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66 KB
  • 2022-02-11 发布

人美美术六上家乡的老房子三课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3课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 活动准备: ‎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 活动过程: ‎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 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 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谈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 ‎2、色彩描绘方法 (1) 线条结合法 (2) 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第15课 家乡的艺术 ‎ ‎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里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 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 五、教学过程: ‎ ‎1、 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 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 佛教溯源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 “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 ‎3、 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 ‎4、 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 凤翔的马 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 泥咕咕 河南 面花 山西 剪纸 陕西 刺绣 贵州 ‎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 七、展示评价 课题 ‎17 家乡的小吃 ‎1课时 教 ‎ ‎ ‎ ‎ 材 ‎ ‎ ‎ ‎ 分 ‎ ‎ ‎ ‎ 析 显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本地区的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 尝试着采用多种表现方法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并能通过各种形式对家乡的小吃进行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 通过了解本地区的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 尝试着采用多种表现方法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并能通过各种形式对家乡的小吃进行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难点 小食品的制作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教具准备 录像、家乡特色小食品或图片,彩泥,各种工具和材料 课的 结构 内 容 教法 教 学 过 程 ‎1、  引入新课 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家乡小吃发给本组的同学,大家一起品尝。‎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种食品味道怎样?介绍这种食品的名称及产地。‎ 小结:我们反这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食品称为家乡的小吃。‎ 出示课题 ‎2、  授新课:‎ ‎(1)       提出问题:每组介绍一至两种地方特色小食品。‎ ‎(2)       分别从食品的名称、历史、制作工艺、味道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示法 ‎ ‎ 欣赏法 ‎ ‎ ‎ ‎ 比较法 ‎ ‎ 教 ‎ ‎ ‎ ‎ 学 ‎ ‎ ‎ ‎ 过 ‎ ‎ ‎ ‎ 程 ‎ ‎ ‎(3)       你们组怎样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 ‎(4)       书上的学生作品在制作方面对你有哪些启示?‎ ‎(5)       提出问题: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你们组准备采用什么形式对自己制作的小食品进行介绍和推广。‎ ‎3、  老师展示。‎ 为北京特色早点——烧饼、油条设计一个商标或广告,边做边说明一些简单的常识 ‎4、  作业要求:以组为单位,分工要明确。‎ 可采用多种表现形式。‎ ‎5、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评选 出最佳搜集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广告人、最佳广告语等大奖,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交流法 ‎ ‎ 辅导法 ‎ ‎ 总结法 教 学 效 果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多姿多彩的,有学生的自方活动、有师生的共同探讨、有小组的共同讨论,有学生自发组织的集体探究,教师不可过多干涉,也不能放手不管,课堂教学应张弛有度。‎ 授课日期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