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3 MB
  • 2022-02-11 发布

部编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课件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园地二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 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 要传达出一种特定的气氛。 交流平台 1.特定的时间 2.特定的地点 3.人物的活动 4.总体的情况 营造出特定的 气氛(场面) 根据前面我们提到的几点展开我们今天的交流 吧,请大家找出我们本单元课文中的场面描写。 特定的时间:十月一日 特定的地点:天安门广场 人物的活动:典礼、阅兵、群众游行 总体的情况:盛大、庄严、激动、 兴奋、喜悦 气氛 (场面): 庄严 隆重 热烈 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特定的地点:狼牙山上 人物的活动:五个人接受任务,后诱敌 上山,痛击敌人,把敌人 引上绝路,然后顶峰歼敌, 最后英勇跳崖 总体的情况:沉着冷静而又英勇无畏。 气氛 (场面) 英勇悲壮 可歌可泣 要把人物的活动写好。 2.如何写好人物的活动? 1.回顾了文中的场面描写和习作中的场面描写,大家 认为要把场面描写写好的关键是什么? 王芳:要有点面结合的描写。写运动会时,我先略写 了体育场的整体情况,然后再着重写几个运动项目的 比赛情况。 交流展示 宁涛:写好人物活动还要有细节描写。《狼牙山五壮士》 中,顶峰歼敌这一场景,通过描写马班长的语言动作, 把马宝玉的英勇无畏,和敌人血拼到底的精神展现了出 来。让人读得热血沸腾,很受感动。 刘芳芸:我觉得写好人物的活动还要有环境描写,环境 描写可以烘托气氛。 ……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 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 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 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 . . . . 单看句1其实是有 语病的,因为前面说了 “全场肃静”,后面却 说听见了声音。 句 2 中 多 了 一 个 副 词 “只”就对“听到”的内 容进行了限定,意思是除 炮声、旗帜飘拂的声音, 再无别的声音,和前面的 “全场肃静”相吻合。 例1 1.起初是全场肃静,听见炮声 和乐曲声,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 旗帜飘拂的声音。 词句段运用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 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 的愉快。 . . . . . . 句1语气平 淡,读不出那种 “更可爱”和 “满心的愉快” 的感觉。 用“是那么” 来修饰“清鲜”和 “明朗”,程度加 深,语意加强。 例2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 清鲜,天空明朗,使我总想高歌 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例2中的加点部分“是 那么”,由“是”+“那么” 组成,不仅表示了肯定,甚 至还有赞叹的意味在里面, 很好地把作者“满心的愉快” 传递出来。 相同的句式,重复使用,语 意贯通,增强语感和情感的 表达。 通过反复诵读和观察 发现,例1中的加点部分 “ 只 听 见 ” 是 由 副 词 “只”+动词“听见”组成, “ 只 ” 表 示 限 制 , 限 制 “听见”的范围,表明除 了“炮声”“旗帜的飘拂 声”再别无其它声音,更 凸显了前面所说的“全场 肃静”。 我这才发现,一直以来,我看不见母 亲额上的丝丝皱纹,看不见她做家务时单 薄的身影,看不见她眼中对我满满的爱。. . . . . . 类似这样的添加短语进行修饰的句子还有很多,我 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应多加留意,仔细品评它们的用 法和妙处。 . . . 这个故事中描述的情节是那么曲折动人, 人物是那么栩栩如生,刻画是那么深刻,描写 是那么完美,真叫人难忘。 . . . 你也来试着写几个这样的句子吧! . . . . . . . . .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 着写一写。 词句段运用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 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 了伙伴的邀请。 3.“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 就后悔了。 4.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 了?” 这两个句子分 别用“赞叹”“婉言 谢绝”代替了“说”, 我还想到了“谈论、 讲解、窃窃私语……” 也可以不用 与“说”有关的 词语…… 1.张飞拍拍刘备的肩商量:“我家资财丰厚,不如我们一起 招募乡间勇士,怎么样?” 2.“我本是汉室宗亲,有心杀贼,可是我的力量太微小了。” 刘备无奈地低下头嘀咕着。 3.“快来给我斟碗酒,我还要入城投军去!”关羽面带红润, 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威风凛凛地召唤酒保,“动作快点。” 活用“说” “商量”“嘀咕”“召唤”“催促” “婉言谢绝”“赞叹”“谈论”“窃窃私语” “心痛”等,都可以代替“说”。 用与“说”意义相通的字或词代替“说”,使对话 语言更加灵活生动。 你也来试着写几个这样的句子吧! 竖式行款 从右往左 写,每个 字写在格 子中间 书写提示 横式行款字之 间的距离相等, 写在行的中央, 每个字的中心 在同一条线上。 语文园地中分别给了横式和竖式两种 行款,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应该做到竖 有行,横有列,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 写正确,不能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汉字。 写完后进行自我检视,多看多学多练。 书法展 朗读下面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都是爱国主题的诗句。 日积月累 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竭尽劳苦 才会 停止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译文:恭敬谨慎地,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 到死才会停止。后多用来形容伟大的人。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留有文学名篇《出师表》《诫子书》等。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捐:献出,舍弃。 奔赴 国家危亡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为了国家的安危,愿意献出自己的生 命,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操之子, 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与父兄 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译文:祖宗开拓的国土,应当誓死捍卫,一点 也不能让给别人。 开拓的国土 让给 应当 拼命 李纲(1083年~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 抗金名臣。李纲能诗会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 《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等。 官位、地位 担忧卑微 译文: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 史学家、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这是一组表达爱国情怀的名言警 句,反复诵读它们,我们能感受到古 圣先贤们为国为民甘愿奉献一切的可 贵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让我们秉承这种精神,铭记他们的豪 言壮语,爱国爱家爱人民。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