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 MB
- 2022-02-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
湘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六年制小学湘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在叙事中抒发情感” 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在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和她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结下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本文通过生动的故事赞颂了史沫特莱和沈国华之间的深厚情感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以达到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的目标。
一、教材分析
(三)重点难点
1
、体会重点句段表现人物的情感及品质;
2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情感的表现手法。
3
、体会沈国华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二)教学手段:
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探究,以学生的读、悟来带动课堂教学,领悟课文的深意,力求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读
——
悟
——
说
抗战时期的一对特殊母子
艾格尼丝
·
史沫特莱,美国著
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
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美国
人,生于密苏里州。当过侍女、
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
《
纽约呼声报
》
任职。
1918
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
而被捕入狱
6
个月。
1919
年起侨
居柏林
8
年,积极投身印度民族
解放运动,曾在柏林会见尼赫鲁。
史沫特莱
1928
年底来华,在中国
一呆就是
12
年。抗战初、中期,
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
发出了正义的声音。
检查自学生字
è
jiān
shěn
zhì
tàn
zhù
wǔ
鄂 兼 沈 稚 炭 驻 武
Lì
luó
xī
shēng
róu
lìn
例 逻 牺 牲 蹂 躏
1.
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是谁?
2.
沈国华为什么能成为史沫特莱的儿子?
课文通过哪几个具体事例来写的?
阅读课文并思考
细读课文 认识人物
分享具体的语句或事例,感悟史沫特莱与“中国儿子”的深厚情谊。
“可是,一转身,附近树丛里找不到
史沫特莱和她的马夫!沈国华摸着黑,呼
喊着,搜寻着。”
描述了沈国华和史沫特莱失去联系后
无比焦急
的心情,体现了沈国华
高度的责任感
和
“母子”情深。
“当沈国华见到史沫特莱时,他不停地叫着史
妈妈。望着眼前这个被荆棘划得满脸血痕的孩子,
史沫特莱热泪夺眶而出,紧紧搂抱住他,一个劲地
叫着:儿子,我的儿子”
描写了史沫特莱被这个全心全意保护自己
的孩子深深感动,又心疼又喜爱的心情。
“他庄严地敬了个军礼,热泪滚滚地说:‘史
妈妈,我很想跟您走。不过,现在我得留下来,
到前线打日本鬼子,等胜利以后,我再去看您!”
……
再也找不到沈国华的身影,他牺牲了,牺牲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
……
忠于职守,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这篇文章感人的地方还有很多,你能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你怎样看待沈国华的选择。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热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
1937——2012
拓展学习
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国际友人上中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如史沫特莱、白求恩、斯诺等。请你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并讲给同学听一听。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奋战 ,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最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最伟大的革命战争。
1931
年的
9
月
18
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又以
1937
年
7
月
7
日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发动的“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抗日战争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战,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于
1945
年
8
月
15
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
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史沫特莱的
“中国儿子”
照顾着史妈妈
—
认真负责
(
1——3
)
保护着史妈妈
—
打动人心
(
4——10
)
拒绝出国深造
—
感人肺腑
(
11——19
)
牺牲在战场上
—
催人泪下
(
20
)
异国母子情
拳拳爱国心
板书设计
五、教后反思
这一课篇幅长,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差距大,引领孩子们深入文本,存在着不少困难,为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今后
,
我将不断学习
,
努力使课堂教学做到朴实、扎实、有效
,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谢谢!