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50 KB
  • 2022-02-11 发布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备课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单元 主题 重温革命岁月 主备教师 ‎ ‎ 教学 内容 讲读课文5《七律长征》6《狼牙山五壮士》7《开国大典》,略读课文1篇8《灯光》,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教 材 分 析 ‎《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概述 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 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 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灯光》这篇 文章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口语交际《演讲》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 习作《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增加感受。练习写记叙活动过程的作文。重点是确定作文的写作思路。《语文园地》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示“说”的方法, 学习说法创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教 学 目 标 ‎1、正确读写“崖、盏、寇”等30个字和“日寇”等40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揣摩课文顺序,能根据课文,仿照例子用小标题按事情发展顺序填空。‎ ‎3、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条理,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诗词的意思,能说说指定诗词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感悟诗人革命的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读指定的句子,能关注表达情感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强烈感情;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的词句和同学交流体会到的情感,感悟五壮士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强烈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 ‎4 认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了解其表达效果。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蕴含的感情;了解场景描写的内容,体会蕴含的感情,进一步 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和表达效果。通过具体的例子,认识反复及其表达效果。 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表达的两种写法,并仿照写一写。‎ ‎5通过题目,了解写好演讲稿的要求;根据题目的提示选择一个演讲内容,写一份演讲稿。在班级演讲活动上演讲,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能认真听别人演讲,把握内容要点;别人演讲完能提出建议。演讲后听取大家的建议,做出恰当的应对。 ‎ ‎6能根据题目提供的提示和图画,选择一次活动写一篇习作,注意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重点写。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好活动场面,把活动中自己的体会也写下来。 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7书写提示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做到姿势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 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重 点 难 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革命历史离学生很遥远,理解起来很困难,还要借助历史背景资料去理解。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运用点 面结合的方法,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场面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教 学 措 施 ‎ 1.引导学生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四篇文章分别有自己的侧重点,比如《七律·长征》选取典型事例反映中心: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 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 ‎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 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 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 场中的主要人物是“点”, 写 作时要做到面点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即略面),又要选好角度,分别主次,有选择。‎ ‎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 时 安 排 内容课文 课时 ‎ ‎5.七律·长征 2 ‎ ‎6.狼牙山五壮士 2‎ ‎7.开国大典 2 ‎ ‎8.灯光 1 ‎ 口语交际 演讲 2 ‎ 习作 记一次游戏 2 ‎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2 ‎ 合计 13‎ 教学内容 ‎5.七律•长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 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 等词语的意思。 ‎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教学 重点难点 ‎ 了解诗的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谈话导入 ‎ 师:同学们,中国革命史上曾经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那就是 ----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以大地为纸谱写的一首铁流滚滚的壮丽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七律·长征》。 板书并齐读课题。 介绍诗的题目:(指着七律)这是一首七律诗也叫七言律诗,每行 7 个字,共 8 行,每两行为一句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以偶句句末押韵。 长征是它的题目,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呢? 