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 MB
- 2021-11-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 27 篇,其中精读课文 21 篇,略读课文 6 篇。每
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一般由三篇精读课
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
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提示语,提示略读课文的学
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内涵丰富,
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要求认识 250 个字,
会写 25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田字格
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三、四、
六、八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在一、四、七、八单元课文后,分别安排了一篇口语交际,八个
单元都安排了一篇习作。第五单元安排了一篇“习作例文”。每个语
文园地有“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
积月累”等栏目。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个“快乐读书吧”。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
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
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了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
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
出。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课文的生字标的是
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标住的是变调音或轻
声。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
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
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
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 250 个字,会写 250 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学
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
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义、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 10 篇(段)。
联系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 万字。
11.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
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
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
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
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
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
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多
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
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
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
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
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积极引导,及时检查,适当表扬和激励。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
过程。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
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
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
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
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
能力。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
际情景中进行。
3.全员参与。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四)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15~17课时 第五单元15~18课时
第二单元13~15课时 第六单元14~16课时
第三单元15~18课时 第七单元15~18课时
第四单元15~18课时 第八单元15~18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
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蕾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节。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第 2 课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
“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
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
“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
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
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
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 ) 碰( ) 棵( )
棠( ) 湿( ) 课( )
二、猜字谜。(答案从课文中找)
1.把“党”字中的“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组成( )字。
2.一只狗从洞里跑出来,是( )字。
三、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 )的丁香花 ( )的月季花
( )的玫瑰花 ( )的牵牛花
五、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几个富有诗意的句子。
泰戈尔的诗句:
1.湿润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花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3.雷拍着大手。
你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当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的东风走过_________,在竹林
中_________。于是_________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出来,在_________上跳着_________
的舞。
七、下面的花有哪些是春天开的?请为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加上花朵)
梅花 丁香 桃花 荷花
菊花 玉兰花 月季花 牡丹花
10 花的学校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文的 2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
识字、书写会写字。
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
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2、汇报朗读,点评。
四、学写生字: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同桌合作读文。
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出示今天要写的 8 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板书设计 10 花的学校
泰戈尔 印度
降 润 碰 触 裳 扬 臂
横平 竖直 方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像,我们以后也
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能写的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大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板书设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拨,可爱
急急忙忙
《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
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
学习这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
的。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
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
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
去世。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
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
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
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
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
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
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
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
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
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
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
答。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
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
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
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
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
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
是可贵的。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
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
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
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
有用这一看法,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同
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
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
示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可按下面的停顿
和重音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
得|鸦雀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组词语。
列( ) 孙( ) 通( )
例( ) 孔( ) 诵( )
提( ) 厉( ) 堂( )
题( ) 历( ) 党( )
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
董( )________ 昭( )________
卷( )________ 木( )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 ) 摇头( ) 胡里( )
连连( ) 壮着( ) ( )无
声
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
照样 认真 糊涂 详细 马虎 仔细 明白 照例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
(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
2.写课堂练习题。
3.熟读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执教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
好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
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
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教学时数:1 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
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
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
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
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
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
过渡语:孙中山就读的私塾,学习模式可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一
起来看看。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投影: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先生 ,学生 。孙中山背得 。至于书里的意思,
先生 。
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私塾是古代老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老师只
教学生读背,奉行棍棒教育。)
师:你能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吗?
生:(跟着念、读熟、背诵、咿咿呀呀、从来不说)
师:如果我们这样学习,你对知识能了解吗?既然不懂,那么我
们应该?
生:提问。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1)这段中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等词语突出孙
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
(2)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于是,他壮着胆子问
先生刚才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3)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4)“壮着胆子”说明什么?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有什么
反映?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句。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
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3、观察图画,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
态度怎样?
同学们:(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厉声问道)
4、投影:孙中山给教师提了意见以后,别的同学 ,孙
中山却 。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然后思考讨论:孙中山敢提
意见,难道就不怕挨打吗?
5、讨论练说:为了 ,孙中山宁可 ,
也要 站起来提问。
6、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指名读课文。
指导学生注意读出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先生的态度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7.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
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
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
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
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8、出示投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
打也值得。(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
问的可贵精神。)
(三)拓展延伸,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四)课堂总结。
师小结: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吧,为了弄
清道理,不懂就要问。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五)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弄清道理
不懂 就要问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 夜书所见 总课时 课时
预习作业:
1、圈生字,勾生词,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语。
2、看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字词句天天练》。
4、读课文至少三遍。
一、板书课题, 《古诗两首》,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1、听录音画出停顿线。2、自由读古诗,多
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顺。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1、请生读生词:萧萧、梧叶、促织。
2、请几名学生读古诗,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词、句。
3、分组、分男女等形式读古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自由读古诗。1、理解“夜书所见”。2、勾
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二 )学生自学
(三)后教 重点理解“书”、“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反复读这首诗。1、江上一灯明让作者想到了
什么?
2、理解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3、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
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六、当堂训练。
1、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童年时,在草地上,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小河边,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书房里,诗人和小伙伴在
2、读背古诗。
板书:
梧叶
秋风 (动客情)
一灯明
教学反思:
《山行》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
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
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
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
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感知古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练:自主探索,激发情趣
师:各位小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扬帆旅行社(2),今天,导游老
师将带领小游客们去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
段朗读,一边听一边想,你听出了什么?(播放《山行》)[板书:山
行 杜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山 白云 人家 枫林 枫叶]
1、出示《山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山行》(生齐读:
山行)讲解多音字“行”。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山行》[根据学生回答,
黑板上画出行人]
2、跟范读读诗,读准生字读音。
二练:自主交流,质疑释难
1、出示图片,理解诗意。小朋友们,你们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山、小路]
2、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理解“径”和“斜”意思。根据图片理
解诗意: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3、出示图片,说一说: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白云,房子)。[根
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白云,房子]
4、出示:白云生处有人家,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在那飘着白云的
地方有几户人家。
5、结合两句一起理解: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在
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指导朗读。(师范读,生跟着齐读)
这一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远方[板书:远景])既然有远景,
那就应该有近景[板书:近景],近景是什么?(枫林)
6、出示图片说一说: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枫树、枫叶)[根据学
生回答,黑板上画出枫树、枫叶]跟踪提问:你觉得这红色的枫叶像
什么?(二月的花朵。)
7、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红于”的意思是“比……还要红”
的意思,根据图片理解诗意: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结合图片,理解: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枫叶。
结合两句理解,师范读,生跟着齐读。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师教读,生朗读)生跟范读朗读,想一
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诗人杜牧喜欢这个季节吗?从什么地方
可以体会出来?这首诗写的是(秋天),诗人杜牧(喜欢)这个季节。
我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中体会出来的。
(朗读)
9、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诗,进行朗读评比。
三练:自主展示——提倡合作
小组各选一名同学上台朗读。学生进行点评:我觉得()小朋友读得
好,因为()。老师对六个小组的朗读进行客观点评,指出优点和不
足。
四练:自主拓展——创新潜能
再次理解诗意:学了这首诗,我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是:远远的山上有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车
来欣赏这美丽的枫叶,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布置拓展任务任务:画一幅《山行》图,把你们对这首诗的感受全都
画进图里。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
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
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
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
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
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
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
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
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
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
外。 ⑵ 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2、重视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3、自主合作探究,多种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探究发现。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课
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
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
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中出示的诗、词语、句子、动物过冬图片、秋天景物的图片)。
2、《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结合重点词句,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但是需要你们帮我填完整,填好了就送给大家,
好吗?
出示:
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的。”
高粱说:“秋天是()的。”
棉花说:“秋天是()的。”
松树说:“秋天是()的。”
土地说:“秋天是()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的。”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
(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板
书课题)
在填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景物,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为学习课文的第二自
然段作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1、秋天的雨可神奇了。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配乐
朗诵)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小朋友们也想读读吗?
⑴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
⑵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⑶集体反馈。
①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菠萝甜甜的、衔来树枝、油亮
亮的衣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指导两个轻声(钥匙、衣裳)、区分“衔”和“街”、学生
齐读。
②出示句子: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比喻)谁会读?(指导扇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指导“枚、爽”的笔画,学生书空。
③出示句子:
“橘子、柿子倾斜角挤我碰。”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两句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拟人)谁来读读、齐读。
指导“柿”字的笔画,区分“喇”和“刺”。
⑷再读②③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读。
⑸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师适时板书:
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4、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面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齐读。(配乐)
从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自读,读词语,读句子,再到读课文,不仅读的形式多样,而且读有
层次。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悟文本。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第二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2、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还会吹金色的小
喇叭呢!同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⑴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
⑵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的银杏树()的枫树()的田野
()的果树()的菊花……
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
⑶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秋雨“五彩缤纷”了吗?
⑷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⑸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哪位小朋友们被那诱人的香味勾住了?想
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说中扩展)
⑹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引导朗读)
⑺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松鼠、青蛙……)
引读课文。
⑻小结:
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你看──(媒体展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图)同学们快
快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⑼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喜欢的原因)
⑽激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⑾媒体播放“秋天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⑿配乐朗读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三、小结
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自主选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让我们一起再回到“秋天的颜色”这首小诗,现在你能按这个格式自己写一首吗?
2、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最想做的又是会
么?
3、自选作业:
⑴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⑵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延伸写话,进一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并引导课外进一
步积累运用,读写画结合,加强习作训练,同时也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11 秋天的雨(第四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 8 个生字:钥匙、五彩缤纷、频频点头、小喇叭、衔来、衣裳、小
喇叭、趁;会写 12 个生字:扇哪扇哪、一枚枚邮票、凉爽、柿子、仙子、梨、
菠萝、粮食、加紧、杨树;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
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
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体会课文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
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作者赞美秋天,热爱秋天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的重难点:
1.让字词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音,形,意上,引导学生字词从课文中来,
又回到课文中去,通过联系课文理解字义,又通过字词来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特
点。
2.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从多个层面去体会秋天的美好。
3.学以致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练笔作业单。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体会秋天的美。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说话能力。练习写作。
一、谈话导入新课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
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你听,它在说什么?
2.让我们拿起课文纸静心聆听。
1.播放音乐,出示《秋天
的雨》。
2.播放课文录音。
1.学生欣赏。
一边听课文录
音,一边看课
文。
1.被陶醉了吧?那我们也读一读这么美的一篇课文
吧?
2.我发现小朋友们都不由自主地读起来了,被吸引
了吧?那就放声去读吧!
1.播放优美的轻音乐。
2.出示阅读小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学生读,教师巡视,聆
听是否能将课文通顺地读
下来,生字中,哪些是他们
比较困难的,以便下一步的
生字指导。
1.学生自学课
文,读生字,读
课文。
3
-
5
分
钟
1.小朋友读得真认真!看大屏幕,老师选择了其中
一部分生字词,你能正确拼读吗?谁先来试试读第
一行的两个词?
2.你读得真标准;读得真有味道;你的声音很响亮;
你的声音很清脆;谁想挑战这位同学?老师也想读
一读;老师想挑战一下这位同学……
1.投影出示生字:
扇哪扇哪,小扇子,衣裳,
钥匙,一枚枚邮票,频频点
头,菠萝,凉爽
(带拼音)
1.学生举手抢
读。
2.第一行的扇
是多音字。
3.第二行的两
个词都读成轻
3.读的同时,你还能发现这两个词当中藏的秘密
吗?
4.你的观察真细致;你的眼光真敏锐;你说的真清
楚……
5.在老师出示的这几个生字当中,你觉得哪个字比
较难写?
6.和老师一起来写一些这几个字:爽,枚。
请拿出笔,在田字格旁写一遍。 2.去掉拼音再读一读。
声。
4.一枚枚表示
数量很多,频频
意思是一次又
一次。
5.生举手说。
6.随老师书空,
遍书空,遍说笔
顺。
7.在书上书写。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细细品读课文,边
读遍思考:秋天的雨?
2.可以拿起笔边读边划。
3.学生自由品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回
答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4.有没有发现其实每一段话的开头就是问题的答
案;都找出来了吗?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1.播放音乐,出示阅读提
示:
在 作 者 眼 中 , 秋 天 的
雨 。
1.学生自由读
课文。
1.读的真投入啊,谁来说说再读课文后,你觉得秋
天的雨怎么样?
2.说得真好,你(你们)已经把这篇课文读懂了。
在作者的眼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
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还藏着非常好闻的
气味;秋天的雨还会说话,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
了。
3.瞧,把你们找的放在一起,不就是一首写秋雨的
诗吗!
1.随着学生的说,老师投
影出示: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
天的雨,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
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1. 生说。
2.读投影中的
内容。
1.你最想了解秋雨的哪一个特点?
2.那就让我们先走近秋雨的色彩,品读课文第二自
然段。
3.请看大屏幕的阅读小提示。品读第二自然段,标出“秋
雨有哪些色彩?”多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开始吧。
4.学生品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1.投影出示阅读小提示:
1.品读第二自然段,标出“秋雨有哪
些色彩?”
2.多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1.生说。
2.生品读。
1.差不多了,是吗?那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谁先
来说:从第二自然短中你看到了秋雨的哪些色彩?
2.学生说,教师板书。
3.你说的真全;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4.这么多颜色在一起,你会用一个什么词形容这样
的画面?
1.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2.投影出示课文中出现的
1.生说师板书。
2.学生说,教
师板书。
2. 学生读。
5.你真会学习,用上了今天课文中一个词;你的积
累真丰富;
6.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吧。
7.我们要善于积累好词好句。我们还要读出好词的
味道。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
8.真动听,老师给你们一些奖励,看。
9.颜色真丰富,再读读第一句。
表示颜色的词语。
3.师板书:五颜六色,五
彩缤纷,五彩斑斓……
4.投影出示秋天的图片。
3. 学生欣赏。
4.生再读第 1
句。
1.众多的颜色中,你最喜爱哪一种,读出那句话。 1.生说。教师
投影出示学生
说的内容。
1. 你喜欢的是这一句。
2.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3.这时候菊花仙子在干什么呢?
4.她们在频频点头,好像……是在……说话,在打招
呼……
5.多美的菊花,多么生动可爱的菊花……把我们的
赞美送进课文再读一读;把你的喜爱再送进课文读
一读。
投影出示: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
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
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
里频频点头。
1.生说。
2.菊花仙子的
颜色很多;很
美;
3.生说:在频
频点头。
4.生再读句子。
1.你还喜欢哪一句?
2.读着这句话,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3.你从哪个词中看到这样的画面?
4.橘子们你们为什么要挤?为什么要争?你怎么
争?
5.好大的橘子,好甜的柿子,好多的果子啊,把我
们的夸赞送回课文,再读读这句话吧。
投影出示:
橙黄色是给果树的,橘子、
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
去摘呢!
1.生说。
2.
3.生说:
你挤我碰,争着
4.生说:果子
很多,果子很
大;
1.你还喜欢哪句话?
2.这句话吸引你的地方是?
投影出示: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
野像金色的海洋。
1. 学生说。
2.学生说。
1.还有吸引你的句子吗? 投影出示: 1.学生说。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句话中她把哪个词读得很有
味道?
3.老师想来挑战一下。
4.你觉得老师把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读得最有味道?
5.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是啊,一张张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给我们邮来
了什么消息?
7.带上红红的枫叶送给我们的凉爽,让我们再读读
这句话吧!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
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
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2.教师范读。
3.投影:红叶飘落的画面。
2.学生说:
飘啊飘啊
3.学生说:一
张张红叶在翩
翩起舞;一张张
枫叶慢慢落下
来……
4.生说:告诉
我们秋天的消
息。
5.学生齐读。
方案一:
1.这段话中哪一句和它很像?
2. 哪些地方像?
3.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方案二:
1.还有吸引你的句子吗?
2.同学们,你们觉得她把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读得很
有味道?(老师想来挑战一下。你觉得老师把这句
话中的哪个词读得最有味道?)
5.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描述的真生动。
7.扇哪扇哪,渐渐的你感觉?
8.带着你的感觉再读读这句话。
投影出示:你看,它把黄色
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
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1.学生说:
把“黄黄的叶
子”比喻成“一
把把小扇子”;
“ 扇 哪 扇
哪”……
3. 学生齐读。
1.学生说:扇
哪扇哪。
2.学生说:我
看到一张张的
银杏叶子慢慢
的落下;我看到
一张张的银杏
叶子像一把把
小扇子在给我
们扇风……
3.学生说:我
觉得夏天过去
了;我觉得不热
了……
4.学生齐读。
1.多美的景色啊,瞧,这不就是一首美妙的诗吗?
2.让我们轻轻地、柔柔地读读这首诗吧。
以诗的形式投影出示第二
自然段。
播放音乐。
1.学生齐读。
1.真美啊!秋雨还带给我们哪些颜色?让我们一起 投影出示一些图片。
来看看。
2.你还看到秋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颜色?老师请你
们写一写。
3.学生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
4.谁来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
5.一篇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读。准备好了吗?
好,读吧!
老师提示:金灿灿的玉米;
1.同学们把秋天的雨写得这么美丽,让我们再来叫
叫它的名字。
1.学生读:秋
天的雨。
12、《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
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力求让
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
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7 课。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
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
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
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
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
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
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
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流水声)。
3、歌曲《秋日私语》
教学过程:
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
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
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
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
的声音》(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的开始,用
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
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具体写
了哪些声音?
2、请小朋友分读六个小节。
3、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把课文读
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
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
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 1-3 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声音,边读边展开想象:说
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从学生
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
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
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
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
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
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
一首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
心情也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
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
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齐读最后一节。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
的心里多么的高兴,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配乐朗
诵诗)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道别
蟋蟀 告别
大雁 叮咛
田野 歌咏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
教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
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仿照诗文的内容,编写几句赞美秋天的诗文。
课前准备:收集秋天的声音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
在 11 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看见了秋天丰富的色彩,我们也闻到秋天瓜
果香甜的味道,你们知道吗?秋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课件播
放)。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鸟叫 流水 蛐蛐
叫,可以用优美的词语形容)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揭题读题: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
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检查词
语认读)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
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⑴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
可评点。
⑵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
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⑴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⑵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
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制成
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去年的树》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日
本作家新美南吉。它和该单元其它三篇课文一样,都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真、
善、美的熏陶。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
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懂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
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朗读体会领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通过多层次的对话,感受童话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的人文内
涵。
二、说教材处理
1、学情状况分析
《去年的树》在本单元是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加上以前的经验,
学生对童话这种体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篇课文和前两篇课文相比,又有
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以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加上从四年级学生
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另外我
班的学生是由各个村小集中上来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
学效率。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掌握对话蕴含的道理对理解课文至
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来激发孩子身上的求
知与求学欲望,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文本中,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主题。
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
教学任务。我今天说的内容就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
了读和入的方式。
读: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感觉,真正做到以读
激情。
入: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也就是 “你”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会怎么样?
