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 KB
  • 2021-11-24 发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教案 (1)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望天门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 ‎1.正确读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 ‎2.能正确背诵和并试默写《望天门山》。 ‎ ‎ 6 / 6‎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5个生字。能正确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默写《望天门山》。‎ ‎  二、说教学法 ‎  众所周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让学生读通课文,才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本课教学我采用以读为主,以练习为辅的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练中读熟课文,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意,并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  三、说教学过程 ‎  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扎实,我以这一教学理念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 (一)背诵本首诗《望天门山》,因为之前在诵读古诗中已读过,有的学生也已会背诵。当学生背之后,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组织学生再读古诗。‎ ‎ (二)以读为主,并结合练习题加强读和写。‎ ‎ 6 / 6‎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的时间会多些,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同时交给学生任务去读,这样读书更有效。因此我交给学生读书的目的是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顺每一句句子,遇到不懂的字圈一圈,画一画,做上记号。学生读时,我巡视指导了解情况。之后检查读书的情况。采用师生互对诗句,生生互对诗句,男女生比赛背诵。学生读时组织全班评价。接着出示改正题。‎ ‎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清山相对出 ‎  狐帆一片日边来 ‎  诗句中少了标点符号和学生容易写错的同音字“清”和“青”,“狐”和“孤”。让学生从中找出并改正,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在书写和默写容易犯的错误。最后,指导学生背诵。之后出示口答填空题,并试写出字来。‎ ‎  天门中( )( )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 )( )一片日边来。‎ ‎  这道练习题目的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四个生字,达到在学习古诗中学习生字。‎ ‎  经过多种方式的训练读背和识记,学生已能顺利地背熟古诗。‎ ‎  (三)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试根据诗意默写古诗。‎ ‎ 6 / 6‎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  课程标准指出,第二阶段对古诗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诗意,不必要做过多的解释。所以当学生已能正确地背诵了古诗,我相应地出示本首诗的诗意,要求学生根据诗意来说诗句,让学生在读诗意和诗句中巩固古诗也从中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教材分析】‎ ‎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 6 / 6‎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 6 / 6‎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 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小练笔《假如我能去西湖》,唤起学生的认知,提高语文素养。‎ ‎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