师:(展示长征路线图)这是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 年 10 月中国工 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他 们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爬雪山,过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引入作者)一代伟人毛泽东仅用 8 行 56 个字便形象地概括了这史无前例、震惊寰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毛泽东并再读课题 ‎ 二、 初读诗句,读准字音 ‎ 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位伟人一起走进长征。 ‎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把握节奏。 (生自由读诗) ‎ ‎2.检查词语:我们读诗的时候那些词语是我们要注意的? (老师展示这些词语:等闲 五岭 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 ‎3.检查读诗。‎ ‎4读打上节奏的诗文,自己试着读一遍,一起读一遍。‎ 三、细读感悟,理解首联诗句 ‎ ‎1.同学们,读通诗句仅仅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通过读诗你认为哪一句概括了全诗?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远征是什么意思? 长征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难。 师相机板书:远征难 ‎ 从哪里看出来难呢?万水千山 注意万和千是个虚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和水呢? (五岭山、乌蒙山和岷山,金沙江和大渡河。) ‎ 是啊纵使有这么多的山水的阻隔,我们的红军怕不怕?----不怕 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看待这万水千山的呢? 板书 ‎ 2、 理解“等闲”。在词典中有三个意思,出示:①平常;②随随便便;③无端;平白地。)等闲是什么意思?有句话叫我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就是这个意思。‎ 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 好一个平平常常!长征路途那么遥远,遇到的困难重重,但红军只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板书: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谁能把这种精神读出来?‎ ‎3、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标出山名和水名。18座大山,24条大河,小山小河就不用说了。长征途中,红军要经历这么多的山水,经历这么多的困难,为什么只选这几座山、几条河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品读,感悟诗情 (一)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 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正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我们随着诗人的思绪首先来到五岭和乌蒙。(出示)自由地读读这一句诗,看看你从这句诗中的什么地方能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的艰难呢?‎ 结合图感受五岭山脉的“逶迤”,感受乌蒙山的“磅礴”‎ ‎2、在老师的指导下感情朗读。你能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指名读)‎ ‎1)读出翻越五岭、乌蒙的难。指名读、评价读 ‎2)交流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结合生活中见到的“丸”感受红军的乐观、无畏,读出无畏和乐观。‎ 五岭山连绵不断,乌蒙高耸入云,山路崎岖,山势陡峭,再加上缺吃少喝,就是这样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是啊,你逶迤的五岭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你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好一群无畏、乐观的红军战士。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读。(出示:中心句)‎ ‎(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 如果说翻越五岭、乌蒙是展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自然的困难,那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就是展现红军克服战斗的艰难。(出示)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 师:你真会发现,这一暖一寒又是一组对比,(出示:暖和寒加点)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 3、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暖一寒的?猜猜看。‎ 4、 师:大家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诗人用这一暖一寒是有他特殊的用意的。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了夺桥之战。(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 5、 师: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鲜血的铁索,此时,你心里有怎样的感觉?‎ 6、 师:这就是“寒”,一个寒字,表现出大渡桥的危险令人心惊胆战;写出了抢渡大渡桥时的惊心动魄;还表现出毛泽东对牺牲红军战士的缅怀。把这种“寒”的感觉读出来。‎ 7、 师:这一暖一寒的对比,我们感受到毛主席不仅用兵如神,而且用字也如神!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来,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呀,来,读出这份欣喜!‎ ‎2、真是一个比一个高兴呀!一个比一个喜悦呀!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红军用坚实的脚步告诉我们:读——(中心句)‎ 二、齐诵,升华 ‎ ‎ ‎1、长征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长征书写了一首惊心动魄的史诗。毛泽东用诗的语言再现了长征的壮举,再现了无畏、乐观的长征精神,同时也把自己的英雄主义气概、浪漫主义情怀表现了出来。现在,你们就是毛泽东,把这种英雄气概、浪漫情怀朗诵出来吧!自己先练练。‎ ‎2、师:全体起立,满怀豪情一起朗诵《七律 长征》。‎ ‎3、五岭、乌蒙、金沙、大渡,还有那皑皑的岷山,一幅长征的画卷缓缓地在我们眼前展开。长征不仅是一段征途,更是一曲精神的赞歌。请听──(课件播放《七律 长征》曲)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 选取典型事例反映中心: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此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金沙江和大渡河是红军长征途中两个有突出纪念意义的天险,作者选取这两个事例来反映红军对“万水”的征服,有极强的说服力。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形象地概括了那种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胜利、喜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恶战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写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 ‎2.