 –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
动
评价要
点
一、
导入
3 分
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让小车
运动起来的方法你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
方法,同样也可以使小车运动起
来。
板书:用气球驱动小车
学生任务:对
上 节 课 的 学 习 进
行回顾和总结。
通 过 学
生 的 讨 论 与
交 流 了 解 学
生 是 否 能 够
掌 握 上 节 课
学习的内容。
二、
聚焦
2 分
钟
把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
会怎样运动?
我们自己也可以玩一玩试
一试。当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
时,气球运动不是朝着一个方
向,而是胡乱变化方向的。
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
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试一
试。
学生任务:思
考问题,利用材料
简单操作。
聚 焦 问
题。
三、
探索
30
分钟
任务一: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气球
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有什
么关系呢?
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
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
动方向,试着做出解释。实验要
学生任务一:
对 于 气 球 的 喷 气
方 向 与 气 球 运 动
方 向 的 关 系 提 出
猜想。
过程:把气球
吹 足 气 再 松 开 口
通 过 实
验 他 牛 方 法
实 现 了 科 学
探 究 目 标 和
态度目标,总
结 气 球 喷 气
方 向 与 气 球
- 72 –
求:用打气筒将气球吹足气再松
开口部,把手放在气球口感受喷
出的气体;气球向下喷气时,把
手放在气球上方,感受气球上升
的力;气球需要朝着上下左右不
同方向喷气,仔细观察气球运动
方向。重复进行实验,将现象记
录在活动手册上。
在实验中我们也不难发现,
气球向下喷气时,气球所受的力
是向上的。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
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
推力,这个推力叫反冲力。
任务二:利用气球驱动小车
活动:给气球充足气,放开
气球的喷管,让小车运动起来。
任务三:改进小车
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
气时可以产生动力,使小车运动。
怎样才能使气球小车行驶的更
远?
利用实验证明气球的大小
和喷管的粗细是否会影响小车
行驶的距离。
研讨:
部,观察并画出气
球 喷 气 方 向 和 运
动方向,试着做出
解释。学生任务二:
各 小 组 分 别 运 用
各 自 方 法 让 气 球
驱动小车前进。
学生任务三:
做对比实验,完成
记录单。
用 笔 标 出 小
车起点,同一个喷
管 分 别 吹 成 大 小
不同的气球,测试
小 车 行 驶 距 离 进
行比较。
选 择 粗 细 不
同喷管、大小相同
的气球,测试小车
行驶的距离。
研讨任务:各
小 组 之 间 依 据 记
录单的实验数据,
思 考 并 讨 论 研 讨
问题,总结出研讨
运 动 方 向 相
反,从而可以
运 用 气 球 驱
动小车。并通
过 对 比 实 验
找 到 了 小 车
的改进方法。
- 73 –
问题一:你知道气球是怎样
使小车向前运动的吗
问题二:怎样改进可以使小
车行驶得更远?
总结:
1.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产生了和
喷气方向相反的反冲力,小车就
在这个反冲力的推动下向前运
动起来了。
2.使用更大的气球,用更粗
的喷管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结果。
拓展
5 分
钟
在我们的生活中,喷气式飞
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
的反冲力运动的。我们还知道哪
些反冲力的例子?
总结:过年时燃放的烟花也
是靠( )产生的反冲力飞上天
空的,乌贼是靠喷水产生的反冲
力向前运动的。还有很多,同学
们可以查阅更多资料了解这方
面的实例。
学生任务:整
理 和 总 结 出 一 般
昆虫的特征。
感 受 生
活 中 的 反 冲
力的应用。体
会 到 可 以 用
反 冲 力 作 为
动 力 驱 动 车
辆、火箭、飞
机 等 物 体 运
动,满足人们
生 产 生 活 的
需要。
- 74 –
第 3 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
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点】
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橡皮筋、小车、软尺、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
点
- 75 –
一
、导入
(3
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
气球驱动小车
提出问题:
1. 气球是如何驱动小车
的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
新的驱动小车的形式。
板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学生任务:交流
讨论,对之前所学内
容进行总结回顾。
通 过 学
生 的 讨 论 与
交 流 了 解 学
生 是 否 掌 握
反 冲 力 驱 动
小车的概念。
二
、聚焦
(5
分钟)
大家玩过橡皮筋吗?拉
一拉会有什么感觉?松开手
呢?还有其他发现吗?
