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2-02-10 发布

部编六上语文第八单元25《好的故事》说课稿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5《好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认识鲁迅”为中心组织课文。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为我们呈现了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 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学习这篇课文,能促进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深刻、全面地认识鲁迅。‎ 二、 说教学目标   ‎ 1. 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4.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说教法、学法  ‎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 ‎2.情境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描述,利用图片展示,创设情境,同时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想象代入,情感朗读,体会 ‎“好的故事”中描绘的景物、梦与现实的对比、作者的感情。  ‎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难点。  ‎ 五、 说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 以学生平时的生活话题导入:同学们做过梦吗?谁能把自己做的美梦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然地提挈了文章内容,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 (二)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较多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对难读的句子,交流朗读方法和要点,学生进行展示读。对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交流讨论,理解意思。  ‎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部分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 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思路,引导分清层次,概括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提示总结,以梦境为中心展开,帮助概括内容。  ‎ 提示:课文首先写了深夜的情况,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接着重点写了 梦境中“好的故事”,最后,梦境破碎,回归现实。                                (四)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 ‎ 学生自由读梦境的这一部分,思考:作者写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交流:这些景象在你头脑里形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 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段,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交流感受,体会景象表现出的“美丽,幽雅,有趣”。  ‎ 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补充关于鲁迅的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  ‎ 学习写法,在对照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与追求。出示照应的语段,学生朗读、发现,体会照应的写法,感受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和强烈追求。 ‎ ‎(五)品读理解。       ‎ 学生品读梦境外的现实——昏沉的夜,体会作者描写的用意。‎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体会昏沉的夜的特点。  ‎ 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到当时夜的喧嚣混乱,从作者的表现中体会他当时的惆怅、孤寂。  ‎ 结合“昏沉的夜”及作者当时的情感,让学生再次读梦境,对比感受梦境中的景象,体会梦与现实的矛盾,感受其中所代表的作者内心希望与绝望的纠结、挣扎。  ‎ 读梦境的消散,体会作者的眷恋与不懈追求。  ‎ 学生自由朗读梦境消散的内容,归纳梦境消散时作者的表现。  ‎ 多种形式朗读,表演、做上动作读等,体会其中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    ‎ 教师引导:结合内容回顾梦醒时“我”的表现,穿插情感,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  ‎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骤然一惊,“好的故事”被撕成碎片。我从梦中醒来,眼前只剩下“几点虹霓色的碎影”。尽管如此,我“真爱”这“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当我“抛了书”,取笔准备记下时,“碎影”没有了,只有“昏暗的灯光”,我在现实的“昏沉的夜”中,不过,“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眷恋,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 ‎ (六) 联系相关资料,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  ‎ 学生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 引导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帮助理解内容。体会“好的故事”中描绘的美丽的场景是鲁迅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的寄托与表达。  ‎ 视学生的理解情况,补充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作者的处境,深化对“昏沉的夜”的理解,体会当时作者对令人失望的现实的怅惘。‎ 结合阅读链接的点拨,感受文章蕴含的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希望与绝望的争扎,最后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希望的坚持。  ‎ 引导说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能否这样概括:《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于黑暗中守望光明,结果却依然黑暗。请大家仿照这个句子,再说几句话。让学生在说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 (七) 总结升华,课外拓展。  ‎ 拓展阅读《野草》。  ‎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就能读出他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一种挣扎。同学们课下可以再阅读鲁迅的《野草》,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 本课意蕴深刻,作者所表现出的美好的人生信仰及执着的人生追求一定在学生心中刻下了很深的印记,而作者在现实与梦境中的挣扎,也一定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同和探究的欲望。根据学生的阅读感受,我适当延伸,让学生课下读读《野草》,初步感受鲁迅的思想。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理解《野草》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本次的拓展延伸没有具体的理解要求,只让学生交流感想,能有阅读的兴趣和浅显的阅读感受即可。 ‎ (六) 课堂总结。  ‎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散文诗。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作者先写昏沉的夜,这是当时所处的黑暗环境的象征。再具体抒写梦境中“好的故事”,描绘了一幅生动、美丽、明艳的画面。但在想要凝视这些美好时,梦境便消散了,再次回到“昏沉的夜”。文章通过写梦中所见的美好景象及梦醒后的幻灭,反映了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 五、 说板书设计  ‎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次板书以文章的内容和层次展开,体现故事的回环,表现现实与梦境的对立。摘录描写的梦中景象,让学生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最后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文章主旨。  ‎ ‎25 好的故事 ‎ 好   现实——昏沉的夜 ‎ ‎ 的                    野花  伽蓝  农夫 ‎ ‎ 故   梦境——好的故事   天  云  竹  萍藻游鱼 ‎ ‎ 事                      一丈红  大红花       ‎ 现实——昏沉的夜    ‎ 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