举一例:‎ 比如这首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实生活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接着,诗人运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列举了长征途中取得的几个重大胜利。这样,为我们展现了一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现出了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兼诗人在精心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方面的非凡功力。‎ ‎3.练一练:‎ 在长征途中,红军跨过了多少高山大河,踏过了多少丘陵草地,闯过了多少自然的关隘和人为的封锁线,有多少次值得记录的胜利战斗,有多少应该大书特书的革命斗争故事读这首诗,你你能找出诗中的典型场景吗?‎ 示例:‎ 毛主席则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高山大河,寥寥数笔,便把“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精神勾画出来。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这五件事都十分典型。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 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 六、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七、推荐阅读:‎ 长征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毛主席在长征途中还创作了许多壮丽的诗篇,课下本课推荐阅读《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 ‎ ‎ ‎ ‎ ‎ ‎ 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 略读课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教学目标 ‎ ‎ 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抓住“壮士”和“战士”的区别来引出课文内容。 ‎ ‎2、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来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 ‎3、了解五壮士英勇斗争,壮烈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爱国热情。 ‎ 难点:了解在危急的形势下,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斗争,顺利完成任务的故事内容;体会他们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交流背景资料 ‎1、请同学把课本翻到第七单元,认认真真地读单元学习提示。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快速默读。‎ ‎2、对!这一单元讲的都是中国近代屈辱和抗争的历史有关的。这一段抗争的历史,都记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上。(出示课件图片)‎ ‎3、在天安门广场中央,高高地矗立着一座丰碑,它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的底座有许多浮雕,镌刻着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依次出示浮雕图片)虎门销烟、金田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军胜利渡长江。可以说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抗争史,读了这一单元的课文,会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所了解。‎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它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被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所深深地震撼。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却只有五个人。(出示)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的读出他们的名字。‎ ‎2、这五位壮士被后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朗读,也许是走进这样的故事的最好方法。自读课文,边读边用心感受:文章的哪些地方一次又一次的引发了你心底的波澜?‎ ‎3、交流。‎ ‎4、屏幕上有两组词语,请同学来读一读。 ‎ 第一组: 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 第二组: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要这样子分成两组?‎ ‎6、两组词语,感情色彩对比非常强烈。大家要记住,学习写英雄人物的故事,要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是写敌人的,一组是写英雄人物的。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注意对比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 ‎7、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你觉得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能不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细读三次考验 走进英雄内心 ‎1、读英雄的故事,老师还教大家一招,那就是去想一想英雄面临着哪些考验,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感受,你就走进了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大家快速默读浏览,想一想,五位战士面临着哪几次重大的考验?快速浏览。 ‎ ‎2、接受任务是一次考验,选择道路是一次考验,壮烈跳崖也是一次考验。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三次考验,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同学默读文章的第一段,拿起笔边读边圈出关键词语想一想,你特别从哪几个词语当中读懂了这是一次考验? ‎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体会。(出示资料《党史博采》——《视死如归壮军威——忆狼牙山之战》,里边所记载的战争背景。) ‎ 请同学们关注三个红色的数字。你从这些数字中又进一步读懂了什么?对课文这一段话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任务是艰巨的,压力是巨大的。要完成这些任务,对他们来说真是个考验。拿起书,把这种考验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引读第二段)‎ ‎3、战士们终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上,完成了掩护任务。接下来他们又面临着第二次考验。默读第三自然段,还是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用心感受。想一想,你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考验?‎ 三面都是悬崖,那我想请问同学:还有一面是什么? (敌人)。 ‎ 等于说四面都是?——(生:绝路!)