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
车吗?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
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驱
动小车。我们可以在小车上
拧上橡皮筋,小车要行驶需
要车轮转动,而车轮与车轴
相连,所以我们可以将橡皮
筋缠绕在小车的轴上,这样
就可以使橡皮筋带动车轮转
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任务:结合
已有经验,思考并回
答问题。
聚 焦 问
题。
三
、探索
(3
任务一:组装橡皮筋小车。
把两根橡皮筋连接起来,
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
学生任务一:组
装橡皮筋小车
过程:按照组装
通 过 实
验 探 究 实 现
了 科 学 探 究
- 76 –
0 分钟) 定在车轴上。转动车轮,让橡
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
轮就会转动。
任务二:小车行驶的距离
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
数有什么关系?
活动:在车轴上缠绕不同
圈数,做对比实验。
研讨:
问题一:使车轮转动的力
来自哪里?
问题二:橡皮筋在车轴上
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
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关系?
总结:
1. 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
皮筋。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
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
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
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这个力叫弹力。所以我们的车
轮转动是橡皮筋的弹力在驱
动它。
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
方法,将橡皮筋小车
组装完毕,并试验小
车是否可以运动。
学生任务二:各
小组分别实验,总结
关系
1. 每 次 实 验 都
要从同一起点开始,
用软尺测量出行驶
的距离,并及时在活
动手册上记录 2. 缠
绕不同圈数进行实
验,相同圈数实验 3
次,求平均值。并记
录分析
研讨任务:各小
组之间依据记录单
的实验数据,思考并
讨论研讨问题,总结
出研讨结果。
目 标 和 态 度
目标,掌握了
组 装 橡 皮 筋
小车的方法,
并 能 通 过 实
验 验 证 小 车
行 驶 距 离 与
橡 皮 筋 缠 绕
圈数的关系。
- 77 –
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
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
拓
展
(2
分钟)
在橡皮筋下挂钩码并逐
渐增加钩码数量,我们发现被
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
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除
了这种方法你还能用其他办
法使橡皮筋产生不同的力吗?
课后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尝
试。
学生任务:想办
法使橡皮筋产地不
同的力。
进 一 步
引 导 学 生 理
解,通过改变
橡 皮 筋 的 长
度 来 改 变 其
产 生 的 弹 力
大小。
- 78 –
第 4 课《弹 测力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 测力计是利用弹 "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
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 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 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弹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弹 测力计、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重物。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
动
评价要点
- 79 –
一
、导入
(2
分钟)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
各种力驱动小车,也知道了各
种控制力的手段。怎样知道我
们用了多少力呢?
学 生 任 务 :
各小组进行讨论
和分析,回答问
题。
通过学生
的讨论与交流
了解学生是否
了解测量力的
手段。
二
、聚焦
(5
分钟)
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
要知道力的大小,要知道力的
大小,需要用测量力的工具,
弹 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
的一种工具。你认识弹 测力
计吗?
板书:弹 测力计
学 生 任 务 :
针对弹 测力计
准备交流与讨论。
聚焦问题。
三
、探索
(2
5 分
钟)
任务一:
观察弹 测力计是由哪些
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各部分有
什么作用。
任务二:用弹 测力计测
量一下力的大小。
活 动 : 先 用 手 拉 一 拉 弹
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
5N 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测
量物体之前可以先掂一掂,估
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测量前,手持提环,拿起
弹 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
学生任务一:
观察测力计结构
过 程 : 小 组
观察测力计,研
究并讨论。用力
慢慢拉挂钩,看
看弹 怎么变化,
指针怎么移动。
认识力的单位。
学生任务二:
各小组分别运用
测力计测量其他
重物的重力。
通过观察
认识弹 测力
计,并学会使
用弹 测力计。
体会到不同测
量工具可以解
决不同的现实
问题。
- 80 –
指在“0”,读数时,视线要与
指针保持相平。测量的力不能
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
研讨:
问题一: 弹 测力计的弹
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问题二: 生活中还有哪些
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
样产生的?
