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9 KB
- 2022-0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结合对比的手法推断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并用简要的词概括
3、 结合背景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结合对比的手法推断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并用简要的词概括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教学对象:初中预备年级(六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一、 导入: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最近自己做过什么梦吗?你们的梦是怎样的?
回应:请两三个学生回答,用简单的词评价、概括学生描述的梦,温馨、鲜艳、灰暗、混乱…
讲解:我们今天就要走近鲁迅先生的梦。鲁迅是中国文学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这是我们第一次和他相遇,往后我们还会有很多机会接近他。(PPT投影)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说明鲁迅是他的笔名。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我们的这篇课文是从散文诗集《野草》里选出来的。《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那个时候恰好是白话文刚刚创造出来的时候,所以有一些语言表达和我们现在的习惯不太一样。
二、 初读全文,掌握生词,明确文章结构:
活动1: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提示读准字音,疏通字面意思,读得不通顺的地方示范并要求跟读
活动2:看ppt,学生在文中划出要学会写的字,在课本的空白处把这些字写一遍
教师展示ppt,提示字形容易错的地方
PPT:
你能读准这些字词吗?
膝髁(kē) 乌桕(jiù) 伽蓝(qié) 参差(cēn cī) 镶(xiāng)着日光
皱蹙(cù) 瘦削(shòu xuē)泼剌奔迸(bèng) 骤然(zhòu rán)
你能写对这些字吗?(标红)
熏 错综 昏沉 蓑笠 胭脂 陡然 虹霓 何尝 荡漾 焰
活动3:提问文本细节,明确段落划分:
提问:(1)文章的标题是“好的故事”,文章的哪几段集中写了这个“故事”?
(2)这里的“故事”是什么?有哪些内容(景物)?
(3)开头和结尾是现实的世界,现实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段落划分(板书):
1-3段:黑夜/昏沉的夜——现实
4-8段:“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梦中有岸边的景色和水中的倒影。
9-12段:黑夜/昏沉的夜——回到现实
三、 了解鲁迅文章的思想特色,并引导赏析
1、 导入:
提问:这篇散文诗以《好的故事》来命名,行文过程中又出现了两次“好的故事”,说明作
者想写的重点是“我”梦中所见到的奇幻景色。那么鲁迅为什么还要在首尾提到“昏沉的夜”呢?
学生自由回答,关注黑夜和梦境内容上的“对比”,以及“对比”的结果。(没有黑夜就没有梦境/用对比,突出和强调梦境的美妙/对比突出作者的某种心情/…学生可能会涉及到情感的理解,也有可能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
板书:对比
2、介绍鲁迅文章的思想特色:
讲解:我们能够感受到,“黑夜”和“好的故事”放在一起,是为了互相对比,突出一些东西(结合学生刚才的回答)。鲁迅的文章有一个特点,他的思想非常深刻。也就是说,他写出来的一件事情,常常有两个意思,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这两层意义是互相关联的,但是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表层,却没办法直接看到隐藏着的深层意义。我们刚刚已经总结出来了“对比”,那么这个“对比”的双方各自代表什么,鲁迅想要通过“对比”来表达什么,其实也就是鲁迅文章的深层含义。我们先从“对比”双方的特点入手,来看鲁迅想要表达什么心情。
(附上形象板书)表层意义→(对比)→深层意义
3、尝试概括“夜”的特点,体会作者心情:
提问:(1)我们知道这个好的梦就是在这个昏沉的夜晚做的,那么这个昏沉的夜有什么特点?鲁迅在这个夜里是怎样的心情,或者说他写这篇文章时内心情感又是怎样的?
活动要求:反复朗读第一段,举手回答。
提示:“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的赏析背景:文末写的是时间是二月二十四,这是发表的时间。真正写作的时间其实是一月二十八,而这一天是正月初五,农村习俗这一天在请财神。别人都热热闹闹的放爆竹,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抽烟。
明确:昏暗的特点,孤独的/寂寞的/单调的/沉闷的/冷寂的心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关键词是“昏暗”,“孤独/寂寞/单调/沉闷/冷寂”)
1、 根据“夜”的赏析,独立赏读4-8段“好的故事”的特点:
讲解:我们用这些词来概括夜的特点和先生那时的情感,这是现实世界的;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到,文章现实世界和想象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对照现实的夜的这些特点,我们再来看看想象的梦的世界,也许对梦中出现的这些景物的特点会有新的发现,注意把两者对比着看。
活动要求:先齐读,后各自细读4-8段,用固定句式回答——“___________写出了“好的故事”_______的特点,体现了“我”________的心情。”
提示:(1)特点:生动(提示比喻的修辞手法)、鲜明(提示颜色词的运用)、动感(提示动词的运用)、温暖、生活气息、充满希望….
鲜明:“澄碧”、“水银色”、“青天”、“胭脂水”(大红花、斑红花、一丈红、红锦带…)
动感:“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⑽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生动:“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
(2)心情:愉悦/向往/期待的心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
二、 结合背景,理解深层含义:
1、 导入:我们刚刚已经把“夜”和“故事”的特点大致梳理了一遍,从对比中发现,鲁迅想要表达的心情还真是跌宕起伏。但这个梦最终醒了,梦想的境界消失了,“我”又回到了黑暗的现实中来。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应该非常失落,非常惆怅。
2、 探究“孤独寂寞”的原因:
提问:整个故事的情感变化大致是孤独寂寞——愉悦、神往——失落、惆怅。我们现在来结合一下鲁迅当时真实的生活经历,来看看鲁迅为什么会有这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PPT展示:
• 1.《新生》流产 1907
• 2.《新青年》解体 1922
• 3.兄弟失和 1923
教师口述:《新生》杂志是鲁迅文学活动的起点,是他的文学生涯开始的地方,他在创办《新生》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但他仍旧坚持,可以说《新生》是他的精神寄托,但是1907年《新生》还没办起来就失败了。《新青年》是鲁迅非常看重的一份杂志,鲁迅在上面发表文章,倾注了许多心血,但是在1922年,《新青年》也解体了。而在1923年,鲁迅和他的哥哥之间又心生嫌隙,家庭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野草》就是在那个时候写成的。
讲解:从孤独寂寞到愉悦、神往再到失落、惆怅的过程,其实可以这样概括成“于绝望中呼唤希望,却依然绝望。”
3、探究乐观向上的态度:
提问: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就能读出他心灵的这样一种挣扎,虽然追求希望的结果还是绝望,但作者最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明确:“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PPT投影:
后来人对《野草》的评价是这样的:
“《野草》这一散文诗集最深刻地表现了他在大革命过程中的悲观、绝望、矛盾、愤慨和苦痛的追求的心情…鲁迅的伟大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大悲观而走向真实的大希望,通过绝望而开始去学习‘别种方法的战斗’。”
明知是绝望,但仍然要和绝望抗争,这就是我们读《好的故事》读《野草》获得的最大感受。
三、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