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就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所以说这是一次怎样的选择? ‎ 对啊,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三四万人的安危。他们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班长在引敌上山时候的表现。想一想,应该怎么读?‎ 关注“!”,师生合作读。‎ ‎4、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在顶峰展开了顽强的歼敌,我想请两位同学合作读文章的四五自然段。谁愿意来读。‎ 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话,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把五壮士和敌人对比着写?把写敌人的话全部去掉,行不行?‎ 写敌人,是为了衬托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因为敌人是如此的残暴,所以我们才毫不手软。 ‎ 以后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边要盯着英雄一边要盯着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通过对比来突出英雄的形象的。写英雄的故事,要把英雄人物的言行作为重点来写,而敌方可以稍微带几句,就可以了。这个写作策略,我们可以运用。‎ ‎5、五位 战士在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毕竟势单力薄。很快地,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请同学读文章最后几段话。读完之后想一想,如果把五壮士跳崖的这一幕刻成浮雕的话,你觉得哪些画面可以定格成永久的浮雕,值得后人去敬仰?抓关键词语,用心感受。 ‎ A: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眺望”:为什么眺望的姿态可以刻成浮雕?‎ 他们眺望的仅仅是部队主力和群众远去的方向吗?他们仿佛还在眺望着什么?(家乡,亲人,新中国,胜利)‎ B: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回头望望”:这个眺望有那么多的内涵。我们再来关注,跟“眺望”相对应的的一个“望”是?‎ 这个望望有很多潜台词,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说得真好,藐视!尽管你们有飞机大炮,尽管你们有3500人,我们5个人足可以把你们搞得团团转。 ‎ 这句话内涵丰富,让我们通过朗读用心感受。 ‎ C: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谁想把这个画面读出来?指生读,齐读。‎ ‎6、同学们,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一个词语。(出示屹立) ‎ 这个字什么偏旁。 “山”字旁。 ‎ 看到“山”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 二、镌刻屹立群像 升华壮士精魂 ‎1、是的,山是沉稳的,山是雄壮的,山是巍峨的。用“屹立”来写五位壮士站在山顶上,五位壮士也仿佛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仔仔细细地走近了,走近了,最后一次凝望着他们屹立在顶峰的样子。‎ ‎2、这是五个人的团队,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就 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艰难的掩护任务,就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英勇的杀敌的光荣任务,文章有一段话,集中地写到了五位壮士并肩战斗的画面,哪一段?第二段。(课件出示第二段) ‎ ‎3、来,让我们用深情朗读,一起重温他们当时战斗的画面。 ‎ ‎(师生合作读。老师叫出名字,学生接下去读。) ‎ ‎4、这,就是他们并肩战斗时的浮雕。而此时此刻,狼牙山顶峰,屹立着的是这样五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 让我们走近了细细地看!(放大图片,课件依次出示五位壮士的名字) ‎ 这是马宝玉,边上的这个是胡福才,后边的这个是胡德林,这个是宋学义,这个是葛振林。请同学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的站立姿势,他们的拳头,他们脸上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如果让你拿起笔来把其中的一位战士屹立的姿势展开来写,几句话,你会怎么写呢? ‎ ‎(师给学生分组分角色写。播放轻轻的背景音乐,练笔5分钟。) ‎ 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有这样一幅浮雕:五位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队主力和群众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五位壮士,五座丰碑,头顶蓝天,脚踩巨石。他们,和狼牙山融为一体,永远地屹立在狼牙山上,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这真是“‎ 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7 开国大典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  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注意这个“典”是个生字。板书“开国大典”。‎ ‎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  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归纳。‎ ‎  同学们通过浏览课文,对开国大典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  1.要想真正地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那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 ‎ 2.交流感受。‎ ‎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  语段一:‎ ‎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 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  语段二:‎ ‎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  语段三:‎ ‎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  (4)感情朗读。‎ ‎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 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再从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这节课让我们再从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吧!‎ ‎ 二、重点研读 ‎ 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 2.交流学习体会:‎ ‎  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  (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  (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 ‎ ‎  (3)随机学习重点句。‎ ‎  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  (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 ‎ 板块二:阅兵式。