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38 KB
  • 2022-02-11 发布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2册总复习概念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1、像0、1、2、3、4……这样的数是自然数。自然数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表示顺序。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是1。‎ ‎2、数位顺序表。小数点左边的数位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计数单位依次是个(一)、十、百、千、万……小数点右边的数位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计数单位依次是十分之一(0.1)、百分之一(0.01)、千分之一(0.001)、万分之一(0.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 整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为一级,依次是个级,万级,亿级…… ‎ 读或写多位数时,要画分级线。‎ ‎ 整数的组成可以按数位分,也可以按数级分,也可以看整个整数。如按数位分102003500里有1个亿,2个百万,3个千和5个百组成。按数级分102003500里有1个亿,200个万和3500个1组成。把102003500看成整体看,它有102003500个一。‎ ‎3、把自然数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者八位。‎ ‎ 把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改写成以“1”做单位的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或八位。‎ ‎4、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精确到某一位,就看这一位的后面一位,采用四舍五入法。‎ ‎5、整数的读法:从最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读。‎ ‎ 整数的写法:从最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写。‎ ‎6、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整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 ‎7、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8、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 依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一个小数或者整数进行改写。改写整数时,先要添上小数点,如9=9.0。‎ ‎9、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再读小数点,小数部分按照数位一位一位往下读,看到几就读几。‎ ‎10、把一个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把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11、整数a除以整数b得到的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那么a就能被b整除。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互相依存的概念。‎ - 9 -‎ ‎12、写一个数的因数,从两头往中间一对一对写。‎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13、写一个数的倍数,把这个数依次乘1,乘2,乘3……‎ ‎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2个因数)。最小的质数是2.‎ ‎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至少3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大公因数。(小括号表示)‎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是最小公倍数。(中括号表示)‎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互质的两个数可能是两个质数(2和5),也可能是两个合数(8和9),也可能是一个质数一个合数(7和8)。‎ ‎15、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 (1)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 (2)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 (3)一般关系:短除法、一一列举……‎ ‎16、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各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7、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在非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奇数是1。‎ ‎18、2既是偶数也是质数。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质数中,除2是偶数外,其他都是奇数。‎ ‎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中,最小的是9。‎ ‎19、在1~20的自然数中,‎ 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合数有11个:4、6、8、9、10、12、14、15、16、18、20。‎ 奇数有10个:1、3、5、7、9、11、13、15、17、19。‎ 偶数有10个:2、4、6、8、10、12、14、16、18、20。‎ ‎20、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后面不带单位。‎ - 9 -‎ ‎21、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 a÷b=(b≠0)‎ 千克可以表示1千克的,也可以表示3千克的。‎ ‎2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3、小数化成分数:先化成分母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24、=0.5=50% ≈0.333=33.3% =0.25=25% =0.75=75%‎ =0.2=20% =0.4=40% =0.6=60% =0.8=80%‎ =0.125=12.5% =0.375=37.5% =0.625=62.5% =0.875=87.5%‎ =0.1=10% =0.05=5%‎ 常见的量:‎ ‎1、常用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常见的人民币单位:1元=10角 1角=10分 ‎3、常见的时间单位:‎ ‎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大月31日(7个):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日(4个):4月、6月、9月、11月;‎ 特殊月份:2月(28天或29天)。‎ 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个季度三个月。四个季度的天数分别是90(或91)、91、92、92。‎ 一个月中,每10天为一旬。1到10日是上旬,11到20日是中旬,21日到月底是下旬。‎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 9 -‎ 同一天内求经过时间,只要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如果多天内求经过时间,那么要求出每天的经过时间,再把得数相加。‎ 数的运算:‎ ‎1、整数加减法,把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分数加减法,先把分数都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都要让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2、整数和小数乘法,都是把最后一位不为0的数对齐,再计算。‎ ‎ 分数乘法,分子相乘的数做分子,分母相乘的数做分母,先约分再计算。‎ ‎3、整数除法:从被除数的第一位或前两位开始除(要看除数是几位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一步得到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 小数除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分数除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1或等于1。‎ 倒数越大,原数越小;倒数越小;原数越大。‎ ‎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随着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 积不变的规律:要使积不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要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5、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 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这个数;‎ ‎ 一个数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这个数;‎ ‎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数。‎ ‎6、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 工效×工时=工总 工总÷工效=工时 工总÷工时=工效 ‎7、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没有括号时,先乘除后加减。