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25 KB
  • 2022-02-11 发布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 32 课题 1、草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草原》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 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 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 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我将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5 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的美好意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蒙汉 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感受自然风光美时,让学生找找第一段中的 景物,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体会“一碧千里”这个词语,让学生说说这种情景。关 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我出示了两幅中国画,让学生对比比较, 学生就能体会到老舍为什么用“渲染”这个词语。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还设计了写话练 习,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练习写话。体会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 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待客 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学生默读课文时,就能从 文中的语句感受到蒙汉情深。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 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师语言还不够优美,激励评价还应更有针对性。 3. 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2 / 32 课题 2、丁香结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 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 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 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 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 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 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 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 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 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 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 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3 / 32 课题 3、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 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并且在自读、精 读、熟读的基础上,加深体验。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 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 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在 第一个环节:创设诗意课堂中,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 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初读诗词,初步感悟。我让学生采取多种多样 的朗读方式朗读。让学生自己读,配合读,然后指名读。当我发现同学们字音读的十分准 确时,接着引导读诗要有节奏。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像的空 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 己的话描写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 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 力。 课题 4※.花之歌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课后反思 《花之歌》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 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既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纪伯伦 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 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 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 层次,对今后阅读纪伯伦的作品帮助很大。 4 / 32 最后通过对比阅读总结写作方法,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 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课题 变形记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引 入新让学生讨论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 而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生应该由此受到启发,把这些方法自觉运用到文章中去。 问学生意愿想变成什么,激发学生想象力,把学生带入情境。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先回忆两篇课文,说一说主要内容,让学生从已知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为学 习新内容做铺垫。 直接给学生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项目去阅读感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使学 生有目的地分析文章,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分析两篇文章。 此环节是让学生先观察句式,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谈发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愿 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讲解排比句的作用,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全面, 更深刻。自读自悟环节可使学生感知分号用在什么地方合适,虽然理解不一定全面合理,但这种粗浅的 认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为学生正确使用分号提供最大的帮助。 5 / 32 课题 5、七律·长征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从读准字音、读通古诗、读懂古诗, 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条理非常清楚,在理解诗歌时,能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整篇文章的 教学。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层层深入, 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体会到长征的艰难,领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但是,在朗读指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自身朗读的水平不 够好,因此指导朗读显得苍白无力。经过仔细地反思,我觉得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做得不 够好。 一、回环复读使用的时机要恰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统领,每个环节教 学之后,都会回到这句话的朗读中。理想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朗 读中,逐渐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能逐渐深入,读出红军战士的豪迈 气概。但是,由于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到位,而且学生也缺乏深入的感悟,所 以在一遍又一遍的回环朗读中,学生的语调是单一的,在同一层面上的,让人觉得没有层 次感,枯燥乏味。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 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均明 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 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二、要善于用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在一堂课中,如果教师始终是情绪激昂的,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感染,而以饱满的 情绪投入到学习之中。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还没有完全地融入文本之中,从而导致学生也 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三、有些细节的处理不够完善。 在长征路线图的使用时机上,也可以有更好选择。我用长征路线图作为学生了解长征 的工具,如果能把这一工具与理解“万水千山”结合起来,在理解“万水千山”时让学生 去对照长征的路线图,算一算跨越 11 个省到底需要走多远的路,将长征路程数据进行折 算,让学生感受路程的遥远。学生一定能够了解得更深刻,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回味着这节课,或许我的教学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或许我的语言引领不能直达 6 / 32 学生的心灵,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我还是觉得欣慰,因为在这过程中, 我已经收获了许多,勇于尝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上这一课,我 一定会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在四十分钟里,使这首诗的教学一气呵成, 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向着这个目标,我会不断努力的。 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 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教 学时我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知道五壮士在人们心目中 的位置。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 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用心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 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 解课文资料。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 读出感情。再透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 透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 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 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 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到达文道统一 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述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 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透过感情朗读,能够把情感 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 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 重点得到了突破。 