‎ ‎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  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 ‎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板块三:群众游行。‎ ‎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  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  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  ②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  ③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 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文章通过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的描绘,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此外,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四、设问促思,升华情感 这节课,我们一起重温了开国大典那庄严盛大的历史时刻,不禁心潮起伏,那么你想说些什么?‎ 五、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  1、我会读(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  2、我会写(生字新词)‎ ‎  3、我会积累(摘抄背诵优美句段)‎ ‎  4、我会运用(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试着以“节日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写出夜晚焰火的形态变化,灯光的设置,人群的反应等或写写生活中的“-------庆典”,写出参加人员,会场设置,台上表演人员的表现及台下来宾的表现等)。‎ ‎ ‎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  一( )旗帜 一( )掌声 一( )礼花 一( )宫灯 ‎  一( )画像 一( )坦克 一( )书信 一( )宝库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  1、课文记叙了___年___月___日在___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_______、_______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______的领袖风采。‎ ‎2、课文按_____进行的顺序来写,先讲大会______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________的主体部分,再讲_______的盛况,最后讲________。‎ ‎3、开国大典中“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__________,“光明”不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 ‎ ‎ ‎ ‎ ‎ ‎ ‎ ‎ ‎ ‎ 教学内容 ‎7 开国大典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9、学习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天安门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4、拓展: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板书设计:‎ ‎ 灯光 赞叹                      勾起回忆 羡慕                      在灯光下学习 憧憬                      幸福生活 怀念                      伟大战友 ‎        ——多好啊!‎ 教学反思:‎ ‎ ‎ ‎ ‎ ‎ ‎ ‎ ‎ ‎ ‎ ‎ ‎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演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明确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学会围绕主题写演 讲稿。 ‎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文本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 ‎3.明确汇报形式,完成口语交际。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 方;还要学会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写演讲稿,练习演讲。 ‎ ‎2.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看一看,感受“演讲” ‎ ‎1.播放青少年或名人的优秀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 ‎ 导语:同学们,看了这几段演讲视频,你们是不是觉得演讲的人都特别有魅力?他们的语言很有感染力,他们的动作也充满着自信,但很多同学肯定会想: 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讲好可怕呀,我可不要做什么演讲!其实,一次优秀的演讲背 后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准备。准备好了,自然就有自信,在大家面前演讲就不会那 么紧张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写演讲稿、做一次演讲。 ‎ ‎2.学生交流演讲感受(做过演讲的/未做过演讲的)。 ‎ 二、学一学,认识演讲稿 ‎ ‎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发表意见,讨论问题。 ‎ ‎(1)什么是演讲稿?(2)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 ‎2.师生共同归纳。 ‎ ‎(1)演讲稿:一般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或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 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 ‎ ‎(2)结合视频中的演讲及优秀演讲文稿,归纳演讲稿的特点。‎ ‎ ①具有针对性。主要表现在演讲是为了以思想情感、具体事例和理论依据来 打动听众,因此,它必须要有针对性。 ②具有可讲性。由于演讲稿是为了“讲”,所以要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③具有鼓动性。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和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来 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并以此引起听者的共鸣。 ‎ 三、想一想,确定演讲话题 ‎ ‎1.读课本上的话题,看是否感兴趣,也可以认真想一想,确定其他话题。 ‎ ‎2.选择最佳话题。 提示:若感兴趣的话题较多,可先用纸笔记录下来,再列一列简单的提纲, 写一写该话题可以谈的主要内容,看哪个话题可说的内容最多,就选择哪一个。 注意还要站在听众的角度去考虑,即除了可讲性之外,还要能激起听众的兴趣。 3.根据选定的话题,拟定题目。题目要直观、鲜明,能体现演讲的主题。 ‎ 四、探一探,学写演讲稿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 ‎(1)开头:明确是对谁演讲,写上适当的称呼,如“亲爱的同学们”“亲 爱的朋友们”。 (2)中间(正文):围绕一个主题,用具体的材料,分几个部分表达真实 情感,说清楚观点。 (3)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 ‎2.