总结:
1.弹 测力计的弹力是由
弹 这一部分被拉伸而产生的,
使用弹 测力计测量前要检查
指针、调零,将估测可以测量
的物体放在桌面上,挂上挂钩,
慢慢提起。测量的力不能超出
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读数时,
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
2.撑杆、海绵垫、健身球、
跳板等都具有弹力,它们都是
在外力作用后,发生形状变化,
之后产生了恢复原来形状的弹
力。
测量前,手
持提环,拿起弹
测力计,先检查
指 针 是 否 指 在
“0”。
读数时,视
线要与指针保持
相平。
测量的力不
能超出刻度板所
标最大数量。
研 讨 任 务 :
各小组之间依据
记录单和测量实
验,思考并讨论
研讨问题,总结
出研讨结果。
- 81 –
拓
展
(8
分钟)
这是用橡皮筋、硬纸板、
曲别针制作的测力计。想一想,
怎样标画出这个测力计的刻度
呢?
课下同学们也动手试试吧。
学 生 任 务 :
讨论方法,利用
已知钩码或挂已
知重量物体的方
法,在测力计纸
板上画出刻度。
建立在认
识橡皮筋具有
弹力的基础上
的,思考制作
方法。发展进
一步研究力的
兴趣。
- 82 –
第 5 课《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
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
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
结果。
2.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
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的需求。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
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盒、绳子、小木棍、轮子、曲别针、垫圈、木
- 83 –
板、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重物。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
点
一
、导入
(5
分钟)
用课件或实物演示皮球
滚动。
提问∶"皮球在桌面滚动
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
象?"
解释∶"皮球在滚动时与
桌面发生摩擦,摩擦时会产生
一个阻碍皮球向前运动的摩
擦力,使皮球慢慢减速直到最
后停下来。"今天我们就来研
究摩擦力有关的问题。
板书:运动与摩擦
学生任务:观
察、各小组进行讨
论和分析,发现皮
球运动时,先慢慢
减 速 , 最 后 停 下
来。。
通 过 学
生的讨论与
交流使学生
对摩擦力有
初步的认识。
二
、聚焦
(5
分钟)
当我们看到雄伟的古代
建筑时可曾想过,古人在没
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是如何
搬运巨石等重物的?
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
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
样才能减少这种摩擦力呢?
学 生 任 务 : 思
考、准备带着问题
开始探究。
聚 焦 问
题。
- 84 –
三
、探索
(2
5 分
钟)
任务一:
在一硬纸盒中放入橡胶
棒等“重物”。借助垫圈的重
力来拉动它在平面上运动一
端距离,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
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
擦力,用垫圈的重力拉动纸盒,
所以刚好使纸盒运动时的垫
圈数就代表它受到的摩擦力。
记录下垫圈数量。实验三次,
取平均值。
任务二:
活动:在纸盒的下方放几
只笔或筷子等作“滚木”,实
验会不会有所变化呢?
任务三:有没有办法比滚
木更好呢?试一试给纸盒安
上轮子,往托盘中逐渐增加垫
圈。
研讨:
问题一:通过三次实验,
你知道怎样搬运重物最省力
吗?哪一种方式搬运重物产
生的摩擦力最小?
问题二:生活中,哪些地
学 生 任 务 一 :
模拟搬运重物,探
究硬纸盒直接放在
木板上搬运时的摩
擦力。
过 程 : 在 一 硬
纸 盒 中 放 入 一 些
“重物”,将纸盒放
在木板上,在纸盒
连接的绳子的另一
端挂钩上逐渐增加
垫圈,当纸盒开始
运动时,在活动手
册上记录下垫圈的
数量。
学 生 任 务 二 :
在纸盒的下方放几
只 笔 或 筷 子 等 作
“滚木”,当纸盒开
始运动时,记下垫
圈数量。
学 生 任 务 三 :
给纸盒安上轮子,
往托盘中逐渐增加
垫圈。当纸盒开始
通 过 多
次实验和分
析,会用垫
圈数表示摩
擦力的大小,
并对比不同
运动方式下
的测量结果。
知道摩擦力
的大小与物
体的运动方
式有关,一
般滚动时所
受到的摩擦
力小,滑动
时所受到的
摩擦力大。
从而意识到
轮子的发明
将物体的运
动改变成用
滚动的方式
前进,这是
技术上的巨
大进步。
- 85 –
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
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总结:
1.三种情况比较,安装轮
子搬运重物的垫圈数最少,即
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因此用轮
子搬运重物最省力。
2.自行车轴承,车轮与轴
之间使用滚珠,从而减小摩擦
力,骑车时更省力,而且使用
寿命也更久。而鞋底为了防滑,
需要增大摩擦力。
运动时,记录下垫
圈数量。
研讨任务: 各
小组之间依据记录
单的数据,思考并
讨论研讨问题,总
结出研讨结果。
拓
展
(5
分钟)
各种交通工具都是怎样
减小摩擦力的呢?