以此来体验小鸟的心情。
2、教法
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
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对话是放在小鸟去南方前和大树的一
段对话。采用自由读和演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鸟和大树的友情。剩
下的三组对话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小组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演读,让学生体
会小鸟焦急的心情。把课文最后 3 个自然段作为学生重点感悟的段落。采用的方
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入课文,与小鸟的情感一致,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的目的。
课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 播放媒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
跟着一起唱。听完后,你对这首歌里的哪个词语印象最深?你认为朋友之间应该
怎样相处?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朋友?是啊!朋友之间的诚信尤
为重要,今天让我们来了解这样一对好朋友,它们不是人类,但是它们的友情也
一样珍贵,这篇课文就是《去年的树》。2、 板题:去年的树 (齐读)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通读课文,你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找
同桌读,要求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完成屏幕出示的练习题。(课件
出示)
鸟儿和树是----------,她天天唱歌给树听。
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
回来却发现------------。她四处寻找,问了--------、--------和-------,
知道------------,于是,鸟儿-------------。
三、品读课文,倾心对话。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课文
中也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想想从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确
实是好朋友?(学生找第一段并读)
2)交流。
①、“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
a:哪个词强调它们俩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b:“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朋友吗?
c:有这样的朋友,感觉幸福吗?
d:带着幸福的感觉再读。
e:都感觉到了,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②、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
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请看他们的对话。(出示 3、4 自然段)
a:这是什么时候的话语,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你和你的朋友分别时心情怎
样?那么小鸟和树这对朋友分别时也是一样(伤心和难受、难舍难分),指名读
b:除了伤感还有哪些感觉?(保证、约定、难舍难分)
c:找朋友,一起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小结:正因为它们天天在一起,所以分手时难舍难分,因此它们有一个美丽
的约定——来年春天再相聚。
③、自学三组对话。
a:出示春景图:冬去春来,小鸟回来守约,可是她的好朋友大树却不见了,
小鸟为了实现自己对朋友的诺言,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大树,在寻找的过程中,她
都向谁打听大树的下落了?你能找出它们的对话吗?
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来练读,好吗?你
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了(生自由练习)
1)、指定一个小组读,问:同学们,他们这组读的怎么样?(学生评价)
从同学们的评价中,我们感觉到小鸟的话非常重要,以该好好体会把握,那
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小鸟说的三句话。
b、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c、从这些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自己再读一读,体会小鸟
的心情,
d、一次次的辛苦的寻找,一次次寻找的落空,小鸟的心情一次比一次(伤
心),三次的问话一次比一次(焦急)我们在读时语速应该一次比一次稍快。我
们连起来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好吗?(生自己读,齐读)
e、看到同学们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加快了,我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焦
急。小鸟找大树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几个角色,指四生分角色读。
f、读的比较好,注意什么?(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语气伤心;大门见得多,
不同情,没关系;小姑娘,幼稚)
小结:是啊,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牵挂,就是奉献
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板书(珍惜友情)。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2、、小鸟在唱歌前后做了同样的一个动作是什么?(看)这两个“看”字
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小鸟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她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
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3、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
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
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
睛、盯、看、又看”,在再动情的读一次好吗?)
4、拓展练习:补充小鸟与“大树”的无声对话。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
一说: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
“大树”仿佛也在说:-------------------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 “大
树”仿佛也在说:-------------------------
5、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它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
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东西——诚信。(信守诺言)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1、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2、去年的树,虽然不复存在但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太多太多的启发,
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3、拿起笔把你心中最真的感受写下来,
出示练习:
我想对大门说:
我想对伐木人说:
我想对鸟儿说:
我想对大树说:
六、结语:
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深思的童
话故事,一起为小鸟和大树的深厚友谊而感动,一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
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共同祝愿:愿我们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
年永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作业
1、回家把《去年的树》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
2、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希望同学们课外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七、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好朋友
鸟儿——————大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
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教学难点:读、品、入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 播放媒体: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的为她的好朋友
——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
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了解这样
一对好朋友,它们不是人类,但是它们的友情也一样珍贵,这篇课文就是《去年
的树》。
[设计意图:媒体的音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
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做了精彩铺垫。]
2、 板题:去年的树 (齐读)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设计意图:自主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读书的方
式,给予了他们更加宽泛的学习空间。]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
说。
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
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
砍乱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着重引导 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
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
人(词义:伐既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 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学习伙伴之间充分地进行
对话、交流,多元地呈现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针对即时生成或引导学生自行解
决、或采取“追根问底”的方式让其解说、或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情朗
读,真正体现了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三、品读课文,倾心对话。
1、)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
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是怎样形容大树和小鸟的关系?(好朋友)出现
了几次?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
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
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划下来,再放声
反复读几遍。
2)交流。
①、“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
A:哪个词强调它们俩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B:“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朋友吗?
C:有这样的朋友,感觉幸福吗?
D:带着感觉再读。
E:都感觉到了,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②、分别时的对话。(3、4 自然段)
A:什么时候的话语,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你和你的朋友分别时心情怎样?那
么小鸟和树这对朋友分别时也是一样(伤心和难受、难舍难分),指名读
B:找朋友,一起读 C:除了伤感还有哪些感觉?(保证、约定、难舍难分)
小结:正因为它们天天在一起,所以分手时难舍难分,因此它们有一个美丽
的约定——来年春天再相聚。
③、怎么找的语句。
A:出示春景图:冬去春来,小鸟回来守约,可是她的好朋友大树却不见了,
小鸟为了实现自己对朋友的诺言,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大树,在寻找的过程中,她
都向谁打听大树的下落了?你能找出它们的对话吗?反复读,小鸟为了找到大树,
小鸟可是历尽千辛,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替换?(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
坚定不移、不顾一切)
B、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C、从这些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自己再读一读,体会小鸟
的心情,
D、一次次的辛苦的寻找,一次次寻找的落空,小鸟的心情一次比一次(伤心),
三次的问话一次比一次(着急)我们在读时语速应该一次比一次稍快。我们连起来
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好吗?(生自己读,齐读)
E、看到同学们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加快了,我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焦
急。小鸟找大树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几个角色,指四生分角色读。
F、读的比较好,注意什么?(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语气伤心;大门见得多,不
同情,没关系;小姑娘,幼稚)
小结:是啊,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
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童话常常用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发展故事清洁。教师根据课文
的三次对话,在形式上分别采用自由读、齐读、分组对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读的层次性和指向性都是非常清晰的,在读的内涵上,教师不断地引发同学们思
考人物对话时的具体语言环境和内心情感,并不时地采用师生评、生生互评、学
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越读越有感情。]
11、去年的树
一、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想象鸟儿和大树快乐的时光以及鸟儿和树之间的对话,
感受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2、了解小鸟为了誓言而千辛万苦地寻找大树的过程,并能够体会小
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和鸟儿信守承诺的品质。
3、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3、想象鸟面对灯火时的对话。
二、学情分析:本文属于拟人体童话。童话虽然语言朴实无华, 但就
是在这平淡的语言中充满了一种深邃的美。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的四次对话,把握人物的情感,体会人物的心情,用朗读
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2、通过抓关键词感受树和鸟儿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鸟儿的信守承诺。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扫清字词障碍
师:让我们继续走进《去年的树》细细品读。
师:首先我们先跟谁鸟儿来一次词语旅行吧!
生: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使用白板功能复习字词,趣味性十足。)
(二)研读开头,品味友情
1、读故事的开头。
师:故事的开头这样写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故事开头)
生: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2、谈感受。
师:读着这样的故事开头,你的感受如何?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
受?
3、想象画面,这会是怎样的“天天”呢?
(出示课件)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树林时,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师: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师:这样的“天天“还是怎样一段美好的时光,想象画面,以小组为
单位,写一写。
生:当春天百花盛开,树木长出嫩绿的叶子时;当夏夜满天繁星,月
儿高悬时;(预设)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通过“天天“这两个词,我们感受到鸟儿和树是一对_形影不离、
友情深厚,非常要好、心心相印、情同手足、难舍难分___好朋友。
他们之间的友情如此_深厚__。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故事的开头
吧。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天天”想象鸟儿和树之间幸福美好的时
光,感受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同时也为学生们更好的感受离别之情
做铺垫。)
(三)离别之语,难舍之情
1、找对话。
师: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飞到遥远的南方去了,临
行前,这对好朋友说了些什么?请你用——画出来。
生: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
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2、作比较,体会关键词的重要。
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找不同。
生:一定。
师: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师:“一定”这个词语虽然普通,但是却很重要,因为鸟儿对树那千
金般的承诺就在这关键的一词中。
3、学习提示语,体会人物心情。
师:鸟儿和树的对话也是故事中的第一次对话,在前面的童话故事中,
也有人物语言的描写。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课件
出示《巨人的花园》中的人物语言。)
师:这些叫提示语,加上形容词或动词这些提示语读起来更有感觉。
我们来读一读。
生读。
师:那我们也来体会一下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和所做的动作。在任
务单上添加提示语。
4、师生分角色深情朗读,品味感情。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当时的心情,关注了动作。我来读旁白,男同学
读树说的话,女同学鸟儿。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对话、两次比较发现、添加练习和师生角色朗
读的方法让学生们学习读书方法,从关键词中体会文章内涵,练习添
加提示语体会人物心情以及用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朗读、品味友情。)
(四)角色扮演,移情体验
1、关注对话。
师:鸟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树,终于春天来了,鸟儿带着春天的约定
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
师: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会说话的人物,他们是谁?
师:同时也出现了三次对话。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
师:找同学读鸟儿和树根的对话。鸟儿和大门、鸟儿和小女孩(幕布
方式呈现)
生读。
2、添加提示语,感受寻找的焦急。
师:刚才我们学到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出感觉?以小组为单
位添加提示语并分角色朗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想象鸟儿所遇困难,感受鸟儿的信守承诺。
那么柔弱的一只鸟,他去山谷,去工厂,去小女孩的家,它可能会遇
到?
生:暴风骤雨、风餐露宿、人们的捕杀……
师:但是这些困难有没有阻挡鸟儿寻找树?因为?
(设计意图:品味课文中鸟儿寻找树的过程中的三次对话,把握人物
的情感,体会人物的心情。)
(五)研读结尾,升华感情
师:鸟儿历尽千辛找到了树,现在我们来看看故事的结尾。
师:从这两个看字,你能否能感受到鸟儿和树之间无声的对话。小组
为单位说一说。
师:从这两个看中,我们想象到他们语言的交流,体会到他们之间深
厚的友谊和鸟儿的信守承诺。
(设计意图:这两次“看”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安排想象说话
的环节,这是情感的暴发点,也是学生对故事的感情升华。)
(六)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和对话等方法感悟到鸟儿和树之间深厚
的友谊和鸟儿信守承诺的品质。同时这篇平淡的童话故事也给我们创
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是这篇童话的魅力所在。
(七)诗歌创作,重温友情
师:鸟儿和树之间的友谊让人感动,我们在一起相处了三年时间,也
建立了深厚的的友谊,让我们一起来创作一首四、四班的友谊之歌,
作为你们的大朋友,我想说:
友谊是下雨时,
朋友举过我头顶的那把伞
友谊是生病时,
朋友送来的大柚子;
学生创作诗歌,并配乐朗诵。
师:课后请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四、四班友谊之歌的创作中。最后祝大
家友谊天长地久!
(设计意图:情动迁移,回忆同学之间感人的瞬间,感受同学之间深
厚的友情,增进同学间的深情,同时让学生接触诗歌,指导学生练笔。)
板书:
11、去年的树
天天 一定 对话 看
想象画面 承诺 提示语 对话
深厚友谊 信守承诺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
过程”,本课时设计秉承这一理念,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
隐藏起来,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学
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
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2.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
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新课程在“教学建议”的表述:“要在日常书写中
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习效果。”“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
做到天天练”。此环节的设计,力图改变重识轻写的现象,培养学生
写好字的习惯
二、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___。鸟儿天天___。冬天来了,鸟儿飞
往南方前答应树,一定___。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
她四处寻访,问了___、______和___,知道___。于是,鸟儿__
_。
〔设计意图〕根据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帮助学生把
握课文脉络,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三、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1.课文中几次写到鸟儿唱歌?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指名读一读。
出示一下两段文字: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
听着鸟儿唱。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读到这两段文字时,你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下面一段话。(板书:去年)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
听着鸟儿唱。
(1)从哪里感受到“喜悦”、“愉快”?
(2)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你脑海中的画面。
(3)师生互读,体会情感。
(4)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3.出示下面一段话: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1)读树与鸟儿分别时的对话,体会依依惜别的情感。
(2)练习朗读。
4.轻声读一读写“今年”的部分,说说自己心里的滋味。(板书:
今年)
(1)指名读鸟儿与树根、门先生和小姑娘的对话,评一评谁读
得好。
(2)根据学生评价,适时引出:鸟儿这几次问话都没有提示语,
你能体会出鸟儿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问吗?
(3)想象鸟儿的心理活动。在对话前填入适当的提示语,并读
出相应的语气。
(4)试用下面的句式,任选一组关联词语,想象一下鸟儿会想
些什么。
出示:鸟儿找呀找,她想,不管____,都____。只要____,就____。哪怕
____,也___。
(5)出示课件“煤油灯中燃烧的灯火”,出示一下文字: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6)通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鸟儿心里的想法吗?继续
出示: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7)通过这个“看”字,你能想象出鸟儿会对灯火说些什么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力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
面;通过补充提示语,体会鸟儿的心情,读出对话的语气;通过想象
鸟儿“心里想的什么”和可能会“说些什么”填补课文的艺术空白,
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认识,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文字的感觉。有
了对文字的感觉,才能自然地将这种感觉渗透在表的中,渗透在朗读
中达到以情带读。
四、感悟道理,拓展延伸。
1.讨论:既然大叔已经不在,为什么鸟儿还要一次次寻找,还要
对着灯火唱歌呢?
2.练习写话、说话: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任选
一个)
我想对____说:
鸟儿
树
人们
新美南吉
自己
……
3.总结。
4.推荐拓展阅读。(新美南吉的童话)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引起学生思考体会鸟儿对树真挚的情义,
理解课文的主旨;“你想对谁说什么”的说、写练习,意在给学生的
个性一个释放的空间,引导学生与各种角色进行多向对话,进而拓展
思维,挖掘课文的潜在含义。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是利用教材提供的
资源,在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小练笔,培养
写作习惯。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去年——————————————————今年
友情 守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课 3 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在品味中能入情入境地演读课
文。
3、感悟“信守承诺,珍惜友情”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描写体会大树与鸟儿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
读、悟课文的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心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有)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呢?谁
想说一说?
生:我的好朋友是...我生病的时候,他来我家帮我辅导功课。
生:我的...下课时,我们经常在一起玩。
生:我的...我伤心的时候他安慰我。
......
看来好朋友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快乐,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
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
故事《去年的树》中去看看吧!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同桌互读,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大家都做了预习,下面同桌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大声读,认
真听,遇到错处,要及时纠正,看看谁读得最流利,开始。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谁找到同桌一处错误的请举手,两处的,谁的同桌
朗读得特别琉璃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好,多数同学都能流利地朗读。
那么这篇童话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卡,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
下你的答案。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飞回南方前,鸟儿答应大树________。可是,第二年春
天,鸟儿回来却发现________。于是她到处寻访,问了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于是,鸟儿________。
生汇报。
师:我也想分享一下老师的答案,大家齐读。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好朋友就是(大树和鸟儿)
师板书:大树和鸟儿
三、创境朗读,体会友情:
(一)围绕“天天”展开朗读:
师:同学们,大树和小鸟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
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生:形影不离的...
生:情谊深厚的...
...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哪个词最能体会出他们亲密无间呢?(天天)可能是(春天)可能是(夏
天)可能....
出示课件,师引导读文:
春天,春暖花开,(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
唱。)
夏天,酷暑难耐,(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
唱。)
秋天,秋雨绵绵,(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
唱。)
清晨、夜晚、高兴的时候......
师:就这样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他们的友情越来越深,可是,寒冷的
冬天就要来了,小鸟不得不飞到遥远的南方去了,他还会回来吗?(会)
师:你的回答为什么这么肯定呢?
(二)朗读第一次对话: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一问一答就是一次对话,这次对会你读出了大树和小鸟的心情怎样?
生朗读,体会大树的不舍和小鸟会回来的决心。
师:是的就这样小鸟飞走了,转眼寒冷的冬天到了,大树孤零零的站在风雪
中,他想...他天天念叨...
小鸟独自在陌生的他乡他想...他天天张望...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自由发言,体会友情的重要。
(三)朗读其他对话,体会情感:
1、第一次对话。
(1)鸟儿与树根的对话。
(2)在读中体会鸟儿与树根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好朋友不见时的伤心。
(3)小结:听了树根的话,鸟儿又去找谁了呢?(大门、小姑娘)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她的好朋友,同学们,当你一次又一次地找不
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伤心、焦急)
(4)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出鸟儿伤心、焦急的心情,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2、第二次对话。
(1)大门的回答令人多么伤心呀!往日的参天大树,变成了细条条儿,再
变成一根根火柴。这还是鸟儿的朋友吗?假如你是鸟儿,你还愿意去找他吗?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呼唤大树:大树,你在哪儿啊?
(4)过渡:也许是鸟儿的努力,也许是同学们的呼唤,鸟儿终于在小女孩
口中打听到了火柴的消息。
3、第三次对话。
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
(1)分角色朗读对话。(学生读小鸟的话,老师读小女孩的话。)
(2)探究:从小女孩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火柴用光了——火柴点
燃的灯还亮着。)
4、请小组竞赛读“回来——寻找”的对话部分,感受小鸟和大树的友情。
(1)学生四人小组练读。
(2)汇报表演读。
四、揭示道理,引导想象。
1、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1)质疑。
①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②第一次“盯着灯火看”时,鸟儿可能在想什么?
③鸟儿唱完了歌,为什么还看了灯火一会儿才飞走呢?鸟儿又在想什么?
(2)汇报交流。
①鸟儿信守诺言,从侧面说明她是非常重感情的,体现了鸟儿和大树的深厚
友情。
②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③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
2、小结:
师:是啊,小鸟此时有千言有万语,却没能说出口,只化作默默地看了又
看,然后伤心地飞走了,可是它留给灯火留下来歌声,留下来最宝贵的友情。
五、课堂练笔,升华理解。
师: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选一
个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小鸟说……
我想对大树说……
我想对伐木工人说……
我想对自己说……
六、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真挚的友情很难得,下面老师再带领大家认识
两个好朋友,看看他们又遇到了什么事?请同学拿出阅读卡,阅读自学《最后的
两个苹果》。
学生独立阅读:
1、其中的一个人为什么要摘走一个苹果,独自离开?
2、当这个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停止呼吸而手上握着的是更小的苹果时,他
会怎么想?
教师引导交流学习收获——友情需要牺牲精神。
七、课外练笔:
写一件自己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难忘的事。
板书设计:
友情
小鸟 信守承诺 大树
自我牺牲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设计)
课 题:10.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 型:第二课时
时 间:2018.5.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
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学会安慰别
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它是怎样在青头帮助
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
难 点: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
教 法:引导法,课文播放,讲解法
学 法:合作法,模仿法,交流法
教 具:电子书 ,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你们家有哪些动物?(生回答)
2.那你们都见过牛吗?(生回答)
3.那这节课我们跟一个朋友一起在牛肚子里旅行吧!
(师出示课件图片并板书课题:17.在牛肚子里旅行,引导学生读课题)
二、 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播放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听,并分自然段。
谁来说一下这篇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20 个)
2.按自然段来讲课文。
谁愿意把课文中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1)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找出描写有关青头的句子并标记下来。
(3)读句子 ,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青头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理解课文。
青头的动作 :蹦到牛身上,不顾疼痛爬起来 大声喊,又跳到牛背上,
爬到牛背上用身体在 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4)朗读课文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
(1) 自由试读。
(2)生生互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红头的紧张,着急的心情,读出青头的真诚,勇敢和沉着。
四 、想象表演,深化理解。
1.想象: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与青头还会说些什么?