结合例子,重点学习演讲稿的主体部分的写法。 ‎ 过渡: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正文。这是演讲的主要内容,一篇 演讲成不成功,关键就在这个部分。我们先来看一段以祖国发展历程为主题的演 讲稿的片段吧,同学们先听我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上,我看祖国是一摊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 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世界的东方,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 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孙中山,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 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 奇地走过! ‎ 讨论:①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 ②演讲者用了哪些材料来支撑这个观点?(磨难:圆明园被毁,邓世昌殉国; ‎ 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几位伟人的事迹。) 明确:演讲稿的观点要鲜明突出,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代表 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 ‎3.结合例子,学会写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以《读书的快乐》为例: ‎ ‎(1)号召式结尾:雄鹰要到广阔的碧空中搏击风雨,鱼儿要到浩瀚的海洋 里劈波斩浪,我也要到丰富的书籍里去获取精神食粮!“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朋友们,让我们畅饮这“源 头活水”,让我们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 ‎(2)总结式结尾: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给了我很多快乐。书里面真的蕴含着许多在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书将永远伴随我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陪 伴我!我也会永远保持读书的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 ‎4.学生尝试写演讲稿,教师相机指导。 ‎ ‎5.分小组交流,修改演讲稿。‎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说一说,自信演讲 ‎ ‎1.在正式演讲前,学生可先自己练习一下,试试怎样演讲更好。 ‎ ‎2.教师指导演讲时的注意事项。 ‎ ‎(1)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情,上台前可以深吸一口气。 (2)演讲时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演讲时可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 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3)要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以增强表达效果。语言不能太平淡,要生动、 有感情,这样才能打动听众。 (4)听众要保持安静,对演讲精彩的地方可以用掌声来表示鼓励和赞扬。 ‎ ‎3.学生自荐或小组推荐,学生上台演讲。 优秀演讲稿示例 ‎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坚持运动好处多》。 说到运动,大家对此再熟悉不过了,但是真正能坚持运动的同学有多少呢? 大家是否了解运动的好处呢?那么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运动的好处。 从小处来说,运动能使人强健体魄。我就举游泳的例子吧。游泳的好处有很多,专家表示:人在水中运动时,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环也随之 加快,以供给运动器官更多的营养物质。血液循环速度的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负 荷,使其跳动频率加快,收缩强而有力。经常游泳的人往往心脏功能极好。也就 是说,游泳能够增强人的心肌功能。而且,游泳还能够增强抵抗力,加强肺部功能。对于爱美的人来说,游泳还能减肥和健美体形呢!可见游泳这项运动可以带 给人许多好处。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游泳。据说,毛泽东在上学时,除了外出求学之外,每天都会去附近的池塘或河里游泳。新中国成立后, 他也依然有这样的习惯。他最后一次横渡长江是他在 73 岁的时候。其实,不仅仅是游泳,跑步、跳绳、爬山、快走等各种运动,只要坚持,都对人的身体十分我国的军人在入伍前都是一个个不爱运动的人,身体素质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 那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那又如何保卫祖国?如果普通大众都不运动,身 体素质普遍偏低,那么生病就会成为家常便饭,这对我国的医疗系统又会产生多 么严重的影响啊! 听到这儿,大家是否有一点儿感悟了呢?其实,我今天站在这儿,为大家讲 了一些运动的好处,是希望大家能够多运动,强身健体,更是希望大家能够成为 一个德智体美共同发展的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学习,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 六、评一评,选出“最佳演讲” ‎ ‎1.师生共同制定评判标准。 ‎ ‎(主题鲜明,选材恰当;态度大方,语言有感染力;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等。) ‎ ‎2.学生评选自己最喜欢的“演说家”并说明理由,最后集体投票评选。 ‎ ‎3.教师对优秀“演说家”予以表扬、激励。 ‎ ‎4.教师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进行小结。 ‎ 小结:因为时间有限,还有许多同学没有把自己精彩的演讲呈现给大家,有 机会的话,我们会开展一次演讲比赛,希望大家都能踊跃参加。通过今天的学习 和听几位同学的演讲,大家应该对演讲稿的写法和如何进行演讲有了更多的了 解,那么请大家在课后再把自己写的演讲稿看一看,读一读,修改得更精彩一些, 老师期待着你们下次的演讲!‎ 板书设计: ‎ 教学内容 习作 多彩的活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做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观察好习惯。‎ ‎2要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游戏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 ‎3抓住印象深刻的部分来进行具体的描写,做到重点突出。‎ ‎4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突出游戏的场面,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 ‎5互相评价习作,提修改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要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游戏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 ‎2抓住印象深刻的部分来进行具体的描写,做到重点突出。‎ ‎3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突出游戏的场面,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喜欢做什么游戏?