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0 KB
- 2022-0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浙、簇”6 个生字,会写“浙、罗”15 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
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
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
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
难点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认识“浙、簇”6 个生字,会写“浙、罗”15 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
鹃、 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
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
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出示课
件 2】
“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
解词语。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
走进那狭窄的双龙洞。(板书: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3】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
由学生熟知的事
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
的兴趣,及时认读词语
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
知。
了解作者,有助于
学生理解课文。
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 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
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
画较多的生字如“鹃、臀、蜿、蜒”等,要求识记它们的
字形。
(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也可以
让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
(1)读准字音【出示课件 4、5】
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蜿蜒
杜鹃 宽窄 肩背 移动 额角 陆续 石钟乳 石笋 变
化多端 上源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簇 笋”,翘舌音“浙 窄 乳”等。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臀 窄”。
“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
分。
“窄”上窄下宽,下面的部分是“乍”,不要写错。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
它们的大概意思。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6、7】
(1)拥挤:(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地方相对较小而
人或车船等相对较多。
(2)空隙:指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空
旷间隙;相似的情况或状态再现的时间间隔。
(3)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4)蜿蜒:上下起伏前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5)依据:基础,按照。
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充分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
主理解词语,质疑问难
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
主学习的主人。
(6)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
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7)石钟乳: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
也也叫钟乳石。
(8)石笋: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形
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
(9)名目:事物的名称。
4.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
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出示课件 8】(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
完成。)
4.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
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通过读书、画线路
图,学生整体感知了课
文,理清了文章的叙述
顺序,对理解课文,学
习写法做好了铺垫。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一
道欣赏了美丽的溶洞景色,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
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一看,看看那里到底有
多么神奇,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那里看看!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 9/10】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hé shì jiān bèi yí dònɡ shāo wēi
( ) ( ) ( ) ( ) (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n)蜒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ǎ)而上
浙(zhè zè )江 仿佛(fú fó )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三、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 ⑥用手平正地拿
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异: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4.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5.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6.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答案】
一、杜 鹃 合 适 肩 背 移 动 稍 微
二、
(jì√ ) (shāo√ ) (wān√ )
(qī√ ) (yuán √) 盘曲(qū√ )
(zhè√ ) (fú√ ) (chéng√ )
三、1.③2.⑤3.⑥4.①5.④6.⑤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 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
的准确和朴实。
3.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检查复习环节的设
计,让学生重温溶洞的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溶
洞外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先
生走进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出示
课件 12】
美丽景色,激发情感,
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入溶洞”,感受“美丽”。
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
些?【出示课件 13】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
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
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
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
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
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出示课件 14】
预设: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1)“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
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
同。
(2)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
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
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
子”。
(板书:宽、窄;缓、急;)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
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感悟,感受“狭窄”。
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
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抓住重点词语
“明艳、迎、时而”等
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
是让学生了解在去双
龙洞的路上见到的美
丽景色,训练学生理解
词语的能力。
1.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
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15】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
来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
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出示课件 16】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
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这
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
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
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
“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
受“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
得观赏。【出示课件 17】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这句话的
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
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
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
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
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三、复述课文,写段训练。【出示课件 18】
1.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
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用
词造句的准确朴实。
(飞机在高空表演,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
降,真让人提心吊胆。)
3.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汽车行驶:
自然天气: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
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19】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
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
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
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
素,真实可感。
3.作业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堂总结使学生
又一遍回顾课文内容,
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
情。
搜集资料为了让学
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
素养。
板书
内容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出示课件 20】
路上(宽、窄;缓、急;)--外洞(很宽)
--孔隙(窄小)--内洞昏暗--出洞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 21、22、23】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沙土 ()的映山红 ()的公路
()地移动 ()地流着 ()地举起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无论…都…
三、读课文,完成填空。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
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
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