2 讨论交流。
3.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加上合适的动作把整个故事 表演出来。
4.学习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了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课文变成自己的话来讲故事给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蟋蟀 捉迷藏 跳 碌
一(只) 蟋蟀 得:de(得到)
一(个/对)朋友 dei(得回去)
八、课后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蟋 蟀 嚼 贮 咽 蹭”6 个,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
“蕴藏”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3 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
2、板书完整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看图整体感知。(媒体出示)
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学生自学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
(2) 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媒体出示)读准字音:ɡú chù
骨碌 贮藏
(3)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细嚼慢咽 知觉 蹭来蹭去
区别:贮藏 蕴藏
(4) 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5) 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 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交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
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
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
(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
(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
a) 学生默读课文 1—4 自然段。
b) 指名反馈。
c) 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d)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 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5—17 自然段。
(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媒体出示)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
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4、交流研究成果
a、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
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 因为
b、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1)学生交流:
(2)结合读文。
5、再读课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鼓励。
学生默读课文 5—17 自然段。
(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媒体出示)
(2)指名反馈找句子。(媒体出示)
(3)练习说话:(媒体出示)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告诉红
头躲过牛的牙齿);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
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
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它一定能出来);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
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当
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
旅行。)
(4)组织谈话:从青头的语言和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 根据提示写出第 7 节和第 11 节的主要意思。(媒体出示)
第 7 节写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第 11 节写青头大声告诉红头(要躲过牛的牙齿。)
(6)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
1、读词语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知觉 蹭来蹭去 细嚼慢咽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五、完成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知觉 蹭来蹭去 细嚼慢咽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媒体出示)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2、学会句型:只要......就.......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突破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胡子在哪里可以见到?它有什么用
处?
我们今天课文中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处可大了,大家
想不想知道,他的胡子有什么用处?
板书课题: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二、 介绍什么是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
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
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
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
的事情能发生。
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
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
然物的描写常常用拟人化的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三、 复习学过的生字,并组词。
出示幻灯片,点名读字组词。
四、学习课文。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么?(老师不禁要问:他的胡子怎
么了?有什么特别的?)想不想知道答案?好,一起来学习这个
故事。
三、故事呈现、随机设疑:
(一)片段一
胡萝卜先生有着浓密的胡子,每天必须刮胡子。
可见,胡萝卜先生对他的胡子是非常的—?—发愁。可以看出,
他喜欢不喜欢自己的胡子?
(二)片段二
1、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
当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长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就
飞快的长了起来。
2、(看图你观察到了什么?人物胡子、动物)胡萝卜先生拖着他
的长胡子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3、(看到这么神奇的胡子小动物们都感到很?(惊奇)
4、多有意思的胡子啊!胡萝卜先生就拖着它走啊走,接下来发
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三)片段三
1、你看到了什么?那么漂亮的风筝却没有飞起来,为什么?
找生读(一个正在放风筝的男孩,风筝的线实在太短,他的风筝
才飞过屋顶)小男孩的心里很———?
2、正在难过、悲伤的时候他眼睛一亮,高兴起来了,他想到了
什么这么高兴?读文。出示:(谁能读一下小男孩说的话?读:这
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跟萝卜先生借胡子呢?现在老师就是
胡萝卜先生。谁来借胡子?(这样有礼貌的孩子,我很乐意借给
你。你这么尊敬我,我得借给你长长的一跟胡子。)
(男孩说完扯了扯胡子,确定绳子够牢固,就减了一段用来放风
筝)望着越飞越高的风筝,小男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呀)
3、那胡萝卜先生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说的
真好,帮助小男孩,收获了小男孩对他的——(尊敬、感激)?
原来热心的帮助别人是这么开心的一件事情!
(四)片段四
1、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
在发愁呢!鸟太太在愁什么?
当鸟太太发愁时,一转头看见了胡萝卜先生,鸟太太高兴的笑了,
它会说什么呢?(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
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一根够长的绳子了。”)(鸟太
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
长串鸟宝宝的尿布。)
你瞧,鸟太太和鸟宝宝笑得多开心啊,鸟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没有
干净舒适的尿布了。胡萝卜先生又做了一件好事,他开心的往前
走。
2、现在碰见了谁?(螃蟹先生找绳子捆输书,哪儿也找不到)
这时,(他看见了胡萝卜喧声的长胡子)
他有了什么好主意?(指名说)
(他顺手剪下一段胡子,把书捆起来,拎着书走了)
过渡: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
4、(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他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
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找找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
谁?用胡子干了什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精彩)
过渡:胡萝卜先生帮助了这么多朋友,这时候才想到了自己,他
出门是要去做什么呢?
6、(他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
配完眼镜,白菜小姐说:“如果你怕不小心把眼睛摔了,就在眼
镜框上系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
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
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
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四、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设疑感悟:
(1)是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棒极了,不仅帮助了自己,
更帮助了别人。(课件)让我们再来想想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都帮
助了谁?这是胡萝卜先生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一起读出来好
吗?他用自己的胡子帮助了那么多人,他是快乐的。这真的是帮
助别人,快乐自己。板书。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五、作业
•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做什么?
• 请你画一画,也可以画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并写上一两句
话。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教学设计
故事内容:
胡萝卜先生长着一把浓密的胡子,每天早晨他都要精心梳理他心爱的胡子。
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当长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
就飞快地——长了起来。
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一个小女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她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过屋顶。小女孩的心
里可着急了。
当胡萝卜先生经过的时候,小女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我可以用它来做
放风筝的长线了。”
女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风筝。风筝一下子就越过了屋顶。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为找不到绳子晾宝宝的尿布而发
愁呢!
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
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你
瞧,鸟太太和鸟宝宝笑得多开心啊,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
鼹鼠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
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
她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
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了马路。
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说:“这下我总算
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着
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他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
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菜小姐说:
“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
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
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
“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以读写绘的方式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观察封面:
1、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看,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他看上去是一位怎样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这位
老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我们一起和他打声招呼吧。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一)板块一
1、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当长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
酱,就飞快地——长了起来。他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2、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聪明的你大胆猜猜。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我们来看
看书中的故事吧。
(二)板块二
1、一个小女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她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过屋顶。小女孩
的心里可着急了。
2、当胡萝卜先生经过的时候,小女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 “我可以用它
来做放风筝的长线了。”女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风筝。风筝一下子就越过
了屋顶。
3、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为找不到绳子晾宝宝的尿布而发愁呢!这时鸟太太最
希望的就是什么?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
宝宝的尿布呀。”哪位鸟太太来高兴地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
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
舒适的尿布了。
4、教师继续声情并茂地讲故事,鼹鼠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
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可真难走啊!
5、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聪明的鼹鼠老师想到了什么?
她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
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了马路。
6、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说:“这下我总
算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
着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7、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仔细观察这
副图,你能找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哪吗?看谁发现得最多,还要试着像前面一样给他们编
编故事。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8、情境故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老师请四位。老师先给四位故事大王提个要求,你
可以大胆地编,但是别人已经讲过的地方不能重复。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当旁白,还要注意
认真地听。
9、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菜小
姐说:“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
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
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四、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2、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指读——齐读。
3、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
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
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
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
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乐于助人的心。
4、故事取题目:故事讲完了,可是我们还不知道故事的题目呢,你想给这个故事取什么题
目?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故事的作者是王一梅阿姨。
五、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
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不会叫的狗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阅读童话的基本方法。
2 把握角色特点,揣摩其心理,落实到文中语句,提高阅读水平。
3 体会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与内涵,理解多元主题,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在阅读品味中,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
2.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
体会、挖掘课文幽默的语言中所蕴藏的关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手段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屏幕上的形象吗?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意大利作家贾尼·罗大里的这篇童
话——《不会叫的狗》,让我们用心体味其中的内涵。
二、课文回顾
1.请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童话内容。
2 请学生说出.课文中的主要角色
三课文研读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原文语句回答
不幸、可怜——它不会叫,虽然成功地学会了两种叫声,却依然不能像其他同伴
一样有正常的生活;
勤奋刻苦——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辞辛苦;
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当发现自己不会叫之后,积极努力地追求自己的
理想,虽遇到困难却从未放弃。
2 仔细揣摩其他角色心理 ,把握性格特征,用原文语句将相应的态度读出来。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狐狸——嘲笑、看不起;
杜鹃——怜悯、关心;
猎人——厌恶、猜忌。
3.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4 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小狗设计第四种结局,力求更有趣,更有创意,更巧妙。
五、迁移拓展
推荐作者其他作品,《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
六课堂小结
童话结局可以是多元的,但是人生的选择往往只有一次,请你慎重对待,希望同学们
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我
七作业 把你设想的第四种结局诉诸笔端,形成文字 ,不少于二百字
板书设计
不会叫的狗
贾尼。罗大里
主要角色 ———— 个性特征 ———— 多元主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却留给我很多思考,下面我简单说说此时的切身感受。
按照我的设想,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本该和平时一样活跃,积极,事实并非如此,我
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面对全校领导和老师的到来,学生们异常紧张,回答问题时,明显有约
束之感,课堂气氛有些压抑。在我的努力调整之下有些改变,但也没完全随我心愿。这就提
醒我,备课,不仅要考虑备教材,更要考虑到备学生,不能脱离实际,要顾及到可能发生的
各种情况,全面考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但也有意外的惊喜,班里的潜能生,李景浩,能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的第四种结局,
这让我和同学们刮目相看,他的独特体验,出人意料,这就启示我,不能轻看任何学生,信
任往往创造奇迹。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童话的相关知识。
(2)体会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及丰富合理的想象表现人物性格、故事主题的特
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多元理解童话的主题,探究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贾尼•罗大里(1920——1980),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70 年国际安徒
生奖获得者。作品有《假话国历险记》、《天上掉下大蛋糕》、《洋葱头历险记》、
《童话故事游戏》和《天上和人间的歌》等。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
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
拟人化的描写,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们忠心耿耿,为我们看家护院,保护主人的
安全。它们正直勇敢,像刚正不阿的战士。同学们的家里都有小狗么?(学生回答)那
么小狗是怎么叫的呢?(学生:汪汪),对了,小狗都会汪汪叫。今天,我们来结识一
个特别的朋友,它和普通的小狗有点区别,它是一只不会叫的狗。
(二)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嘶.鸣( ) (2)咝咝.( )(3)模.仿( )(4)哞.( )
(5)è 鱼 (6)pú 匐
(7)pìn 请
(三) 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理清童话的人物和情节,初步感知课文。
明确: 主人公是一只不会叫的小狗,好心的小公鸡教会小狗啼叫,却引来了狐狸对它的嘲笑,
杜鹃也教会小狗咕咕叫,却被猎人误认为是杜鹃,差点丢掉性命。
(四) 再读课文,品析人物
1.在本篇课文中小狗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呢?找出小狗与它们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小
组合作,分配角色)
2.这些小动物对于小狗的态度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它们怎样的性格特点?(有理有据,
畅所欲言)
明确:小公鸡:同情 善良、热心、乐于助人,但好为人师
狐狸:嘲笑、讽刺。贪婪,幸灾乐祸
杜鹃:怜悯 善良,富有同情心,但缺乏思考。
3.你认为文中的小狗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从文中找出根据。
明确:不幸,可怜的、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的、
善于学习的……
(五)、再读课文,感悟思考
1.贾尼·罗大里为童话设计了三种结局,再读课文,理解这三种结局,说说你更倾向于那种
结局?(建议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第一种结局:功成名就,成为狗中的语言学家,但却迷失了自我,永远不知道狗应该
怎么叫。
第二种结局:找到一份工作,每天能得到一大碗浓汤,但会永远失去自由。
第三种结局:学会了真正的狗叫,真正的认识了自我,找回了自我
2.童话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它的形象和情节是对现实的社会和人生有着一种象征和隐喻,
不能孤立地仅仅将形象放在童话本身的情节中区理解,而应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其中蕴藏的
有关生活的启示,从而获得更多的感受。如果我们将课文里德童话世界看成是我们的现实世
界,那么阅读课文以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六)课后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调动你的思路,为童话再设计一个新的结局。
四 学习建议
学习童话的阅读方法:
1.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2.把握童话中比拟特征。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
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掌握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难点: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与狗有关的童话故事,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与狗有关的故
事。目的是让学生既能感知童话的特点,又能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从而有效的达
到激情引趣的目的.
(二) 、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理解童话形象
1、请学生根据预习简介作者,教师做以补充。
多媒体出示作者资料:贾尼·罗大里, 1920 年生于意大利,是 20 世纪最
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其中 《洋葱头历险记》 、
《吹牛男爵历险记》 等已经被译成各种语言, 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 1970
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
2、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达到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 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的心理、说话的语气等,使
学生能初步感知形象的特点。 在朗读结束后,对学生的朗读给以简单而准确的
评价。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童话的第一个特点: 童话常常用人格化的手法。
因此阅读童话要善于将各种事物看作活生生的人去理解、 去体会。
(多媒体出示童话的第一个特点。 )
3、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请同学复述课文,同时多媒体配以动画提示,使
学生在整体感知 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形象特点。
4、师设计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师要 注意学生的回答一定要有理有据。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仔细体会小狗的形象特点,明确童话的第二个特点:
每篇童话都有一个重点刻画的对象,这就是童话的主人公。因此阅读童话要注意
通过体味主人公的动作、语 言、心理等描写,明确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多媒体出示童话的第二个特点。 )
(三) 、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小狗
设计第四种结局,并说一说你的设计理由。 (多媒体出示友情提示) 学生可以
大胆设计,只要能说明依据就可以,但师在评价时要使学生明确:童话中的幻想
不 是胡思乱想,夸张不是不合逻辑的随意编造。童话中的幻想、夸张都是植根
于现实生活的, 他们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
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对童话的主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 、课堂小结
教师由学生设计的结局出发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方法。以此照应
前面的导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童话的热爱。
四、板书设计
不会叫的狗
贾尼·罗大里
形象 性格特征 结局(感受启示)
小狗 不幸、勤奋、有尊严、有追求 不要迷失自我
公鸡、杜鹃 乐于助人、不善思考 提供有效帮助
狐狸、猎人 嘲笑、猜忌、贪婪、霸道 心存善意之念
搭船的鸟
【学情简介】
学生的年龄较小,自主学习的意识差,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
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
图片供学生欣赏。
2,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是一
只小鸟,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⑴ 是什么鸟要搭船?
⑵ 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⑶ 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⑷ 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
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
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师: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
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
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
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7,语境中识字。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课文中的句子,指生读。
(1)( )( )学舌、教室里静( )( )、一( )当关,万()莫开。
(2)谜语:一人力气大,把天撑破了。
一口吃掉天。
8,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
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
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
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
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5,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
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
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三、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先指名读,再齐读。指名检查背诵情况。
二、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
笔画笔顺。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教学内容:15、《搭船的鸟》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分层教学目的:A 层:理解文章,形成自己的感受及观点,并由此产生兴趣。
B 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学习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C 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彩笔、纸
座位摆放形式:马蹄型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
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
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
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 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
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
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
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
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
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
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
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
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
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
让学生再认。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
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
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教学反思:
15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
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
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
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
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
吧!
引入新课 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
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
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
正确流利、同学爱听。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
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
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
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
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6、
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
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
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
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
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
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习的主
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
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
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
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
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
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
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
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
听一听。
《金色的草地》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朗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
的语句,能体会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乐。
2、根据相关内容理清蒲公英颜色在一天内三个时段的变化情况,
并理解变化的原因。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插图,做动作,理解关键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乐以及主动观察、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
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点拨法 、提问法。
生:图文对照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型:新授 3 课时。
教学过程 : 《金色的草地》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2 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 复 习 词 语 : 假 装 哈 欠 钓 鱼 傍 晚
仔细 观察 手掌 拳头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3.指导写字“钓”。
二、整体感知 ,找出中心句。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 12 课,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
心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件出示)请同学
齐读这两句话。读了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感叹句)
(1)两个感叹句表达出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对草地的喜爱,对蒲公英的喜爱。)
(2)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如此喜欢,忍不住还想读。(指名说、齐读)
三、细读品悟 ,感受草地的可爱。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出了草地的可爱?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说。你找的很准。我们把掌声
送给他。)
3.男同学读一句,女同学读一句,比比谁读得好。(男、女生赛读。)
(男生读得很洪亮,女生读得很流畅,把掌声送给自己)
4. 同学们,在这一段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5. 生:“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
一本正经——就是很认真、很严肃的意思。(指名造句)
a、一本正经-----------他一本正经地骗人。
b、一本正经-----------她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我考了 100 分.”
引人注目——就是引起人们的注意。(指名造句)
c、引人注目--------她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特别引人注目。
6.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哥哥玩蒲公英的句
子;用“~~~”画出弟弟玩蒲公英的句子。
7.哥哥是怎样玩蒲公英的?(指名读、课件出示、齐读)哥哥玩蒲公
英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开心、快乐、兴奋、激动)
8.弟弟是怎样玩蒲公英的?(指名读、课件出示、齐读)弟弟玩蒲公
英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开心、快乐、兴奋、激动)
9.让我们再次感受哥哥和弟弟玩蒲公英的快乐。(齐读)
10.“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说明他们在草地上不仅玩吹蒲公
英的游戏,想一想他们还会玩什么游戏?(指名说)
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四、探究“变色之谜”,感受蒲公英的有趣。
1、读读说说
(1)他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时候不仅发现了草地的可爱,还发现了草
地会怎么样?(指名说)(草地会变颜色。)
(2)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用“——”画出草地变化的句子
来。 (指名说、齐读)
(3)这三句话中,分别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哪三个?
生:早上 中午 傍晚
师板书:早上 中午 傍晚
(4)由于时间不同,草地的颜色也不同,读读草地是怎样变化的?
(指名读、齐读)
全班汇报师板书:很早的时候,是(生:绿色,师板书:绿色);中
午的时候(生:金色,板书:金色);傍晚的时候(生:绿色,板书:
绿色)。
(5)多么神奇的草地呀!这是为什么呢?谢廖沙的哥哥找到答案了
吗?请你们用“~~~~”画出答案来。 (指名汇报、课件出示)
2、读读想想
(1)真是太有趣了,蒲公英的花朵就像我们的手掌。(课件出示手掌
与拳头图)来,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小手(现在你们的小手就是一朵
朵可爱的蒲公英,(我说、你们做动作)花朵张开(生做动作),它是
金色的。花朵合拢(生做动作),它是绿色的。
(3)现在,就让我们把这间大教室变成一大片草地吧!男同学读、
女同学做动作。师:多么可爱的草地!
(4) 女同学读,男同学做动作!师: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让我们再次感受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吧!
( 一三组读,二四组做动作。)
(6)请同学们把自己当做蒲公英,看着大屏幕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感受蒲公英的有趣!(全班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师生总结:板书花的
状态)
(7)大家想看看这神奇的蒲公英吗?(课件出示:蒲公英的动画)
(8)师: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呀!(课件出示:“从那时起,蒲公英成
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我
们把蒲公英当做了(朋友、亲人、伙伴),为什么我们会把蒲公英当做(朋
友、亲人、伙伴?(因为我们喜欢蒲公英,蒲公英很有趣,蒲公英给
我们带来了快乐),是呀,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快乐。所以作者
不由得发出:生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五、课堂总结。
师:在大自然中,像蒲公英一样神奇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课余时
间,让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感受世界的神奇,体验生活的多彩!