(小组内自由说一说)‎ ‎2.现在我们就分组做一个室内的游戏,各小组的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组想做什么游戏呢?能不能根据人数和地点,小组同学创编一个游戏,并且给游戏取个名字?‎ ‎3.做游戏当然要有游戏规则,大家一定要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哟!请听清要求,并记在心里。‎ ‎4.各小组游戏开始。(教师巡视)‎ ‎5.教师提出观察要求:观察做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适当的定格游戏过程,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 ‎6.老师分别请孩子们说说自己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具体、细致、清楚地说出所看见人的表情变化,说的好的孩子一定要适当的表扬他,激励孩子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7.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同学怎么说,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又有什么补充的?大家一起来讨论交流。‎ 二、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 ‎“记一次游戏”是这次作文的主题,需要大家理清自己作文的思路:首先要确立作文的主题,再合理进行选材,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抓住侧重点进行详细的叙述。可以抓住一个场面;可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情;可以抓自己心理变化;可以抓游戏给你的感悟。‎ 这次习作的关键是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巧妙的加工创造,从而写出精彩场面,成就自我记叙佳作。‎ ‎ 2.思路导航:‎ 写好游戏的场面,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 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心,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让人看后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面“概”点“详”,点面结合。 ‎ ‎ 要有面上的概括,又要有点上的描写。在作文中,要想把全部活动的过程叙述出来,不可能对所有参加活动的人一一进行描写,这就需要“面”上的概括。“面”,是指参加活动的人整体情况;概括,就是用言简意明的语言,勾勒出参加活动人的表现、环境气氛等等。但是在一篇作文中,只有“面”上的概括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点”上的详写。“点”就是参加活动的典型人和典型事;详写,就是要写出活动的重点项目,以及参加活动的人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描写场面只有把“面”和“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写,才能如实地再现出活动的全部过程。‎ ‎ 3.技法点拨:‎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 场面描写,重在写好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典型的景,典型的物。抓住典型要细致描写,精心刻画,不能用一两句话带过去。描写细致,就是要详细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只有详细描写典型,才能突出场面的重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清楚描写一个场面,要注意考虑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要清楚。‎ ‎(2)总景分人,面点结合--两个“基本点”。 ‎ 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 场中的主要人物是“点”, 写作时要做到面点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即略面),又要选好角度,分别主次,有选择。‎ 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加活动人的心情、神态表现,又要写出围观人的反映,把场内外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在描写的过程中,还要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这样有面上的概括,有点上的详写,有内外的呼应,有感情地表露,就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三、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猜“领袖”游戏 放学后,同学们围坐在教室里做猜“领袖”游戏。小涛当“领袖”,大家跟着他学动作;小芳猜“领袖”,看她猜得对不对。‎ 游戏开始了!教室里洋溢着欢腾的气氛。一张张面孔浮现出笑容,一双双眼睛闪着亮光。小伙伴们时而看着“领袖”的表情,时而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小芳走进教室,她机警地环视四周,注视着每个同学的表情。突然,教室里响起“请你跟我这样做!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欢呼声。这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做拍手动作。“领袖”是谁呢?小芳盯着王强同学,慢慢地移动脚步,向他走去。这时呼喊声越来越小了,当她一转身时,小涛乘机做出摸耳朵的动作。这时“请你跟我这样做!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欢呼声又响亮的呼喊起来了。小芳同学镇定自若,她向前紧走几步,假装盯着小菲同学。小涛同学刚要改摸鼻子的动作,小芳猛一回身,糟了,小涛的动作露出了破绽。“就是你!”小芳大声说。同学们望着小涛涨红的面孔发窘的样子,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笑得弯下了腰。‎ 猜“领袖”游戏真有趣,大家玩得是多么高兴呀!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猜“领袖”游戏?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重点写了什么?‎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开篇直奔主题,点出游戏的规则及参加人。‎ ‎(2)概括写“面”——其他小伙伴的表现,用来衬托游戏的扣人心弦。‎ ‎(3)详细写“点”——详细描写小芳的动作以及其他参与游戏的伙伴们的语言,将游戏推至高潮。‎ ‎(4)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概括写其他伙伴们的动作神态,表现游戏的乐趣。‎ ‎5.总结交流:描写场面除了写好人物活动之外,还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这段习作就是按照这个要求写的。什么是猜“领袖”游戏,怎样做这种游戏,文章一层一层地叙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完整的印象。在描写活动场面时,详写游戏人的神态、动作,注意到了场内外呼应,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中心。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仿佛也参加到游戏的行列中。‎ 五、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确立主题,合理选材,抓住侧重点进行详细的叙述。