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4 KB
  • 2022-04-11 发布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圆的周长-人教版 (10)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物品,圆形纸片,线绳,尺子等。一、复习引入情景引入:乌龟和和兔子进行跑步比赛,乌龟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兔子沿着圆形路线跑,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交流讨论:1、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什么是圆的周长,又怎样去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呈现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需要计算这两图形的周长。二、教学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圆形学具,摸一摸、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2)课件演示圆的周长,并出示圆的周长概念。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2.探索求圆的周长的方法:预设1:用一条长线把圆绕一圈,握紧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量出圆的周长。(板书:绳绕法)预设2:在圆上取一个点,做个记号,沿着直尺滚动一周,即可测量出圆的周长。(板书:滚动法)老师: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周长的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直的线段来测量,也就是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3.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1)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老师: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谁来说一说?(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课件出示: 物品名称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茶杯盖   光盘   硬币   玩具车车轮   引导小结:①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②我们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几,也就是说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4.学习圆周率的有关知识(1)引入圆周率老师:其实,很早就有人研究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2)介绍圆周率的资料,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教学圆周率的读写法及数值老师:对于圆周率,我们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出示:π) ①经过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数值是π=3.1415926535……②圆周率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小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出示:π≈3.14)4.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针对公式老师:根据=π,那么C=?(出示:C=πd)接着提问:C在公式中表示什么?d呢?想一想,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已知半径r,圆的周长C就等于什么?(出示:C=2πr)[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究了解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及资料的呈现,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由来,及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三、练习巩固判断并说出理由。1、π=3.14()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者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对应的练习让学生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四、课后拓展思考:龟兔赛跑第二战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思考,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今天所学的新课。板书设计圆的周长(1)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2.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3.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4.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教学反思1、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传授知识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是进行圆的周长概念教学的认知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维,由正方形周长的概念类比推出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中,圆的周长的测量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共同之处是化曲为直,有意识地渗透了化归思想,2、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验证”又是学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3、进行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