布置作业 :
1.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讲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给家人听。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
板书设计: 金 色 的 草 地
时 间 早 上 中 午 傍 晚
花的状态 合 拢 张 开 合 拢
草地颜色 绿 色 金 色 绿 色
课后反思 :
《金色的草地》导学案
授课年级 三年级
学
科
语
文
课题 《金色的草地》
任课
教 师
郑改丽
课型
问题生成及
问题解决课
课
时
1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写会 10 个生字。积累部分好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
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技能目标: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关键问题 作者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有条
件的可以亲自观察。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情境
创设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导读检
测。 5 导入
1、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
握精彩词句。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掌
握和运用生字词。
4、能围绕课文主题发现有价值
的问题。
积极发言,认真倾
听,及时解决预习
中没有弄明白的
问题。
二、研读文
本。
15
创设
阅读
1、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课文中
所表达的情感。
小 组 内 交 流
预习中存在的问
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完成活动单“核心问题生成”。
题,就不懂的问题
进行讨论,选择有
价值的问题进行
讨论。
三、收获与
评价
15
创设
指导
情景
指导学生在多媒体投影上
展示“核心问题”,评价。
上 台 学 生 学
生大方、有礼地展
示,用完整、准确
的语言表达自己
的见解。
四、延伸升
华,实践练
习
5
创设
交流
表达
情景
指导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能 对 自 己 的
疑问大胆交流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教学设计表
课名 16、《金色草地》
省份 河南省 市 周口市 区/县 鹿邑县
单位全称 郑家集乡孙桥小学
教师姓名 谭敬丹 学科 语文
学科(版本) 人教版 章节 2、《金色草地》
学时 一课时 年级 三年级
学习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语文学科显
得尤为重要,一、二年级只是字词句的学习,到了三年级加了个作文,难度增加不少。
通过学习,让学生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功底,使
得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
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 11 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1.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2.学习本课的 11 个生字。
3.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准备 PPT 课件、蒲公英的实物、图片
多媒体教学环
境 电子白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1、激趣导入
学生观察卡片 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利 用 图画 激
发 学 生的 兴
趣
PPT 和卡片
2、呈现新课
本课生字 PPT 出示生词,鼓励
学生查找生字
使学生认识、
会读生字
PPT
3、读书感悟 课文内容 分组活动,出示蒲公
英实物
思 考 每一 个
自然段内容
PPT 和蒲公英
4、课堂评价 课文自然段 老师提问 学习每一个
自然段
PPT 播放
5、升华情感 本课内容 相互交流 总结本课学
习内容,感悟
生活
PPT 播放
备注: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
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
主);
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
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3.网络教学环境;
4.移动教学环境(例如使用手机、IPAD 等)。
教学要求:
1、 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
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
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 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
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 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 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 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 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
寻开心。
第二段(第 3 至 5 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
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 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
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 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 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 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 升华情感。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 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 个字。了解诗句的主
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
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
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
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12 周 2 节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 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 个字。了解诗句的主
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
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
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 liànyàn 空蒙 kōngméng
淡妆浓抹 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 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唐) 苏轼 (宋)
天然美 热爱大自然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长江、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
2、你对长江了解有多少?(汇报有关长江资料)
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诗题的意思补充完整。
3、汇报第一句。
(1)指名解释第一句(一、二名学生汇报)。
(2)启发提示。
理解古诗中的“断”、“开”和“回”。
(3)第一句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汇报第二句。
(1)指名释意古诗(一、二名学生汇报)。
(2)看最后一句古诗,你认为李白现在在哪儿?现在能更完整地
说出诗题的意思吗?
(3)这“一片孤帆”从哪里来?作者正往哪行驶呢?
(4)点拨难点。
A:“出”字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
B:用动词写天门山你有什么疑问吗?;
C:此句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E:学生讨论汇报,并提出汇报交流要求。
听别人的发言,请你认真思考,看对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帮助。
5、解释整首诗的意思。
6、通过整首诗看出李白在赞美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吗?
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1、汇报交流有关李白资料。
2、能背出李白写的其它古诗吗?
五、结语升华,提出希望。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诗歌只是这宝库
里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
等待我们去欣赏、去诵读。课后同学们多积累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
里。(宣布下课)
总课时数编号: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人 谢艳梅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17 望天门山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 4
个生字,这 4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
和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
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
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
诗。 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
感情
教 学 过 程
板
块
一
一、激情导入
1 出示课件:出示《望天门山》
2.了解作者李白
3.你还学过李白的哪首古诗?
4.提示课题,理解“望”
板
块
二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断、楚、孤、帆 师运用字理识字引导学生学习
生字。 出示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3.再读课文。提出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要求:①自由读。 ②指名点读。 ③教师范读。
板
块
三
三、创设情境,感悟诗文
1.过渡。 2.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3.结合课件画面及文中注释,说说读懂的和不懂的内容。
4.学习第一句。理解“开”,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学习第二句。课件:江水视频及第二句。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
6.小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增换调补”来理解诗意。
7.学习第三、四句。运用学习一二句的方法,自学这两句诗,同桌互助。
8.师点拨,理解“出”。
9.说说整首诗意,想象画面。
10.指导朗读。教师范读,跟课件读, 指名读,男女分组读,齐读,师引读,
师生配合读。
板
块
四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过渡。 2. 播放视频:李白是什么情况下写的诗,说说诗人当时的感受?
师讲解。
2. 比一比,看谁最先把这首诗记住? ①快慢赛读 ②轻重赛读 ③快乐读
3. 感情朗读,背诵全诗。配课件音乐
.4.(1)出示课件:生字“断、楚、孤、帆”。说说书写这 4 个生字要注意些什
么?
(2).师范写 (3).写在《写字本》上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望天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望天门山》的网络课件,李白的一些诗歌和其他诗人
描写长江的诗词名句。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巧妙引诗文
在我们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师: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
随着李白一同去游览长江吧。
利用网络课件展示给学生的是:李白兴致勃勃乘船顺江而下欣赏天门山一处奇特景象,配乐,
李白诵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欣赏结束。
师:你们游览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
指名答:天门山真雄伟啊!
长江真浩瀚啊!
天门山真险峻,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可称奇观。
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李白很有才华,作了这么美的诗。
师总结:大家看得仔细,说得更好,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了诗中内容。听说你们很聪明,
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
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今天,老师带你们沿着当年李白的足迹去游天门山,怎么样?那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
书:望天门山。
二、初读知大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那就与老师一起读吧!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
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
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
样画?有何依据?
三、品读悟诗情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通向天上的门,可见天
门山怎么样呢?(山:高大雄伟、陡峭险峻)(介绍天门山)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
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
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
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
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水:碧绿、波
浪滔天,滚滚东流)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
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
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
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
的山呢?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诗人李
白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
女生比赛读,齐读。(老师展示天门山的图片)
既然大家都画出了这首诗,那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画上的景物说一说,谁来啊?
(注释:中断:从中间断开。至此:又作“直此”。回:回旋,打转。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
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
峙,一只小船从太阳的旁边悠轻快驶来。
想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画面。
学生质疑:(师预设文题)
生 A:东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动词“出”呢?
生 B:“出”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所提出的问题,正是理解的难点所在。
师:把这句诗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学生个个摇头,表示不赞成。
师: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学生冥思苦想,却张嘴结舌。
师:请大家再来欣赏课件。
学生看到诗人在茫茫长江之上,孤帆顺流而下,远处天门两山扑入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
的身姿,这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 A:“出”比“立”好,“立”给人感觉呆板,而“出”给人感觉活跃。
生 B:“出”表现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由远到近看到天门山的样子。
生 C:“出”给了我们动感,天门山由远到近,由渺小到高大,显现在我们眼前。
师总结:
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称为“诗仙”。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更
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5 吟诵背诵古诗,默写并展示自己的画作。
(1) 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 大家会背了,那会写吗?请大家把这首诗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默写在刚画好的图画上,
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好吗?
(3) 3、请同学上台再次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升感情
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学生点击网络资源学习:
(白,眉州(今四川)人,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以豪放著称,现存诗歌
将近 1000 首,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
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试与同学共同吟诵:《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不但大诗人李白写了很多关于长江的诗歌,历史上好
友其他很多诗人也写过歌颂和赞美长江雄奇壮美的诗词,老师收集了一些名句,你愿意同我
一起分享吗?读有关长江的诗词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这些诗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诗,长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
都描写了长江水波浪滚滚,气势磅礴的雄奇壮美的景象。我们都不由得赞叹:祖国的山水真
美啊!
结语留言: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夺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
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水也是无比
壮美,江山如此多娇,也等着大家去欣赏,去歌颂赞美呢!请在留言板抒发你的感受和收获
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
们去过西湖吗?今天,陈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
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
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
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
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
(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
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
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
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 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 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
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7)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设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
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你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
些美景呢?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
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
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 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 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
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 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 (课件出示)
(5) 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奇。)(板书:奇)
(6) 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
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
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
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4、苏轼笔下的西湖真美啊!古人有许多描写西湖的诗作,却很少有人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
美丽。想想,苏轼为何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动人呢?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
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好)
西子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 (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
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
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
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
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
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
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
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
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
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
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
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
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
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
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
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
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
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
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 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 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
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
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 72 位螺姑娘
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
天的君山。君山上的 72 峰,就是 72 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 4000 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
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
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
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
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
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
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
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
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
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
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
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
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
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 1 米,宽 0.8 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
俗称为“封山印”。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
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
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
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望洞庭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 5 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诗,说出每首诗的大意。
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三首诗。
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指导学习《望洞庭》
解题,了解诗人:
⑴ 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写的是洞庭,
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⑵ 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2、
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 “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
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⑵ “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
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⑶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
感觉?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
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朗读、背诵。(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拓展延伸
课后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诗背一背,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1、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
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
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
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
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
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
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
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
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
们去过西湖吗?今天,陈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
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
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
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
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
(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
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
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
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 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 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
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7)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设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
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你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
些美景呢?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
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
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
《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
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 (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奇。)(板书:奇)
(6) 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
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
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
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4、苏轼笔下的西湖真美啊!古人有许多描写西湖的诗作,却很少有人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
美丽。想想,苏轼为何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动人呢?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
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
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将自己感受到的美用通顺的句子表达出来
教学:
学生:课前预习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一位诗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学生:苏轼)
师:现在我们再来了解有关苏轼的其它资料(出示作者简介)。
师:苏轼曾两次到杭州做官,他被西湖的美丽风光深深吸引,
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相机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题目分析
1、出示问题:读完题目,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2、总结。
三、诗意理解
1、师:西湖的天气瞬息万变,那么西湖的景色又发生了什
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西湖晴天和雨天下的风景。
请你们认真看,看看晴天和雨天的西湖风光特点有何不同?
2、播放课件。(抽生说一说西湖美丽风光的不同特点)
3、师:诗人如何用诗句描绘这样的画面?引出古诗第一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理解句意。
4、师:看到这样各具特色的美景,作者想起了谁?(西施)
5、出示课件,了解西施。
6、作者想到了美女西施,情不自禁,吟诵了诗句,出示课
件,理解句意。
7、出示课件,再读古诗,抽生再说一说诗意。
8、问题:你能根据诗意找出西湖与西施的共同点吗?
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相机板书)
四、拓展升华
1、师:不光苏轼喜欢西湖,赞美西湖,古代的文人墨客,
也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两首吧!出示课件:
学生齐读,教师简单解释诗意。
2、师:这两首诗所描绘的正是西湖十景中“苏堤春晓、曲
院风荷”,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到西湖去,去欣赏西湖有名的十
处景观。播放课件,教师简单介绍。
3、师:同学们,欣赏完西湖美丽的风光,此时此刻,你最
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4、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我希望你
们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
1、搜集有关“西湖十景”的诗句。
2、背默古诗,用自己的话和同桌交流古诗大意。
六: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 西施
晴天 浓妆
雨天 淡妆
美景 美人
(热爱、赞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
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感受西湖之美。
4、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认读了“亦、妆”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2、 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 体会诗的意境。
2、 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
2、 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
3、 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宋代诗人苏轼
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
美的诗篇。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
雨》。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一、 自主读诗,领会诗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出示课件)
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请介
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
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
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
(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3)引导生用别的词来表现(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
(4)夏日,如果你和诗人来到西湖荡舟游玩,除了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还会
看到什么?引导生说句子。(鱼,荷花等)
(5)看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想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诗中用了哪个字概括?
板书晴好
(6)假如你此时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怎样?想象画面把这种感觉带进诗里读出
来。(抽生读|、齐读等)
2、感受雨中西湖的神奇
过渡:正当诗人被西湖晴天的美景深深吸引的时候,这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哪
句雨了雨天的景色(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1) 生理解“亦、奇”的意思。板书雨奇
(2) 理解“空蒙”。西湖的群山在云雾迷茫时,又会是怎样?让我们来欣赏一
下。
(3)生用完整的句子谈画面。(下起了雨,西湖的群山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如
同神话中的仙境,好象批上一层薄薄的轻纱。生读出想象的画面师适时指导。)
(4)师引读诗句
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柔美了,诗人不禁吟诵: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花更鲜艳了,诗人不禁赞叹: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娇嫩了,诗人不禁感叹:生接读。
小结:西湖晴天的景色恰恰好,雨天的景色也很奇特。如此美景难怪诗人心情
大好。男生阳光、开朗读晴天的诗句,女生柔情似水读雨天的诗句。
(5)练习说比喻句。这么迷离的西湖,你想把她比作什么?用“好像、仿佛、
如同”等说一说。
四、揣摩语言,感悟诗情。
1、诗人把西湖比作什么?请齐读后两句。(课件出示后两句)
2、介绍西子。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出示课件)所以今
天很多人把西湖又叫做西子湖或西子姑娘。
3、淡妆指的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那浓抹又是什么时候?淡妆或浓抹适合西子
姑娘吗?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总相宜是什么意思?
4、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略施粉黛还是浓妆艳
抹都是那么楚楚动人,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春天还是秋天都如此神
齐美丽,所以诗人如此感叹,生接。
五、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1、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坐在船上,快乐的感受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古诗。
2、同学们,读诗就是和诗人一起体验,一块创作,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醉意,
读。
3、练背。赞美西湖的诗句不胜枚局,但是苏轼对西湖的赞美是无人能比的,让
我们把着千古名句永远记在心间吧。请同学们齐背古诗。
六、拓展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
七、作业: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提示自学古诗方法。一读通、二明意、
三悟情。
八、读本单元导语,培养生的爱国情感。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教学设计
审批者: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共(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
检 测
导 入
(3)分
谈话导入
导 学
探 究
(8)分
一、自主学习。 1、学生自
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2、谈谈你最喜欢哪一处描写?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导 学
探 究
(20)分
二 、 合 作 学 习 。
1、学习描写海底的部分。(3、4 自然段) (1)、
认真读 3、4 自然段,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海底的哪些生物?(珊瑚、海参、大龙虾、
鱼) (2)、认识海底生物
(课件出示),学生描述生物特点。 (3)、作者抓住它们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的? (4)、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中有关鱼类的描写。 ①、
指名学 生读第 4 自然段 ,其他学生 听后说说写 了鱼的哪些 特点?(多、 美)
② 、 用 不 同 的 符 号 分 别 画 出 描 写 鱼 多 、 鱼 美 的 句 子 。
③、课件出示、观察鱼的特点,看看作者抓住了四种鱼的什么特点?(颜色、形态)。
④、课件出示,观察其它鱼,用“有的……有的……”描述鱼的特点。(6)、总结学法。
2、小组合作学习海面、海滩、海岛的部分。(自由选择一处学习) (1)、
海面:①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②海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2)、海滩:①贝壳:
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②海龟:庞大、有趣。(3)、海岛:鸟的天下(树多、鸟多、
鸟蛋多、鸟粪多) 三、欣赏视频,总结写法。
测评 反
馈 (6)分 小练笔(围绕一句话进行写作练习)
小结 拓
展 (3)分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富 饶 的 西 沙 群 岛
海 水 : 五 光 十 色 、 瑰 丽 无 比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海
滩:贝壳、海龟 海
岛:鸟的天下 (风景优美,物
产丰富)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写景名篇,课文通
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
群岛的热爱之情。
本课有两个特点:一是首尾相呼应;一个是用词准确。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
玉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优美语言,
积累好词佳句。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
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
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
饶的地方。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
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
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
产的段落。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
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 23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 15 个字。 2、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与
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
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 教学难点: 能用“有的 ……
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深
情导入,进入文本 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
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
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有迷人的景色。今天老师要带
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距海南岛 180 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
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
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2.出
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请一名同学指出西
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师:同学们找的可真准!这就是西沙
群岛。我国南海中四大岛屿之一。这里的位置很重要,有祖国“南
大门”之称。如果你们到了那里也会喜欢的,这节课老师就带你
们去西沙群岛旅游,你们愿意么?那谁来说说你对西沙群岛的了
解? 3.同学们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4.师:现在请同学
们打开语文书第 22 课,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的风光。 二、自
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下面大家轻
轻打开课本,听清老师的读书要求:第一遍:自由读课文,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遍:
再轻轻地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西沙群岛是个怎样
的地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检查自学情况。 师:大家
学习得真认真呢,现在 1、先来看看这组词语: 岛屿 山崖
红缨 珊瑚 峡谷 鸟粪 海参 A、谁来读读这些词?这里有
个多音字“参”,另外一个读音是-----,谁来组组词。再来读读。B、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海参吧,海参是一种软体动物,虽然模样
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海参最喜欢在海底懒洋洋
地蠕动了。(出示:蠕动)就像是蜗牛、蚯蚓也是这样蠕动的。2、
蠕动 绽开 产卵 栖息 A、请一位同学来领着大家读读 B、
这个栖字可容易读错,我们来多读几遍记住 3、出示: 风景优
美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高低不平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
百怪 四脚朝天 祖祖辈辈 A、课文中有不少四字词语值得我
们积累,你能读好他们吗?我们来开一列小火车 。 B、“瑰
丽无比” 读音指导:“瑰”念第一声 C、我们再一起把这些词
积累一下。 4、小游客们,游览了西沙群岛之后,说说你的
感受吗?你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吗? 5、富饶的西沙群岛到
底有哪些丰富的物产的呢?大家找到了吗?谁来说说,(板书: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贝壳 海龟 海鸟) 三、感受鱼多,
学习写法 师:西沙群岛最神奇的莫过于海底世界了,让我们
闭上眼睛,一起潜入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师配乐朗读第四自
然段)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1、师:小游客们,刚才
在海底世界里都感受到了什么?(师随机正音) 你从
哪感受到的呢?(板书:多 美) 2、师: 你是从哪些句子
看出鱼很多呢? 当说到:“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时师反问:
作者真的是看到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3、 师:你
是从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鱼儿多,让我们抓住这些重点
的词句来读,让别人听到你的朗读就能感受到鱼儿的数量真是多
得数不清呢!谁再来试一试? 4、 师:从这些词句中
我们知道海底鱼数量多,大家再读读,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有
的……有的……有的…… 各种各样)(板书:数量 品种) 师:
大家喜欢这四种鱼儿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
师:等会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鱼,用你的朗读来体现你对鱼的
喜爱,也可以说说这条小鱼哪里吸引你呢? 随机:A、有的
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师:你这个“布满”读得特别
好, B、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 师:
这 条 小 鱼 哪 里 吸 引 你 了 呢 ? 那 把 你 的 喜 爱 再 读 出 来
吧! 真是“好看极了”,谁再来。 C、有的周身像插着
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师:还有哪条小鱼哪里吸
引你了呢?“飘飘摇摇”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小鱼真是在翩
翩起舞呢! D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
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喜欢这
条小鱼呢。谁说说你喜欢它哪个地方呢? 师:是呀,作者巧
妙地运用了比喻,把这种鱼写具体了。 (2)大家想看看这四种
美丽可爱的鱼吗?让我们看着图来读读描写它们的语句吧!(出
示四种鱼的图片) 5、师引读:海底的鱼可真是多啊,我也
忍不住想读一读了,现在老师和大家来合作朗读,怎么样?我先
来,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 6、师: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
水,一半是鱼,多极了!你也能学着课文的写法用上有的 说出
颜色和样子,介绍一种你曾经看到过的海底鱼吗? 7、听了
你的介绍,老师的脑海里仿佛真的出现了这条鱼,真有水平。送
给大家四条可爱的鱼儿。(课件出示四种鱼的画面) 四、朗
读品味,第四小节 1、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可又让我们认
识了不少的鱼儿。可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里还有珊瑚、海参、大
龙虾呢?请大家再去海底世界看看,等会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
动物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种动物哪方面吸引了你? 2、交
流: (1)珊瑚:颜色多、形状多。作者用比喻写出了美。 这
些各种各样的珊瑚是那样美丽,让人百看不厌,让我们一起把珊
瑚的美读出来好吗? (2)海参:重点指导朗读“懒洋洋”。
我们也读出懒洋洋的样子。我听出海参很多,他哪个词读得好,
谁再来读读。 (3)大龙虾:威武 师:看看,大龙虾威武在
哪呢?你来读读。 师:你这只大龙虾全身披甲,真是威武极
了。男同学来做一做威武的大龙虾吧。 3 、海底的物产是
那么丰富,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去瞧瞧了,。 五、背诵课
文,积累语言 1、课文三四自然段可有不少咱们可以学习
积累的好句呢?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下来,厉害的同学也可以
按照老师的提示来说在海底见到的物产。 2、在优美的音
乐声中,谁先来说说你的海底见闻。 3、我们一起把在海底
见到的物产说一说吧。 师: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
海底的岩石上有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海参到处都
是,在海底_______。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______,样子
______。一群群鱼儿在珊瑚丛中_____。有的_______,有的
_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______。各种各样的鱼,
多得_______。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
_______。 六、小结课文,理解富饶 今天,我们一块领
略了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丰富物产,有 ------ 有------有 ------
有------ ,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明天,我们还将去海滩上捡
贝壳,看大海龟,到海岛上认识各种海鸟。看来西沙群岛真上物
产丰富呢?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
域物产的段落。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板书课题)课文是围绕那句话
写的?指名读。为了说明这个特点,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介绍的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合作展示。
1、 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美丽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看一看,看一看那里
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看看那里有多么美丽多么富饶.