气垫船以空气在船只底
部承托,行驶时船身自水面抬
升而起,大幅减小船体与水面
的摩擦力。
悬浮列车由于磁力使之
悬浮在空中,行走时无须接触
轨道,也减小了轨道对车身的
摩擦力。这两种交通工具使用
不同技术方式都减小了摩擦
力。
学 生 任 务 : 认
识生活中的交通工
具,减小摩擦力的
方式。
联 系 生
活实际,知
道摩擦力对
于生活中一
些影响。
- 86 –
第 5 课《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
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
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
结果。
2.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
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的需求。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
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盒、绳子、小木棍、轮子、曲别针、垫圈、木
- 87 –
板、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重物。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
要点
一、
导入
(5
分钟)
用课件或实物演示皮球滚
动。
提问∶"皮球在桌面滚动过
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解释∶"皮球在滚动时与桌
面发生摩擦,摩擦时会产生一个
阻碍皮球向前运动的摩擦力,使
皮球慢慢减速直到最后停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有关
的问题。
板书:运动与摩擦
学生任务:观察、
各小组进行讨论和
分析,发现皮球运动
时,先慢慢减速,最
后停下来。。
通 过
学 生 的 讨
论 与 交 流
使 学 生 对
摩 擦 力 有
初 步 的 认
识。
二、
聚焦
(5
分钟)
当我们看到雄伟的古代建
筑时可曾想过,古人在没有大
型机械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巨
石等重物的?
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
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
能减少这种摩擦力呢?
学生任务:思考、
准备带着问题开始
探究。
聚 焦
问题。
- 88 –
三、
探索
(2
5 分
钟)
任务一:
在一硬纸盒中放入橡胶棒
等“重物”。借助垫圈的重力来
拉动它在平面上运动一端距离,
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
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用垫圈
的重力拉动纸盒,所以刚好使纸
盒运动时的垫圈数就代表它受
到的摩擦力。记录下垫圈数量。
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任务二:
活动:在纸盒的下方放几只
笔或筷子等作“滚木”,实验会
不会有所变化呢?
任务三:有没有办法比滚木
更好呢?试一试给纸盒安上轮
子,往托盘中逐渐增加垫圈。
研讨:
问题一:通过三次实验,你
知道怎样搬运重物最省力吗?
哪一种方式搬运重物产生的摩
擦力最小?
问题二:生活中,哪些地方
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
要减小摩擦力?
学生任务一:模
拟搬运重物,探究硬
纸盒直接放在木板
上搬运时的摩擦力。
过程:在一硬纸
盒中放入一些“重
物”,将纸盒放在木
板上,在纸盒连接的
绳子的另一端挂钩
上逐渐增加垫圈,当
纸盒开始运动时,在
活动手册上记录下
垫圈的数量。
学生任务二:在
纸盒的下方放几只
笔或筷子等作“滚
木”,当纸盒开始运
动时,记下垫圈数量。
学生任务三:给
纸盒安上轮子,往托
盘中逐渐增加垫圈。
当纸盒开始运动时,
记录下垫圈数量。
研讨任务:各小
组之间依据记录单
通 过
多 次 实 验
和分析,会
用 垫 圈 数
表 示 摩 擦
力的大小,
并 对 比 不
同 运 动 方
式 下 的 测
量结果。知
道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与
物 体 的 运
动 方 式 有
关,一般滚
动 时 所 受
到 的 摩 擦
力小,滑动
时 所 受 到
的 摩 擦 力
大。从而意
识 到 轮 子
的 发 明 将
物 体 的 运
动 改 变 成
- 89 –
总结:
1.三种情况比较,安装轮子
搬运重物的垫圈数最少,即受到
的摩擦力最小,因此用轮子搬运
重物最省力。
2.自行车轴承,车轮与轴之
间使用滚珠,从而减小摩擦力,
骑车时更省力,而且使用寿命也
更久。而鞋底为了防滑,需要增
大摩擦力。
的数据,思考并讨论
研讨问题,总结出研
讨结果。
用 滚 动 的
方式前进,
这 是 技 术
上 的 巨 大
进步。
拓展
(5
分钟)
各种交通工具都是怎样减
小摩擦力的呢?
