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 MB
  • 2022-02-11 发布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 下册第2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课时2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习作 写作品梗概 第2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写作品梗概有四 个步骤:1.读 2.抽 3.连 4.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第一章:巴西庄园主   鲁滨逊他第三次出海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 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 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 海,到非洲贩卖奴隶。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尝试按每一章写故事梗概。 第二章:流落荒岛   鲁滨逊搭乘的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 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把 船上的食物、衣服、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 并开始打猎。   第三章:荒岛生活   鲁滨逊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 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虽然 这样,鲁滨逊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 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 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第四章:智救星期五   鲁滨逊孤独地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三年后,有一天,他看到三十 多个野人乘着小船上岸了。他们拖着两个倒霉的同伴,在途中宰杀了 一个,另一个则拼命的逃跑。那个野人逃跑的方向正好是鲁滨逊住所 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那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 两个野人。因为鲁滨逊救那个野人的日子是星期五,所以就给那个野 人取名为“星期五” 。    第五章:制做陶罐   鲁滨逊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合好,运回 家,再做成泥瓮。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 非常难看,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他 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 之后还制作了一些小圆罐、盘子、水罐啦小瓦锅等。 第六章:回归   28年后,鲁滨逊和“星期五”帮一名舰长制服叛变的水手,乘船返回。 他得到了冒险积累的财物,成为巨富,并派人到他经营的岛上继续垦殖。 佳作赏析 《赤壁之战》梗概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想夺东吴的地盘。东吴的 周瑜调兵驻守赤壁 ,同曹军隔江相对。 曹军都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曹操叫人用铁索把 船连起来,铺上木板,船就比较平稳了。周瑜手下有一 员老将,叫黄盖。黄盖向周瑜献了一个“火攻” 的计谋 。周瑜连声说好。于是,黄盖给曹操写信,假意投降。 曹操接到信,非 常高兴。 写法借鉴 简介主要人 物。 介绍双方情 况。 《赤壁之战》运用摘录、删减、改写与概括的方法 将一篇长故事缩写为300字短故事,但是故事完整、情 节连贯,语句通顺,完整的叙述了赤壁之战的过程。 点评: 方法总结 1.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 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原意。 2.改写和概括。长句子缩成短句子,几句话合并成一 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素材积累 如果你是位作家,你曾写过雄伟的山峦,但你可曾写过自己 背负责任的父亲?如果你是位画家,你画过冬日的暖阳,但你可曾 画过自己饱经风霜的父亲?如果你是位歌唱家,你歌唱过浩浩荡荡 的长江黄河,可曾歌唱过我们坚毅挺拔的父亲? 精 彩 开 头 素材积累 父亲的爱像一杯咖啡,第一口是苦的,但是越品 越甜;父亲的爱像一块夹心糖,外表是硬的,心里却 是软的;父亲的爱像一本书,表面平淡无奇,书里却 充满知识。 精 彩 开 头 素材积累 真没想到啊!昨天的捣蛋鬼,今天的冯光泽荣获 了学校“文明小主人”的荣誉称号。这热烈的掌声, 不就是对他由衷的赞叹吗? 精 彩 结 尾 素材积累 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老人纯洁的心灵,仿佛看 到和谐社会的新风吹遍祖国大地。 精 彩 结 尾 好书推荐 小说故事发生在1864年,讲述了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 那凡爵士在一次偶然当中,得到了两年前遇险失踪的苏格兰航海 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为了搭救落难的格兰特船长,格里那凡爵 士自行组织旅行队,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起踏上了寻找格 兰特船长的旅程。 整部小说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同时具有科幻小说和探险小 说的特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着读者,展现了苏格兰民 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