1、读文、勾画。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87 页,2-6 段,用笔勾画出体现西
沙群岛特点的句子。
2、说一说,和小组同学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
饶? (例:我来到了 看到了 。我觉得西沙群岛 。)
2、合作探究。
探究一: 喜欢海水的同学,看到海水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
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
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
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a.海水有什么颜色?这么多颜色,
用个什么词去形容?你读到这段话时,觉得海水怎样?(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
的美读出来吗? b.海水真美呀!说说看,海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
c.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
美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读。
探究二: 过渡:让我们穿上潜水衣尽情地潜入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
寻找那些海底的生物吧!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
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海底有哪些生物呢?(根据学生回答板画: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
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
b.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你喜欢什么?为什么?我们去看看(看
课件) (学生朗读体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到你们喜欢的一种生物,
进行朗读练习,配上动作演一演。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谁来演演?重
点理解“蠕动”“威武”;
c.你还喜欢什么?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几种鱼?你最喜欢哪一种,读给你
的同桌听,(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就这几种鱼吗,鱼多,你
是从哪看出来呀?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呢?请看选择题(电脑出示)
选择题: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 水和鱼正好各一半。( )
② 水很多。 ( )
③ 鱼很多。 ( )
选择③,“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说明了西沙群岛的鱼很多,夸张地描述了鱼占
了海洋中的一半。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
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d.西沙群岛的海底恰似一个美丽奇幻的鱼的世界,让我们再读再体会,朗读。
探究三: 过渡:浮出水面,我们漫步在细软的沙滩上。 谁来了海滩?
说说吧。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
怪。最有趣的……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请女生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
c.男生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
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探究四: 过渡: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
谁到岛上来了?(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
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服料。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是围绕“鸟的天下”
来写的,几句话的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从总到
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
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
3.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去领略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的珊瑚,
海参,大龙虾,鱼,海滩上的贝壳,海龟,海岛上的鸟儿,西沙群岛真不愧为是
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之感到骄傲,自豪,同学们,让我们共同
祝愿祖国的西沙群岛吧!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整理提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
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这节课,我们不仅领略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怎么围
绕一句话,把意思写具体。还了解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积累了好多优美的句
子,可谓收获多多!
四、拓展检测;
①完成导学案第四题。
②小练笔,写一写自己的家乡的特点,要求围绕一句话,把特点写具体。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我在教学中用一
“读”字贯穿自己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
精炼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本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
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升华到热
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特点是首尾呼应,全文的结构
“总——分——总”是学生学习写法的最佳课文。
我在修辞方法上作了一些点拨。因为修辞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文章没有思想情感,就无法体会出语言的优美。比如:“海底的岩石
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状是千姿百
态的。“”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这一句是拟人的修
辞方法,把海参蠕动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
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里鱼多的特点。学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辞的作
用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求自己能写上这样的一段话,就有点难度了。
特别是夸张句有点难度,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为习作打下基础。
写作法是我在本课中必须落实的重要环节,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训
练。文中写海底的鱼,先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再分别叙
述鱼的样子,最后又总结鱼多。在了解了课文写作方法后,接着出示
习作训练题目让学生学着文章结构去写一段话,开始学生说的话都很
笼统,不够具体。通过引导,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写出来的内容
就好多了,学生完成还不错。相信这一单元的作文,学生会交出一份
优秀的答卷的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 10 个生字。会写“蓝、赖”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风
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 21 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
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②检查生字新词。小黑板出示带生
字的词语: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③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①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②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12 周 4 节
学习目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①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③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岛上儿女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说教材
《富饶的西沙群岛》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
课文。本单元安排了四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别向学生展示
了辽阔祖国的迷人景色与地方特色。《富饶的西沙群岛》本课是本单
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
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
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
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魅力。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
句。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
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培养
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
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
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的方法:
1、自主学习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都采用了自主学习
法,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读的同时教
给读书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采用了合作
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读全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
情感、认识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说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朗读 2~6 自然段,整体感知谈谈自己喜欢的部分。
2、潜入海底,体验富饶
(1)研读第 3~4 自然段,潜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产。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找出西沙群岛的物产,用笔画下来。)
(2)引导合作学习:海底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
和全身披甲的大龙虾,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鱼。
(3)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教
师出示课件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体会,并非
真的是水鱼掺半,而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鱼多的特点,
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之前的阅读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
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贝壳的美
丽、海龟的有趣、海鸟的多,从而升华情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
富饶。
四、升华主题,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使课题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积累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2.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要求: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背诵《五彩池》二、三自然段。
2、听写前课词语。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滨是什么意思?(水边)海滨小城是什么意思?
三、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小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五、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哪些自然段讲海滨景色的?
3、哪些自然段讲小城景色的?
4、课文先写海滨,后写小城,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这篇课文如何分段?一(1-3);二(4-6);三(7)
六、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座海滨小城美丽整洁。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海滨小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体会
海滨小城的买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
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体会小
城景色美丽的特点,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抓住劲舞特点进
行描写。
教学难点:理清观察顺序,围绕中心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海滨小城》,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
作者把海滨小城,分作两部分内容来写的。是哪两部分?
(板书:海滨 小城)
2、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象?然后又写了什么景象?
(板书:大海、沙滩)
3、多媒体播放海滨景象,边看引导欣赏说说大海的景象。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有美在哪里?(板书:色彩丰富,有
动有静)
5、在这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怎样的
呢?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海滨小城,你会看
到更加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小城
1、看课件小城景象说说你的感受。
2、读课文 4——7 节,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那几个地方?
3、学生读后交流。(板书:庭院、公园、街道)
4、我们跟随作者先来到庭院,看看作者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5、指名读课文,找出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写的?
6、自由读这一段,说说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7、看课件出示:句子有桉树、椰子树……(板书:树多)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板书;叶香)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象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板书;花美)
8、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
先找中心句,抓特点,再理解词句,感情朗读。
9、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5、6 节。同学们可以分组展开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
10、课件出示思考题:
(1)每一段各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划出来。
(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 ”划出。
(3)作者写小城的公园,抓住了哪些特点?
(4)作者写小城的街道,抓住了哪些特点?
11、学生交流后,检查自学。
(1)演示课件,找出中心句。一棵棵是什么意思?
(板书:树大)
密不透风是什么意思?(板书:叶密)
坐满了人说明什么?(板书:人多)
(2)踩上去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什么意思?(板书:舒适)
连一片落叶都没有是什么意思?(板书:干净)
12、齐读 4、5、6 段
13、演示课件,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三、总结全文
1、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是谁创造的吗?(是小
城勤劳的人民)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一定会
感动很愉快。难怪作者一开头就自豪地说----“我的家乡在广东,
是一座海滨小城。”
2、由此看来,小城的人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们热爱自
己的家乡吗?好,老师布置一个作业,假期里回家留心观察你的家
乡一处美丽的景色,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围绕一个意思,抓住景
物特点写一段话。
3、作业:以《我的家乡真美》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海滨小城
大海 色彩丰富 又美丽
海 滨 沙滩 动静结合 美
海滨小城
庭院 树多 叶香 花美 又整洁
小 城 公园 树大 整洁 美
街 道 美丽 干净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并学习课文按不
同方面连段成篇。
教学过程:
一、 回顾问题导入课文(如果问题都解决了,可由第一段
开始学习。)
二、 深入理解课文并有语气地朗读。
(一)、学习第一段,理解海滨美丽并有语气地朗读。
1、 默读第一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
2、 把书扣过去,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渔民、战士、贝壳、
鱼、虾、蟹、海螺)
3、 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体会课文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
描写,先描写海面,再描写海滩。
4、 再默读第一段,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
5、 填空。(出示投影)
( )的天 ( )的海 ( )的机帆船
( )的海鸥 ( )的云朵
6、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7、 指名读,评读。(老师可以适当范读)
8、 再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9、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后指名读,再评读,体会到早晨海面
景色迷人。再自由读。
10、( )的贝壳 ( )的鱼 ( )的虾和蟹
( )的海螺
11、 结合句子通过对比,理解“寂寞”,说明沙滩上贝壳太
多了。“喧闹”是因为船队满载而归,人们高兴得大声呼喊,
异常活跃。海滩很热闹。有语气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理解小城的美丽,有语气的朗读。
1、 默读第二段,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为什
么?这一段描写的景物美在哪里?
2、 庭院:
①树的数量、种类多。-形象美
桉树叶味道香、浓。-味道美
凤凰花多、红。 -颜色美
②重点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体会“热闹”、“笼罩”
在句中的意思。
③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总结特点:树多
3、 花园:
①重点体会“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茂盛
的枝叶长得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句话描写
了榕树数多而形美。
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特点:榕树多而美
4、 街道:
①重点体会街道独特而洁净。
②想象有语气地朗读。特点:洁净
5、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齐背,检查。
三、通过板书理解前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海滩的景色,
都是描写海滨这一个方面,后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庭院、公
园和街道,都是描写小城这一个方面。课文先写了海滨这一
方面,后写了小城这一方面,这就是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今后我们写文章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把文章写清楚、具体。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会正确
读写“嫩绿、汇成”等词语。体会汉字的结构美与表达美。
2、 通过形象感受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激发热爱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 通过表演和体会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文章语言美。学习抓住景物
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会正确读
写“嫩绿、汇成”等词语。体会汉字的结构美与表达美。
2、 通过形象感受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兴安岭春、夏的美丽,激发热
爱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 通过表演和体会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文章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1 介绍小兴安岭的位置。
2 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有生字的地方多读几次。
2 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3 感受小兴安岭最大的特点:树多。
4 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树的多。
5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小兴安岭的美景?是按什么顺序?
三、朗读感悟
(一)感受春天的活力之美
1 自读课文,找出春天的景物。
2 指明回答。
3 感悟美。
情景预设与重点指导:想象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你会听到怎样的声音,并把你的感受
融入到朗读中去。
·树木:抽出、嫩绿
·小溪:淙淙地
·春水:涨满
·小鹿:侧着脑袋、欣赏
4 再读,读出美感。
(二)感受夏天的葱茏之美
1 自读课文,找出夏天的景物。
2 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3 分配任务,每组欣赏一种景物。先自己说说,再与周围同学互相交流交流。
4 汇报
5 再读,读出感情。
四、教师总结
五、作业安排
从春夏中选择你喜欢的季节背诵下来。
附: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树木、小溪、春水、小鹿
夏:树木、大雾、阳光、野花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的观察方法,从而体会四季景
物的相同美和不同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理解了部分词义。这节课要学
习作者抓住景物季节变化特点,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并且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二、读全文,读后谈谈小兴安岭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1.自己出声读全文。
2.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
四季景色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
库……)
三、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绿色的海洋”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小兴安岭树的数量、品种极多,树的面积之大,就像大海一样无边
无垠,一望无际,从“数不清”一词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2.指导朗读: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
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一望无际,一碧千里。要让学生带
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3.小结读懂重点句的方法:读句找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句义,反复朗
读体会情感。
(二)学习课文 2—5 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总体感知
(1)作者都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中的哪些景物,请用“____”画在书上。
(2)班上交流。
(3)出示投影,填写表格。
季节 描写的景物
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 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 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萄、榛子
冬 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2.自读课文,领悟兴安岭树木的特点。
(1)从刚才填写的表格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每个季节的树木都有所描写,
那么,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秋天,落叶在林间飞舞。
冬天,树上积满了白雪。
3.深入读文,品词品句。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提示: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
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出”是什么意思?换成“长出”行不行?通
过采用近义词换位的方式,使学生懂得“抽出”是“长出”的意思。尽管意思相
同,但是作者选用了“抽出”一词,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十分生
动形象,试想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曾几何时,笔直的长长的枝干上都不
约而同地生长出鲜嫩的枝条,多么神奇啊!因此,作者在这里用“抽出”一词不
仅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
而形象,而如果用“长出”一词,就未免显得直白,缺少情趣。
②“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
水里面的影子。”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散步”、“欣赏”这两个词语。
这本是描写人的神态的词语,作者用来描写小鹿,说明作者对小兴安岭中的树木、
动物都充满了喜爱之情。同时这些句子的描写,也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给小兴安岭
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③“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
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在这句话中,“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密密层层”写出了夏
天枝繁叶茂的特点。尤其是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
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这时教师可采用换近义词
对比的方法,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
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安岭树木
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
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用得恰到好处,再次照应前文的树多得就“像
绿色的海洋”。
④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而
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
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相比之下作
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⑤从白桦、栎树的叶子“变黄”、松柏显得更“苍翠”,可以看出秋天的森
林色彩艳丽。
⑥“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是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
作者看到树叶飘落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用“飞舞”而不用“飘落”,既表现
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也表达了一种活泼、欢乐的情绪。
在讲这句时,教师可采用近义词替换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感悟作者用词
造句的准确。
⑦“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
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献出”一词,赋予了森林以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
森林里的野果成熟了,这里的特产正在被采集利用。由此可见,小兴安岭的美丽
和富饶是联系在一起的,既有收获,又无私“献出”,表现了小兴安岭的奉献美。
⑧“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一词用得非常恰当,连树上都“积满”了
白雪,既可以让人想象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
林的密密层层。
⑨“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只好”就是只能这样。
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掌上分泌出的
养分过冬。这是动物生存的本能。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只好”一词赋予了黑熊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
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
4.朗读课文,借读抒情。
简单提示:本文词语生动、形象,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不同季节的不同
景色,采用不同语气指导朗读。春天,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
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夏天,描写树木部
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快感。秋天是
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
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三)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
(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有价值,有贡献,美得实在而不空洞。)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重点总结课文是抓特点进行描写,用词准确、生动,层次清楚,按总——
分——总顺序描写。)
附:板书设计
春 生机勃勃 大花园
美丽的小兴安岭 树海 夏 万物生长
秋 硕果累累 巨大宝库
冬 雪花飞舞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
的第三篇课文。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共分六段,中间四段按照四季顺序描绘小兴安岭
的美丽景象,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因此,此文有利于引导中年级学生
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同时,
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感。
本课一些要求会认或会写的字,如“汇、涨、挡、浸、献、刮”等,比较好地体现
了季节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
思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因此,教学重点以练习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并发现课文组段规律,学习、积累背诵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宜。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挡、献、刮”,初步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
让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
背诵喜欢的段落。
3.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1.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挡、献、刮”四
字与前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渔、披、状、划”四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相同点。
2. 准备教学用 100 英寸电子互动白板、实物投影仪器。
3. 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2.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同位互相纠正。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三)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四)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
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
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
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
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
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
(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
教师板书:活力之美
(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
(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
对组段特点的感受。
(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
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
树木抽出____ 长出____
积雪汇成____ 流着____ ____涨满____
小鹿____散步俯下____ 侧着____ 欣赏____
第二步,解释立桩词
师: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
要景物具体形象”的若干词语。
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
师: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
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
第四步,练习背诵
①学生自己试背。
②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
③齐声背诵。
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
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
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
第三步, 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
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
(3)书写“挡”字。
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步,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
(4)再读此段描写树木周围美丽景象的部分。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
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
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
突出对“浸”的揣摩感悟。
教师板书:葱茏之美
3.学生分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
(1)学生分为自学第四段的和自学第五的两大群体,每一群体
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段或五段。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两个自然段在组段
上的相同之处,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自己组的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段组段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以及
“献”和“刮”两个词的生动形象。
相机板书:丰收之美和生命之美
随文指导学写“献”字和“刮”字。重点体会“献”字左右两部分基本相等,
“刮”字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
(五)评价“汇”、“挡”、“刮”、“献”四个字的书写
(以是否体现左右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为评价要点)
(六)回归整体,表达感受
回答课后第二题:“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鼓励运用立
桩记忆法背诵文中相关的段落。
第一步,自己准备。
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背诵。
第三步,师小结。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葱、淙”等字,会写“赏”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中一年四季的写作顺序能够理解,但对学习作者抓住景
物特点来具体描写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
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
词的准确。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方
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
“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一个大花园,你们想去看么?(图片
出示小兴安岭的位置)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讲授: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生:读课文。
师:请看这些生字词,大声地读一读吧。
生:读词语。
师:谁来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生 1:翘舌音:抽、赏、舍、融、涨。
生 2:平舌音:葱、淙。
生 3:后鼻音:淙、葱、融、涨、赏、挡。
生 4:三拼音节:献、剑、貂、舔。
生 5:前鼻音:浸、嫩。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其中“赏”字还是我们要求会写的字,下面
我们来观察它的结构,看看哪个地方是写好这个字的关键。
生:结构要紧凑,最后一笔是点。
师:观察真仔细,那跟着老师来写写吧。
生:自由写字。
师:评价
师:同学们写得真漂亮!那现在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让我们开
火车读一读。
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请你谈谈你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 1: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 2: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富饶的地方。
生 3: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生 4: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树木多的地方。
师:那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课件出示)
生:第六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六自然段?