7 / 32 课题 7、开国大典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 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 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 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清课文顺序 并对会场情况这个场面进行了品读,初步感受到了会场的隆重与热烈的气氛以及人们当时 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第二课时则继续品读其他三个场面。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 在品读文本解决问题大环节,我提出统领全篇的大思路:“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 时的情景,画出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再有感情的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然 后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 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 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 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 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比如课文第七自然段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 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并通过多种方 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 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最后回读全文,总结全文。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 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用心去读去感悟,朗读的比较到位,课堂效果比较好。只是由 于课文比较长,在“入场”和“典礼”环节用时较多,“阅兵”和“游行”以及“以点带 面”写法的指导略显仓促。今后一定合理分配好时间,做好预设,争取更高的效率。 8 / 32 课题 8. 灯 8※.灯光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课后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 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 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抓住两条 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首先,抓住“灯光”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 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 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学生初 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重点句子认识英雄形象。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 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 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 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最后,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思想教育。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 年代拉回现实,“假如你就站在郝副营长的墓前,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幸 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教育。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 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 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担心学生理解的不够深,讲解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讨论、自主探究的机会 就太少了。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我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机会,让他们尽快学会学 习方法。 9 / 32 课题 变 演讲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谈话引出“演讲”话题,把学生带入演讲的情境,为新授做铺垫。观看精彩视频,让 学生感受演讲的巨大作用与演讲者的魅力,激发学生登台演讲的欲望。出示演讲稿,为学 生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将范例与写好演讲稿的要点结合起来,为自己写好演讲稿明确思 路。教学生一些演讲的技巧,并再一次观看演讲视频,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指 导和帮助会更大。 课题 多彩的活动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材,即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就本次 自作来言,要同学们写的作文题目是“多彩的活动”,如何选材呢?当然我们可以从教材上 提供的多种活动中选择一个,应该注意的是要选自己真正喜欢的,自己有深刻体会的活动。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按照要求把作文写好,我做了多方面的铺垫:学生谈论 自己的生活,交流自己的体会,先说后写,范文引路,温馨提示。这样,学生动起笔来就 容易多了。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多方铺垫,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不足之处是对学生把事情写 具体,让文章详略得当方面指导太少。 10 / 32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介绍了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教学中我先出示了《开国大典》和 《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课文中场面描写的部分,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感受场面的壮观, 懂得描写场面时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是 相同句式的连用,其二是“说”的不同表达方式;我都是让学生先感知,再讲解,最后学 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运用这些方式方法的好处。“书写 提示”栏目的教学,我注意用网上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懂得行 款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听老师的详 细讲解,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科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自我感知阶段进度 不一,我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结果少数同学因时间太短而 没有什么感知,今后我一定注意到这一点。 课题 9、竹节人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本堂课设计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课文,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反馈及时,参与 度较高。问题引导设计巧妙、具体,有实效。课堂生成较为丰富。 美中不足的是要注意教师的评价语,过渡语要精准到位,起到推进学生学习进度,激 发学习热情的效果。 课题 10、宇宙生命之谜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11 / 32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 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 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课文是说明文的特点, 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 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第 2—10 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学习, 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教 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班内指导,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自我分析文章的 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每一部分的指导都出示课件,为全体同学的分析提供范例, 明确课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讲的。 通过学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进 行分析,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各方学生论据充足,辩驳有力。学生 成了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 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 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辩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 11. 宇 11、故宫博物院 12.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故 宫博物院》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今天 这堂课,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 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 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 12 / 32 课题 变 让生活更美好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材,即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就本次 自作来言,要同学们写的作文题目是“ 让生活更美好”,如何选材呢?当然我们可以 从教材上提供的多种活动中选择一个,应该注意的是要选自己真正喜欢的,自己有深刻体 会的活动。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按照要求把作文写好,我做了多方面的铺垫:学生谈论 自己的生活,交流自己的体会,先说后写,范文引路,温馨提示。这样,学生动起笔来就 容易多了。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多方铺垫,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不足之处是对学生把事情写 具体,让文章详略得当方面指导太少。 问题,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预期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 的。 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 的方式,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后面 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老师们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 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3 / 32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共有三项内容。 “交流平台”的教学,是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个读书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 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了课文《故宫博物院》和《竹 节人》的阅读任务,然后分别讲了根据阅读任务选用的不同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认识提高 了。 “词句段运用”有两段内容,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自读感悟——教师指导——学生练 习——相互评价”的顺序,学生在自己感悟的基础上很容易听懂老师的指导,认识上有了 提高,练习卓有成效。 “日积月累”栏目要求学生积累朱熹的《春日》,我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自读预习 ——理解诗句——欣赏诗句——练习背诵。学生在充分理解、学会欣赏的基础上,很容易 就背下来了,可谓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日积月累”的教学时间仓促了一些,因为前面部分的教学占 用时间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到时间分配的问题。 课题 12、桥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 水,他以自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 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党员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 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 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 14 / 32 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 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 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 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 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 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结尾处如 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 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老支书只是许许多多优秀党员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课题 13、穷人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穷人》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 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 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 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 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 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 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 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 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 15 / 32 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 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 领悟方法。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 是读。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 这样几个层次: 1.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 善良品质; 2.借助课件,从省略号句子的正确朗读中,体会省略号对表现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 的作用; 3.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 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 质的习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表达 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 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虽然 有意识地进行了读的训练,但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源自教师对读的指导方法还有 待提高。此外,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最佳 境界。 课题 13. 宇 14※.在柏林 14.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篇幅很短,但是涵义很深。它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 从车厢里的一幕镜头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 民带来的灾难。 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的方式说起关于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关于战争的诗歌或 影视作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更快地带进一种氛围,为学习课文做准备。然后我按 16 / 32 课题 变 请你支持我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每个同学都能开口讲话, 懂得了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该怎样去说。 在教学中,学生练习交流和教师指导占用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分组练习时间不够用, 很仓促。今后在教学中一定做好预案,充分考虑好时间因素,合理分配。 课题 变 笔尖流出的故事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我 先和学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 构故事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一组去展开联想写作文。在这个环节,我做了较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到时间、地点、 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的联想才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这 些地方做的比较到位,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对教材提出的写作时让学生尝试写环境,以及写心理活动的建议没有落实好,在今后 照如下的顺序来组织教学:探究标题的深意——逐层剖析文本——从文题入手品味主旨 ——感悟学习本课的写作技法。每个环节都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 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学生自我探究的环节进行得不够顺畅,可能是学生年龄小,对战争方面的内容了解较 少导致的。今后教学中,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充分,以免出现“冷场”现象。 17 / 32 的教学中要适时地予以补充。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教学中, 我力求使每个栏目的教学都落到实处。 “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从复习学过 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后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人 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 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我安排学 生两次读“温酒斩华雄”的情节,给学生深刻感受情节描写的巨大作用。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 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 情更鲜明。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 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 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 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 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课题 变 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课型 快乐读书吧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本期《快乐读书吧》主要是向学生推荐阅读成长故事类书籍的。教材以高尔基的《童 年》为例,讲了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故事,教给大家读这类书籍时要理清人物关系, 18 / 32 才能真正读懂故事。 教学中,我先用高尔基谈读书的名言来开始本课的教学,与学生交流后,我向大家介 绍了我正在读的成长故事,并向大家出示了书中的一个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 习。 在教学“你读过这本书吗”栏目时,开发了教材的功用,加进了思想教育和写作方法 两方面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只是觉得学生真正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应该把更多的 时间让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课题 15、夏天里的成长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写出了许多生物和非生物都在夏天里成长的具体实例,最后点 明主题:人要抓住成长的机会,尽力尽快成长。 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基本上完成了 教学目标。但是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为文本创设应有的教学情境这一点不很到位。本文的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例如 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 系比较紧密,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 共鸣的。可是教学时,我却没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 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那么,就无从谈到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出现的冷场 现象意味着教育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今后我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好地改进。 课题 16、盼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19 / 32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 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 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 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 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 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 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课题 习作例文 课型 习作例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 为了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 思”的写作方法。