气垫船以空气在船只底部
承托,行驶时船身自水面抬升而
起,大幅减小船体与水面的摩擦
力。
悬浮列车由于磁力使之悬
浮在空中,行走时无须接触轨道,
也减小了轨道对车身的摩擦力。
这两种交通工具使用不同技术
方式都减小了摩擦力。
学生任务:认识
生活中的交通工具,
减小摩擦力的方式。
联 系
生活实际,
知 道 摩 擦
力 对 于 生
活 中 一 些
影响。
- 90 –
第 7 课《设计与制作(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工程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
2.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2.在设计讨论活动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
3.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
2.人们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发展带。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
管、胶带、气球、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
动
评
价要点
- 91 –
一
、导入
(2
分钟)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
直离不开一样东西,它是什么呢?
它就是小车,我们今天这节
课的任务是要设计一辆具有动力
的小车。
板书:设计与制作(一)
学生任务:回
顾学习过程、思考
并回答问题。
揭
示课题。
二
、明确
问题
(6
分钟)
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为:①
明确问题———明确设计什么,
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②
制定订案——头脑风暴,研究会
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
优方案;③实施方案———团队
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
示;④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
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
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
步改进。我们的设计制作任务要
求如下:
任务: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
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
使它能在 5 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
1 米远。
要求:1.车身长度不超过 25
厘米。2.用橡皮筋或气球作动
力。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
学生任务:了
解设计制作流程,
明 确 问 题 及 任 务
要求。
了
解 工 程
设 计 具
有 一 定
的 执 行
程序,并
明 确 问
题。
- 92 –
制作小车的材料有:硬纸
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
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
三
、制订
方案
(3
0 分
钟)
任务一:观察小车模型。
教师出示小车模型,学生分
小组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
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模型小车的
结构和每个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任务二:讨论、确定小车的
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1.思考本组设计采用的动力
方式,橡皮筋驱动小车或气球驱
动小车。
2.各部分所用材料有什么,
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
以及各部分的连接方式。
3.设计图可以从多角度进行
绘画,更全面地反映小车结构。
4.对于各部分结构所需用的
材料和尺寸在图纸上进行适当的
标注。
学生任务一:
观察小车模型
过程:观察分
析 小 车 模 型 的 结
构、思考每个结构
具 有 的 特 点 与 自
身的作用
学生任务二:
确定方案、绘制图
纸
过程:
1.小组讨论、
思 考 安 装 橡 皮 筋
回 顾 用 橡 皮 筋 和
气 球 作 动 力 的 小
车的安装方法;怎
样 增 大 小 车 的 动
力 ? 怎 样 延 长 动
力 作 用 于 小 车 的
在
小 组 讨
论、制订
方 案 的
过 程 之
中,能倾
听 他 人
的想法,
并 与 之
交流。与
此 同 时
体 会 到
制 作 的
关 键 在
于设计。
发 展 对
工 程 设
计 和 动
手 制 作
- 93 –
时间等。
2. 商 议 各 部
分所用材料。思考
怎 样 安 装 车 轮 可
以 使 轮 子 转 动 等
问题。
3. 在 活 动 手
册上绘制设计图,
从 多 个 角 度 画 出
小车,记录下每部
分 的 材 料 并 标 注
尺寸。
的兴趣,
激 发 创
新精神。
展
示
(2
分钟)
选取一组同学的设计,简单
介绍展示。
学生任务:倾
听介绍思路、反思
自己的设计。
通
过 介 绍
展示,了
解设计、
介 绍 的
思路,能
对 自 己
的 想 法
和 结 果
进 行 反
思,做出
自 我 评
- 94 –
价 和 调
整。
- 95 –
第 8 课《设计与制作(二)》
【教学目标】
1.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
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设计,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制作动力小车。
2.在测试评估活动中,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认识到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
3.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
2.人们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
在测试评估活动中,清楚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进行反思并改
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 学
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
动
评价要
点
- 96 –
一、
导入
(2 分
钟)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小车
的设计方案。接下来这节课我
们就可以完成后续的步骤了。
板书:设计与制作(二)
接 下 来 我 们 需 要 做 什 么
呢?