生:读。
师: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
生:把小兴安岭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
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能来读一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
师:春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有哪些景物?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春天
的景色。(课件欣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我看到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师:春天,万物复苏,大自
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样?
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问题: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
条。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1) 抽出是什么意思?(2)把抽出
换成长出可以吗?为什么?
生:抽出是长出的意思。
生:可以。
生:不可以。 ……
师: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抽出把快速长出来的样
子写得很生动形象;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更贴切。
师:春天,天气变暖了,山上的积雪有了什么变化?(课件)用一个
词来概括。
生:积雪融化。
师:小动物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你看,这是什么动物?
生:小鹿。
师:它们在做什么?
生: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
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师:“散步”、“欣赏” 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惬意,也体现了
春天的美好。
师:是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真叫人喜欢,你喜欢小兴安岭的春天
吗?那就把你的感情释放出来吧!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总结学习方法。
师:当我们还沉浸在春天美景时,夏天在向我们悄悄地走来,小兴安
岭的夏天也在悄悄变化着,夏天的山林更绚丽多彩,让我们跟着夏天
的脚步走进山林吧!
师:(课件出示)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三自然段?
生:读课文。 (观赏画面)
师:通过读课文和观赏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树木、雾、太阳、野花、草地
师:夏天的树有什么特点?
生:葱葱茏茏。
生:密密层层。
师:(课件出示:“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密密层层?突
出了什么特点?)
生 1:“密密层层”是距离近,空隙小。
生 2:指枝叶密密层层。
生 3:突出了夏天树叶多。
师:突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师:夏天早晨的小兴安岭什么样?
生:雾多。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雾吗?
师:因为夏天的森林都被树叶封住了,雾不易散去,所以整个森林就
像泡在雾里一样。
师:太阳出来后是什么样的?
生: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
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师:这句话中太阳光比做什么?
师:夏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那夏天的草地上又有什么?
生: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
个美丽的大花坛。
师:夏天,野花盛开,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
使人美不胜收。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夏天美吗?请你把美的感觉读出来
吧!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作者从不同季节里有哪些景物,怎么美来
写的? 看到小兴安岭的春、夏的景色如此迷人,老师都迫不急待地
想去领略它秋、冬两季的风采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去。
师:那就请同学们分成两组自学描写秋、冬两季的自然段。老师这有
学习提示,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完成学习内容,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吧,下课。
课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 2 课时) 上课时间 11.25
教学内容 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卡 1、预习好词好句,选一个你喜欢的季节进行描述。
教学
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屏幕播放小兴安岭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
美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这里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领
略她的美吧!
二、检测字词
1、上节课我们已经和字词交朋友了,下面我们来和你们
的老朋友打个招呼吧。
汇 成 欣 赏 映 照 贡 献 阻 挡 视 线
沉 浸 舌 头 药 材 柔 软 刮 风
2、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三、听录音,感受美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谈一谈你对小兴安岭的印象?
四、自由读课文。
1.把课文读准确流利,读出感情。
2、思考: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并说
出喜欢这个季节的原因。
六、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小兴安岭、
1、要求:可以写一首小诗,改编歌曲,画画......
2、老师写了一首诗,同学们读读,帮我写下去吧。
我爱小兴安岭
我爱小兴安岭的春天,
树木抽芽,新绿点点。
冰雪融化,溪水淙淙。
小鹿悠闲,水中赏影。
我爱小兴安岭的夏天…
批注
板书
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课后
反思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
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
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
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
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图片,让学生在激
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
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情感朗读品味“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
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
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
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
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
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
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
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
“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
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
生机的春景。
4,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
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
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
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学
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
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
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在资料汇
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
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 10 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 7 个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
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
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注意读准“柔、敲、湃”这三个字以及多音字“呢”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思路】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本课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入境、想
像、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
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
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
为学习的主人。
2、美读感悟,放飞想像。
语文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没有生涩难懂的词
语,文笔清新流畅,我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贯穿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
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像,(入境想像、乐器感知想像、角色体验想像)有感情地读,
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
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3、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课后布置学生课后在大自然找一些新发现,着意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让学
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写生字“演、柔、温、雄、充”。)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
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
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4 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
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关于风的声音(大胆想像,美读悟妙)
(1)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你们听……
(2)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的变换中体会微风
和狂风带给人不同感受的对比。
(3)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
的威力”。
(4)指名美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时注意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狂风的雄伟读得急、
猛,感受风声的美妙)再指名 2~3 人有感情朗读。
(5)读得真好,让我们聆听了音乐会的风之曲。
(6)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时用手势划出朗读
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7)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8)教师小结: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
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
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
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
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
几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
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丁丁冬冬……”
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
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
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
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
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当小雨滴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河流,大海。从,唱到。指名学生填
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 组读小溪,2 组读河流,3.4 组词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从体会
“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
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
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
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 4 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
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自主记、写生字。
1、学生齐读 5 个生字(出示“威、敲、汇、涌、阔”)
2、怎样记住这 5 个生字伙伴的样子呢?自由地和同座说一说,记一记吧。
3、你记住哪个字就说哪个字?(学生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书写“敲”字。
5、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
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风
8 大自然的声音 水 美妙
动物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
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
大自然里有着许多美妙的声音,学习此课,学生听到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
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浓厚,并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说,写,模拟出更
多更奇妙的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声,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浓厚情趣。
21 大自然的声音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象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中想象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重点:读中想象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学习难点:读中想象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之处。
3、查资料了解: 音乐家 手风琴 打击乐器
课时:2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略)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认识象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巩固词语认读
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大自然哪些声音?
二、 读中想象,感受声音的美妙。
1.学习第二段,感受风在大自然中创造的美妙音乐。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把找到的词
语或句子做记号。 )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想像体会:
a.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音乐家?风在森林里如何演奏他的手风琴的?
b.重点句子体会: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
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理解词语:呢喃细语
想象:当微风拂过,森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引导学生有感情读前半句。
想象: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森林里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引导学生有感情读后半句。
男女生合作读。
小结: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学习第三段,感受水在大自然中创造的音乐。
默读第三段,想想为什么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小组汇报:
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1)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发出不同
的声音。
想象: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开始了。你会听到哪些声音?
听听下雨声
带着感受齐读这段话
(2)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会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
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
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理解:汇聚
小组读
引导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
小结:
3.自学第四段,感受动物发出的美妙声音
默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为什么说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象声词的作用:
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描绘动物的声音的?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去掉这些词再读
读第四自然段,有什么区别?
拓展:大自然还会有哪些动物也会唱?
4、欣赏各种声音,感受声音的美妙。
三、总结全文
四、拓展练习:
大自然还会有哪些美妙的声音,你也来写写,用上象声词。
五、板书设计
8 大自然的声音
风 声
美 妙 水 声
动物歌声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启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积累,努力去创设有较大空间,能灵活运用,富有创意地表达
形式,训练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作
文水平。
教学过程:
一、以诗激趣:
请大家回忆读过的古诗词中有关大自然声音描写的句子,去追寻作者倾听大自然声音
的足迹!
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七岁的骆宾王看到了
碧波之上鹅儿那洁白美丽的身影,听到了它正弯着颈项,向着蓝天高歌而挥笔写下了〈〈咏
鹅〉〉的动人诗行。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诗人杜甫正看着一对黄鹂在门前翠绿
的柳叶丛中追逐嬉戏,耳听着它们婉转的叫声出神。忽然,一行飞翔的白鹭又把诗人的视野
引向了碧蓝的天空。
师:〈〈绝句〉〉对仗工整,有动有静,画面优美,色彩明艳,确实写得好!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听到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春暖花开的早晨,大诗人孟浩然一觉醒来,便听到
了窗外一片清脆的鸟啼声。他回想起昨夜听到的刮风下雨的声音,担心屋外烂漫的春花经风
吹雨打,一定凋零了不少。作者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生:读着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我仿佛听到了布谷鸟发出的声声呼唤:“阿公,
阿婆,割麦,插禾……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辛弃疾月夜行走在黄沙岭道中,因月光的刺激,枝头上的鹊儿惊栖不定发出声响。
一阵阵凉爽的夜风吹来,知了也愉快地唱起歌来。稻花的清香和一片蛙声正向行人报告丰收
的年景。诗人以动写静,描绘出一幅多么宁静幽美的乡村夏夜图啊!
二、活用教材,说练作文:
师:从大家所找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对大自然里神奇
美妙的声音产生了兴趣,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下面,请大家在教材中找出现代白话
文中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文字,再灵活地运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们在一起交流。
1、 村庄田野里(师提示语)
生:听,春雨沙沙,春雨沙沙。看,它细如牛毛,飘飘洒洒。它点红了桃花,染绿了
柳芽,滋润庄稼,唤醒青蛙,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雨图!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唧”的一声,便从这边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之下。
生:梦幻般安谧的夏夜,农家墙根边,只有金铃子一类的草虫的丝丝叫声。丝丝声是那
样细弱,遥远,像在说梦话呢!
生:“阁阁,刮刮,果果……”无边的田野里,响起一片蛙声,如沸如腾,如鼓角齐
鸣,如风潮竞涌,组成一部和谐动人而又深沉,宏大的乐章。
2、山林里
生:松涛阵阵,泉水叮咚,溪水潺潺,飞禽走售,满目珍奇!
生:“叽叽喳喳”,我听到了鸟儿们立在树枝上,一边梳理蓬松的羽毛,一边歌唱!
有的拍打着翅膀,“扑棱棱”飞来飞去捕捉害虫。
生:密林里,猿猴时而攀枝欢跳,飞身跃林;时而仰颈长鸣,哀婉凄凉。
生:“沙啦啦……沙啦啦……”山雨中,每一片树叶,每一块岩石,每一丛绿草都成了
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生:雨停了,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在往下滴着,滴落在树旁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
脆的声响“丁-冬—丁—冬”
3、江河湖海
师提示语:海洋辽阔无边,波浪翻滚,群鸟齐飞,悠然自鸣……
生:“咯吱咯吱。。”我走在海滩上,踩在脚底的沙子发出了奇妙的声响。
生:我听见了海面上那澎湃的波涛!浪潮涌来,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
荡荡,那声音如山崩地裂,连大地也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听,海底世界里有各种奇异的声音:像蜜蜂一样嗡嗡,像小鸟一样啾啾,像小狗一
样汪汪,有的像在打鼾……
师提示语:
大自然是美好的!可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不和谐的声响。
生:“嘭!嘭!嘭!”谁在无休止地砍伐森林,遥远处的绿叶也为之哀泣!
生:“嗷!嗷!嗷!”谁在残忍地滥杀动物,人类的朋友被摆上了贪吃者的餐桌!
生:轰隆隆,猛烈的炮火;黑沉沉,弥漫的硝烟;血淋淋;拼命地厮杀;哗啦啦,房
屋倒塌;齐刷刷,成千上万人把命丧!谁在为野心和贪欲争斗?谁在践踏人类的文明?
生:乌云密布,狂风怒吼;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大自然伤心至极,狂怒不已!沙尘
暴,酸雨,赤潮,臭氧层出现空洞!
生:听,大自然在向人类愤怒地呐喊:“快保护环境吧!不然的话,你们将失去生存
的家园!”
三、欣赏美文
四、写作训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
设计理念: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直奔主题,围
绕课文题目,抓住重点文段和重点词句,朗读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 S 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
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
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教学要求:
1. 会认本课 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理解“茫然 、宁神静气、 舒畅、
惊愕”等词语。
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
学生爱鸟、 护鸟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些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
2. 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茫然、宁神静气、
舒畅、惊愕”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1.读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最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
2. 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留意预习时划出的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交流容易混肴的字音河南写的字形。
3.交流检查学习情况。
⑴. 出示会认的字。
黎 凝 兀 瞬 掠
黎明 凝神静气 兀立 一瞬间 掠过
(①.指名认读。强调“凝”的读音。②.说会认字在文中出现的词,理解意
思。强调“ 凝神静气”“ 兀立”“ 掠过”的意思。)
⑵.出示会写的字。
①.指名认读。强调“蒙”的读音。“鼻”和“舒”的部首及字形。“翅”
的笔顺。
②.说会认字在文中出现的词,理解意思。强调“舒畅”的意思,会用其造
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3.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概括的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结束):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
四.布置作业。
1.规范的书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父亲、树林和鸟
一、教学目标:
1.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
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故事,注意理
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
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
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4.1 第二课时
4.1.1 教学活动
(一)引出新课,指导学生自主质疑。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6 课(父亲 树林和鸟),
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写一写吧。我们再一起
把课题读一读吧。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2.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
能够说明父亲喜欢鸟、了解鸟、爱护鸟的句子。
(批注为什么?)
3.想想这篇课文只要讲什么?
(三)精读感悟,以评促读
1.小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谁能说说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
吗?
(师:是啊,父亲不但爱鸟,还很了解鸟,下面大家分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讨论课文中写父亲爱鸟、了解鸟的句
子)
学生交流所划句子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要读得让同桌也喜欢这
些句子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舒畅”
的意思
(师小结:理解词义可以通过查字典、换近义词、联系
上下文等形式去理解)
2.重点指导理解和读好以下句子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汇报,每找出词语、句子的理解、感悟、
相互补充。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鸟的了解?
A.我们小组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
的鸟。
B.我来补充:一生指从生到死的全部时间。
C.我来补充:最喜爱说明不是一般的爱,喜爱树林和歌唱的
鸟超过所有的喜爱的事物。
D.我来补充:这是全文的总起句。
第二个小组汇报
A.我们小组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父亲突然站定,朝树林上上
下下地望了望,用鼻子又闻了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
少鸟。”
B.我来补充: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写出父亲观察
的仔细,闻得认真,同时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非常熟悉和
了解。
C.我来补充:喃喃是小声唠叨的意思。
师:那你们小组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第三小组:
A.我们小组在第五自然段找到: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问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B.我来补充: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这说明父亲
对鸟的爱护备至。
C.我来给大家读一下这句话。
第四小组
A 我们小组在第 15 自然段找到了: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
最快活的时刻。”
B.“这”指的是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每一
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
C.舒畅的意思是心情宽舒欢畅。
第五小组
A.我们小组在 17 自然段中找到: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
时间是飞向天空飞离树枝那一瞬间,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
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B.我来补充:为什么清晨的鸟儿最容易被猎人打中?谁来说
C.我来说:在第 19 自然段中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
湿,飞起沉重“”可以看出黎明时的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小结:
是啊,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除了看动静、闻气味、
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清晨鸟儿爱唱歌,清晨鸟儿容易被猎
人打中,他真是一个了解鸟的人。
说一说:我们该怎样保护鸟类?
下面看课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对的行为?哪些是不
对的行为?
图片中最后一个小男孩会对自己的父亲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A.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
B.爸爸,你知道吗?当我看见你击伤了鸟儿美丽的翅膀,
我的梦再也不能飞翔。
C.爸爸,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善待它。
D.......
(是的,课文中的小朋友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高兴、自豪,
让我们一起嘟嘟课文中最后一段话吧)
(学生美美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师:“猎人是什么人?”
生:打猎的人,课文中指打鸟的人。
师:父亲是打鸟的人,父亲不是猎人,那么父亲不是猎人父
亲是什么人呢?我为什么高兴呢?我高兴说明什么?
生:父亲是个爱鸟的人,我就高兴,说明我也是一个爱鸟的
人。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升华感情。
师: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了课文内容,是的,清晨林
中最快活最可爱的小鸟,它们飞来飞去,唤醒森林,保护庄
稼,看到它们活波可爱的样子,我们怎能不爱它,又怎能忍
心伤害它们呢,让我们带着对小鸟的爱,再来读读课文吧!
1.齐读课文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思维拓展
1.刚才,从同学们读的眼神,老师看到你爱鸟,他爱鸟,我
们大家都爱鸟。老师有一个建议,让我们拿起笔,写一句爱
鸟的广告词,写一句赞美小鸟的话也可以。
2.看课件,写一篇文章,想一想小鸟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题目自拟。
父亲、 树林和鸟
教学要求:
1. 会认本课 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理解“茫然 、宁神静气、 舒畅、
惊愕”等词语。
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
爱鸟、 护鸟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
2. 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
惊愕”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1.读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最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
2. 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留意预习时划出的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交流容易混肴的字音河南写的字形。
3.交流检查学习情况。
⑴. 出示会认的字。
黎 凝 兀 瞬
掠
黎明 凝神静气 兀立 一瞬间 掠过
强调“凝”的读音。理解 “ 凝神静气”“ 兀立”“ 掠过”的意思。用
“舒畅”造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3.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概括的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结束):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
四.布置作业。
1.规范的书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
的爱鸟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
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检查生字词。
2.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重要内容。
⑴.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
⑵.齐读课文,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感悟,有感情朗读。
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1.体会“最喜欢”“一生”流露出父亲怎样的情感。
2.从哪儿能看出父亲对树林和鸟喜爱的感情之深呢?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
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
(1)看得仔细。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
父亲:“林子里有不少鸟。”“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
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也没有听到一只鸟叫。”“仔细找,却没有找到晃动
的叶子。”
提问:父亲为什么能发觉林子里有不少鸟,而我却什么也没看见?这说明什么?
(扣住“父亲看得仔细、很爱鸟、对鸟非常的熟悉和了解”说即可。)
②.望着凝神静气的父亲,我心里想些什么?此时我脸上的表情回事什么样的,
用一个词语形容。(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最终落实到“茫然”并理解意思。)
分角色朗读 2——6 自然段,读出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
(2)闻得认真。
①指名读父亲说的话。从父亲的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树林里为什么会有鸟
味?怎样才能闻到鸟特有的气味?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都是父亲长期观察和亲
身体验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是父亲爱鸟的具体体现。)
②有感情的朗读 7---10 自然段。
(3)听得快活。
①读 11-15 自然段。
②父亲为什么说:“鸟快活的时候,飞离树枝的一瞬间,也是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的时候。”你体会又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
3.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语。
二、新课学习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对鸟相当熟悉,谁来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4、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去读一读。
三、难点突破
1.出示重点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2、读句子,想一想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汇报交流。
4、父亲对鸟如此了解,源于他对鸟发自肺腑的爱。所以“我”庆幸父亲不是猎
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四、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丹顶鹤的故事》
2,说说你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课外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下节课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
26. 父亲、树林和鸟
看 鸟动 仔细
父亲 闻 鸟味 认真
爱鸟 听 鸟歌 快活
《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
一、 填空。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吃惊而发愣——( )
②敬重佩服———( )
③月光不明———( )
2、摘录文中的一句歇后语,并试着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猪八戒照镜子—— ( )
狗咬吕洞宾——( )
风箱里的老鼠—— ( )
泥菩萨过江——(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愕( )
诡秘( )
本事( )
清晰(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也许( )
直接( )
模糊( )
佩服( )
3、想想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用“谁干什么?”的句式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填写完整
缓慢爬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驮枣快跑
三、写话练习。
请你用“先....接着....再....最后....”的句式,以刺猬的口吻把偷枣的 经过写
完整。 (友情提示:可用上“爬、摇、归、打、滚、扎、驮、跑”这些动 词。 )
说起这偷枣啊,可惊险啦!我先缓慢地往树上爬,生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⒈ 自主学习课文字词,理解“惊愕、诡秘、径直、钦佩”等词语的
意思。
⒉ 学习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课文中叙述的“偷
枣”、“击退大黑狗”这两件事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
感受刺猬偷枣和护身的本领大,并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刺猬
的喜爱之情。
⒊ 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继续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
力。
⒋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⒈ 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和护身的本领大,
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⒉ 继续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认识”刺猬。
⒈ 出示刺猬的图片,交流
⒉ 出示课题。
说明:以交流刺猬资料入手,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走近”刺猬。
⒈ 学习词语:朦胧 斑斑驳驳 时隐时现
⒉ 出示句子,了解写作顺序,板书:一天晚上 第二天晚上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
藏。
⒊ 这样月色朦胧、十分安静的夜晚刺猬来到了哪里?做了什么呢?