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 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分析课文,突破教学重点。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爸爸的计划》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小站》。 如果学习例文后能接着写作文,效果应该更好。 课题 变 围绕中心意思写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20 / 32 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运用到写作中去。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就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 心意思。这次习作要求学生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出发,确定中心意思,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 写一篇习作。这个要求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吻合的,一脉相承。 教学中,我注意了指导,提供了范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以习作例文做例子, 列出选材的提纲,然后再让学生列提纲,可能实效性更强。 课题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中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 来写的好处;二是学会把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教学这一部分时,我我先让学生探究讨论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来写的好处,然后交流指导, 学生收获不小,特别是与课文结合来理解指导的内容环节,更具有实际意义。 “初试身手”栏目,放手让学生分组后讨论,各小组汇报。教师记录下不同的意见, 然后师生评价,教师指点。后面是学生实际练习,巩固学生当节课所学到的内容。这一部 分的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领悟到选材的方法,并真正学会写文章时选择材料。 课题 17、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 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 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 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 21 / 32 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 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 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 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 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 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 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 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 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 的智慧火花。 课题 18、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 要性。这篇说明文的条理非常清晰,从地球“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 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呼吁我们要精心保护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又容易破碎 的地球。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在:1.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出对句子的理解,体会说 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爱护环境、保护 地球的意识。3.找出有关的句子,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再引导学生谈地球的美丽,资源的宝贵;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不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关 22 / 32 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导 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会真正实现“高效课 堂”的理想。 课题 19※.三黑和土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 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 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 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 间的合理分配。 课题 15. 宇 20、青山不老 16.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 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 23 / 32 课题 变 意见不同怎么办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学习协商解决意见有分歧的事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具 体任务是就课本提供的两件事例来讨论解决的办法。 我认为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自 己所任角色的意见,有理有据,比较成功。 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对真正锻炼口语交际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今 后,我要切实从课堂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随机处 理,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 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 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 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 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 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 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 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 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24 / 32 课题 变 学写倡议书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这一次习作前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查找关于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大气资源、土壤资源等遭受严重破坏或遭受污染的资料,二是开展到校园、社区、公园、 街道、学校周边走一走、看一看的活动,了解周围存在哪些污染现象。在交流资料时,学 生身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憾。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定准了自己提出倡议的对象,定好了 倡议的主题。很多同学向自己的父母提出《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向同学们提出了《关于 保护学校环境卫生的倡议》等等。这些倡议指出问题时描述生动,感情真挚,而且晓之以 理,动之以情,建议的内容清晰,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细致,建议的态度委婉,让 人容易接受。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 生活,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 就接触和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 “交流平台”栏目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学生从自己平常的学习 经验出发,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最后理解一首课外古诗,验证 自己的学习效果。 “词句段运用”栏目有两项内容,一是从一段话中提炼观点,二是学习选择合适的乘 车路线。教学此栏目,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言,然后教师指导。 课堂教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而 且学到了学习方法。 25 / 32 课题 21、文言文二则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二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有 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 以积极的引导。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 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 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 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 面很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要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 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 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 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的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这样,以后对孩子还是有一 点好处的。 课题 22、月光曲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月光曲》讲的是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故事。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了 一曲?”统领全文。让学生读书、思考、交流。同学们在体味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为 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所感 动。 26 / 32 第九段是重点段,让学生认真读书,了解哪些是联想,哪些是实在事物。之后听过聆 听《月光曲》,指导感情朗读。“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部分,这乐曲的曲调应该是比较轻 柔的,而且也是比较缓慢的。而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的部分,应该是比较轻快的, 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快乐。在他们联想到“月光照耀巨浪奔涌”的部分,则应该是比较热烈、 激昂的,因为只有这激昂的音乐,才能让他们有这样的联想。 只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是远远不够的。让 学生应该学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在最后,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盲姑娘和哥哥醒来后, 会说些什么?”可以学习文中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生的作品令人惊喜。比如“啊,简直 太美妙了!不愧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的演奏,让我仿佛看到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 间洒满了月光……被月光照耀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我太感谢贝多芬 先生了,能为我们兄妹演奏,这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习作不仅表达了对贝多芬的 感谢,还会运用文中的优美语言,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课题 17. 