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 MB
- 2021-11-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周恩来
(
1898
-
1976
年),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
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
1949
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1976
年逝世。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jué
fàn
崛
起
范
模
wèi
魏
校长
xiào
效
仿
huái
淮
安
huò
惑
疑
chéng
惩
罚
xī
晰
清
学认字
一起来读一读本课的会认字吧!
chì
斥
训
淮
(
)
晰
(
)
斥
(
)
崛( )
准
(
)
析
(
)
斤
(
)
掘( )
淮河
准备
清晰
分析
训斥
斤两
崛起
挖掘
本课的一些会认字我们可以用与熟字对比的方法学习。
我爱记笔记
肃
效
振
淮
范
崛
识字游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写
了几件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课后第一题)
整体感知
这
位同学是谁呢
?
他就是周恩来
,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第一任总理。
过渡段
在这段中点明了“这位同学”就是“
周恩来
” ,是对第一件事的总结,应该划分到第一件事中。
一个星期天
,周恩来背着
伯父,约
了一个
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
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
是外国人
。
时间
地点
人物
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另外一件事(第三件事)。
我们
来
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吧。
在第一件事中,很多同学都回答了魏校长的问题,但是,作者重点是要写周恩来的回答,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其他同学的回答可以忽略。
第
一部分(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
1-10
自然段
在第二件事的概括中,出现了“十二岁那年”“在奉天上学的时候”“来到东北”“奉天”这些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应该“舍大取小”,即选择相对比较具体的时间、地点:“十二岁那年”和“奉天”。
第二
部分( )
:十二岁那年,在奉天听
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
11-14
自然段
归纳第三件事时,划去次要的人物同学、围观的中国人,保留主要人物。再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主要人物做了什么或想了什么。
第三
部分( )
:周恩来在
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
第
15-17
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将三件事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文中提到的时间来串联,也可以用上“之所以
……
是因为
……
”。
(课后第一题)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写的是少年
周恩来
之所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
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
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
说理的现象
,
体会
到了中华不振。表现
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效
顾
训
斥
凡
sù
xī
zhèn
xiōng
huái
zàn
xiào
fán
gù
xùn
chì
晰
振
胸
怀
赞
肃
本课的最后
,
我们一起来学习会写字吧!
学写字
赞
zàn
第一
个“先”弯钩变成提。
顾
左边
厂字里是横折加竖提,不是“巳”。
gù
肃
sù
下半边的笔顺为“先两边后中间”而非“从左到右”。
一、
比一比,再组词
。
课堂演练
崛( ) 租(
)
效
( )
掘
(
)
祖
(
)
郊
( )
崛起
发掘
出租
祖国
效果
郊外
二、
把词语补充完整
。
疑(
)
不解
热闹
( )( )
左(
)
右
(
)
难以
(
)(
)
(
)
有所
(
)
惑
顾
非
盼
凡
忘
怀
若
思
三、填空。
魏校长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字词听写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概括包含多件事的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借助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来探寻周恩来总理立下这样志向的原因,同时也思考一下我们读书的目的
。
第二课时
文章中有一个词语连续出现了三次,它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最关键因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十一至十七自然段,把它找出来。
互动课堂
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
他
,奉天有些
地方是
外国人占据了,
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不要随便去玩
有事绕着走
没有地方说理
“被占据了”也可以说是“租界”;那么,“租界”
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租界
: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取得
的,供
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如
:
天津租界地、上海租界地等。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
“
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
”
“
中华不振哪!
”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分角色朗读
反问
十二
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
此时
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
的沉重
分量。
“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
以前
政府腐败,国家不强盛,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和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不振作,软弱无能。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
课文第十一至十七
自然段,根据表格提示,搜集相关信息,填写下表吧。
体会“中华不振”,探寻立志原因
人物
表现
周恩来的想法
伯父
叹气、没再说了
妇女
哭诉,指望中国巡警帮忙反招训斥
中国巡警
(不帮忙)训斥妇女
围观群众
握紧拳头。只能劝慰
为什么被占据
中国巡警肯会帮忙
太气人了,为什么会这样?
落后就要挨打
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比喻句,把“这个问题”比作“一团烈火”。
写出了周恩来忧国忧民,胸怀天下。
看到这一切,
12
岁的周恩来有什么感受呢?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土大片沦丧,主权旁落贻尽,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的响亮回答。
中华不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照应开头
大江
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
歌罢掉头东
,
邃密
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
难
酬蹈海亦英雄。
【
注释
】
第一句
:
“掉头东”
,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
。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
第二
句: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
。
第三句:像达摩面壁十年一样苦苦追求,专心致习,探求救国真理。
第四句:如果最后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就算投海也是英雄。
诗歌背景
周恩来少年时立下志向读书救国,后来他想方设法要东渡日本求学,这首诗是他
17
岁去日本留学前写下的。
周恩来不是为(
)而读书,不是为(
)而读书,不是为
( )
而读书,也不是为(
)
而读书。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
)
。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明理
做官
挣钱
吃饭
振兴中华
结合周恩来写的诗,理解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吧
!
(课后第二题)
让我们写出自己的读书目的和理由吧。
(课后小练笔)
我的理想是:
___________
因为(举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我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一名医生
个
又一个的
病人,我
心里就无比羡慕、
佩服。
因为我爸爸就是一名医生,每当我看见爸爸救治了一
将来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治
好每一
个垂危
病人。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他也是为了这个目标,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
《
周恩来传
》
,了解我们的好总理奋斗的、光辉的一生。
结构梳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振兴中华”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疑惑不解
切身体会
当效此生
课文
写周恩来( )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
受外国人人
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 )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 )。
主题概括
少年
中华不振
为振兴中华
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拓展延伸
言 志
梁启超
在
《
少年中国说
》
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
.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
2
.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3
.
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
( )
一、下列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课堂演练
C
D
B
A.
外貌
B.
心理
C.
神态
D.
语言
朗读: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这一句应该这样读:(
)
A.
魏校长受到感染
,
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
魏校长吃惊
,
要读出惊讶
和赞叹的
语气。
C.
魏校长鄙视他,认为周恩来在说大话。
二、选择正确选项。
B
三
、修身课上,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读书时,少年周恩来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结合周恩来看到的“中华不振”的现实与他在修身课上的铿锵话语,推想一下他在想什么
?
中国人受到外国人的欺侮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