读读课文,和同桌说一说。
⒋ 交流板书:
枣树上 草棚前
偷枣 击退大老黑
说明:在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课文内容、了解刺猬特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训练中“亲近”刺猬。
㈠ 学习“偷枣”语段。
⒈ 初步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
⑴ 默读课文 2—9 小节,圈划有关动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刺猬是如
何偷枣的。
⑵ 学生交流,师媒体出示:爬 摇 掉
归 打 滚 扎
驮 跑
⑶ 小结刺猬偷枣的过程(上树摇枣、归枣打滚、背枣逃跑)。
说明:刺猬偷枣部分内容生动有趣,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作者具体描
写了刺猬偷枣时的动作,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这一环节,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分清步骤,从整体上对偷枣
过程作大概了解。
⒉ 品味语言体会刺猬的可爱
⑴在偷枣的过程中,你对哪一部分内容印象最深?把和这部分有关的
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再读读,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⑵学生交流(预设如下,根据交流出示)
▲上树摇枣
① 理解“诡秘”,体会刺猬爬树时的小心谨慎;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了解作者初见刺猬时的心情,板书:惊愕。
② 理解“用力摇晃”,感受刺猬的聪明;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③ 理解“径直”,了解刺猬的迫切心情。
▲归枣打滚
解释“逐个”“归”“就地”“打滚”感受刺猬的聪明及动作的熟练;
指导朗读。
▲背枣逃跑
通过想像、朗读了解其着急的心情。
⑶师生配合读 2——9 节
出示: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板书:本事高明 钦佩
⒊ 尝试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现在你能不能看着板书,试着把刺猬
偷枣这件事简洁、完整地说一说,注意把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和
我的感受说完整。
说明:作者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描写的非常具体生动,是本课学习的重
点。整个过程既是学习文本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的过程,又是进行
语言实践、训练概括能力、掌握概括方法过程,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
整合。
㈡ 学习“击退大黑狗”语段。
⒈ 默读第二部分,试着从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和我的感受几方
面说说第二件事。
板书:护身本事大 高兴
⒉ 找出刺猬是怎么护身的句子。
交流,出示:我刚想叫住它,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
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
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调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
了。
⑴ 理解“鬼”,感受作者喜爱之情。
⑵ 指导朗读。 板书:喜爱
说明:在文本中,“击退大黑狗”这件事是略写,因此,教学过程可
重点抓住一个“鬼”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
四、总结全文,在情感升华中学会善待动物。
⒈ 学了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呢?
⒉ 点明作者的情感变化,再读课题。
⒊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了解他们,关爱他们,
做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说明:这一环节,是对作者情感线索的整体回顾,期待学生能对主题
有所提升,激发孩子们热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附板书:
15 带刺的朋友
一天晚上 第二天晚上
枣树上 草棚前
偷枣(本事高明) 击退大老黑(护身本事大)
惊愕 钦佩 高兴(喜
爱)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 13 个生字,会写“别、到”两个字,积累一些新
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 自然段。
3.能用“……一不小心……”说一句话。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 自然段,2、学习生字“别、到”。
教学难点:能用“……一不小心……”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
呼,(你好,司马光)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是古时候的宋朝人,他的姓比较少见,是两个字的司马,名字叫光,比
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3.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
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就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朗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读
到自己满意为止。)
2.检查生字、词语
(1)出示带拼音的生词,指名读。(建议一个学生读两三个或一行。)
古时候(轻声)、司马光、假山、一口水缸、装满、举起、叫着、使劲、砸破、
得救、一不小心
(2)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生词。
(3)拿出卡片,让学生认读单个生字。
三、明白课文大意
(一)生字词语都会读了,相信课文就难不倒大家了吧!小朋友们自己再把课文
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的什么故事。指名说。(只需说出个大
概。)
(二)看图回答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出示词语:古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着书读
第一自然段。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词语:一口水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⑴(师指着图上落入水缸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怎么了?引导读第三自然段,练
习说话“一不小心”)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赶紧往教室门外走去,一不小心____________。
在操场上活动的时候,我一不小心 ,__________。
(2)这个小朋友处境很危险,别的小朋友都怎么了?看图说一说,再次出示词语
“慌了吓哭了 叫着喊着”,引导读第四自然段。
(3)那个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看图说一说。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那口大水缸,引导孩子读描写司马光的话,强调读出“举”“使劲”,
“砸”等词语,加上动作表演,最后课件出示水缸被砸破了,老师读出最后一个
自然段。
六、生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写两个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别、到”两个生字,先让学生观察怎么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七、板书
《司马光》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 10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
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
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
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
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
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
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
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
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
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
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
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
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
900 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
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 2 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
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
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 4 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
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 2 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 1 组的第 2 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
作用。
(2)第 2 组的第 2 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 10 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导学案
教材解析:
本课是讲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
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
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本文具有很强的教
育意义。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
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
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展知识。
4、培养学生朗读感情朗读课文及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
文。
2、培养学生朗读感情朗读课文及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 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
断救人的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动画片、彩色纸。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加强记忆
1、你们可以跟我分享一下你们的小秘密吗?(说说最喜
欢的小朋友,为什么?)
2、复习巩固“我会认”生字。
二、精讲释疑,分析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2、我是小小故事王:请小朋友,走到台上来,把《司马
光 》 这 篇 课 文 , 用 自 己 的 话 来 口 头 复 述 给 大 家 听 。 时 间
( )
地点 ( ) 人物
( )
发 生 了
(
)事。
3、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从文中知道司马光是位
( )的孩子。
三、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1、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做?怎样救出你的朋友
呢?
2、私自去游泳,这样做对吗?
四、训练检测,巩固知识
1、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下课后,有的小朋友 ( ),
有的小朋友( ),还有的小朋友
( ) 。
( 2 )、 放 学 后 , 同 学 们 大 扫 除 , 有 的 同 学
( ), 有 的 同 学
( ) , 还 有 的 同 学
( )。
( 3 )、 今 天 玩 游 戏 时 , 我 一 不 小 心 就
( )。
( 4 )、 刚 才 我 用 力 写 字 时 , 不 小 心 把
( )。
2、写出反义词。
古—( ) 有—( ) 哭—
( ) 里—( ) 假—( )
下—( ) 大—( ) 水—
( ) 满—( ) 去—( )
小心—( ) 朋友—( )
3、给多音字组词。
得 ( )( ) 着( )( )
都( )( ) 没( )( )
( )( ) ( )( )
( )( ) ( )( )
( )( ) ( )( )
几( )( ) 别( )( ) 的
( )( ) 假( )( )
( )( ) ( )( )
( )( ) ( )( )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是讲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
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
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通
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沉着机智才会
想出好办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 到
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展知识。
4、培养学生朗读感情朗读课文及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朗读感情朗读课文及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 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动画片、彩色纸。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师生互动(7 分钟)
1、师:孩子们,今天陈老师跟你们分享一个秘密,你们想听吗?陈老师非
常喜欢我们一(2)班的孩子们,因为你们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爱劳动,爱学
习、、、、、、同意我说法的请微笑,你们的笑容真甜蜜,礼尚往来,你们可以跟我
分享一下你们的小秘密吗?(学生说完,和学生握手,如此导入尽早化解课前紧
张的气氛,更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2 分钟)
2、师: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司马光》,司马光他是宋朝著名的政治
家、文学家,他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勇敢,接下来请观看《司马光砸缸救人》视
频。(2 分钟)
3、我是小小故事王:请小朋友,走到台上来,把《司马光》这篇课文,用
自己的话来口头复述给大家听(给予肯定,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别人和口语交
际表达能力。)(3 分钟)
二、自主学习,加强记忆(4 分钟)
1、复习巩固“我会认”生字。(出示 PPT,先由学生抢读,再齐读,注意翘
舌音和后鼻音的读音,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2 分钟)
2、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出示课文内容 PPT)(2 分钟)
三、精讲释疑,分析课文(23 分钟)
1、学习第一自然段(2 分钟)
(1)、分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 句话,反义词(古-今,有-无,),轻声字(时
候,孩子),量词(一个孩子),多音字(子,子女,儿子)
(3)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4 分钟)
(1)、师:孩子们真棒,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谁来朗读?勇敢
的孩子在哪里?
(2)、理解文段。2 句话,反义词(回-去,朋友-敌人,里-内、外,假-
真, 上-下,大-小,水-火,满-空),轻声字(时候,孩子),量词(一口大水
缸,一座花园),多音字(几,几个、茶几,假,真假、放假,了,好了、知了)
(3)、齐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5 分钟)
(1)、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谁来朗读?勇敢的孩子在哪里?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 1 句话,动词(爬,蛇、壁虎,掉),反义词
(小心—大意),近义词(小心-仔细、认真)
(3)用“一不小心”说出一句话。今天玩游戏时,我一不小心就(把帽子
弄丢了,脚受伤了,衣服脏了)。
(4)、我班小小赛读会:师生 PK、组组 PK、男女 PK,读出紧张的语气(设
身入境,假如你的好朋友掉进了大水缸,你会怎么样?—紧张、慌忙)
4、学习第四自然段(5 分钟)
(1)、抽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有 1 句话,多音字(别,别人、别扭,的,
好的、目的,着,看着、着急,都,都是、首都),反义词(哭-笑) ,动词(慌、
吓哭、叫着、喊着、跑、找),
(3)、根据情境图说出其他小朋友的神情和动词。
(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5)、你认为别的小朋友是怎样的人?(胆子小、不勇敢、不爱动脑筋)
(6)、多形式读出“紧张、害怕、慌张”的气氛。(都慌了,有的、、、、、、、)
5、学习第五自然段(3 分钟)
(1)、师:别的小朋友都慌张了,司马光是不是和他们一样呢?我们一起
来齐读第五自然段吧!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有 1 句话,动词要示范动作,有实物更好(举
起)、砸(力气小,想抓紧时间救出朋友)有实物更好, 量词(一块石头),轻
声字(石头)
(3)、理解“使劲(用力,力气小)”、“几下子”。
(4)、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朗读。(着重读“没有慌”“使劲”)
6、学习第六自然段(2 分钟)
(1)小组朗读。
(2)、读了第六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得救了,有 1 句话,动词(流、
掉、得救),多音字(得,觉得、得到、我得学习)
(3)理解“得救”,救出来了,没有危险了
(4)、感情朗读,读出放松的语气。
7、有感情齐读课文。(2 分钟)
四、合作探究,共同进步(5 分钟)
1、这样做对吗?
2、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做?怎样救出你的朋友呢?
3、让学生议论后,在字条上写出来并张贴在黑板上。
五、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1 分钟)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胆子小、慌张)
慌张 吓哭 叫着 喊着 找
大人
司 马 光:(勇敢、聪明、爱动脑筋、爱思考)
没有慌 举起 使劲砸
《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调”,能正确读写“文
静、慢吞吞、情绪、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
前后的变化。
3、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
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2)搜集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
如张海迪、霍金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好吗?(生
鼓掌)
师:你们的掌声很热情,那你们想通过掌声对各位老师说什么?
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想通过学
习文章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把课文读正确、
流利。
出示读文要求:
(1)我的独立学习目标。
①认真读文,为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注意长句子中段落间的停顿,遇到拼读困难的词语可以借助书上注音或向
同桌请教后再读。
③用“方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依据生字表用“圆圈”圈出本课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①相互听读生字表生字,(先说字的读音,再给生字组词)检查预习情况。
②分段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③交流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本课词语)愿意、姿势、情况、热烈、情绪、讲述、鼓励、残疾、持
久、注视、落下、轮流、骤然间、慢吞吞、普通话、渐渐平息。
(1)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2)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读音。
(3)交流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书写。
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写好“姿势”“普通话”“鼓励”三个词语,其他的字可
以重点指导,如“吞”字的上半部分和“烈”字的下半部分,要写得比较舒展才
美观。
4、学会了生字词,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加正
确、流利。
5、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了解英子。
1、指名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思考: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文静、内向、
自卑、忧郁、患了小儿麻痹症)
2、出示自学提示:a.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的句子。b.联系身边的人和事,
想一想,从这些句子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是什么原因让英子总是默默
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2)英子的走路姿势一摇一晃,可她也想像正常孩子一样走出教室。想象
一下,英子也想去干什么?
(3)但是这一切,英子都做不到,她的心情你能理解吗?把这种感受读出
来。
4、出示课文第 4 自然段,思考: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了?(开朗)
(1)想象一下:她还会和同学们一起( )、一起( )、一起( )……
(2)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 4 自然段。
(3)对比英子前后的表现你有什么疑惑?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请同学们齐读。设疑: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课,同学
们欢迎吗?那么你们会以怎样的方式让老师感受到你们欢迎我?(学生鼓掌)那
么我们可以这样说(出示:掌声是一段欢迎词,讲述着心里的热情)。课文中的
掌声还有哪些含义呢?请大家根据自读要求自由地朗读课文。
2、小结:英子变化的前后真是判若两人。是啊,从忧郁到开朗,一对反义
词出现在同一个孩子身上,我们心中一定画了一个问号——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
的作用?那就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吧!
二、精读课文,聚焦掌声。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 3 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
同的符号标记出来。如果能说说同学们为什么鼓掌那就更好了。
(一)品读第一次掌声。
1、指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自己试着完成学习卡内容的填写。
2、汇报:同学们为什么会给英子掌声呢?(因为英子害怕)你从哪句话知
道的?
(出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教师点拨:理解“慢吞吞”,你能做一个“慢吞吞”的动作吗?英子为什么
要“慢吞吞”的?
3、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么想?用一个词语形容英子当时的内心感受。(害
怕、担心、忐忑、恐惧、难过、紧张。)
过渡:所以英子的“眼圈红红的”,是啊,英子紧张、难过、害怕,此时她
万般无奈,无比痛苦,你能把英子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
5、写法小结:你们知道这句话是对英子哪方面进行的描写吗?
(“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是对英子动作的描写;“眼圈红红的”,是对英子神
态的描写。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英子内心的痛苦。)
6、过渡:英子在胆怯中,在同学们的目光中走上了讲台,教室里响起了掌
声。同学们,英子如果就站在你们的面前,你们会怎么做?(学生回答——鼓掌)
好,那我们现在就为英子鼓掌吧!
7、小结:你们的掌声整齐而响亮,这是热烈的掌声;你们的掌声一直不停,
这是持久的掌声。假如,英子就是我们班的一员,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8、让我们将千言万语都融入在这掌声中吧。
9、说说看,我们的掌声里有着怎样的力量。
小结:出示——掌声是一段鼓励的话语。暖暖地激励人战胜自卑。
(二)品读第二次掌声。
1、自由读描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多么感人的场面,让我们回到那精彩的瞬间。(展示课文插图并配以掌声)
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掌声再次响起,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对英子说什么?(理
解第二次掌声的含义。)
4、过渡:可文中的同学们什么也没说,只是用掌声表达,这掌声中包含着
他们的什么?
(预设:掌声中有同学们的赞赏,掌声中有同学们的表扬,掌声中有同学们
的鼓励……)
5、小结:出示:掌声是最高的赞美,是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6、掌声中,英子有无数话涌上心头,可她什么也没说,请同学们看插图,
猜猜英子心里是怎么想的?此时英子又是怎么做的?
7、对比读:感受变化。
出示句子:
①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②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8、提问:“一摇一晃”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应该带着怎
样的感情读呢?你如果是英子,这两次的心情一样吗?
这样的改变都来自同学们的掌声。我想说:(出示)掌声是浓浓的关爱,让
世界变得更美好。
三、创设情境,体会微笑。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含义。
3、你还想为英子鼓掌吗?这掌声中包含着你对英子的哪些情感?
(希望、祝福、祝贺)
将之前总结性的话语全部出示出来,引导学生填空:掌声是
________________。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总结:是啊,掌声是一种爱,让世界变得温馨!英子永远忘不了这爱的掌声,
永远感谢这爱的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让我们把我们的掌声,
把我们的爱心,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孩子们,你们就是爱的创造者,只要人人献
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犹豫、骤然、镇定、忧郁
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和鼓励。要
学会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和鼓励。
教学难点
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朋友吧。
(出示图片 1:一男孩和一女孩牵着老爷爷过马路,男
孩手中提着老爷爷的袋子)
(出示图片 2:一辆公交车里,两青年正在为谁给老人
让座而吵得面红耳赤,一个小学生站出来说他来让座)
2.你想对图画里的人说点什么呢?
学生回答夸奖图画中的小学生。
师:那让我们用行动来夸夸他们吧,跟老师说,一二三,
你真棒
那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做过跟图片中一样的事情呀?
我们也来夸夸他们吧,一二三,你真棒。
3.我们用掌声夸奖了做好事的同学,他们呀,会比以
前做的更好呢。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题目叫做掌声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课文的作者是一个叫董保纲的人,他在读中学的时候
呀,收到了一个叫英子的同学的来信。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
白,同学们并没用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到底英子为什么会给作者寄去这样一封信呢?那掌
声又是怎么样的掌声呢?我们带着这两个疑问走进课文去
读读吧。
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 117 页,大家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就多读几遍,读完的同
学就用你的坐姿给我一个信号吧。
3.好,现在不看书本,我要请一位记忆力好的小朋友来
说说,你脑海里的英子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小儿麻痹症 落下了残疾 走
路的姿势)
教读词语,并随机出示小儿麻痹症的知识
出示句子,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
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出示句子: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4.那她为了不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是怎么做的
呀?请同学们找一找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然后将体现她性
格特征的词语圈一圈。
学生回答,找出 文静、默默地
5.那后来她的性格变了吗?
请同学们画出两次掌声的句子。
三、感悟掌声
1.请一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英子的自卑使她在全班同学都看着她的时候,低下了
头。如果在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说鼓励她或者跟老师说出英子的情况等)
3,虽然是万般不情愿,但是英子还是站了起来,这个
时候她该是下了多大的勇气呀!谁能说说她为什么犹豫呢?
假如你是英子,你会在心里想什么?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英子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
自卑和伤心。
,4.那就让我们将她的犹豫、自卑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
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
走上了讲台。)
5.教师接着读课件上的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
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
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这就是第一次掌声。谁能说说这次掌声代表了什么?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适时指导。
6.正是因为这样的一次饱含着同学们的鼓励的掌声,让
英子鼓起了勇气,用她那标准而好听的普通话给大家讲述了
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谁能来说说镇定情绪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7.故事讲完了,教师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第二
次掌声,而英子先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再持续的
掌声中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这个时候她心里又在想什么?