宇 23、京剧趣谈 18.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京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略读课文教学的 目标究竟又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 一、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通过 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 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 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 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 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 27 / 32 课题 变 聊聊书法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有二:一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几 点来说明,也可以清楚地分开层次来说明;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深入交谈,让别人听懂 自己了解的内容。二是聊一聊关于书法的话题,在交流中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书法家 以及他们的一些传说或故事;欣赏一些书法作品,从感官上感受书法作品的美;谈一谈学 习书法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 在教学中,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是对书法知识了解的不太多。整节课当中,对 书法知识的指导过多,对交际的指导少了一些。 课题 变 我的拿手好戏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我的拿手好戏》这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习作题目。学生们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拿手好戏,课本为学生出示了一些来源于生活的“拿手好戏”,使学生明确了选材的范 围。课本的写作提示和提纲可以给学生作文提供最为直接的指导,使学生觉得难度变小了。 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习作的难点和重点分别是什么,然后每一步都是学生先思考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 能力。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 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28 / 32 讨论,汇报以后,教师根据情况给予点拨指导。由于指导是到位的,所以学生写起来没有 障碍,基本上是一气呵成,效果较好。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在口语交际时,我创设情境,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课堂笔记的,激起学生说 话的兴趣。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调动了平时的学习积累,积极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丰富 了交际的内容,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想交际,也乐于交际。“词句段运用”部分有两 项内容。第一部分是同学们相互交流一组与戏曲有关的词语,教学时注意适时地补充拓展 戏曲知识,让学生理解艺术之美。第二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错误,并学会自己去 改正错误。“日积月累”这部分,学生始终站在“主角”的位置,正确读写、理解成语,不 断地发现这些成语的妙处,体验了发现的乐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语文园地是学生自我 学习和展示的特色平台,在这片园地里,学生不断参与探究、积累、创造,体验着成功, 享受着快乐。 课题 24、少年闰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29 / 32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本文节选自 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 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 念之情。 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 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初读研究环节,教师出示弹性式填空, “( )的少年闰土。” 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 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填空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 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 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我认为争辩研读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 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 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 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 主站起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不够鲜明,不能更好的突出 课文内容。反思之后,我要再设计,尽量做到脉络更清晰,主题鲜明。 总之,教学中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完全地 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没想到的是,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对这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的精彩。 课题 25、好的故事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反思 30 / 32 《好的故事》这篇文章,比较难懂。我的教学思路是尽可能地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的方式,在再三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慢慢引出先生的精神,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看到文字背 后的先生。 课堂教学设计分下面的步骤进行:1.了解鲁迅先生和《好的故事》的创作情况;2. 初品课文,交流第一印象;3.细品课文,初步探究“好的故事”;4.深入文本,共析“倒 影”;5.体味“昏沉的夜”,由品读关键句入手抓住其特点;6.深入探讨“深暗的夜”,探 究背景,体味鲁迅先生的寂寞心情和人生态度。 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了教师“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学生对这样 一篇比较难懂的课文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中心,学习了解了写法,弄清了重点句子的含义, 总结出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情感。 课题 9. 灯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课后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疑问“为什么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入手,从追悼会引出生前的 四个故事,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 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课,教学 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也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 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 由于自己对于讲清鲁迅并没有把握,加之没有对自己准备的多媒体材料作充分的了解, 造成了课堂短暂冷场。虽然是一名语文老师,但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欠缺。我还认识到充 分的课前准备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每一节 课。 31 / 32 课题 10. 灯 27、有的人——纪念鲁迅 有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 13 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 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 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 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 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 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 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 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 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 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 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 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 用体现不够。 课题 变 有你,真好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32 / 32 这次习作的教学,我力求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充分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对写作 充满兴趣,愿意动笔,激发他们的热情。力求让孩子们“快快乐乐上习作,轻轻松松写作 文。” 我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伙伴、自我三位一体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不拘教学流程灵活的针对学生的突发情况整体调控教学过程。 本节课也有不足和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小组交流时,有个别小组没有真正发挥交 流的作用,流于形式。我认识到,习作教学重在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乐于表达,表达自 己的真情实感。 虽然这节课不是十分完美,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 写作之花一定会竞相开放。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反思 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 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在问题中不断探索,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反复 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我总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积淀文化、增长智慧,我认为语文园地形式的学习能引导学生 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和感悟,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讲解和分析,减少机械的、重复 的抄写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探究思考,在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悟中提高 语文素养,吸收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促进学生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