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50 KB
  • 2021-11-23 发布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乐山大佛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四川的乐山大佛。它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 乐山大佛形象生动,气魄雄伟。佛像坐东面西,双眼似睁似闭,面容慈祥,双手扶膝,安然端坐。整个造型比例匀称,体态庄严。它高71米,仅头部就有10米宽,双肩的距离为28米,耳长7米,耳朵里可以藏进几个人,一只脚背上竟可以站一百多人。真是“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千年仍未老,静坐看朝朝!”‎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这套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被雨水侵蚀(shí)。清代诗人王士祯(zhēn)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jì)中流”。在大佛头部的18层螺髻中,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靠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的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奇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乐山大佛在唐代开始修凿,人们爬上高山峻岭,攀登悬崖峭壁,一锤锤地凿,一刀刀地刻,花了整整90年才凿刻完工。佛像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露,至今仍然身形完好,端坐安详。‎ 这座石刻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乐山大佛。现在每天来这里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人们登上凌云山峰,无不赞叹这尊举世无双的大佛坐像。‎ ‎1.【词语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5‎ 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世无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认真读文章,读懂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照样子找出关键词句,填一填表格。‎ 地理位置 三江汇流处、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 外表 排水系统 修凿过程 地位 ‎3.【探究内容】读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1)说说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依次从大佛的哪些部位介绍了排水系统的设计巧妙?根据课文内容排列顺序。(写序号)‎ ‎①头部 ②两耳背后 ③衣领和衣纹皱折 ‎④胸部背侧 ⑤正胸靠向左侧 ⑥右臂后侧 ‎( )( )( )( )( )( )‎ ‎4.【积累语言】仿照下面的例句,运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例:这座石刻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 ‎_________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被____________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明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也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 5‎ ‎“八月十五中秋节”,白居易借中秋感怀:“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但中秋节盛行却在宋朝,辛弃疾在《一剪梅·中秋元月》中以“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一句,借月亮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至明清时,中秋节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非常多,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二)‎ 端午节,又称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受到尊崇的官吏,却被一位嫉妒他的官吏陷害,他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mì)罗江自尽。出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蛟龙的怒气。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唐代诗人文秀赞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就曾描述:“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端午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制成的。‎ 农历五月,也就是端午节所在的这个月份,对中国人而言,除了纪念屈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最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用来驱除灾害和疾病。人们还会挂带香包,这种香包是用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做成的,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1.【积累诗句】请从短文中各摘抄一句你喜欢的关于中秋节和端午节的诗句。‎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内容】读文段,梳理文章的内容。‎ ‎(1)文段(一)主要介绍了中秋节的________,结尾处简单介绍了有关中秋节的____________。人们在中秋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文段(二)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________和________。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写法探究】下面对两个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的第1~2自然段都是围绕“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句话来写的。‎ B.文段(一)中引用唐诗宋词中的名句,是为了说明中秋节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5‎ C.文段(二)重点介绍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D.文段(二)的第2自然段是围绕“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这句话来写的。‎ ‎4.【小试身手】仿照下面的句子,简要介绍一种节日食品或地方特色食品的制作过程。(提示:如饺子、煎饼、麻花等)‎ 例:粽子是用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 ‎2.形象生动、气魄雄伟 设计巧妙、隐而不见 爬上高山峻岭,攀登悬崖峭壁,一锤锤地凿,一刀刀地刻,花了整整90年才凿刻完工世界艺术珍品、举世无双 ‎3.(1)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这套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被雨水侵蚀。‎ ‎(2)① ③ ⑤ ⑥ ② ④‎ ‎4.香港 东方之珠 状状 同学们 班里的小诸葛 微群阅读 ‎1.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1)由来 神话传说 吃月饼 赏月 ‎(2)由来 习俗 龙舟竞赛 吃粽子 挂艾草 挂带香包 ‎3.C ‎4.饺子是用面皮包着肉馅或蔬菜馅,下锅煮熟而食的一种中国传统美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