学生任务:思
考后续步骤
回 顾 工
程设计工序,
揭示课题。
二、
实施方案
(30
分钟)
明确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可以
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不同
部分,大大提高制作效率。
确定组装步骤,选取材料
和工具。
对材料进行加工,
组装小车并进行调试。
汇报、测试:
包括汇报设计思路、展示
设计图、介绍组装的流程等。
总结问题:小车在测试过
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
不能走直线,可能原因是车轴
不正,调正即可;小车行驶距离
过短,可能是因为橡皮筋小车
动力不足,可能原因是一根橡
皮筋驱动力太小,加橡皮筋股
数或长度解决;气球小车喷气
学生任务一:
依照设计图、按步
骤组装小车。
学生任务二:
组内调试小车
学生任务三:
汇 报 小 车 的 设 计
思 路 等 并 进 行 测
试,记录测试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明 确 工
程 制 作 中 需
要 运 用 科 学
概念、使用技
术手段、分工
合 作 解 决 实
际问题。
- 97 –
时间太短,可能原因是气球太
小,换用大气球或在承受范围
内尽量吹大气球解决;也有可
能你的小车在行驶时出现打
滑,或许是因为小车摩擦力太
小致使轮子打滑,可以用增加
小车重量或增大车轮摩擦力来
解决等等。
三、
评估与改
进
(8
分钟)
依照制作评价表进行评估:
从产品设计、产品制作、
功能实现、团队协作、展示讲
解等 5 个方面做出评估,每个
项目分成了 3 个等级,按着本
组设计与制作的实际情况进行
评估打分。
根据评估情况、制定改进
方案:
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
针对本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方
案。
总结:工程师不会将不成
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要将
其看成一次有价值的学习机会,
他们要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
学生任务一:
结 合 本 组 的 实 际
情况,按着评价表
的三个等级标准,
给 小 组 的 各 方 面
表现进行打分。
学生任务二:
组 内 结 合 评 估 结
果,反思设计制作
的 过 程 之 中 的 问
题,并商讨解决的
方案,从而进一步
改进小车。
通 过 评
估 和 改 进 环
节,接纳他人
的观点,不断
完 善 自 己 的
制 作 并 认 识
到 应 该 根 据
需 要 不 断 地
改 进 和 完 善
产品,制作出
不 成 功 的 产
品 也 是 有 价
值的学习。并
体 会 到 测 试
和 评 估 产 品
有 利 于 不 断
- 98 –
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样才能不
断改进产品。
改进产品。
教科版(2020)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
1.听听声音
一、选择题
1.不能用来描述声音的是( )
A.高、低 B.强、弱 C.多、少
2.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 )
A.正确 B.错误
3.下列声音中,( )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 B.歌声 C.风声
二、简答题
食品保鲜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个食
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呢?试着写出 3 种方法。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
A.受到力 B.断裂 C.振动
3.我们平常听到蚊子“嗡嗡”声,是由蚊子的( )振动引起的。
- 99 –
A.口器 B.翅膀 C.触角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波 B.气流 C.直线
2.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 )。
A.越来越轻 B.越来越响 C.不变
3.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
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
A.水不能传播声音
B.水能传播声音
C.无法确定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鼓膜的特点是( )。
A.薄而有弹性 B.厚而有弹性 C.薄而没有弹性
2.我们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
中( ) 的作用。
A.鼓膜 B.耳道 C.耳郭
3.在用气球皮、口杯、橡皮筋做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时,气球皮模
拟的是( )。
A.耳蜗 B.听小骨 C.鼓膜
5.声音的强与弱
1.先轻轻拨动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变强了 B.变弱了 C.变轻了
2.与轻轻拨动橡皮筋相比,用力拨动橡皮筋后,它的振动幅度
( )。
A.变小了 B.没有变化 C.变大了
3.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 100 –
6.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探索尺子音高变化时发现,尺
子伸出桌面越长,( )。
A.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B.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C.振动越快,音高越低
D.振动越慢,音高越高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
指的是音高的是( )。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3.下图是一个弦乐器——尤克里里,它可以通过一只手在按弦区
按弦,另一只手在拨弹区拨弦来发出声音。当我们拨弹同一根弦时,
手指按住①位置发出的声音和②位置发出的声音( )。
- 101 –
A.①位置高
B.②位置高
C.因为是同一根弦,所以一样高
D.无法判断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在弹奏尤克里里前,小明发现弦的声音偏低于标准,他可以采