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
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
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
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
了。这就到了内洞。
1.“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表现在: 。
2.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3.船的进出方式是:
4.乘船必须
5.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
【答案】
一、
(粉红) (各色) (宽阔)
(慢慢)(缓缓) (高高)
二、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会一直走下去。
三、1.窄小,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2.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
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4. 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5. 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
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
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外洞、
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另外,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
自己的几点感触:
成功之处:
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大胆尝试、创新。在没有预习本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放了
《记金华的双龙洞》音频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段音频。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到
了哪些内容。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有十几位学生谈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
十几位同学要谈感受。此时,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我很高兴,因为达到
了我理想的效果。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先让学生听文章,再讲,这样比直接讲学
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
思路做准备。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圈划出表示作者
游览顺序的词。”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紧接着,我又设计一道
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通过这道题,
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
不足之处: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学生读的时间还是
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这节课,也使我领
悟到: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享受
体验的乐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
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
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
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
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
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
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
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
典范。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
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分
别详写了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
大自然的情趣;二是通过感悟,让学生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
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
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作者介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
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 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
话故事《稻草人》。1918 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 年,发表长篇小说《倪
焕之》。 1988 年 2 月 16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94 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金华的双龙洞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
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
胜的历史已有 1600 多年。它海拔 520 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 1200
平方米。常年洞温为 15 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之感。内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路,水路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
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
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一绝,有“水
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
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
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
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双龙洞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博大丰厚。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情,唐宋
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轼、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
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了 4000 多字的游记。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叶圣陶、郭沫若、艾青
等都为双龙洞写过脍炙人口的名作。洞内留有多处古今名人的墨宝。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叶圣陶”名字轶事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 12 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
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
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 年 10 月 15 日,
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
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
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 年 6 月 10 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
第 2 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陶”
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汉字,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é jiǎo shuǐ chénɡ shí zhōnɡ rǔ shí sǔn ɡōnɡ shì shànɡ yuán
( )( )( )( )( ) (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时宽时窄(ABAC):
2.时宽时窄(一对反义词):
三、说说下列句子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
2.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广大会堂。( )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的这样小的小船。( )
4、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游
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
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 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
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
赞道:“何处飞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
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
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
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o)殿、大雄宝殿、观音
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
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寺
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
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
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
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的石刻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
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 71 米,鼻长 5.6 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
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
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
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
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此刻,乐山奇景我
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成语。
络绎不绝:
巧夺天工: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
乐山城 ( ) ( ) ( ) ( )
4.用“ ”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 ”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
神态的句子。
5.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喜欢出去游玩吗?选择一处景物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额 角 水 程 石 钟 乳 石 笋 宫 室 上 源
二、1.笨手笨脚 可亲可敬 尽心尽力
2.承前启后 感天动地 声东击西
三、1.拟人 2.比喻 3.设问 4.排比
四、叶圣陶 浙江金华双龙洞 4 月 14 日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五、1.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2.B 3.乌龙山 乌龙寺 凌云山 大佛脚下
4.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 71 米,鼻长 5.6
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
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
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5. 升华主题,总结全文。
六、您去过西湖吗?西湖美景驰名中外。假期中,妈妈带我去杭州西湖游玩。
“花港观鱼”在西湖苏堤南侧,以花和鱼为主。池内饲养了数千条红鲫鱼。我大声地叫
了起来:“啊,这里的鱼可真多呀!”参观的客人都在给鱼儿喂食,一群一群鹅鱼儿游过来了,
它们都想吃到食物,就在那里挤呀挤,张大嘴巴,让人们把食物放在他们的嘴里。接着,我
们坐上观光船,游览西湖。
看见了断桥,传说,许仙和白娘子就在断桥上相见的,还留下一段美好的传说故事呢!
然后,我看见了三座瓶型石塔,导游说:“那是三潭。”有趣的是,塔腹里面是空的,球面
上排列着五个洞,如在月明之夜,塔中点燃灯光,洞型印在湖面,会有许多月亮,真假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