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 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8、运算律:‎ ‎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9 -‎ ‎ 减法的性质:a-b-c=a-(b+c)‎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 乘法分配律:(a+b)×c=a×c+b×c ‎ 除法的性质:a÷b÷c=a÷(b×c)‎ ‎9、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求出答案,回顾反思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画图、列表、列举、转化、假设都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策略。‎ 式与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解方程。‎ 正比例和反比例:‎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 a:b=a÷b=(b≠0)‎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依据)‎ ‎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形如a×b=c a一定时,b和c成正比例;b一定时,a和c成正比例;c一定时,a和b成反比例。(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效×工时=工总)‎ ‎ 形如a÷b=c a一定时,b和c成反比例;b一定时,a和c成正比例;c一定时,a和b成正比例。(如前项÷后项=比值,盐÷盐水=含盐率,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 9 -‎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比例。‎ ‎ 圆的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测量:‎ ‎1、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点到直线,垂线最短。‎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是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 角的大小用度表示。测量角要用量角器,测量时两重合(顶点和量角器中心重合,一条边和0刻度线重合)一读数。‎ 小于90°的角是锐角,90°的角是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是钝角,180°的是平角,360°的是周角。‎ ‎4、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圆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 一个三角形中最多一个直角,最多一个钝角,至少两个锐角。‎ ‎ ‎ ‎ 三角形按边分,三条边都不相等的是普通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是等腰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时就是等边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底,两条腰。等腰三角形有1个顶角和2个底角。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都是60°。‎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按角分: 按边分:‎ - 9 -‎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6、由四条线段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书86页网络图)‎ ‎(1)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就成为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成为长方形;当长方形长和宽相等时,就成为正方形。‎ ‎(2)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就成为梯形。‎ ‎7、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圆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过圆形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 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8、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指围成图形一周边线的总长度。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指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9、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圆的周长=πd=2πr ‎10、推导面积公式时,用到了转化的策略。(书89页网络图)长方形面积公式是基础。‎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的面积=πr2 ‎ ‎1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12、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时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则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分为4条长、4条宽、4条高。长方体的棱长和=4长+4宽+4高=(长+宽+高)×4‎ 长方体有8个顶点。‎ 正方体有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圆锥有1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从顶点到底面圆形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13、围成立体图形的各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宽×2+长×高×2+宽×高×2‎ ‎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 9 -‎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 ‎ ‎1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不同,计算方法相同。‎ ‎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毫升。‎ ‎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15、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一定是圆锥体积的3倍。‎ ‎ 圆柱体积是圆锥3倍时,它们不一定等底等高。‎ ‎ 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 圆柱和圆锥等体积等高时,圆锥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 圆柱和圆锥等体积等底时,圆锥高是圆柱的3倍。‎ 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和是圆柱的,是圆锥的4倍;体积差是圆柱的,是圆锥的2倍。‎ ‎16、倒水,捏橡皮泥,锻造(铸造、熔铸),都是抓住体积不变解题,多考虑方程解答。‎ ‎17、表面积的变化:‎ ‎(1)把一个圆柱切成两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2个底面积。‎ ‎(2)把一个圆柱切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长方形(底面直径×高)。当底面直径和高相等时,表面积增加了两个正方形。‎ ‎(3)把一个圆柱切去一段小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小圆柱的侧面积(反之,增加小圆柱的侧面积)。‎ ‎(4)把一个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左右两个长方形(底面半径×高)。当底面半径和高相等时,表面积增加两个正方形。‎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底面周长×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图形的运动:‎ ‎1、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线段、角都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只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环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扇形只有1条对称轴。‎ - 9 -‎ 画轴对称图形时,先找到对应点,再顺次连线。关注对称轴的位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图形平移时,先把各点平移,再顺次连线。关注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图形的位置变了。‎ 图形旋转时,先把端点在中心点位置的线段进行旋转,再旋转其他边。关注中心点,方向,距离。‎ ‎ 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图形的位置变了。‎ ‎3、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画图时要把每条线段都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 放大或缩小前后,图形的形状不变,大小变了,位置不变。‎ ‎ 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面积比是长度比的平方倍。‎ 图形与位置:‎ ‎1、可以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北偏~多少度,南偏~多少度)。‎ ‎2、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列,行)。‎ 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 ‎1、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 ‎2、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整理数据。‎ ‎ 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 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可能性: 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