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32 KB
- 2022-0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三首之《村晚》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村晚》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期中一首,
这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
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
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 5 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
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村晚》时,在实践环节我采用“画中延伸,体验成功”这一方
法,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这不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
用,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
学生们个个都画得非常认真,非常用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
力,丰富了古诗内容,又让学生在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积累了语言。
五、说学情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
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使
之形成能力。古诗中像这样描写儿童活泼可爱的诗篇还有很多,应该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搜集,自己积累,并开展“赛诗”会。
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积累这方面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
(1)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
诗描绘色的景象。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 池塘// 水满陂,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
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第一行诗:
(1)指名读。
(2)这一行诗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子
的堤岸。塘:堤岸。陂:池塘。)
(3)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学生指
着投影幕回答:图的下部画了池塘和两岸,池水满盈盈的,两岸长满
青青的草等。)
(4)点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所以这一行诗的意思也
可说成“草满陂,水满池。”两个“满”表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
得生机蓬勃。(板书:草、水满)
(5)谁能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池
塘里涨满了水。)
第二行诗:
(1)指名读。
(2)这一行里的“衔”是什么意思?点击“衔”进行链接,屏幕上出
示:衔:用嘴含,叼。
(3)“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同桌同学讨论讨论。
动画演示:太阳渐渐落下,夕阳夹在两山之间。
交流议答:课文中的“衔”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
山腰,好像被山含住了。)
图上哪一部分和“山衔落日”相对应?(学生指着投影幕回答:图的
上面部分画面和“山衔落日”意思相对应)
“寒漪”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点击进行链接,屏幕显示:寒漪:
“漪”指细小的波纹。“寒漪”是指傍晚夕阳下的暗绿色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课文中作者是说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
呢?
点击进行链接,屏幕画面的下方出现“一塘池水”,水面呈暗绿色,
水面隐隐约约出现“山衔落日”的倒影(板书:山衔落日浸寒漪)。
谁说一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谁再连起来说说一、二两行诗句的意思。
点击进行链接,齐读。
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板书:牧童归去横牛背信口吹)
2.“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娃)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里去)
看图:“横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横骑在牛背上)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两行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展示动画:牧童从远及近慢慢走来,并配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作
为背景音乐。
指名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点击进行链接,齐读三、四行诗句和意思。
(四)、熟读古诗,积累语言
1.朗读指导:
(1)提示朗读注意点:这首诗的韵脚字是“陂、漪、吹”,要读得清
晰,读出重音;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2)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读。
(4)指名读。
(5)集体齐读。
2.指导背诵:
(1)教师引读:草满池塘一—山衔落日一—牧童一—短笛一—
(2)分组练习背诵:一组背,另一组听,然后再交换。
(3)指名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一起背诵。
七、板书设计
村晚
七言绝句
古诗
文字和意境的美
自然美和艺术美
八、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原因之一:在教学第一步骤,给学生自主读
诗的时间有点少,集体朗读不能代替个人自读。读不好,教学第二个
环节自然不好深入。原因之二: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
教学策略过于简单。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
该下功夫琢磨。“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景象,
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也比较遥远,如何引导他们感受农村男女夜以继
日、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读懂作者的情怀,
若适时补充一些人们劳动的画面,学生应该更容易入境。教学策略的
单一,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因而整节课学生始终游离于诗歌之外。
改进措施:
今后,我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
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探索,真正凸显学生学
习的主体地位,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应该付诸实践的首要任务。
古诗三首之《村晚》说课稿及反思(二)
一、说教材
《村晚》是新审定的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
容,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
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
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
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二、说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
意思。
4.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
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
内蕴美。
5. 领悟作者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领悟作者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在《村晚》这首诗的教学中,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
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插图激趣、读中自悟、延伸阅读几个方面进行
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
和情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
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五、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
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重点是
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
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交流: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导入课题【出示课件 2】:我们
今天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
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村晚 宋代 雷震)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学生自由阅读。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
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 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
七十四。
4.理解课题。
(1)指名解题。
(2)小组交流: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
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5.谈话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村傍晚的景
色。
借助插图引发交流,并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出示课件 4】重点指导读准“漪”。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
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 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 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 5】:绿草长满了池塘,
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
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
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
有固定的曲调。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 【出示课件 6】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后自由朗读
全诗。
2.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出示课件 8】
(1)交流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板书:草满
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从首句中的“草满池塘”你了解到什么?(是说节令已在春末,
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
②从“水满陂”你又了解到什么?(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
得很高。)
③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
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
④鼓励学生找出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
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
乎溢出了池岸。)
⑤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水草丰美,生机勃
勃。)
⑥次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写远山落日。)
⑦“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
理解诗句的意思。(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
⑧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
挂在山头上的情景。) ⑨“寒漪”指什么?(指的是让人感到寒意
的的水面波纹。)
⑩“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⑪从图画上能看出“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诗的内容吗?你能想象
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
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⑫教师小结:这首诗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
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板书:山村晚景)
(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一名同学读这
句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
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②“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
③“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横骑在牛背上。)
④看看插图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吹笛子)哪一句诗和这个
画面是对应的?(“短笛无腔信口吹”)
⑤你是怎样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的?(拿着一支短笛,随
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⑥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的
什么性格特点?(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板书:天真
可爱)
4.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教师小结:这首诗摄取的画
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
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
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
法。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 交流了解朗读节奏。
2.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七、板书设计: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
八、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
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问
题,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
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
高。通过这堂课,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
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
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
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
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古诗三首之《村晚》说课稿及反思(三)
相关文档
-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2021-12-2316页
- 2002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2021-12-2320页
- 《古诗三首》说课稿(四时田园杂兴 2021-12-237页
-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之(四时2021-12-237页
-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2021-12-2313页
-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2021-12-2333页
-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2021-12-1013页
-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2021-12-1028页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村2021-12-1015页
-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2021-12-06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