‎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板书设计: ‎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演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 学会在场面描写中词语重复使用可起到铺陈、渲染的作用。‎ 3. 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4. 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5. 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相同句式 “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学习“交流平台”。‎ ‎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如,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课文在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如《开国大典》写闻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成武的情景,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的范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场面的?‎ 一天下午,在校园的葡萄架下,围满了看拍皮球比赛的同学。参加比赛的同学,每个身旁站着两个小伙伴:一个准备计数,一个准备计时。这时只见裁判员张老师高高扬起小红旗,大喊一声:“开始!”只见参赛的同学伸手飞快地上下拍动皮球,只听皮球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加油!加油!”围观的同学助威声此起彼伏。‎ 比赛紧张极了。有的把球拍的高,有的把球拍的低,有的不留神把球拍到了别人脚底下,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声。小芳同学蹲着拍,把球拍得矮矮的。“一、二、三、四……”随着计数员大声报数,她全神贯注,眼睛盯着上下跳动的皮球,头上渗出了汗珠。突然,她脚下一滑,坐在了地上,那球也一下子蹦得老高。正当同学们为她捏了一把汗的时候,她猛得又站起身来,用手继续拍球。“71、72、73……”计数员的报数声越来越响亮,围观的同学不时地发出喝彩声和欢笑声。这时裁判员大喊一声:“停!”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束了。‎ 裁判员张老师宣布:“小芳拍得次数多,获得第一名!”小伙伴们跑到她身边,纷纷表示祝贺。‎ 点评:读了这篇作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紧张、热闹的拍皮球的场面。这篇片段作文所以能产生感人的效果,是由于小作者不只是描写参赛的同学“怎么比”,还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围观同学“怎么看”。把场内外呼应起来写,有气氛烘托,有人物描写,有感情变化,把比赛的过程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 场内外呼应着写,重在画龙点睛一笔。在比赛开始时,写了“围观的同学助威声此起彼伏”,仅此一笔,就烘托了比赛的紧张。当有的小伙伴把球拍在别人脚下时,“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声。”场内场外巧妙地呼应起来写,使我们看到了整个比赛是多么热烈,多么紧张。当参加比赛的小芳同学不小心坐在地上的时候,“同学们又为她捏了一把汗。”场内的变化,引起围观同学感情变化,两者之间总是紧密挂连,这样写是多么好哇!‎ ‎3. 我分享、我积累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两行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们交流你的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读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这是两个词语是重复使用。在场面描写中起铺陈、渲染的作用,使文章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在描写写景抒情中,能收节奏鲜明,层次清楚、景象丰富多姿,形象生动传神之效, 使文章节奏鲜明,感情抒发酣畅淋漓,语势得到增强。‎ 点拨: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这两个句子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我还想到了“谈论讲解,窃窃私语”,也可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仿照写一写。‎ 读一读 写一写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于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 ‎ ‎ ‎ ‎ ‎ ‎ ‎ ‎ ‎ ‎ ‎ ‎ ‎ ‎ ‎ ‎ ‎ ‎ ‎3.我拓展,我积累。‎ 表示“说”的词语还有:‎ 一字词语:讲 喊 叫 呼 吟 读 问 答 训 斥 责 骂 吼 劝 告 评议 话 赞 论 述 夸 辩 叙 颂 曰 ‎ 二字词语:说话 谈话 讲话 叙述 陈述 复述 申述 说明 声明 讲明 谈论 辩论 议论 讨论 商谈 哈谈 商量 畅谈商讨 话语 呓语 梦话 怪话 黑话 谣言 谰言 ‎ 四字词语:婉言危言 评说怒斥 耳濡目染 百虑一致 变心易虑 不足为虑 长计远虑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三、书写提示 我们来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 。‎ ‎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我们在书写中要注意:①‎ 笔画要写规范。很多同学写字时比较随意,横写得不平,竖写得不直,特别是遇到了有折、有弯或是有钩的笔画,写起来就像画画一样,圆圆的,没有棱角,这都是笔画写得不到位的表现。②字的大小要适中。不管是什么格子,都要把汉字写在“心中的小格”中,即上、下、左、右都空出一定的位置,把字写在格子的正中间。③行款整齐,布局合理。④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⑤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2.练一练,学运用。‎ 写一写下面的古诗,注意书写提示。‎ 古诗 书写提示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把汉字写好看的口诀 主笔优先空间大,上宽下窄取平稳,‎ 全包半包上下包,组字各部要错落,‎ 上窄下宽要端正,被包部分往左靠,‎ 加大反差去组合,同字重叠上宜小,‎ 里边部分要紧凑,字形最忌平分色,‎ 多字重叠不重样,里紧外舒要记牢。 ‎ 此字口诀牢牢记,多思多练见功底。‎ 四、学习“日积月累”‎ ‎ 1.出示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第三子。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3.理解句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 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释 义】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释 义】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 ‎【释 义】意思是地位低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它后来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5.赏析:这四句都是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赞扬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 ‎6.延伸阅读。‎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