用哪种方法来调节( )
A.转动弦准使弦更紧
B.转动弦准使弦更松
C.两种方法都可以
2.影响乐器发声高低的因素有( )
A. 弦的粗细、长短
B.弦的松紧
C.A、B 都会影响
3.在拨动尤克里里琴弦时,手指按在弦上的位置越往下,发出的
声音越( )
A.高 B.低 C.不变
《声音》单元复习
1.在看电视时我们会根据需要调节( ),这是由物体振动的
( )决定的。
A.音量 B.音高 C.幅度 D.快慢
2.下图是一位同学自制的排箫,他想让其中一根管子发出更高的
声音,他可以( )。
- 102 –
A.将这根管子剪短一点
B.换一根更长的管子
C.用更大的力去吹
D.换一根更粗的管子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1.感受我们的呼吸
1.呼气的过程是( )。
A.鼻子/ 口腔 气管 肺
B.肺 气管 鼻子/口腔
C.膈肌 肺 气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用口腔呼吸会对身体不利
B.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
必须的原料
C.白天需要呼吸,夜晚睡着了就不需要呼吸
3.吸气时 ( )。
A.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C.胸腔扩张,腹部放松
4.下列人体呼吸模拟器哪种情况模拟吸气,哪种情况模拟呼气?
- 103 –
2.呼吸和健康生活
1.阅读下边资料,下列说错误的是( )。
A.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其中氮气含量基本不变。
B.人在吸气的时候也会吸入部分二氧化碳。
C.人在呼吸的时候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2. ( )会使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加得最多,( )会使
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减少。
- 104 –
A.慢走 20 步 B.睡觉时 C.跑 100 米
3.下表是明明同学记录的三种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 慢走 1 分钟后 跑完 100 米后
每 分 钟 呼 吸 次
数
23 次 28 次 55 次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 。
4.下列做法不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的是( )。
A.教室里经常通风开窗
B.大雾天外出活动
C.扫地前先洒水
3.测量肺活量
1.下列材料能够测量肺活量的是 ( )。
(简易
肺活量计)
A B C
2.测量肺活量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一口气吹完可以再吹一口
B.呼气的时候,要捏紧袋口,以免漏气
C.卷折测量袋到其最鼓的时候方可
3.下列方法中不能帮助我们提高肺活量的是( )。
A.经常做深呼吸
B.多吃食物
- 105 –
C.每天坚持跳绳
4.下图是某个同学测得三次肺活量值,你觉得他的肺活量值应该
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肺活量值 2000 毫升 1750 毫升 2250 毫升
A.2000 毫升 B.1750 毫升 C.2250 毫升
4.一天的食物
1.下面食物中,属于荤食的是( )。
A.卷心菜 B.豆腐 C.螃蟹
2.以下食物中,适合生吃的是( )。
A.香蕉 B.鸡肉 C.大米
3.土豆鸡块这道菜属于食物( )。
A.植物类
B.动物类
C.植物类和动物类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取能量的重要活动
B.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但加热后,营养就会被破坏,所以蔬
菜都应该生吃
C.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5.食物中的营养
1.下列食物中脂肪含量最多的是( )。
A.花生 B.白菜 C.土豆
2.鉴别食物中的淀粉,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滴上几滴碘酒
B.滴上几滴花生油
C.用火烤
3.鉴别食物中的蛋白质,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碘酒检验
B.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 106 –
C.用火烤闻气味
4. 填一填:
人体维持健康需要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之外,还需要
( )、( )等。
5. 连一连:
蛋白质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脂肪 人体肌肉、内脏、血液等的主要
成分
维生素、矿物质 调节身体机能
水 人体占体重近 70%左右
6.营养要均衡
1.下列做法有利于营养均衡的是( )。
A.多吃爱吃的食物
B.荤素搭配
C.糖能提供能量,可以大量吃
2.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下列( )的食用量应该最多。
A.蔬菜类
B.谷薯类
C.大豆及坚果类
3.下列关于膳食宝塔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要参照膳食宝塔的标准,丰富食物种类
B.膳食宝塔越下层的食物食用量越多
C.我们要严格按照膳食宝塔的标准饮食,一点也不能有偏差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人的牙齿可以分为三种,其中可以切断食物的是( )。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2.口腔中,能够搅拌并运输食物的是( )。
- 107 –
A.牙齿
B.唾液
C.舌头
3.人体所需要的养料和能量来自于( )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A.消化器官
B.呼吸器官
C.血液循环器官
4.食物在( )进行了初步消化。
A.口腔
B.胃
C.鼻子
8.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一、判断题
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 )
2.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的爱护。
( )
