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8.01 KB
  • 2021-12-23 发布

5年级数学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31-32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理解,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 ‎2. 在学生对实际问题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体会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在练习与思维活动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根据两个数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用求公因数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回顾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请看下图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1、2、3、6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所以,是它们的公因数;6是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所以是最大公因数。‎ ‎(1)师引导学生交流:‎ 两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任意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都有1,所以1是任意两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 质疑: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生交流:任意一个非零自然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任意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 ‎(2)引导交流最大公因数:‎ 因为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有最大的公因数。我们就将其中那个最大的公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回顾找两个非零自然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找最大公因数。‎ ‎②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师强调:在列举时要注意进行有序列举,这样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③可以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谈话:a.每次用什么做除数去除。‎ ‎(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  ‎ b.除到什么时候为止。(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c.怎样求出最大公因数。‎ ‎(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 ‎3.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接着让学生举例,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具体。】‎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在集合图里填上合适的数。‎ 学生独立做,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填的,引导学生在找出各自的因数以后,先填公因数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借助集合图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练习,通过找最大公因数的过程,巩固用集合图的形式找最大公因数方法,初步体验集合思想。】‎ ‎(2)用列举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10 12和18 24和30 35和63‎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找最大公因数,训练学生在列举时要进行有序列举,这样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3)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32 24和36 14和21 ‎ ‎ 30和40 56和28 51和69‎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体会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优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经常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原因。‎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 本道题目是求具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练习,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然后尝试解题。通过体验和交流知道:‎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倍数,那么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 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直接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20 7和24 6和18 30和6 7和16 6和16‎ ‎【设计意图】巩固发现的规律,最后一题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认真观察,打破思维惯性。‎ ‎(3)出示32页的第5题。‎ 此题是为学习分数的约分做准备的练习题。练习时要注意,由于此题是求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只要找出合适的数写在旁边即可,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设计意图】:这几道题代表了不同的类型,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体会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以及求法,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完成练习外,还进行了拓展,为学生后面学习有关内容做了铺垫。‎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课本32页的第7题。‎ ‎①出示题目。‎ ‎②读题,审题。‎ ‎③学生自主练习,独立完成。‎ ‎④学生展示交流汇报。‎ 学生1:我认为要想求出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就是求出90和60的所有公因数。‎ 学生2:我认为选用的地板砖应该边长以10分米左右最好,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合适。‎ 教师小结:我们在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题意具体分析,不要认为都是求最大公因数。完成第二问时,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实际说出合理的理由即可。‎ ‎(2)课本32页的第8题。‎ 解题思路:‎ ‎①学生审题,明确: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厘米?(就是求16、32、56的最大公因数。)‎ ‎②让学生来黑板前完成,完成后教师引导共同解决。‎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 ‎③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④检查,更正。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对、错题的分析与对比,并说出对、错的原因,重点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另外,练习设计提供了生活化的素材,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所学知识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 三、梳理总结,提升新知。‎ ‎1.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充分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2.总结知识点。‎ 我们这节课主要是练习了求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以及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 ‎1.教学反思:我感觉本教案的设计亮点有:‎ ‎(1)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 让有代表性想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让全班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给全班学生充足的思考、理解的时间和空间。纠错环节,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质疑、互相补充,都是问题解决的主人。‎ (2) 从生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所选用的练习题,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第7题的铺地板砖,这在学生们生活里都是常见的,利用这样的生活情境来学习更浅显易懂.‎ ‎(3)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 本节课设计的练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练习内容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这样逐层深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用建议。注意练习课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合作、交流.‎ ‎3.需破解的问题。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要不要向学生渗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