8.从这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再讨
论,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 119 页,我们去看看要求写的
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姿、势、述、励。
2.学生交流写这些字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提示写字姿势。
5.教师评价学生的较典型的作品。
26 灰 雀
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出 2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
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四点:
兴趣点:列宁生平的搜集。
困惑点: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
兴奋点:引导耐心、得体的劝孩子放回灰雀。
发展点:教育学生保护鸟类等动物。年个
准备:挂图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话实说,兴趣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事,家长会怎么对你呢?请大家实话实说,畅所
欲言。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通过学习课
文,看看名人是怎么处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的,你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怎样的不
平凡。
二、导学: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0)
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一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
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 “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
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前文
灰雀是那样的惹人喜爱,我们再来读读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吧“ 公园里有
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
二、 抓住重点,深悟导练
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
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
也没有找到,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学习第(3-10)段
1、自由读课文(3-10)段,找找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句话是男孩说的,用
“~~~~~”画出列宁说的话,男孩说的话用“____”画出来,列宁
说的话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
词来概括,是什么?(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男
孩说的话),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4、男孩的话有三次,先说没看见,后来说灰雀会回来 ,还说一定会飞回来,为
什么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受到了列宁的感染)
5、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
同?
三、感情升华,评价导思(学习 11-13)
1、指导看图,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
头欢唱了,学习第(11-13)段,读读想想,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列宁见男孩已经知道错了,他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理解孩子,不想伤害孩子,
所以没有问孩子。
3、学习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孩子,知错就改。列宁,爱护动物,尊重、爱护小朋友)
四、总结全文:列宁对待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味的批评、指责,而是尊重、爱护孩
子的自尊心,循循善诱,让孩子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本文就是通过这样
一件小事表达了列宁作为名人的不平凡的一面。
板书: 5 灰 雀
(惹人喜爱)
喜欢 捉 对 话
惋惜 放 心理活动
担心
尊重 爱护
列宁 男孩
诚实 知错就改
26.灰雀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
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
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
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
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
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
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
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
蹦乱跳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
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
些词可深入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
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
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
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
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思考、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诚实的孩子?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
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
六、处理课后练习题。
七、布置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
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
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
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灰雀》教学设计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
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
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活动过程】
一、通过复习引入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三只灰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课文中
的一个词来说:这是多么 的灰雀啊!
(灯片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
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二、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师:课文中还有些句子也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学习 2--10 自然段。(灯片出示自学提示一)
学生汇报:
A、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B、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
的灰雀吗?”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
语气。
D、列宁问:“会飞回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四个句子,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列宁对灰雀
的喜爱(动作、语言)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都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
一个词来概括:爱)
(灯片出示句子)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师: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重点从语言中体会:
──“没看见,我没看见。”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
说?
③比较说话内容的呈现形式,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
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三、体会他们不同的爱
讨论: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
请大家讨论讨论!
(我赞同 的爱,因为 。)
四、学习第 11 一 13 自然段
(过渡)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们又多了一
位真正的好朋友。(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多媒体字幕:课文第 12 自然段内容。)
1、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2、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五、拓展
1、列宁为鸟儿又可以自由自在歌唱了而高兴,为男孩知错就改而高兴,列
宁是个怎样的人?
2、回顾《蜜蜂引路》这篇课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列宁呢?
3、拓展:列宁还会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来读读他小时候的故事《斗鹅》。
总结:列宁有很多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课外还可以收集有关列宁的
故事读一读。
六、作业
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七、板书
5、灰 雀
爱 有爱心
列 宁 小男孩 善于观察
放鸟归园 爱学习
……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 5 个生字。会写“郊、散”等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
散步、胸脯”等 14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
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 1 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
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
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 1 自
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
“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 1 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
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
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
是诚实的表现。
2.指导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崇高品质。
教学流程
一、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
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
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 3、5、7、9 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
些话的意思。
(1)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
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
词来概括,是什么?
随机板书:爱。
3.思考: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 4.8.10 自
然段。
(1)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
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2)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
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
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3-10 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 11──13 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
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
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布置作业,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
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
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简介白求恩。从国籍这个角
度看,他是我们的客人吗?
3、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白求恩说的哪些话跟题
目有关系?
出示句子:(齐读)
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
己的阵地呢?
师:读了刚才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反问句)你是眼睛真亮,
谁能把藏在这个问号里的意思读出来。
师:你读得真棒!知道白求恩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转换句式。
4、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阵地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炮
火纷飞,硝烟弥漫,要流血和牺牲的地方)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们觉得白求恩的手术台旁有没有危险呢?(有)
二、潜心会文,感受“危险”,感动“坚守”
感受“危险”
1、过渡:是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请你默读课
文的 2-4 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交流: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
烟雾淹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
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是呀,白求恩所在的小庙是多么的危险呀,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
出来。选择其中之一进进行行重点朗读。
师:再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新发现?(情况越来越危险)
感动“坚守”
2、过渡:是呀,小庙已经摇摇愈坠,小庙已经岌岌可危,在这里多
呆一刻,都有生命的危险,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被落下来的炮弹炸
得粉身碎骨的危险。撤离迫在眉睫,撤离刻不容缓。可是,身处险境
的白求恩撤离了吗?(没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仔细地再读读课文的 2-4 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从画
出的白求恩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在旁边写下
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
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从白求恩的动作当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镇定自若,
临危不惧,毫不慌张)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你能读出这份镇
定自若吗?
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
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
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白求恩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几句
话?(毫不犹豫,坚定,对工作极端负责)那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读着,读着,白求恩那鲜活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随机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师长让你离开,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呢?
火快烧到手术台了,小庙也快要倒塌了,请您离开吧?
白求恩同志,这里有生命危险,难道你不怕吗?
白求恩同志,您是外国人,我们要为你的安全负责,让您离开是师长
对您的关心呀!
师:听着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真是感动,觉得你们真正走进了白求恩
的心里。同时,我们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让我们再次读读这句话,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呢?(不知疲倦,不顾个人安危)
读出你的感受来。
3、过渡: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而,出示: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师:同学们,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
在干什么?
师:是呀,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
手术台这个阵地,同学们,这该是怎样的六十九个小时?
三、延伸拓展,感叹“精神”
1、白求恩在是国只待了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却留下了无数让人感
动的故事。出示资料: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1 938 年 10 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领的医疗小分队冒着漫天飞雪,
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傍晚.他们来到雁北(山西北部)灵丘县
河浙村九旅后方卫生部。进了屋,白求恩一边脱雨衣,一边对古部长
说:“走,我们到病房看一看。”“休息一下再去吧!”古部长回答道。
白求恩十分严肃地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伤员在等着
我们呢。”医护人员见他很坚决,只好和他一起走进了病房。白求恩
不顾白天行军的劳累,一口气检查了三十多个伤员,其中有五名需要
立即动手术。白求恩饭也顾不上吃,就开始做手术。
有一个叫许庆成的战士,他在战斗中右手受伤,流血不止,处于昏迷
状态。他躺在担架上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叫着:“白……大夫……”他失
去了知觉。大家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医生走到他跟前,掀开被子一
看,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担架上流了一大摊血,右胳臂断了,只有
筋肉还连结着,上面全是泥土。凭着他的经验,这伤员已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白求恩从几十里之外匆匆赶来了,嘴里说着:“孩子,我
来了!”说完迅速检查伤情,立即进行手术。这时,伤员体温很高,
生命已经很危险了,马上输血,伤员的生命还能救活!在场的医护人
员纷纷要求献血,白求恩坚定地说:“我是 O 型血,万能输血者,快
点准备吧!”大家坚决不同意。“别耽误时间了,救伤员要紧。’油求
恩微笑着说。鲜血,白求恩大夫的 300 毫升鲜血,缓缓地流进中国战
士的血管里。伤员得救了,白求恩高兴地说:“能救活一个战士,就
等于消灭许多敌人。”
同学们, 1939 年 10 月,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不慎刺破手指,感
染上病毒,高烧、呕吐不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求恩忍受着巨大
的病痛;安排好了如何组织手术队支援前线,并给上级写下了最后的
遗嘱,1939 年 11 月 12 日凌晨 5 时 20 分,白求恩因治疗无效,牺牲
在一户农家的土炕上。
你们读了以后,觉得,他是我们的客人吗?(讨论)
白求恩牺牲了,他倒在了自己工作的岗位上,他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但他坚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他用自己的生命铿锵有力说:
“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
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
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毛泽东主席在
《纪念白求恩》中赞扬道,白求恩同志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人,是一个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人。他
的这种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同学们,让我们学习白求恩的这种精
神,让他的话永远响在我们耳畔:
“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
自己的阵地呢?”
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余年峰这首纪念白求恩的诗歌,一起来
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白求恩(解读<纪念白求恩>)
余年峰
是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是谁?不畏强暴,帮助抗战
是谁?不顾年迈,毫不利己
是谁?不图安逸(yì),专门利人
是谁?不分昼夜,救死扶伤
是谁?不喜自吹,满腔热忱(chén)
是谁?不忘沟壑(hè),迎风斗雪
是谁?不幸殉(xùn)职,精神传诵
是谁?是谁?是谁?
他就是白求恩!
四、坚守自己的“阵地”
同学们,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那么
( )是教师的阵地。
( )是学生的阵地。
( )是工人的阵地。
( )是农民的阵地。
……
师结:人生是一个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块阵地。我们应该
如何坚守自己的阵地?我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有所感
悟……
一、导入
板书手术台,“手术台”是什么?(医生用来给病人做手术
的台子。)板书阵地,“阵地”是什么?(军队为战斗而占据的地
方。)手术台怎么就和阵地产生了联系?手术台怎么就成了阵地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十一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补充课
题)请同学们响亮地读一读课题。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白求恩)你对白求恩了解多
少呢?谁来说一说?(学生介绍白求恩)
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的不错,请同学们看这样两张照片:这
是白求恩在加拿大的故居,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 100 多年,但是
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幢精致甚至豪华的二层楼房。而这是
白求恩在中国居住的地方。在中国人们被肆意杀害,在中国最苦
难、最需要帮助的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很自然地就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他在中国战场上的一个
片段,请同学们翻开书 82 页,按照自学要求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注意会认字的读音。
(2)观察会写字,记住字形。
(3)画出并理解不懂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与
同桌讨论)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
点、人物、做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组生字:挨、斗、结
2、我们再来看下一组生字,(庙、瓦、帘)
记住字形,放回句子中读一读。
3、我们再来看一组词语,(出示:镇定 敏捷 争分夺秒)你发现
这组词语都是写谁的?(白求恩)有人说词语是有温度的,词语
是富有感情的,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那个镇定、敏捷、争
分夺秒的白求恩?
4、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组词语:陆续、继续、连续
陆续: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表示先先后后,
时断时续,中间有间隔。课文中指从火线上先先后后不时抬下伤
员来。
继续: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指原来做某件事,
中间被其他事耽搁后,接着再做下去。联系课文内容,白求恩正
在给伤员做手术时,有人来传达师长请他撤离的决定,白求恩沉
思后作出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自己留下和战士们在一起的决定,
然后又接着给伤员做手术。
连续: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 69 个小时。指不
间断地做下去。课文中指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不间断地工作了
69 个小时。
四、回读课文
看来同学们字词学习的非常不错,现在让我们再次翻开书,
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近白求恩。找几名同学来读课文,比比
看谁读得最流利。
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对话特别多,你找到了吗?让我们分
角色来读一读。
五、概括文中主要内容
六、小结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 沐浴在十月的阳光中,今天我们开始第三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我们将一起翻开历史的
一页,重温中国革命的光荣历程。
2、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独立,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力反击日本侵略者,
进行了为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深切同情和无私帮助。加拿大共产党员
白求恩就是无数国际救援人员中的一个,(出示:白求恩图片)谁来读一下他的介绍。
3、 他的名言“手术台就是阵地”永远刻在中国人心中,让我们一起响亮的读这句话。
出示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故事发生的背景。(齐会战斗资料)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分小节读课文,我们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口齿最清楚。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评价朗读。
三、理解词语:
1、(出示词语 1)谁来读一下,你能说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吗?用上这三个词试着按事情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课文内容。
2、(出示词语 2)谁来读一下。请仔细看一下,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战争场面
的)有人说词语是有温度的,是富有情感的,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那炮火纷飞、黑烟
滚滚的战争场面呢?(2 人朗读)
(出示 3 句句子)把这些词语放回句子中,你能读出他的情感吗?自己练习,选一句读
3、(出示词语 3)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组词语。指读。你们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写谁的呢?
(白求恩)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的主人公。他是一名(医生)从课题上看他还是一位(战
士)。
4、(图片)这是白求恩在加拿大的故居,尽管时间过去已 100 多年,大还是可以看出这是一
幢精致甚至豪华的两层楼房,白求恩离开自己的家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而这是白求恩在
中国居住的地方,同学们,当这两张照片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放弃那么好的房子,优越的生活,为什么要来到中国/)
这也是我们很多同学想要知道的问题,下面来听一段资料,
1937 年底,法西斯主义的阴云笼罩欧洲。德、意、日三个轴心国结成政治同盟,随后
在亚洲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无辜的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被集体扫射、刀
劈、火烧、活埋,恐怖的恶讯很快传遍世界。据一位历史学家估算,这场屠杀的受难者,他
们流的血总重达 1200 吨,他们的尸体可装满 2500 个火车车皮。“这世界就要成为一个屠宰
场了,屠宰的中心就在中国!”说这话的人是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他是在
二十世纪人类最黑暗的时刻来到东方的。在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日子里,他成为了我们中的一
员。)
请你思考:白求恩在什么情况,或者说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
出示句子练习说话:在 时候,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5、是呀,在我们的民族面临着被肆意杀戮,我们的土地被恣意践踏的时候,白求恩不远万
里来到了中国,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记叙了他在中国战场上为战士
们做手术的情形。齐读课文,感受当时的环境,看看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 1939 年春,著名的齐会战斗打响了。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战况)
打得非常漂亮,从哪里可以看出? 读出高兴的心情,个别读。 (刚……就……)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齐会战斗打得很漂亮,日军刚到就被消灭了 500 多人,但是敌人凭借先进的武器奋力抵
抗,战斗仍然激烈地进行着,让我们一同到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去看看。
二、 学习第二节。
1. 默读第二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战斗场面的语句,想想应该怎么读?
2. 个别读,齐读。
3. 师:又是黑烟滚滚,又是弹片纷飞的,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4. 如果你当时就处于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你会感到怎么样?(紧张……)
5. 可是白求恩大夫的表现却怎么样?(镇静)用直线划出。
6. 从哪些词语上可以看出他的镇定?请读一读,圈出描写白求恩动作的词语。
7. 个别交流。(接过、敏捷、取出、扔。)三个动作有条不紊,充分体现了他的镇静。
“敏捷”还可以看出白求恩大夫医术高超。齐读。
8. 请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把扔改成放)为什么这里要说白求恩把弹片“扔”在盘子
里(做一个扔粉笔的动作),而不用“放”?如果“放”应该是个什么动作?(请学生做“放”
的动作。) (为了节约时间抢救病人。) 想想还表达了白求恩大夫的什么感情?(对敌人
的憎恨。)
这小节还有描写白求恩大夫的句子吗?(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里布满了红丝)从这句
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外貌的描写写出了他的劳累,体现出白求恩大夫的尽心尽职。
9.齐读第二小节。
三、 学习第三小节。
1.战斗紧张地继续着,这时,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请两个同学来分角色朗读第三节中两
人对话。
2.出示第一次对话内容。 自己读一读,“沉思”是什么意思?白求恩可能在沉思些什么?
我不能离开,我走了,火线上抬下来的伤员谁来救治,我离开了,战士们的支柱就没有了)
当时,冲锋前战士们喊的口号是:“冲啊,白求恩大夫和我们在一起。”
他决心已定,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坚决 有力)
3.出示第二次对话,卫生部长恳求他一定要离开,可白求恩却说——自由读,针对白求恩
说的话提提问题。
(白求恩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补充资料: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是白求恩完全可
以呆在后方的医院里救治伤员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白求恩来到中国后做了一个调查,
他发现战士们的死亡率高,往往不是因为伤势过于严重,而是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伤员
从战场上抬下来,再抬到后方医院往往要经过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
样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亡。于是白求恩决定,一定要把医院建在前线,这样战士们就能得到及
时的救治。
4 师:“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不是。)
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这里的阵地其实就是指什么?(岗位。)
现在谁来说说白求恩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板书:坚守岗位。)
小结: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
样坚守自己的岗位——手术台,所以说——(齐:手术台就是阵地。)
接着他又再次强调——(引读反问句)比较句子。
B.白求恩说自己不是客人,那么他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让学生各抒己见,说理由。)
既然不是客人,那他把自己看成什么人?(自己人、一家人。)
对,他跟谁是一家人?(八路军、中国人民。)
所以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齐:自己的事业。)
谁再来说说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
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所
以他说自己不是客人。)
师: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
成是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板书:国际主义精神。)
7. 谁能读好白求恩的这句话。
8.白求恩不肯离开阵地,但卫生部长为什么一定要让白求恩离开呢?找到句子读一读。(重
音:不断……不断……)
9.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当时情况怎么样?用曲线划出。
10.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又是怎么做的?请用直线划出。
11.齐读第三小节。
四、 学习第四小节。
1. 小结:在刚才的两小节学习中,我们都找出了表示情况怎么样和白求恩怎么做的两句
句子。这小节中同样有这么两句句子,请同学们默读后,用笔划出。
2. 谁来读读表示情况的句子?(个别读)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3. 可白求恩呢?(个别读)争分夺秒什么意思?他争得是什么?是战士的生命。)
4. 情况越来越危险,而白求恩却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待工作怎么
样?(板书:认真负责。)
5、感情朗读。
6、刚才三小节内容在描写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大家发现了吗?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注意观察加点的词和划线的短语,你感受到了什么?环境越来越危险课白求恩大夫表现
始终是镇定自若,突出人物医术高超,工作认真负责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7、老师和大家合作朗读,你们都描写白求恩大夫的句子,其他的老师读。
五、 1、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争分夺秒连续工作了 69 个小时,三天
三夜的战斗一共几个小时?那仅剩下的 3 个小时,我们希望他做些什么呢?
(休息,闭眼,吃东西,喝水等)
2、从你们的希望中,我感受到,此时此刻我们分明把白求恩当做了自己的亲人。
3、不幸的是,白求恩在一次给伤员做手术的时候,不小心割破了手指,造成伤口感染,
转成了败血症在 1939 年 11 月去世了。在 73 年后的今天,在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白求恩的
今天,我们借助《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走近白求恩,认识白求恩,希望大家课后再去
了解白求恩。有些事不能忘记,有些人一定要铭记于心,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与感激再来朗
读课文。
板书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认真负责做手术
国际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课堂教学2021-11-2339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火烧2021-11-2045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8枣核2021-11-2027页
- 人美美术三上民间面塑表格式课堂教2021-11-205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守株2021-11-204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课堂教学2021-11-2031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池子2021-11-203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海底2021-11-2038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我不2021-11-2028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荷花2021-11-20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