3.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
4.吃得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却不会影响胃的健康。
( )
二、连线题
1.口腔 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2.胃 把食物变成食糜,消化食物
3.食道 使食物破碎,并初步消化食物
4.大肠 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5.小肠 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呼吸与消化》单元整理
- 108 –
1.小明中餐吃了米饭、青菜和牛肉,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的是
( )。
A.米饭 B.青菜 C.牛肉
2.中餐后,食物营养成分主要在小明的( )被吸收。
A.胃 B.大肠 C.小肠
3.午休结束小明来到操场打篮球,运动过后,他的呼吸会( )。
A.加快 B.变慢 C.不变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1.让小车运动起来
1.给小车的拉力越大时,小车的运动速度( )
A.越快
B.越慢
C.保持不变
2.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可以用一下哪种方法( )
A.给它一个动力
B.给它一个阻力
2.用气球驱动小车
1.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放开气球的气嘴,气球里的
气体就会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 ),
推动小车向前运动。这个推动小车运动的力叫( )。
2.标出下图中轮船运动的方向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像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
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 )
A.弹性 B.弹力 C.反弾力
- 109 –
2、做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实验时,在一种缠
绕圈数下应该倣几次实验比较科学? ( )
A.1 次 B.2 次 C.3 次或以上
3.你看过火箭飞行吗?你觉得火箭是靠什么飞行的?
4.弹簧测力计
1.读出下面各弹簧测力计度数:
_________N _________N __________N
2.估计 2 个鸡蛋的重力为____________N。
5.运动与摩擦力
1.下面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最省力,最方便?( )
A.直接拉动
B.使用滚木
C.使用轮子
2.下面哪种情况是减小摩擦力?( )
A.冰面上铺稻草
B.拉链上涂润滑油
C.跑步用的钉鞋
3.为什么使用轮子拉动重物比直接拉动重物更省力?( )
A.改变运动方式
- 110 –
B.改变接触面光滑程度
C.改变了重物的轻重
6.运动的小车
一、填空题
1.运动的小车具有 。
2.运动的小车速度越大,能量就越 。
3.缓慢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音叉振动幅度 ,
说明音叉具有的能量 ;快速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
音叉振动幅度 ,说明音叉具有的能量 ;
4.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还储存在 、 和
一些化学物质中。
二、判断题
5. 做 实 验 时 , 需 要 多 做 几 次 , 取 平 均 值 才 更 科 学 。
( )
6.同一辆小车从不同坡度的斜面上下滑,滑出的距离是一样的。
( )
7.设计制作小车(一)
1.设计制作小车的流程包括 、 、
和评估与改进四个方面。
2.小车的结构包括 、 、 、
四部分。
《运动和力》整理
1.下面的物体靠反冲力运动的是( )。
A.喷气式飞机 B.火车 C.汽车
2.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
- 111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3.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 )。
A.杆秤 B.天平秤 C.弹簧秤
4.在同一个平面上,同一个物体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与滑动时受
到的摩擦力相比较,( )。
A.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要小
B.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要大
C.两者一样大
5.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是( )。
①制订方案; ②评估与改进;
③明确问题; ④实施方案。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相关文档
- 人美小学美术三下《第5课我们的社2021-11-202页
- 沪教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上册《平方2021-11-2012页
- 小学四年级英语考点总结2021-11-2027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期末数学卷2021-11-2020页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0 自行车局部2021-11-2023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等量代换|北2021-11-204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几何小实践(轴2021-11-2016页
-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学期使用小学2021-11-20174页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不会2021-11-202页
-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单价数量总2021-11-20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